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登月计划一推再推 马斯克痛失首个大客户

发射时间迟迟未定

SpaceX绕月计划第一位私人客户宣布“退单”

▲前泽友作与8名同行者,包括2名备选人 图据“亲爱的月球(DearMoon)”

前泽友作是日本最大线上时装商城“走走城”创始人和艺术品收藏家。2018年9月,埃隆·马斯克创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宣布前泽友作将成为其绕月商业旅游的首名私人客户,由“星舟(Starship)”重型运载火箭送上太空作绕月飞行。

随后,前泽友作为此次绕月飞行开设了一个名为“亲爱的月球(DearMoon)”网站。2022年,前泽友作从100万申请者中选出了8人参与“亲爱的月球”,并为他们购买了绕月旅行的座位。其中包括韩国流行乐队Big Bang的歌手、美国DJ史蒂夫·青木、电影制作人布兰登·霍尔及视频频道“Everyday Astronaut”的创建者蒂姆·多德。

据SpaceX官方网站消息,SpaceX的星际飞船上总共将搭载10到12人,其中包括前泽友作、SpaceX机组人员和8名同行者等人。如果这项任务圆满完成,前泽友作等人将成为自1972年美国执行阿波罗任务以来首批飞往月球轨道旅行的太空游客。

根据最初的计划,前泽友作将在2023年带领8名同行者乘SpaceX的星际飞船绕月6天。然而去年11月,他表示这一行程已推迟至2024年或更晚。

当地时间6月1日,“亲爱的月球(DearMoon)”发表声明称,鉴于绕月计划变得“不可行”,前泽友作决定取消该计划。“由于短期内没有明确时间表,前泽友作怀着沉重心情作出这一不得已的决定。”

随后,前泽友作在社交媒体平台X发文证实这一消息。他写道:“至今仍完全无法预测什么时候能飞。在这种情况下,我无法计划自己的未来,让同行者等待更久令我感觉很糟糕,因此作出取消行程的艰难决定。我向为这个项目感到兴奋的人们道歉。”

前泽友作解释道,他在2018年与SpaceX签署了合同,当时的假设是2023年底前可能启程。然而,“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项目,但‘星舟’何时能发射仍然不确定。”

最后期限逼近:

试飞却屡屡受挫 SpaceX登月还很远

▲2023年4月20日,“星舟”首次试飞

去年,SpaceX的两次“星舟”火箭试飞在升空几分钟后都以爆炸告终。在今年3月14日的第三次测试中,“星舟”首次成功进入太空,达到了轨道速度,但在飞行50分钟后返回地球时失踪。目前,SpaceX正为本周即将进行的第四次试飞做准备,这也是该公司旨在2026年之前让美国宇航局(NASA)的“阿尔忒弥斯3号”宇航员登陆月球计划的一部分。

但在顺利进入太空后,SpaceX的登月计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该公司此前曾透露,仅为“星舟”的月球之旅提供燃料,就需要至少“十次”加油任务。然而,该公司还没有让“星舟”进入完整的轨道,也没有展示一次完整的加油飞行,仅是在第三次试飞中测试了加油技术。

▲马斯克曾表示,前泽友作贡献了“星舟”项目的一大部分资金

有报道指出,前泽友作取消绕月旅行计划的其他可能性包括SpaceX对政府合同的关注,以及前泽友作身家已跌至2018年的一半。据报道,前泽友作并未公布过为“亲爱的月球”项目耗费的资金,但马斯克曾表示,“星舟”项目将需要大约50亿美元来启动和运行,前泽友作贡献了其中一大部分资金。此后,SpaceX公司与美国宇航局签订了一份合同,在2026年之前将NASA的“阿尔忒弥斯3号”宇航员送上月球,并进行一次无人着陆试验。

除了前泽友作外,美国亿万富翁贾里德·艾萨克曼也已预订了“星舟”的首次载人轨道飞行,这是其“北极星计划”的三项任务之一。该计划还包括在今年晚些时候乘坐SpaceX的“龙”飞船进行首次私人太空行走。

此外,原本排在前泽友作计划之前进行绕月之旅的是美国亿万富翁丹尼斯·蒂托和他的妻子明子。现年83岁的丹尼斯·蒂托是全球首位商业太空游客,他曾于2001年自费进入太空,随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到访国际空间站。

在前泽友作宣布取消“亲爱的月球”项目后,多德在X上写道:“就这样,我的(登月)梦想结束了。我非常失望,自从2018年第一次得知这个消息以来,我就一直梦想着完成这个任务。我(在过去三年)慢慢地一步步憧憬着月球之旅。”

红星新闻记者 徐缓

编辑 杨珒 责编 邓旆光


马克思的星舰出到第几代了?

北京时间2月3日凌晨,马斯克迈向火星的旅程又遭受了一次重大挫折。 当时,“星舰”SN9从美国德克萨斯州博卡奇卡航天中心成功升空,起飞及空中阶段都很顺利,然而在到达10千米的顶点,火箭开始“神龙摆尾”时,由于一台“猛禽”发动机未能成功点火,“星舰”SN9失去控制,重重摔下,最终触地爆炸。 星舰SN9失控坠毁瞬间上一次“星舰”SN8触地爆炸时,SpaceX官方在直播画面打出了“测试很精彩,恭喜星舰团队”的英文字幕,马斯克稍后也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燃油箱压力在着陆燃烧时过低,导致着陆速度过快,但是我们得到了所需的所有数据!祝贺SpaceX团队,太棒了!!”。 然而这一次,无论是SpaceX,还是马斯克都悄无声息,只有少数拥趸仍在坚信“他拿到了他想要的数据”。 星舰SN8触地坠毁瞬间星舰SN9触地爆炸瞬间“星舰”SN9此次发射,可谓是一直不顺利。 由于SN8爆炸的影响,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一直要求SpaceX公司拿出详尽的事故调查报告并进行整改,为此SN9发射的时间以“天气之名”一推再推,从原计划的1月26日一直推迟到当地时间2月2日,也就是北京时间2月3日凌晨,一路上历经来6个月建造磨砺和6次点火试射。 星舰SN9一路走来并不顺利在FAA暂缓审批之后,马斯克还不顾斯文,在社交媒体上“开怼”。 现在看来,FAA是对的,“星舰”并不安全。 特别是这次SN9发射前,与SN10同框亮相,两枚火箭矗立在发射场上,被誉为“人类航天史上的奇迹”。 可是两枚火箭距离如此之近,在SN9发射时,喷出的烟雾都弥漫到SN10身上了。 而当SN9掉下来时,那一刻,很多人认为近在咫尺的SN10也会完蛋。 虽然最终SN10幸免于难,但马斯克的这种操作,显然是违背基本的安全准则的。 航天需要天才、需要激情,但是更需要安全。 这样的场面是很壮观但是坠毁的时候更壮观对于马斯克来说,“星舰”不但是实现其移民火星梦想的重要交通工具,而且还是将取代“猎鹰”9号、“猎鹰”重型运载火箭和“龙”飞船的下一代发射载具,在它的基础上,还会衍生出带电梯的登月飞船,参与NASA重返月球的“阿耳忒弥斯”计划,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星舰其实是第二代发射载具不过,现在测试的,仅仅只是“星舰”的第二级,在它的下面,还有名为“超级重型”的第一级,而在它的上面,则有和第二级融为一体的载人舱和工作舱。 除此之外,“星舰”还有许多变种配套的飞行器,比如“油轮”,它的全部空间都用来携带燃料,以便为轨道上的宇宙飞船进行在轨加注。 还有“卫星运载航天器”,具有大型可打开式整流罩的航天器,可在太空中开放,以便于将航天器放入轨道,或回收航天器和太空碎片。 星舰有很多变体飞船目前,马斯克测试的仅仅只是“星舰”的第二级,从“星舰”MK1开始,他已经建造或者正在建造23艘星舰和3个测试燃料箱,只有SN5、SN6、SN8和SN9进行了飞行,飞行高度150米到12.5千米,从未进入过地球轨道,甚至是亚轨道。 其余15艘,不是报废、废弃,就是损坏和暂停、拆解,这些“不锈钢罐子”的成功率似乎低了一些,即使用互联网思维的“迭代”概念,也解释不通。 星舰原型机试飞记录所有的星舰而目前还在测试和组装的“星舰”只有6艘,分别为SN10、SN11、SN15、SN16、SN17、SN18,其中从SN15号开始,将会有重大的变更。 另外,更为重要的“星舰”第二级,也就是“超级重型”,已经从2020年9月开始建造,目前有两枚“超级重型”正在组装和建造当中,预计首枚“超级重型”BN1会于今年三月在博卡奇卡进行飞行测试,预定飞行高度为150米。 而未来,当“超级重型”和“星舰”组合到一起,将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高最为宏伟的航天器。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第一级,还是第二级,都是可以回收充分利用的。

目前生活中,如何提升通讯传播速率?

目前生活中常用的通讯方式,大多依赖无线电波传送讯号的技术,包含蓝牙、无线网络、移动通讯、卫星通讯及广播等等。 为了建立全球高速无线网络环境,像是伊隆·马斯克建立的太空公司 SpaceX,就计划在未来发射 4,425 颗通讯卫星,提供 1Gbit/秒左右的高速传输速率。 而移动通讯技术从 4G 发展到 5G,则更预计将提升到 10Gbit/秒。 要提升传输速率,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增加频谱效率,一种则是增加频宽。 由于相同的频率只能使用一次,增加频谱效率就如同把更多 0 和 1 的位塞进固定频宽的电磁波里,但这样讯号将比较容易受到干扰,或解码错误;而无线网络、物联网、移动通讯跟 AM、FM 等广播的电磁波频率都挤在 6GHz 以下,想增加频宽也很难再有空间。 于是,要找到新的频谱资源让 5G 通讯使用,也只有往更高频率的毫米波(Millimeter Wave)一路可走了。

人类什么时候才能移民火星?

人类如果移民火星过了50年后肯定会忘记祖宗,到时候什么地球杂种,火星杂种就出来了,火星人也肯定不会回归地球,而且火星比地球小,所以最好不要,如果真的移民了希望一定要制定一个条约:如果移民到火星上的人背叛地球人地球有权毁灭火星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uaibao/20898.html
盘点券商6月金股!21家高股息 14家筹码集中公司被纳入!
成马来西亚旅游新热点 中马建交50周年 榴莲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