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加快推进高质量文化强市建设

文博会

吕绍刚 王星 刘森君

5月9日至12日,深圳首部原创歌剧《先行者》在深圳大剧院连续演出4天,拉开2024新一轮巡演的序幕。同一周末,深圳原创舞剧《咏春》时隔一年重返浙江宁波,连演3晚,观众热情不减。

近年来,深圳涌现出以舞剧《咏春》《深AI你》、歌剧《先行者》等为代表的一批文艺精品,彰显出这座城市蓬勃的文化创造力。

当前,深圳正加快推进高质量文化强市建设,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跑出建设“城市文明典范”的加速度。

文化生活“有滋有味”

今年1月,深圳歌剧院“海之光”正式开工建设,计划于2028年12月竣工验收。作为深圳“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之首,深圳歌剧院将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文化交流新平台、世界级高标准艺术殿堂和文化旅游目的地。

文化地标是城市文化和精神气质的具象载体,也寄托着市民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期待。

2023年,深圳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21万平方米。目前,1800家各类图书馆(室)、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遍布全市,让“十分钟文化圈”便捷可达。

城市文化地标不断成长,市民文化热情日渐攀升。近年来,深圳博物馆、美术馆个个展览不断,演唱会、音乐节总是“一票难求”。

在刚刚喜提“鲁班奖”的光明区文化艺术中心,“2024光鸣艺术节”正在进行。5个月的时间里,国内艺术名家将带来32台44场文艺盛宴,让市民观众大饱眼福。

同样备受欢迎的,还有各级文化馆推出的公益培训课程。基础声乐、非遗手作、VR技术培训……“每次都‘秒没’,比春运还紧张!”定好闹钟,蹲点抢课,深圳市民张女士说,“放松的同时学点技能,给自己‘充充电’。”

文化从不止于舞台,不囿于场馆。多元多维的文化艺术活动,早已在深圳的城市角落、公共空间“遍地开花”。

不久前,宝安滨海廊桥化身“非遗长廊”,展出宝安区与对口协作城市八地的86项非遗。粤剧、扁担舞、提线木偶等表演在小剧场轮番上演。孩子们在市集里尝试草编、缠花,学习各地非遗手工艺。

华强北街头公益钢琴琴声悠扬,民谣音乐会在东门商圈唱响……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不断延伸,满足了深圳市民对诗意栖居的想象。

2023年,深圳共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超7万场次,平均每天超190场次,包括小草音乐节、光明大讲堂等文艺、阅读活动8000余场,舞剧、音乐剧等高品质演出150场,“非遗在社区”等传统文化活动476场等。

人文经济“共生共荣”

智能AI绘图为服装、鞋包设计提供灵感、提高效率;数字虚拟人VIVI动作流畅,反应敏捷;透明显示屏画质清晰,为空间穿上“数字外衣”……

2024深港澳数字设计三城展上,来自深圳的数字创意设计脑洞大开、互动感强,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驻足。

以科技创新、创意设计等为抓手,年轻的深圳逐渐摸索出一条文化产业特色发展之路。

深圳东北部,一条绵延46公里、总面积达32平方公里的带状产业集聚区,串联起34个文化产业集聚空间、1.5万家文化企业,以及超25万名文化产业从业人员。

这里是全国首个数字创意全产业链集聚区——深圳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我们以硬件为主导点、软件为增长点、数字创意为特色点,壮大辖区文化产业。”龙岗区公共文化服务和产业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深圳抢抓风口,积极培育壮大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影石360全景相机、绘王数位屏,动画IP“狐妖小红娘”“奶龙”等深圳出品的文化产品不断涌现,在国内国际市场斩获了不俗成绩。根据规划,到2025年,深圳数字创意产业增加值将突破1000亿元。

传统文化产业也主动拥抱新技术,探索新模式,焕发新的活力。

罗湖水贝以创意设计赋能黄金珠宝产业,不定期举行珠宝设计大赛、国际珠宝峰会、国潮文化珠宝展等活动,并探索运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搭建黄金珠宝辅助设计平台,提高产业附加值。

大鹏新区不断丰富文旅融合新业态。山海间,帆船、潜水、徒步等运动户外市场火热;星空下,观星、露营等点亮“暗夜经济”。优越资源,吸引婚庆旅拍、影视文化等企业抢滩落户。

深圳文化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文博会20年来的持续带动作用。2004年,首届文博会举办时,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163亿元,占全市GDP比重4%左右。2023年,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达2750亿元,增长近17倍,占全市GDP比重8%左右。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努力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经济贡献度。”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国际交流“出圈出彩”

近日,巴黎奥运会首场无人机秀举行。来自深圳龙岗的无人机企业高巨创新,以800架无人机编队表演秀,展出奥运火炬、帆船、橄榄树等造型,让“科技+烟花”点亮法国马赛的夜空。

在无人机演艺创新的赛道上,高巨创新近年来在全球300多个城市,呈现了数千场无人机编队表演。凭借创意和技术的结合,在全球细分赛道里脱颖而出。

不止无人机表演秀,越来越多的深圳文化产品走出国门。

方特动漫的原创作品出口覆盖美、德、法、加等130多国,让“熊出没”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中国动画品牌;内容出海发行机构雅文传播大力推动视听内容出海,开设10多种语言服务,海外内容月播放量超30亿次。

2023年9月,舞剧《咏春》在新加坡连演4场,场场叫好又叫座,吸引40多个国家的使节和外交官到场观看。

一场场精彩演出,讲述了一段颇具感染力的“深圳故事”“中国故事”。“文化是一种温和的国与国交流的方式。”不少海外观众十分看好《咏春》出海的意义。

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深圳兼容并包、多元并蓄,积极以文化链接世界。

2023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汇聚了超30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团组前来展演,59场演出场场爆满。数月后,深圳交响乐团奔赴英国多个城市巡演,8场音乐会备受好评。

文博会“一带一路”馆,俄罗斯、印度、保加利亚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多次参展,在深圳展示其文化旅游、文化教育、文化艺术、文化创意等项目及产品,深圳也借此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推介文化与旅游产品。

“通过深圳,我们读懂中国;通过深圳故事,我们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读懂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玲表示,深圳将着力打造新时代国际传播典范、新时代文化高质量发展典范,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未来坝光很牛!规划深圳海洋大学,8号线也要来此?大鹏十四五规划

近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大鹏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表示,到2025年,确保基本建成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

大鹏新区将构建“三城三湾一区多点联动”的空间格局,强化海洋空间与陆地公共空间的协同融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充满活力动力创新力的高品质发展空间,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海绿色生态生活圈。

在民生方面,大鹏新区将:

探索集团化办学,积极引入人大、亚迪等名校探索联盟型、委托管理型等发展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加快推动深圳海洋大学规划建设。积极配合市级部门全力推进土地整备及周边路网等配套设施规划建设。

加快推进08-13地块、安居东湾半岛、安居银叶湾府、安居白鹭湾府等公共住房项目建设。到2025年,力争累计建设筹集公共住房套。

在交通建设方面,大鹏新区将:

加快推进轨道8号线三期、深惠城际大鹏支线开工建设,积极争取将轨道交通由8号线溪涌站向东延伸至坝光片区,协调推动小运量和深汕城际规划建设。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在“十四五”发展基础上,再奋斗十年,与全市一道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生态建设、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民生保障、融合发展等领域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成功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城区、国际知名的生命健康创新试验区、全球海洋经济全要素发展高地、共建共治共享民生幸福标杆、深港东部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建成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成为深圳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的精彩样本。

“十四五”发展目标

到2025年,确保基本建成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

到2025年,粤港澳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加快构建,深圳海洋大学、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博物馆落地建设,初步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

到2025年,粤港澳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加快构建,深圳海洋大学、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博物馆落地建设,初步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

民生规划

教育:

推动完成谭屋围配套幼儿园、白石岗配套幼儿园、招商东岸幼儿园、青谷幼儿园等13所公办幼儿园规划建设。

加快完成人大附中深圳学校(九年一贯部)二期、白石岗城市更新项目配套学校、大鹏中心小学改扩建、08-13地块九年一贯制学校等10所中小学新建、改扩建任务,着力推进市第二十三高级中学、红岭教育集团大鹏校区、人大附中深圳学校高中部等3所高中校园建设任务。加快启动葵涌中心小学拆除重建、葵涌中学改扩建、南澳中学与中心小学改扩建等项目开工。

到2025年,新增公办学前学位4140个、小学学位8640个、初中学位4800个、高中学位4500个。

到2025年,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数量占比超过67%,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2%。

加快新区公办中小学改扩建及新规划学校建设项目。探索集团化办学,积极引入人大、亚迪等名校探索联盟型、委托管理型等发展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统筹普通高中布局和建设规划,全力推进市第二十三高级中学、红岭教育集团大鹏校区建设,确保市按计划建成并投入使用。支持人大附中深圳学校创建国际一流的特色高中。

加快推动深圳海洋大学规划建设。积极配合市级部门全力推进土地整备及周边路网等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发挥深圳海洋大学在坝光科学创新湾的基础性地位,夯实海洋科学基础性学科研究体系,引进一流人才队伍,着力建设创新型、世界一流海洋大学。

医疗:

加快市大鹏新区人民医院、葵涌人民医院、大鹏新区妇幼保健院、南澳人民医院等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健康促进区建设。按照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建设市大鹏新区人民医院,提升区域医疗中心服务能力。

文化设施:

加快推动海洋博物馆等国际化文体设施规划建设,推进新区文体中心、咸头岭博物馆等区级文体设施规划布局,加快推进坝光文体中心、金沙湾两馆等街道级文体设施建设,积极推动葵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坝光社区体育活动中心等社区级文体设施规划建设,依托城市更新加快推进第二工业区、谭屋围、上洞电厂等邻里级文体活动室建设,探索推动大鹏所城博物馆、东纵司令部旧址纪念馆等文化遗址文体设施综合整治及改造提升,推动构建“国际-区级-街道级-社区级-邻里级-特色”文体服务体系,打造“十分钟文体服务圈”。

住房:

加快推进08-13地块、安居东湾半岛、安居银叶湾府、安居白鹭湾府等公共住房项目建设,加快城市更新单元配建公共住房项目的土地出让、开工建设工作,探索通过市政公用设施及大型公共设施综合开发建设公共住房。

到2025年,力争累计建设筹集公共住房套。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建立健全经济适用、品质优良、绿色环保的住房标准体系,提升物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养老:

重点推进泰康之家·鹏园养老社区建设,发展高端康养服务,提供养老、医疗、健身、休闲相结合的高端化、多元化养老服务产品。

构建海陆空铁立体化交通体系

加快推进轨道8号线三期、深惠城际大鹏支线开工建设,积极争取将轨道交通由8号线溪涌站向东延伸至坝光片区,协调推动小运量和深汕城际规划建设。

加快推进盐坝高速市政化、坪西路快速化、环城西路、环大鹏湾海岸公路、鹏坝通道建设,积极推动环城东路、大鹏大道、外环高速大鹏新区段、坪坝通道、南澳-东西涌干道、南西路拓宽等规划建设。

加快推动南澳码头工程(口岸)建设,与轨道交通相衔接,推动规划建设金沙湾码头、溪涌码头,有效连接轨道8号线溪涌站,缓解大鹏半岛入岛难问题,提升片区畅通能力。

积极开展南澳双拥码头、西涌码头、海上运动基地码头、龙岐码头、坝光码头等码头规划建设,探索开通连接蛇口、盐田、大鹏、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海上观光航线,尽早开通大鹏至香港、惠州等地区的城际海上航线,打造环岛海上旅游航线,规划“环海看大鹏”游线,满足高端休闲度假群体海上观光需求。

空间开发利用

加快推动棚户区改造,优先推进旧城中村、旧工业区的有机更新,统筹有序推进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深入开展土地整备利益统筹,有序推进谭屋围、白石岗、沙头片区、上洞电厂、葵涌综合市场二期、溪涌片区和鹏城第二工业区、水头沙片区、南澳大酒店等重点单元城市更新项目,到2025年,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直接供应用地累计面积突破70公顷。

试点跨街道转移的更新与整备联动机制,推动新区未利用地尽快入库成为可建设用地。

积极推进与港澳海洋领域合作

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游艇旅游自由港。以大湾区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建设为契机,探索与香港试行“一船二制”管理模式,实施“一船多港”自由行模式,试点粤港澳三地海事管理部门的联办机制,促进粤港澳游艇产业形成合作联盟,实现湾区游艇自由行。

依托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联动各方共同发起国际海洋开发银行。

联合前海共建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区,以制度创新共建共享共创为核心,协同开展投资、贸易、金融等领域的制度创新和政策争取。联合开展对外开放平台建设,积极推动在大鹏设立口岸,探索前海与大鹏游艇联检机制互认互通。

依托盐田区华大基因等优质生物企业、国家基因库的科研带动效应,携手推进国际生物谷建设。

构建“三城三湾一区多点联动”空间格局

文化产业

借助马峦山、排牙山、七娘山及大亚湾、大鹏湾构成的“三山两湾”天然生态格局,以生态廊道为隔离,以立体化、多层次的交通网络为支撑,以葵涌、大鹏、新大建设为核心,以坝光科学创新湾、龙岐海洋经济湾、大鹏滨海文旅湾为发展引擎,通过提升发展能级,强化溪涌、土洋-官湖、下沙、南澳等多节点支撑,借助轨道交通及干线道路,有效引导片区联动,构建“三城三湾一区多点联动”的空间格局,强化海洋空间与陆地公共空间的协同融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充满活力动力创新力的高品质发展空间,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海绿色生态生活圈。

高标准打造三湾发展引擎

建设坝光科学创新湾。重点推进深圳海洋大学、国家深海科考中心落地建设,引进和培育新型研发机构、龙头企业总部、海洋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等,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海洋检验检测与认证平台等,依托国际生命科技中心、生物家园、绿岛综合体等核心平台,支撑科技创新功能塑造、生物产业优质资源集聚,构建完善的海洋科教服务体系,打造深海科考综合服务基地,海洋总部企业集聚区,海洋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实现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

建设龙岐海洋经济湾。加快推进海洋生物产业园三期、海洋博物馆、乐高乐园等重大项目建设,依托海洋生物产业园重大平台设施建设深圳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推动建设海洋科技园、海洋领域专业研究所。构建沿新海大道、地质公园路、新东路、滨海栈道形成片区的旅游环线,串联海洋博物馆、乐高乐园、地质博物馆、东山海岸公园、东山滨海风情度假区等景观节点。

建设大鹏滨海文旅湾。重点打造滨海旅游产业集聚区,发挥南澳片区、下沙片区在滨海度假、健康养生、游艇码头等资源聚集优势,推动以休闲度假、康养旅游为主的高端旅游发展。

高质量提升三城发展能级

加快打造葵涌综合服务中心城。借鉴世界先进城区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OD)建设模式,以交通枢纽为核心,通过既有更新单元主体开发或片区整体更新统筹,开发建设超高层建筑、高效使用地下立体空间。围绕综合交通枢纽,打造以科创交流、商务办公为主体的中央商务区(CBD)。

加快建设大鹏旅游服务新城。加快推进大鹏所城综合整治,基于“旅游+文创”的发展思路,推动历史文化活化利用和整体风貌提升,打造融海防文化、活力创意文化等于一体的所城特色文化旅游度假区。以大鹏街道为试点,积极推广国际化街区建设。

规划建设新大旅游服务新城。积极推进新大片区有机更新,推进深圳海洋博物馆、新大乐高乐园等重点项目建设,为南澳墟镇、新大、桔钓沙、东西涌提供城区及旅游综合配套服务。同时分主题打造系列海洋文化公共空间,策划海洋主题的滨海活动,将新大片区打造成集乐园旅游、观光旅游、海上运动、休闲文化、养生度假、休闲购物、特色餐饮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一流旅游度假区。

生命健康创新发展示范试验区

前瞻谋划生物产业细分领域,依托国际生物谷、国际食品谷“双谷”规划建设,打造生命健康创新发展高地,推动全球创新资源和要素集聚,积极争取国家级生命健康领域先行先试政策支持,率先构建具有大鹏特色的大健康前沿发展新生态,力争创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生命健康创新发展示范试验区。

到2025年,引进生物医药龙头企业10家以上,引进项目100个以上,培育生物医药领域上市企业、独角兽企业1家以上,生物医药及相关产业年产值达到100亿元,以精准医疗为主导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基本建成。

到2025年,坝光片区城区公共服务功能完善,产业、科研、生活等软硬件设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树立宜居宜业生态城区新标杆。

到2025年,推动坝光国际生物谷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知名的生物产业集聚发展高地,引入十亿级骨干企业10家,潜力型企业50家,片区年产值力争达到150亿元。

深圳加快推进高质量文化强市建设

加快推进深圳国际食品科学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农业基因组学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等项目建设,积极筹办国际食品谷科学峰会、学术交流活动等,引领未来食品产业科技发展。

加速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

到2025年,将环龙岐湾片区打造为集海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平台于一体的国际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和海洋经济文化聚集地,成为新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的先行启动区。

到2025年,引进海洋科技创新平台5个以上,培育技术研发机构3个以上,吸引高层次人才团队5个以上,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提升至2.5%左右。

协调推动中广核集团设立国家未来能源产业创新中心,加快中广核在海洋新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及成果产业化。

加快在新大、下沙、坝光、较场尾等片区推动海堤、沙滩、碧道、廊道、栈道、山海公园带等一体化建设,实现新区滨海空间的海与城区腹地连接,打造海景视线走廊和滨海天际线,实现人与海洋和谐共生。

加快推动深圳海洋博物馆、咸头岭遗址公园及博物馆、大鹏古城博物馆和非遗传承基地规划建设。

强与宝安海洋新兴产业基地、南山蛇口国际海洋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深汕海洋产业拓展区等联动,强化大鹏承载区基础研究先导、海洋科技创新、深海科考服务和海洋人才培养等功能,构建陆海统筹、东西联动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

创意设计

到2025年,新增国家A级旅游景区1个以上、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以上,新区旅游产业增加值达到33亿元,占GDP比重达7%,加快打造世界级滨海旅游目的地。

推动下沙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到2025年全面建设成为集高端度假酒店群、冰雪世界、水上乐园、演艺中心于一体的国际高端旅游度假胜地。

研究增设东涌、西涌、柚柑湾等可供中小型观光艇停靠的简易码头,串联南澳海岸线,探索开通“海上看南澳”休闲观光精品航线等“一程多站”旅游产品,配套开发码头经济,打造“食、宿、游、购、娱”一站式服务体系。

通过城际、地铁、快速公交、游艇等“快旅式”对外旅游交通和景区公交、小运量、绿道等“慢游式”对内旅游交通,全面构建“快旅慢游”的海陆空综合旅游交通体系。

到2025年,新增国际品牌酒店10家以上,全区营业酒店、宾馆、民宿床位数达到张,其中国际品牌酒店床位数达到6300张,过夜游客比例33%以上、入境游客比例2.5%以上。

加快发展多元化全龄全业态旅游:

深圳市

依托大鹏所城打造小微博物馆矩阵,在推进鹏城片区有机更新中预留地块,筹建大鹏古城博物馆,推动新大片区集中建设海洋博物馆、咸头岭博物馆等重点国有文博项目,沿南澳地质公园路打造博物馆集群。

开展王母墟、高岭古村、鹅公村、西贡村、南澳墟镇等历史风貌区规划定位研究,深入挖掘古建筑、古村落、古墟镇、历史街区的文化内涵与旅游价值,完善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的滨海特色有价值村落文化、体育、旅游目的地。

结合新区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开发山地户外、水上运动、冰雪运动等运动休闲体验和培训项目,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丰富日常健身休闲活动供给,培育以体育运动为特色精品旅游景区。

推动新区影视产业供给逐步向投资、制作、发行、版权交易、影视节庆等产业核心环节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宋城、观印象等大型影视公司,孕育孵化国家级的影视内容IP,构建多元化新型影视产业生态体系。

以复星生命科学城、泰康之家鹏园养老社区等项目为抓手,打造集“智慧养老、医疗旅游、文化养生、绿色食品”为一体的健康旅游系列产品,构建独具大鹏特色的康养旅游产业体系。

美丽大鹏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新大废弃采矿地综合利用,与新大旅游项目协同开发,探索就地规划建设自然植物科普园、儿童自然博物馆,以及以户外游乐探险为主的青少年营地体验中心。

以葵涌河、新大河、鹏城河等为试点,因地制宜建设湖库型、河流型、滨海型等丰富多样的碧道,到2025年,完成115公里碧道建设,树立大鹏碧道新名片。

加快推动锣鼓山郊野公园、葵涌公园等5个公园提升改造,推动新建新大河出海口湿地公园、东涌红树林湿地园、坝光中心公园等14个公园,谋划推动新大山海生态公园、生物多样性植物公园、生态文明展示馆等规划建设。

以大鹏所城、南澳墟镇为试点,打造特色风貌精品示范村,营造自然、精巧的特色化街区。

力争到2025年,坝光片区吸引绿色高新产业龙头企业10家以上,引进项目100个以上,生活废品智能收集系统试点项目运行成熟,打造1个绿岛综合体示范项目。

深圳东部什么时候能发展起来

未来五年,龙岗将迎来跨越式发展。

10月13日,龙岗区区长王策飞在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回顾“十三五”成就,展望“十四五”目标和重点任务。

“十三五”时期,龙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可喜成绩。

2020年,龙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744.49亿元,多项指标位居全市第一。创新优势凸显。R& amp全社会d投资占GDP的10.8%,居全市首位。深化改革取得丰硕成果,启动首批27个试点项目。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6.39万个,居全市首位。彻底消除黑臭水体,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十四五”期间,龙岗将深入实施“一核双核多支撑”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龙岗、东部中心、产业高地、幸福家园。到“十四五”末,龙岗地区生产总值将超过680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

《奥新报》注意到,龙岗“十四五”规划布局的“新蓝图”,从“一核两核多支点”战略入手,以“创新”为笔,以“现代工业”为纸,把笔墨放在“东部中心”建设“幸福家园”上,回应了群众的呼声和社会的期待。前景看好,文字振奋人心。

绘就龙岗“十四五”新蓝图

要从“一核双核多支点”战略入手

这一战略从龙岗街道实际出发,通过充分调研,高标准规划,以片区重点区域为载体,发挥各自优势,构建“四梁八柱”支撑龙岗产业发展。是建设产业高地、创新高地、人才高地的重要抓手,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布局。

绘就龙岗“十四五”新蓝图

需要以“创新”为笔。

龙岗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积极吸引高端创新资源,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绘就龙岗“十四五”新蓝图

奥运

需要以“现代工业”为纸

坚持以龙岗工业开发区为龙头,实施电子信息产业引领计划、生物医药产业追赶计划、绿色低碳产业拓展计划,做大做强“ITBT低碳”三大核心产业集群,抢占未来数字经济发展高地,瞄准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打造生命健康产业新名片,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新路。

绘就龙岗“十四五”新蓝图

需要重点建设“东部中心”

龙岗是深圳-关晖的地理几何中心,深圳赋予了龙岗建设东部中心的重任。未来五年,龙岗将全力打造高水平现代化国际城市,提升深圳东部中心发展水平,打造深圳都市圈东部商业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文化体育交流中心。

龙岗要抓住“双区”建设的机遇,加强与香港的联系,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强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对接,把对外开放的“窗口”开得更大;深化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推进深莞惠汕新产业走廊建设,加快建设深圳都市圈更具辐射力、竞争力和魅力的区域性城市中心。

绘就龙岗“十四五”新蓝图

我们需要

在龙岗生活,地铁拥挤,开车堵,公交慢,交通问题很头疼。龙岗区委书记张力维表示,出行问题是重大民生问题。谋交通,就是谋民生,谋未来,谋发展。

未来五年,龙岗交通将迎来蝶变。完成14号线、16号线、3号线东延、16号线南延及深惠、沈大、龙达城际;积极争取17号线、18号线、21号线、10号线东延纳入城轨五期建设,实现轨网密度翻倍,轨服街全覆盖。争取道路建设项目214个,全力打造15分钟、30分钟、1小时“三大交通圈”。到“十四五”末,居民步行5分钟内可乘坐优质公交,公交可与轨道站点无缝对接,让高品质的“长大龙岗”成为现实。

流量蒸蒸日上,各行各业都蒸蒸日上。未来龙岗人会有更多的就业选择,更多的增收机会,生活质量会有很大提高。

未来五年,“智慧龙岗”将触手可及。

现代城市,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城市治理也离不开网络。未来五年,龙岗将全力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实现政务服务一张网管理、城市治理一张网统一管理、政府运行一张网协同、经济发展一张网创新、民生一张网智享。到“十四五”末,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基本政务服务,高性能的“智慧龙岗”触手可及。

未来五年,“美丽龙岗”的魅力将绽放。

爱上一座城市,始于颜值,止于品质,也就是龙岗。未来五年,龙岗将高标准提升城市品质,新建改造35个公园,建设“一江三廊”生态廊道,完成600座公厕升级改造,建设“三义街区”提升道路品质。到“十四五”末,“美丽龙岗”的魅力将绽放。

未来五年,“平安龙岗”将全面升级。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几年龙岗的治安越来越好,社区生活越来越有序,群众越来越有安全感?未来五年,龙岗将在疫情防控、公共卫生、城中村治理等方面有更高的标准。并将全面开展“乔峰式”基层单位创建工作,实现街道和社区全覆盖。

盖,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打造高质量“平安龙岗”。

未来五年,“健康龙岗”值得期待

在疫情防控期间,龙岗人积极响应疫情防控,精准落实防控措施,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另一方面,龙岗高水平医疗资源加速聚集,健康龙岗的形象深入人心。未来五年,龙岗将新建扩建6个市属公立医院、12个区属公立医院和44个社康机构项目,新增病床位7800张以上,千人病床数达到4.8张。龙岗将加快高水平医院建设,完善医学重点专科建设体系,引进专业人才,建设全国一流医疗服务体系,打造深圳东部医疗中心。

今天(10月15日),龙岗“两会”胜利闭幕。新龙岗建设的共识在这里达成,创新活力在这里迸发,群众智慧在这里凝聚,对未来的信心在这里升腾,新征程已经开启。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龙岗将以赶考的姿态,抢抓机遇、创新思路,拿出“等不得、慢不得、靠不得”的干劲和拼劲,按照“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龙岗、东部中心、产业高地、幸福家园。一个更加顺畅、智慧、美丽、平安、健康的新龙岗值得我们为之努力奔跑。

采写:奥一新闻评论员 蒋清君

相关问答:深圳百业英才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介绍?

简介:深圳百业英才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08月06日,主要经营范围为人力资源管理(不含人才中介和职业介绍服务)等。法定代表人:陈明玉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龙岗大道佳兆业大都汇B座2905号

相关问答:对于要去深圳生活、工作的人,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深圳是一个火热的城市,每一个年轻人都向往的天堂。

深圳分关内和关外,关内有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关外有龙岗区和宝安区。以前关内和关外界限比较明显,现在没有多大区别。关内人山人海,川流不息,高楼大厦林立,生活节奏比较紧迫,消费水平也相对较高。

要去深圳生活和工作,我不知道你是多大年龄,什么学历,有什么本领,有没有什么经济基础和家庭背景。如果你是一个刚毕业的菜鸟,那去深圳闯荡就一定要具备吃苦的决心。还是先好好找份工作再说,至于好坏先做了再说,只要能提升锻炼自己,包吃包住最好。先生存,在伺机图发展。

如果你家庭殷实,经济基础强大,有经验有技术,完全可以自己在深圳创业开店,或做一些其它你熟悉的领域。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要你肯吃苦,相信在深圳一定可以有所作为。

都说行行出状元,在深圳捡废品也有发财致富的,在深圳买房买车的比比皆是。深圳是一个兼容并蓄的城市。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聚焦八大亮点

中房网讯 2月18日,市场期盼已久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这是中国经济在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根据《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将建成世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其中,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到2035年,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对周边地区的引领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将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会同粤港澳三地和有关部门以钉钉子精神抓紧抓实做好各项任务,推动规划蓝图中的各项美好愿景落到实处,欢迎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共同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增进粤港澳三地民生福祉,成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示范。 【四大核心城市定位出炉】《纲要》最重要的看点之一,就是对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分工协作进行“顶层设计”。 根据《纲要》文件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简称珠三角九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规划极大地尊重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差异化分工定位。 统计《纲要》全文发现:从提及频率来看,四大中心城市的“核心引擎”作用可见一斑:其中,香港被提及102次,澳门90次,广州41次,深圳39次。 与此同时,珠海也被委以重任,共被提及20次。 此外,佛山被提及9次,惠州6次,东莞8次,中山9次,江门7次,肇庆5次。 从这一数据也可看出,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龙头”地位毋庸置疑。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大湾区内的大小城市,都将在这份“总纲”指导下,展开金融开放、交通规划、产业布局等工作。 那么,11座城市将如何担当重任,又将如何改变大湾区城市格局?四大中心城市《纲要》提出,优化提升中心城市。 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香港: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四大中心城市中,香港排在首位: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培育新兴产业,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香港责任重大。 香港科技创新资源丰富,但短板也很明显,即成果商业化能力不足。 为此,《纲要》提出,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 与此同时,为充分发挥香港金融服务功能,支持香港私募基金参与大湾区创新型科技企业融资,允许符合条件的创新型科技企业进入香港上市集资平台,将香港发展成为大湾区高新技术产业融资中心。 此外,在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方面,将支持香港开发更多离岸人民币、大宗商品及其他风险管理工具。 澳门: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紧随香港之后,澳门在《纲要》中也屡屡被点名,达90次之多。 澳门虽然经济高度发达,但由于体量过小,经济总量并不突出。 而且,经济结构相对单一,过度依赖旅游业和博彩业。 以2017年数据为例,澳门GDP为3102亿元人民币,其中博彩业就占据半壁江山,达到49.1%。 为此,《纲要》对澳门也提出了非常具有针对性的定位: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在产业布局方面,支持澳门中医药科技产业发展平台建设。 支持澳门打造中国-葡语国家金融服务平台,建立出口信用保险制度,建设成为葡语国家人民币清算中心。 研究探索建设澳门-珠海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区。 广州: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作为广东省省会,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地位自然不容小觑。 根据《纲要》,广州要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 在重大创新载体建设方面,《纲要》重点提及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中新广州知识城、南沙庆盛科技创新产业基地及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其中广州独占两席。 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是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要工作之一。 《纲要》透露,将实施广州、深圳等机场改扩建,开展广州新机场前期研究工作。 而在上月公布的《广州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2018~2035年)》中,也有“规划研究广州第二机场”的表述。 此外,《纲要》还提出,支持广州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区域性私募股权交易市场,建设产权、大宗商品区域交易中心,提升国际化水平。 支持广州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研究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 深圳: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深圳要扮演的角色是: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在科技创新合作方面,《纲要》提到,不但要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还支持依托深圳国家基因库发起设立“一带一路”生命科技促进联盟。 此外,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充分发挥香港、澳门、深圳、广州等资本市场和金融服务功能,合作构建多元化、国际化、跨区域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 在文化创意产业体系上,支持深圳引进世界高端创意设计资源,大力发展时尚文化产业。 重要节点城市,《纲要》还提到,支持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城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 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强化与中心城市的互动合作,带动周边特色城镇发展,共同提升城市群发展质量。 珠海:配合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港珠澳大桥开通后,珠海成为唯一与香港、澳门陆桥连通的城市。 根据《纲要》,珠海还将增强机场功能,推进大湾区机场错位发展和良性互动。 此外,还将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加快通用航空发展,稳步发展跨境直升机服务,建设深圳、珠海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 与澳门隔江相望的珠海横琴岛,占尽地利。 《纲要》将“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作为单独一章列出,其中重点提及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三大重大平台开发建设。 例如,将配合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高水平建设珠海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统筹研究旅客往来横琴和澳门的便利措施,允许澳门旅游从业人员到横琴提供相关服务。 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佛山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为优化产业布局,《纲要》提出,要提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水平,以珠海、佛山为龙头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并支持佛山深入开展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 珠三角九市需要发挥各自优势,与港澳共建各类合作园区,拓展经济合作空间,实现互利共赢。 比如,《纲要》支持佛山南海推动粤港澳高端服务合作,搭建粤港澳市场互联、人才信息技术等经济要素互通的桥梁。 佛山与广州共同构成“广佛都市圈”。 在空间布局方面,要发挥广州-佛山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广佛同城化建设,提升整体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参与国际合作。 惠州:探索开通海上旅游航线《纲要》提出,积极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在教育、文化、旅游、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公共服务优质、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惠州作为为广东海洋大市之一,西邻大鹏湾,西南邻香港,东与红海湾相接,南连广阔的南海。 此次《纲要》提及,将探索开通香港-深圳-惠州-汕尾海上旅游航线。 此外,还将高水平打造惠州粤港澳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东莞也是世界知名的制造业城市,《纲要》提到,要以深圳、东莞为核心在珠江东岸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并提出,支持东莞等市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在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方面,东莞要结合自身特点,发展特色合作平台,具体而言,支持东莞与香港合作开发建设东莞滨海湾地区,集聚高端制造业总部、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 中山:深度挖掘孙中山文化资源《纲要》提到,要发挥大湾区中西文化长期交汇共存等综合优势,促进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合作,创新人文交流方式,丰富文化交流内容,提高文化交流水平。 具体到中山,作为孙中山的故乡,文件中提到将支持其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 珠海、江门、中山同处珠江西岸,与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其他广东城市相比,与澳门地理位置最接近。 《纲要》提到,将推进澳门和中山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深度合作,拓展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新空间。 江门: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江门是著名的侨乡,此次《纲要》中提及,支持江门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 《纲要》还提出,支持江门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拓展在金融、旅游、文化创意、电子商务、海洋经济、职业教育、生命健康等领域合作。 加快江门银湖湾滨海地区开发,形成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地以及面向港澳居民和世界华侨华人的引资引智创业创新平台。 肇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纲要》透露,粤港澳大湾区将以连通内地与港澳以及珠江口东西两岸为重点,构建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力争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 具体到肇庆,《纲要》提出,将适时开展广州经茂名、湛江至海安铁路和柳州至肇庆铁路等区域性通道项目前期工作,研究广州至清远铁路进一步延伸的可行性。 同时,加强食品食用农产品安全合作,高水平打造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 【八大亮点】那么,纲要有哪些要点值得关注?大湾区内的城市、产业将迎来怎样的发展机会?资本市场将如何与之共舞?我们来看一看其中的亮点。 亮点一:科技创新成重中之重粤港澳大湾区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 《纲要》提到要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纲要》提出依托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建设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平台,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 亮点二:粤港澳网间互联宽带扩容《纲要》提出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成智慧城市群和提升网络安全保障水平。 推进粤港澳网间互联宽带扩容,全面布局基于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推进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互联网数据中心和支撑系统的IPv6升级改造。 此外,推动降低粤港澳手机长途和漫游费,并积极开展取消粤港澳手机长途和漫游费的可行性研究,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亮点三: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粤港澳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国际上没有先例。 对于金融业的发展,《纲要》中也有诸多亮点。 《纲要》提出建设国际金融枢纽,大力发展特色金融产业,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其中,要发挥香港在金融领域的引领带动作用,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融资平台。 支持广州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区域性私募股权交易市场,建设产权、大宗商品区域交易中心,提升国际化水平。 支持深圳依规发展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为核心的资本市场,加快推进金融开放创新。 支持澳门打造中国-葡语国家金融服务平台,建立出口信用保险制度,建设成为葡语国家人民币清算中心。 《纲要》提出逐步扩大大湾区内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和范围。 大湾区内的银行机构可按照相关规定开展跨境人民币拆借、人民币即远期外汇交易业务以及与人民币相关衍生品业务、理财产品交叉代理销售业务。 大湾区内的企业可按规定跨境发行人民币债券。 扩大香港与内地居民和机构进行跨境投资的空间,稳步扩大两地居民投资对方金融产品的渠道。 支持内地与香港、澳门保险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再保险业务。 亮点四:推进投资便利化《纲要》提出,不断完善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 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银行、保险机构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设立经营机构。 此外,深化落实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对港澳服务业开放措施,鼓励粤港澳共建专业服务机构,促进会计审计、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管理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建筑及相关工程等专业服务发展。 支持大湾区企业使用香港的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 此外,《纲要》还提出推进投资便利化,落实内地与香港、澳门CEPA系列协议,推动对港澳在金融、教育、法律及争议解决、航运、物流、铁路运输、电信、中医药、建筑及相关工程等领域实施特别开放措施,研究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对港澳投资者的资质要求、持股比例、行业准入等限制,在广东为港澳投资者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更好落实CEPA框架下对港澳开放措施。 亮点五: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纲要》提出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发展壮大为新支柱产业,在新型显示、新一代通信技术、5G和移动互联网、蛋白类等生物医药、高端医学诊疗设备、基因检测、现代中药、智能机器人、3D打印、北斗卫星应用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此外,《纲要》提出探索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推进马匹运动及相关产业发展。 亮点六: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纲要》提出研究赋予在珠三角九市工作生活并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子女与内地居民同等接受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权利。 此外,鼓励港澳居民中的中国公民依法担任内地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务,研究推进港澳居民中的中国公民依法报考内地公务员工作。 亮点七:共建合作发展平台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的开发建设一直备受关注。 《纲要》提出优化提升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功能,拓展离岸账户功能,借鉴上海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积极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有效路径。 《纲要》提出,研究进一步扩展前海发展空间。 《纲要》提出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将广州南沙打造为华南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地,推进珠海横琴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支持横琴与澳门联手打造中拉经贸合作平台。 《纲要》还提到支持落马洲河套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和毗邻的深方科创园区建设,共同打造科技创新合作区;支持江门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加快江门银湖湾滨海地区开发;推进澳门和中山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深度合作;支持东莞与香港合作开发建设东莞滨海湾地区;支持佛山南海推动粤港澳高端服务合作。 亮点八:创新绿色发展《纲要》提出推动大湾区开展绿色低碳发展评价,力争碳排放早日达峰,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 推广碳普惠制试点经验,推动粤港澳碳标签互认机制研究与应用示范。 此外,《纲要》还提出加快推进珠三角大型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统筹推进新建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和扩大已建LNG接收站储转能力。 【526家上市公司扎堆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同时也是中国A股上市公司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在中国资本市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2月18日,A股共有上市公司3586家,其中注册地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9市的上市公司共有526家,占广东省A股上市公司的89.6%,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14.67%。 从各城市情况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城市分化明显。 深圳拥有的A股上市公司最多,达285家;其次为广州,共有A股上市公司98家;佛山、珠海、东莞分别有36家、28家、27家;中山、江门、惠州、肇庆共有A股上市公司52家。 在市值方面,截至2019年2月18日,上交所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为29.88万亿元,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18.96万亿元,两市市值合计48.84万亿元。 而粤港澳大湾区526家上市公司同期市值约9.18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18.79%。 近年来,A股新增上市公司中,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是重要组成部分。 以2017年为例,全年共有438家公司登陆A股,其中89家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占比达20%;2018年,A股共新增105家上市公司,其中18家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占比17%。 在A股之外,湾区另一重要城市香港在世界金融市场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2018年,港股市场在全球IPO总数及募资金额均拔得头筹,吸引了大批优质企业赴港上市。 头部公司优势明显粤港澳大湾区的上市公司不仅数量众多,质量也同样不俗。 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A股上市公司数量占总数的14.67%,但市值占比却达到了18.79%,这说明粤港澳大湾区A股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规模,高于A股公司的平均市值水平。 市场化程度高、知名企业多、头部企业多,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显著特点。 目前的A股上市公司中,上至高精尖的领先科技行业,下至关乎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行业,均少不了粤港澳大湾区上市公司的身影。 以2019年2月18日的收盘数据为参考,市值超过1000亿元的公司共有74家,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公司就有18家,占比达24.3%。 除去A股上市公司,粤港澳大湾区还有不少在其他资本市场上市的知名公司。 大量优秀企业的存在,不仅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充沛的动力,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走向世界的亮丽名片。 高新技术企业比重高在世界上,湾区都是创新发展的高地。 2018年10月13日,广东省科技研究机构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三大湾区创新能力对比研究》显示,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17.6万件,超过同期东京、纽约、旧金山三大湾区发明专利申请量,数量优势明显。 从A股情况来看,粤港澳大湾区526家A股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电子、计算机、医药生物、机械设备、通信等五大行业。 五大行业的上市公司合计达241家,约占粤港澳大湾区A股公司的46%。 其中占比最多的是电子行业,共有92家公司,占比达17.5%,这其中半导体、光电子、LED等高科技企业又占了大多数。 由于地缘及市场特点等因素,粤港澳大湾区526家A股上市公司绝大多数在深交所上市。 相关数据显示,在深交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比深市整体的平均水平高出50%。 在深市上市企业中有70%是高新技术企业、40%属于战略新兴产业企业,而粤港澳大湾区广东9市在深市上市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80%,战略新兴产业企业达50%,均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除了拥有大量高新技术企业之外,粤港澳大湾区还存在大量传统制造业企业。 据统计,粤港澳大湾区526家上市公司,在证监会行业分类中属于制造业的企业达341家,占比约65%。 发达的制造业体系,健全的产业体系,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新华社、证券时报、每日经济新闻、经济参考报,中房网综合整理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caijing/10895.html
卷生卷死的9.9咖啡赛道 超级富二代 来了一位
只送不卖 Xbox展示 定制XSX主机 地狱之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