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四射 暑期文旅消费 热 激活经济新动能

去“我的阿勒泰”开启草原避暑之旅,到国家博物馆体验“跟着课本去旅行”,在海南感受滨海酷爽一“夏”……随着暑期的到来,各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场景不断推陈出新,以特色“文旅大餐”拉动消费新潮,助“燃”夏日经济持续繁荣。

今年以来,中国接连扩大免签“朋友圈”,为畅通中外人员往来、促进旅游业、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带来便利。入出境市场增长迅猛,在海外社交平台形成“China Travel”热潮,吸引不少游客来中国旅游。重庆的魔幻山城、华山的险峻奇观……不论是知名景点还是小众“打卡地”,都让外国游客直呼“人间仙境”“这是我梦想的旅游地”。

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暑期入境旅游订单同比增长1倍,可免签入境中国的法国、意大利、德国、马来西亚、泰国等14国游客入境游订单整体同比增长1.5倍。上海、北京、广州、成都、西安、深圳、青岛、杭州、重庆、昆明成为入境游热门城市;拥有“天然空调”的沈阳、大连、哈尔滨等东北城市亦表现抢眼,位列入境游热门城市前十五位。

“暑期是一年中时间跨度较长的旅游旺季,人民群众文化和旅游消费需求旺盛。”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傅瀚霄在2024年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主场活动中表示,这个暑期,文化和旅游部将指导各地顺应群众消费新变化新趋势,多措并举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

据初步统计,各地今年暑期将举办超4000项、约3.7万场次文旅消费活动,文化和旅游部结合暑期特点,引导各地围绕避暑、亲子、研学、夜间等消费热点,丰富滨海、演出、美食消夏、主题市集等夏季文旅产品供给,满足游客暑期文旅消费需求。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推出3条东坡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将全国主要与苏轼有关的主题经典串联起来:湖北的“高山流水遇知音”,广东的“日啖荔枝三百颗”,江西的“山水真吾邦”,山东的“明月几时有”,浙江山水间“无竹令人俗,无肉令人瘦”,各地联动打造出以“苏轼”为名片的主题旅游路线,发挥自身优势与特色,推动暑期旅行更具文化底蕴。

伴随中、高考落下帷幕,暑期“毕业游”“亲子游”“研学游”成为“重头戏”。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亲子用户是暑期旅游的“主力军”,国内游的亲子用户占比达到48%,平台“亲子研学游”产品同比增长七成左右。多地向广大学生发出诚挚“邀请”,针对中、高考毕业生和大学生推出景区免票和优惠政策,涵盖门票减免、一票多用等,为夏季旅游季注入了新活力。

良渚古城推出“暑期文化研学营与绘本之旅”,特别安排“小小修复家”“匠心美陶”等活动,带领学生们“乐学成长 玩转一夏”;厦门湖里开启“初夏赶海弄潮”生态游,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为游客带来趣味十足的美好体验;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推出“双城记”研学营,游客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运河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文化底蕴。

夏季气温逐渐攀升,多个城市打造“Night Walk”夜间旅游方式,为暑期文旅增添了一抹亮色。西塘古镇“梦西塘·船说”国风夜游,以现代舞美展现西塘文化,为古老水乡带来了欢笑与活力;西安“大唐不夜城”新意满满,游客以“傲鹰无人机”的视角,全方位俯瞰大唐不夜城的美景,感受智慧旅游的奇妙。

业内人士认为,各地暑期文旅市场正迅速“燃”起来,这是旅游产业供需两旺的必然结果。保持暑期文旅的火热态势,需要进一步优化文旅消费环境,在产品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响应现代旅游市场格局变化的需求,进一步促进消费升级,为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实习生张婧怡对本文亦有贡献)


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是什么

世界由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组成,这是当今科学界所普遍认同的观点,及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物质当然是世界存在的基石,而如果一定要确认真正有资格与“物质”比肩的东西,那就非“意识”或“精神”莫属了.“能量”作为物质做功的能力,不过是度量物质运动的一种物理量而已.然而,鉴于包括势能、动能、热能、电能、磁能、光能、化学能和原子能在内的各类能量的强大功能和巨大作用,人们特地以强调、突出的方式,将它与物质平起平坐.同理,作为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中各种符号所负载的讯息,特别是其内容为接收者预先所不知道的讯息,信息具有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实际效用,因而亦为人们所重视和强调.所谓“三大要素”的说法,盖源于此.当今社会的发展,除了必须依托大规模的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和消费流外,还离不开强大的信息流来实现物质与能量之间的无缝衔接.可见,包括新闻在内的信息传播,的确在社会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系统中处于基本与核心的地位.下面补充一下三大要素的起源:认为世界是由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组成的,这不光是在我国较有代表性的一种看法,也是国际上流行多年的一种观点.“信息”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指解释、陈述,在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中均为“information”.根据《牛津大词典》记载,information在14世纪时被解释为传播的行为,在19~20世纪则被解释为传播的内容.从其英语语源上看,“in”是接收到消息,“formation”是顺理成章.也就是说,信息是增长人们的知识、传播各种事情和东西,是把我们不明确的知识弄清楚后整理成章,再传递给需要获取信息的人. 作为科学术语,信息一词最早出现在哈特莱(R. V. Hartley)于1928年撰写的《信息传输》一文中.信息这一概念的形成与所谓“控制危机”有关.贝尼格(James R. Beniger)在《控制革命》(The control revolution)一书中指出,资讯社会肇始于19世纪日益复杂和加速变迁的物质、能量过程和经济社会系统中广泛存在的控制危机.正是这些危机所提出的跨地域控制、实时控制、科学管理等要求,导致整个社会对通信技术的需求与日俱增.随着通信理论和控制论思想的出现,信息概念终于在20世纪40年代被提出.信息论的奠基人申农(C. E. Shannon)对信息给出了明确的定义:“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这一定义被人们视为经典性定义而广泛引用.此后,许多研究者从各自不同的学科出发,给出了多种不同的定义.今天,关于信息的定义已多达200余种,但最重要的不外乎这样三点:其一,信息是能够减少不确定性的讯息,以符号的形式存储、处理和传播;其二,信息是一切通信和反馈控制系统的构成要素;其三,信息能够再现或部分再现物质与能量过程.诞生于20世纪40~60年代的系统理论,主要包括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即所谓“老三论”.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便是控制论的著名观点之一.首次将信息与物质、能量相提并论的是控制论的创始人——美国科学家诺伯特•维纳(): 机械大脑不能像初期唯物论者所主张的“如同肝脏分泌出胆汁”那样分泌出思想来,也不能认为它像肌肉发出动作那样能以能量的形式发出思想来.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不承认这一点的唯物论,在今天不能存在下去. 根据维纳的说法,物质、能量和信息是相互有区别的,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三大基础:世界由物质组成,能量是一切物质运动的动力,信息是人类了解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凭据.如果说,申农主要是从信息的发送端来研究信息的,那么,维纳则着重从接受端如何利用信息来加以研究.正是在写于1948年的这段话里,维纳第一次把信息同哲学相关联,尖锐地触及了信息的本质定位问题.也正是这段话,启示人们将信息与物质、能量并列为人类生存的三大要素. 不光“老三论”突出地强调信息的作用,包括耗散结构论、超循环论和协同论在内的所谓“新三论”,对信息的重视程度也相当高.例如耗散结构论就认为,一个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是不断地在和外界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的.

温度与气温的含义

温度 1.(Temperature):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 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 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C)、热力学温标(K)和国际实用温标。 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从分子运动论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标志。 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大气的温度简称气温,气温是地面气象观测规定高度(即1.25~2.00米,国内为1.5米)上的空气温度。 空气温度记录可以表征一个地方的热状况特征,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国防、经济建设的应用上都是不可缺少的。 因此,气温是地面气象观测中的所要测定的常规要素之一。 气温有定时气温(基本站每日观测4次,基准站每日观测24次),日最高、日最低气温。 配有温度计的台站还有气温的连续记录。 是由安装在百叶箱中的温度表或温度计所测定的,这些温度表或温度计是根据水银、酒精或双金属片作为感应器的热胀冷缩特性制成的。 气温的单位用摄氏度(℃)表示,有的以华氏度(F)表示,均取小数一位,负值表示零度以下。 我国气温记录一般采用摄氏度(℃)为单位。 摄氏与华氏的换算关系是:C=5/9(F-32) F=9/5C+32 【式中F-华氏温度,C-摄氏温度】通常人们用大气温度数值的大小,反映大气的冷热程度。 我国用摄氏温标,以℃表示,读做摄氏度。 人们根据水银(酒精)热胀冷缩的原理发明了温度计,并将其安装在特殊的装置内,对气温进行自动连续监测。 公众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在植有草皮的观测场中离地面1.5米高的百叶箱中的温度表上测得的。 一般一天观测4次(02、08、14、20四个时次),部分测站根据实际情况,一天观测3次(08、14、20三个时次)。 平均气温,含有统计意义。 对于个别分子来说,温度是没有意义的。 经典热力学中的温度没有最高温度的概念,只有理论最低温度“绝对零度”。 热力学第三定律指出,“绝对零度”是无法通过有限次步骤达到的。 在统计热力学中,温度被赋予了新的物理概念——描述体系内能随体系混乱度(即熵)变化率的强度性质热力学量。 由此开创了“热力学负温度区”的全新理论领域。 通常我们生存的环境和研究的体系都是拥有无限量子态的体系,在这类体系中,内能总是随混乱度的增加而增加,因而是不存在负热力学温度的。 而少数拥有有限量子态的体系,如激光发生晶体,当持续提高体系内能,直到体系混乱度已经不随内能变化而变化的时候,就达到了无穷大温度,此时再进一步提高体系内能,即达到所谓“粒子布居反转”的状态下,内能是随混乱度的减少而增加的,因而此时的热力学温度为负值!但是这里的负温度和正温度之间不存在经典的代数关系,负温度反而是比正温度更高的一个温度!经过量子统计力学扩充的温标概念为:无限量子态体系:正绝对零度<正温度<正无穷大温度,有限量子态体系:正绝对零度<正温度<正无穷大温度=负无穷大温度<负温度<负绝对零度。 正、负绝对零度分别是有限量子态体系热力学温度的下限和上限,均不可通过有限次步骤达到。 温度是物体内分子间平均动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分子运动愈快,物体愈热,即温度愈高;分子运动愈慢,物体愈冷,即温度愈低。 这种现象被描述为一个物体的热势,或能量效应。 当以数值表示温度时,即称之为温度度数。 值得注意的是,少数几个分子甚至是一个分子构成的系统,由于缺乏统计的数量要求,是没有温度的意义的。 大气层中气体的温度是气温,是气象学常用名词。 它直接受日射所影响:日射越多,气温越高。 温度 2.(wendu)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 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 温度没有高极点,只有理论低极点“绝对零度”。 “绝对零度”是无法通过有限步骤达到的。 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C)、热力学温标(K)和国际实用温标。 温度是物体内分子间平均动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分子运动愈快,物体愈热,即温度愈高;分子运动愈慢,物体愈冷,即温度愈低。 [编辑本段]【热力学第零定律与温度】如果两个热力学系统中的每一个都与第三个热力学系统处于热平衡(温度相同),则它们彼此也必定处于热平衡。 这一结论称做“热力学第零定律”。 热力学第零定律的重要性在于它给出了温度的定义和温度的测量方法。 定律中所说的热力学系统是指由大量分子、原子组成的物体或物体系。 它为建立温度概念提供了实验基础。 这个定律反映出:处在同一热平衡状态的所有的热力学系统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宏观特征,这一特征是由这些互为热平衡系统的状态所决定的一个数值相等的状态函数,这个状态函数被定义为温度。 而温度相等是热平衡之必要的条件。

营改增后,物业公司会计如何做账?

营改增后,物业公司会计如何做账的回答如下:1、答案:小规模的话可以按照原来的分录入账,月末,一起计算增值税,【含税收入/(1+3%)】*3%计算出来应缴纳增值税,红字冲销主营业务收入,借是主营业务收入 红字贷是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2、相关内容:营业税改增值税,简称营改增,是指以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 营改增的最大特点是减少重复征税,可以促使社会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环,有利于企业降低税负。 增值税只对产品或者服务的增值部分纳税,减少了重复纳税的环节,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从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出发做出的重要决策。 目的是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减轻企业赋税,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服务业尤其是科技等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和消费升级、培育新动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改增的变化对会计的工作也会有所变动。 3、英文表示: theChangefromBusinessTaxtoValue-AddedTax4、实行时间:2012年1月1日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41839.html
国泰中证钢铁ETF最新净值1.1037 7月4日基金净值
年内第二次降准或在三季度 地量 逆回购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