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巴菲特公司股价归零!

前一天伯克希尔·哈撒韦一股还要6万多美金,如今股价为185.1美金。网友戏称,难道巴菲特也跑路了吗?

6月3日晚,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A类股票下降了近100%,近乎归零。

前一天伯克希尔·哈撒韦一股还要6万多美金,如今股价为185.1美金。

看到股神的股票股价大跌,网友评论:巴菲特变成巴韭特。

也有网友戏称,这是巴菲特“跑路”了吗?

最近美股的软件设施好像出大问题了,不光股神股票,还有一大批股票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蒙特利尔银行、巴里克黄金等一大批股票也出现类似情况。

上周四盘中,美股也突然出现了类似问题。标普500指数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突然停止了实时报价,持续了近80分钟。

不少人惊呼:终于买得起巴菲特的股票了。

在这个价位上,竟然成交了3000多股!

这算抄底成功吗?

网友最关心的是这明显低于正常股价的185.1美元成交,算数吗?


IBM深深“伤害”了巴菲特,所以股神清仓了甲骨文……

虽被世人尊为“股神”,但巴菲特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 不过毕竟股神善于从失败的投资中吸取教训。 比如,巴菲特之前投资IBM亏了不少钱,于是,在最近,巴菲特就……卖掉了甲骨文。 2月23日上周六,在万众期待的巴菲特股东信中,细心的投资者们发现,甲骨文公司并不在伯克希尔重仓股的名单上。 在2018年下半年,伯克希尔买入了价值21亿美元的甲骨文股票,这被市场认为是股神对这家试图转型成为云计算公司的 科技 公司的背书。 但是,巴菲特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在持有甲骨文股票数月后,就将所持股票悉数抛出。 这在伯克希尔的 历史 上并不常见:巴菲特通常买入股票后都将持有很长时间,甚至以数十年计。 之所以这么快就抛掉甲骨文股票,大家都在猜测,是之前IBM伤了股神的心。 美国老牌 科技 企业IBM也期望向云计算方向转型,巴菲特也曾一度十分看好这家企业的前景,于是重仓过IBM。 然而,买入IBM之后,这家公司业绩一个季度不如一个季度,公司股价更是停滞不前,投资者甚至质疑巴菲特买入IBM的决定并不明智。 于是,一年前,巴菲特抛光了手中IBM的股票。 由于甲骨文也在转型成为一家云计算公司,所以,投资者都猜测,这次巴菲特草草抛弃甲骨文,也是担忧甲骨文成为第二个IBM。 2月25日周一,在接受CNBC采访时,巴菲特的表态基本上证实了这一猜测: 对于 科技 巨头纷纷进军云业务,巴菲特说: 全球数据库和企业软件应用程序巨头甲骨文的主要业务已经相当成熟,目前来看未来增长空间有限。 甲骨文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云计算——因为现在很多企业是从IT公司租用软件、存储设备和服务器,并非自己购买并维护。 虽然股神抛了手上的甲骨文股票,但市场对这家公司的业绩前景却持乐观态度。 一方面,在去年年底公布的最新财报中,甲骨文提高了2019年的业绩指引,并称其云计算业务的成长将支持销售收入的增长,同时有助于提高公司利润率。 甲骨文还透露,根据现有的股票回购计划,其董事会授权额外回购120亿美元的普通股。 (更多精彩 财经 资讯,请下载华尔街见闻App)

巴菲特卖错股票(巴菲特卖股票会导致大跌多少)

以巴菲特卖错股票为题,本文将探讨如果巴菲特卖出某股票,可能导致其价格下跌的情况。文章将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并分别用H2标签进行标题分隔。

巴菲特是全球著名的投资,他以其出色的投资策略而闻名于世。就如同其他投资者一样,巴菲特也可能犯错。当他卖出某个股票时,通常会受到市场的关注,因为他的举动可能会对股票价格产生较大的影响。下面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巴菲特卖错股票可能导致的市场变动。

1.股价下跌的潜在原因

巴菲特是股市的重要参与者之一,他拥有庞大的投资组合。当巴菲特决定卖出某个股票时,可能是因为他对该公司的前景产生了疑虑。这种巨额交易可能会引起其他投资者的注意,并导致他们对该股票的信心下降,进而引发抛售潮。巴菲特的卖出行为也可能被视为一个信号,激发其他投资者跟风卖出该股票,从而进一步推动股价下跌。

2.市场情绪的影响

巴菲特作为投资界的传奇人物,其举动常常被视为市场情绪的风向标。当巴菲特卖出一只股票时,这种举动可能会引发市场的恐慌情绪,从而导致股价下跌。投资者可能会因为对巴菲特做法的质疑而失去信心,从而开始抛售该股票。市场情绪的变化往往会带来更大的波动,进而导致股价的下跌。

3.投资者的跟风效应

巴菲特卖出某股票时,他的举动可能成为其他投资者的跟风行为的。投资者常常会尝试模仿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希望能够获得相似的回报。当巴菲特卖出某个股票时,其他投资者可能会跟随其脚步,抛售该股票。这种跟风效应可能会导致股价的持续下跌,尤其是当巴菲特的举动被广泛报道时。

4.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巴菲特作为股市中的大鳄,他的交易规模往往相当庞大。当他大量卖出某个股票时,市场流动性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冲击。投资者可能会发现在大量抛售的情况下,找不到足够的买家来支撑股票价格,从而导致股价下跌。市场流动性的减少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巴菲特卖出股票所导致的下跌。

5.巴菲特的投资记录和市场影响力

巴菲特凭借其杰出的投资业绩赢得了众多投资者的尊敬和追随。当他卖出某个股票时,这也意味着他对该公司未来发展的预期可能不佳。这种举动可能会削弱投资者对该股票的信心,导致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巴菲特的投资记录和市场影响力使得他的举动更容易引起市场的反应,进而可能导致股价的下跌。

总结起来,巴菲特卖错股票可能导致股价下跌的原因主要包括:巨额交易引发其他投资者的关注和不确定性,市场情绪的影响,投资者的跟风效应,市场流动性的冲击以及巴菲特的投资记录和市场影响力。巴菲特作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投资,他的举动往往会引发市场的关注和反应,进而产生相应的影响。投资市场的波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仅仅巴菲特的卖出行为并不能单纯地导致股价的大幅下跌。

《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股神巴菲特是怎样炼成的

说到沃伦•巴菲特,相信大部分人都不会陌生。 他从小就有天才般的投资嗅觉,32岁成为百万富翁,创立了世界著名的投资集团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70多岁问鼎世界首富。 美国人通常称他为“奥马哈的先知”,中国人则亲切地叫他“股神”,总之,不管在哪一个国家,巴菲特都是人们心中当之无愧的天才和传奇。 然而,褪去神话般的外衣,巴菲特的成功究竟有什么独门秘籍呢?《滚雪球》这本书首次以巴菲特的视角客观地讲述了一代股神的成长经历,再一次向世人证明了,每一个天才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背后一定付出了异于常人的坚持和努力。 1930年,沃伦•巴菲特出生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 他的家族世代在奥马哈经营着一家杂货店,由于经营有方,杂货店的生意一直做得不错。 不过巴菲特的父亲并没有子承父业,而是在1931年股市大萧条时,特立独行地开了一家股票经纪公司。 受父亲和家族环境的影响,巴菲特从小就对赚钱感兴趣。 6岁的时候,当大多数小伙伴还在大街上调皮捣蛋时,巴菲特已经通过卖口香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尽管每卖一包口香糖,他才赚2美分,但这足以让人对一个6岁的小孩刮目相看了。 后来巴菲特还相继卖过二手高尔夫球、花生和爆米花,只不过都是小打小闹,也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商业启蒙。 真正让巴菲特找到赚钱的门道和乐趣的,还要归功于他送报纸的经历。 巴菲特12岁时,父亲赢得了国会议员大选,全家迁往了华盛顿。 尽管巴菲特很不适应新学校的生活,但是他很快在华盛顿找到了一份自己真正喜欢和擅长的工作,那就是《华盛顿邮报》和《时代先驱》的送报工作。 巴菲特在送报的过程中,不仅每天起早贪黑、兢兢业业,而且讲究方法、懂得变通。 比如,为了防止客户不给报纸钱,他会主动给电梯小姐小费,好让他提前知道订报纸的这家人什么时候搬走;再比如,他也会主动说服负责报纸路线分派的经理,把订户比较多的高档小区分派给他。 就这样,仅仅是通过送报纸,巴菲特在14岁的时候,就已经有1000美元的储蓄了,这在当时也算一笔不小的款项。 12岁可以说是巴菲特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同样也是在这一年,巴菲特和他的姐姐合伙买了人生中的第一支股票,美国城市服务公司的优先股,他们一共买了3股,每股38.25美元。 和大多数刚入股市的新人一样,巴菲特对这支股票也不了解,只是知道这是父亲多年来最喜欢的一支股票。 巴菲特在购买了城市服务公司的优先股以后,这支股票就开始大幅度下跌,这也让他初次尝到了投资的风险和压力。 所以,当城市服务公司的优先股开始回升到40美元一股时,巴菲特便迫不及待的抛售了。 然而,令巴菲特遗憾的是,城市服务公司的股价很快就一路高涨到每股202美元。 这就是巴菲特的第一次投资经历,尽管没有赚到太多钱,但是他从中吸取了很多投资的经验和教训。 比如,不要过分关注股票的买入成本;再比如,不要着急抓住蝇头小利,要有耐心,放长线、钓大鱼。 此外,在这个阶段,巴菲特还深刻地领悟了另外一个道理。 由于父亲大选失利,巴菲特又转学回到了家乡。 回来之后,巴菲特不仅应聘成为了《林肯日报》的区域负责人,管理着50多个小报童,还继续 探索 着股市投资,购买一些股票。 19岁时的巴菲特已经有了更加独立的股市判断能力和敏锐的投资眼光。 他通过大量的财务数据分析认为, 汽车 制造商西泽-弗雷泽公司的经营状况正每况愈下,未来不排除破产的可能性。 于是,在西泽-弗雷泽公司的股价下跌以前,巴菲特便从别人手中借来了这家公司的股票并全部卖空,等西泽-弗雷泽公司的股票大幅度下跌时,巴菲特又以十分便宜的价格把股票买回来,归还给别人,最终达到了从中赚取差价的目的。 这其实也就是现在股市中我们常说的股票“做空”。 1949年,19岁的沃伦•巴菲特从内布拉斯加州商学院毕业,此时,他的资产已经很丰富了。 其中有他花自己的积蓄买下的一家农场,出租给了一户人家在经营,还有他买的一些股票,另外还有 美元存款。 要知道1949年的美元,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十几万美元,这些钱对于任何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来说,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不过,巴菲特大学毕业以后,并没有着急投身商海大展身手,而是选择申请哈佛商学院的硕士继续攻读。 他希望能从哈佛大学收获事业发展所必须的声望威信和人际关系网。 巴菲特本来信心十足,期待凭借自己对股票知识的了解,在面试中取得不俗的成绩。 可是结果事与愿违,哈佛大学甚至没有给他半点展示股票才华的机会,就无情地把他拒之门外了。 不过,巴菲特并没有气馁,而是马上寻找新的学校,在翻阅哥伦比亚大学的宣传手册时,他发现自己的偶像,也就是华尔街著名的投资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恰好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书。 兴奋之余,巴菲特立刻着手申请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研究生。 由于他的申请书极富个人特色,最后巴菲特被破格录取了。 在哥大商学院,巴菲特不仅学到了最前沿的金融知识和投资理念,还时常有机会跟华尔街知名的金融大鳄近距离交流。 经过三年的系统学习,最终巴菲特以史无前例的A+的成绩从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毕业。 哥大毕业后,巴菲特主动请缨去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工作,然而却多次遭到拒绝。 后来,在巴菲特的坚持和努力下,格雷厄姆终于向他递来了橄榄枝。 在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历练了两年以后,26岁的巴菲特怀揣着美元回到了奥马哈,开始成立自己的投资公司。 起初他的合伙人都是家人、发小和朋友,后来由于巴菲特公司的投资回报率可观,越来越多的合伙人加入了进来。 到1961年的时候,巴菲特的合伙人公司已经发展到了十一家,投资回报率更是高达46%。 紧接着,1962年,巴菲特合并了所有的合伙人公司,重新组建了巴菲特有限责任合伙公司。 新公司的净资产总额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超过13%的财产都属于巴菲特个人。 就这样,巴菲特不到35岁便实现了百万富翁的梦想。 那么巴菲特是怎样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实现了财富的爆发式增长呢?这主要归功于他的投资理念。 巴菲特在早期的投资阶段,始终遵循老师格雷厄姆的“烟蒂法则”。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烟蒂法则”,在格雷厄姆看来,那些便宜又不受宠的股票,就好像大街上被随手丢弃的烟头一样,尽管看起来一文不值,但是仍然可以点燃,还能让人再满满地吸上一口,榨取最后一点价值。 正是在“烟蒂法则”的指导下,从1956年到1962年,巴菲特相继投资了美洲国家火灾保险公司、美国国家证券公司和马拉开波石油勘探公司等等。 这些公司后来也恰如其分地发挥了“烟蒂”的作用,为巴菲特带来了巨额的投资回报。 正如我们在第二部分中看到的,巴菲特在早期的投资阶段,始终信奉“烟蒂法则”,他总是乐于寻找一切可能被低估的股票,以低于账面价值的价格买入,然后等股票价格回升到真实价值的时候再卖出。 尽管巴菲特在弯腰捡烟蒂的时代赚了很多钱,但是同样也遇到了一些不愉快的投资经历。 比如,在抛售奄奄一息的丹普斯特磨坊制造公司时,遭到了全镇人的反对和围攻;再比如,为了拯救日薄西山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纺织公司,巴菲特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但最终这家公司仍难逃破产的命运。 好在这个时候,巴菲特认识了自己事业的好搭档查理﹒芒格。 芒格与巴菲特在投资理念上既相互欣赏,又略有不同。 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对风险的态度,受格雷厄姆和父亲的影响,巴菲特对风险持悲观的态度,他会为了避免太大的风险,放过获利的机会。 而芒格却认为,市场充满了机会,只要你有一定的胜算,就可以承担一些风险,与其总是做弯腰捡烟蒂的苦差事,不如花合理的价钱,投资一家有潜力的公司。 在芒格的影响下,巴菲特开始重新审视“烟蒂法则”,他深刻地认识到这种只在乎股票价格,而不顾及公司经营和管理状况的投资理念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于是,巴菲特开始放弃格雷厄姆的悲观主义投资理念,不再只看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等账面数字,而是像芒格一样重点关注一家公司的无形资产。 比如,关注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品牌的持久性、独特的竞争优势等等。 然后花合理的价钱,购买一家好公司。 在这种投资理念的引导下,巴菲特的投资生涯进入了成熟期,他相继投资了美国运通公司、迪士尼公司、华盛顿邮报、可口可乐等公司。 这些公司日后不仅给巴菲特带来了高额的投资回报率,而且本身经营发展的也很不错。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运通公司,1963年当巴菲特出资购买它时,它还深陷商业交易的丑闻不能自拔,等到1965年,靠着公司多年来积累的信誉和品牌效应,美国运通公司的股价一度上涨到70美元一股,当然,也为巴菲特带来了巨额的利润。 此外,也正是由于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从“烟蒂法则”到“潜力股”的转变,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才得以发展壮大,最终由一个每股19美元的纺织公司成长为每股26万美元的世界一流投资公司。 需要补充的是,在这个阶段巴菲特还始终坚持一个重要的投资理念,那就是“安全边际原则”。 所谓安全边际原则是指,股票市场具有不确定性,在进行投资以前一定要做好风险评估,为自己留足余地,最终确保投资不会因为误差或者市场的变动而经历过于严重的失败。 可以说,巴菲特的每一次精准投资都离不开“安全边际原则”的保驾护航,同样的,也正是有了安全边际原则为底线,巴菲特才有信心把大量的资金押在同一支股票上。 《滚雪球》共分上下两册,今天咱们聊了上册的内容,下次咱们继续聊聊下册的内容,你对巴菲特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chuangtou/20009.html
博洛尼亚将和伊达利诺会面商谈执教细节 迪马 未来48小时
切尔西官宣新帅 伯利2年4换教头 签5年长约 44岁马雷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