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修复拢共分几步 云冈石窟壁画修复师告诉你

监制:车玉明 李志晖

策划:万方

执行策划:袁晗 樊珊珊

记者:康薇

文案:刘璐

海报设计:程媛媛

摄影:刘天宇

终审:曹滢

鸣谢:云冈研究院

新华网新闻中心 出品


你认为中国美术史中的哪个朝代最重要?为什么?

宋代!一、宋代绘画为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其巨大价值在于丰富艺术表现的手法,运用提炼精粹而纯熟的描绘技术,直接并间接地反映了现实生活。 在历史上宋代的绘画(和明清的版画)在内容的现实性表现的艺术性方面比较最接近人民群众的爱好与要求。 宋元时期的雕塑作品中,唐代那样的理想成分减少了,生活的气息加强了。 写实能力有显著的提高,但保持了造型的洗炼。 宋元时期的工艺美术是明清工艺的前驱。 宋瓷的造型、装饰及其统一的效果成为工艺史上的独特的典型。 二、在绘画艺术的范围内:宗教画的发展已经停顿。 特点是藉世俗性的热闹场面以提高吸引观众的力量(如开封大相国寺壁画斗法的场面和其他壁画的炫耀队伍行列的场面),追求外表上的丰富变化和画面上的热闹(如《朝元仙仗图卷》中繁复稠密的衣褶和人物动作与位置方向的多样,代替了人物形象的个性化的深入描写等)。 但有些宗教画和宗教雕塑宗教意识不强,而转向生活中的形象描写,可以算作世俗艺术的一部分了。 描写贵族生活的绘画比较流行,注重真实的具体的描写,能够通过瞬间的景象,具体地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一定关系和在生活中的神情动态。 肖像画仍是专门的技艺。 也有突破贵族生活的题材范围,而表现了农村生活和城市生活的,如《清明上河图》,可以作为此一时代现实主义艺术的标志,它与当时流行的市民文学的精神是一致的。 当时汉族与外族间的关系在绘画中也得到了反映。 直接反映的如《中兴瑞应图》(萧照作)和《中兴四将》画像(刘松年作),间接反映的多寄寓于历史故事,如《伯夷叔齐采薇》、《昭君出塞》、《文姬归汉》、《便桥见虏》、《郭子仪见回纥》等。 外族的生活也成为重要的绘画题材。 表现自然景物的山水画和花鸟画在宋代充分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有特别重要地位的体裁。 山水画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伟和优美,山川大地树木等因季节气候不同而呈现的丰富动人的变化,花鸟画中表现花卉禽兽的新鲜活泼的生命景象。 这两种绘画体裁,虽是以自然界的事物为描写对象,但在宋代优秀画家的笔下不是单纯的自然事物的再现,其中体现着强烈的情感和有力的理想,对于观众能产生鼓舞的力量和提高精神生活的作用。 三、宋代绘画艺术技巧上有重要的创造,着重人物的精神状态及思想情绪的表现,着重山水花鸟的动人的美的意趣,围绕着阐明及突出主题的要求自由地而且灵活地组织画面,不受任何机械法则的支配,善于抓住对象外形特征进行提炼形象等等。 宋代绘画艺术技巧的创造使中国绘画的样式特点逐渐形成,并日益增强了其从思想上及情感上影响人的力量。 作为表现手段的笔墨诸因素的艺术效果被宋代和元代的画家们真正体会到了。 绘画艺术的魅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被强调起来,这是中国绘画艺术成熟的现象之一。 宋代和元代的雕塑艺术的洗炼的造型是写实手法的理想的运用。 四、宋代一些士大夫和统治阶级中人直接从事绘画活动,对于绘画艺术的繁荣和提高在某一阶段上也有促进的作用。 但是其重视经典中的历史题材和文学内容就有避开直接表现现实生活和来自现实生活的情感的倾向。 并开始一种“游戏笔墨”的风尚。 宋代和元代士大夫画家在某一方面具有的特殊的艺术敏感,例如他们对于笔墨诸因素的艺术效果的重视与有意识的追求,也使绘画艺术有了新的表现,并为绘画技术积累了新的经验。 五、宋代美术(绘画、雕塑)、工艺所达到的高度水平是以当时社会中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为条件的。 但附庸于士大夫阶级的生活正是这一时期各种艺术共同受到的封建社会的束缚。 宋代和元代的美术,特别是元代的绘画说明,如果不能进一步突破这种束缚,美术的现实主义的发展的余地是很小的。 柴周的禁军统帅赵匡胤(宋太祖)在公元九六○年夺取政权,建立了宋朝。 北宋的工商业很发达。 政府掌握了金、银、铜、铁等矿业的开采。 造船技术很进步,能制十桅十帆,可搭乘四五百人,载重三十万斤,有隔水仓的大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 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印刷术已非常普遍,开始有了活字版印刷。 政府和民间的丝织及陶瓷每年都有巨额的产量,并开拓了海内外的广大市场。 商业繁盛的结果,大城市更兴盛起来,并且数目也增多了。 特别是南宋到元朝,海外贸易的商港,如广州、泉州。 商税是北宋和南宋政府的最大一种收入,宋神宗时全国商税每年一千万贯,光开封一处就可收入五十五万贯。 货币流通需要量很大,金银普遍被当作了货币,并已开始发行纸币。 宋代是封建商业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对外关系上,北宋和南宋都是经常软弱无力的。 北宋初年失去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机会。 辽国保持了长期威胁宋朝统治的优势地位。 而且在陕甘一带这时又新兴起了夏国。 北宋政府对于辽和西夏只是屈膝求和。 北宋中期,内外交困的局面使一部分比较开明的统治者要求变法改革。 宋神宗赵顼和当时杰出的政治家王安石的新政策在公元一○六九年以后陆续实行,新法客观上符合农民和中小地主的利益,相对地压制了大官僚地主富商。 但是这一斗争最后是失败了。 而且后来演变成官僚集团争夺权利的斗争,完全失掉改革的意义。 新旧党人的纷争一直延续到北宋灭亡。 公元十二世纪初,在契丹背后新兴起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 金兵在公元一一二五年灭辽后,开始南下,北宋朝廷无意抵抗,公元一一二七年金兵攻破了开封,掳走徽宗钦宗,开封被抢掠一空,这一中古时期作为政治、文化与经济中心的第一大城市遭到彻底的破坏。 康王赵构逃到南方,以杭州为都城建立南宋政权,他和秦桧反对抗金,对金屈膝求和,华北各地人民自己组织的义军和骁勇善战的爱国的军队共同进行的坚强抵抗遏止了金兵的攻势,岳飞就是抗金中的杰出的爱国将领代表。 公元一一六一年金兵在采石之败是南北对峙稳定局面的开始。 江南地区在南宋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兴修水利,进行大规模的筑堤,并盛行圩田,大大扩大了耕地面积。 但是这些改进的同时,土地兼并也在急速进行。 公元十三世纪初蒙古族的骑兵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勃然兴起成为一个震惊世界的力量。 在几十年里,成吉思汗象暴风一般席卷欧亚两洲,公元一二七六年,南宋都城临安也陷落。 北方沦陷后,在辽金统治下,人民生活极为痛苦。 农业和工商业显著的倒退,许多手工业工人沦于工奴的地位。 欧亚之间,陆上和海上的交通大为畅通。 许多西方人来到中国,其中有很多技艺人材,他们都起了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作用。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统治下,人民的反抗始终未停止过。 初期反元的暴动和起义,虽广泛然而分散,地区多在江南。 但经过长期斗争,起义日渐扩大,并日益向北方发展。 到公元一三五一年便汇合而形成以红巾军为主导的大起义,而导致元朝统治的被推翻。 宋代统治的三百年之间,科学技术有巨大的进步,并出现系统的科学著作,例如建筑学的《营造法式》,药物学的《本草》,兵器制造学的《武经总要》等。 道教在宋代得到发展,并最后形成其诡异的庞杂的体系。 北宋时期,从宋太宗赵匡义到徽宗赵佶,不断兴修道观,大事靡费。 在南宋时期,道教流行于北方,并出现各种教派。 这些新教派当时是反抗金人统治的一种组织;然而演变到元朝,则已变成统治者的工具。 佛教自唐代开始的禅宗,成为最大的教派。 禅宗特别着重内心的修善,提倡恬静朴素的生活和神秘的直觉。 禅宗思想影响儒家哲学的结果产生了宋代的理学。 理学是儒家思想进一步的玄学化。 理学的大师,如北宋的程颐和南宋的朱熹,及其流派彼此之间因看法的分歧而相互怀有极深的成见,但其唯心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是一致的。 理学的发展顺应了统治阶级巩固封建宗法的思想制度的需要。 在宋朝,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反映当时由商人要求的比较进步的功利主义思想(南宋的叶适、陈亮)和反映农民的朴素的平等思想的农村公社思想(北宋康与之,南宋邓牧)。 宋代文学中以“词”最为发达。 有很多著名的词人和为人传诵的篇章,其中有缠绵悱恻的抒情小令,也有慷慨雄壮的或情致委婉的慢调,表现情感的范围比五代的词曲又有了扩大,宋元时代是戏曲小说发展的重要阶级。 北宋时期开始在金朝中都(今北京)发展起来的“诸宫调”和“杂剧”、“散套小令”,在南宋的临安发展起来的“话本”、“小说”,在永嘉一带兴起的“南戏”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这些文学作品已不只是为皇帝官僚和士大夫阶级服务,并且也开拓为平民(商人、差吏、兵士、城市手工业者等)服务。 宋代美术中,宗教美术仍占一定的数量。 文献记载依照帝王的要求几次大规模的修建道观,如:上清太平宫、玉清昭应宫、景灵宫、五岳观、宝箓宫等,这些宫观中皆有当时名手从事绘画、雕塑的工作。 现存的宋、辽、金、元的建筑实例较前代丰富,其中有些尚保存得相当完整,可以具体说明中国古代建筑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 这些建筑物中也多有壁画和塑像,其中一部分还是未经重修的原状。 辽、金地区及元代寺庙中的雕塑(泥塑或木雕)遗存对于了解古代雕塑有重大的价值。 宋代美术,由于继续了唐五代的风气,世俗的美术脱离了宗教的羁绊,而得到独立的发展。 绘画的卷轴形式在宋代大大盛行起来。 这些卷轴画中有一部分是由屏风及纨扇的装饰演变而来。 宋代绘画活动的中心是皇家的画院,由于绘画已经成为一种手工业行业,市场的需要也刺激了绘画艺术的繁荣。 宋元时期的绘画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①北宋初约一百年中,保持着五代的传统,花鸟画遵守黄筌的程式,山水画是传李成、范宽的衣钵。 ②熙宁元丰年间(公元一○六八—一一○○年)由于花鸟画家崔白和山水画家郭熙的出现而有了显著的新变化,由于扩大了表现范围,宋代的绘画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大大前进了一步。 这时的画论著作(《林泉高致》和《图画见闻志》)中提出的主张,反映了创作实践上的新要求。 ③徽宗赵佶到南宋高宗赵构和孝宗赵昚(公元一一○一—一一八九年)是宫廷画院最活跃的时候,画家众多,在表现技巧上力求精能。 ④南宋的大部分是李唐、刘松年和马远、夏圭画风起支配作用的时期。 ⑤元朝的统治时期的绘画,最引人注目的是水墨山水的发展,特别是在笔墨技法上注重表现效果和绘画思想上轻视生活内容的倾向,元代的这一部分绘画造成了中国绘画史上的大转变。 宋代的工艺美术,正如当时各种手工业一样,在技术上和艺术上普遍的有所提高。 而特别有突出的成就的是陶瓷工艺。 宋元陶瓷的产地遍布各地,宋元陶瓷的优雅风格是世界工艺史上杰出的典型。 宋朝初年开始建立的“翰林图画院”,是绘画艺术继续繁荣的表现。 宋代画院对于宋代绘画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重要的绘画活动都是围绕着画院进行的。 在社会中,如晚唐五代的情况一样,绘画成为一种有了固定地位的行业,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有所发展。 汴梁(今开封)的相国寺庙会,大殿后,资圣门前就有与书籍并列的图画买卖;后廊有专门画像的生意。 很多记载透露出绘画进入手工业、商业行列的事实,汴梁有一个画家刘宗道擅长画“照盆孩儿”,画得很巧妙,小孩用手指水盆中自己的影子,影子也指人。 为了防止旁人模仿竞争,每一次创了新稿都是画成几百本以后,一次出售。 汴梁也有的画家由于他们长于画小儿,就叫作“杜孩儿”;由于长于画宫室建筑,就叫“赵楼台”。 汴梁有一个出名的美丽女子秦妙观,画家们画了她的像到各地去卖。 汴梁是一个文化中心,图画和雕版书都被贩往各地;而也有从外地贩到汴梁来的。 山西绛州的画家杨威,专画农村生活供应商贩,如果他知道来贩的商人是贩往汴梁,他就告诉他们到画院门前去卖,可以得到高价。 北宋有名的山水画家燕文贵原来是军人,来到汴梁时候,在街道上出售自己的作品,从而引起注意。 绘画作品的商品化是了解中古绘画艺术发展的一个关键,有待于深入的研究。 绘画进入手工业商业的行列,绘画作品的商品化(不是当作珍贵的雅玩或古董),比寺庙壁画更进一步与社会群众建立联系。 直接以广泛的社会群众(包括劳动人民工商业者和统治阶级的下层,如士兵、胥吏等)为供应对象,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群众的心理和情绪。 封建统治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财富的掠夺者。 绘画就象人民创造的一切艺术品一样,也成为他们奢侈生活的点缀,除了适应他们生活上的需要以外,也相应反映他们的心理和情绪。 在这样的动机下,北宋初沿袭了五代的旧制,并加以扩大,成立了画院。 画院作品不可避免的反映了贵族生活的趣味,而进一步发展了贵族的美术。 画院的制度与一般工匠不同,绘画的工匠属于“八作司”(例如彩画建筑装饰画的工匠和一般的壁画工匠)。 工匠们的报酬叫“食钱”,画院画家的报酬叫“俸值”。 然而和一般士大夫也还不同。 一般士大夫可以去作地方官,画院画家就没有资格。 升级也有一定的限制。 在服饰上(成为宋代一个多次讨论的问题),也有一定的限制。 例如虽能象文官一样,穿绯色(四品)和紫色(五品)的官服,但不能象同等级的文官一样“佩鱼”(金质和银的鱼形装饰)。 宋代画院画家地位是逐渐提高的,宋徽宗赵佶时期,画院制度又有新改变,成为科举制的一部分。 北宋初年,参加画院的画家来自西蜀和南唐的画家很多。 西蜀画家在乾德三年(公元九六五年)随了孟昶来汴梁的有黄筌(不久即去世)、黄居采、黄惟亮、赵元长、夏侯延佑、袁仁厚、高文进、高怀节、高怀宝等人。 南唐画家在开宝八年(公元九七五年)随李煜来汴梁的有王齐翰、周文矩、顾德谦、厉昭庆、徐崇嗣等。 中原一带有若干有名画家也被吸收入画院。 王霭、高益、王道真等,都是人物画家,并擅长宗教壁画。 北宋初年的画院中,西蜀画家占重要地位,黄居采和高文进是中心人物。 花鸟画方面,来自南唐的徐崇嗣,按照自己祖父徐熙的方法作画就受排挤,不得不改学黄家的画法。 黄家的画风支配画院近百年之久。 人物画方面,高文进也很专断。 史载王士元画一张《武王誓师独夫崇饮图》,很受观众称赞,汴梁很多人每天到挂画的孙四皓家去看。 孙四皓是汴梁一个有名的好画、好客的人,也是赵匡胤的亲戚,孙家也聚集了很多画家。 孙四皓把王士元的这幅画献到皇家,高文进故意定为下品,把王士元气走。 宋太宗赵匡义也进行搜访古今名画。 在太平兴国年间(公元九七六——九八二年)下令天下郡县进行搜集,由黄居采和高文进负责鉴定工作。 端拱元年(公元九八八年)在崇文院的中堂设立“秘阁”作为贮藏的地方。 赵匡义对于绘画很有兴致。 除了设立画院和秘阁两事以外,他还撰了一部《名画断》,是按照唐朝一部同名的书的体例编撰的,而成为它的续编,包括画家一百零三人的姓名,此书现已佚。 二、人物画的创作活动在北宋时代有多次大规模绘制宗教壁画的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以画院为中心,而且是画院画家的主要任务的一部分。 现在只举画大相国寺和画玉清昭应宫为例。 大相国寺是汴梁最大的一个庙,有六十余院,是个社会活动的中心。 庙会每月开放五次,进行各种日用杂物的交易,异常热闹。 自唐代以来,大相国寺就保存了很多艺术名迹,如吴道子画的文殊和维摩、车道政画的毗沙门天王、名匠王温装銮的弥勒像、名匠李秀刻的大殿障日板等,共称“相蓝十绝”。 北宋初年名画家高益在重修庙宇的时候进行了壁画。 大相国寺后来再重修的时候藏在皇家的高益的旧底本就成重绘的根据。 一次重修是高文进、王道真、李用及和李象坤等名画手参加的。 又一次重修是在治平二年(公元一○六五年)大水之后,治平二年因为多雨,汴河涨水造成水灾,大相国寺墙壁浸坍了很多,水退后只保存下高、王、二李等人所作的四幅。 进行重绘时,崔白和李元济参加了工作。 ——从高益、高文进到崔白、李元济,屡次参加大相国寺绘制壁画工作的都是当时第一流的名手。 从这些壁画名称上可以看出一部分壁画的内容。 高益画“阿育王变相”“炽盛光佛降九曜”就是有小幅底本收藏下来的。 大水未毁的四堵是:王道真画“给孤独长者买只陀太子园因缘”、“志公变”、“十二面观音像”,李用及和李象坤合画“牢度差斗圣变相”和高文进画“大降魔变”。 相国寺大殿的壁画,左壁是“炽盛光佛降九曜鬼百戏”,右壁是“佛降鬼子母建立殿庭乐部马队之类”。 这些变相大多是园林、斗法、降魔、乐部马队、百戏,十一面观音,总之,是炫示一些热闹场面。 这些壁画中明显的有真实的生活素材。 宋太宗赵匡义很嘉许高益画“阿育王变相”中的战争场面,以为高益了解军事。 高益画的乐队,其中弹琵琶的拨下弦,但另外管乐器都在奏四字,琵琶四字在上弦,懂音乐的人解释琵琶是拨过才有声,拨下弦表示发声的正是四字所在的弦。 玉清昭应宫是宋真宗赵恒为掩饰自己对外战争的失败而修建的。 修建“玉清昭应宫”以贮藏“天书”,并供奉玉皇、圣祖(捏造的赵氏祖先——赵玄朗)、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匡义),规模宏伟,原计划要十五年修成。 但修筑时,昼夜不停,夜间则燃烛施工,所以只用了七年。 为了修筑玉清昭应宫,召募各地有名的画家就超过了三千人,经过考试入选的是武宗元、王拙二人为首的百余人,高文进、王道真、燕文贵也都参加。 关于玉清昭应宫壁画的具体内容和表现,由于材料缺乏,所知甚少。 但传说张昉画三清殿天女奏音乐像、丈余人物,不用起稿,奋笔立就。 王拙曾画五百灵官、众天女朝元等图,这些场面宏大、人物形象众多的壁画,反映了当时绘画所达到的水平。 玉清昭应宫在天圣七年(公元一○二九年)遭雷击起火,除二殿外全部焚毁。 自玉清昭应宫的修筑开始,北宋有一系列的道教宫观的修筑。 大中祥符五年又修景灵宫,供奉所谓赵氏先祖,成为神仙的“圣祖”。 到宋徽宗赵佶时期筑五岳观、宝箓宫等都是崇尚道教所致。 随着统治阶级的提倡和道教壁画的题材的多样化,道教壁画创作也活跃起来。 北宋初年有名的人物画家,主要的都是道教壁画家和画院画家。 如高益(世称大高待诏)、高文进(世称小高待诏)、王霭、武宗元、王拙等。 画院外画家,如王拙、孙梦卿(世称孙吴生、孙脱壁)等。 他们的作品大多是壁画,故不为当时评论家和收藏家所重视,因此他们在绘画史上不为人所注重。 当时的人物画家也多擅长肖像画。 武宗元曾把赵匡义的像画在洛阳上清宫的三十六天帝的行列中间,引起赵恒的惊讶,这是把现实的人加以神化的突出例子之一。 王霭曾奉命去江南偷画李煜的谋臣肖像,并且在定力院(赵匡胤未作皇帝以前住家的地方)画赵匡胤父母像作为纪念。 牟谷、元霭和尚也都是赵匡胤左右,有水平的肖像画家。 治平元年(公元一○六四年)在景灵宫孝严殿绘的壁画,可以作为北宋人物画方面的一件大事。 孝严殿中一方面画了宋代开国的一些重要事件以表示歌颂;一方面画了宋仁宗赵祯朝的七十二名大臣的像,都是派人到每家绘写的。 北宋初年人物画的其他表现所知很少。 有关风俗画的片段材料特别有重要的意义。 高元亨曾画《从驾两军角抵戏场图》,据说高元亨具体地描写了在观看这一紧张的运动比赛,群众的各种不同的神态:象墙壁一样四周围着,有坐有立,有翘脚探头,有互相攀扶、俯仰各种姿态,也有男女、老幼、贵贱、技艺、外族,及性别、年龄、阶级、身份和种族的不同。 燕文贵曾画《七夕夜市图》,描写汴梁城最繁华的街道的一部分——潘楼附近(金银彩帛交易的集中地,潘楼是汴梁最大的酒楼之一)七夕夜晚的世俗的热闹场景。 这两幅画从选择的题材方面看,描绘的是世俗生活,并作了详尽、复杂、认真、具体的描写。 这两幅作品是宋代现实主义绘画的重要标志。 宋代宗教画保存下来的很少,以卷轴画形式保存下来的壁画稿本。 最有名的是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卷》。 此图卷另一稿本,称为宋人《八十七神仙图卷》(图236、237)《朝元仙仗图卷》描绘五方帝君中的三个帝君,前往朝谒天上的最高统治者时的队仗行列。 这个行列应该是由八十八个神仙组成(《朝元仙仗图卷》缺最后一名神仙,《八十七神仙图卷》则缺最前一名神将)。 八十八个神仙,共四种类型:三个帝君(头上有圆光),八名武装神将,十名男神仙,六十七名女仙(这些女仙中有玉女,也有金童,但都作女装)。 四种类型人物形象都是按照一定的理想的特点描绘的,所以大多数都缺乏具体性。 但十名男神仙的形象,却可以看出在追求个性的特点。 对全部人物行列勾绘了稠密重叠的衣褶,并且尽量变化着头饰、仪仗和六十七个仙女的姿态。 这些变化产生了形式上的丰富和华丽的效果,努力避免单调的感觉。 全卷人物神态和在风中飘动的旙旗、裙裾、飘带、花枝,一面行进一面飘动的感觉得到完整和统一的效果。 武宗元(公元?——一○五○年)是北宋时代重要的宗教画家,被认为可以和吴道子相比。 他的画迹除了上面已经涉及的以外,洛阳南宫三圣宫东壁十尊丈余高的太一神,以及龙兴寺(许昌)、嵩岳庙、中岳天封观等处壁画都负盛誉。 道教画以现实生活的描写代替超人间的神仙世界的描写。 称为《护法天王图卷》的稿本和称为《西岳降灵图卷》的稿本,描绘了各种形形色色人物,包括贵族及其眷属随从,甚至市井中的商人、乞丐、渔父、玩把戏的等等。 在不同的程度上表现了各种人的特点。 ——道教画放手描写市井人物,因为道教相信神仙会隐迹在普通人群中间,可以具有普通人的外表。 因而这样的道教画又具有了风俗画的特点。 三、李成、范宽及其他山水画家李成和范宽的山水画在北宋初年,山水画艺术获得巩固的时期。 李成、范宽和关仝曾被北宋人认为是三个最有贡献的山水画的大画家。 李成(公元?—九六七年),字咸熙,营丘人。 是唐朝宗室后裔,他家世为士大夫,生于五代时,没有入仕的机会。 他对于诗歌有修养,而又擅长山水画,好饮酒,晚年好游历,他和汴梁相国寺东宋家药铺主相处甚好,铺门两壁画满了李成的山水画。 他的山水画,据《宣和画谱》的记述:“所画山林薮泽、平远险易,萦带曲折。 飞流、危栈、绝涧、水石——风雨晦明、烟云雪雾之状,一皆吐其胸中,而写之笔下。 ”这里所强调的是他的山水画描写了山川地势和季节气候的丰富变化,富有感情的力量。 画中展示的是一郁勃深沉的精神世界。 李成的作品《读碑窠石图》(其中人物是王晓画)画着一个驴背上的旅行者停在一座前代的石碑前面,正在仰头看碑,石碑附近围聚着几株枯劲的老树。 着力地描绘的老树,表现出荒漠和严寒的季节的特征,这幅画的强烈的情感内容决定了它的艺术价值(图239)。 宋人无名的《小寒林图》,枯梢老槎,森耸郁深,得李成笔下的景与情,可以作为李成艺术成就的参考。 李成《寒林平野图轴》表现旷荡平原上,两树巨松挺立于面前,枝茎虬盘,针叶如网。 两松之间作一转扭多节的古槎,枯枝如龙爪抓拏之势,树根拔于土外,枝干交错,盘屈纵横。 古代艺术家画下了乔松古木含霜凌雪、挺立不拘的昂然英姿(图238)。 范宽,字中立,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一说他性情缓和,人称之为“范宽”。 他的时代较李成略迟,仁宗天圣年间(公元一○二三—一○三一年)尚在。 他的为人宽厚,好酒,不拘世俗。 他的山水画艺术是在季成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曾师法荆、关;但最后得助于终南山、太华山的真实的大自然。 他曾说:“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 吾与其师于人,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诸物者,未若师诸心。 ”他在创作之前,对景凝想,致力于情景合一的构思酝酿。 当时人称他“为山传神”。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是古代全景构图的水墨山水画的一件杰出作品。 迎面矗立的雄浑的大山头,强烈的表现出大自然的雄伟气象。 山涧,飞瀑如练,直落千仞。 山下空蒙一片,衬托出小山岗上生满树木,树巅露出了楼阁。 山脚下正有驮马从右方进入画面中来,如传来了得得的蹄声和潺潺的溪水的声音。 这幅画表达对于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非常有力。 在构图技巧上,山下一片白雾,迷蒙莫测,以见山之远,而涌现于霄汉之外突兀的巨峰,山巅的茂林密叶和崖石皱纹历历清晰,又如近迫眉睫。 这一既远又近的透视效果造成令人惊愕的景象(图240)。 范宽的《临流独坐图》是又一表现层峦叠嶂、千岩万壑的巨制。 深郁的山坳间腾起弥漫浮动的云雾,吐吞变灭,更加强了忘身于万山之中的感觉。 北宋前期著名的山水画家还有燕文贵、高克明、许道宁、翟院深等人。 燕文贵创造了为人所称许的“燕家景致”。 燕文贵(据《圣朝名画评》、《图画见闻志》作燕贵,《画继》作燕文季)吴兴人,原隶军籍。 他有多方面的绘画才能,长于山水,并兼擅人物。 太宗时期在街头上卖画时为高益所发现,邀他参加大相国寺的壁画工作,从事壁画间的山水树石。 真宗时期,他也曾参加绘制玉清昭应宫的壁画。 前面已经提到,他的《七夕夜市图》和《舶船渡海图》当时很受推重。 他的山水画作品现存有《溪山楼观图》,也是大山大水的形式,峰峦耸峙,而在山下,半山及山上都有精工描绘的宏伟的楼阁宫室建筑(图241)。 他的山势峥嵘的《烟岚水殿图卷》有以宏伟建筑物为山水点缀的特点。 在他山水画中出现的似是仙府金阙的景象。 他的主要活动年代是太宗端拱(公元九八八一九八九年)到真宗时期(公元九九八——一○二二年)正当道教和道教艺术趋于高潮的时期,燕文贵山水画中布置的神仙府阙也是很自然的。 高克明是和燕文贵同时而

敦煌墓高窟的作文六百字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蕴深厚。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凝聚成了那一个个屹立在东方,乃至世界上的那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我们的祖先,世界惊叹的文化遗产,莫高窟就是文化遗产之一。我在此整理了三篇相关作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作文一】

“北出长城古塞边荒松落日少人烟”。一首描写边塞的古诗,让我们走进了大漠与戈壁。在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有一座令全世界为之着迷的古城,那些你曾经熟悉的诗篇都在书写着他的故事,他有着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敦煌。

敦煌古称沙洲是丝绸之路上的节点城市,他今天之所以名扬天下,蜚声中外,却是因为一座石窟——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因位于沙漠高处而得名,它与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它是世界上连续开凿时间最长现存洞穴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佛教石窟建筑群。东西方学者一致认为,他是欧亚大陆最伟大的艺术宝库。是一座刻在墙壁上的博物馆。敦煌莫高窟共有735个洞窟,有壁画和彩塑的洞窟共有492个,共有壁画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如果把敦煌壁画连成一米高的画廊,可以延绵50公里,所以莫高窟被人们称作:世界上最长的画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个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壁画上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挽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从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敦煌的历史殿堂。

莫高窟是人类文明的精粹,是人类灵魂凝结出来的永恒力量。

莫高窟的颜色是浑厚的,因为他积淀了一千多年的风沙,朝代的兴衰岁月的轮回,生命的存亡。莫高窟中有辛酸,有甜美有苦涩有愤恨,这些味道,这些感情交织着筑成了莫高窟。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历史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作文二】

在甘肃省敦煌境内鸣沙山1600多米长的陡崖上,密密层层地建造了700多个洞窟,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它是由建筑、绘画、彩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敦煌艺术的发源地。

敦煌莫高窟保存着2000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有强壮勇猛的力士,还有一尊长达16米的卧佛。那尊卧佛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让我们不得不赞叹古代艺术工匠高超的技艺。敦煌石窟艺术中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是壁画,西方学者称其是墙壁上的图书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些壁画画在洞窟的四面墙壁上、佛龛内,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你看那些飞天仪态万方,多么美啊!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琴弦;有的彩带飘飞,漫天遨游;有的闭目凝视,侧耳倾听飞天是由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如今,飞天已成为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成为敦煌艺术的标志。

敦煌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它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历史最长久、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佛教和石窟艺术宝库。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作文三】

举世闻名莫高窟也称千佛洞,在甘肃省敦煌境内鸣沙山600多米的陡崖上,密密层层建造了700多个洞窟,由建筑,绘画,彩塑组成,从十六国开凿,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敦煌艺术。

莫高窟外的河边有一座圆寂塔,外敷白色,沙漠的夕阳洒在它身上,更显端庄、凄凉。塔身旁有碑,是那位道士王圆箓。

在博物馆里,我看见他的介绍与照片:小小的个子,普通不过的长相,几经转折,莫高窟成了他的家。但小小的人物,也是莫高窟第一位保护者。但因为当时清政府的无能,王道士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没有及时发现莫高窟惊人的蕴藏,我联想起了洞窟内残缺的佛像与不全的壁画。那是中国最大的遗憾啊!

临走前,我有幸来到敦煌莫高窟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常书鸿的墓前,墓碑上刻着五个字“敦煌守护神”,在这个充满神佛的地方,被称为“神”的凡人,只有他一个。

我还记得第一位壁画修复师李云鹤1956年来到莫高窟,从此三代人扎根在了这片荒漠上,一起为神佛“治病”,如今耄耋之年的李爷爷仍然爬脚手架,拿修复刀,而往往一座雕像的修复需要数年之久。他们为了守护这片神圣的地方,不惜付出了自己毕生的心血。他们在帮助壁画对抗时间,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始终保护传承千年的文化遗产。

我对护卫莫高窟的坚守者心生敬意。晚霞照亮了戈壁滩,我的心也被照亮,莫高窟让我心生敬意,但它正在一点点的老去,我愿守护它,让更多人看到这个神圣的地方!

中国有几大石窟

中国有四大石窟,分别为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

1、莫高窟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大泉沟河床西岸,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是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2、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有窟龛252个,造像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3、龙门石窟

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4、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地处甘肃省天水市东南方50公里的麦积山乡南侧西秦岭山脉的一座孤峰上,因其形似麦垛而得名。

扩展资料

麦积山石窟组成部分:麦积山石窟在东崖保存有洞窟54个,西崖140个。东崖的石窟以涅槃窟、千佛廊、散花楼上的七佛阁等最为精美。在涅槃窟前有四根粗短的石柱,柱头有莲瓣形的浮雕,柱顶不用斗拱,而代之以浮雕的“火焰宝珠”,设计构思极其巧妙。

这座崖阁是北魏晚期建筑的,是石窟寺建筑中的珍品。千佛廊长32米,崖壁上分两层整齐地排列着258尊石胎泥塑的神像,神情各异,栩栩如生。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chuangtou/27834.html
九九八十一难 悟空 或有81个成就! 黑神话
沪深北交易所已制定程序化异常交易监控标准 将适时以适当方式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