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博物馆举办溥心畬画稿研究展

展览现场。恭王府博物馆供图

本报电 (记者邹雅婷)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主办的“汲古高歌——恭王府博物馆藏溥心畬画稿研究展”近日在恭王府博物馆乐道堂展厅开展。

展览共展出恭王府博物馆藏溥心畬画稿35件,还有梅兰芳纪念馆、湖南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和恭王府博物馆收藏的溥心畬完整绘画作品28件,其中,湖南博物院所藏13件作品中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展示。

溥心畬(1896年—1963年),名爱新觉罗·溥儒,字心畬,为恭亲王奕訢之孙,贝勒载滢次子。他在诗词、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精深造诣,对20世纪中国画坛有较大影响,与张大千并称“南张北溥”。恭王府是溥心畬自幼成长之地,他正是在此打下传统文化修养的基础。

恭王府博物馆自创建以来,持续开展溥心畬相关研究,逐步成为溥心畬绘画作品的重要收藏地之一。自2021年起,恭王府博物馆以“九朽一罢”“曾获良驹”为题,连续举办两次“馆藏溥心畬画稿研究展”,从中国画创作方法论的角度深入挖掘,展示溥心畬画稿研究成果,受到广大观众喜爱。

作为该系列展的阶段性总结,本次展览通过画稿与完整画作的对比分析,展现溥心畬绘画作品生成过程中画稿的功用,以及他在继承古人传统与创造性转化中的思考和实践。展览分为“胸有成竹——溥心畬绘画生成过程中的画稿”“千里意未足——溥心畬的写生性画稿”“修绠与心胸——溥心畬画稿的资源、方法与目标”3个单元,标题取自溥心畬所书集唐诗联“汲古得修绠”“高歌披心胸”,指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发展的关系。

展览将持续至7月21日。


恭王府如何恢复历史原貌

位于北京西城区前海西街17号的恭王府及花园,主人是清后期对政局有重大影响力、同治皇帝的议政王恭亲王奕。恭王府的前身,是权相和珅的宅第。一座恭王府,见证了清王朝由盛而衰,留下了令人唏嘘的故事。清王朝被推翻后,恭王府几易其主。1982年2月23日,恭王府及花园经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花园部分正式对外开放。作为中国第一座反映清代王府文化的国家级博物馆的恭王府博物馆也将于2008年前开放。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的评价形象反映了恭王府的重要地位。周总理嘱开放恭王府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谷长江向记者介绍说,1962年,周恩来总理到恭王府视察,陪同的有郭沫若、吴晗、王昆仑等专家。周总理看完恭王府后讲,恭王府应对社会开放。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周总理跨进花园中一个院落,就问旁边的王昆仑,这里像不像《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王昆仑说,看规模比小说中描写的小一点。由于当时我国刚摆脱三年自然灾害,此后又进入十年“文革”,修复开放恭王府不可能付诸实施,但周总理一直记着这个事。1975年,他在病床上嘱托当时的谷牧副总理,要完成没有做完的三件事情,其中一件就是恭王府的开放问题。恭王府最多时曾住有两百多户居民、8个单位。恭王府内单位真正开始搬迁是在1979年。1982年,恭王府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时花园部分的大规模搬迁工作开始,到1988年,实现了恭王府花园对外开放。

恭王府花园对外开放后,许多国家领导人到这里会见外宾,海峡两岸“汪辜会谈”的预备性会谈就是在恭王府花园举行的。府邸部分的搬迁工作也在抓紧进行。2002年年初,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音乐学院实现了搬迁。而府邸中的最后一个单位,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也于去年7月搬出府邸古建。修复需投1.83亿元

搬迁工作虽基本结束,但对恭王府府邸进行修缮保护,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据谷长江介绍,恭王府府邸文物修缮保护工程建设用地3.2公顷,修缮规模约1万平方米,复建规模约四千平方米,新建规模约6000平方米,投资规模约1.83亿元,计划周期30个月,计划2006年年底完工。经调查,恭王府府邸区域根据保存情况大体分为三级,一级者,主体结构完好,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占4.8%;二级者,主体结构局部存在问题,如屋顶需揭瓦修缮,结构构件少量需部分更换,建筑面积6146平方米,占65.46%;三级者,残损严重,主体结构存在较大问题,如屋顶需揭开,结构构件需修复或更换,建筑面积2793平方米,占29.7%。

对于恭王府这所王府来说,有一件特别遗憾的事情,就是它的正殿被烧毁了。恭王府的正殿为银安殿,俗称银銮殿,是举行仪式用的。1921年2月21日元宵节,因为点灯失火,银安殿及东西配殿遗址被全部烧毁,成为一片废墟。目前,银安殿与东西两侧配殿遗址基本处于自然保存状态,经过科学的考古发掘,并结合历史文献,对其进行论证后,将在原址进行复建。恭王府自上个世纪初以来,多次更换主人,改建、添建时有发生,特别是头宫门外现代风格的砖砌高楼,与恭王府建筑极不协调。恭王府四周胡同供电线路皆为明线,使用电线杆架设,其中包括高压线,并有变压器三处,这些设备存在一定隐患,这些问题都在修复工作的整体考虑之内。

寻找复原依据是关键恭王府历经和珅、庆亲王和恭亲王三个时代,目前决定把恭王府的主要殿堂按照清同治光绪时期即恭亲王时代的历史原貌进行恢复。而那时的恭王府各个殿堂到底什么样,必须搜集历史资料。由于经过多家单位使用,他们都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内部进行了改造,目前除了锡晋斋还保留部分内部装修外,很难寻觅到1937年前恭王府古建筑的内部情况。以目前正在先期进行修复的多福轩为例。多福轩是恭亲王的客厅,1860年英法联军打进北京,恭亲王奕留守北京,被推上第一线与英法方面谈判,谈判的地点就在多福轩。因为特殊的历史价值,对多福轩的修复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给予了资助。谷长江介绍说,开始修复多福轩的时候,曾有专家认为,多福轩名称的来历是因为里面满墙贴了福字,要按这个进行恢复。但经过艰苦努力,他们找到了当年辅仁大学1940年年刊上登载的多福轩照片(时为女院图书馆),发现多福轩殿堂正中有屏门,屏门上方和两侧有匾额、对联,墙上挂着十余块有“福寿”二字的大匾,而不是满屋贴“福”字。此外,当他们开始清理多福轩内部的一些现代装饰时,发现中间开间两扇大门旁边两个窗户用的木材与别的地方不一样,质地、做工都比其它地方差很多。后来,他们在清华大学资料室中,找到了1937年,梁思成先生组织中国营造学社在恭王府进行实测的实测图,一对照才发现,这两个开间原来是门,不是窗户。又看到了溥仪的七叔载涛写的一篇文章,其中写道,王府中的客厅,或三间或五间,如果是三间就是全敞,如果是五间,是三明两暗。将这些资料与同治年间样式图对照,复原三扇门的根据更明确了。

这还只是恭王府的一个殿。对于其它殿的修复,谷长江表示,他们已经定下了标准,尽一切可能寻找历史资料,按资料进行恢复;实在没有资料的,按老专家的意见恢复;既没有历史资料,也没有专家意见的,则保持原样,尽量不留下历史遗憾。寻找历史资料最重要的是找到过去的老照片。现在他们已经找到了1937年中国营造学社拍摄的20余张恭王府照片,但这批照片绝不止这些,谷长江介绍说,寻找这批照片及底版的下落,是他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此外,他们也在考虑能否找到1900年前后的照片,这些照片比营造学社所摄照片还要早30多年,当时不仅室内装修,室内陈设也会有较好的保存。还有,当时辅仁大学女院师生手中是否有恭王府的照片,这需要访问他们及其家属,予以收集。恭王府博物馆2008年前开放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文化部决定恭王府博物馆在2008年正式展出。这将是全国第一座,也是惟一一座国家级王府文化博物馆。同时,它也将是全国第一座王府图书资料信息中心、第一座王府文化研究中心。谷长江介绍说,建立恭王府博物馆,要在以旅游观光为主要社会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品位,拓展社会功能。基本思路是一个面,一条线,一个点,点、线、面相结合。所谓一个面,就是通过恭王府,全面展示中国清代的王府文化,包括王府的沿革、王府的社会生活、王府的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等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各个王府的文物、历史资料都在收集之列。所谓一条线,就是从和珅1776年建和宅开始,展示清朝从最兴盛的乾隆时代,逐步走向衰亡的历史。所谓一个点,就是展示、介绍恭王府自身。正如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所讲:“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我们要通过恭王府,展示清朝的一个历史侧面。绿化也要恢复到恭亲王那个时代。根据展览的总体设计,恭王府博物馆将设立全面展示清朝王府文化的基本陈列“清代王府文化”,这个陈列将在修复后的恭王府主殿银安殿内进行。恭王府其它一些主要殿堂将进行“复原陈列”。此外还有一些“专题陈列”,比如恭王府最主要的主人恭亲王奕的生平展,恭王府前身“和第”的主人和珅的展览,还有关于恭王府与大观园关系的“京师何处大观园”展览等等。

府内文物今何在?经过历史变迁,恭王府原有的大量家具、陈设、字画和其它收藏品都已散失,仅头宫门前原有石狮尚在,花园内的山石等文物保存尚好。恭王府管理中心文物管理部主任鲁宁无奈地说,现在恭王府中基本没有文物,只有捐赠回来的溥心畲的60多幅书画。鲁宁介绍说,恭王府的文物应该从和珅开始。但和珅被抄家,所以他什么东西也没有了。恭亲王最后10年没在这里住,而是住到北京西山戒台寺,戒台寺留下了恭亲王的一批家具。1912年,皇帝刚退位不久,小恭王溥伟就把恭王府内除字画以外所有东西都卖给了日本山中商会。从1937年所拍摄的照片看,奕的起居室“乐道堂”除内部装修外,已不见任何陈设了。1913年,日本山中商会把其中536件运到美国拍卖,现在这些文物的图录他们还保留着。同年,在伦敦又拍卖了221件,还有一部分是通过商会自己的门市部零售出去了,总数不详,据说这批文物的清单还保留着。昨天,谷长江等一行人已经赶赴日本访问山中家族,探寻这批失散文物的线索。恭王府中原本收藏有大量珍贵文物,其中的主要殿堂“锡晋斋”就是恭亲王奕专门用来收藏《平复帖》的。作为中国古代三大名帖之一的《平复帖》系西晋陆机手书,后来小恭王溥伟把此帖送给溥仪,溥仪又卖给了大收藏家张伯驹,解放后,张伯驹将此帖捐献给国家,现在故宫博物院收藏。锡晋斋还有东西两个配殿,一个称“尔尔斋”,收藏一般的书画,另一个称“博古斋”,收藏书画以外的其它文物。早在1936年,经奕之孙溥儒之手卖给外国人的唐韩干《照夜白图》卷,现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很难索回。目前,恭王府管理中心采取向社会公开征集的办法收集文物,并制定了文物捐赠奖励办法。

恭王府作为一所大型宅第,始于清代乾隆晚期。这里为何称“半部清朝史”?这里最初是乾隆时期权相和珅的宅第。这处宅第是御赐还是自购或买地自建,目前还未找到证据。嘉庆初和珅获罪,宅第入官,嘉庆将和珅宅赐与其同母弟庆亲王永璘,是为庆王府。永璘是乾隆最小的儿子,不喜读书,只爱游戏和吹拉弹唱。永璘在作皇子时,就已觊觎和珅的宅第了,把得到“和第”看得比王位还重要。按清制,朝廷所赐府第,由于世袭递降已和原封爵位不相符合的,可以收回而以它处抵换。咸丰初年,道光诸子分府,咸丰将此府收回,转赐其弟恭亲王奕,是为恭王府。奕和咸丰皇帝奕是九个皇子中最受宣宗宠爱的两个。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立奕为皇储但又不愿亏待奕,封他为恭亲王。奕自以为才干比奕强,恃才傲物,目中无人,令奕颇为反感,终咸丰朝一直不受咸丰信任。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咸丰逃往热河,令奕留守京师。奕与英法俄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翌年七月,咸丰帝卒,奕协助和参与慈禧太后宫廷夺权的“辛酉政变”,剪除以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和端华之弟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而闻名于中国近代史。恭王府是否大观园原型?

恭王府一向传闻是《红楼梦》中的荣国府和大观园。周汝昌在《红楼梦新证》中写到:“根据目前线索,我很疑心曹雪芹老宅就是现在的北京师范大学女生部,这所宅院的历史如下:曹家-和珅府-庆王府-恭王府-辅仁大学女部-师大女部。”然而很多人认为,和珅之前实难找到可靠的资料证明此园为曹氏小说蓝本。从对比讲,萃锦园远远不及大观园范围之大,环境之美、景物之多。大观园原本是艺术创作中的想像,人们希望找到它的现实模型,这种美好愿望是可以理解的。多少家单位使用过恭王府?奕死后,由其孙溥伟袭王爵。清王朝倒台后,民国政府实行优待皇族政策,恭王府归溥伟所有。

然而为了筹集复辟活动的经费,溥伟及其弟溥儒于1921年将府邸及花园转手,抵押给天主教会。1937年3月辅仁大学购置作为校舍。解放后,辅仁大学归入北京师范大学,这里一度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女生部。“文革”以前,这里作为中国音乐学院校舍,“文革”后,由中国音乐学院和文化部艺术研究院作为办公和教学地点。

恭王府简介恭王府是谁的府邸

1、清朝位置最好的王府2、北京人为什么不去恭王府3、恭王府简介(200字左右)4、北京恭亲王府介绍5、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恭王府简介6、北京的著名建筑介绍?

清朝位置最好的王府

恭王府简介:恭王府——世界最大的四合院

除皇帝和家眷外,任何人是不得住进紫禁城的。因此皇亲国戚们都要建造自己的宅弟,以为家居之所。于是,王府便产生了。今日的北京城里,还有60余座清代王府,其中恭王府是保存最完整的一个。

北京的清代王府都分布在内城区里,这和清代北京城的居住限制密切相关。城墙未拆除以前,北京城的格局是大“口”里面包小“口”,最中心的是故宫,外面的第二层是皇城,为政府衙门,第三层是内城,为清代八旗王公贵族集中居住的地方;最外面的第四层,才是汉人和其他民族的集中居住地。今天在北京内城漫步,还能时时看见深宅大院。

位于什刹海北岸的恭王府分为平行的东、中、西三路。中路的3座建筑是府邸的主体,一是大殿,二是后殿,三是延楼,延楼东西长160米,有40余间房屋。东路和西路各有3个院落,和中路建筑遥相呼应。王府的最后部分是花园,20多个景区各不相同。

大观园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里描绘的一大园林。《红楼梦》成书于北京,有中国封建社会秘史之称。根据书中的描写,人们在北京西南角建起了一座园林。这处取名大观园的新园是今日北京的一大胜景,每天游人不断。

由于恭王府有着《红楼梦》中所描绘的某些景物,因此 有人说恭王府花园是大观园的蓝本。但是,许多人又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恭王府到底是不是大观园的蓝本呢?这可能也是一个永远的秘密了。

恭王府的主人,是一等贵族,所以他的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格制。明显的标志是门脸和房屋数量。 亲王府有门脸5间正殿7间,后殿5间,后寝7间,左右有配殿。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

如果你看到深宅大院的门口耸立着石狮,你马上就可以判定大院的主人是不低于五品的官员;如果你再仔细数一数石狮头上的卷毛疙瘩,你就会进一步认定品极;皇帝门口的石狮上有13排疙瘩,亲王12排,爵位越低,数量递减。

北京人为什么不去恭王府

北京人不愿意去恭王府的主要原因是嫌那里很不吉利,认为恭王府是断头府。

恭王府简介:

1、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柳荫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为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_、永鳞的宅邸。

2、1851年恭亲王奕诉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恭王府规模宏大,占地约6万平方米,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布局讲究,气派非凡。

恭王府的名称的由来:

1、恭王府为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_、永_的宅邸,一八五一年恭亲王奕欣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2、和_的官位品级远比恭王大的多,即使按清王朝册封王位等级,恭王也在亲王之后。显然,取名恭王府与和_的地位不符。原来,和_在此居住时叫和宅,贪婪的和_被嘉庆皇帝扳倒查办后,这座豪宅就成了皇帝手中的赐物在家族中几经转手,到咸丰皇帝时,就赐给了同父异母的弟弟奕。奕世袭王位恭亲王,宅邸最终落名恭王府。

恭王府简介(200字左右)

恭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柳荫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建筑群,曾先后作为清乾隆时期权臣和_、清嘉庆时期庆僖亲王爱新觉罗·永_的宅邸,咸丰元年(1851年)清廷赐封此宅邸于恭亲王爱新觉罗·奕欣,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

恭王府规模宏大,总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地理位置

恭王府是位于风景秀丽的北京什刹海的西南角的一座王府,坐落于一条静谧悠长、绿柳荫荫的街巷之中,它就是现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王府。恭王府的前身原为清代乾隆朝权臣和_的第宅和嘉庆皇帝的弟弟永_的府邸。

恭王府作为清朝亲王的府邸,其建筑布局规整、工艺精良、楼阁交错,充分体现了皇室辉煌富贵的风范和民间清致素雅的风韵。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180余米,占地面积约平方米,其中府邸占地平方米,花园占地平方米。

北京恭亲王府介绍

恭王府(Prince kung’s Mansion),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柳荫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_、永_的宅邸。1851年恭亲王奕欣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恭王府规模宏大,占地约6万平方米,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布局讲究,气派非凡。

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在周恩来、谷牧和李岚清三代国务院领导人的关心下,恭王府腾退修缮工作历28年完成,使之成为当时中国唯一一座对公众开放的清代王府。

清室覆亡后,府邸的产权曾归属辅仁大学,八十年代初的恭王府已成为被8家单位割据、数百住户聚居的大杂院,有200余住户。要修复恭王府,首要任务是搬迁。1988年,恭王府花园对外开放,2008年恭王府完成府邸修缮工程后,全面对外开放。

2017年,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被中国博物馆协会评为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扩展资料:

历史

恭王府及花园原是固伦和孝公主在和_作为二品户部侍郎邸的规制基础上,花六年增建的公主府,相当于郡王府规制,西路建筑是大臣和_的府邸以一品大员建造,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和_赐死,四月“和_之宅,赏给庆郡王永_居住;和_之园,赏给成亲王永_居住。

咸丰元年后由于庆亲王的孙子奕_世袭降低为辅国将军,换至得定府大街原大学士琦善宅,原王府由内务府收回,后于咸丰年间赐予奕_作为府邸,称为恭王府。

1921年,恭亲王奕_的孙子溥伟、 溥儒(溥心畲)将恭王府和花园抵押给天主教会,后由辅仁大学买去作为校舍,后先后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音乐学院的校舍。恭王府建筑曾部分为北京空调机厂占用,1980年代腾退。1996年10月起,恭王府花园作为旅游景点供公众参观。2008年8月20日,修复后的恭王府全部对外开放。

建筑

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180余米,占地面积约平方米,其中府邸占地平方米,花园占地平方米。

恭王府王府在南,花园在北,由高高的后罩楼将王府与花园分开。

恭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分别由多过四合院组成,后为长160米的二层后罩楼。

恭王府花园也分为三路。中路是西洋门,独乐峰,蝠池,安善堂及左右配殿明道堂,棣华轩,福字碑,邀月台,蝠厅。东路是怡神所垂花门,大戏楼,芭蕉院,西路是湖心亭,澄怀撷秀。此外还有龙王庙、榆关、妙香亭、流杯亭、艺蔬圃。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恭王府简介

在古都北京什刹海的北岸,有一座静谧幽深、被称为世界最大的四合院,也是北京城保留最完整的一座王府--恭王府。它经历了清王朝由鼎盛到衰亡的 历史 进程,承载着丰富的 历史 气息。

恭王府位于什刹海风景区的定阜街上,北京作为两朝都城,历来是由于其良好的风水让统治者们定都于此的,北京有两条龙脉,一条为故宫一线,名为土龙,而什刹海作为北京两条龙脉中的“水龙”,历来被誉为北京的风水宝地,据说开国十大元帅中的三位都居住在此,并且这三位元帅都非常长寿。清王朝众多亲王的王府都坐落于此,北京作为都城的 历史 也从什刹海开始,元朝大汗在重建被战争所烧毁的北京时,就是以什刹海为全城的核心,向四面八方放射来建造的。恭王府作为一个新兴的热门景点,已经成为了什刹海风景区的代表。

北京作为有着悠久 历史 的古都,保存着许多值得游览的王府,但是民间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京城一座恭王府,阅尽半部清朝史。究其原因,主要是恭王府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王府,曾经居住过三位身份显赫的主人,他们在清朝的政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分别是乾隆朝的宠臣和_、嘉庆帝的弟弟永麟、咸丰帝的弟弟,在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期间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的恭亲王奕_,这座曾经显赫一时的王府,经历了大清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七代皇帝的统治,这座院子承载了乾隆年间的极盛风华,也承载了繁华过后的百年沧桑,从而也就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的流传。

“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这是史书上对恭王府的描述。恭王府占地6万多平方米,由府邸与花园两部分组成,有“城中第一佳山水”之称,府邸建制堪比故宫。其建筑布局规整、工艺精良、楼阁交错、廊回路转、含山吞水,曲径幽台,是中国清代园林建筑的典范。什刹海地区有很多王府,而恭王府在这些王府中,由于其建筑是部分仿造故宫的气派,素来有“城中第一佳山水”的名望。

恭王府的主要景观有后花园,银安殿,嘉乐堂等,恭王府后花园古木参天,亭台楼榭,怪石林立,翠山碧水,令人回味无穷。银安殿又称银銮殿,是恭王府的正殿,嘉庆皇帝弹劾和_的十二大罪里,就有越级建造皇家级别的银安殿一罪。民国年间银安殿不幸失火,现在的银安殿为复建。嘉乐堂是恭王府的各位主人都很热衷于停留的一个地方,和_在嘉乐堂留有《嘉乐堂诗集》,恭亲王奕_也经常在嘉乐堂里举行祭祀活动。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恭王府经历了百年的繁盛与衰败,承载了丰厚的 历史 文化积淀,它 历史 的深厚、建筑的绝美都有待我们一一去探寻,今天开始,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恭王府,揭开它神秘幽深的面纱。

北京的著名建筑介绍?

说起北京著名建筑,最为有名的就是北京云居寺塔、北京的卢沟桥、北京恭王府、北京明十三陵等北京特色建筑。北京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以下是中达咨询为建筑人士整理相关北京建筑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北京著名的建筑数不胜数,今天就为建筑人士具体介绍北京恭王府。具体内容如下:

北京的著名建筑——北京恭王府

北京恭王府简介:

恭王府(Prince Gong’s Mansion)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_、永_的宅邸。

北京的著名建筑——北京恭王府

北京恭王府建筑历史:

恭王府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初为大学士和_的私邸。同治初年,这里的第三代主人恭亲王奕欣,身兼议政王、军机领班大臣等要职,重权在握,显赫一时,乃大筑邸园,同时也对府邸部分进行了修缮与改建。我们看到的恭王府的建筑规模与格局,就是在那个时候最后形成的。

恭王府前半部是富丽堂皇的府邸,后半部为幽深秀丽的古典园林,总占地面积将近六万平方米。其府邸建筑庄重肃穆,尚朴去华,明廊通脊,气宇轩昂,仅次于帝王居住的宫室。府后的萃锦园则衔水环山,古树参天,曲廊亭榭,富丽天然;其间景致之变化无常,开合有致,实为中国园林建筑的典范。

北京的著名建筑——北京恭王府

北京恭王府建筑景观:

嘉乐堂

和_时期之建筑。悬挂有“嘉乐堂”匾额一方。该匾疑是乾隆帝赐给和_的,但匾额无署款,无钤记,故无由证实,但和_留有《嘉乐堂诗集》,说明是和_之室名。在恭亲王时期,嘉乐堂主要作为王府的祭祀场所,内供有祖先、诸神等的牌位,以萨满教仪式为主。

恭王府规模宏大,占地约6万平方米,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布局讲究,气派非凡。其花园又名锦翠园,园内布局、设计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造园模仿皇宫内的宁寿宫。全园以“山”字型假山拱抱,东、南、西面均堆土累石为山,中路又以房山石堆砌洞壑,手法颇高。山顶平台,成为全园最高点。居高临下,可观全园景色。

北京的著名建筑——北京恭王府

北京恭王府建筑特点:

恭王府由于是在权臣和_邸宅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和_当年定罪的二十大罪状中就有关于内檐装修的“僭侈逾制”问题,如其中的第十三款“查得和_房屋竟有楠木厅堂,其多宝格及隔断门窗解仿照宁寿宫制度”。因此恭王府的内 檐装修在王府文化中别具一格,其所表现的特点尤为突出:

一、 规格最高,可与宫殿建筑比美:

恭王府几座主要厅堂的内檐装修不仅是多宝格、隔断,还可举出仙楼、神殿带毗卢帽的祭灶等装修也与宫廷中别无二制。并有室内假山水池,装修成室内小园林,更是别出心裁。

二、 数量较多,形式多样:

从样式雷图中可以看到当年有内檐装修的建筑多达二十余处,而且具有多种类型,如太师壁、宝座床、碧纱橱、祭灶、万字炕、几腿罩、落地罩、炕罩、真假门、仙楼、书阁、多宝格、顺山炕、前、后檐炕等。

三、 界划灵活,空间丰富:

恭王府内各厅堂的空间根据使用功能划分,格局多样,其主要厅堂既有肃穆、庄严的开敞式大空间,又有私密性的小空间,既有对称式的,也有非对称式的,还有可以灵活组合的。有的适合接待高级宾客,有的用于萨满教的祭祀活动,有的适合起居生活,有的作为寝息,不同的空间需求各得其所。

四、 做工精细,技巧高超:

从恭王府的装修遗留物件中可知皆使用硬木,用材异常讲究,加工的木料可以作出细小的截面,雕刻花纹起伏精确,而且使用圆形或曲线拼出各种华格,只有在精细的加工之基础上才能完成,施工难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遗憾的是恭王府的原有内檐装修,绝大部分已经无存,今天通过研究王府文化,要进一步将其发掘出来,结合今后的王府博物馆展示要求,再现当年辉煌。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恭王府如何恢复历史原貌

位于北京西城区前海西街17号的恭王府及花园,主人是清后期对政局有重大影响力、同治皇帝的议政王恭亲王奕。

恭王府的前身,是权相和珅的宅第。

一座恭王府,见证了清王朝由盛而衰,留下了令人唏嘘的故事。

清王朝被推翻后,恭王府几易其主。

1982年2月23日,恭王府及花园经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花园部分正式对外开放。

作为中国第一座反映清代王府文化的国家级博物馆的恭王府博物馆也将于2008年前开放。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的评价形象反映了恭王府的重要地位。

周总理嘱开放恭王府

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谷长江向记者介绍说,1962年,周恩来总理到恭王府视察,陪同的有郭沫若、吴晗、王昆仑等专家。

周总理看完恭王府后讲,恭王府应对社会开放。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周总理跨进花园中一个院落,就问旁边的王昆仑,这里像不像《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王昆仑说,看规模比小说中描写的小一点。

由于当时我国刚摆脱三年自然灾害,此后又进入十年“文革”,修复开放恭王府不可能付诸实施,但周总理一直记着这个事。

1975年,他在病床上嘱托当时的谷牧副总理,要完成没有做完的三件事情,其中一件就是恭王府的开放问题。

恭王府最多时曾住有两百多户居民、8个单位。

恭王府内单位真正开始搬迁是在1979年。

1982年,恭王府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时花园部分的大规模搬迁工作开始,到1988年,实现了恭王府花园对外开放。

恭王府花园对外开放后,许多国家领导人到这里会见外宾,海峡两岸“汪辜会谈”的预备性会谈就是在恭王府花园举行的。

府邸部分的搬迁工作也在抓紧进行。

2002年年初,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音乐学院实现了搬迁。

而府邸中的最后一个单位,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也于去年7月搬出府邸古建。

修复需投1.83亿元

搬迁工作虽基本结束,但对恭王府府邸进行修缮保护,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据谷长江介绍,恭王府府邸文物修缮保护工程建设用地3.2公顷,修缮规模约1万平方米,复建规模约四千平方米,新建规模约6000平方米,投资规模约1.83亿元,计划周期30个月,计划2006年年底完工。

经调查,恭王府府邸区域根据保存情况大体分为三级,一级者,主体结构完好,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占4.8%;二级者,主体结构局部存在问题,如屋顶需揭瓦修缮,结构构件少量需部分更换,建筑面积6146平方米,占65.46%;三级者,残损严重,主体结构存在较大问题,如屋顶需揭开,结构构件需修复或更换,建筑面积2793平方米,占29.7%。

对于恭王府这所王府来说,有一件特别遗憾的事情,就是它的正殿被烧毁了。

恭王府的正殿为银安殿,俗称银銮殿,是举行仪式用的。

1921年2月21日元宵节,因为点灯失火,银安殿及东西配殿遗址被全部烧毁,成为一片废墟。

目前,银安殿与东西两侧配殿遗址基本处于自然保存状态,经过科学的考古发掘,并结合历史文献,对其进行论证后,将在原址进行复建。

恭王府自上个世纪初以来,多次更换主人,改建、添建时有发生,特别是头宫门外现代风格的砖砌高楼,与恭王府建筑极不协调。

恭王府四周胡同供电线路皆为明线,使用电线杆架设,其中包括高压线,并有变压器三处,这些设备存在一定隐患,这些问题都在修复工作的整体考虑之内。

寻找复原依据是关键

恭王府历经和珅、庆亲王和恭亲王三个时代,目前决定把恭王府的主要殿堂按照清同治光绪时期即恭亲王时代的历史原貌进行恢复。

而那时的恭王府各个殿堂到底什么样,必须搜集历史资料。

由于经过多家单位使用,他们都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内部进行了改造,目前除了锡晋斋还保留部分内部装修外,很难寻觅到1937年前恭王府古建筑的内部情况。

以目前正在先期进行修复的多福轩为例。

多福轩是恭亲王的客厅,1860年英法联军打进北京,恭亲王奕留守北京,被推上第一线与英法方面谈判,谈判的地点就在多福轩。

因为特殊的历史价值,对多福轩的修复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给予了资助。

谷长江介绍说,开始修复多福轩的时候,曾有专家认为,多福轩名称的来历是因为里面满墙贴了福字,要按这个进行恢复。

但经过艰苦努力,他们找到了当年辅仁大学1940年年刊上登载的多福轩照片(时为女院图书馆),发现多福轩殿堂正中有屏门,屏门上方和两侧有匾额、对联,墙上挂着十余块有“福寿”二字的大匾,而不是满屋贴“福”字。

此外,当他们开始清理多福轩内部的一些现代装饰时,发现中间开间两扇大门旁边两个窗户用的木材与别的地方不一样,质地、做工都比其它地方差很多。

后来,他们在清华大学资料室中,找到了1937年,梁思成先生组织中国营造学社在恭王府进行实测的实测图,一对照才发现,这两个开间原来是门,不是窗户。

又看到了溥仪的七叔载涛写的一篇文章,其中写道,王府中的客厅,或三间或五间,如果是三间就是全敞,如果是五间,是三明两暗。

将这些资料与同治年间样式图对照,复原三扇门的根据更明确了。

这还只是恭王府的一个殿。

对于其它殿的修复,谷长江表示,他们已经定下了标准,尽一切可能寻找历史资料,按资料进行恢复;实在没有资料的,按老专家的意见恢复;既没有历史资料,也没有专家意见的,则保持原样,尽量不留下历史遗憾。

寻找历史资料最重要的是找到过去的老照片。

现在他们已经找到了1937年中国营造学社拍摄的20余张恭王府照片,但这批照片绝不止这些,谷长江介绍说,寻找这批照片及底版的下落,是他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此外,他们也在考虑能否找到1900年前后的照片,这些照片比营造学社所摄照片还要早30多年,当时不仅室内装修,室内陈设也会有较好的保存。

还有,当时辅仁大学女院师生手中是否有恭王府的照片,这需要访问他们及其家属,予以收集。

恭王府博物馆2008年前开放

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文化部决定恭王府博物馆在2008年正式展出。

这将是全国第一座,也是惟一一座国家级王府文化博物馆。

同时,它也将是全国第一座王府图书资料信息中心、第一座王府文化研究中心。

谷长江介绍说,建立恭王府博物馆,要在以旅游观光为主要社会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品位,拓展社会功能。

基本思路是一个面,一条线,一个点,点、线、面相结合。

所谓一个面,就是通过恭王府,全面展示中国清代的王府文化,包括王府的沿革、王府的社会生活、王府的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等等。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各个王府的文物、历史资料都在收集之列。

所谓一条线,就是从和珅1776年建和宅开始,展示清朝从最兴盛的乾隆时代,逐步走向衰亡的历史。

所谓一个点,就是展示、介绍恭王府自身。

正如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所讲:“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

”我们要通过恭王府,展示清朝的一个历史侧面。

绿化也要恢复到恭亲王那个时代。

根据展览的总体设计,恭王府博物馆将设立全面展示清朝王府文化的基本陈列“清代王府文化”,这个陈列将在修复后的恭王府主殿银安殿内进行。

恭王府其它一些主要殿堂将进行“复原陈列”。

此外还有一些“专题陈列”,比如恭王府最主要的主人恭亲王奕的生平展,恭王府前身“和第”的主人和珅的展览,还有关于恭王府与大观园关系的“京师何处大观园”展览等等。

府内文物今何在?

经过历史变迁,恭王府原有的大量家具、陈设、字画和其它收藏品都已散失,仅头宫门前原有石狮尚在,花园内的山石等文物保存尚好。

恭王府管理中心文物管理部主任鲁宁无奈地说,现在恭王府中基本没有文物,只有捐赠回来的溥心畲的60多幅书画。

鲁宁介绍说,恭王府的文物应该从和珅开始。

但和珅被抄家,所以他什么东西也没有了。

恭亲王最后10年没在这里住,而是住到北京西山戒台寺,戒台寺留下了恭亲王的一批家具。

1912年,皇帝刚退位不久,小恭王溥伟就把恭王府内除字画以外所有东西都卖给了日本山中商会。

从1937年所拍摄的照片看,奕的起居室“乐道堂”除内部装修外,已不见任何陈设了。

1913年,日本山中商会把其中536件运到美国拍卖,现在这些文物的图录他们还保留着。

同年,在伦敦又拍卖了221件,还有一部分是通过商会自己的门市部零售出去了,总数不详,据说这批文物的清单还保留着。

昨天,谷长江等一行人已经赶赴日本访问山中家族,探寻这批失散文物的线索。

恭王府中原本收藏有大量珍贵文物,其中的主要殿堂“锡晋斋”就是恭亲王奕专门用来收藏《平复帖》的。

作为中国古代三大名帖之一的《平复帖》系西晋陆机手书,后来小恭王溥伟把此帖送给溥仪,溥仪又卖给了大收藏家张伯驹,解放后,张伯驹将此帖捐献给国家,现在故宫博物院收藏。

锡晋斋还有东西两个配殿,一个称“尔尔斋”,收藏一般的书画,另一个称“博古斋”,收藏书画以外的其它文物。

早在1936年,经奕之孙溥儒之手卖给外国人的唐韩干《照夜白图》卷,现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很难索回。

目前,恭王府管理中心采取向社会公开征集的办法收集文物,并制定了文物捐赠奖励办法。

恭王府作为一所大型宅第,始于清代乾隆晚期。

这里为何称“半部清朝史”?

这里最初是乾隆时期权相和珅的宅第。

这处宅第是御赐还是自购或买地自建,目前还未找到证据。

嘉庆初和珅获罪,宅第入官,嘉庆将和珅宅赐与其同母弟庆亲王永璘,是为庆王府。

永璘是乾隆最小的儿子,不喜读书,只爱游戏和吹拉弹唱。

永璘在作皇子时,就已觊觎和珅的宅第了,把得到“和第”看得比王位还重要。

按清制,朝廷所赐府第,由于世袭递降已和原封爵位不相符合的,可以收回而以它处抵换。

咸丰初年,道光诸子分府,咸丰将此府收回,转赐其弟恭亲王奕,是为恭王府。

奕和咸丰皇帝奕是九个皇子中最受宣宗宠爱的两个。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立奕为皇储但又不愿亏待奕,封他为恭亲王。

奕自以为才干比奕强,恃才傲物,目中无人,令奕颇为反感,终咸丰朝一直不受咸丰信任。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咸丰逃往热河,令奕留守京师。

奕与英法俄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

翌年七月,咸丰帝卒,奕协助和参与慈禧太后宫廷夺权的“辛酉政变”,剪除以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和端华之弟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而闻名于中国近代史。

恭王府是否大观园原型?

恭王府一向传闻是《红楼梦》中的荣国府和大观园。

周汝昌在《红楼梦新证》中写到:“根据目前线索,我很疑心曹雪芹老宅就是现在的北京师范大学女生部,这所宅院的历史如下:曹家-和珅府-庆王府-恭王府-辅仁大学女部-师大女部。

”然而很多人认为,和珅之前实难找到可靠的资料证明此园为曹氏小说蓝本。

从对比讲,萃锦园远远不及大观园范围之大,环境之美、景物之多。

大观园原本是艺术创作中的想像,人们希望找到它的现实模型,这种美好愿望是可以理解的。

多少家单位使用过恭王府?

奕死后,由其孙溥伟袭王爵。

清王朝倒台后,民国 *** 实行优待皇族政策,恭王府归溥伟所有。

然而为了筹集复辟活动的经费,溥伟及其弟溥儒于1921年将府邸及花园转手,抵押给天主教会。

1937年3月辅仁大学购置作为校舍。

解放后,辅仁大学归入北京师范大学,这里一度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女生部。

“文革”以前,这里作为中国音乐学院校舍,“文革”后,由中国音乐学院和文化部艺术研究院作为办公和教学地点。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9591.html
菲律宾比索对美元汇率跌破58
两个月涨粉30万 政务APP里的相亲平台为啥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