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文化产业锚定新坐标 文博会二十年

文博会二十年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 广州报道

2004年11月,首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落地原深圳高交会馆。彼时,国内外尚无类似专业文化博览会,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几乎为零,文博会正是在这种“一张白纸”的状态下萌生而来。这一年,仅有700多家企业参与了展会。

时间来到2024年,将于5月23日正式开幕的第二十届文博会,一下子吸引来了6015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相比于首届增长了约七倍。

文博会在二十年间成长为“中国文化第一展”,也见证了广东文化产业的快速崛起。2023年,广东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5万亿元,增长6.0%,全国占比超过1/6(17.36%),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连续20年位居全国首位。

这不禁让人发问:这一老牌展会日久弥新的魅力何在?

文创

文化蓬勃发展的另一面,折射的是科技日新月异。一方面,文博会辐射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每年汇集十数万种展品,集聚了业界最前沿的技术潮流;另一方面,文博会的平台作用凸显,配套的各类首秀、首展、首发等增多,以交流、展示、交易、对接的多元功能日臻完善。

今年,第二十届文博会还在继续成长,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数字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展馆内,备受热议的大模型产品荟萃一堂,AIGC浪潮涌起;展馆外,云上交易与线下展会相配合,永不落幕的文博会加速成型。

汇集全球前沿技术,AIGC浪潮涌起

随着文博会声名日渐远扬海外,越来越充当着文化产业前沿潮流集中展示的一扇窗口,更积极地发挥着文化“引进来”、“走出去”的作用。二十岁的文博会,已然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性、综合性文化产业展会。

港澳台地区率先参与进来,带来了更加国际化的产业风向。2006年,澳门首次参加文博会,香港和台湾也相继于2008年、2009年开始参展,在粤港澳相交的深圳,文博会搭建起了一座三地文化产业融合交流的桥梁。

此后,文博会一路踏浪出海。自2015年文博会设立“一带一路·国际馆”起,该馆的参展国家已从当年的14个增加至60个。今年,整个国际展区面积已达到2万平方米,海内外顶尖文创云集;观展采购的国家和地区更是达到了108个,文博会还配套在多国开展了文化推广活动,将有力促进中国文化品牌全球传播。

近年来,这场国际文化盛事还涌现出越来越磅礴的科技浪潮。

文博会数字化的探索起源于2020年,疫情期间,第十六届文博会主动拥抱云端,开启了数字化元年。云上文博会应运而生,彻底打破了传统展会的物理边界。

如今,文博会已搭建起了VR云上展馆、线上展品展示平台、展商直播平台四大平台、供采对接平台四大板块,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无界交流的虚拟世界,琳琅满目的文化创意触屏可得,产业链对接和产品交易效率有效提升,也进一步推动了文博会的“出圈”。去年,入驻该云上平台的展商数量已突破了6000家。

文博会也在某种程度上带动企业积极谋变。尤其是在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高地广东,以动漫、游戏为代表的优势领域和以虚拟人、元宇宙为代表的新兴领域,广东文化产业的转型之路走在全国前列。

例如,参展多届的咏声动漫已将AIGC应用于动画制作,实现了剧本、原画、场景绘制、动画表演等AI全流程辅助;凡拓数创则以虚拟数智人为主打产品,本届文博会其还将带来AI宋画知识图谱等最新产品。

“参展三年来,文博会愈发凸显数字赋能。”凡拓数创副总裁王筠认为,从虚拟人实时动作捕捉、博物馆文物活化到数智人AI智能问答对话、知识图谱,文博会也见证了凡拓数创AI、3D技术应用不断突破、参展展品不断丰富。

受此驱动,去年文博会开设“数字中国”展区,“虚实与共”的博物馆、数字文创产品、沉浸逼真的“大雄宝殿”藏身于此,带来了声光电交融的科技秀场。今年,广东综合展区更是首设大模型专区,8家参展机构将携多种类型大模型在现场展示,探讨AI赋能文化产业新的可能。

突出交易属性,见证文化第一大省

文博会何以能够在二十年间成长为“中国文化第一展”?

多家企业认为,多元形式和丰富功能构成了文博会的生命力之一。二十年来,展会不断创新完善供采服务,切准了行业需求,也经受住了市场的检验,吸引着数千家企业、机构和地市组团纷至沓来,每年一度拥聚深圳。

梳理文博会发展历程,2010年,文博会开启了“1+N”办展模式,配套主展馆在国内外举办各类文化交流、展览、会议活动,形成了既有综合性展会,又有常年开展的若干个专业展会的格局,丰富多样的活动满足了参展企业和观众的多元需求,也推动文化产品“出圈”“出海”,从行业内走向普罗大众。

与此同时,文博会也越来越凸显交易功能。二十年来,文博会已累计达成超2.8万亿元成交额,服务文企机构42323个,参观人数6500万人;累计交易展示海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展品超200万种、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超7万个。

今年,这一属性还将进一步强化。据悉,第二十届文博会将举办20余场招商推介会和100场新品发布会,直播带货等活动轮番上阵,吸纳国内外专业买家超过9万名;“文博购”线上交易服务平台也已启用,对采购商和消费者全天候免费开放,全年线上交易不间断,打造永不落幕的文博会,促进文化新消费。

“咏声动漫是文博会的‘老朋友’。对我们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展示交易平台,更是一个了解产业趋势、拓展国际合作的窗口。”在咏声动漫副总裁阎冰看来,展会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创新,系列交易促进活动为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提供了首秀平台,能加快其推广应用。今年文博会期间,咏声动漫也将通过文博会打造的直播等线上交易平台和活动进行展示交易。

王筠也表示,在活动策划上,文博会愈发强化了产业属性和交易实效,在产业融合方面也带来了丰富的商业机会,“过去几年,凡拓数创已经通过文博会在产业对接、成果交易等方面达成了不少合作,也希望在本届文博会上与更多数字文化产业上下游深化交流,共建数字文博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体系”。

在某种程度上,文博会已超越单纯的展示功能,正成为一个文化产业深化融合的对接平台,通过汇聚优质资源,推动广东乃至全国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文博会带动下,广东省文化产业也从2004年的1205.43亿元攀升至2023年的2.25万亿元,连续20年居全国之首。


2022年文博会时间

文博会

文博会(文博会)一般指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2022文博会活动时间是2022年12月27日至12月31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举办。

本届文博会采取线下为主、线上同步的方式,主会场设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共6个展馆12万平方米,另设“云上文博会”线上国际馆。

2022年12月28日,第十八届文博会开馆,12月29日至2023年1月2日向公众开放。

2023年1月2日,第十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落下帷幕。

协会介绍:

国际展览业协会(UFI) 的前身为“国际博览会联盟”, 成立于1925年,2003年10月改为现名。国际展览业协会(UFI)是世界博览业最具代表性的协会,也是世界博览会、展览会行业唯一的国际性组织。

经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可的展会是高品质展览会的标志,意味着该展会在本国的博览会、展览会行业中均占据领先地位,因此,UFI被展览界公认为展览会走向世界的桥梁。

2006年11月9日,在UFI在京举行的第73届年会上,国际展览联盟主席汤姆·拜尔宣布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成为UFI认证展会,其承办单位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有限公司成为UFI会员。

文博会仅举办两届就获得UFI认可,说明其规模、质量、国际影响及品牌建设已得到国际社会认可。文博会是UFI第46个中国成员,也是其中唯一一个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博会获得认证也使得深圳市获得UFI认证的展会达到6个,在国内重要会展城市中居于前列。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百科-第十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网络百科-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2023年深圳文博会时间及地点

2023年深圳文博会时间:2023年6月7日—11日(星期三至星期日)展会地点: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

第十九届文博会将以线下为主、线上同步的方式举办。展会内容分为线下博览与交易、云上展示与交流,以及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

线下主会场设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9-14号馆,共设6个展馆,展览面积12万平方米,分别为:数字文化馆(9号馆)、文化F业综合馆A馆(10号馆)、粤港澳大湾区馆(11号馆)、文化产业综合馆B馆(12号馆)、文旅消费馆一带一路国际官(13号馆)、非遗:工艺美术艺术设计馆(14号馆)。

云上文博会平台将按照展馆展区分类展示文化产品和项目,利用全景拍摄技术模拟线下文博会场景,将主会场各展馆展览内容在云上平台进行同步展示,并强化网上交易功能,打造永不落幕的“数字文博会”。

配套活动

现场还准备了精彩的配套活动,利用文博会平台的宣传推广、投融资匹配等功能促成合作,对供需双方进行智能匹配并牵线搭桥,为国内外新产品、新项目的发布提供“首秀”平台。

由主办部委、承办单位、各省区市代表团及参展商举办文化产业相关会议、论坛、洽谈、签约、创意大赛等活动,发布权威信息,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重点办好2023数字出版高端论坛、版权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论坛、广电视听产业高峰论坛、中国文化贸易发展论坛、文化进出口贸易洽谈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投融资促进活动、文化产业招商大会、文博会创新项目及新品发布会等重大配套活动。

本届文博会将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文化产业资源,进一步提升文博会平台展示交易功能,力争办出新特色、新亮点、新成效。

深圳文博会2022时间及亮点

文化产业

深圳文博会将于12月29日至2023年1月2日面向公众开放,并且入馆不用核酸,但是需要提前免费领票,那么第十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哪些亮点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举办时间

本届文博会将于2022年12月28日下午正式开馆,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1月2日向公众开放。

据了解,本届文博会将采取线下为主、线上同步的方式,主会场设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共6个展馆12万平方米,另设“云上文博会”线上国际馆。除主会场外,还在全市各区设立65个分会场,目前已陆续启动展览展示与交易活动。展会期间,各主办部委、承办单位、各省区市代表团及参展商将举办文化产业相关会议、论坛、洽谈、签约、创意大赛等各类配套活动,发布权威信息,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目前,本届文博会各项筹备工作基本就绪,预计将有2532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下参展,870家机构和企业线上参展,共计3402家企业参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

广东

活动亮点

与往届相比,本届文博会紧扣新发展阶段新要求,力争办出新特色、新亮点、新成效,重点体现“六个突出”。

一是突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线。各主办部委牵头举办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主题展览及配套活动,办好“文化中国”展区,利用高科技手段创新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基因传承、新兴业态发展,以及元宇宙等未来文化科技,展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最新成果、文化中国历史文脉和发展方向,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二是突出创新驱动和数字化战略。办好文化科技·数字创意馆,设立数字演艺、媒体融合、智慧广电、电影工业等主题展区,集中展示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和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取得的成果。

三是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本届文博会专门设置非遗·工艺美术·艺术设计馆,集中展示、推介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共通性和国际影响力的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四是突出文旅融合和文化消费。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聚焦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突出展示全国各地新型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等最新成果,并设立文化消费展区,全力拓展文化消费新空间。

广东文化产业锚定新坐标

五是突出对外文化合作交流。本届文博会专门开设云上国际馆,并设立现场体验区,集中展示文创艺术、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演艺文化等项目与产品,着力促进国际文化产业交流互鉴。

六是突出博览和交易形式创新。精心筹备举办文化产业招商大会,为全国各地搭建文化产业招商推介和投融资服务新平台。创新展会服务形式,加快展会数字化建设,完善展会大数据系统,为参展商搭建海量、多元和集展示、交易、交流、互动于一体的网上展会新平台。

入场说明

扫场所码、查验健康绿码、查验电子票二维码、测体温后方可进入展馆。所有参会人员须确认无发热、咳嗽、乏力、腹泻等症状,进入展厅需全程佩戴口罩,不拥挤,不聚集。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caijing/10923.html
满帮一季度营收22.7亿元 同比增长33.3%
发展 潮起 让文化燃起来!一图看懂广东文化产业如何加 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