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驾驶一定会改变世界 夏一平 安全第一

网易汽车6月8日报道 6月6日-8日,“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论坛依然以“在变革的时代塑造行业的未来”为主题,探讨变革中行业现状,激辩百年汽车工业未来。

极越CEO 夏一平表示, 极越品牌就是为自动驾驶而生的。在成立的7个月中,极越一直认为智驾基点已经来临,但很多普通消费者对智驾的认知跟理解还不深,感知很遥远。怎么让用户真正了解智驾的安全、好用,这是以智驾为核心卖点的产品和品牌都需要努力做的事情。

极越的智驾系统叫做PPA智驾,今年5月20日,极越在全国100个城市开通了PPA智驾功能,预计到6月底或者7月初,极越将在全国300个城市完成智驾的开通,“到年底实现有百度地图能开的地方,我们的智驾就可以开。”

他提到,他并不认为零接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在智驾过程中,需要接管)并不是说这些复杂问题解决不了,而是这些问题一旦出现了,我们能有一个安全的方式通知用户,让用户在不安全的情况下能够真正安全的接管、安全的驾驶,同时也会快速迭代我们的能力,让智驾变得越来越好,可能再过一个月再遇到这些场景,这些场景就解决了。”在数据驱动时代,智驾的迭代是以周为单位迭代。所以大家对智驾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智驾未来一定改变世界。

二是对智驾保持敬畏,安全是第一,“现阶段知道智驾的边界、产品边界在哪里,怎么更好在日常使用中用好这个产品,带来好的体验,这是关键。”

以下是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是夏一平,首先非常荣幸王会长跟周青参会的邀请,能够在这里跟大家做分享。今天大会的主题叫“智电新汽车,美好心未来”,这个主题跟我今天的分享非常的匹配。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极越对大家来说相对不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品牌,从上次抛头露面就7个月,虽然7个月我们做了很多事情,特别是智驾上,这个品牌出生就是为了自动驾驶而生的。跟大家讲一下我们在品牌背后的理念,一直认为车不是用来开的,未来的汽车一定进入一个非常快速智能化演进的一个阶段。未来的汽车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态,一直认为他逐渐演变为一个机器人形态,只不过是是4个轮子的机器人。今天李想总关于未来自动驾驶的分享,包括VRM多模态的分享,发现车未来就是四个轮子机器人,四个人的机器人,要有一些基本的能力,定义为三个发展的基本能力。一是自然交流。用过我们的语音应该很清楚,当前基于多模态语音大模型语音识别,不能说语音叫AI,之前一个网友用它做了一个高考题目的预测,我们还押中了高考的作文题,昨天上了一个热榜。车作为机器人,未来跟人的交流,一定跟人与人的交流是一样的,一定是自然的。二是自由移动。车未来是自由移动,带着用户从A点到B点。三是自我成长。未来是AI的时代,汽车的智能化,车一定能够自我学习、自我成长、自我迭代,所以这三个核心能力,一定是未来所有智能汽车所具备的核心能力。

我们怎么思考智驾的发展?行业有很多名词,各种端到端大模型,有点遥远。离消费者最近的是怎么让消费者真正的体验到智驾的体验是好的。说实话我自己在过去7个月里面发现,虽然我们不断在认为智驾基点已经来临,但是很多普通消费者对智驾的认知跟理解其实是很遥远的。我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是我过去一直在思考的。

大家可能知道,极越在过去有一个中国智驾的大赛,城市NOA的大赛,我们连续两届获得了冠军。一是北京站一个非常复杂的城市NOA直播,一个是杭州刚刚完成的,两次直播不是我们派人参与,都是主办方找了本地的车主,用量产车的量产软件去做的。我们一直坚持用量产软件去给到所有媒体老师,给到所有的用户,保证我们每一次的迭代都能百分之百全量推给用户。这两次冠军我们很意外,我们跟很多品牌同台竞技,包括华为、阿维塔、小鹏、理想等,我们只是微弱的领先。想强调一下,可能下一站我们就不是冠军。智驾这个事情,从智能化的角度来讲,每次遇到的都不一样,它的能力展现也许在下一次就有可能在某些场景里处理得不是很得当。我们实现两次双料冠军的时候,都是用了自己纯视觉的技术。各位知道我们是全球唯二、中国唯一真正用纯视觉实现全域高阶辅助智驾,包括城市泊车,一套方式实现所有场景,正是这样,才让这两个冠军来得非常的得之不易,因为这是唯一在中国用纯智驾,在量产上实现高阶辅助驾驶能力的车型。

从2023年10月27日第一款车正式推向市场,那时候我们才刚刚支持了一个城市的智驾(上海),在3个月之后我们支持了5个城市,我们目前在上海、北京、杭州、深圳、广州,包括其他100个城市我们都支持了。但是我们在支持的时候,首先想到怎么给用户一个最好的体验。我们在新开5城的时候,考虑的是城市的渗透率,怎么能让用户真正在一个城市里体验到智驾给他带来真正好的体验。所以我们在一开始做的这5个城市里PPA的覆盖率,几乎达到了全程覆盖,我们快速迭代,在今年5月20日,我们在全国100个城市开通了PPA。我们预计到这个月的月底或者下个月初,我们将会在全中国300个城市完成智驾的开通,到年底我们会实现有百度地图能开的地方,我们的智驾就可以开。这里有一件事我们一直在坚持做,每次开完城市以后,都会在城市做智驾的直播。现在很多用户对智驾很难有非常直观的理解,就像看到很多视频,视频背后看到的东西,跟我们实际体验时遇到真实的体验感是不一样的。所以有的时候我也希望让很多人看到说,我们的智驾不只是在嘴上吹虚,而是公司CEO都敢在用户面前做直播。我过去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城市做了,最近开了100城,我在南京城区,上周我在武汉城市,我做了3个小时不间断的智驾直播。没有别的意思,其实智驾的技术已经离我们非常近,而且现在智驾技术的成熟度已经非常高了。

这是我们用户的一个页面,这个页面是上海的一个用户。用户每天上海通行,从浦东到浦西经历了城市高驾高速再回到城市,全程57.1公里的驾驶里程,有56.6公里都是用高阶智驾PPA实现,整个智驾的渗透率占整个里程99.1%。我们非常惊讶的看到,凡是我们开了智驾的城市,我们的驾里程的渗透率是非常高的,一下子就会上去。目前我们的PPA,我们自己的高阶智驾,只要买了我们车的用户,有90%的用户都是开通跟使用的,渗透率实际上是非常高的。而且我们在北上广深过去已经开通的城市,用户日均的PPA用里程的渗透率已经平均达到45%,这就证明了我们的产品去接受的,因为好开,所以用户在体验、在使用上才会有这么多高频、这么多里程的覆盖。

真智驾、敢直播,智驾这件事情不是体验,还有安全,现在最好能够打动消费者,让消费者体验到,包括CEO亲自直播,给用户讲解。智驾在过去,即使在现在,当我们的用户不了解,怎么让用户真正了解安全、好用,这是宣传用户,以智驾为核心卖点的产品和品牌都需要努力做的事情,怎么让用户更多理解这个技术的发展,怎么更好认知智驾所带来各种体验的提升,包括怎么保证现阶段更安全的使用智驾。

首先并不认为零接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其实我在智驾的时候,一开始还是挺紧张的,总是想实现零接管,后来武汉、南京智驾的时候,要让用户知道技术的边界在哪里,安全比什么都重要。武汉的时候直播3个小时,我接管了3次,但是我都告诉用户是什么原因接管的,但是并不是说这些复杂的问题我们解决不了,而是这些问题我们一旦出现了,我们能够有一个安全的方式通知用户,让用户在不安全的情况下能够真正安全的接管、安全的驾驶,同时快速迭代我们的能力,让智驾变得越来越好,可能再过一个月再遇到这些场景,这些场景就解决了。这就是现在技术的发展跟过去我们做功能的开发完全不一样,在数据驱动时代,智驾的迭代是以周为单位迭代。所以大家一对智驾保持开放的心态,智驾未来一定改变世界。

二是对智驾保持敬畏,安全是第一,现阶段知道智驾的边界、产品边界在哪里,怎么更好在日常使用中用好这个产品,带来好的体验,这是关键。

我们的一款产品最美7系,作为中国原创的轿车车型,在北京车展认为所有7系里面最美的7系轿车。我们在北京车展做了外观的发布,我们也会在今年第三季度进行上市发布。关键这个车不只是外观美,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我们在这款车上会发布全新2.0时代的软件,这个软件将会比我们现在车上1.0版本的软件有大的质的飞升。我们不管在语音方面的模型还是着驾上的模型都是全新的升级。月月开新车,这款车不仅车型是全新的,整个软件也是全新的,这个软件将会是整个行业里面又一次大的飞跃,大家一定要去体验这个软件。我也希望在今年的秋天,希望大家都能够去关注这款车,成为我们的车主。正如我们大会的主题,第一句话叫智电新汽车,第二句话叫美好新未来,希望每一位用户看一下能够给大家带来美好新未来的7系。


极越,最像特斯拉的造车新势力

这应该还是国内车企第一次面向公众举办 AI Day,上一次做这样的事情,还给我们留深刻印象的还是特斯拉。

AI Day,全国唯一用纯视觉方案实现全域高阶智驾,当这样的字眼碰撞在一起,极越可能是最像特斯拉的造车新势力了。

吉利浩瀚平台 + 网络 AI 技术协同赋能,极越 CEO 夏一平认为,极越具备了汽车机器人的三大核心能力,近乎自然交流的人机交互、依托于高阶智驾的自由移动以及能够自主学习的成长能力,极越汽车是行业里真正意义的 AI Car。

极越 CEO 夏一平

夏一平向我们透露,自去年 10 月底极越 01 正式上市以来,极越就展现出了强势的智能化渗透表现。

人机交互层面,极越用户的语音交互渗透率保持在 98%,平均每天每车就会进行约 63 次语音交互,这个频率接近是友商的 10 倍。

极越是中国唯一,世界唯二用纯视觉方案,实现全域高阶智驾的汽车品牌,而另一个则是特斯拉。极越高阶智驾系统 PPA 上市即实现交付,截至目前 PPA 智驾覆盖里程即将增加至 50 万公里。

覆盖范围增长,PPA 的车主渗透率也维持在了高位,在上海、北京、深圳以及杭州这些首批开城的城市里,PPA 的车主渗透率分别达到了 90.3%、84.8%、89.7%以及 85.1%。

智驾的智能化还体现在了行泊一体化,「极越 的APA 自动泊车渗透率达到 98%,其中平均揉库次数仅为 1.8 次,低于人类司机的泊车揉库次数,脚踏遥遥领先,极越拥有地表最强泊车能力」,夏一平说。

过去的 5 个月,极越通过车机助手 SIMO 累计收到超过 2.3 万次用户反馈,秒级的反馈效率能够实现的问题沟通解决,帮助极越建立完整的数据闭环。上市 5 个月内,极越累计完成了 5 次 OTA 推送,即将推送的 OTA V1.4 版本中,极越累计升级超过 200 项功能,解决 5300 个用户反馈问题,促成了良性的自我成长。

在 AI 的持续赋能下,极越的智能化保持着持续高效的迭代效率。Joe(夏一平)兴奋地向我们宣布:2024 年,极越汽车只要在有网络地图的地方,就能够使用 PPA 智驾功能,这也意味着极越的这一套纯视觉高阶智驾 PPA 即将「全国都能开」。

算力不设限,激光雷达做纯视觉导师

如此高效的进步迭代,极越是怎么做到的?我们首先得从 PPA 的底层逻辑开始讲起。

网络智能驾驶首席研发架构师王亮认为,想要做成这样的智驾产品,要具备 4 个必要条件:

而同时满足以上 4 个条件的智驾产品,行业内甚至不会超过 1/10。极越,是其中为数不多的成熟玩家。

王亮

在这四个维度上,极越 PPA 收获到了卓然的成效。根据极越官方给出的数据显示:PPA 领航辅助道路覆盖超过了 50 万公里,仅在 2024 年上半年极越就完成了超过 300 座城市的智驾开城。紧锣密鼓的开城过程中,极越完成了多达 324 次的 AI 模型迭代,优化 OTA 推送涉及超过 90 种智驾功能。

王亮向我们表示,看待一项新技术的发展速度,往往需要考虑到「初速度」和「加速度」。

「初速度」决定了技术原型的研发速度,在智驾技术开发过程中,激光雷达具有不小的初期优势,厘米级的精度能够有效降低开发的难度;而视觉则需要将二维恢复至三维,开发难度更高。

但一旦步入正轨,图像天然蕴含的信息量优势,会让纯视觉智驾技术具有更强、更敏捷的「加速度」,加之 AI 大模型的配合,纯视觉智驾技术路线的天花板会更高,相比激光雷达的技术思路,纯视觉智驾显然是条「先难后易」的道路。

坚持纯视觉智驾的极越,几乎重构了自动驾驶技术。

王亮进一步向我们透露,纯视觉方案所倚仗的摄像头硬件的采样点频是主流常规激光雷达的 160 倍,是最新激光雷达的接近 20 倍,摄像头所能采集的色彩、纹理等信息量更加丰富。

这么多的信息量,又如何设计算法提取信息?世间万物姿态万千,又怎样让模型掌握通用的泛化学习能力?

这要归功于网络 Apollo 全新自动驾驶视觉大模型 Vision Takes All(VTA Net)。大模型首先会对海量的驾驶场景进行「自监督训练」,图像会随机抹掉像素,并让视觉模型尝试还原恢复,提前让大模型对世界有更多的基础通用的理解,王亮把这种通用基础能力形容为视觉模型的「大底座」;第二步,大模型会针对性地做出如「景深识别」等专业性的训练。

在即将推送的 V1.4.0 版本中,极越 OCC 模型将会新增超过 1 亿帧数据,约有 72%提前使用到 1.4.0 版本的早鸟用户感受到了避障能力的显性提升。

除此以外,极越还将借助行泊全场景模型提升视觉 OCC 占用网络的「检测」能力。行泊全场景模型分为三大类:

每个模型都有着对应的激光雷达产品作为训练「导师」,RIFLE 对应 1550nm 超长距激光雷达,PISTOL 对应 905nm 长距激光雷达,DAGGER 对应 905nm 补盲激光雷达。三维转二维,极越能全方位无盲区得到激光雷达的三维能力,行泊一体化的全场景大模型,同时也是业内首发。

检测、建图、跟踪测速、场景阅读能力全方位优化后,极越的下游决策规划能力跃升,能够更加自如处理诸如复杂城市道路、路口博弈、交互博弈以及连续避障变道等高难度动作。

「狙击步枪」、「手枪」、「匕首」三大场景模型

值得一提的是,王亮还向我们透露:网络目前坐拥北京、苏州、阳泉三大计算中心,仅投入到智驾的算力就累计达到了 2.2 EFLOPS,数据缓存高达 30PB,智驾有效训练时长占比 98%,网络对极越的算力投入并不设限。

一个多月前,电车实验室曾就智驾算力问题向王亮求证,王亮回应当时约有 5000 卡(H100)对等型号芯片投入到了极越的 AI 训练中来。

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极越正在积极寻求生成式 AI 对智驾训练的帮助。极越的生成式 AI 具有「可控生成」的特点。在接收到 Robotaxi 无人车视频数据时,AI 可以将视角转化为极越的标准视角,并支持修改。

其二,根据文本、轨迹要素,Driving Diffusion 能够为极越生成一小段定制化路况视频帮助智驾训练。上一次展示模拟现实物理世界投入实际智驾训练的能力,也还是在特斯拉身上看到的。

正如王亮所说,智能驾驶时代并非虚幻,而是马上就会到来。

打通地图逻辑,指数爆炸的自我成长

极越 PPA 很快全国都能开,还离不开网络地图的重要赋能。

在去年,「有图无图」仍旧是高阶智驾的最大争议。高精地图曾被行业认为是智驾开城的重要解决方案,但成本高昂的特点让许多车企望而却步。

网络副总裁尚国斌透露,仅是在广州完成一次高精地图的绘制,就需要付出上亿元的金钱成本,还不包括后期的维护、调整,而这也是图商、车企难以大规模启用,逐渐向「无图化」倾斜的致命原因。

网络,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研发自动驾驶,并拥有地图能力的公司。

在车企逐渐向无图化妥协的过程中,安全还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网络的 LD 地图就是为了解决自动驾驶而生。

2020 年,网络在启动 LD 地图研发时,就将安全摆在了第一位。LD 地图不仅要帮助 L4 萝卜快跑无人车实现从区域级过渡至城市级,还要帮助极越城市智驾量产全国。

网络 LD 地图本质上是一张视觉感知大模型生成的地图,整个生成链路大致需要经过「采集-感知-建图-生成」的过程,网络向全国道路投放数百辆 L4 级别采集车,并通过大模型生成地图,颠覆了过往「99%人力生成地图」的生产方式,突破了高精度图无法大规模生产的难题。

智驾地图制作难点突破,PPA 的开城速度也跑了起来。去年上半年,网络开城速度约为一季度一城市,第三季度单季度能够开 30 座城市,截至今日,网络的开城速度是过去的 100 倍,成本是过去的 1/20,能够做到一天开一城。

目前,网络地图已经完成了全国 360 万公里的道路生成,LD 地图覆盖 360 个地级市,所有的 LD 地图数据都将与极越共同验证测试。

「网络地图有 6 亿用户,每天有接近 9 千万次导航在使用车道级导航,着意味着存在着大量用户的反馈。极越虽然目前的用户量还不大,但网络地图会帮助极越更新这个数据,成为最鲜活高效的地图」,尚国斌补充道。

此外,某种意义上 LD 地图还是智驾的安全冗余,网络地图能够为智驾带来三大图层。

最美7系”极越07闪耀登场,引领智能汽车设计新风尚

在阔别四载的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高端智能汽车机器人品牌极越以一场视觉盛宴强势回归

,其主题“极越智美 越来越AI”完美诠释了未来汽车科技的无限魅力。4月25日,极越汽车机器人在北京车展上携全新产品阵容震撼发布,其中最为瞩目的莫过于旗下第二款车型——AI智能纯电轿车极越07的首次公开亮相。这款车型凭借其超凡的设计美学,荣获“最美7系”的美誉,不仅展现了中国原创设计的力量,更树立了全球汽车行业轿车美学设计的新标准。

设计之美,艺术与科技的完美融合

极越07的设计理念超越传统,它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未来出行的

艺术品。CEO夏一平在发布会上表示:“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智能汽车设计中留下极越的印记,让产品之美因我们的出现而有所不同。”这一理念在极越07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车辆将AI智能与机器人美学设计语言相结合,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它巧妙地融入了经典汽车设计元素,并通过取消传统车外门把手、车顶激光雷达等细节,实现了设计上的极致简约与科技感。溜背式设计辅以黄金比例,赋予了极越07流畅而优雅的线条,风阻系数低至0.198,达到了行业顶尖水平,不仅美观而且高效。

智能之光,科技配置引领未来

极越07不仅在设计上令人惊艳,其智能化配置同样令人瞩目。车辆配备无把手电动感应门、智能交互大灯以及自动升降尾翼,这些前沿技术不仅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和交互体验,也标志着极越在智能汽车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得益于这些创新,极越07已荣获德国红点设计奖、iF设计奖以及日本GOOD DESIGN设计大奖,成为中国原创设计走向世界的杰出代表。

AI驱动,智能驾驶新时代

在智能汽车3.0时代,极越01作为先行者,通过与网络AI大模型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全球范围内AI大模型的“上车”,并成为国内首个纯视觉高阶智驾系统的代表。每月一次的OTA升级,确保了极越01用户总能体验到最新的功能,如即将推送的V1.5.0版本,以及PPA智驾在100个城市的尝鲜体验。此外,极越01还搭载了网络地图V20 SR智驾版,承诺在2024年实现“全国都能开”的目标,极大拓展了智能驾驶的应用场景。

NVIDIA Thor,开启高算力新篇章

着眼未来,极越宣布将与NVIDIA合作,自2026年起,新车将搭载NVIDIA新一代集中式车载计算平台DRIVE Thor,该平台具备高达1000TFLOPS的计算能力,将为极越汽车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运算支持,使其在高阶智能驾驶领域加速前行,确保用户享受安全、先进的智能移动出行体验。

生态合作,构建全方位智能生态

极越积极构建智能生态体系,与网络网盘、小度生态、蔚来能源、极氪能源及领克售后服务等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网络网盘接入极越车机系统,小度生态与极越01实现互联互通,让用户能够无缝访问云端内容,并通过智能家居远程管理车辆。同时,极越已接入超过35万个充电桩,遍布全国330多个城市,确保用户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享受到“出行无忧、充电自由”的便捷服务。

综上所述,极越汽车机器人以极越07的惊艳亮相,不仅展示了中国原创设计的卓越成就,更通过与全球科技巨头的深度合作,为智能汽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在未来,极越将继续以用户为中心,推动智能科技的创新与应用,引领汽车行业的智能化转型,为全球用户带来更加智能、便捷、美好的出行体验。

吉利+百度依旧卖不动,夏一平掌舵的极越如何前行?

这年头,想把一台智能汽车卖到30万以上,难吗?

智能驾驶花心思就好了,比如极越01:高清摄像头11个、超声波雷达12个、毫米波雷达5个、英伟达Orin-X智驾芯片2颗......国内唯二量产的纯视觉智驾方案,直接让这台车顶配版本的指导价来到了30.99万元(Ps:极越不久前调整了销售政策,选装100度电池包可享受整车减1万优惠)。

和特斯拉一样,极越的纯视觉方案采用的是Birds Eye View、OCC占用网络技术以及视觉大模型,即“B.O.T 三向箔技术”,但不同的是,极越背靠网络L4级无人车原子化能力,天生就拥有7000万公里的城市道路自动驾驶测试里程,极越01的智驾硬件还是全系标配。

就,挺有诚意的。

结果呢,极越01后续的市场表现一塌糊涂,虽然预售24小时订单就超过了1.5万个,但上市四周的销量分别只有64台、78台、81台和198台。

反转还没完,这之后,极越01全系车型直降3万,顶配版本差点失守“3号线”。

故事进行到这里,舆论毁誉参半,正方言之凿凿“极越01所处的细分市场竞争过于激烈,降价是为了更好适应环境”,反方则拉踩“初生牛犊就想打老虎,夏一平有勇无谋”。

如果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解读,其实极越01的官降还挺厚道,毕竟新势力背刺老车主已经是行业常态,始作俑者当归于特斯拉,而极越这个标榜自己是智驾第一梯队的品牌肯用“现金补偿”的方式完成官降,况且谁用谁香的ROBO Drive Max免费体验时间也延长到了1年......挑不出什么刺了。

当然,在智驾包普遍免费开放的趋势下,极越依旧保持“付费使用”的优良传统,确实也有些盲目自信的味道,哪怕4.99万元的售价比特斯拉Model Y还要低。

紧急降价不新鲜,昊铂GT、小鹏G9都是典型案例,只能说,夏一平太想用极越01扳下第一城,以至于品牌最初的策略存在偏差,俗称“心里没点B数”。

这同样反映在品牌对特斯拉的执念上,早在预售期间,极越01就已经学会“碰瓷”特斯拉,那张广受争议的海报照片,直接让“我们从始至终,就想跟特斯拉打一仗”这句话显得格外扎眼,论营销效果,还不如雷军前几个月对各大车企的“致敬”连环炮。

极越01的最大短板,就是既没有800V超充、也没有自建的快充网络,对于一台卖到30万的智能汽车来说,显然不能用“存在即合理”来解释,毕竟细分市场的红海程度肉眼可见,前有小鹏G6、Model Y和极氪001,后有昊铂HT和智己LS6,相比之下,极越01本质上更像一台旧势力的产物。

所以如果夏一平未来想让极越01真正走量,势必要在产品力方面以弱打强,而这就会带来“究竟还要不要继续降价”的世纪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车主的使用反馈,被极越01当做卖点的“一体化联屏”还存在适配性问题:由于屏幕比例设计的非常规化,各类软件在日常使用时体验感参差不齐,网友总结“甚至不如某想7系的单屏幕靠谱”。

至于第三方投诉网站上广泛存在的“方向盘遮挡屏幕信息”,鉴于极越01的定位是“汽车机器人”,只能说车主需要更多的适应成本。

关于销量,官方此前的说法是“极越01的预期目标是每个月平均卖1万台”,以目前的爬坡速度,这个KPI在2024年几乎没可能完成。

似乎,“二次降价”会成为极越01的必经之路。

坊间传言,今年4月极越的第二款车型极越07就会亮相,大概率年内完成交付,这台新车的相关细节暂时没有确切消息,夏一平未必会把全村希望寄托在新的“7系”身上,不过在“1系”已经塌房的前提下,突围的方法好像也不剩多少了。

事实上,无论吉利还是网络,极越在金主爸爸面前都输不起,一来它是吉利补齐新能源市场体系的重要环节,二来它是网络智驾梦的实现途径,于情于理,极越都太需要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而这也对应上了夏一平焦躁的心态。

此处需要理清一个逻辑:在吉利眼里,极越并非刚需品,但下了那么多仔,加上研发投入,摊薄成本的计划还是要有的,而极越恰好能成为背锅侠。另外,吉利在智能化方面的硬伤短期内难以消除,推出新品牌的目的,就是为了再造一个极氪,至少能进一步补齐新能源市场的声势。

对了,极越已经做好了跟“宁王”搞事情的准备,按夏一平的说法,后续将推出搭载宁德时代新技术的车型,其中就包括换电。

这赛道非常难走,你看隔壁蔚来,截止去年都还连续亏损,罪魁祸首就是堪称“资金黑洞”的换电站。根据统计,蔚来一座换电站的建设成本在300万元左右,盈利周期也长,重点在于,盈利和车型保有量成正比,也就是说,换电站想要不拖后腿就必须建立在“车子卖得动”的前提下。

这事,蔚来一点不慌,但极越恰恰相反。

所谓搞事情,看起来更像是极越在给自己挖坑,保不齐“宁王”的加入会让夏一平四面楚歌。退一步,哪怕极越在换电技术的布局上能媲美蔚来,但谁也说不准它究竟能不能撑到盈利的时候,倘若是想效仿蔚来通过“换电”卖车,对当下的极越而言显然不是个现实选项。

江湖车评:

前段时间,夏一平在公开场合做了次反思,称“极越目前还处在0到1的过程,和理想MEGA的舆论危机有相似之处”,网友调侃“这牌子是最像特斯拉的造车新势力”,从品牌层面来看,极越的优势无疑是“体验”,把配置当做主打卖点的做法并不稳妥,或许调转枪头去渲染智驾,效果反而更好。

不过话又说回来,极越的前期目标用户并不优质,即便日后始终要重走一遍特斯拉走过的路,但目前愿意掏30万去买一台“汽车机器人”的中国车主有多少,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何况还是个后来者,有这预算,直接把Model Y抱回家不香吗?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chuangtou/27721.html
千亿豪门也遇到坎了 周大福停工搬厂
年过半百了让人心疼! 56岁那英被粉丝追拍 躲避时摔倒!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