美方 赴美旅游呈上升趋势 中美航班恢复率仅22.5%

5月22日,第14届中美旅游高层对话在西安开幕。主题为“旅游促进中美人文交流”,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陕西省人民政府、美国商务部、美国旅游推广局共同主办。

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14届中美旅游高层对话开幕致信。习近平指出,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中美关系的根基由人民浇筑,中美关系的大门由人民打开,中美关系的故事由人民书写,中美关系的未来也必将由两国人民共同创造。

在本届对话中,美国旅游推广局董事会主席、俄勒冈州旅游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Todd Davidson表示,“我来到这里是因为我在乎,在中国赴美游客数量全面恢复前,美国旅游业不会完全复苏,这种关系中,我们需要彼此。”

美方:2024赴美人数将大幅增加

根据美国国际贸易管理局(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ITA)的数据 ,预计2024年赴美旅游人数将大幅增加,比去年增长15%。

ITA预计2024年将有7800万名海外游客到美国旅游,比2023年增加1000万人,与新冠肺炎疫情后全球国际旅游业反弹的大趋势一致。ITA预计,2025年来美国旅游人数将超过疫情前水平。联合国估计,巴黎夏季奥运会将有助于全球旅游在今年超过疫情前水平,较2019年增长2%。

美国国家旅游办公室(NTTO)近日发布的2023全年旅游数据显示,去年到访美国的国际游客6650万人次,年增长率为31%,但仍仅达疫情前84%的水平。展望未来,美国的国际入境市场预计会继续反弹, 预计2024年会增长17%,达到7770万人,仅较2019年的7940万人次低2%。

相对而言,赴美中国市场虽仍滞后,但也展现了明显的复苏趋势。数据显示,赴美中国游客数量在2017年达到317万的高峰,疫情前的2019年约为282万。其后三年,中国游客大幅滑落到每年不到40万人次的水平,但2023年,中国游客人数又回升到了107.8万,同比上升近193%。

2022 年的中国赴美签证申请增加了 48.3%,2023 年进一步增长了 158%,达到 400,000 多份申请。

航空运力步伐缓慢

不过,中国赴美旅游市场的发展,现仍受到中美航空运力恢复步伐缓慢的限制。据了解,中国航司执飞的中美往返航班限制已于三月底增至每周50班次,但美国的主要航空公司上月出于竞争公平性的原因,联合向美国交通部表示希望中国航司执飞的中美往返航班上限能暂缓提升。此外,美国达美航空也取消了今年恢复洛杉矶往返上海浦东航线的计划。综合来看,数据显示,2019年初的中美往返航班量约为当前的四倍左右,运力显然仍有极大的上升空间。

航班管家数据显示,2024年五一假期美国航班恢复率仅为22.5%,落后于柬埔寨、阿联酋。

但在航班之外,美国的旅游业者正从其他方面改善入境大环境。在本届中美旅游高层对话中,国际入境游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ary Elizabeth Simon表示,常旅客未来可能通过视频来完成面签,工作人员正在尝试简化签证流程,这样申请者不需要亲自前去免签,减少等待时间。

NTTO数据表示,虽然中国赴美出境游预计将在2024年实现增长,但预计要到2026年才能超过疫情前的水平。


北京旅游业什么时候恢复正常,旅游业何时能恢复正常?旅游业何时才能全面复苏?

1、旅游业何时能恢复正常?旅游业何时才能全面复苏?近年来,旅游业受到疫情的重创,相关旅游产业链遭遇寒冬。 国内旅游稍有起色,但从全球来看,还是处于非常糟糕的状态。 下面是一些关于旅游业复苏时间的具体信息。 受疫情影响,全球旅游业受到严重打击。 据世界旅游组织UNWTO预测,今年国际游客数量将下降60%至80%。 近日,德国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德国入境旅游现状评估及未来趋势展望。 董事长何培亚表示,德国出台了相对有效和积极的应对措施,但入境旅游的影响因素不仅与德国国内情况有关,客源市场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她指出,即使疫苗市场非常成功,旅行流也只能缓慢恢复,航空和酒店接待的恢复也需要一步步改善。 旅游业的恢复将至少持续到2023年年底根据旅游经济学专家的最新分析,旅游业的复苏至少会持续到2023年底。 何培亚表示,此次疫情的第二次爆发已经影响到欧洲多个国家。 “未来,德国入境旅游的欧洲市场将比海外市场复苏更快,休闲度假将比商务旅行更快。 ”她强调,“但我认为我们应该为长期的恢复工作做准备。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PK国际的调查报告,在疫情期间,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出国旅游的意愿一直在增加。 据悉,德国旅游局在疫情期间加强了数字营销,并致力于探索德国旅游业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包括聊天机器人和语音助手。 何培亚说,数字化是全新的目的地竞争中决定性的“王牌”。 此外,作为会展目的地,商务旅行在德国入境旅游中的份额占23%。 目前,这个行业领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何培亚表示,未来这个领域会有很强的替代方案,比如虚拟会议、多会议活动等。 亲近自然的可持续旅游将成为热点在对各种客源市场和细分市场的分析中,德国旅游局发现,人们对可持续旅行的兴趣正在增加。 “近80%的外国游客提到,疫情过后,他们更愿意尝试可持续旅游。 ”根据IPK国际公司的最新调查,55%的受访者表示向往与自然相关的旅行,而另外21%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他们更喜欢开始自然度假。 根据联合国公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单个国家或地区的进步指数(SDG),德国在166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五。 何培亚介绍,德国三分之一的国土是国家自然风景区,有16个国家公园,16个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生物圈保护区,104个自然公园。 此外,全国还有20万公里不同等级的徒步步道和7万公里的骑行步道,适合亲子、户外、文化历史探索等旅行。 此外,德国还有超过1000个可持续发展认证的住宿设施,包括星级酒店和露营地。 2、北京暂停市民在京团队旅游业务,具体会在什么时候恢复?北京暂停市民在京团队旅游业务,具体会在什么时候恢复还要等官方部门另行通知。 并且,相关文旅部门还提示大家,不要在疫情期间违法规定、私自搞旅行团,发展旅游业务,这样都涉及到了妨害疫情防治罪,即便在疫情结束后,在京团队旅游业务也必须要求市民持有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这样才能成团进行旅游。 北京暂停市民在京团队旅游业务,具体恢复时间还要等官方另行通知北京疫情在两次摘星之后,又再度挂星,并且传染风险波及到学校、工地及小吃店等等多个人群密集处,所以相关文旅部门直接叫停了现在市民在京团队旅游业务,切段了旅游聚集造成的疫情传播链,这样其实是非常正确的决定,毕竟,旅游团队不像是其他经营项目,这个是人群非常聚集,且极易在疫情防控工作上疏忽的产业,因为北京原本人口就很多,到了春季,北京在京的团队旅游项目也是数不胜数,那里的景点极多,故宫、长城、圆明园、什刹海、颐和园、香山公园等等,春季旅游注重踏青,很多在京游客都想要跟随团队一起去旅游,但现在当地疫情复杂,还是需要暂停团队旅游业务的。 市民在京团队旅游业务因疫情被迫喊停,国内文旅业到底该如何生存北京因为疫情暂停团队旅游业务,其实国内各地都会存在这样的情况,文旅业发展不畅,这些旅游景点,如果放弃了行业觉得可惜,如果继续营业,那么会违规,甚至导致疫情传播,坚持下去得不偿失,所以很多文旅业都是无计可施,除了北京市民在京团队旅游的各项业务,其他地区的团队旅游业务也遭到重创,黄山迎客松无客人可迎接,泰山作为中国名山,也没有那么多游客光顾,这些情况真的很难解决,那么小编建议,团队旅游业务可以自行先去踩点,然后用直播云游的方式,将美景推广给想要旅游的游客,这样做可能还会有一线生机。 北京市疫情反反复复,小编建议大家尽量不要外出,在家保护好自己,才能让文旅业等各个行业逐步恢复原有的兴荣。 3、北京环球影城5月1日起暂时关闭,其他景区该如何“破局”?其他景区想要恢复正常营业,必须要做好防疫措施,控制人流量,避免感染。 一,北京环球影城宣布暂时关闭。 北京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游乐场所应该就是北京环球影城了。 因为提起游乐场所,大家认为最出名的就是迪士尼。 所以为了和迪士尼抗衡,花了重金,历时几年,才打造出集游玩,科技休闲于一体的北京环球影城。 本来想着五一期间可以去北京环城游玩,但是在五一节假日之前,北京环球影城就发布了官方通知,宣布自5月1日起暂时关闭,不营业。 相关的购票通道,微信公众号已经被关闭。 二,其他景区该如何“破局”?要知道,国内向北京环球影城这么大的娱乐场所,还真的没有。 所以说,连北京环球影城也关闭了,就可以看出政府想要控制疫情的决心。 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其他的景区又该如何才能躲避关门的结果呢?为什么要暂时关闭北京环球影城,就是因为节假日期间具游玩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防疫工作初有成效,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不能严格防范的话,前面的所有工作都功亏一篑。 所以其他的景区想要破这个局,首先要做到严格,按照防控工作的要求,去执行,其实就是一定要把消毒和防疫工作做到位。 最后就是一定要避开节假日,严格限制游玩的人次,避免扎堆。 三,旅游业什么时候能恢复正常?之前旅游业被大家认为是非常赚钱的黄金行业,可是在疫情期间,旅游业却遭到了致命的打击,那么,旅游业什么时候才能恢复正常呢?其实就是要看疫情的恢复工作,等到疫情结束,春暖花开,相信旅游业一定还可以回到黄金时期。 4、2020年旅游业什么时候恢复旅游业何时复工2020年春节前后旅游产业全面关闭,很多旅游企业和旅行社在业务和经济层面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还有各地的航班和交通也都阻碍了人们的流动,但是现在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旅游产业也希望尽快恢复,那么2020年旅游业什么时候能恢复呢?今年的餐饮业和旅游产业都是最艰难的时刻,但是春暖花开之时,大家都期待可以外出旅行放松一下,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户外和大自然亲密的接触一番。 截至本文完成时,全国各地已经有部分景区、文化场馆等恢复了开放。 这些景区以及文化场馆也对游览和参观进行了一定的限制。 而在此之前,全国各省、市的大大小小多个景区,都已经对外宣布,自景区重新开放之日起,一直到2020年底(部分景区持续时间更长),都将对全国的医护人员实行免票政策。 医护人员只要凭借个人的相关证件,就可以免费游览景区,有些景区甚至还可以协同亲属,同样享受免费政策。 毫无疑问,在本次和疫情的战斗当中,全国的医护人员是冲在第一线的,他们的付出有目共睹,景区对他们实行免费,是情理之中的一种回馈。 不过,付出的人也并非只有医护人员,包括奋战在一线的各种志愿者,建筑工人等,他们的努力同样值得我们予以回馈。 能否将免费的政策进行扩大呢?这一点还有待商榷,游品也会保持进一步关注。 而事实上,景区推行免费政策,除了是一种回馈,也是一种发展旅游的有效手段。 因为我们也非常清楚,景区只是免除了门票这一部分费用,在整个旅游过程当中,还有更多其他方面的支出和消费,它们同样是旅游收入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就是说,景区这样做,不仅仅是帮助医护人员在疫情结束后更好地放松自己,同时也是在进行自救。 2020年,中国旅游业的开端已经无法改变,但是在后续的时间里,旅游业会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预测一:旅游业会迎来“报复式”增长类似的情况,可以回溯到2003年的“非典”时期。 当年,旅游行业在经历过低谷之后,的确是迎来了一轮非常猛烈的增长。 一份数据表明,在“非典”结束后的一个月,旅游行业就迎来了大规模的增长,某订票平台上,机票订单同比增长200%,环比增加82%。 而到了当年的国庆黄金周期间,机票订单同样增长了200%。 那么,这一次的情况,还会如期上演吗?或许,我们得更加理性的分析。 预测二:旅行业必然会有反弹式增长,但是不能太过乐观2020年的疫情和当初的“非典”还是有所区别的,本次疫情影响范围更广,对大家造成的影响也更重。 回想一下,此前的你,会宅居家中这么长的时间?而且这次宅居的生活,还是全国范围的。 一些群体所受到的影响,会比其他群体更大。 学生群体,延迟开学的结果就是,暑假的时间会被压缩,这一点,从各地教育部门公布的应对方案当中,基本已经被坐实。 其次是广大普通工薪阶层,延迟开工,甚至是失业的人也不在少数。 疫情结束之后,他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对此前欠下的工作进行弥补。 还有其他各个不同的行业,受到的影响都是直观可见的,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进行自救,而旅游这样的非必须消费,只能放在最后考虑。 预测三:出境游或许会更吃香近些年以来,出境游的数据一直在增长,因为随着大家经济水平和物质条件的提升,出国游也从原来的时髦变成了一件稀松平常的事。 在疫情结束之后,很多人或许还是会对国内的旅游业持有一定的担忧,那么,此时的出境游就会成为一个更优的选择。 中国游客本就是国际旅游市场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缺少中国游客的这段时间,这些旅游市场同样也受到了影响。 而为了能够吸引中国游客,它们或许也会推出更多的优惠政策,这样一来,其吸引力无疑会变得更强。 以上三点,只是一些目前阶段的猜测,实际的结果会是怎样,我们只有等到疫情结束之后,才能够见分晓。 摆在眼前的现实就是,我们的旅游行业已经遭受了重创,那么,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就得做得更好,依靠自身来实现自救。 同时,我们也应该要相信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对很多人而言,那颗想要放飞自我的心,正等待着被释放。 加速振兴国内游国内景区陆续开放,旅行社部分经营活动开始恢复,游客的出游脚步从城市游、周边游慢慢开启,旅游消费正在逐步恢复。 国内游是2020年中国旅游市场的看点。 提升供给质量,培育新兴业态,就成为国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 景区有序开放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国内游市场加快复苏。 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截至3月16日,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3714家A级景区恢复对外营业,复工率超过30%,已开放的旅游景区主要为山岳型景区、开放型景区和市民公园等室外旅游场所。 据携程统计,其平台上恢复预订的景区已超过1000家。 由于疫情仍未结束,景区积极采取限流措施,目前游览人数仍远远低于疫情前水平。 在目前开放的景区中,人气最高的自然风光类景区有香山、鼋头渚、亚龙湾森林公园、蜈支洲岛、天涯海角、青秀山、西岭雪山等。 携程集团副总裁、全球玩乐事业部CEO喻晓江说:“春暖花开,游客在名山大川这些非密闭的景区,享受自然风景和清新空气,有利于放松心情。 在线预约已成为景区开放的标配。 市民游客积极使用线上购票、在线收听语音导览等非接触方式健康游览。 ”近日,上海、陕西、新疆、四川等多地恢复旅游企业部分经营活动。 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的首批产品开始恢复上线接受预订。 一些地区的线下门店也已开业。 旅行社开始有序复工,国内游市场加快复兴。 这极大提升了旅游从业者的信心。 据记者了解,恢复上线的首批旅游产品,主打少聚集、更私密的私家团、精致团,以现在时令的踏青、亲近自然的休闲游为主。 携程跟团业务在快速恢复上海、陕西、新疆、四川等本地游产品。 恢复后的跟团游把游客健康放在首位,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司机导游上岗前需要测量体温并佩戴口罩,随团准备护理包,包含口罩、酒精、洗手液等用品。 提质旅游消费消费是最终需求,是旅游产业增长的持久动力。 旅游产业振兴的关键是扩大消费。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2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重点推进文旅休闲消费提质升级”是核心内容之一。 浙江、山东、辽宁、江苏等多地计划发放文旅消费券等刺激消费。 在近日巅峰智业主办的文旅振兴公益直播大会上,专家学者纷纷为扩大旅游消费支招。 青岛大学文化旅游高等研究院院长于冲认为,旅游消费是疫情后旅游产业振兴的支点。 旅游产业振兴首先从省市的周边游启动,带动国内旅游消费的振兴。 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教育部旅游管理教指委副主任马勇认为,疫情过后,人们的旅游消费体验将会发生变化,大家更看重康养,让心灵和身体放飞,融入大自然。 城市周边游、乡村休闲游的出游频次会有所提高,甚至会成为高频消费。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文化和旅游部“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厉新建表示,2020年旅游业的发展一定是国内游为重中之重。 对人们国内游的质量要求会发生变化。 在国内游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我们需要围绕着市场秩序、产品质量、标准落地、正视差异、补齐短板、强化优势、选准重点、服务大局上做一些重点的谋划,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 培育新兴业态17年前非典时,旅游同样深受重创,但之后国内游市场没有萎靡不振,而是迅速进入恢复期。 17年后,中国国内游规模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 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60.0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8.4%,国内旅游收入5.7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7%。 国内游韧性更强,抗风险的能力也更强。 提升供给质量,培育新兴业态,成为国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 《意见》明确提出,培育新型文化和旅游业态,鼓励发展博物馆游、科技旅游、民俗游等文化体验游,开发一批适应境内外游客需求的旅游线路、旅游目的地、旅游演艺及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创意旅游商品。 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提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品质和品牌影响力。 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入境海岛游、近海旅游、乡村旅游、冰雪游、历史古都文化游等特色旅游。 疫情期间,旅游业专家和从业者举办多次线上论坛,共同探讨振兴之策。 旅游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并不会随着疫情而改变,疫情反而会提振部分旅游产品的市场需求。 未来,国内游将迎来多产业融合的时代,加速与医疗、养老、体育、研学等交融。 康养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等被大家纷纷看好,将迎来大发展。 对于旅游目的地而言,争取更多的游客,不仅只有好山好水自然风光,更需要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休闲空间。

恢复出境游第二批恢复出境游

1、恢复出境游的国家2、中国几时恢复出境游3、恢复出境游的原因是什么4、你是怎样看待最近出境游复苏的?5、出境游何时重启

恢复出境游的国家

泰国、马尔代夫、新加坡、阿联酋、埃及等。中国公民出境团队游试点恢复,市场反应热烈,首批试点恢复的国家有泰国、马尔代夫、新加坡、阿联酋、埃及、肯尼亚、俄罗斯、瑞士、新西兰、阿根廷等20个国家。

中国几时恢复出境游

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在汪孙悉天津、上海、海困乎南、重庆暂时调整实施有关行政法规规定的批复,同意自即日起至2024年4月8日,允许在上海、重庆设立并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旅行社从事除台湾地区以外的出境旅游业务。

批复全文如下:

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在天津、上海、海南、重庆暂时调整实施有关行政法规规定的批复。

按照《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天津、上海、海南、重庆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批复》(国函〔2021〕37号),国务院同意自即日起至2024年4月8日,在相关省市暂时调整实施《旅行社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

国务院有关部门、相关省市人凯态民政府要根据上述调整,及时对本部门、本省市制定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作相应调整,建立与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相适应的管理制度。

国务院将根据相关省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情况,适时对本批复的内容进行调整。

新西兰于9月12日取消入境新冠疫苗要求,日本也将取消每日访日人数限制,以及进一步放宽入境旅游泰国将于10月1日起全面开放入境旅游境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

恢复出境游的原因是什么

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提及“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取消“五个一”及客座率限制等国际客运航班数量管控措施,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等,为沉寂已久的出境游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

方案发布后不久,各大旅游平台的国际机票搜索量立刻翻倍增长。在业内人士看来,本次方案释放了政策层面提速的信号,对行业来说是重大利好。不过,在关注有序恢复出境旅游之际,大众仍需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有序恢复出境旅游,出境机票搜索达三年来峰值

12月26日晚间,国家卫健委宣布印发《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稳妥有序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并提出十二项主要措施,其中,第十二项“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引发旅游行业高度关注。

方案中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的具体措施,包括来华人员在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者可来华,无需向我驻外使领馆申请健康码,将结果填入海关健康申明卡。如呈阳性,相关人员应在转阴后再来华。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健康申报正常且海关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者,可放行进入社会面。

同时,方案还提出取消“五个一”及客座率限制等国际客运航班数量管控措施。各航司继续做好机上防疫,乘客乘机时须佩戴口罩。进一步优化复工复产、商务、留学、探亲、团聚等外籍人士来华安排,提供相应签证便利。逐步恢复水路、陆路口岸客运出入境。根据国际疫情形势和各方面服务保障能力,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

方案发布后不久,“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立刻冲上热搜,在线旅游企业也迅速迎来搜索高峰。携程数据显示,方案发布半小时内,平台热门海外目的地搜索量同比大涨10倍,出境(包含中国港澳台)机票、海外酒店搜索均达到三年来峰值。中国澳门、中国香港、日本、泰国等,成为搜索量增长最快的前十名目的地。春节出境跟团游产品的相关搜索量,猛涨6倍。

据同程旅行数据,全平台国际机票瞬时搜索量大幅增长850%;签证搜索量瞬时增长10倍。中国游客最关注的海外目的地排名前三为日本、韩国、泰国。出境游主要搜索用户来自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另据去哪儿数据,方案发布后15分钟内,平台国际机票瞬时搜索量增长7倍,热门目的地为泰国、日本和韩国。

不过,在关注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之际,仍需注意防疫安全,做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方案解读问答中明确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倡导个人继续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加强个人防护,按照要求分级分类就诊。方案指出,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大家要继续坚持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在公共场所保持人际距离,及时完成疫苗和加强免疫接种等。

“暂停”三年,出境游企业积极自救

2020年1月24日,文旅部办公厅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即日起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暂停经营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旅游产品。多地文旅厅、文旅局也下发通知,自1月27日后,包括出境团队在内的所有团队游业务和“机+酒”服务均被暂停。自此,出境游被按下“暂停键”。

长期以来,出境游始终为国内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文旅部数据,2019年度全国旅行社出境旅游营业收入2145.56亿元,占全国旅行社旅游业务营业收入总量的41.54%;出境旅游业务利润为89.58亿元,占全国旅行社旅游业务利润总量的38.4%。

同时,中国也是全球旅游业重要的客源市场。2019年,全国旅行社出境旅游组织6288.06万人次、.63万人天。旅行社出境旅游组织人次排名前十位的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由高到低依次为泰国、日本等。

“中国内地游客在亚洲国际旅行中贡献很大,目前中国内地国际旅客量恢复不足5%,中国游客的缺位某种程度造成亚洲旅游价格上涨困难。随着出境游逐步放开,政策利好叠加价格优惠,相信这些地区将率先迎来中国游客的关注。”携程研究院行业分析师方泽茜表示。

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期发布的《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2-2023)》显示,2020年至2022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累计减少4亿人次,出境旅游受损严重。在出境游业务暂停后,相关旅游企业也遭受打击。

作为A股两大出境游龙头企业,众信旅游2020年营收下滑87.63%至15.61亿元,净亏损14.8亿元;凯撒旅业2020年总营收同比下滑超七成至16.15亿元,净亏损6.98亿元。今年前三季度,众信旅游和凯撒旅业分别实现营收2.75亿元、2.85亿元,净亏损分别为1.32亿元、2.6亿元。

不过,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出境旅游发展报告2020》也指出,在出境游业务暂停后,大型旅游集团,以出境旅行社和OTA为代表的旅行服务业,出境旅游产业生态圈的投资商、资源商、供应商、分销商、代理商和合作伙伴,积极转型,探索旅游业的新常态,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自救措施和互助行动。这些行动既包括资本和市场层面的举措,也包括广受行业和社会关注的直播带货。

例如众信旅游出境游批发业务两大品牌——优耐德旅游与全景旅游于2020年下半年开始转型国内游,面向中高端市场。凯撒旅业则通过多元的业务布局,在挖掘短途游和开发本地休闲文化产品的同时,进一步延长产业链至文旅地产服务、新零售、免税等领域。

旅游企业蓄势待发,专家建议深刻把握消费动态

对于本次方案提出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一事,也引发了业内高度关注。尚游汇文旅董事长钟晖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本次方案释放了政策层面提速的信号,对行业来说是重大利好。

“国内常态化防疫效果已经显现,最艰难的时刻已经熬过去了。提出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一是中国市场不能与世界脱钩,二是人员的高频往来以及对经济全面拉动的助力,旅行服务商、大交通、小交通等,都将迎来重大利好。”钟晖表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也询问了部分消费者。受访者均表示对出境游恢复的期待,也同时表达了对全球疫情态势的顾虑。消费者李想告诉记者:“若出境游放开,我绝对会有出境旅游的打算,但也得看到时候全球疫情的具体情况。如果有大规模暴发,那肯定就不会考虑了。”据了解,在2020年疫情暴发前,李想几乎每1-2年便会出境旅游或参与海外演出。

另一方面,针对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一事,消费者还对当前机票价格存在顾虑。有部分网友留言表示,希望机票能够早日降价。

方泽茜认为,随着旅游供给侧的恢复,以及全球主要经济体对通胀水平的控制,出境游整体机酒价格有望回落至疫情前水平;但因供给侧设施、人力的恢复仍存在短期约束,价格的回落依然需要一些时间。

目前,各大航空公司已开始陆续加密国际航班。例如,大韩航空宣布将从2023年1月起恢复仁川至深圳、厦门航线的运营,同时增加上海(浦东)、广州、沈阳和大连航线频次。法国航空宣布从2023年2月4日起,在上海和巴黎戴高乐机场的航线上每周增加运营至3个客运航班。新加坡航空公司将于12月30日起,恢复新加坡直飞北京的客运航班服务。

另一方面,国内旅游企业也在为未来出境游的恢复做准备。例如携程在“全球飞”超品日推广期间,带动国际机票预订人数比11月提升33.2%,同时布局“超级全球游”活动,包括研发采购相关产品、搭建境外疫情政策查询入口、评选制定海外目的地口碑榜单、筹划海外向导、达人沉浸式直播等。

“出境游是消费的一部分,会随着消费的复苏而复苏。”钟晖表示,“对于旅行服务商,需要积极建立链接,包括供应链体系、符合消费需求的产品体系、渠道与营销体系的恢复等。不一定需要比谁快,但一定要深刻把握旅游者的消费动态,要找准阶段,伺机而动,稳字当头。”

你是怎样看待最近出境游复苏的?

对我来说,我非常希望能够出去旅游。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我已经太长时间没有出去旅游、我现在有足够的时间出去旅游,梦想在路上。

一、出入境政策的优化对旅行消费的影响迅速显现,多家在线旅游平台出境机票、海外酒店搜索量大增,日本、韩国、泰国等亚洲国家受到我国游客青睐,而处于高位的国际机票价格也有望因此而回落。出入境政策优化后,多家在线旅游平台出境机票、海外酒店搜索量大增。

二、方案还提出,取消“五个一”及客座率限制等国际客运航班数量管控措施。进一步优化复工复产、商务、留学、探亲、团聚等外籍人士来华安排,提供相应签证便利。根据国际疫情形势和各方面服务保障能力,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方案发布后,海外热门目的地、出境机票、酒店、签证等搜索量迅速上涨。

三、在热门海外旅游目的地中,日本、韩国、泰国等亚洲国家名列前茅。同程旅行平台数据显示,中国游客最关注的海外目的地排名前三位的是日本、韩国、泰国。出境游主要搜索用户来自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在用户签证咨询中,热门目的地集中在泰国、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美国,以及一些欧洲的申根签。

四、目前政策已经明朗,旅游业面临重要契机,压抑了许久的出境游将会有很大的发展,而且首先利好的可能还是东南亚等政策较为宽松、距离较近的国家。从时间来看,明年五一期间出境旅游有可能全面恢复。

虽然各地对出境游的措施还未完全明朗,但是出境游的复苏似乎已经箭在弦上。

出境游何时重启

出境游2023年重启。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截止2023-1-6,依照有关政策,2023年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

中美航班对比:为何中国航班量小正常率低?(二)

美国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例如:美国联邦航空局要求在售票系统中录入各航班的历史正常率,旅客在购买机票时,可以了解到自己所乘坐航班在上几个月的航班正常情况。 美国联邦航空局通过这种行政手段,将航班正常率转化为航空公司差异竞争的重要工具,航空公司不得不考虑航班正常率对市场的影响,必然会在备份运力安排、航班计划安排上更加趋于合理和科学。 美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航班时刻管理制度,采取行政配置与市场分配相结合的方式调配航班时刻资源。 在航线时刻分配方面承认历史时刻的“祖父权利”原则和非协调机场时刻的“先到先得”原则。 同时,建立市场化的二级航班时刻交易平台,即:航空公司可以将航班时刻置于交易平台进行出租、交换、出售、抵押和拍卖。 这种行政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既有利于民航当局有效管理民航市场,同时也有利于航空公司在主运营基地的进一步资源优化。 3、精细化的航空气象服务是提高航班正常率的第三要素。 从统计数据分析看,中国民航受天气影响造成的延误比率为5.44%,而美国仅为0.47%,中国高出美国4.97个百分点。 虽然中美分属不同的大气环境,但4.97%的差距折射出美国在航空气象服务方面的精细化程度远超过中国。 与我国相比,美国航空气象服务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美国有强大的航空气象研发机构作为技术支撑。 美国联邦海洋大气管理局下属的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大学大气研究联合会下属的国家大气研究中心,还有一些大学的研究机构、实验室,都在进行世界上领先的气象预报技术研究工作。 由于美国的机场航空气象业务与公众气象服务同属于美国联邦海洋大气管理局负责发布,所以上述这些机构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一线的气象台和航空气象中心提供世界最先进的全球模式数值预报产品和区域模式的各类航空气象产品。 同时,这些研发机构可以根据预报员的需求,及时研究和改进各类预报系统。 而我国没有专门的航空气象研究机构,中国国家气象局主要针对公众气象服务,他们的研发机构不能有效支持航空气象研究和业务,同时,各民航空管气象中心、机场气象台(站)由于项目、资金和人力资源相对匮乏,仅能满足业务运行的需要,难以持续开展高层次的开发工作,我国民航气象系统的数值预报研发能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航空气象预报质量更多地依赖于预报员个人自身的经验积累和努力程度,具有不均衡性和波动性大的特点。 二是美国航空气象基础探测站点分布合理,探测资料丰富。 美国结合各地区的气象特点,有针对性的安装大量航站、航路气象探测设备,其中: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约1100部、自动地面观测系统约880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约160部、终端区多普勒雷达约60部、低空风切变系统约110部等等。 而我国,航空气象站点少,部分机场甚至尚未安装气象雷达,探测资料十分有限。 三是美国有较为健全的航空气象服务管理体系。 首先,美国联邦海洋大气管理局下设的国家海洋预报中心代表官方进行航空预报及航空预警,而更为差异化、精准化的航空气象服务则由航空气象服务公司负责。 而我国无法提供差异化的气象服务,航空预报由各空管气象站点统一发布,且发布气象信息的形式及内容较为单一。 其次,美国的航空气象服务水准由美国国会负责监督,如果航空服务质量下降,次年整个航空服务机构的财政预算将会被削减;而我国缺乏对航空服务单位的有效监督。 航空公司是靠天吃饭的企业,航空气象服务水准的高低直接与航空安全、航班正常、运行成本及服务质量挂钩。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caijing/13253.html
乌呼吁西方 哈尔科夫战况胶着 更直接 俄军继续试图推进 参战
大兴区瀛海镇第一中心幼儿园被授予 幼儿园高质量发展项目实验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