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 她的阿勒泰

李娟。 图源其个人微信公众号“阿勒泰李娟”

《我的阿勒泰》剧照。

《我的阿勒泰》剧照。

4月13日,新疆阿勒泰出现大面积雾凇。 IC供图

《我的阿勒泰》剧照。

李娟,祖籍四川,1979年出生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少年时期跟随母亲辗转于四川新疆两地。童年时曾生活在新疆最北端阿勒泰地区的富蕴县。高中辍学后,她帮助母亲经营小卖部,干过车工、服装厂工人,兼做裁缝,与牧民一起转场。这些都成为她宝贵的写作素材。

凭着对文学阅读和写作的热爱,李娟一步一步走上文学写作的专职道路。出版有散文集《九篇雪》《阿勒泰的角落》《我的阿勒泰》《走夜路请放声歌唱》,非虚构长篇《冬牧场》及“羊道”三部曲、《遥远的向日葵地》等,获得人民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其鲜活灵动的文字被誉为“吹向文坛的清新之风”。“文学天才”“畅销书作家”等称号在她身上已经多年。自1999年开始写作至今,“李娟”已经成为一个风格、一个形容词,文学世界里一个无法忽视的坐标。

如今,李娟一个人在新疆自己的房子里安静生活。你可能会无意间刷到她在自己的个人直播里,一个人包饺子、遛猫、修理书架、散步、跟网友聊天……在她的公众号“阿勒泰的李娟”里,可以看到她时不时更新一篇图文,跟读者介绍自己近期做的事情。今年45岁的李娟,自称“娟姨”,也喜欢别人这么叫她。很多人认为她看起来很年轻,叫“姨”不合适。李娟解释说,因为自己个子小,戴个眼镜,外形很学生气,很容易会被认为年龄很小,但其实自己年纪不小了,她不愿意处于那种好像迷恋少女感的状态中。

电视剧源于真实经历,但女主角不等于李娟

李娟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分为两辑,第一辑“记忆之中(2007-2009)”记录了李娟在喀吾图和阿克哈拉村细碎坚忍的生活;第二辑“角落之中(2002-2006)”书写了李娟和母亲及高龄的外婆随牧民迁徙的流动日常:开杂货铺、当小裁缝、帮往来的牧民车衣裙、去大山深处采木耳等等。

将散文集改编成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主创采用的办法是化用作者的部分生活经历。比如:周依然饰演的女主角李文秀高中辍学,在乌鲁木齐打工,渴望成为一名作家。但在打工时屡屡碰壁,她回到阿勒泰生活,其间也挤出时间给文学杂志投稿——这些都与李娟的经历相似。李娟早年投稿散文,被作家刘亮程发现,剧里也是一位“刘作家”给了李文秀写作的指引,“去爱,去生活,去受伤。”但剧版于适扮演的男主角“巴太”,在李娟的原著作品中并不存在。“李文秀”的母亲跟李娟写的自己的母亲,也没有多少相似之处。另外,跟李娟和母亲一起生活的是外婆而非奶奶。

作为原著作者,李娟如何看待电视剧对其作品的改编?2024年5月13日晚,李娟在凤凰网主办的一场持续两个多小时直播对谈中,开场就透露自己还没看这部电视剧,之后全程也没提及或回应读者提的跟该电视剧相关的问题。

“我不是天才型作家,只是比较有判断力的作家”

“李娟”,是一个很普通不过的名字。李娟曾在《记一忘三二》的序言中写道,看过一个关于中国人常用名的统计,叫“李娟”的约二十四万人,而且每当她向别人做自我介绍时,对方一听往往立刻接口:“哦我也认识一个李娟。”

虽然名字重名率高,但作家李娟的文字却有高度辨识度。作家王安忆曾评价李娟的文字“一眼就能认出来”:有些人的文字你看一百遍也记不住,有些人的文字看一遍就难以忘怀。

李娟从十几岁便开始文学写作并尝试投稿,“那时候打工很苦,想改变生活。”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作家刘亮程曾收到她的稿件,对她赞不绝口:“这个小女孩还不到20岁吧?一个老编辑问我会不会是抄的?我说不可能是抄的,她找谁去抄,中国文学没有这样一个范本让她去抄。这只能是野生的。她一个人独自在阿勒泰这样的荒山之中过生活,独自想一些事情,独自冥想、独自书写,最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字。”2003年,李娟的一组散文以《九篇雪》之名,作为刘亮程主编的“住居新疆”丛书中的一本,成功出版并广受好评,李娟有了粉丝和热心读者。

提到李娟的文字风格,很多人都会用“透明质朴”“简单流畅”“没有精雕细琢”“文字清新自然直抵人心”“纯真”等词语去形容,并且夸李娟是天才,她的写作是浑然天成、毫不费力的结果。但李娟说,“实际上,我只是很努力地呈现一种简单流畅的状态。我很羡慕那些一稿就成的同行。每一句话、段落,都需要不停地修改、不停地替换、不停地尝试,最后组织成我自己的审美可以接受的这种方式,写得很辛苦。我不是那种天才型的作家,我可能只是比较有判断力的作家吧,能判断出这句话这么写,会比那样写好一点而已。”

李娟不止一次被问到,她的写作风格是受到什么书或者作家影响。包括2021年李娟在关于《冬牧场》英文版的线上交流会上,李娟也被问及这个问题。李娟说,“我是受到很多作家很多作品的影响。所受到的每一个作家的影响,最后才汇成了我。如果说我只受到一两个作家影响,那么我的写作必然有他们的痕迹,可是不是这样的。”

李娟透露,自己从小就喜欢读书,也没有人指导她应该读什么书,“读的都是各种各样的书,能看到什么就看什么,不分青红皂白的那种阅读、泥沙俱下的阅读,说起来就是野路子。”她说,自己小时候读书是不挑的,“什么都看,好不好看的书,我都能看下去。”

当被问及自己的文学写作能取得成功,是由于勤奋多一些还是天赋多一些?李娟在23日晚直播中回答说,“天赋很重要,此外还需要勤奋(虽然我不够勤奋),坚持、野心也很重要。很多有天赋的作者写得真的很好,但是他没有写作的野心,他不在乎自己这方面的天赋,因为他做其他事情也一样做得很好。这样就白白浪费了自己的写作天赋,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天赋会萎缩。”

对于写作“野心”,李娟具体解释说,“比如说,有人看到一个文章说,写得真好,我要写得跟他一样好。实际上这‘野心’远远不够,你要想自己写得比他更好。”李娟还透露,自己很早就有这种“野心”,自己十二三岁就开始写作并且投稿,虽然被退稿但也不会被打击信心,“所以我觉得我最可贵的东西除了天赋之外,就是有很好的文学判断力。”

“把美好进行集中展现,丑陋的事物不值一提”

不管是电视剧《我的阿勒泰》,还是李娟的散文原著,被很多人评价从中感觉到田园牧歌的美好。作为原著作者,李娟说,自己不是刻意要制造一个田园牧歌的滤镜,“我把很多美好的东西写出来,不是我要让别人羡慕、让别人向往,而是这个东西它本身打动过我。如果非要有所谓滤镜的话,那可能是我在写作中确实绕开了一些现实中丑陋的东西。在我的观察和体会中,现实中丑陋的事物是很多的,但我认为,丑陋的事物不值一提,把那些东西说出来真的是煞风景,而且也不能给读者带来任何意义。如果算的话,这就是我写作的一种滤镜:把美好的东西进行集中展现。但是说我只写美好也不对。你看我写的那些人物并不是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他的缺点,甚至是很讨厌的人,但他无论再讨厌,他都有可爱的或者是贵重的品质。”

李娟提到,对于丑陋或者残酷、令人痛苦的事情进行“绕道”,不直接书写,跟她本人的性格也有关系,“明明很痛苦,但是非要笑着,明明很尴尬,但是就要装作无所谓,不在乎,这确实是自我保护的唯一的盔甲。别人的梦想都是希望自己能够特别一点,希望自己与众不同,其实我小时候就尽量装得和别人一样,因为我那时候太弱太卑微了,太脆弱了,唯一最安全的方式就是消失在人群中,别被发现。”

李娟还提到,在她看来,流露伤感流露软弱,是一件很没有安全感的事情,要点到而止。这也与她的成长经历有关系,“就好像一个动物受伤的时候要躲起来,健康的时候才会跑到你跟前去凑来凑去的。”

“刻意保持纯真,本身就不是一件纯真的事”

有读者曾善意地劝告李娟:“你一定要保持你的纯真与朴素,千万不要被城市和现实所污染。”李娟说,刻意地保持纯真,这本身就不是一件纯真的事;而真正的朴素也用不着去“保持”。至于城市与现实的“污染”,她回应:“我不相信还有人能避开这个时代的印记。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不是穿越而来。”

看李娟的作品,很多人会高频率提到一个词“纯真”。有人感慨李娟曾生活的牧场是纯真的、人与人的关系是亲近的,城市生活则充满压力,人情容易冷漠,等等。

对此,李娟的思考很冷静并且深刻,她说,其实牧场有牧场的纯真,城市也有城市的纯真。比如说,在牧场,因为环境条件的限制,人要在那里生存下去,必须人与人达成互助关系,所以人和人的关系紧密。城市生活虽然人与人的关系不那么亲近,人情味不如乡下那么浓,但是好处在于你用不着去刻意维持一个熟人的人情关系。下大雨的时候,你不用担心房子漏雨,刮大风的时候,不用担心房子屋顶会被吹跑。这种安全感也带来人们的城市生活非常独立,人与人也更有边界感,对人的独立性、个体选择的包容性更强。所以,不能在某一个层面上进行简单对比,“在某种意义上城市也是我们的故乡,也是习惯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故乡。乡村有乡村的自由,城市有城市的自由。不要去盲目地追求远方的生活,也不要觉得你只要改变了当下的环境,你就可以改变你的一切,不是这样的。”

“写作是我在茫茫大海中唯一的救生筏子”

在5月13日晚上的直播中,访谈者提到一个送水大哥很喜欢看李娟的书。虽然这位送水大哥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但他很喜欢看李娟的书,而且说李娟的书几乎是他看过的唯一的书,他以前要靠喝酒才能睡着,现在每天看着李娟的书就能安然入睡。

听到这个故事,李娟说自己很感动,“实际上类似这样的读者,我自己也见过,每到这个时候我觉得,真是巨大的成就感。在我看来,文学的沟通,主要不是相似的人的沟通,还在于不同的人之间的沟通。有的时候写作并不是吸引相同的人的这种目光,而是打开不同的人的眼睛,我觉得这是文学的一个很重大的意义。”

李娟提到自己十二三岁的时候看到《小王子》,“很受震撼,就觉得写作原来是可以这样子的,而不用去写记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记快乐的一天。写作可以让你去否定一些东西,去让你去见到不同的人或者事。这种震撼真的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李娟说自己从小很笨,到了5岁说话还不利索,经常被人笑话。因此不爱说话,她终日待在家里趴到玻璃上,惶然旁观着外面的世界。直到一年级时,她发现自己认识很多字,能阅读了。“这种交流比和人聊天,让我更方便,更舒适。”当她发现自己可以写作,更是觉得很震撼,“我整个人脑子一下就清晰了。原来我都不知道世界是什么样,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处于混沌状态。当我会用文字能清晰表达跟人沟通的时候,就想像盘古开天地一样,清气上升,浊气下沉,一下子世界又明朗了,自己也明朗了。”

李娟说,自己天性敏感,一旦找到写作这个表达方式,就如获至宝,“我太需要它了。”有人问她,是否曾想过放弃写作?“怎么可能?写作可是我在茫茫大海中唯一的救生筏子了,我不可能放弃它。”

整合:董晓妍


读书分享|《我的阿勒泰》生活就该这样记录

碎片化的生活,让短视频越来越受人追捧。 许多人已经忘记,原来文字也可以记录生活的美好。 在新疆最北端的阿勒泰,有这样一位作家,如同她的名字一样普通,她就是李娟。 《我的阿勒泰》是一本散文集,作者李娟把灰头土脸的日子,写出一种心旷神怡的美。 书中记录着一个个的生活片段,我反复看了大半个月,让我对文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第三版《我的阿勒泰》分为两个部分,上篇:记忆之中2007-2009,下篇:角落之中2002-2006。 在书中,李娟把零碎的生活写的很有趣,一篇篇回忆,融合在一起看到了不一样的阿勒泰。 有时如同捧着这本书坐在大草原上,呼吸着青草的芬芳;有时又像在空空茫茫的戈壁滩上,车子行驶过后尘土扬天;有时又去到热气腾腾的澡堂,看到家庭主妇们拎着水桶和盆,扛着搓衣板,挨个调试水龙头。 一次次的被她的文字感染,向往着去新疆的阿勒泰目睹李娟的生活。 工作在大城市,生活在小城市 李娟在乌鲁木齐工作。 每次回家一定会带很多很多东西,有给外婆的、有给妈妈的,还有给叔叔的、妹妹的。 乌鲁木齐是个神奇的地方,什么东西都有,看到什么都想买。 有一次,在地摊上看到“金丝熊”,才五元一只,李娟毫不犹豫买了两只。 但回到家却被妈妈骂了一顿,“五元钱啊?这么贵啊!真是,咱家还少了耗子吗?到出都跑的是,还花钱在外面买.......”再仔细一看,的确是耗子,只是少了条尾巴而已...... 还一次,买来“袖珍兔”,坐车回家的路上,李娟坐到司机旁边的小凳子,抱着兔子笼笔直地挺着脊背坐着。 生怕兔子被闷死,不时伸手进笼子抚摸它。 回到家不久后,兔子还是死了。 其实,李娟赚的钱并不多,但她不在乎钱。 她的精神世界很丰富,她关注于生活的本身细节,才有各种尝试,体会到无穷的乐趣。 我们平时被工作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每天疲惫的回到家中,很少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妙,就像进入一个死循环。 但如果我们放开心,去接受、尝试,去挑战还没做过的事。 接受孩子的种种行为,早起出门晨跑,开启另一种生活,或许会收获到不一样的快乐。 对家的牵绊 在外工作5年后,李娟仍然选择回家。 回到阿勒泰的一个角落,一个偏远寂静的地方——阿克哈拉村。 在那四面茫茫荒野,天地洁白——阴天里,世界的白是纯然深厚的白;晴天,则成了泛着荧荧蓝光的白,让她欲罢不能。 更有对亲人的牵挂,让她不舍。 有一次,李娟随口的一句话“就是被子薄了点。 ”母亲立刻买了驼毛,连夜洗,烧旺炉子烘干,熬了一个通宵才赶制出来。 为尽快把被子交给李娟,母亲独自扛着一床厚到能把人压得呼吸不畅的驼毛被,坐了十多小时的车赶往乌鲁木齐,第二天晚上出现在李娟面前。 李娟明白,母亲对她的深深挂念,更重要是她不舍得丢下外婆。 李娟是外婆带大的,外婆有个小动作,喜欢吐舌头。 打碎糖罐子,弄死了金鱼,就飞快地吐一下舌头,“对不起”和“气死你”两种意味水乳交融,休想让她为做错事多愧疚一丝一毫。 快乐的外婆,一直都盼望着“你回来就好了,我很想你。 ” 最后她放弃大城市的工作,选择回到家乡陪伴母亲和外婆。 为了生活,我们也许会选择大城市,可这样值得吗?真的获得满足了吗?多少人折腾一段时间后,恍然发现其实并不值得。 生活要继续,但浓浓的亲情更不能割舍。 勇敢的做出选择,回到家乡,并不意味着放弃生活。 感知爱情的奇妙 读李娟的书,可以瞬间安静下来,她说:“若自己也能活到九十六岁,仍然可以清清静静、了无牵挂的生活,其实,也是认认真真对生命负了的一种责。 最安静与最孤独的成长,也是能使人踏实,自信、强大、善良的。 ” 她有一段深刻暗恋——麦西拉。 在一次舞会中,遇见麦西拉,一个帅气又神秘会玩音乐的小伙子。 当李娟躺在深深的黑暗中,听着遥远地方传来的电子琴声,辗转反侧。 他们并不互相认识,她只能说是出于年轻而爱上麦西拉,她又确信这样的爱情。 因为那时的她渴望爱情,而正好麦西拉就出现了。 这段说不出口的爱情,她一直藏在心里,她很清楚不可能,所以没有开始就结束了。 但他又真实存在,就这样,整个秋天李娟都在想着爱情,让她欲罢不能。 外婆又常常对她说:娟啊,其实你不结婚也是可以的,不生孩子也是可以的。 你不要再受那些罪了。 你妈妈不晓得这些,我晓得的...... 那些我们以为很美好的东西,又像幻灭,存在即消失。 李娟被外婆的生活态度所感染,生活不用勉强,有过望而不得的经历,也是一种美好。 都说环境造就人,阿勒泰让李娟的文字有着醇厚的自然感。 而这种感觉,直到我看到雨后的天空,泛着蓝光的白。 为之感叹原来生活中还有那么多美的瞬间,却被忽略掉。 其实那些瞬间一直在我们的记忆中,静静等着,让我在李娟文字里找到了。 希望你也能感受到,让每天美好的生活与你相伴!

我的阿勒泰主要内容 我的阿勒泰主要内容100字

《我的阿勒泰》是作家李娟的散文合集,记录了作者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生活的点滴,再现了阿勒泰地区的风物以及边疆的异域风光,全书可以分“阿勒泰文字”、“阿勒泰角落”和“九篇雪”三部分,生动再现了疆北风物。

《我的阿勒泰》的作者

《我的阿勒泰》的作者是中国当代作家李娟。李娟,籍贯四川乐至县,于1999年开始写作,成获得茅台杯人民文学奖“非虚构奖”,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奖。李娟的主要作品有《九篇雪》《遥远的向日葵地》《冬牧场》《羊道》系列。作家舒飞廉评价说,李娟的东西,让弄文字的人绝望。李娟的出现,就像当年的萧红一样,是天才的出现。李娟和阿勒泰的关系,就像萧红和呼兰河的关系。他认为李娟是阿勒泰的清少纳言。

《我的阿勒泰》的介绍

《我的阿勒泰》风格清新、明快,质地纯粹,充满了朴野清新的气息,再现了疆北风物,清新而富有才华。全诗充满生机活泼、新鲜动人的元素。记录作者在疆北阿勒泰地区生活的点滴,包括人与事的记忆。

我的阿勒泰主要内容我的阿勒泰主要内容说什么

1、十年前,李娟在到处收集来的纸片上用密密麻麻的字写下她的生活、感想和领悟,投稿到新疆的文艺单位。一些资深的编辑认为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女孩不可能写出如此清新有才华的作品。但新疆著名作家刘亮程将她挖掘出来,她的第一部作品以《九篇雪》的名字结集出版,人们开始知道有个新疆女孩叫李娟。此后,她的散文在《南方周末》和上海《文汇报》陆续刊登,完全是天才的笔触。所写的内容也让人耳目一新,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受过很像样的教育、阅读范围主要是金庸、琼瑶、一直生活在漠北极荒之地的女孩能够写出如此清新、活泼、有内容的书。

2、这次李娟的散文结为两个集子。分别有上海英特颂图书公司和万榕书业出版。名字分别是《我的阿勒泰》和《阿勒泰的角落》。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caijing/8572.html
@男友 520礼物选好了!
王扶林 怎么如此评价乐韵 但一肚子草包没知识 她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