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商超 ! 为什么你学不来 1年营收100亿!胖东来 揭秘中国

本想赚2000万元,没想到却赚了1.4亿元!胖东来,一家河南许昌本土商超,因为极致的服务、高质价比商品在网上爆红。1个超市带火1座城市,2024年多地游客前往许昌,打卡全国火爆出圈的网红超市。

2024年来,胖东来因爆改帮扶步步高、永辉超市等线下商超频登热搜。今年5月,胖东来出手改造湖南步步高梅溪天地门店,让其平均日销售额暴涨逾9倍,从15万元飙升至151万元。

胖东来有何来历?胖东来凭啥那么牛?胖东来模式能复制吗?被誉为超市界顶流的胖东来,能否走出河南? 本期21《财料》,带你解码网红商超胖东来。

策划出品:21世纪经济报道官微

21数据新闻实验室

南财“网红城市”课题组

栏目统筹:江佩霞

栏目监制:张楠 陈思颖

本期文案:江佩霞

本期编辑:陈思颖

设计统筹:林军明 李基礼

本期设计:郑嘉琪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排队退卡,关店150家!春节最惨巨头,为何败走中国?

文/金错刀频道过了今天,还有两天就是大年三十。 每年春节前,中国人的消费力就能给全世界上一课,全国各地山姆人山人海,购物10分钟,排队一小时起步。 网络截图河南胖东来新店开业,各地的粉丝把创始人于东来团团围住,成了大型粉丝见面会。 网络截图这几天,家乐福也陷入了排队盛况,不过排队的理由却相当魔幻。 家乐福深陷倒闭传闻,人们担心购物卡中的钱花不出去,开始连续几天跑到家乐福扫货,连货架都抢空了。 “听说快倒闭了。 在家乐福的会员卡已经有一年没用,就想在最后一天把余额花光。 ”家乐福站出来辟谣,宣称公司会持续深耕中国市场,请广大消费者不信谣、不传谣,理性消费。 话虽然这么说,但去年一整年,家乐福一直没停下关店的脚步。 家乐福在亚洲规模最大的旗舰店,北京中关村家乐福也正式关门歇业。 网络截图单从辈分上看,家乐福中国堪称不少本土品牌的“教父”,被业内人士评点为零售业的“黄埔军校”,在中国学徒无数。 从背景上看,家乐福是欧洲最大零售商,世界第二大零售连锁集团。 一直躺赢的家乐福,没想到在这个春节拿到了“又惨又虐”的剧本。 家乐福犯了三大“致命错误”,也彻底把胜利送给了对手们。 供应链之败:2015年之前,竟没有一家配送中心2010年7月,西安一家家乐福率先撑不下去关店。 这是家乐福第一次关闭在中国的门店。 但当家乐福开始出现关店危机时,永辉超市才刚刚从福建扩张至北京。 当时的门店毫无设计可言,大红色的招牌带着一种土气。 而大润发也一直走农村包围城市的低线城市策略,也对家乐福构不成威胁。 家乐福开业时在中国人眼中,是一种相当高级的卖场购物模式。 跟见惯了门口的菜市场和小超市比起来,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大卖场超市=家乐福。 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影响到中国都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周末坐班车去家乐福逛超市,在门口吃一顿肯德基。 巅峰时候,家乐福中国有门店数量达到319家,营收超过500亿元。 而家乐福之所以王者变青铜,是率先在供应链上栽了跟头。 别看家乐福在中国已经成为巨头,但既没有自己的供应系统,也没有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和物流。 高高在上的家乐福,物流体系一直是由供货商将货品直接送到超市,供应商处于相对弱势。 当时,家乐福内部相当清楚这个情况,但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甚至在采访时骄傲的说:“家乐福不需要建立配送中心,所有商品均由供应商直接送至家乐福门店仓库。 ”谁在暗中做了这件事?是当时土里土气的福建超市永辉。 永辉当时在生鲜供应链端通过买断、直采等方式,在生鲜领域打的家乐福毫无喘息之力。 举个例子,永辉在生鲜采购上,省去所有中间环节,直接找渔民进货,并连夜送到超市,为此还专门组建了一支采购大军。 采购农产品时,永辉干脆把生产也包了,向农民提供种子、化肥和先进农具,最终产品保底收购。 这保证了永辉在任何季节都能及时供应新鲜、低价的蔬菜瓜果。 在这背后,永辉是下了血本的。 比如它花1.2亿建的物流中心,前期投入虽高,此后的运输成本却降到了最低。 拿捏住成本,就掌握定价权,永辉的生鲜价格比菜市场还低。 业内人士告诉刀哥,“永辉在国内能做到这个地步已经是供应链扁平化的高手了。 ”避开竞争是最聪明的竞争。 这时候的竞争对手,都先后意识到了供应链的重要性,大润发搞定了生鲜供应链产地直采,沃尔玛采用供应商送至全国配送中心模式。 但唯独家乐福,并没有及时补足供应链和物流上的短板,而是选择保持现状,以至于10年来都“躺平”度日。 2015年之前,家乐福竟没有一家配送中心。 2015年后,家乐福才开始学习沃尔玛的模式,将24个城市商品采购点重组为6个大区采购点,把门店的采购和运营分离。 而恰恰是没有物流配送中心和库存模式,让家乐福付出了巨大代价。 供货速度慢既影响购物体验,别家的超市既便宜又新鲜,家乐福这时眼看着竞争力被层层削弱,却又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起供应链体系。 生鲜配送的出现,几乎要了家乐福的命。 转型之败:三次转型,把弱势暴露无遗接二连三的关店,中国市场给家乐福上了现实一课。 曾经不思进取的家乐福也开始了自救之路,但三次转型,却把自己弱势暴露无遗。 先说最“不争气”的电商转型,几乎是转了个寂寞。 2014年,大润发上线飞牛网,心情沉痛地希望可以赶上最后一班车之时,家乐福还在不紧不慢地开始着手线上措施,一年后才慢悠悠上线“家乐福网上商城”。 因为他们认为,业绩下滑不过是因为现在的消费者太懒了,只要能送货上门,肯定能自救成功。 但问题是,当时家乐福送货实在太慢了,北京地区最快能次日送达,用户需购买129元才享受包邮,这时候天猫和京东,已经做到了百元以下就包邮。 时间价格都已经输了。 新零售转型,又转了个“四不像”。 为了调整业态,家乐福觉得过去的大卖场太重了,得搞点年轻人喜欢的便利店。 2014年在上海推出“Easy家乐福”便利店,试图以自己大卖场的低价成本优势,抢占社区便利店生意。 然而,因为缺乏经验和铺垫,5年过去,Easy家乐福只开在了上海和无锡,门店勉强维持在40家左右。 被外界点评外“四不像”,既不像超市也不像便利店,模糊的定位使得业绩平平。 最后,家乐福选择投靠苏宁,依然自身难保。 2018年,家乐福负债为138亿元,已经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 这时候,家乐福把自己的中国业务46亿卖给了苏宁,不是大卖而是贱卖;是价格腰斩再腰斩后的折上折。 很多人又对家乐福燃起了希望,它的规划也很有诱惑力:表面看起来,这是一个完美的“生意”——快消一直是苏宁的短板,苏宁线下超过6000家苏宁小店可与家乐福门店联合,完善最后一公里配送网络,解决物流问题。 但根据苏宁发布的历年财报来看,苏宁易购几乎自身难保。 主营业务从2014年至今一直在亏损,连亏8年。 2021年,苏宁易购亏损了433亿,堪称年度亏损王。 到了2019年,家乐福已经一蹶不振,以2.8%市场份额排在大润发、华润万家、沃尔玛、永辉之后。 过去几年,人们都知道家乐福在中国的业务每况愈下。 而三次转型自救失败,人们才发现家乐福中国的衰败程度远远超过想象。 体验之败:最不起眼的细节,被吊打得最惨最关键的问题是,过去的家乐福到底是怎么赚钱的?答案是:家乐福表面上是超市,实际上是“头号包租公”。 家乐福的赚钱方式,主要靠向供货商收取名目繁多的费用——通道费,入场费、堆头费、促销费,这些最早就是家乐福带进中国的。 过去,中国很多传统超市都是在用包租公的模式去做零售,其实都是家乐福的学徒。 这个盈利模式有个前提,就是超市销量必须足够牛X。 因为这时品牌是相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只有交了进场费的才能入场,交不起的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挤出去。 但在竞争对手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家乐福失去了非去不可的理由。 重压之下,曾有供应商联名投诉:家乐福进店费用高,采购主管“很霸道”且几天一换,一般家乐福会收取供应商营业额的13%,加上17%的增值税和进店费、促销费,这些费用几乎占到产品成本的四成。 康师傅率先抵制家乐福,其他供应商纷纷响应,很多产品撤出家乐福。 网络截图河南本土超市胖东来,后来就没这么干。 超市内大部分货品都是自采,比例能占到80%,再凭借着自己巨大的销售量和超高的周转率,牢牢拿捏了议价和定价能力。 家乐福不光失去供应商,同样也失去了消费者。 家乐福早年的“员工手册”这样写道:“我们全部的努力都围绕着满足顾客需求这一核心。 ”但家乐福超市的购物体验,却一年比一年糟糕。 反而胖东来后来居上,口碑好,就是因为看透了这个财富密码。 摆放在货架旁的放大镜;为不同人群提供的7种购物车;无理由退换货服务;公示出的消费者投诉意见,各种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细节上,胖东来都在暗中发力。 在这些最不起眼的细节上,家乐福被吊打得最惨。 甚至对顾客“无理由”的包容,假如买到的瓜,吃了一半觉得不甜,也可以拿来退。 网络截图懂服务,待人以诚,对客人好,客人愿意复购,胖东来几乎把整个许昌的零售生意都拿捏住了。 许昌人说,整个许昌只有周二不堵车,因为那天胖东来不营业。 结语:没人会在躺着挣钱的时候搞创新和改革。 20年前的家乐福,最受地方政府欢迎的外资企业之一,无论在哪个城市开店都能享受到诸多特权,最好的位置,最低的租金。 但如今,除了法国和拉丁美洲,家乐福几乎在其他地区的业务都陷入了困境。 在关店前,大妈推着购物车准备去家乐福“捡漏”,但面对着空空荡荡的货架,显得如此茫然。 与其说顾客抛弃了家乐福,不如说家乐福根本没有认真去经营中国用户,也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正视中国对手。 因为服务从来不是附加题,而是生死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本篇作者|张一弛

如何看待雷军坐拥四家上市公司,身家 1 天增百亿,成中国第九富豪?

雷军是这个大环境中普通人靠勤勉努力能达到的上限。

雷军大学时期两年修完所有学分,28岁任金山总经理,带领金山对抗微软,让wps成为国民软件,在金山上市后功成身退。

雷军40岁创办小米,掀起移动互联网潮流。这些普通人难以实现其一的光辉事迹,都集中在了一个人身上,更何况这个人出身普通、没有背景。

雷总靠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颠覆了大大小小数百个行业,影响着数亿人的生活。作为个人而言,雷总是难以用小米创始人这样一个身份来概括的,也不应该仅仅与小米绑定在一起。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他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告诉人们即使是在这个内卷程度和马太效应不断加深的社会环境下,保持奋斗永远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可行途径。

扩展资料

雷军的投资法则:

雷军做天使投资有三条原则,第一是不熟不投,第二是只投人不投项目,第三是帮忙不添乱。

雷军在选择投资项目时,通常考虑四个必备条件:大方向很好,小方向被验证,团队出色,投资回报率高。

只投熟人是雷军投资的最大特点,他的投资只限于“朋友”和“朋友的朋友”——最多不超过两层关系。

中国的超市有哪些品牌

一、华润万家成立于1984年,中国最具规模的零售连锁企业品牌,国有控股企业集团,世界500强企业。 全国自营门店实现销售1013亿元,自营门店总数达到3192家(2018年),员工人数近22万。 特点:环境舒适,果蔬新鲜,卖场规模比绝大部分本土超市大,硬件条件绝对是本土超市之最。 二、永辉超市民营企业,成立于2001年,总部福建福州市,中国500强企业。 年销售金额万元,门店总数1275家(2018年)。 特点:主打生鲜农副产品,销售额占到总销售额50%以上。 三、大润发是一家中国台湾的大型连锁量贩超市,成立于1996年。 早在2010年,大润发就以营收人民币404亿元的成绩取代家乐福成为中国大陆零售百货业冠军。 特点:与电商相结合,除了实体售卖,上线大润发网购平台,在大润发门店周围3公里范围内,最快可以实现1小时到家的配送服务。 四、联华超市创建于1991年5月,目前已成为现今中国最大的商业零售企业。 在20多个省市和自治区的100多个城市建立了强大的连锁经营网络。 特点:形式多样,有大型超市也有小便利店,属于大城市小城市都能存活。 五、胖东来百货河南零售行业巨头,创建于1995年。 特点:主要在河南省内发展,主打人性化服务,人性化管理,堪称超市界的“海底捞”。 六、物美超市国内最早以连锁方式经营超市的专业集团公司之一,拥有大卖场、生活超市、便利商店和中高端百货公司等各类店铺700余家。 特点: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及西北。 七、人人乐超市成立于1996年,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员工人以上,目前年销售收入已经超过129.13亿元人民币,曾是中国500强企业。 特点:老牌超市,不过近几年经营不善,4年亏了17亿多。 八、家家悦超市成立于1974年,目前拥有连锁店300多处。 特点:和永辉超市一样,主打生鲜产品。 九、步步高超市江西和湖南人应该对这个超市特别熟悉,特点:成立时间晚,发展势头猛。 十、红旗连锁成立于2000年,中国西部最具规模的连锁企业。 特点:主要在四川省内经营,四川省内已开设2700余家连锁超市。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chuangtou/29116.html
穿着接地气 买路边摊 40岁的郭碧婷真给向家长脸! 生图曝光
中小企业创新动能增强 金融服务效能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