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37岁副教授突发疾病离世 好友 他靠奖学金和打工兼职来读博

极目新闻消息,8月9日晚上,中山大学发布讣告,该校国际翻译学院黄永远副教授因突发疾病医治无效,当天在韩国首尔不幸去世,终年37岁。11日,黄永远在韩读博期间的室友董先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黄永远来自浙江温州农村家庭,读博期间所有费用都是靠奖学金和打工兼职,博士毕业后仅三年就晋升为了副教授,是一名“全能型选手”。

讣告显示,黄永远,男,1987年4月出生,浙江温州人。2010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2013年硕士毕业于复旦大学,2019年博士毕业于韩国高丽大学。2019年7月受聘为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助理教授,2022年4月晋升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朝鲜半岛近现代史、中韩关系史、朝鲜半岛国别和区域研究。讣告称,黄永远副教授热爱教育事业,严谨治学,潜心育人,关爱学生,谦虚务实。遵黄永远副教授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

8月11日,极目新闻记者联系到黄永远在韩国读博士期间的室友董先生,据他介绍,今年3月初,黄永远到韩国成均馆大学做六个月的访问学者,原定8月底就返回国内。没想到7月31日黄永远突发脑出血晕倒,送医抢救,但血没有止住,后来就被宣布脑死亡了,“我是在8月2日凌晨2时得知这个消息的,当天早上我去医院,就被告知他脑死亡了,医院那边就是尽量维持他的心脏的跳动,等他父母到韩国见他最后一面。”

董先生介绍,黄永远在高丽大学读博期间,自己在韩国读本科,两人相差7岁,因两所学校距离较近,所以租住到了一起。在董先生的印象中,黄永远非常自律,一起住了四年多,他几乎没有看到黄永远睡过懒觉,哪怕是周末,“他是温州农村的,家庭条件不太好,家里有三个孩子,读博期间的所有费用都是他自己靠拿奖学金和在韩国做兼职覆盖的。他对自己非常节省,穿的衣服都是穿了好多年,没有怎么买过新的,但是对朋友们都很大方。”

博士毕业后,黄永远回国到中山大学任教,与董先生依旧保持联系,“他回国后我曾问他最近过得怎么样,他说自己刚入职,工作很忙,想尽快评上副教授。”据中山大学的讣告显示,黄永远于2019年7月受聘为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助理教授,三年后,就晋升为副教授。

今年7月7日,董先生家人到了韩国,于是邀请黄永远到家里吃饭,但黄永远在微信中回复说,过两天要交报告的稿子,已经几天都没出门了,过几天再约。黄永远在餐桌上告诉董先生,自己住在成均馆大学教职工宿舍,研究所与宿舍之间两点一线,忙到没有时间做饭,平时就随便简单吃吃,“一起吃饭的时候感觉他的状态非常好,所以当听到他晕倒出事的消息感觉非常震惊。”

出事后,黄永远的家人赶到韩国处理后事。董先生说,黄永远虽然是历史系毕业,但是一名“全能型选手”,在韩语教育、韩语翻译、历史研究方面都有所建树,甚至可以进韩语系教学,他的离世让人很难接受。在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官网上,黄永远主讲课程包括《朝鲜半岛概况(历史与现状)》《东亚研究》《朝鲜(韩国)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朝鲜(韩国)语语法与词汇》等。

8月10日下午1时30分,黄永远遗体告别仪式在韩国举行,遗体在告别仪式结束后进行了火化。董先生说,告别仪式当天,韩国很多学会的教授和负责人赶到现场、成均馆大学和高丽大学也有教授到场,还有黄永远在复旦大学读书期间认识的韩籍校友赶来,大家与黄永远作了最后告别。

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黄永远生前的研究方向包括朝鲜半岛近现代史、中韩关系史、朝鲜半岛国别和区域研究,独著有《明清时期的医生与地域社会——以江南地区的儒医为中心》《近代中医地位起伏的政治学与中医的变化》等多篇论文,也曾多次在媒体公开发表原创文章,内容涉及韩国“慰安妇”、韩国新天地教会等。

原标题:中山大学37岁副教授突发疾病离世,好友:合租四年没见他睡过懒觉,靠奖学金和兼职读博

编辑:牟慧兰责编:周尚斗 审核:冯飞


请问:全日制专业硕士和全日制学术型硕士读博有区别吗?

影响肯定会有的。 因为在最后一年,专业硕士会在实习完半年以后进行毕业论文(毕业论文主要是新技术应用方面),学术型硕士最后一年,是先搞了半年科学研究,然后看是写毕业论文(毕业论文主要是创新技术研发)。 这样就能看出学术型至少有半年的研究优势,以及论文优势。 这些优势必然会使学术型在考博时知识面以及面试时问及毕业论文时占上风。 其实学术性的还有一个最大优势,就是学术型的可以直博,也就是导师推荐。 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导师使他们不用参见全国统考就直接上博。 我个人的意思是:考研导师占45%,学校占35%,专业占20%(对于跨专业的来说,否则就不应该有”专业“这一项)。 你可以根据情况给你的志愿评分。 当然这是在你没有什么特别喜好的情况下,如果你特别喜欢某个专业的话,那么专业自然是最重要的!

博士生助学金一年最高13万,是否太高了?

一点也不高,应该的!

谈及博士奖助,不少在读博士都认为如今学校发放的助学金有点少。 而从全国范围看,上一次助学金上调已经是5年前的事了。 2017年,全国的部属高校博士生助学金从元上涨至元,地方高校从元涨至元,平摊到每个月就是1000元左右。 这一标准的确不算高,不少在读博士只能依靠家里的接济以及兼职去完成学业。

而包括北大在内的不少高校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各自提升了博士补助的标准。 多所高校,大幅提升博士补贴北大涨了多少?青塔人才找到了北京大学法学院公布的博士研究生岗位体系,其中校长奖学金的奖助标准达到了每人7万元/年。 而对于更加常规的助教、思政岗位,北大的资助标准同样不算低,达到了5.5万/岗/年。

与直接发钱不同的是,北大的奖助学金需要履行相应的职责,比如北大法学院设助研岗位就需要每周工作不低于4小时,岗位奖学金可以比国家助学金高出3.4万元/年。 也有不少高校在近几年直接选择提升兜底资助标准,例如华南理工大学在其博士生招生简章中明确,博士生最低资助标准为元/年(在国家规定的元/年的基础上增加了元),平摊到每个月将近5000元。 而5000元完全可以覆盖在广州日常的开销,这也意味着华南理工的博士生几乎不用为生活发愁。

此外,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工科基金和科研基金的博士研究生基本奖助学金额度为5万元/年。 一些中部地区高校也将博士补贴上调至6000元以上/月。 差距不仅体现在学校之间,也体现在文理科之间。 与当前的就业市场的薪资待遇如出一辙,文科博士在助学金方面也与理工科博士有一定差距。 以南京大学为例,理工农医科博士的最低助研费比基础文科博士高出900块。

面向在读博士开展「学者计划」无疑是全新的尝试。 可以预见的是,在北京大学的带头示范下,未来一定会有更多高校效仿、完善。 不过当下,相较于「学者计划」,补助金能否上涨或许还是更多博士关心的问题。 毕竟,钱似乎不应该成为他们科研路上的阻碍。

中山大学地理读博的奖学金有多少

中山大学地理读博的奖学金有:三等由之前的2250变为3500。 二等由之前的3450变为4300。 一等5000不变,但是,一等的奖学金由之前的1万元增加为2万元。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caijing/12318.html
凉拌海带丝 记住这个泡发的诀窍 还有腥味! 否则做出来不脆口
患上 把孩子送去3000块东南亚夏令营 研学焦虑 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