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4月 厦门131个省重点项目超额完成投资计划

厦门131个省重点项目超额完成投资计划

记者昨从市发改委获悉,我市131个省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883.4亿元,1月-4月完成投资350.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39.65%,超序时进度6.32个百分点,超额完成投资计划。

市发改委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开展“快字当头提效率、机关带头转作风”专项行动,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重点项目保持经济稳增长“压舱石、稳定剂”作用,优化项目晾晒考评机制,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产业类项目建设高效推进,1月-4月实际完成投资148.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48.26%。字节跳动厦门办公楼项目主体结构已完工,正进行精装施工。

基础设施类项目加速建设,1月-4月实际完成投资192.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34.61%。轨道6号线项目加快推进,林华段开展全线车站机电和装修施工;集美至同安段开展站点围护结构和主体结构施工,区间开展掘进施工。

今年前4月

社会事业类项目有序推进,1月-4月实际完成投资8.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48.15%。集美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项目有序推进中。(记者 刘艳)

省重点

【数据】

我市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情况

产业类项目>>

实际完成投资148.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48.26%

基础设施类项目>>

实际完成投资192.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34.61%

社会事业类项目>>

实际完成投资8.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48.15%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福建最新经济发展状况

近半个月以来,区域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新的预期。 有言论认为,目前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在原有的三大热点区域——即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经济圈之后,又呈现出第四个热点区域——福建沿海经济带 三个优势: 其一,区位优势。 即与台湾有地缘、亲缘、物缘等; 其二,政策优势。 国家赋予福建多项对台经济优惠政策,四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都设在福建(厦门杏林、海沧、集美和福州马尾),四个“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两个在福建(漳州、福州); 其三,经济优势。 福建省经济发展水平已达到工业化中期阶段,个别地区如厦门进入工业化的后期,同时,福建外向型经济发达,有专家预言,到2017年,最远至2020年,福建经济总量可以达到台湾的水平.最新实力派动作: 滨海大通道 今年4月,福建省拿出20个亿的启动资金用来建滨海大通道,届时,该省6个沿海设区市的海滨景观融为一体,同时因贯通了22个港口,加速了当地港口经济带的形成。 福建省亦表明类似的发展思路:即以滨海大通道的交通功能作为基本载体,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着重体现其港口交通集疏运、临港工业集聚、沿海土地综合开发、服务军事交通、防洪防潮防灾、旅游观光等六大功能。 实际上,滨海大通道的真正意义在于把福州、厦门、泉州这三个重要的节点连接起来,将加速沿海城市带的形成。 下面有组今年年初的经济数据:新华网福州4月17日电(记者沈汝发)温福铁路全线贯通、福厦铁路开始铺轨、赣龙铁路复线工程立项……今年以来福建省交通建设投资增势强劲。 这是全省经济发展保持良好态势的一个缩影,今年一季度福建省生产总值达1965.51亿元,增长7.4%。 据福建省有关负责人介绍,福建省贯彻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决策部署,推进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扩内需保增长政策措施的成效初步显现。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76.61亿元、1002.44亿元和786.46亿元,分别增长4.5%、5%和11.5%,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4个、2.7个和4.3个百分点。 尽管遇到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加、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等不利因素,福建省经济发展还是保持了良好态势,呈现出几大亮点: 农业生产势头良好。 通过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08.38亿元,增长4.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 春季农业生产形势好于去年;春耕农资供应充足;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 工业保持增长,部分行业生产回升。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74.34亿元,增长4.1%。 全省37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6个行业实现增长,其中石油加工业、木材加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燃气生产供应业分别增长78.6%、30.7%、43.1%、22.3%、94.8%。 服务业增长快速。 服务业增加值786.46亿元,占GDP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交通运输仓储业稳定增长;房地产交易有所回升;软件、动漫等新兴产业快速增长。 另外,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达到999.55亿元,增长15.4%;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加大,一季度全省351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91亿元,占年计划的19.8%;出口降幅有所减缓,实际利用外资保持增长,全省进出口总额157.33亿美元,下降19.2%,降幅比1-2月缩小0.9个百分点,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87项,按可比口径,实际到资26.48亿美元,增长6.7%。

新房价格连跌4个月 厦门调整楼市政策:支持多孩家庭购房

(记者 李未来 见习记者 梁宝欣)5月25日,多家媒体报道厦门调整了购房政策,包括厦门户籍的二孩及以上家庭可购买第三套住房;满足条件的非厦门市户籍可在岛外购房等。

因有关信息并未出现在厦门官方网站上,5月25日下午,《华夏时报》记者致电厦门市热线求证。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称:“限购政策是有所调整,厦门户籍的二孩及以上(其中至少1个未成年)家庭可购买第三套住房(面积180平以下);而非厦门户籍在岛外购房不需要学历证明,但需提供半年以上工作证明等资料,如果在岛内购房,需提供全日制本科学历证明。”

据了解,此次新政出台的背景是,国家统计局5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厦门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环比下跌0.5%,二手房环比上涨0.2%。此外,据克而瑞数据,厦门前4个月商品住宅新增供应38.43万㎡,同比下跌60.9%,成交面积55.64万㎡,同比下跌56.0%。

值得注意的是,厦门新房住宅价格今年以来已连续下跌4个月。

厦门放松限购

厦门也进入了楼市“松绑”行列,主要表现在支持多孩家庭改善性需求和刚性住房需求。

针对多孩家庭改善性需求,具体来看,厦门户籍的二孩及以上家庭可在厦门全市范围内购买第三套住房(面积180平方米以下),二孩中有一人需要为未成年人。

针对刚性住房需求,具体表现为无住房非厦门户籍家庭和个人,如果在岛外购房,仅需提供半年以上工作证明等资料,但如果在岛内购房,则还需提供全日制本科学历证明。

据了解,厦门市分为6个辖区。其中,岛内为思明区、湖里区,岛外为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

此外,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如果非厦门户籍的普通购房者已经在前4年中连续缴满3年的个税或社保,也可在厦门购买房产,且不限区域。

集美

“此次厦门政策充分说明政策调整的一个思路,即针对不同的人口或群体进行调整。从目前看,多孩家庭和人才类家庭的购房政策调整是各地比较通行的做法。尤其是对于多孩家庭的购房政策放松更是一个大趋势。”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在5月24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厦门之前的购房政策为:岛内岛外均实行限购政策,非户籍人口限购一套180平方米及以下的商品住房并需要提供连续缴满3年社保或纳税证明,而户籍人口最多只能购买两套建筑面积180平方米及以下的商品住房。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之前还是现在的政策,在厦门购买18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套数均不受限制,且不限户籍。在严跃进看来,厦门这几年在限购政策中,对于户型的认定是设定为180平方米以下的物业,这对于全国其他城市也是有启发的。

“从改善型购房需求的角度,一些城市划定为144平方米的做法可能不太合适,确实可以学习厦门的做法,类似三孩家庭购房方面,除了增加购房套数外,户型方面也可以适当放松,或者可以调整为普通住宅。类似做法可以进一步降低三孩家庭的购房成本。”严跃进说。

新房住宅价格连跌4个月

放松限购政策的背后,是不太理想的成交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5月18日发布的数据,4月厦门新房销售价格指数环比下跌0.5%,同比增长1%;在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指数方面,厦门4月环比上涨0.2%,同比没有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厦门新房住宅价格今年以来已连续下跌4个月。新房市场成交量也呈现趋冷态势。

据克而瑞数据监测,2022年前4个月,厦门商品住宅新增供应 38.43 万平,同比下跌 60.9%,成交面积 55.64万平,同比下跌 56.0%。

“厦门住宅市场供求量双双走低,与往年同期相比,供应量甚至不如2020年疫情初发年。此外,1-4月成交规模低于厦门常规周期的成交量。”克而瑞分析道。

此外,克而瑞还指出,自2021年三季度以来,厦门成交量连续三个季度呈现负增长趋势,一季度叠加农历新年前后返乡以及疫情反复的影响,往年传统的黄金周已转化为淡季。虽然3月份有三盘入市,供应量有所增加,但4月并没有如愿大幅推高。

在二手房方面,克而瑞数据显示,今年1-4月二手房共成交7404套住宅房源,成交面积79.76万㎡,二手房市场成交增量缓慢,而以往3-5月的传统学区置业季在疫情的影响下呈现明显的转淡行情。

新政策的出台或许能使厦门楼市回温。

厦门一名房产中介5月25日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现在新政策出来促使二手房的成交量往上走了,一天比一天多。”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放松限购政策后,5月26日迎来年内第二次集中供地,此次出让地块共计10宗,总计价建筑面积84万平,起拍总价203.1亿。最高起拍楼面价4.04万元/平,最低起拍楼面价1.2万/平。据记者了解,已有超15家房企意向拿地。

首套房贷利率降至4.55%

《华夏时报》记者5月25日从厦门市房地产业协会获悉,厦门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加10个基点,如按照5月20日公布的5年期以上LPR计算,厦门首套房贷利率由上月的4.9%下降到目前4.55%。

而在公积金政策方面,厦门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职工可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首付款,由原来采用“垫资”后报销的方式,正在优化为公积金直接支付的“预付制”。

此外,厦门在土地出让、商品房预售支持以及监管资金方面也作了进一步的调整。

其中,在土地出让方面,商住用地的土地出让金缴交时间最长由9个月延长至1年,适当减轻企业资金支付压力。

在预售支持方面,商品住房项目在投入开发建设资金达到项目工程建设总投资25%以上的基础上,可适当降低预售许可工程形象进度要求,从而支持企业加快建设销售。

在监管资金方面,厦门市住建局在4月28日发布通知进一步优化预售资金监管模式,允许房地产开发企业采用商业银行保函替代一半的应留存预售监管资金,支持企业灵活使用预售资金。

厦门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

厦门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

厦门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1981年10月15日,湖里的第一声开山炮响定格了厦门经济特区破土动工的历史性时刻。特区建设者先行先试,敢闯敢试,厦门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

厦门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1

12月21日是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与台湾一水之隔,厦门经济特区因“台”而设、因“台”而特,是两岸融合最前沿。40年来,厦门经济特区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新路,努力打造台胞登陆的“第一家园”。

1980年10月,厦门设立经济特区。一年后,随着湖里区工地上一声爆破巨响,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大幕正式拉开。

作为首批到大陆投资的台商,台湾仕霖集团董事长吕理镇1987年来到大陆。在考察了几个城市后,他最终选择了厦门。

“厦门离台湾很近,有着相同的乡音、文化习俗、风土人情。更为重要的是,厦门作为经济特区,有政策支持。”吕理镇介绍,19 89年,仕霖集团在厦门成立了建霖卫浴公司。

依靠大陆市场,加上当地政府政策、本地人才的加持,建霖卫浴公司成长为建霖集团,并于2020年7月在大陆A股上市。“厦门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地,也是两岸合作的典范。”吕理镇说。

40年来,厦门在两岸“三通”、经贸合作、人员往来、文化交流、基层政党交流等方面不断有“破冰”之举,持续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建设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两岸金融中心、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对台贸易中心等“一区三中心”,厦台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等产业合作结出硕果。

如今,厦门已成为两岸经贸合作最紧密的区域:厦门引进了友达、宸鸿等20多家台湾百大企业,台企工业产值约占厦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目前,台湾是厦门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六大出口市场,厦门口岸的台湾水果、食品、酒类、图书、大米等进口量稳居大陆第一,是大陆最大对台贸易口岸。

不久前,一年一度的海峡论坛因疫情影响延至岁末登场,两岸各界表现出很高热情。作为两岸交流交往最活跃的平台,以闽南文化为纽带,厦门重点打造了海峡论坛、工博会、文博会、图交会等50多个大型两岸交流活动,成果显著。

两岸合作的未来在青年。来自桃园的台青创业者范姜锋把厦门比喻成自己的“逐梦之地”。2016年,范姜锋与大陆合伙人共同创办了厦门启达台享创业服务有限公司,如今成果斐然:协助7000多名台湾青年来闽交流,帮助超过300名台青、150个项目在闽落地……

厦门还推出多项惠台利民举措:创新设立台胞服务中心、台胞驿站、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等涉台服务机构,积极为台湾青年追梦、筑梦、圆梦创造更好条件、搭建更大舞台。

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来到厦门,打拼事业,落地生根,成为一道靓丽的青春风景线。目前,厦门已建成多个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其中厦门两岸青年创业创新创客基地等7个基地获批国台办“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示范点)”。

“在厦门,我看到了在台湾从来没看过的风景。”范姜锋说,“厦门区位优势明显,还有完善的配套政策,是许多台湾青年到大陆发展的首选地 。”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超过12万名台胞在厦门工作、生活,与本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众多台胞主动当义工、参与社区治理融入本地生活。

“台胞和大陆同胞已成为社区共同体。”厦门市湖里区兴隆社区台胞主任助理熊麒说,在他们社区,两岸同胞已经从“陌邻”变为“友邻”,真正实现了具有共同情感体验的“两岸一家亲”。

厦门市

厦门台商协会会长吴家莹表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年来,广大台胞、台企既是参与者、创造者,又是亲历者、受益者。台胞、台企在助力厦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搭上国家改革开放高速发展的“列车”。

厦门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2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创办,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和重大突破。

1980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设置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广东和全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内地与国际经济联系的“桥梁”和“窗口”。经过20多年的自身发展,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迅速崛起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珠海和汕头也已成为我国新兴的重要沿海开放城市。

1979年创办经济特区时为什么要选择深圳、厦门、珠海、汕头这四个地方?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讨论了这一重大问题,并形成了《关于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外汇收入若干问题的规定》,其中提出,在沿海少数有条件的省市,划出一定的地区,如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省厦门,上海市崇明岛等单独进行管理,作为华侨和港澳商人的投资场所;深圳、珠海两地可以先办;对广东、福建两省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这次工作会议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派当时主管这方面工作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带领有关部门的十多位负责干部组成的工作组前往广东、福建,同两省的领导干部和专家共同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与此同时,广东、福建两省分别进行了方案制定工作。

重点项目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指出:对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自主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把经济尽快搞上去,这是一项重大的`改革。关于出口特区,可先在深圳、珠海两市试办,待取得经验后,再考虑在汕头、厦门设置的问题。所以选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举办特区,是由于这四个地方在地理、人文条件方面具有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优势。深圳和珠海与香港、澳门毗邻,汕头和厦门也与港、澳相近,厦门还面对台湾,在历史上这些地方就与海外有着密切的交往;深圳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汕头和厦门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海运港口;有广阔的腹地可为依托;是著名侨乡;实践证明,在这四个地方举办特区是正确的选择。

厦门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3

1980年10月7日,国务院批准厦门在湖里设立经济特区,面积2.5平方公里。在这片传说中凤凰栖息过的热土上,激情孕育梦想,汗水传递使命。昔日一个封闭的海防小岛屿,从此拉开风生水起的时代大幕。

1981年10月15日,湖里的第一声开山炮响,定格了厦门经济特区破土动工的历史性时刻。特区建设者高举解放思想的旗帜,冲破旧体制束缚,“摸着石头过河”,以大无畏的先驱者姿态,先行先试,敢闯敢试,迈开了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坚实步伐。

1984年2月,鸥鹭飞翔,浪花轻舞,初具规模的厦门经济特区迎来了邓小平同志。在特区的发祥地湖里,他挥毫题词:“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这是对特区人改革的冲劲和创新的闯劲的肯定和鼓励。根据邓小平的提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把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岛,并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

1988年10月18日,国务院批准厦门市实行计划单列,并赋予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随后,国务院先后批准划定杏林、海沧和集美为台商投资区。1994年3月22日,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授权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厦门市人民政府分别制定法规和规章在厦门经济特区实施的决定》。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jinrong/9791.html
520必约! 全程脸红心跳
范志毅帮你砍价到10.98万 DMH上市 荣威D5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