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回应 20% 大众汽车未来三年实现人员降本

IT之家 6 月 9 日消息,针对“大众汽车未来三年将实现人员降本 20%”的报道,大众汽车官方近日进行了回应。

据中国经营网报道,大众汽车中国方面告诉记者,“KI 10”是总部提出的“Efficiency Program”效率计划,是以 2023 年为基准,未来三年实现效率提升 20%,“ 20% 指的是间接人力成本,不等于裁员 ”。这个计划涉及的对象包含大众中国。

IT之家注意到,此前曝光的一份大众汽车集团内部文件显示,为了提高效率和优化成本,大众汽车集团为旗下所有公司设立了一项名为“KI 10”的绩效项目。该项目设立了一个明确的目标: 与 2023 年相比,未来三年将实现降本 20%,包括固定成本和人员成本

文件显示,中国激烈的市场环境给大众汽车的财务业绩带来了额外的压力。“如果我们想保持竞争力,必须现在就为未来投资。为了能够进行这些投资,中国业务的盈利能力是最重要的。自去年以来,我们中国的团队一直努力在当地实施绩效计划。”

对于流传的文件内容,大众汽车集团对记者表示,为了加快电动化转型、强化竞争并降本增效,大众汽车集团才制定了“以 2023 年为基准,未来三年计划实现效率提升 20%”的计划, 并称希望不要让误解进一步扩散。

大众中国 2024 年一季度交付量增长 8% 达到 693,600 辆,其中纯电动车型增长了 91% 达到 41,000 辆。未来三年内,大众汽车集团计划向中国市场推出超过 40 款新车型 —— 其中一半是新能源汽车。


向上,内卷,出局、裁员……2023中国车市关键词

2023年逐步接近尾声,回顾这一年的中国车市,可谓是充满希望和斗志,但也充斥着变数和挑战。期间,有起有落,有惊喜也有无奈。以下不妨通过一些关键词,一起来回顾下。

整体向上

汽车总销量有望突破3000万辆

三年疫情管控放开后,2023年对于整个车市是充满希望的一年,每个企业都卯足了劲儿要将之前失去的赶回来,可以说,这也是向上发力的一年。

从整体上来看,取得了还算不错的成果。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指出,预计2023年汽车总销量有望突破3000万辆,同比增长11.7%。其中,乘用车预计达到2600万辆,同比增长10.3%;商用车预计400万辆,同比增长21.2%;新能源汽车预计940万辆,同比增长36.5%。若如此,2023年汽车总产销量将超过2017年的2888万辆,实现历史新高。

在此特别提及的是,新能源渗透率不断攀升。尤其是今年11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渗透率更是首次超过40%。乘联会预计,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约775万辆,渗透率35.8%,较去年全年提升8个百分点。

以上成果的取得,除了跟汽车产业链各个企业的努力有关外,也与政策的强力扶持密不可分。进入2023年,国家和地方促汽车消费政策频频出台,这当中包括新能源免征购置税延续、强化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放宽购车指标、发放购车补贴或消费券等。

自主提速

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率超过55%,国产部件加速上车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给了自主品牌车企及零部件公司突围的机遇期。2023年,这一态势尤为明显。

中汽协数据显示,1-1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297.8万辆,同比增长23.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5.8%,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6.6个百分点。当中,比亚迪再度进阶,前11月累计销量已经达到2,683,374 辆,较去年同期实现了64.29%的同比增长。奇瑞、吉利、长安、长城也取得不错的成绩,同比增福均超过10%。新造车势力中,理想汽车率先完成年度目标,累计销量达到32.6万辆,11月更是呈现4.1万辆的新高度。蔚来、零跑等也在诸多挑战中,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此外,凭借着电动化和智能化的领先,自主品牌加速高端化,以用户需求和场景为核心,推出了高性价比的高端产品。截止2023年1-10月,自主新能源豪华达到3.4%,对传统豪华品牌市场份额造成一定挤压。

紧跟车企向上步伐,自主零部件国产化进程也进一步提速。以近两年渐火的空气悬架为例,一批出色的本土供应商如孔辉科技、保隆、拓普、中鼎股份等开始崭露头角,逐步成为空气悬架领域的中坚力量。

内卷不止

新车上市加速,价格战硝烟弥漫

进入2023年,“卷”字成为所有话题中的高频提及词。我们看到,为了提升销量,各大车企新车上市速度明显加快,技术创新亦不断加码。

除此之外,价格战是今年令车企头疼但又不得不有所行动的,这场无硝烟的厮杀从年头打到年尾,且愈演愈烈。

据盖世汽车梳理,一季度,受特斯拉降价影响,叠加车企和地方政府对汽车消费的联动补贴,汽车行业爆发惨烈价格战,前前后后有近50家主流车企的上百款车型加入。此后,这场战役就再没停息,就连新能源车市中的王者也加入进来。12月1日,比亚迪宣布旗下王朝系列主力车型降价。其中,比亚迪秦PLUS DM-i冠军版直接降至8万元区间。此外,早已完成销量任务的理想汽车,针对旗下车型也给出了最高给予3.6万元购车补贴。

价格战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消费,但也让车企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同时给上游供应链带来更大压力:一方面要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还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整个行业陷入“不主动卷”就要被“卷下去”的局面。

洗牌持续

讴歌退出,部分新势力陷“生存”难题

据盖世汽车不完全统计,2023年,中国市场上共有77家车企,在中国生产和销售的乘用车品牌共有129个。伴随新能源汽车赛道竞争步入白热化,行业洗牌正进一步加剧。

注:自主NEV品牌=自主新势力品牌+传统自主车企孵化的NEV品牌

外资NEV品牌=特斯拉+传统外资车企孵化的NEV品牌

外资品牌方面,继雷诺,Jeep之后,讴歌品牌2023年年初也宣布推出,16年的在华发展时光终成历史。此外,曾经一度爆火的斯柯达和三菱汽车今年也不断有传言要撤出。虽然并没有正式官宣,但境况堪忧。

国内造车新势力今年面临的压力更大,消费更为理性化,叠加价格战、资本退潮等,逐步将弱势新势力推向悬崖边缘。威马汽车、天际汽车、恒驰汽车、自游家等品牌先后陷入停工、欠薪风波。活下去,对很多新势力品牌来说,已经变成一种奢望。不过,我们也看到,还有一些新生品牌正在强力挤入,如刷足了眼球的小米汽车。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2024年品牌间的厮杀会更加严重,活着或好好活着,成为车企们追求的现实目标之一。

裁员减压

节流抗寒,国内外车市裁员消息不断

在行业内卷下,为减轻成本压力,2023下半年以来,不少车企传出裁员消息。

11月3日下午,蔚来汽车CEO李斌在全员信中确认未来将计划减少约10%岗位,波及近2700人。在此之前,有消息称奇瑞捷豹路虎已于10月份开启了新一轮裁员潮,比例大概在15%~20%,随后官方否认此消息,不过同步指出,为实现产品规划更新、经营管理效率提升等目标,该公司对部分人员进行了岗位优化,调整比例低于全体员工总数的3%。另外,广汽本田也被爆裁员900人,本田汽车对此回应称本次是与劳务公司终止人员派遣协议。

除了车企外,笔者私下了解到,国内不少零部件公司也有裁员现象,只不过体量不大,没有披露。

事实上,2023年,裁员现象已在全球车市蔓延:12月19日,大众汽车就裁员问题与工人达成了协议,计划把大众汽车品牌的行政人员成本削减20%,此前大众汽车集团旗下软件公司CARIAD曾宣布将裁员2000人;Stellantis集团最近也表示,计划在两座美国工厂取消部分生产班次,可能导致裁员超过3600人;梅赛德斯-奔驰也宣布将对其位于巴西圣保罗州的卡车和巴士底盘工厂进行重组,重组过程中将裁员3600人。

而这场裁员潮也已波及产业链,博世、大陆、奥托立夫、安森美、固特异、佛瑞亚等汽车零部件巨头纷纷加入其中。

新能源汽车转型之下,给相关企业带来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对不少企业而言,好好活下去仍然是重中之重,而活下去的办法既有开源也有节流,裁员、缩招、减产则属节流之列,也可以说是见效最快的方式。

出海增速

全年出口量有望突破480万辆

近年来,出口和新能源并行成为车市两大亮点。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达311.1万辆,超越德国成第二大汽车出口国;2023 年1-11月,汽车出口量达到了441.2万辆,同比增长58.4%。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09.1万辆,同比增长83.5%。中汽协预测,“2023年全年,中国汽车出口量有望突破480万辆,出口将带动中国汽车行业攀上新的高峰。”

国内越来越卷,使得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出海已然成为行业趋势。而对于部分车企来说,出口也成为新的增长点。数据显示,1-11月,上汽海外市场销量达到106.7万辆,同比增长20.8%,并且自主品牌销量占比超过九成;比亚迪出口21.6万辆,同比增长3.6倍;奇瑞出口83.7万辆,同比增长1.1倍;长城出口28.3万辆,同比增长84.8%。

总的来说,汽车出口之风正盛。据市场调研公司Canalys预测,未来几年中国汽车出口的增长趋势将保持强劲。预计2025年整体汽车出口量将达到790万辆,其中电动汽车占比超过50%。

小结:

整体来看,尽管内卷不断,挑战重重,但2023年依然是充满收获的一年,在持续的竞争和创新推动下,车市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即将进入2024年,充满未知,但也蕴含着希望。此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在2024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峰会上表示,预计2024年我国汽车总销量将达到3100万辆,同比增长3%。由此来看,尽管增长幅度有所下降,但依然有不小的空间。

大众集团的2024,要在内卷中拥有持续向上的驱动力

3月13日,大众汽车集团召开年度集团年会,并在会上介绍了去年的经营状况以及2024年的发展规划。

尽管市场环境充满挑战,但大众汽车集团的全年业绩依然稳健。2023年,大众品牌在国内市场累计销量323.6万辆,同比增长1.6%。在新能源车方面,2023年大众在国内累计销量为19.18万辆,增幅达到了23.2%。

在优秀的数据激励下,大众首席执行官奥博穆表示对2024年充满信心,集团正努力解决挑战释放潜力。而大众能够在激烈的电动化浪潮中保持稳进,这得益于集团坚决推进“十点行动计划”和绩效计划,以及与推出PPE平台和持续向市场注入新车型的全面战略分不开。

市场与绩效为发展奠基

在过去一年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中,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品牌表现出色,在各区域市场的积极贡献,集团实现了业绩的稳步增长。大众集团2023年全年交付汽车约924万辆,同比增长12%;集团营业收入达到3223亿欧元,营业利润达226亿欧元,税后净利润达179亿欧元。

然而尽管原材料衍生品估值效应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集团营业销售回报率仍保持在7.0%左右,汽车业务部门的净现金流上升至107亿欧元。截至2023年底,汽车业务部门的净流动性达到403亿欧元,这些数据都体现了集团业务模式的强大生命力,进一步体现了集团能够健康运转的强大基石。

投资加码,推动可持续发展

为进一步坚定落实战略投资规划,大众将更有效地挖掘集团内部的协同效应,集团计划在2025年至2029年的五年计划中将投资规模控制在1700亿欧元以内。资金将主要投资于新产品、区域市场、电池业务、纯电动车型平台,以及持续混动化的先进燃油车型,投资预计将于2024年达到峰值。

而为了达到2024年底在全集团实现超100亿欧元的可持续财务效应,大众汽车集团将实施史上最大规模的绩效计划,以抵御通货膨胀和成本上涨。计划包括降本增效、提升销售和售后服务收益,旨在强化竞争力、提升效率,并释放财务潜力用于产品和新业务发展,长期满足客户需求,保障工作岗位和工厂运营。

高效平台,提升电动化交付量

过去一年中,大众集团的电动化转型取得显著进展,纯电动汽车在集团总交付量中的占比持续上升,并在第四季度达到约10%的峰值。大众汽车集团去年共交付77.11万辆纯电动汽车,与2022年相比增长约35%,并在欧洲再一次确立了其在纯电动汽车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

大众汽车集团首席财务官兼首席运营官Arno Antlitz表示:“在充满挑战的2023年,大众汽车集团业绩表现稳健,我们希望在今年延续这一势头。而为了确保集团可持续的成功,大众在继MEB平台后,将进一步释放PPE平台在高端和豪华汽车市场的协同效应。随着PPE平台的面世,高端纯电动平台PPE拥有卓越的性能、灵活性及可扩展性在集团重组的成果已初步显现。

2024年,集团产品组合将迎来大幅升级,采用先进混动技术的高尔夫、途观、帕萨特、明锐和速派等畅销车型以及一系列纯电动MEB车型的推出将进一步巩固集团的市场地位。此外,一大批全新纯电动车型也将接踵而至,其中包括基于PPE平台的保时捷全新纯电动Macan和奥迪Q6 e-tron1,以及基于MEB平台的ID. 72和 ID.7 Tourer3、CUPRA Tavascan4和5长轴距版车型等。

由于产品亮点纷呈,集团预计未来几个月西欧市场的订单量将较去年快速增长。目前在售的纯电动产品的订单量预计也将提升。得益于强劲的销量数据,集团还计划加大在电池战略发展以及区域市场的投资。

战略灵活,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大众汽车集团坚信,电动化是移动出行的未来。当前,一些地区的电动化转型速度令人惊叹,但在其他一些地区进展却不及预期。因此,大众汽车集团采用了灵活的战略,在向电动化转型的过渡阶段,集团在大力投资电动出行领域的同时,仍将继续提供具有竞争力、高效、极具市场吸引力的燃油车型。集团还在诸多市场推出改款和全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

软件方面,随着CARIAD开发的软件正按计划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集团旗下的车辆中,CARIAD的授权许可费用收入增长约30%,达到11亿欧元。CARIAD投入大量前期资源,发展未来软件架构,这些投入将在未来通过许可费用的方式实现收益,正加速核心软件产品的投放。例如,保时捷纯电动Macan和奥迪Q6 e-tron将于今年上市。

另外在中国的战略上,大众汽车集团正在进一步加快创新步伐、推动技术本土化,并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集团坚持贯彻“在中国,为中国”的发展方针,在2023年落实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举措。

其中,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将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集团在合肥布局了先进的生产、研发和创新中心,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其核心,将使产品开发周期缩短30%,以充分利用中国市场的增长势能。

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业务的董事贝瑞德表示:“基于‘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和大众汽车集团进入中国市场40年来的深厚布局,快速为中国客户量身打造产品组合。伴随持续的价格战,未来两年市场环境仍将充满挑战。我们正在不断强化自身技术实力,为未来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对集团而言,创造价值比市场体量更为重要,这能保障我们投资于下一个创新飞跃。”

大众汽车集团全方位推进可持续发展,范畴涵盖自然、员工、社会和创造价值的企业家精神。为此集团制定了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而“regenerate +”战略也是集团旗下所有品牌开展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基石。电动出行的加速发展是降低碳排放的关键。2024年,大众汽车集团将通过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动电动化进程,承担社会责任。

写在最后:

自1984年进入中国市场40年来,大众汽车集团及其品牌一直引领中国移动出行领域的发展。集团在中国拥有超过4000万用户,大众凭借明确的发展战略,强大的本土化研发布局、迅速提升的软件开发实力,以及清晰的产品和技术路线图赢得用户的信任。

2024年,大众集团将迎来“全球首秀”之年,预计将推出超过30款新产品,重点产品包括基于全新PPE高端电动平台打造的高性能纯电动汽车。大众对2024年充满信心,并期待自2025年起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韧性足,盈利强——德系三强给价格战中的中国车企打了一个样

作者:宋家婷

为什么最赚钱的车企却高喊“韧性”?

随着大众汽车集团、宝马集团相继召开2022年年报发布会,德系车企三巨头详细的成绩单凑齐了。

回顾过去一年,尽管业绩都实现了稳健增长,但是三家德国车企不约而同地用了“韧性”一词来概括这一年。

业绩说明会上的措辞也多了几分谨慎的乐观。

比如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博穆就表示,2022年大众面临了“极为不利的外部条件”;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首席执行官康林松则称,宏观经济及全球局势“无法掌控”;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相对高调一点,但是,言辞之间也留有余地。

当然也正是这样富有挑战性的外部环境,令取得的成绩显得尤为珍贵。

面对仍旧不确定的2023年,三巨头也给出了更加务实的计划。

盈利能力增强

实际上,三家德国车企在过去一年都展现了更加强韧的盈利能力。

以大众汽车集团为例。

整体来看, 2022年大众汽车集团交付新车830万辆,同比下滑了7%,但是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2.5%,高达225亿欧元。 简言之,销量降低了,利润保住了。

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包括大众、斯柯达、西雅特在内的量产品牌交付量降至410万辆,但营业利润从2021财年的35亿欧元增长至40亿欧元。

由奥迪、兰博基尼、宾利和杜卡迪组成的豪华品牌“天团”,利润率由2021财年的10.6%进一步增长至12.3%,销售收入由2021财年的559亿欧元增长至618亿欧元,营业利润由2021财年的59亿欧元增加至76亿欧元。

保时捷的表现更是抢眼。这也是保时捷IPO后首份财报,尽管其新车交付量相对2021年只提升了2.64%,但是营业利润率上升到了18.6%。

这使得双料CEO奥博穆都忍不住公开大赞保时捷,称大众集团汽车业务净流动资产增至430亿欧元,正是得益于保时捷的IPO。

奔驰也不遑多让。作为戴姆勒卡车业务拆分后的首个完整财年,一如康林松所言,重新规划后的梅赛德斯-奔驰成为了一家“盈利能力更强”的企业。

奔驰在上个月发布的2022财年业绩显示, 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全年总销量为辆,同比增长5%;全年营业额为1500亿欧元,同比增长12%;息税前利润更是大幅增长28%至205亿欧元。

宝马集团同样如是,尽管2022年销量同比下降4.8%,但是,全年总营收超1426亿欧元,同比增长28.2%;集团税前利润率达到16.5%,汽车业务部门的运营收益达到将近110亿欧元,超过了宝马此前预测至少100亿欧元的规模。

毫无疑问,三者能够保住业绩增长,一方面得益于集团内部调整业务机构、降本增效,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外部环境比如芯片荒一定程度上的缓解。

比如,奥博穆就任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后提出“十点行动计划”,在战略执行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包括各品牌的新产品战略、平台重点的重新聚焦以及软件发展路线图的修订等。这些都是漂亮成绩的重要后盾。

仍旧有挑战

尽管业绩单漂亮,但我们从三位掌门人的发言中不难看出,其较之过往都表现得谦逊不少。

比如大众汽车集团。它形容自己2022年的业绩仅仅是:“稳健”、“长足进展”这两个词而已。

面对新的一年,三巨头也都表示很有挑战。挑战主要集中在两点:

其一,全球经济、市场环境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仍将影响到各种供应链和原材料及能源价格的走势。

2023年,全球半导体供应短缺情况虽有所缓解,但部分问题仍继续导致供应受限。此外,消费者和企业面临的持续通胀压力,以及经济增长更明显放缓,都使2023年前景更加复杂。

其二,中国市场本土新能源车企的进攻。 尽管过去一年德企在电动车上进步飞速,但在中国市场仍旧不占优势。

相对来说,大众、宝马的2023计划提升明显。大众表示,无论财务数据还是销量预期,都有较大增幅空间。其中,销量预期从去年的830万辆,增长到950万辆——这乃是基于其在西欧订单量已经达到180万辆。

大众汽车计划营业额从2792亿欧元放大到3020-3210欧元;现金流从48亿欧元增长到60亿到80亿欧元。

不过,鉴于经济的不确定性和成本压力的增加,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CFO Patrik Andreas Mayer还是将营业销售回报率设置在了4%——低于此前6%的期待值。

宝马集团虽然嘴上表示乐观,但行动上仍旧将2023财年的的自由现金流目标设定在70亿欧元左右。对于宝马来说,这个目标不高。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则相对保守,总销量保持上年水平就已经很满足。不止于此,其预计2023年集团营业额将保持上年水平,同时基于各细分市场的发展形势,集团息税前利润预计将略低于上年水平。

军备竞赛:电气化、数字化

总体目标低调归低调,但是,无一例外地,德系三巨头都将目标对准了电气化、数字化。

特别是大众汽车集团,其宣称 2023年至2027年将向拥有最丰厚利润潜力的业务方向及地区投资1800亿欧元,其中超过三分之二将投向电动化及数字化。

大众汽车集团如此激进不难理解。

以电动化为例,2022年大众汽车集团纯电动车型交付量达到57.21万辆,同比增长26%,占据了总交付量7%的份额。现有订单中,也有16%为纯电动汽车,高于2021年的水平。

现在的大众汽车,除了在欧洲继续领跑纯电动汽车市场,在中国市场纯电动车型交付量更是劲增68%。北美市场的电动皮卡热潮,也使得大众在该市场份额占据一定席位。

尝到甜头的大众汽车集团,计划到2025年,全球售出的每五辆汽车中预计就将有一辆是纯电动汽车。保时捷则力争在2030年,纯电动车型将占其所售新车的80%以上。

按照计划,今年大众汽车集团将继续推出多款新车,包括全新ID.3、ID.7、长轴距版、CUPRA Tavascan和奥迪Q8 e-tron等,纯电动车交付量份额目标为10%。

今年,大众汽车集团还计划将北美市场的份额提升至10%,为此去年复活了在美国市场具有悠久历史的SCOUT品牌,并将在2026年交付首批纯电动皮卡和SUV车型。

值得注意的是,All in电动化的大众汽车集团并未放弃燃油车市场。它还将继续对最后一代内燃机的投资——这样做的理由是,大众汽车认为,“我们要保证燃油车的竞争能力,通过燃油车的销售,我们可以完成将来对电动车的投资。”

梅赛德斯-奔驰在电动化战略的不断推进之下,去年全球纯电车型销量达到辆(含smart),同比大涨67%。据康林松所言,如果算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奔驰旗下新能源车销量占其乘用车总销量的16.34%。

在好成绩的加持下,奔驰今年纯电车型销量预计将大致实现翻番。除此之外,奔驰另一个关注重点在自动驾驶上。被康林松称作奔驰转型的“下一新篇章”——全新操作系统上月已经揭晓。

根据规划,将随全新梅赛德斯-奔驰模块化架构(MMA)平台推出,预计于2024年面世,2025年正式上市。

康林松认为,软件是车企的核心竞争力。未来软件将为奔驰带来可观的收益提升。2022年,梅赛德斯-奔驰软件相关营收超过10亿欧元。官方估算,到2025年左右,由软件带来的相关营收将增至数十亿欧元。

德系三强里电动化实力最强的宝马集团,则打出了“全力以赴电气化”的口号。

宝马集团在全球已经交付了超过50万辆纯电动宝马和MINI车型,仅2022年交付量就超过21.5万辆,在供应链遇到困难的情况下仍比2021年多了一倍。

为了推动业务向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宝马在2022财年投资了大约78亿欧元,用于新车开发项目以及新车的数字架构和数字功能开发。

宝马预计纯电动车将占今年全球销量的15%,到2024年占1/5,2025年为1/4,2026年将达到1/3。在这种发展势头下,到2030年之前宝马就能实现纯电动车型占销量一半的目标。

不仅如此,齐普策还称,“如果在特定时间个别市场或地区要求100%销售纯电动汽车,我们也已经做了充足准备。”

截至目前,纯电动产品已经覆盖宝马、MINI、劳斯莱斯和宝马摩托车几乎所有细分市场。更为激进的是, 宝马宣称未来10年内,MINI和劳斯莱斯都将成为纯电动品牌。

中国市场,非常重要!

毫无疑问的是,电动化、数字化的主战场仍旧是中国市场。因此,尽管过去一年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德国车企都坚决表示不会放弃中国市场,并且要加大投资力度。

仍以大众汽车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将在北美市场投入更多资金,乃至寻找韩国等更多市场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中国市场投资的减少。

因为收获丰厚。过去一年,大众汽车集团的中国战略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

纯电动ID.系列车型在中国市场的交付量实现翻番,其中ID.3、ID.4和ID.6 3车型的总销量达到14.31万辆,同比翻倍——要知道,这距离大众在华电动化元年仅仅两年时间而已。

值得注意的另一个要素是,眼下大众汽车集团和大众中国的掌舵人对中国都有着深厚的感情。

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博穆,就坦言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他大概每年都要来四次中国,与一些中国朋友的友谊长达几十年之久。他甚至还获得了同济大学获得汽车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奥博穆掌舵大众汽车集团后提出的“十点规划”,第三点就提到了中国市场。特别是1月底,他来华拜访一周,谈到各方面的发展,尤其是“技术上的先进”让他印象深刻。

▲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博穆

“中国目前还是我们最重要的市场。” 奥博穆说,有必要在电动车领域加速步伐,才能够保证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市场地位。

大众汽车中国董事长兼CEO贝瑞德,更是中国微博的坚定爱好者。在中国工作和生活的半年时间里,他实地走访了大众在华多个工厂,通过和当地工人的对话,坚定了在华投资的信心。

▲大众汽车中国董事长兼CEO 贝瑞德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中国社会突飞猛进。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拥抱数字化生活方式的开放态度也同样令人振奋。”几天前,贝瑞德在微博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我们从两位掌舵者的话语中,可以判断大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jinrong/27809.html
英国千亿最富公爵奢华大婚!传凯特和三小只受邀出席 威廉王子到
村民剖开蟒腹发现她 印尼一妇女被身长5米的蟒蛇吞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