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件!俄罗斯单方面宣布扩大领海!媒体 与北约开战前奏

俄罗斯跟乌克兰的战争打了两年多,同时跟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的关系也在这两年里变得高度紧张。北约对俄罗斯极尽其能地打压,而战斗民族也毫不示弱,发起针锋相对地反击。日前,俄国防部突然要单方面改变俄罗斯在波罗的海的国界,令北约集团尤其是关联国高度紧张。

5月22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罗斯法律信息门户网站最新发布了一份法律法规文件草案显示,俄罗斯国防部以1985年使用的海军地图与现代地图坐标不完全对应为由,提议更新波罗的海水域国界坐标。文件披露,由于目前俄罗斯在芬兰湾的领海基线没有延长线,而且与俄罗斯领土不相接,无法确定国家海洋内水的外部边界,俄国防部正在论证重新确定波罗的海国界坐标的必要性。

根据俄罗斯国防部文件,俄方要把芬兰湾东部以及加里宁格勒地区波罗的斯克市和泽列诺格拉茨克市附近的部分水域宣布为内海,并且调整与芬兰接壤的索默斯岛、荷兰岛、贾希岛、马利图特斯岛、罗德舍尔岛、维格伦德岛以及纳尔瓦河北入口海角附近地区的坐标。还计划调整与立陶宛接壤的库尔斯沙嘴地区、塔兰角地区以及波罗的海沙嘴地区坐标。

事实上,俄罗斯突然宣布准备扩大领海范围,是对北约的反击之一。前不久,北约研究决定准备采取措施,限制俄罗斯船只特别是俄罗斯石油油轮通过波罗的海海峡。5月3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直言,任何限制俄罗斯船只航行权的企图都将被视为不友好的步骤,将针对任何限制俄罗斯船只通过波罗的海海峡的企图采取严厉的报复措施。

俄罗斯国防部重新划定海上边界提议一旦通过,将于2025年1月生效。而领海外边界位置的改变,将导致俄罗斯海上国界的走向发生变化,俄罗斯在波罗的海的领海面积将大幅增加。此举引发北约成员国芬兰和立陶宛的强烈愤怒和不满。

5月22日,Al Arabiya网站报道披露,俄罗斯重新划定海上边界的做法,激怒芬兰和立陶宛。芬兰总统亚历山大•斯塔布表示,“芬兰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政府正在对此事展开调查,将根据事实冷静处理。”芬兰外长埃琳娜•瓦尔托宁则指责俄罗斯正在制造一种“混乱”状态。而立陶宛外交部长则指责“俄罗斯的提议代表着针对北约和欧盟的冲突升级”。

希腊pentapostagma网站5月22日的报道指出,俄罗斯突然决定扩大海上边界,北约和地区国家密切关注,此事是与北约爆发冲突的前奏!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国防部扩大领海的文件曝光时,正是俄罗斯组织战术核武器演习开始之日。当天,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南部军区已经开始战术核武器演习,涉及伊斯坎德尔导弹和装备“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的飞机。俄罗斯外交部新闻部门宣布,此次战术核武器演习的目的之一就是回应“西方个别官员的挑衅性言论和威胁”。


“欧洲火药桶”科索沃一触即发!塞尔维亚总理:已处于开战边缘!专家:与乌克兰如出一辙

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科索沃又不平静了。 据参考消息,塞尔维亚总理阿娜·布尔纳比奇表示,由于科索沃当局的行动和欧盟的不作为,塞尔维亚处于与科索沃开战的边缘。 塞尔维亚总理阿娜·布尔纳比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报道称,在科索沃地区,10日整晚和11日早上都传出爆炸声和枪声。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当地时间11日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后表示,塞尔维亚现在处境十分困难,并指责普里什蒂纳当局与华盛顿对任何已达成的协议缺乏尊重。 据环球时报,“总统称,塞尔维亚‘已被逼到墙角’。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以此为题报道称,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12月11日形容,当天是他担任总统以来“最艰难的一天”。 武契奇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叹,是因为科索沃地区北部局势在刚过去的周末突然紧张了起来——当地塞尔维亚族人封锁道路,抗议一名前警官被捕,据报道,抗议者还与警方发生交火。 科索沃当局称塞尔维亚策划了破坏当地稳定的暴力活动,塞尔维亚则强调是科索沃当局制造了目前的紧张局势,并指责美国反对塞尔维亚、欧盟无视科索沃采取的危险行动。 武契奇资料图在俄罗斯分析人士看来,如今的科索沃局势成为西方施压塞尔维亚的一个工具。 自今年2月俄乌爆发军事冲突以来,塞尔维亚由于拒绝加入对俄制裁的行列时常成为西方舆论的众矢之的。 另有报道称,科索沃正在寻求加入欧盟。 但现在仍有几个欧盟国家并不承认科索沃地区的所谓“独立”。 科索沃于2008年宣布“独立”,尽管美国及其部分盟友承认其“独立”,但包括俄罗斯、塞尔维亚等在内的多个国家仍未承认它的“独立”。 契奇:塞尔维亚已被逼到墙角塞总理:处于战争边缘据参考消息,近日,普里什蒂纳和贝尔格莱德紧张局势加剧,一些塞尔维亚人在科索沃地区北部设置路障举行抗议。 而这次的“导火索”是因为前警官杰扬·潘季奇被捕。 科索沃当局指责潘季奇是“恐怖分子”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据介绍,科索沃当局指责潘季奇是“恐怖分子”,并声称他“伙同犯罪团伙成员袭击科索沃警察”。 塞方则指责科索沃当局令局势恶化,煽动“有组织的恐怖”和种族清洗,而欧盟对紧张局势视而不见。 实际上,在今年夏季,科索沃当局发布的一纸“对塞尔维亚族车牌和身份证件的禁令”,就引发了大规模示威游行,并爆发强烈冲突。 当时有报道指出,此次争端引发了人们对“欧洲另一场战争”的担忧。 据看看新闻,科索沃方面试图强推为其境内塞族居民换发所谓“科索沃共和国车牌”,计划自11月22日起对违规者处以150欧元罚款,塞科双方又未能就此达成共识,使得当地紧张局势一再升级。 为反对科索沃当局的“车牌禁令”,潘蒂奇等数百名塞族警察在11月辞职。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11月23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表示,塞尔维亚和科索沃达成协议,结束了持续近两年的科索沃北部汽车牌照争端。 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长期互不承认对方车辆牌照。 科当局今年早些时候决定禁止挂有塞方所发车牌的汽车在科索沃通行,并出台相关处罚措施,引发科北部塞族居民示威抗议。 后经欧盟、美国调解,科当局延后施行相关措施。 然而,普里什蒂纳警方却在12月6日逮捕了潘蒂奇,称他涉嫌“袭击选举委员会办公室、警察和选举官员”。 此举成为当地塞族人新一轮抗议活动的导火索。 据环球网,11日,武契奇召开了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 综合俄罗斯《消息报》、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报道,会议结束后,武契奇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称,塞尔维亚已被逼到墙角,当晚也许是他“面临的最艰难的夜晚”。 他指责科索沃当局造成了目前的紧张局势,而且“国际社会相当一部分人参与了”科索沃当局的计划。 武契奇认为,在国际层面上,有关科索沃局势的信息充满了“直接的歪曲和赤裸裸的谎言”。 武契奇同一天接受采访时说,美国不尊重与贝尔格莱德达成的协议,站在科索沃当局一边反对塞尔维亚。 他说,华盛顿把科索沃当作一个“孩子”养育了约20年,且执意认为美国现在正“保护”它。 “我有一个问题要问我们的美国伙伴:普里什蒂纳尊重了哪些协议,美国人又尊重了哪些协议?”武契奇质问道。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称,塞尔维亚总理布尔纳比奇同样在11日表示,欧盟的不作为导致阿尔巴尼亚族人和塞尔维亚族人处于战争边缘状态,“这是企图挑动塞尔维亚进行武力干预”。 事实上,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地区一直矛盾重重,时不时会产生一些小摩擦。 “科索沃地区的北部每六个月就会发生一些‘摩擦事件’,大家都习以为常。 但这恰恰是最可怕的,这是在玩火,局势有可能在某一天突然升级,并且严重程度远超想象。 ”民间研究科索沃地区-塞尔维亚问题的专家多尼卡·埃米尼说。 此外,武契奇在9月还收到了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朔尔茨的联名信,呼吁加快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地区间的对话。 武契奇表示,西方希望尽快结束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地区的问题,以便专心应对乌克兰问题。 科索沃将提交入欧盟申请呼吁北约采取行动据参考消息,科索沃当局已经呼吁北约进行干预。 科索沃当局“总理”库尔蒂已要求北约领导的维和部队进行干预,以保证其“行动自由”。 而武契奇方面则表示,已请求北约维和部队允许其在科索沃部署军队和警察。 但他同时表示,对这一要求被接受“不抱幻想”。 有报道指出,一旦双方冲突爆发,北约将介入,并以达成某项协议的方式约束双方。 据介绍,根据这项协议,即便科索沃地区并不是北约成员,但北约仍将为其提供类似于“第五条款”的保护。 而根据北约“第五条款”规定,对某一北约成员国的武装攻击,应被视为对所有成员国的攻击,而且各国必须采取“使用武装力量等自认为必要的行动”。 此外,一支由欧盟资助的国际警察部队也被赋予了特殊权力,以帮助科索沃地区处理防爆等事务。 据央视网援引澎湃新闻,科索沃当局“第一副总理”贝斯尼克·比斯利姆对美媒表示,科索沃计划在未来几天正式提交加入欧盟的申请,以此向欧洲各国政府表明,其对改革和向欧盟靠拢的态度是认真的。 据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11日报道,贝斯尼克·比斯利姆表示,“我们已经准备好让科索沃走上新的轨道。 ”他说,科索沃要准备好成为欧盟成员国还需要一段时间,他把2030年作为加入欧盟的初步目标。 “欧盟如果没有西巴尔干地区,就永远不会完整。 ”他还指出,科索沃的一个优势是其年轻人口,他们是最热衷于加入欧盟的人。 尽管科索沃得到了美国及其一些盟友的承认,但俄罗斯等诸多国家仍然未承认科索沃的独立。 而欧盟内部对此也有分歧,五个欧盟成员国——塞浦路斯、希腊、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西班牙,也不承认科索沃的独立。 多年来,欧盟东扩一直停滞不前。 近期,欧盟特别关注西巴尔干地区,向该地区宣传融入欧盟的未来前景。 俄媒:西方“看不见的手”在挑起冲突会否成为下一个乌克兰?据新华网援引环球时报,科索沃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上,最大城市为普里什蒂纳。 据外媒报道,该地区大约有180万人,其中92%是阿尔巴尼亚族人,6%是塞尔维亚族人。 科索沃是原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自治省。 上世纪90年代南斯拉夫解体后,科索沃地区在西方的鼓动和支持下寻求自治和独立,与南联盟塞族中央政府爆发内战。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发动为期78天的轰炸。 战争结束后,科索沃由联合国托管。 2008年,该地区单方面宣布独立,随后美国及其部分盟友承认其“独立”。 但塞尔维亚始终坚持其对科索沃的主权。 截至目前,联合国190多个会员国中有超过半数并不承认科索沃独立。 据联合国维持和平网站介绍,安理会在1999年通过第1244号决议,授权联合国秘书长在科索沃设立国际民事存在——联合国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以便在科索沃建立一个临时行政当局。 但2008年该地区单方面宣布独立后,特派团的任务主要侧重促进当地安全、稳定和尊重人权等方面。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244号决议没多久,北约“科索沃和平实施部队”便进入科索沃。 据北约官网介绍,该部队的任务是维护当地和平环境以及活动自由。 迄今为止,大约3600名该部队士兵帮助相关目标得以实现。 另外,“欧盟驻科索沃法治特派团”成立于2008年。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网站称,巴尔干地区位于东西方的十字路口。 数十年来,围绕该地区的地缘政治对立不断加剧。 西方分析人士认为,莫斯科正试图利用塞尔维亚和科索沃之间的问题削弱欧盟和北约。 但今日俄罗斯电视台认为,如同在乌克兰,同样是西方“看不见的手”在科索沃地区挑起冲突,其拥有向科索沃当局施压所必需的手段。 该地区依赖西方不断注入的资金和北约的安全支持,如果西方主要国家不对科索沃当局加以约束,那么这至少意味着两种情况:科索沃地区被西方用来迫使塞尔维亚作出更多让步;西方政治精英需要欧洲爆发另一场冲突。 俄新社12日引述俄科学院斯拉夫研究所专家古斯科娃的分析称,如果欧洲机构和联合国不尽快开始解决问题,科索沃的局势可能在新年前升级为武装冲突。 俄罗斯塔斯社说,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主任科尔图诺夫称,巴尔干地区目前的紧张局势是可以预料的,因为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当局之间的分歧在最近几个月达到了顶峰,但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如果局势升级为武装冲突,这将是欧盟外交的失败”。 据参考消息,在政治分析家亚历山大·帕维奇看来,从某种程度上看,西方国家对科索沃地区的做法与对乌克兰的做法如出一辙,即完全没有要求其遵守任何相关国际协议。 据悉,欧盟在2013年4月促成了普里什蒂纳与贝尔格莱德之间的一项协议,即所谓的《布鲁塞尔协议》。 然而,该协议的阿尔巴尼亚部分却从未被遵守。 帕维奇认为,这将促使普里什蒂纳采取日益好战的立场,从而导致更严重的冲突。 事实上,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地区一直矛盾重重,时不时会产生一些小摩擦。 “科索沃地区的北部每六个月就会发生一些‘摩擦事件’,大家都习以为常。 但这恰恰是最可怕的,这是在玩火,局势有可能在某一天突然升级,并且严重程度远超想象。 ”民间研究科索沃地区-塞尔维亚问题的专家多尼卡·埃米尼说。 编辑|段炼杜波杜恒峰校对|王月龙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央视网、新华网、央视新闻、环球时报、环球网、参考消息、澎湃新闻、看看新闻等

这次格鲁吉亚和俄罗斯的军事冲突到底是怎么回事?

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在1990年代的冲突中脱离格鲁吉亚管治,战争导致数以千计人死亡,无数格鲁吉亚人流离失所。 这两个分离地区都获得俄罗斯经济和外交支持,因而可以成为有实无名的独立自治区,但至今,包括俄罗斯在内,未有国家承认两地国家地位。 南奥塞梯面积貌似是3900平方公里,与俄罗斯北奥塞梯接壤,人口差不多19万,主要是南奥塞梯人、俄罗斯人和格鲁吉亚人。 自1989年起,南奥塞梯已要求与北奥塞梯合并,并一直争取脱离格鲁吉亚。 南奥塞梯早于1992年通过全民公投,赞成成立独立共和国及与北奥塞梯合并,格奥双方冲突因而急剧恶化,最后导致大规模武装冲突。 格奥冲突也严重影响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关系。 俄罗斯一直与南奥塞梯关系密切,被指暗中支持南奥塞梯。 1992年,俄罗斯、格鲁吉亚和南、北奥塞梯四方领导人首次会谈,达成停火、成立维和部队等协议。 同年7月,1500人的维和部队陆续进驻南奥塞梯,沿边境建立一条15公里长的安全走廊,隔开各方的武装部队。 然而,战火仍时有发生. 直到最近,因为俄转变态度,进一步支持这两个地区独立,使形式更为紧张.但实际上这一切貌似都是报复欧美,同时我觉得也有点杀鸡给猴(乌克兰,白俄罗斯等)看的样子,个人认为很难引发全面战争,但因为双方势力相差悬殊.战争的大小只会取决于俄的战争意志.而俄总统梅德韦杰夫8日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联邦安全会议紧急会议上说的话则表明俄很可能会将次此冲突升级成为战争.如果这样,那么一定不是格鲁吉亚可以承受的.所以格方必然会有所退让.至于说政治原因的话,就比较复杂了.首先应该知道的是早在格鲁吉亚刚刚独立的时候南奥塞梯就已开始谋求独立,并希望进一步可以和俄境内的北奥塞梯合并成立新的共和国,当然这一切的原由都是因为苏联在当年不顾自己各民族的情绪,随意的将南奥塞梯分跟了境内的格鲁吉亚,把北奥塞梯分给了俄罗斯所导致的.. 直接导火索是科索沃在2月17日单方面宣布独立,随后俄罗斯方面便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报复欧美,俄罗斯更是挑战格鲁吉亚的主权,在未知会格鲁吉亚的情况下在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设俄罗斯总统大选投票点,俄格关系再度紧张. 1 不属于传统战争 属于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战争(反宗教极端势力 反国际恐怖势力 反民族分裂势力)很显然是俄罗斯中央为了防止格鲁吉亚分裂出俄罗斯,而对反政府武装进行的一系列战争。 2俄罗斯历史上经过残酷而且长时间的战争,才征服了整个高加索地区。 苏联将高加索山以南称为外高加索,划分成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三个加盟共和国。 高加索山以北称为北高加索,划归俄罗斯联邦。 高加索山南北都有奥塞梯。 苏联根据高加索山把北奥塞梯划归俄罗斯,南奥塞梯划归格鲁吉亚。 这样奥塞梯被人为一分为二,埋下隐患。 3北约近年加紧扩张,形成对俄罗斯包围和威胁,特别是吸收独联体国家(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加入北约议题上,让俄罗斯受到强大的压力!近来又传出美国准备吸收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组织的消息,以及格鲁吉亚的亲美政权的迫切希望加入北约投入美国怀抱的做法,让俄罗斯忍无可忍! 4资源问题。 格鲁吉亚地处里海石油和西方市场的中间地带,位于俄罗斯、伊朗和蕴藏丰富石油的里海,一条可以绕过俄、伊的输油管可以直接到达欧洲,里海石油最终将可能像今天的中东石油一样对工业世界产生重要影响。 这一地缘战略特点,使格鲁吉亚成为美国和欧洲俄罗斯的焦点热点。 5南奥塞梯独立问题!南奥塞梯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 从1989年起,南奥塞梯就要求与俄罗斯境内的北奥塞梯合并。 苏联解体后,南奥塞梯自治州一直谋求独立,不服从格中央政府的管辖。 1992年通过全民公决,要求成立独立共和国及与北奥塞梯合并。 因此,格中央政府与南奥塞梯地方当局的矛盾恶化,并导致大规模武装冲突。 长期以来,由于南奥塞梯当局与俄罗斯关系密切,格鲁吉亚经常指责俄罗斯暗中支持南奥塞梯。 俄格双方在南奥塞梯问题上龃龉不断。 年8月8日15时,俄联邦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在克里姆林宫召集国家安全会议紧急会议,做出将格鲁吉亚军队逐出南奥塞梯的决定。 随后俄军的军事行动令世界瞠目:15时20分,俄罗斯军队装甲输送车队进入南奥塞梯境内;15时50分,俄罗斯装甲部队开进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16时,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将向驻扎在茨欣瓦利的俄罗斯维和部队增援;17时20分,俄罗斯国防部第58集团军赶往茨欣瓦利,增援驻扎在那里的维和部队。 从时间上计算,驻格俄军在接到总统命令后50分钟从驻地抵达茨欣瓦利,反应极其迅速,这与科索沃战争中俄军快速抢占普利什蒂那机场如出一辙。 第58集团军是在接到命令2小时20分钟完成了一切作战准备,包括燃料、弹药补给和开始实施越境行动,显示出了极高的战备水平。 该军进入南奥塞梯边境后,沿公路长驱直入,快速进入茨欣瓦利周边,在炮兵、航空兵的掩护下,对防守之敌展开攻击,以“闪电战”回击“闪电战”,给格鲁吉亚和西方国家一个措手不及,在西方国家还来不及统一立场的情况下结束战斗。 值得关注的是,俄罗斯以前不太重视的网络攻击也十分有效。 在俄格战争全面爆发前的7月20日前后,大量标有“win+love+in+Russia”字样的数据包突然涌向格鲁吉亚政府网站并使其完全瘫痪。 总统萨卡什维利的照片被换成了希特勒的,格总统府网站整整瘫痪了24小时。 当俄军对格鲁吉亚的军事行动全面开始后,俄罗斯对格鲁吉亚的网络攻击也全面展开,包括媒体、通信和交通运输系统在内的格鲁吉亚官方网站都被瘫痪,对格军事行动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了格鲁吉亚的战争动员与支援能力。 俄罗斯快速的军事打击行动和网络攻击行动,充分反应了俄罗斯军队自车臣战争以来,战备水平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适应现代战争所必备的应急机动作战能力初具规模。 正面攻击担负正面攻击任务的第58集团军抵达茨欣瓦利外围后,即从北、东、西三个方向形成了围攻部署,并向茨欣瓦利南部重镇哥里实施穿插,截断了格军退路。 俄军率先使用重型火炮对防守茨欣瓦利的格军进行猛烈的炮击,并出动苏-24/25强击机对城区及外围守军进行轰炸。 从俄军的作战行动上可以看出,与几年前的格罗兹尼之战相比,明显加强了空中与地面的配合。 俄军以航空兵火力和炮兵火力为先导,对据险坚守的格军进行了先期的消耗,极大地发扬了火力优势。 地面部队的推进十分谨慎,坦克部队与步兵的协同十分出色,步兵与坦克相互掩护作用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没有经过城市化改造的T-72坦克在步兵近战火器的掩护下,与步兵分队齐头并进,战损率大幅度下降。 在俄罗斯装甲部队的三面挤压下,困守茨欣瓦利的格军无法得到兵力、火力支援,在退路已绝的情况下仓惶溃散,向茨欣瓦利南郊和西南地区转移。 至9日15时,距俄总统召集国家安全会议紧急会议整整24小时,俄军完成了集结、开进、越境、攻城行动,占领茨欣瓦利全城。 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俄军向茨欣瓦利南部的哥里实施迂回攻击,部分兵力进占哥里东郊,切断了东西走向的高速公路,格中部交通干线被拦腰斩断。 此举将格鲁吉亚一分为二,不仅将格军退路截断,还直接威逼首都第比利斯,让深入南奥塞梯的格军形成了腹背受敌的不利态势,极大地动摇了格军战斗意志。 翼侧出击在正面攻击的同时,俄罗斯军队充分利用格鲁吉亚国土正面宽大、纵深短浅的特点,在中部实施正面突击的同时,在西部的阿布哈兹地区派遣了第74空降师部分兵力,在阿布哈兹反政府武装配合下,进占与格鲁吉亚接壤的科多里峡谷边界一带,并于8月12日凌晨发起攻击行动,包围了格鲁吉亚特种战旅一千多人,将格鲁吉亚武装部队赶出科多里峡谷,清除了格鲁吉亚政府在阿布哈兹境内所控制的唯一地区。 俄军这一攻势行动,在翼侧对格军形成了有力的牵制,使驻防阿布哈兹的格军无法增援南奥塞梯地区战斗,无形中加速了进入南奥塞梯地区格军的溃败进程。 侧后攻击为了配合正面攻击行动,俄军从阿布哈兹占领区向格鲁吉亚西部重镇祖格迪迪攻击前进,并在坦克支援下占领祖格迪迪市政府办公大楼,随后更多的俄军装甲车快速挺进,全镇迅速被俄军占据。 格鲁吉亚西部另一重镇塞纳基也成为俄军攻击目标。 塞纳基距黑海之滨只有40千米,俄军黑海舰队的陆战突击队在此抢滩登陆,迅速控制了当地几个警察局,未发一弹解除了格鲁吉亚特种警察们的武装。 位于祖格迪迪东南部的塞纳基陆军基地也被俄罗斯空降兵占据,当一个连的俄罗斯空降兵突然从天而降时,守卫在那里的格鲁吉亚一个精锐山地营不战而逃,俄空降兵进入该基地的第一项任务居然是“享用基地食堂主人没来得及吃的早餐”。 就此,俄罗斯完成了对格鲁吉亚的东西对进攻击,格国基本上形成了一分为二的局面。 只要俄罗斯方面有占领格国全境,甚至首都的意图,成为现实也只是时间问题。 空中突击 在地面部队攻击的同时,俄罗斯空军对格鲁吉亚当面守军和纵深内的战略目标进行了空袭。 从数量上看,俄罗斯对格握有绝对优势。 北高加索军区空军第4集团军装备作战飞机459架,1个轰炸师(装备112架苏-24),1个侦察团(装备50架苏-24),1个歼击轰炸机师(装备98架苏-25、35架苏-22),4个防空航空兵团f装备105架米格-29、59架苏-27),1个电子战直升机大队(装备47架米-8),地空导弹发射架125部。 俄空军第4军对格鲁吉亚进行空袭,只动用了不到总数50%的飞机。 开战之初,俄空军已完全掌控了战争区域以及格鲁吉亚全境的制空权,俄军战机对格空军和防空军的设施进行了打击,其中主要是军事基地雷达站、机场跑道、公路、桥梁、港口和位于第比利斯的飞机修理厂。 这些目标虽然都在居民密集区内,但给格平民造成的伤亡只有100多人。 相比之下,格军在南奥塞梯的军事行动却造成了近2000多当地平民的死亡,这说明俄空军的空中精确打击能力已经初步成形。 俄罗斯武装部队副总参谋长阿纳托利·纳戈维岑表示,俄罗斯军队在南奥塞梯使用的是精确打击武器,没有实施地毯式轰炸。 值得关注的是,俄罗斯空军对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军用与民用机场的袭击行动,已经表明俄罗斯随时可以对第比利斯发动大规模空降行动,1968年占领捷克首都布拉格的行动随时可能再现,此举对格鲁吉亚民心士气的打击是致命的。 由于格鲁吉亚防空导弹目标相对分散,全国并未形成统一的防空体系,俄方的电子压制行动效果并不理想,俄空军飞行员只能像美国空军寻歼萨达姆“飞毛腿”导弹一样,发现目标后才能组织攻击。 因此,远程精确打击武器没有了用武之地,俄空军飞行员不得不冒着巨大的风险使用普通航空炸弹对敌方目标凌空攻击。 因此,虽然俄方空中优势非常明显,但连续损失包括1架图-22轰炸机在内的4架战机,也超出了人们的预料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chuangtou/12330.html
欧联决赛
隔夜美股全复盘 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