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北朝隋唐出土文物新疆展出 呈现中西方文明交流之路

中新网太原6月8日电 (记者 胡健)记者8日从山西省太原市文物局获悉,“晋阳:4-8世纪的丝路都会展”8日在新疆昌吉博物馆开展,展览通过展示北朝隋唐时期的异域元素文物,彰显晋阳与“丝绸之路”中西文明交流的重要关系。

“晋阳:4-8世纪的丝路都会展”8日在新疆昌吉博物馆开展。太原市文物局 提供

晋阳地处中原农业文明与北方草原文明交汇区,既是民族融合之地,也是文明互动前沿。公元4-8世纪,从北朝到盛唐的近五百年间,随着丝绸之路上的中西文明交流日益繁荣,晋阳成为南北碰撞、东西汇通的重要舞台。

考古人员在晋阳城遗址及其周围发现有丰富多彩的“丝绸之路”物质文化遗存,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艺术、宗教等领域,清晰展现了北朝文化兼收并蓄、包容创新的特点,系统展示了北朝至隋唐的文明演进。

本次展览分为“霸府别都”“东西互鉴”“繁华晋阳”三个单元,立足太原地区出土的丰富北朝隋唐文物,依托娄睿墓、徐显秀墓、韩祖念墓、虞弘墓等重大考古发现,以此展现晋阳与“丝绸之路”中西文明交流的重要关系。

娄睿墓出土青瓷灯。太原市文物局 提供

展览以民族融合、文明互鉴为主题,内容涵盖娄睿墓陶俑、徐显秀墓壁画、韩祖念墓出土鎏金铜器、虞弘墓石椁、“树下老人图”壁画、太山龙泉寺五重舍利棺椁等特色文物,展示文物背后蕴含的地方历史文化,彰显晋阳兼收并蓄的城市品格以及多元一体的文明形态。

太原市出土的胡人俑。太原市文物局 提供

太原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伟表示,此次展览走进新疆,通过呈现晋阳兼收并蓄的城市品格,充分彰显晋阳与丝绸之路中西文明交流的重要关系,进一步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让新疆人民沉浸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之美、融合之美。希望通过举办此次展览能让新疆的观众加深对太原城市历史的了解,增进地区间文化交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本次展览由山西援疆指挥部、昌吉州党委宣传部、太原市委宣传部、太原市文物局主办,昌吉州文博院(博物馆、北庭研究院)、太原市博物馆、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北齐壁画博物馆承办。(完)

【编辑:邵婉云】


虞宏墓介绍下

太原隋代虞弘墓——东西方文化交流最珍贵的资料 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这是我国第一座经过科学发掘、有准确纪年、并有着完整丰富中亚图像资料的墓葬。 其汉白玉石椁上雕刻图案中的人物服饰、器皿、乐器、舞蹈内容以及花草树木,均取材于波斯和中亚诸国,有些画面有明显的祆教内容,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反映中亚古国和东西文化交流最集中、最丰富、最珍贵的实物资料。 1999年,一个流火的夏月,在著名的娄睿墓发现地太原市南郊王郭村,又诞生了一个重大的考古新发现——虞弘墓。 这是我国第一座经过科学发掘、有准确纪年并有着完整丰富中亚图象资料的墓葬。 墓内出土的汉白玉石椁、彩绘浮雕和石雕乐佣,以浓厚的异域风情,鲜明的文化特色,高超的艺术水准和重要的历史价值,一经出土,即震惊中外:在华夏文明的中心区域,竟然出现了难以释读的西来艺术,充分说明山西在北朝到隋唐时期,就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热点地区。 通高217、通长295、通宽220 厘米 。 隋为仿木结构建筑形式,由椁顶、椁壁、椁座构成。 椁顶歇山顶形制,三开间。 椁座下四周各垫两个兽头,面部朝外,背负椁座。 椁壁上浮雕刻有墓主宴饮、狩猎、出行、宗教仪式等内容。 是研究北朝至隋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依据。 墓主人姓虞名弘,字莫潘,鱼国人,在北朝时曾一度“检校萨保府”,执掌祆寺及西域诸国事务,卒于并州,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2年)石椁殓葬。 然而,“鱼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处于什么位置,至今尚无定论。 但从墓葬资料看,这里的彩绘汉白玉浮雕宴饮图、乐舞图、狩猎图、出行图等,表现了当时社会丰富的生活内容,洋溢着中亚浓烈的民族气息,反映了墓主人的民族、宗教习俗和萨珊文化特色,可以说,鱼国至少也应在西域或中亚的某个地区。

描写山西风景名胜的作文

山西悠久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众多的古代建筑——宫观寺院、历代古塔、石窟造像、彩塑壁画、古城关隘、文化遗址、出土文物、传世珍宝及风情民俗、风味名食、烹饪技艺等文化遗产。 “山西——中国古代艺术的博物馆”之称,已被国内外各界人士所认同。 寺庙宫观:山西现存古代建筑,其数量之多和历史、艺术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 已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35处,省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284处。 据统计,宋金以前的木构建筑为106处,占全国同期建筑物的70%以上。 其中唐代的有五台南禅寺大殿、佛光寺东大殿和芮城广仁王庙等,五代的有平顺大云院、平遥镇国寺万佛殿等,宋、辽、金代的有近百处,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宋代的晋词圣母殿,高平游仙寺、崇明寺、开化寺、大雄宝殿,辽金的大同华严寺建筑群,大同善化寺,朔州崇福寺、应县净土寺正殿,五台佛光寺文殊殿,晋城青莲寺大雄宝殿,长子崇庆寺万佛殿,汾阳太符观和文水武则天庙等。 山西元代以后的古建筑保留更多。 元代的永乐宫、广胜寺的建筑和壁画均为艺术珍品;北魏始建而重建于明代的悬空寺惊险奇特,中外独有;更有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建筑群,作为净土宗道场的玄中寺,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的平遥双林寺,全国武庙之首的解州关帝庙等,都是明清时期的艺术杰作。 此外,孟县藏山庙、介休后土庙、绵山回銮寺、万荣飞云楼、秋风楼,灵空山圣寿寺,临汾尧庙等,均各有千秋,闪烁着历史和艺术的光华。 历代古塔:省内历代古塔多达280多座,其中以应县佛宫寺释达塔、五台山白塔、代县阿育王塔、太原永祚寺双塔、洪洞广胜寺飞虹塔和永济普救寺莺莺塔最为著名。 石窟造像:据考察,山西境内规模较大的石窟有北朝时期19处,隋唐时期21处,宋代2处,元代2处,明代5处,加上云冈石窟,天龙山石窟共51处。 以全国三大石窟之一的大同云冈石窟为最,太原天龙山石窟、龙山石窟、长治羊头山石窟、平定开河寺石窟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城垣关隘:山西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内外长城延伸到山西的大同、朔州、忻州、晋中、吕梁、阳泉等八个地、市境内,约计3500公里。 有雁门关、平型关、宁武关、娘子关、偏关等重要关隘。 山西古城垣较为完整的有平遥城和娘子关城,平遥城除城墙外,城内鼓楼、城隍庙、街坊、店铺、民居都保持着明、清形制与风貌。

清华大学美术史论考试主要考哪些内容,试题形式和结构

清华大学的艺术史论校i考考的是:语数外与鉴赏写作,语数外的难度要比平时的高三的试题难一些,鉴赏写作的字数是在1000到1500字,题型都是围绕艺术类出题,比如美术展览策划、对画作的鉴赏评析写作等。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caijing/26005.html
国宝沉浮 开幕 圆明园兽首暨回流文物特展
世茂股份股票6月14日终止上市暨摘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