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重要会议传递哪些鲜明信息 时政新闻眼丨从古田到延安

(原标题:时政新闻眼丨从古田到延安,这次重要会议传递哪些鲜明信息?)

时政新闻眼丨从古田到延安,这次重要会议传递哪些鲜明信息?

2014年金秋时节,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习近平主席说,“我提议到古田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就是要寻根溯源、正本清源、温故知新,引导全军思考我军是怎么走过来的,现在的问题和差距在哪里,下一步要往哪里走,新形势下要成为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今年夏至之时,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在陕西延安召开。时隔10年,习主席为何亲自决策召开这次重要会议?他在会上重点强调了什么?从古田到延安,再一次寻根溯源昭示了什么?《时政新闻眼》为你解读。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在延安召开 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再一次寻根溯源

10年前,习近平主席专程前往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召开新世纪第一次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旨深意远。1929年,正是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著名的古田会议。古田成为我们党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地方,成为我军政治工作奠基和新型人民军队定型的地方。

2014年10月31日,习主席在古田接见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代表,参观古田会议会址、纪念馆,瞻仰毛主席纪念园,同老红军、军烈属代表座谈,和基层官兵同吃“红军饭”,观摩“红色印迹——红军标语展示”……从清晨到傍晚,他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习主席当时说:“在古田会议召开85周年之际,我们再次来到这里,目的是寻根溯源,深入思考当初是从哪里出发的、为什么出发的。”

时政新闻眼丨从古田到延安,这次重要会议传递哪些鲜明信息?

△王家坪革命旧址。(图/视觉中国)

今年6月,习主席带着深邃思考来到陕西延安,出席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

17日上午,在出席会议之前,习主席带领军委一班人和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瞻仰王家坪革命旧址。这一安排同样具有深意。

王家坪是1937年8月至1947年3月中央军委驻地,是延安时期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重要决策指挥中心。习主席曾说,战争年代,党中央和毛主席用电台指挥全党全军,“嘀嗒、嘀嗒”就是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声音,全党全军都无条件执行。在延安,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开展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和解放战争。

时政新闻眼丨从古田到延安,这次重要会议传递哪些鲜明信息?

△王家坪革命旧址内的老一辈革命家旧居。(图/视觉中国)

在王家坪革命旧址,习主席先后瞻仰了中央军委会议室、老一辈革命家旧居、中央军委礼堂等地。

习主席说,10年前我们到古田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今天我们来延安召开军委政治工作会议,再一次寻根溯源。

历史,往往在经过时间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寻根溯源,是为了汲取力量、继续奋进。

党的二十大后,习主席首次出京,就是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

这一次赴延安寻根溯源,是为了把强军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时政新闻眼丨从古田到延安,这次重要会议传递哪些鲜明信息?

△王家坪革命旧址内的中央军委礼堂。

亲自决策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10年前,到古田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是习近平主席亲自提议的。

习主席在会上指出,“政治工作永远是我军的生命线。”他在讲话中精辟概括“11个坚持”的优良传统,指出10个方面突出问题,鲜明强调“四个牢固立起来”、“五个着力抓好”。

习主席在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军队的重大问题,鲜明提出了人民军队政治工作时代主题,确立了新形势下政治建军大方略。

时政新闻眼丨从古田到延安,这次重要会议传递哪些鲜明信息?

△古田会议会址。(图/视觉中国)

今年这次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也是习主席亲自决策召开的。

6月17日,在瞻仰王家坪革命旧址后,习主席来到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出席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时政新闻眼》梳理发现,2015年2月,习主席春节前夕赴陕西考察期间,曾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

时政新闻眼丨从古田到延安,这次重要会议传递哪些鲜明信息?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图/视觉中国)

在这次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上,习主席充分肯定了新时代政治建军的历史性成就。

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果断决策召开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以整风精神推进政治整训,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军,决心之大前所未有,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新时代政治建军取得历史性成就。

在会上,习主席鲜明指出,“如果没有政治上的革命性锻造,就不可能有新时代人民军队伟大变革”。

时政新闻眼丨从古田到延安,这次重要会议传递哪些鲜明信息?

△古田会议纪念馆。(图/视觉中国)

习主席讲话传递哪些重要信息?

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贯彻落实新时代政治建军方略,为强军事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在讲话中,习主席围绕政治建军,主要谈到了三个关键词:“方略”、“问题”、“重点”。

“方略”,指的是新时代政治建军方略。

2020年11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审议《军队政治工作条例》时指出,修订《军队政治工作条例》,对于加强党对军队政治工作的领导、推动新时代政治建军方略全面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政治建军”摆在第一位。

在这次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上,习主席用“十个明确”系统阐述了新时代政治建军方略。他指出,对新时代政治建军方略,要全面准确学习领会,毫不动摇贯彻落实,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时政新闻眼丨从古田到延安,这次重要会议传递哪些鲜明信息?

第二个关键词,谈的是问题导向。

在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主席曾深刻剖析了部队中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思想政治和作风上存在的10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他指出,军队干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否则军队就有变质变色的危险”。

在这次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上,习主席深刻剖析了当前政治建军需要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他强调,这些问题表现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根子在理想信念、党性修养、官德人品上。

习主席在会上指出,各级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自己摆进来,拿出抛开面子、揭短亮丑的勇气,以深挖根源、触动灵魂的态度,深刻反思,认真整改,解决好思想根子问题,推动政治建军走深走实。

时政新闻眼丨从古田到延安,这次重要会议传递哪些鲜明信息?

△王家坪革命旧址内的中央军委会议室。

在10年前的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主席以“五个着力抓好”为新形势下我军政治工作“划重点”:着力抓好铸牢军魂工作,着力抓好高中级干部管理,着力抓好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着力抓好战斗精神培育,着力抓好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在今年这次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上,习主席指出,新征程上推进政治建军要抓好6个方面重点工作:一是增强思想改造的自觉性和彻底性,二是提高党组织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四是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五是提振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六是恢复和弘扬政治工作优良传统。

“坚持高级干部先受教育”、“提高知事识人穿透力精准度”、“把将才培养作为战略任务来抓”、“丰富惩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工具箱”、“动态更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清单”、 “打通军人待遇保障等政策制度落实‘最后一公里’”……习主席谈到的这些措施,既有针对性,也很务实。

时政新闻眼丨从古田到延安,这次重要会议传递哪些鲜明信息?

△中国海军航母编队。(图/视觉中国)

这次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从6月17日持续到19日。会议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就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政治建军有关重大问题作了研究部署。

习主席曾指出,“坚持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部队,是我军能打仗、打胜仗的政治保证。人民军队强就强在这一点。”

从古田到延安,10年间的两次重要会议,在人民军队历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人民军队将贯彻落实新时代政治建军方略,固本开新永向前,从胜利走向新的更大胜利。

时政新闻眼丨从古田到延安,这次重要会议传递哪些鲜明信息?


播音主持专业毕业论文

论新闻播音中的情感

一、新闻播音中的情感依据新闻既是对人类社会实践的客观、真实的反映,又是人(记者、报道者、编辑、播音主持人)对于人类社会实践的认识反映,因而是人的主观选择,因此,人不得不把自己的主观选择———进而把自己的立场、观点、态度、倾向,乃至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爱憎好恶、情感取向等,尽量隐藏于新闻之下,使自己制作的(写作的、播讲的)新闻保持客观、真实、公正的面貌。 但是,人乃血肉之躯,是富有感情的灵性。 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必须用自己的声音语言,乃至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把新闻内容传达给受众。 就是说,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在理性传达———即尽量客观、公正、真实地传达新闻内容的同时,也将自己感性的一面———即使用自己的器官、感官、表情、动作的一面———直接表露在受众面前。 在新闻播音主持实践中,新闻播音员(主持人)恰当表露自己的情感,已为广大受众所接受。 虽然仍有一些著名新闻播音员(主持人)至今还在坚持客观冷静的风格,坚持自己的情感不为新闻内容所左右的做法,但是,更多的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已在自己播音、主持新闻节目时,大胆流露自己的情感倾向。 而后者,反而比前者更加显得贴切自然,更能与新闻内容融为一体,也更为广大受众所接受。 二、新闻播音中情感的分寸把握找到新闻播音(主持)的情感依据———包括实践的依据和理论的依据,并不等于说,新闻播音(主持)可以滥用情感。 实际上,新闻播音(主持)的情感流露,只存在于一个狭小的空间。 就像用摄影镜头远距离聚焦,如果想要保持摄影对象焦点清晰,焦点前后景深就只有一点点的距离,稍有差池就会造成摄影对象焦点模糊。 这也就是所谓的“分寸感”或“情感分寸”。 曾经有人在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中“热泪盈眶”,也有人在广播新闻播音(主持)中“泣不成声”,这些都严重超越“情感分寸”,后来都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教训。 为了保持“焦点清晰”,或者说,保持新闻播音(主持)的情感分寸,就得弄清楚所谓“焦点景深”或“情感分寸”的细微界线到底在哪里。 应该说“,焦点景深”或“情感分寸”有一前一后两条界线。 前面一条界线是新闻的客观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 任何新闻都必须严格保证新闻内容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这就要求:在以播音(主持)方式传递新闻内容时,必须时刻牢记“客观、公正、真实”是新闻播音(主持、播报)的本质立场,本来态度。 后面一条界线是必须牢牢把握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和新闻内容之间的距离。 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因此,新闻内容和播音员(主持人)之间必然存在距离。 新闻和新闻播音员(主持人)之间的距离,决定了新闻播音(主持)的“感情分寸”。 如果超越这种分寸,就会给人以“假”的感觉,“做作”的感觉,就会丧失新闻播音(主持)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公证性原则。 新闻播音(主持)的情感表达,应该来源于新闻稿件。 这种情感表达绝大部分隐藏于对新闻内容的层次和节奏以及语言逻辑和重音的把握中。 新闻播音员(主持人)为恰当表达情感,必须首先找出新闻稿件的主旨和立意在哪里,找到了新闻的主旨和立意,也就找到了新闻的要点和逻辑、层次和节奏。 这样,在播音(主持)时才可以通过形象、生动、鲜活的语言,自然而然恰到好处地表露自己的情感倾向。 情感是新闻的内核,它深深隐藏于新闻内容之中,因此也深深隐藏于新闻播音(主持)之中。 只有很好地把握新闻的主旨和立意,把握新闻的逻辑和要点,才能把隐藏在新闻后面的情感内核发掘出来,表露出来。 缺乏情感的播音(主持),就像是缺乏色香味的菜肴一样令人乏味。 事实上,许多新闻稿件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不同,立场观点不同,情感态度不同,稿件文字本身就渗透了各种不同的情感因素。 这个时候,新闻播音(主持)就必须格外小心地处理好自己的情感表露,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恣意发挥。 恰恰相反,当新闻稿件本身明显流露出作者的情感趋向时,新闻播音(主持)就必须更加冷静客观,严格把握分寸。 比如,本台新闻综合频率2008年3月15日《738早新闻》节目中,有一条反映某商家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消息。 这条文字稿件虽然没有强烈抨击商家的语言,主要还是以客观陈述为主,但记者的立场明显站在消费者一边,对某些商业行为进行了严肃的揭露和批评。 但在我看来,商家尽管犯有一定的错误,但还不致于到达伤天害理的地步,没有对消费者造成严重损害。 因此我在播音情感处理中,十分注意把握分寸,尽量做到语速平稳,气息平和,与人为善。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稿件播出保持了客观、公正的立场和态度。 三、新闻播音中的情感调节新闻播音(主持)的情感表达不能掺入个人好恶。 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富有自己的生活经历、立场观点和情感态度,这在现实生活中属于完全正常的状态。 但是,新闻播音(主持)工作,主要以文字稿件为依据,责任在于把文字稿件的内容播报给广大的受众。 因此,除了恰当表露稿件文字所含情感元素之外,不应该掺入新闻播音员(主持人)自己的情感立场或情感倾向。 日常生活中,有时新闻播音员(主持人)也会遇到某件不愉快的私事,导致心情恶劣,或者完全没有心情。 这时候,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尽快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以自己的私人感情影响播音(主持),更不能把个人的好恶带入对稿件的再创作中。 依照我多年从事新闻播音(主持)工作的经验,许多情况下,即使在一次播音(主持)过程中,情感流露表达也往往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这种情感流露表达的运动变化,一般都取决于稿件本身所表露的情感变化。 稿件本身的情感变化,又会引发播音(主持)的情感变化。 这时候,需要播音员(主持人)恰当地适应和调节这种变化,理智地掌握这种变化,合情合理地表达好这种变化。 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学会遵循稿件内容来激发自己的情感,同时又具有对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 有时候,在某一次特定节目中的各篇稿件之间,会出现多次情感调整和变化,甚至一篇稿件中的某个段落与层次之间,也会出现情感上的差异和变化。 这时候,往往需要播音员(主持人)进行必要的调节和把握。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恰当地,恰到好处地表达出稿件本身所含有的情感倾向。 四、新闻播音中的情感分配。 新闻节目形态十分丰富,一挡新闻节目往往由多种形态稿件组成。 比如,会有时政新闻、社会新闻、批评新闻、人物新闻、新闻通讯、新闻背景等。 不同的新闻稿件需要进行不同的情感把握,决不能用一种方式,一个腔调,一播到底。 这就需要新闻播音员(主持人)进行必要的情感分配。 记得2006年底,我主播一期《738晚新闻》,由于对不同形态的新闻作了恰当的情感分配,使整档节目听起来抑扬顿挫,有声有色。 不但层次分明,而且既感情饱满,又跌宕起伏。 这档节目被评为省广电学会年度优秀播音作品二等奖。 仔细分析这档晚新闻节目,实际上是整组稿件围绕一个共同主题———献爱心、送温暖展开。 当时正好时近年关,各地开展了各种送温暖活动。 稿件中有政府领导给困难群众送温暖的内容,也有社会各界人士自发献爱心活动。 还有一条重头稿件是讲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十六岁女孩,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下,成功实施骨髓移植手术的消息。 当时这条消息的播出,牵动了整个古城市民的心。 节目中,除了记者与在上海的小姑娘养父进行连线采访,以及对小姑娘的主治大夫进行采访属于录音以外,其他内容都要靠播音(主持)来播报传递。 在这期节目中,我特别注重情感分配,用不同的情感色彩,向听众介绍手术情况,小姑娘术后恢复情况,社会各界对小姑娘无微不至关怀的情况,以及台湾慈济会为小姑娘进行骨髓配型和捐赠骨髓等一系列详细背景资料等。 另外,我还在节目后半段《方月说事》小单元中,向听众详细讲述了这个患白血病的小姑娘和她的养父母,以及许多不知名的社会人士之间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 在对这些稿件的处理中,我把主要情感分配到几条重点稿件中,着意加大情感投入的份量。 由于稿件文字十分感人,作为播音员,我首先已被深深打动。 但我深知自己的责任:我要把我的感动传递给我的听众,感染给我的听众。 而对于其他稿件,我作了相对平稳的处理。 这样,使重点稿件显得更加突出,更有份量。 我一向认为:播音不是简单的吐字发音,播音不是印刷机或铅字,它不但需要播音员用眼用口去播讲,更需要播音员用脑、用心、用感情去表达。 它是一项创造性工作。 用悦耳的声音吸引人,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用振奋的精神感召人,我一直在努力。

奥运圣火福州站传递路线?

奥运圣火在福州传递路线:一、上午路线五一广场-古田路-五一路-台江码头-江滨中大道-海 润 江滨(上午休息点)--江滨东大道-罗星塔公园-(上午传递结束,全长20公里,海上明珠午餐,休息)二、下午路线转场:马尾海上明珠----台江世茂外滩(江滨中大道)世茂外滩--江滨大道-闽江大桥-六一南路-南台-上三路-上渡路-闽江大道-江滨休闲道-融 侨 水 乡 酒 店(下午休息点)--闽江大道-洪山桥-杨桥路-江滨西大道-望龙台公园(庆典地点)(下午全长18.3 公里)

主持播音专业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新闻播音中的情感

一、新闻播音中的情感依据新闻既是对人类社会实践的客观、真实的反映,又是人(记者、报道者、编辑、播音主持人)对于人类社会实践的认识反映,因而是人的主观选择,因此,人不得不把自己的主观选择———进而把自己的立场、观点、态度、倾向,乃至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爱憎好恶、情感取向等,尽量隐藏于新闻之下,使自己制作的(写作的、播讲的)新闻保持客观、真实、公正的面貌。 但是,人乃血肉之躯,是富有感情的灵性。 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必须用自己的声音语言,乃至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把新闻内容传达给受众。 就是说,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在理性传达———即尽量客观、公正、真实地传达新闻内容的同时,也将自己感性的一面———即使用自己的器官、感官、表情、动作的一面———直接表露在受众面前。 在新闻播音主持实践中,新闻播音员(主持人)恰当表露自己的情感,已为广大受众所接受。 虽然仍有一些著名新闻播音员(主持人)至今还在坚持客观冷静的风格,坚持自己的情感不为新闻内容所左右的做法,但是,更多的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已在自己播音、主持新闻节目时,大胆流露自己的情感倾向。 而后者,反而比前者更加显得贴切自然,更能与新闻内容融为一体,也更为广大受众所接受。 二、新闻播音中情感的分寸把握找到新闻播音(主持)的情感依据———包括实践的依据和理论的依据,并不等于说,新闻播音(主持)可以滥用情感。 实际上,新闻播音(主持)的情感流露,只存在于一个狭小的空间。 就像用摄影镜头远距离聚焦,如果想要保持摄影对象焦点清晰,焦点前后景深就只有一点点的距离,稍有差池就会造成摄影对象焦点模糊。 这也就是所谓的“分寸感”或“情感分寸”。 曾经有人在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中“热泪盈眶”,也有人在广播新闻播音(主持)中“泣不成声”,这些都严重超越“情感分寸”,后来都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教训。 为了保持“焦点清晰”,或者说,保持新闻播音(主持)的情感分寸,就得弄清楚所谓“焦点景深”或“情感分寸”的细微界线到底在哪里。 应该说“,焦点景深”或“情感分寸”有一前一后两条界线。 前面一条界线是新闻的客观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 任何新闻都必须严格保证新闻内容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这就要求:在以播音(主持)方式传递新闻内容时,必须时刻牢记“客观、公正、真实”是新闻播音(主持、播报)的本质立场,本来态度。 后面一条界线是必须牢牢把握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和新闻内容之间的距离。 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因此,新闻内容和播音员(主持人)之间必然存在距离。 新闻和新闻播音员(主持人)之间的距离,决定了新闻播音(主持)的“感情分寸”。 如果超越这种分寸,就会给人以“假”的感觉,“做作”的感觉,就会丧失新闻播音(主持)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公证性原则。 新闻播音(主持)的情感表达,应该来源于新闻稿件。 这种情感表达绝大部分隐藏于对新闻内容的层次和节奏以及语言逻辑和重音的把握中。 新闻播音员(主持人)为恰当表达情感,必须首先找出新闻稿件的主旨和立意在哪里,找到了新闻的主旨和立意,也就找到了新闻的要点和逻辑、层次和节奏。 这样,在播音(主持)时才可以通过形象、生动、鲜活的语言,自然而然恰到好处地表露自己的情感倾向。 情感是新闻的内核,它深深隐藏于新闻内容之中,因此也深深隐藏于新闻播音(主持)之中。 只有很好地把握新闻的主旨和立意,把握新闻的逻辑和要点,才能把隐藏在新闻后面的情感内核发掘出来,表露出来。 缺乏情感的播音(主持),就像是缺乏色香味的菜肴一样令人乏味。 事实上,许多新闻稿件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不同,立场观点不同,情感态度不同,稿件文字本身就渗透了各种不同的情感因素。 这个时候,新闻播音(主持)就必须格外小心地处理好自己的情感表露,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恣意发挥。 恰恰相反,当新闻稿件本身明显流露出作者的情感趋向时,新闻播音(主持)就必须更加冷静客观,严格把握分寸。 比如,本台新闻综合频率2008年3月15日《738早新闻》节目中,有一条反映某商家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消息。 这条文字稿件虽然没有强烈抨击商家的语言,主要还是以客观陈述为主,但记者的立场明显站在消费者一边,对某些商业行为进行了严肃的揭露和批评。 但在我看来,商家尽管犯有一定的错误,但还不致于到达伤天害理的地步,没有对消费者造成严重损害。 因此我在播音情感处理中,十分注意把握分寸,尽量做到语速平稳,气息平和,与人为善。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稿件播出保持了客观、公正的立场和态度。 三、新闻播音中的情感调节新闻播音(主持)的情感表达不能掺入个人好恶。 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富有自己的生活经历、立场观点和情感态度,这在现实生活中属于完全正常的状态。 但是,新闻播音(主持)工作,主要以文字稿件为依据,责任在于把文字稿件的内容播报给广大的受众。 因此,除了恰当表露稿件文字所含情感元素之外,不应该掺入新闻播音员(主持人)自己的情感立场或情感倾向。 日常生活中,有时新闻播音员(主持人)也会遇到某件不愉快的私事,导致心情恶劣,或者完全没有心情。 这时候,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尽快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以自己的私人感情影响播音(主持),更不能把个人的好恶带入对稿件的再创作中。 依照我多年从事新闻播音(主持)工作的经验,许多情况下,即使在一次播音(主持)过程中,情感流露表达也往往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这种情感流露表达的运动变化,一般都取决于稿件本身所表露的情感变化。 稿件本身的情感变化,又会引发播音(主持)的情感变化。 这时候,需要播音员(主持人)恰当地适应和调节这种变化,理智地掌握这种变化,合情合理地表达好这种变化。 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学会遵循稿件内容来激发自己的情感,同时又具有对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 有时候,在某一次特定节目中的各篇稿件之间,会出现多次情感调整和变化,甚至一篇稿件中的某个段落与层次之间,也会出现情感上的差异和变化。 这时候,往往需要播音员(主持人)进行必要的调节和把握。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恰当地,恰到好处地表达出稿件本身所含有的情感倾向。 四、新闻播音中的情感分配。 新闻节目形态十分丰富,一挡新闻节目往往由多种形态稿件组成。 比如,会有时政新闻、社会新闻、批评新闻、人物新闻、新闻通讯、新闻背景等。 不同的新闻稿件需要进行不同的情感把握,决不能用一种方式,一个腔调,一播到底。 这就需要新闻播音员(主持人)进行必要的情感分配。 记得2006年底,我主播一期《738晚新闻》,由于对不同形态的新闻作了恰当的情感分配,使整档节目听起来抑扬顿挫,有声有色。 不但层次分明,而且既感情饱满,又跌宕起伏。 这档节目被评为省广电学会年度优秀播音作品二等奖。 仔细分析这档晚新闻节目,实际上是整组稿件围绕一个共同主题———献爱心、送温暖展开。 当时正好时近年关,各地开展了各种送温暖活动。 稿件中有政府领导给困难群众送温暖的内容,也有社会各界人士自发献爱心活动。 还有一条重头稿件是讲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十六岁女孩,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下,成功实施骨髓移植手术的消息。 当时这条消息的播出,牵动了整个古城市民的心。 节目中,除了记者与在上海的小姑娘养父进行连线采访,以及对小姑娘的主治大夫进行采访属于录音以外,其他内容都要靠播音(主持)来播报传递。 在这期节目中,我特别注重情感分配,用不同的情感色彩,向听众介绍手术情况,小姑娘术后恢复情况,社会各界对小姑娘无微不至关怀的情况,以及台湾慈济会为小姑娘进行骨髓配型和捐赠骨髓等一系列详细背景资料等。 另外,我还在节目后半段《方月说事》小单元中,向听众详细讲述了这个患白血病的小姑娘和她的养父母,以及许多不知名的社会人士之间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 在对这些稿件的处理中,我把主要情感分配到几条重点稿件中,着意加大情感投入的份量。 由于稿件文字十分感人,作为播音员,我首先已被深深打动。 但我深知自己的责任:我要把我的感动传递给我的听众,感染给我的听众。 而对于其他稿件,我作了相对平稳的处理。 这样,使重点稿件显得更加突出,更有份量。 我一向认为:播音不是简单的吐字发音,播音不是印刷机或铅字,它不但需要播音员用眼用口去播讲,更需要播音员用脑、用心、用感情去表达。 它是一项创造性工作。 用悦耳的声音吸引人,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用振奋的精神感召人,我一直在努力。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uaibao/33018.html
还是向外折叠 三星折叠屏手机专利曝光 只有一块外屏
侧重AI安全 前首席科学家苏茨克维成立新公司 Open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