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走出实验室 0到1 上海这样加速实现 再到100

如何跨越实验室到市场的阻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记者在上海调研时发现,这里正通过改革进一步为科研人员松绑,加快科技成果市场化,助推新质生产力走出实验室。

成果赋权科学家 生产力加快走出实验室

记者见到青年科学家马麟时,他正忙着研究一款光子互连芯片的量产工艺。这款芯片乍一看是只有一毫米厚的普通玻璃,在显微镜下却另有乾坤。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研究员 马麟: 它里面是有非常多的能够导光的通道,而这些通道看上去是一个平面的,实际上它是一个立体交叉,每一个之间是没有相互影响的。

把它和算力芯片集成后,可以为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大幅提高算力。这项研究成果得以市场化转化,得益于不久前马麟拿到的2000万元风投。

而这样的投资机会,过去马麟却错失过好几次。之前,通过改革,科研人员已经可以拥有成果的部分所有权,但那是单位与科研人员共同所有。这种复杂的结构,常常让风投资金望而却步。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研究员 马麟: 相当于你这个房子不是百分之百属于你,然后你要卖它或者处置它的时候,这个是没有办法的。

改变来自在上海推行的一系列科技成果转化新举措。其中关键一项,就是在明确转化科技成果收益比例等单位权益的前提下,允许科研人员享有科技成果的全部所有权,帮助科研人员将成果投入创业公司,吸引社会资本,更好进行成果转化。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创新服务处副处长 梁冰: 希望我们的科学家能有更大的自主权来实现创业,也是让我们的社会资本和产业能够更加顺利地承载科学家的成果。这个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

马麟公司专利墙上的变化,展示了改革为科研人员带来的红利。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研究员 马麟: 赋权之前专利权人是上海交通大学,现在变更到了我,然后又从我作为专利入股投入到了上海光织科技有限公司。

有了资金的支持,马麟不仅扩大了办公室,招聘了新员工,这两天还忙着采购生产光子互连芯片的飞秒激光器,下半年将交付首批小样。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研究员 马麟: 这样一个政策的确是让我们能够放开手脚开展相关的工作。

现在,在上海交通大学,像马麟一样的科研人员创办企业94家,累计吸引社会资本超60亿元,估值约370亿元。

零距离服务帮助科研人员解决“不会转”问题

通过一系列改革,上海在着力推动解决科研人员“不能转”的难题。而记者在调研中发现,针对“不会转”的问题,上海也在寻找破解之道。

在上海市科委,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一沓厚厚的文件。里面共有250多条问答,内容从政策法规到开一家公司的步骤,解答了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上的各类问题。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创新服务处副处长 梁冰: 这几个月我们调研下来,发现大量的科研人员,其实他的成果最主要是“不会转”,还有我们相关的部门对成果转化的政策理解、政策服务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我们形成这个实务的问答。

梁冰告诉记者,除了政策服务包,他们还开设科技成果转化“训练营”,开设“转化门诊”“转化学堂”,提供精准政策辅导。

那么这些政策辅导传导得如何呢?记者来到上海目前唯一的“创新策源”功能区——“大零号湾”。这里紧邻上海交大、华东师大等高校,集聚了4000多家硬科技企业,是实现“0到1,再到100”的重要孵化区。

总台央视记者 田琪永: 就在调研的这几天,我们在科技企业云集的“大零号湾”,发现了这样的一块牌子,以往区科委会在区政府的集中办公区,那这块牌子为什么会在这儿呢?

走进大楼,记者看到这里聚集了行政、科创和人才服务中心,闵行区科委去年5月从区政府整体迁入这里,成了一站式服务的关键一环,为的就是让政策与科研人员“零距离”。

上海市闵行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徐晖: 作为政府的服务部门,我们就是要来到我们的高校身边,到我们的教授、科创企业和人才身边来做好“零距离”的服务。

科研人员轻装上阵 科技成果加速落地开花

用改革破解科技成果的“不能转”,用服务破解科研人员拥有科技成果却“不会转”。调研中记者看到,一系列举措正让科研单位鼓励转、科研人员愿意转,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落地开花。

就在记者调研期间,“大零号湾”又新增了一个创新孵化器。启动现场,记者遇到了青年教师马道林。刚拿到科研成果全部赋权的他迫不及待就注册了公司,这几天正忙着装修。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 马道林: 我们现在能够出来轻装上阵,走到市场上去创业,信心满满在向前冲,然后让我们的产品能够尽快去走到产业需求中去。

马道林告诉记者,新公司真是赶上了好时候。不仅享受了“大零号湾”免费办公室等扶持措施,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政策法规问题也都有专人解决。

技转专员郭超就是帮马道林解决问题的人。从政策咨询到流程设计,他都梳理得清清楚楚。而像郭超一样的专员,在上海交通大学已经有17位。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 朱新远: 由我们成立一支专门的这样的技术服务队伍,老师们只要把他的一些想法和产业一起讨论的结果,和这支技术转移的队伍人员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由这支技术转移队伍人员帮助他们、辅助他们来解决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这些问题。

把转化流程交给专业的人,马道林得以更加专注于自己的科研。这项给机器人增加触觉的技术,正是眼下他的研究重点。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 马道林: 比如说我们有这样一个USB接口,被它接触之后,就可以把USB上面的这种形态、标志识别到,或者是接触一些布料,这种布料的表面纹理,我们可以非常高密度去重建出来,机器人就可以真实地感受到我们的物理世界,能够真正实现智能化。

初步统计,2023年上海市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等科研事业单位科技成果转化合同总数同比增长27.2%,合同金额同比增长24.4%,正助推科技成果加速走出实验室,形成新质生产力。

(总台央视记者 赵曙光 田琪永 邵晨 梁志玮 武文帅)


文化含义的三个层次都是什么

文化含义的三个层次都是: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 因为文化具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很难将文化给出一个准确地,清晰的分类标准。 因此,这些对文化的划分,只是从某一个角度来分析的,它是一种尝试。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非物质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 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 文化还可分为生产文化、精神文化。 科技文化是生产文化,思想文化是精神文化。 任何文化都为生活所用,没有不为生活所用的文化。 任何一种文化都包含了一种生活生存的理论和方式,理念和认识。 扩展资料文化与文明1、从内容上看,文化是人类征服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的活动、过程、成果等多方面内容的总和,而文明则主要是指文化成果中的精华部分。 2、从时间上看,文化存在于人类生存的始终,人类在文明社会之前便已产生原始文化,文明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定阶段。 3、从表现形态上看,文化是动态的渐进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文明则是相对稳定的静态的跳跃式发展过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百科-文化

现代社会的变迁

社会变迁社会变迁(social change)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 在社会学中,社会变迁这一概念比社会发展、社会进化具有更广泛的含义,包括一切方面和各种意义上的变化。 社会学在研究整个人类社会变迁的同时,着重于某一特定的社会整体结构的变化、特定社会结构要素或社会局部变化的研究。 社会变迁的内容社会学着重说明下列社会现象的变迁:①自然环境引起的社会变迁。 社会变迁的过程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进行,自然环境为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自然资源和物质条件。 自然环境依其自身规律演变,影响社会的变迁,人类作用于自然环境引起自然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社会的变迁。 ②人口的变迁。 人口变迁主要指人口数量、质量、构成及人口流动和分布的变化。 一定的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人是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的主体。 人口的变化给整个社会的变化以极大的影响。 ③经济变迁。 它包括生产力的变化、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量的增长和生产质的提高。 社会经济的变化与发展是社会变迁的主要内容之一,给整个社会变迁以决定性的影响。 ④社会结构的变迁。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功能性结构的变化,表现为人们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各种经济、政治、组织、制度等结构要素的分化和组合;二是社会成员地位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社会成员由于其经济地位、职业、教育水平、权力、社会声望等的不同和变化,所造成的社会阶级和阶层关系的变化。 ⑤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迁。 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主要是通过人们的行为规范和思想体系表现出来。 人们的社会活动都是程度不同地在价值观念指导下发生的,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往往成为整个社会变迁的先声。 ⑥科学技术的变迁。 科学技术作为社会结构体系中独立存在的知识系统,对于现代社会的变迁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的变化和研究规模、组织形式的变化,一方面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政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另一方面促使现代社会变迁日益加速。 ⑦文化的变迁。 这是分析社会变迁内容的一种综合角度,主要是指文化内容或结构的变化,包括因文化的积累、传递、传播、融合与冲突而引起的新文化的增长和旧文化的改变。 社会变迁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按社会变迁的规模,可划分为整体变迁和局部变迁。 整体的社会变迁是整个社会体系的变化,是各个社会要素变化合力的结果。 局部变迁是各个社会体系要素自身及它们之间部分关系的变化,不一定与社会整体变迁的方向和速度一致。 ②按社会变迁的方向,可划分为进步的社会变迁和倒退的社会变迁。 进步的社会变迁是指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带来社会物质和各种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变迁。 反之,则是倒退的社会变迁。 在社会变迁的实际过程中,二者往往是同时发生的。 尽管人们对“进步”有着种种不同的理解和评判标准,但促进社会进步一直是人们研究社会变迁的主要目的。 ③按社会变迁的性质,可划分为进化的社会变迁和革命的社会变迁。 进化的社会变迁主要表现在量的方面。 它是一种渐进的部分质变的社会变化过程,是社会有秩序的、缓慢的和持续的变迁。 革命的社会变迁即社会革命,是社会渐进过程的中断和质的飞跃。 在社会革命时期,全部社会系统和社会结构解体、改造和重组,社会由一种形态迅速过渡到另一种形态。 ④按人们对社会变迁的参与和控制的程度,可划分为自发的社会变迁和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自发的社会变迁指人类在很多方面对于社会变化的方向、目标和后果没有理性的认识,只是盲目地参与和顺从。 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指人们对社会变迁的过程、方向、速度、目标和后果实行有计划的指导和管理。 在现代社会中,绝大多数社会变迁都是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社会变迁的过程和原因任何特定的社会体系一经确立,就会形成比较稳定的结构关系。 但是,社会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存在和发展有赖于和外界不断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需要不断吸收新的因素。 社会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组成要素都具有自我组织和不断完善的特性,有可能出现各要素发展的不平衡。 社会体系为了适应新的需要和不平衡的出现,就要不断调整原有的结构关系。 这种适应和调整先是局部的、缓慢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导致原有体系结构的整体改组,直至采取社会革命的形式。 在影响社会变迁的诸原因中,社会的物质需要和经济的发展变化是最根本的原因。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是生产方式内部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物质生产力的变化造成生产方式的不断更新,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整个社会结构体系也发生变化。 社会变迁除了最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之外,还取决于自然环境、人口、社会制度、观念、社会心理、文化传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它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社会变迁理论主要有:①进化论。 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渐进的过程。 表现为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此及彼地向前发展。 法国社会学家A.孔德认为,社会是遵循固定的路线、沿着一定的历史阶段向前发展的,与理性发展的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实证科学阶段相应,人类社会的发展也经历了军事、过渡和工业三个阶段。 英国社会学家H.斯宾塞认为,社会发展同生物有机体的进化相似,是一个内部“细胞”不断分化和结构复杂化的自我发展过程。 现代进化论者认为,社会变迁是多向性的。 首先,社会进步不是必然的,也有可能出现倒退;其次,进化是沿着许多方向发散进行的,没有固定的阶段、路线和方式;再次,进化的模式是多样的,不同水平、不同形态的社会,具有不同的进化或发展形式。 ②循环论。 认为社会变迁是周期性的重复。 德国历史哲学家O.斯本格勒认为,社会的变化类似于人的生命循环,每个时代都有其产生、成长和衰老死亡的发展过程,社会历史将返回到最初的起点。 美国社会学家P.A.索罗金认为,社会变迁是遵循一种“历史循环模式”进行的,社会文化发展的灵性、感性和理性三个阶段循环出现,社会学不可能再提出任何其他的社会发展规律。 ③均衡论。 强调社会均衡一致和稳定的属性。 美国社会学家T.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最一般的和最基本的属性,是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 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由社会一般的规范和价值维持和调整,表现了社会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一致性、不矛盾性和稳定性。 社会的相互作用体系一旦建立起来,本身就具有一种使原有状态保持不变的倾向。 当某一部分因内部或外部力量造成整个社会失调时,社会系统的其他部分就会采取矫正措施,使社会恢复到均衡状态。 20世纪60年代以来,帕森斯将进化论与均衡论结合起来,形成进化的结构功能主义。 他承认,社会历史是一个进化的过程,表现为社会适应力的增强,即社会系统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并在系统内部分配这些资源的能力增强。 社会要保持均衡的进化,最终取决于社会能否发展出一套新的、普遍化的价值体系,容纳与整合新的结构要素。 ④冲突论。 冲突论的代表、德国社会学家R.达伦多夫和美国社会学家L.A.科瑟尔等人认为,应该将社会体系看作是一个各个部分被矛盾地联结在一起的整体。 最主要的社会过程不是均衡状态,而是各个社会集权为争夺权力和优越地位所进行的斗争造成的冲突。 社会权力的资源是有限的,没有获得权力的人为了自身利益要求获得权力,已经掌握权力的人要防止别人夺走他们的权力并想获得更多的权力。 任何社会成员都在为权力的分配与再分配进行斗争,一切复杂的社会组织都建立在权力分配的基础之上。 人们对于权力再分配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围绕权力所进行的斗争是持续不断的,由此造成的社会冲突是社会内部固有的现象。 这种利益不可调和的冲突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社会变迁是必然的、急剧的,后果是破坏性的,任何宏观的社会变迁理论只有涉及与权力相联系的冲突时,才是有价值的。 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社会变迁的宏观研究已逐步转向对某一特定阶段、特定社会、具体社区的社会变迁的研究,相继出现了现代化理论、发展社会学、社区发展理论等。

什么是产品质量?提高产品质量与提高经济效益有什么关系?

□发展中国家的质量观念和错误概念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已经认识到封闭式经济和缺乏竞争所引发的问题,他们正在采取纠正措施。 但是,除市场条件外,还有其他一些同样重要的因素对工业产生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没有成功地使用现代管理工具,以及强调短期而不是长期目标。 发展中国家提高质量的最大障碍是制造商缺乏经济效益的意识,质量只被看作一个社会理想的目标,质量给商业利益带来的好处是额外的。 这是许多错误概念的结果。 □高质量意味高成本这是有关质量的认识中最常见的一种。 但是,对质量机制和制造工艺的新研究表明,高质量并不意味着高成本。 重要的是,我们应懂得在现代化大生产中,质量是如何注入产品的。 根据市场需要,质量首先以设计的形式在纸张上确定下来,而后,通过适当的制造工序,转换成实体产品。 对更多的资源进行研究和开发(R&D)可以显著地提高质量。 同时,改善制造工艺也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 这已被日本和西方国家在工业产品大生产的范围内证实。 计算机、消费用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的生产是最好的例证。 在过去的20年里,这些产品的质量大幅度提高,而成本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所下降。 强调质量将导致降低生产力生产部门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一种误解,即好的质量应以数量为代价。 这是在质量控制还仅处于对最终产品的实物检验阶段时的观点。 在那种情况下,越加严格的检验要求只能使产品高比率的拒收。 随着质量控制进一步发展,现代质量控制的重点已转移到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预防方面。 这样,从一开始就可以防止生产有缺陷的产品。 质量改进通常可以带来较高的生产率,因此,努力提高质量与保证产品数量是相辅相成的。 例如,质量保证(QA)的重要活动之一,是在产品生产之前进行设计评审。 通过评审可以确定该设计是否能够真正满足用户声明或认定的要求,确定是否可以利用现有的装置和设备很容易地制造出产品来。 为了能够使用最经济的制造工艺,必要时,可以对零部件的设计进行改动。 另一项重要的质量活动是支架和紧固件的设计,它们是用以保证在一定的公差范围内,精确地制造产品的不同部件。 设计适当的支架和紧固件还可以减少工作负荷以及节省装配时间,从而直接提高生产率。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与质量相关的活动可能直接或间接地使生产力得到提高。 □质量受工作文化和劳动力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制造商经常认为其产品的低质量是由于缺乏质量意识和工人们不良的工作态度所致。 对此问题的深入研究表明:如果管理者能做到以下几点,工人们是可以有责任感的。 (1)对工序设备的操作者进行了全面的培训。 (2)将如何去做的详细指令告诉员工。 (3)建立一套证实和评估员工行动结果的方法。 (4)当发现结果不令人满意时,调整设备或工序。 对发展中国家的许多制造商进行的公正的评估表明,在大多数工作场合,管理者没有提供这些要素。 除了找出废品外,企业还需要在其管理体系内,对薄弱之处进行核查。 □质量可以通过严格的检验予以保证在本世纪初,检验是第一个正式的质量控制手段,许多制造商至今仍相信质量可以通过严格的检验来改进。 我们必须明确:检验仅是把好产品和坏产品分开,并不能自动地改进所制造产品的质量。 最新的研究表明:虽然几乎所有的检验和质量控制活动都直接在车间里进行,但在车间发现的缺陷产品,有60—70%直接或间接地属于设计、工序和采购过程的失误。 应该强调的是,质量控制不仅是由检验部门所进行的独立活动,必须让包括负责营销、设计、工艺、采购、生产、包装、发货和运输的所有部门参与。 实际上,质量控制还必须包括原材料的供应商和消费者。 理解用户的要求和获得他们对所使用产品的准确反馈信息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质量和竞争决定一种产品销售成功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它们包括市场条件、产品的特点及通过广告而树立的形象、用户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信贷工具。 除垄断和产品短缺外,在所有的条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产品质量,这是许多用户所体会到的。 依靠强大的媒介宣传攻势,任何产品的需求都可以创造出来,对这一观点虽然不少人有争议,但就产品的产出和首次销售而言,是有可能的。 但是,重复和持续地销售却只能依赖于合理的成本和良好的产品质量。 如果没有高质量的产品,贸易将会失利。 除非在垄断的条件下,否则没有一个企业能够在生产低劣产品的情况下长久生存。 遗憾的是,垄断和市场保护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存在,数量可观的企业尽管生产劣质产品,仍可以继续经营,甚至赚取大量的利润。 他们因此觉得很成功,而不再为提高质量做出努力。 但是,随着贸易量的日益增长,许多发展中国家希望实行经济国际化这一工业政策,国内的竞争必将产生。 如果企业不改变他们对质量的认识,将因此面临严重威胁。 □满足出口业务的质量要求发展中国家企业所生产的用于出口的产品可以大体分为两类:(1)出口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低质产品。 (2)出口到发达国家的优质产品。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在购买时主要考虑的是价格,因此,企业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出口廉价低质的产品相对容易些,这是出于这些产品能够在他们本国销售的相同原因。 但是,这种手段不适用于欧洲和北美市场。 在那些国家,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很高。 因此,出口企业必须采用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制造出能符合国际规范的产品。 这里,我们应注意到,与安装新装置和新设备相比,改变工作文化和员工的质量观念是相对困难的,尤其是当企业的部分产品销往国内市场时。 因此,有些企业虽然配制了能够按照国际规范生产产品的机器设备,但生产力仍处于较低水平,大量的产品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企业继而借助于完善的检验程序,挑出不符合出口标准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作为内销产品廉价售出。 使用这种方法必然引起资金损失,因为,不符合规范的产品只能得到较低的收益。 企业采用这种方法,其产品价格将永远高于竞争日益激烈的出口市场产品。 依靠检验技术控制出口产品的另一个不利影响,是人们将永远不能确保生产出具有出口质量的产品。 因此。 在交付承诺中可能发生疏漏,这可能给企业的信誉和商业的长远利益带来严重影响。 要在出口市场中获得成功,建立一套运转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很有必要的,其目的在于生产出全部合格的产品,而无论这些产品是供出口还是供国内使用。 随着发展中国家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质量好的产品,并且愿意花钱购买这些产品的消费者日益增多。 今后,价格作为一种障碍的影响力将会变得越来越小。 □低质量出口产品的成本制造成本的结构随产品特点和制造水平的不同有很大变化。 通常条件下,原材料成本占45%,固定成本占25%,制造工作附加的价值占30%。 假设税前利润为10%,原材料不能重新利用,那么,拒收一件产品带来的直接损失等于7 件合格产品的利润。 这意味着那些希望在竞争激烈的出口市场中立足的企业,必然要优先考虑到质量管理的职能。 低质量产品的成本通常与废品、返工和过多地检验和试验方面的成本有关。 这些成本的产生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在大多数企业的帐目上很少见到它们。 除此之外,低质量管理水平还导致了其他可以避免的成本产生,例如:(1)由于设计较差和低效的制造工艺而产生的原材料的浪费现象。 (2)由于对供应商选择不当和低效的外购产品质量控制体系而产生的大量库存。 (3)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由于包装、贮存和搬运不当而产生的损失和质量降低。 (4)由于工艺能力的有关数据处理不当、工作规划不完善和错误的保护性维护,而造成的工作和机器搭配不协调。 (5)为了与供应商和用户一起找出质量问题以及发现操作者们的其他责任的缺陷,而在操作过程中浪费的时间和金钱。 (6)由于交货误期和不符合要求而接受的惩罚。 鉴于上述成本通常不记录在案,管理者因此很少意识到它们,不去研究控制它们的方法。 在发达国家,低质量产品中可以避免的成本从15%到25%不等,发展中国家可能占30%以上。 因此,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通过质量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这可以激励他们在出口市场中竞争。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uaibao/19762.html
你家猫占几个 猫咪认主有这4个表现
全面取消限购 买房就能落户 最强地级市 官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