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地理决战前经典基础题再巩固!高中地理重点专项考点汇总! 备考干货

第一种:河流袭夺与地貌

【什么是“河流袭夺”】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河流袭夺的条件】①两条河川间的距离不能太远;②其中一条河川的侧蚀或向源侵蚀强烈;③必须一条为高位河、另一条为低位河,也就是分水岭两侧的海拔要具有明显的差异。但不一定就是低位河袭夺高位河。

【河流袭夺的类型】①主动式河流袭夺:基本上由外力作用在成,是指河流溯源侵蚀切穿分水岭,导致分水岭一坡的河流夺取另一坡河流上游段的水系演变现象。②被动式河流袭夺:完全由内力作用造成,通常是河流流经谷地的某一段,由于构造隆起,当河流下切侵蚀量小于上升量时,河流被迫改道或向后倒流,注入另一河流中去。③混合式河流袭夺:既有主动袭夺的外力作用,又有被动袭夺的内力作用,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发生的袭夺现象。但在不同阶段,内力营力则是有先后主次之别。

【河流袭夺后的常见地貌】①袭夺河:低位河②改向河:高位河上游③断头河:失去源水的高位河下游河段④袭夺湾:被夺河与袭夺河相交处(易成跌水)⑤风口:被袭夺的垭口处,保留冲积砾石或谷形,并成为袭夺河与断头河的分水岭

第一种 例题 河流袭夺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般正常水系支流与主流交接关系应为顺交,雅鲁藏布江中游主要支流共37条,其中顺交支流4条,直交或近于直交支流12条,逆交支流21条(占总支流的56.8%),这一特征说明古雅鲁藏布江流向可能和现在不同。甲图是雅鲁藏布江流域河网构成图和雅鲁藏布江部分河段河谷平面图。

材料二:河流袭夺是河流水系演变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乙图是河流袭夺前后水系变化图。

材料三: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成因是个长期争议的问题。一些学者认为大峡谷是先成河(一条河流形成以后,如果在流域内发生局部的地壳上升运动,而河流下蚀速度大于地壳上升的速度,所以河流仍能切穿上升部分,保持原来的流路。由于该河的发育早于隆起构造,故称先成河),而近年来另有一些学者则认为大峡谷是布拉马普特拉河袭夺古雅鲁藏布江造成的。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

转载

(1)指出雅鲁藏布江干流从谢通门至加查段河谷形态的特点,并从内外力共同作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推断雅鲁藏布江可能是一条“袭夺河”的证据,并推测古雅鲁藏布江被袭夺前可能的流向。

(3)若雅鲁藏布江是一条“袭夺河”,试描述布拉马普特拉河袭夺古雅鲁藏布江的过程。

(4)分析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对藏东南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答案】

(1)从谢通门至加查段河谷形态呈现出宽谷(U型谷)和峡谷(V型谷)相间分布的特点。从谢通门至加查不同河段由于板块挤压不均匀,导致抬升速率不同,峡谷段抬升速率高,河流下切作用强,河谷形态发育成V字型,而宽谷段抬升速率低,河流流速慢,大量的泥沙卵石沉积使得原来的V型河谷变成U型河谷,即发育成宽谷。

(2)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一个巨大的拐弯,可能是河流袭夺后留下的袭夺湾;古雅鲁藏布江被袭夺前可能自东向西流。

(3)古雅鲁藏布江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分属两条不同的水系。布拉马普特拉河位于喜马拉雅山南侧,地形落差大,河流流速快,又位于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丰富,河流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强于喜马拉雅山脉北侧的古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最先切断山脊,使古雅鲁藏布江改道,流向布拉马普特拉河。

(4)大峡谷的形成有利于西南季风携带印度洋的水汽和热量深入,使藏东南地区降水丰富,也是该地热带的气候向北推移;促进了该地区山脉南北两侧的动植物的交流与混合;减少了该地山脉南北坡自然带差异。

第二种:海—气—冰相互作用

相关理论:

(1)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南极周边海水变暖——暖水引起南极冰架崩解,暖水运动受到地形、洋流、风向等多种因素影响,从而使得南极冰架崩解具有空间分布上的不均衡性。

备注:①冰架是南极冰盖漂浮在海洋上的部分,南极面积最大的冰架分布在罗斯海。②常识:如果你把冰块放在空气中,它会花很长时间才会融化,但是如果冰块放在温水中,它会迅速融化。

(2)全球气候变暖——南极海冰面积减少——海平面上升、大气湿度增加——南极冰盖上空降雪量增加、形成冰盖——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

(3)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南极)海冰面积减少——蒸发加剧、云层加厚——保温作用增强——加速全球气候变暖。

(4)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北极)海冰面积减少——蒸发加剧、大气湿度增加——若降水形式为降雨——进一步促使海冰(冰盖、冰架)融化。

(5)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南极)海冰面积减少——相比海冰,海水接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南极)海冰面积减少,因此北极气候变暖速度大约是全球平均的两倍,称作“北极放大效应”。

(6)北极(南极)海冰面积减少——海水温度降低——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影响大气热力状况——影响全球气候。

例如:北极地区海冰融化过程是吸热过程,可能会导致海水温度和大气温度降低,从而使得冷气团势力增强。

(7)北极(南极)海冰面积减少——影响海水运动——高低纬之间热力交换变化——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例如: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开关(已考—不会直接考该案例)

(8)不同纬度的气温距平值不同,导致高低纬度之间形成气压梯度力大小的变化,从而引起高纬度地区海冰南下的速度变化。

例如,北极区域若气温较往年偏低,北极附近区域较往年偏高,会使得北极区域向外的极地东风势力增强,从而使得北极海冰南下,北极地区海冰面积减小。

海—气—冰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极其复杂的,以上案例无论是否曾经在高中地理试题中出现,仅仅是这一复杂相互作用的冰山一角。

对于学生而言,准确理解三者之间可能形成的相互作用原理以及海水运动、海水性质的影响因素,以不变应万变才是应对高考地理试题的取胜之道。

第二种 例题海—气—冰相互作用

日本海背靠亚欧大陆,冬季其西部沿岸海城常有海冰形成。洋流系统对日本海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具有重要影响。在寒冷的末次冰期最盛期(距今约21—18千年),日本海几乎与外海分隔。在随后气候转暖过程中,于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再次变冷,日本海西部近岸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显著降低。距今约8千年以来,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城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才呈现同步增强特征。图示意日本海位置及其现代洋流分布状况。

(1)分析在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显著降低的原因。

(2)有人认为现代对马暖流形成于距今约8千年,但也有人并不认同。基于所给材料,请表明你支持观点,并说明理由。

(1)气候变冷,夏季风势力减弱,海水扰动减小(2分);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海冰范围扩大且历时长,不利于上、下层海水交换(2分);海平面下降,日本海与外海交换减弱,洋流影响减弱(2分)。

(2)认同:现代对马暖流影响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域(2分);距今约8千年,这些海域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开始同步增强,反映对马暖流自此开始全面影响这些海域,表明现代对马暖流基本形成(2分)。

不认同:距今约8千年,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域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才开始同步增强,仅暗示此时对马暖流势力增强(2分);由于影响洋流的因素复杂,因此这一现象不足以支持现代对马暖流即形成于此时(2分)。

第三种:地表粗化与外力作用

第一类 力侵蚀后粗化土壤风蚀是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部分湿润地区。风力作用导致表土物质脱离原空间位置,其微观表现是沙尘颗粒在风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下脱离地表并根据颗粒大小和风速大小发生不同运动形式的空间运移。风蚀导致地表细颗粒物质流失、蚀余粗颗粒集聚。前者轻则导致土壤养分含量下降,重则导致土地退化和风蚀荒漠化;而后者则直观表现为地表的风蚀粗化,是表层沉积物在风蚀的持续作用下蚀余粗颗粒残留的结果。长期持续影响下,地表粗化成为干旱与半干旱地区草原、戈壁地表的普遍现象。几乎完全由蚀余粗砾石所覆盖的稳定戈壁地表称为戈壁风蚀面,是风蚀粗化最极端和最具代表性的地表类型。

地表风蚀粗化直观表征历史风蚀结果,历史风蚀不仅导致原位土壤养分流失、持水能力下降,加快土地退化进程,而且产生大量粉尘成为大气颗粒物的主要组分,对其他地区的环境质量甚至全球粉尘循环带来影响。蚀余粗颗粒的覆盖能够对地表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当前粗化程度较高的地表风蚀反而较 弱。

第二类:冻融作用后粗化

①由于石块和土的导热性能不同,冻结速度也各不一样。

②碎石导热率大,就会先冻结,水就会向石块附近迁移并在其附近形成冰,水形成冰后体积就会膨胀,使碎石移动,这样粗的物质和细的物质就会产生分离,这就是冻融分选作用。

③冻融分选作用下,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岩块就会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这种冻土地貌叫作石环。

第三种:例题1 外力作用与地表颗粒粗细

风蚀粗化是风蚀导致地表松散层细颗粒物流失、粗颗粒物所占比例增加的现象,其过程如图5所示。某科研小组通过比较地表松散层表层和浅层的粗、细颗粒物含量,构建了风蚀粗化指数。该指数数值越大,说明表层比浅层粗颗粒物含量越高。图6显示青藏高原南部(针对风蚀)采样点粗化指数的分布。

(1)说明风蚀粗化过程中地表松散层风蚀强度的变化。(6分)

(2)指出图6所示区域风蚀粗化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其原因。(8分)

(3)分析耕作对风蚀和风蚀粗化指数的影响。(6分)

(1)颗粒物粒径越粗,启动阻力越大,抗侵蚀能力越强。随着风蚀粗化的持续,粗颗粒物比重增大,且土层变薄,风蚀强度逐渐减弱;当表层被粗颗粒物覆盖后,风蚀强度趋于稳定。

(2)空间分布不均,地区差异大;总体上自东南向西北风蚀粗化指数增大,雅鲁藏布江流域偏小,藏北偏大(南小北大);高值区出现在西北部。西北部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地处高原面,地势平缓,风速大;气候大陆性强,昼夜温差大,风化强,地表物质疏松(或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较多,植被较多,峡谷地形复杂风速较小)。

(3)耕作翻动表土,土质变松,抗侵蚀能力下降,风蚀增强;耕作导致土层上下扰动加剧,表层粗颗粒翻下,短期看风蚀粗化指数下降,长期看由于风蚀增强,风蚀粗化指数会增长。

第三种:例题2 外力作用与地表颗粒粗细

(1)荒漠有强烈的日温差,夜晚的降温使得砾石的表面形成冷凝水,冷凝水溶解了砾石中的铁和锰的化合物,(2分)

白昼的高温使得冷凝水形成的溶液中的水分蒸发了,但铁和锰却留在了砾石表面,形成荒漠漆。(2分)

(2)砾石挡住了风带来的尘土,在砾石下堆积起来,(2分)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每当地表物质膨胀时,砾石就被抬

升,在它下面留出的空隙就被周边的尘土填满;(2分)每当地表物质收缩时,砾石无法下落回到原位。如此反复,砾

石被“拔出”地表,形成砾石层,下落的尘土则形成下面的黄土层。(2分)

(3)气候干旱,降水少;选择题字的地方地势较高,不易被流水冲刷;去石后的黄土很坚实,风吹不动。(任答2点,得4分)

第四种:冲淤平衡

一、定义:冲淤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河段上游来沙量等于本河段水流挟沙力,下泄的沙量与进入河段的沙量基本保持相等的现象。

根据定义,冲淤平衡取决于两个变量,一是上游来沙量,二是河段的水流携沙力(河段泄沙量),冲淤平衡需求这两个变量基本相等。

河床的冲淤是由于上游来沙量与本河段的水流挟沙力不平衡而引起。当来沙量大于水流挟沙力,河床则发生淤积;而来沙量小于水流挟沙力时,河床则被冲刷。

短时间尺度下,平衡只是相对的、暂时的,冲淤不平衡才时常态。

当然,就较长时间内的平均情况来说,河床形态经过调整有可能与流域的来水来沙条件相适应,河段趋于相对的冲淤平衡状态。

小结:

①当上游来沙量大于本河段的水流挟沙能力时,产生淤积,河床升高;②当上游来沙量小于本河段水流挟沙能力时,产生冲刷,河床下降;

③同一河段: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往往是“你强我弱”,交替进行;流量大时(汛期),侵蚀为主;流量小时(枯水期),以堆积为主。

④河口区域:河流和潮汐(海浪)的共同影响,两个的强弱“此消彼长”:流水沉积+海浪侵蚀;流水侵蚀+海浪堆积。

同时会引起海岸线进退变化。( 流水沉积+海浪侵蚀;流水侵蚀+海浪堆积

案例

案例1 黄河

黄河每年都会有调水调沙,就是通过水库的大量泄水,以较大的流量集中下泄,形成人造洪峰,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能力。

冲淤泥沙,会减少河床淤积。

现阶段黄河下游的淤积主因是来沙量巨大,其淤升幅度受制于河口基准面,属于溯源淤积的性质,解决黄河下游淤积的关键是“抓两头”,即首先减少上游流域进入下游的沙量,特别是粗沙量,其次是减缓河口淤积延伸的速率。

拖淤、挖沙、放淤、调水调沙和借清刷浑等措施均具有局限性,在解决局部淤积问题和兴利方面有实用。

案例2 崇明岛

夏秋之际,长江洪水和风暴潮是决定崇明岛冲淤变化的两个因素。长江的洪水冲蚀着冲击岛,同时也有长江泥沙的淤积。风暴潮类似涨潮流,起着涨冲落淤的作用。

崇明岛的泥沙主要来自于长江,但黄河泥沙也会因为涨潮流的作用参与长江河口沙洲的建造过程。

崇明岛的冲淤趋势是南岸冲刷,北岸淤积。崇明岛岛南的长江口,南支流在地转偏向力右岸冲刷严重。在岛北,冲淤变化更加剧烈,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长江口北支流以涨潮流为主,加速淤积,北支接近消亡。

另外,涨、落潮流速减小也过加大冲淤变化的幅度。

案例3 海河河口修建拦潮闸

我国沿海中小入海河口大量修建拦潮闸,造成入海径流量明显减少以及潮波严重变形,使得闸下淤积问题在泥质河口十分突出,对河口地区的防洪安全和航运产生严重威胁。

如海河流域56个入海河口中,已建闸35个,其中有22个严重淤积。

第四种例题1:冲淤平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 分)2024年1月浙江高考真题

材料一 图1为长江两水文站位置及水文数据图,悬沙是指河水中悬移的泥沙,甲地为雨养农业(无人工灌溉,仅靠自然降水作为水分来源的农业生产)区。图2为图1中甲地某年土壤盐分变化图,土壤电导率值越大盐分越高

材料二 长江三峡水库的建成蓄水,对其下游河段输水输沙能力造成一定影响。水库下泄水流携带的泥沙越少,对河床冲刷越强。河口土壤的水盐变化深受气象、水文等因素制约,土壤盐分过高,会对低耐盐作物造成危害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三峡水库建成前后,宜昌与汉口两水文站测得悬沙平均粒径发生了变化,宜昌站变 ,汉口站变 ,分析成因。(6分)

(1)细(1分) 粗(1分)

粗泥沙在库区沉积,(2分)宜昌站悬沙粒径变细;宜昌—汉口段河流含沙量减少,对河床冲刷增强,(2分)汉口站悬沙粒径变粗。

第四种例题2:冲淤平衡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3年三峡大坝蓄水后,汛期水库低水位运行,香溪河为直接汇入三峡库区的长江-级支流,汇口距三峡坝址约30km。非汛期水库高水位运行。随后对香溪河进行考察发现,受长江水位变化影响,该河的河口段淤积严重,其会沙量与长江会沙量相近,2010年后,长江、上游金沙江梯级电站陆续建成运行。下图为香溪河汇流段示意图。

(1)画出PQ线河道剖面图,并用“→”画出断面处水的运动方向。

(2)三峡大坝蓄水后,香溪河河口段泥沙淤积严重,试分析其原因。

(3)推测上游梯级电站建成运行后香溪河河口段泥沙淤积减小的,原因。

(2)非汛期三峡水库高水位运行,干流泥沙倒灌入香溪河的河口;受长江干流河水的顶托作用影响,香溪河河口段流速减慢,促进泥沙淤积。

(3)香溪河的河口段泥沙淤积减轻。金沙江梯级电站建成运行,拦截干流泥沙,使长江干流输沙量减少。

做一道地理题需要会看图,能理解题目,能记住知识点,有生活常识和实践……

地理总是充满了各种细节,稍有不注意,就落入了题目陷阱,让很多同学直呼地理题是玄学,产生怀疑人生的感觉。

01 等高线地形图专题

(1) 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 ① 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② 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2)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3)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

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4)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

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5)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 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6)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

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02 海洋资源专题

(1)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 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 ,原因: ① 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② 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③ 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2)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

① 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② 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

③ 海盆:深海锰结核 (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

03 盐度和洋流专题

(1)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 ① 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② 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2)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

① 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② 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3)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

① 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② 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③ 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4)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5)判断某洋流性质为寒(暖)流,判断理由是:

温度方面: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高),方向方面:由较高(低)纬度流向较低(高)纬度。

04 河流及交通专题

(1)中国南流出境河流境内外名称变化: 元江---------红河 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 (2)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 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冰期,航运价值大. (3)俄罗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 纬度较高,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 (4)极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

缩短航程,节时节能.

(5)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① 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② 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变式:三峡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① 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② 地处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6)南昆铁路建设的意义:

经济意义:

① 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

② 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③ 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政治意义:

① 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② 有利于加快西南区脱贫速度。③ 有利于社会稳定 ;战略意义:

① 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② 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 (7)俄罗斯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重要意义: ① 加强东西部经济联系,促进物资交流;② 加快资源开发,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05 地质地形专题

(1)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 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2)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 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3)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

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4)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

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5)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

断块山地

(6)七大洲地形特色: 亚 洲:

① 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②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非 洲:

① 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② 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

③ 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欧 洲:

① 欧洲地形以 山地、平原 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② 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③ 冰川地形广布

北 美 洲:

① 地势东西高,中部低;② 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③ 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南 美 洲:

① 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

② 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大 洋 洲:

① 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② 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

南 极 洲:

① 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② 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7)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① 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② 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③ 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人为原因:

④ 对植被的破坏

06 洪涝专题

(1)孟加拉国涝灾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 西南季风强盛,多暴雨,降水丰沛;

②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③ 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人为原因:

④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2)印度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西南季风强盛,或来得早,退得晚,易造成涝灾;反之会造成旱灾。

(3)亚马孙河流量大的原因:

① 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影响,多上升气流,降水丰沛② 平原地形及三面高、向东敞开的地形地势,利于大西洋水汽进入③ 水汽进入内陆后,受高原、山地的抬升,多地形雨④ 流域面积广,地表水从三面向亚马孙河汇集.

07 干旱专题

(1)温带沙漠-----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 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变式: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

(2)热带沙漠-----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形成的原因: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终年炎热干燥。

变式: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西南季风不易到达,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3)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 ① 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② 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

(4)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的原因:

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

(5)华北春旱原因: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稀少。 (6)东北无春旱的原因:

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春季有积雪融水。

(7)华北地区缺水问题 :产生原因:

① 自然原因:

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②人为原因:

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治理措施:

① 南水北调;② 修建水库;③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④ 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⑤ 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⑥ 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⑦ 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⑧ 海水淡化等。

(8)死(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 ① 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自然原因)② 工农业引用约旦河水(棉田面积扩大,引阿姆河、锡尔河灌溉)使汇入死(咸)海的河流径流量减少.(社会经济原因)

08 气候与自然带专题

(1)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

位于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

(2)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景观差异原因:

受安第斯山影响,山地东、西两侧降水差异较大。

(3)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

非洲同纬度是海洋.

(4)南半球缺失苔原带的原因:

南半球同纬度是海洋.

(5)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非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等气候原因是:

北非受副热带高压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南亚受热带季风影响,我国东南部受亚热带季风影响。

归纳:

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

-海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

(6)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

东部季风区 原因: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7)我国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

南方雨季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较短。 (8)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气是:

伏旱(最佳答案)(因有的年份有"空梅"现象,因此梅雨不是最佳答案)

(9)为什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它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 ①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挡,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湿气流通道;

② 夏半年,强大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深入大峡谷内部,使峡谷底部等温线与同纬度相比明显向北推进。

(10)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有:

我国纬度跨度大,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我国越往南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昼越长,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加之冬季风的频频南下,对我国北方的影响大。 (11)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有: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方虽比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一些,但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

(12)我国冬季比同纬度其它地区温度低的原因是:

受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或受冬季风的影响)。

(13)印度比同纬度我国气温高的原因是:

高山屏障(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冷气流)。 (14)欧洲海洋性气候比北美洲面积大的原因为:

欧洲缺少南北延伸的高大山系,来自海洋的西风能深入大陆内部。受陆地形状及洋流势力的影响欧洲西岸受暖流影响较大。

(15)巴西东南沿海、澳大利亚东北、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

主要是地形(山地)的影响,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其次沿岸有暖流经过。

(16)气温的年较差纬度越高越高,原因是:

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离海越远气温年较差越大,原因是:

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17)气温的日较差:纬度越高越小,原因是:

主要是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小。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为: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为:内陆比沿海日较差大,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年较差也小。

(18)青藏高原比我国同纬平原、盆地比较:

气温年较差小,原因:

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较凉;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日较差大,原因:

海拔高大气密度小,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19)天山南坡有无林带 ,原因为:

背风坡,降水量少。 (20)亚寒带针叶林在大陆东岸南缘偏南的原因:

主要是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其次东岸受来自大陆内部风的影响,西岸相反。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 文中水印 等,在此 一并致谢 !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 文末留言 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 阅读原文 ,获取更多内容。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


高考地理重点详解?

你可能也知道,新课标,教育改革一斤开始,地理是文科里面的理科,知识零散,计算的较难,试图技巧高,

从这几年来看,地理的命题基本上没有离开过环境保护之类的话题,毕竟这是当前人类面临的巨大问题。就今年来看的话,地震、风暴常现,这个可能会成为专家们命题的一个思路。因此要多关注一下时事。晨昏线基本上每年都有,简单困难就在一线之间。但是只要你会举一反三,就好做多了,这类题大多数是选择题。区域地理也是一个常考点,这类问题基本上涉及该区域的经济、环境、资源等,还会让你分析它的气候及其形成的原因。等高线可能会考,也可能不考,那就得看专家们的心情了。其实,地理的考试题相对于政治还是较简单的,主要是你要经常看书,以及书上的图和附在图附近的解说,还有,区域地理这本书也是要经常这样看。在试卷上甚至会出现和这本书上一模一样的题和提问。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这个意思了。

毕竟不是命题专家说的,但是命题的也是人,每次大考后分析试卷后都是可以看的出来的。

【答案如有不足,望提出!如对你有帮助,谢谢采纳~!】

中国地理高考重点

自然地理包括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四部分,是高三地理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在高中地理三大知识板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复习中,同学们普遍认为自然地理是最难的。 对文科生来说,自然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学习中的“瓶颈”,考试中失分的“重灾区”。 如何优化复习过程,提高效率,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是高三师生普遍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战略决策——精确1.研究高考地理试题,把握复习重点研究历年真题,尤其是近三年高考题,有助于同学们准确把握高考命题趋势、锁定复习重点。 建议同学们分专题总结近三年高考中出现的知识点,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这一专题在近三年高考各地试卷中知识点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整体性海南(2008年):不同植被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的大小分析重庆(2008年):自然带类型的判断

中国地理重点?高考考点?

高考中国地理重点不多!记住农业分布图,重要铁路的分布与沿线城市,中国地形图,其次就是城市建成的相关要素,有一点高考挺能考,就是建水库所需的地形特点!也就这几点,多看看那些分布图就差不多!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chuangtou/23245.html
常德野生动物世界一条鳄鱼嘴里爬满虫 园方称是水蛭已治疗
Max边框最窄 iPhone Pro 16系列屏幕规格全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