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 巡展天津 艺荟中西 看洋风画里的清晚期人物

澎湃新闻获悉,近日,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艺荟中西——海上丝绸之路视角下的19世纪澳门及广东地区图像展”(以下简称为“艺荟中西”)天津站在天津美术馆举办,展出作品以银川当代美术馆收藏的清代晚期的洋风画,以及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澳门及广东地图为主,共展出洋风画123幅,地图80件,采用全景式和沉浸式的方式,向观众展示19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澳门、广州及通商口岸的城市景观与历史变迁。

“艺荟中西——海上丝绸之路视角下的19世纪澳门及广东地区图像展”天津站巡展现场

乾隆皇帝半身冬装像 郎世宁 1756-1757年 高丽纸本油彩 62.6x51cm银川当代美术馆藏

在展览开幕发言中,天津美术馆馆长马驰表示:这次展览以“19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澳门、广州及通商口岸的城市景观与历史变迁”为主线,采用全景式和沉浸式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19世纪澳门及广东地区的多样面貌,传递着作品所承载的历史。这是一场以全球化的视角和辩证的历史观来诠释视觉文化平等交流的内涵与意义的视觉盛宴。

《澳门港城图》 弗朗索瓦·罗杰 1699年26X35cm法国国家图书馆藏

亚洲地图 维克多•莱维塞尔 1856年52.4×35.2cm 银川当代美术馆藏

乔治•托马斯•斯当东肖像 托马斯•基克尼 1790年代 布本油画 167.7x114.2cm银川当代美术馆藏

“艺荟中西——海上丝绸之路视角下的19世纪澳门及广东地区图像展”天津站巡展现场

展览的策展人汪蓝表示,澳门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自东西航线开通以来,成为中国对外枢纽和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展览开幕之际,也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与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我们期望通过此次展览,可以多角度地展示中西艺术交融的视觉图像现象,并呈现艺术史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学术发展趋向。这不仅有助于加强澳门与内地的学术文化交流活动,也为展现中国“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发展思维理念,文化艺术交流对于视觉图像的影响,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自画像 乔治·钱纳利 1802-1825年 布本油彩 24.6x19.1cm银川当代美术馆藏

十三行总商伍秉鉴的肖像 林呱 1830年代 布本油画 64x48.9cm银川当代美术馆藏

浴火重生的广州十三行风光 (传)顺呱 约1855年 布本油彩 45.7X59.7cm银川当代美术馆藏

晨光中的帆船 永祥 19世纪中期 布面油彩 29.5x38.3 cm银川当代美术馆藏

牧羊女 史贝霖 1770-1790年 油彩玻璃 71.9x63.4 cm银川当代美术馆藏

花园春色 顺呱 19世纪中期 布本油彩 45.6x59.4 cm银川当代美术馆藏

克莱德号帆船丽方1900年 布本油画胶合木质框架25.8x40.5 cm银川当代美术馆藏

耍纸牌 佚名 1820-1830年 布本油彩 银川当代美术馆藏

河南伍园 佚名 1860年 布本油彩 75x112.6cm银川当代美术馆藏

自古以来,粤港澳地区文化一脉相承,而该区域文明的核心就是广州地区。早在1000 多年前的宋朝时期,广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而澳门则隶属广州府香山县,自东西航线开通以来,澳门作为广州的“外港”,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中国重要的对外枢纽和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纽带与桥梁。

19世纪后,以旅居澳门的钱纳利为代表的西方画家与广州林呱为代表的中国画家,在此地区留下了一批反映清朝晚期的人物、风俗、风景以及其他题材的绘画作品,被称为“洋风画”。这些作品真实、生动地记录了澳门、广州、香港地区及中国的风土人情和城市景观。同时,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地图绘制技术日趋完善。东西方地图反映了澳门与广东珠江沿岸的变迁,以及对于世界的态度与观看海洋的不同视角。本次展览正是希望通过对这些洋风画和地图的展出,重新呈现19世纪中西艺术相互交融的视觉图像,并挖掘与找回广州地区、特别是澳门多元文化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

“艺荟中西”座谈会现场

在展览开幕结束后,座谈会由艺术史家吕澎主持,12位学术嘉宾,围绕“中西艺术交流”、“洋风画”、“19世纪清晚期艺术”等主题,展开了各自的发言及讨论。

“艺荟中西——海上丝绸之路视角下的19世纪澳门及广东地区图像展”天津站巡展现场

“艺荟中西——海上丝绸之路视角下的19世纪澳门及广东地区图像展”天津站巡展现场

“艺荟中西——海上丝绸之路视角下的19世纪澳门及广东地区图像展”天津站巡展现场

据悉,本次展览由澳门科技大学主办,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承办。展览将持续至6月16日,并在之后开启在其他城市的巡展。


有一种色彩叫青春作文

有一种色彩叫青春青春,多么美好,多么纯洁。 不错,它应该如栀子花一样的颜色,然而,它似乎并非这么单调。 青春应该拥有阳光的颜色。 青春的颜色中有红,青春的我们拥有昂扬的斗志,拥有挑战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对生活充满热情,红色是它亮丽的一笔。 “我想长大后当警察!”“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考古学家!”梦想——青春中不可缺少的话题,青春的我么喜欢幻想,喜欢憧憬美好的未来,于是,在青春这幅图画上,留下了梦幻般的蓝色。 青春的色彩中,有自信的颜色——黄色。 人生道路,会有许多坎坷,挫折,然而在青春这条路上,没有人甘心放弃。 对此,勇者总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与壮志,智者总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还复来”的领悟与信心。 我们拥有的是绝对的自信。 青春,充满着活力与希望,那生机勃勃的绿色变成了青春的代名词。 “青少年如同初升的太阳”青春,也许你会遭到失败,也许你会遇到挫折,你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你绝不可以没有希望,你要始终坚信,你就是那轮太阳,在某一时刻你将会普照大地。 青春的颜色中也有灰色,进入了青春,烦恼也随之而来。 你或许会疑问“别人已在学习的大海中常有,为什么我却还在那条小河里扑腾?”你也会感叹时间匆匆,岁月如梭,而自己却无所作为,你也可能会在失望与绝望中徘徊,但青春本是如此,有喜亦有悲,就看你如何去面对。 …… 终于明白,青春拥有的是阳光的洋色,看似纯白,实则七彩!

蜡烛中对德军的炮火描写有几处?作用是什么?

1、对炮火的十一次描写。 ⑴ 在方场的中央,我们那五个人被对岸敌人的迫击炮火赶上了。 在炮火下,他们伏在地上又半小时之久。 最后,炮火稀了一点儿,两个轻伤的抱着两各重伤的爬了回来。 ⑵ 他们老是用迫击炮轰机方场和附近的街道,整整一天,只有短短的几此间。 ⑶ 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 ⑷ 德国人又开炮了,炮弹在这小小的方场上炸开了,黑色的泥土翻起来,柱子似的。 ⑸ 德国人还在轰击,可是没有一颗炮弹打在老妇人的近旁。 ⑹ 德国人还在开炮,可是跟先前一样,那些炮弹落得离老人很远。 ⑺ 天气很冷,四下里很静,除了炸弹的炸裂声外,没有其他声音。 ⑻ 德国人的炮火没有停止过,可是炮弹仍旧落在离老人很远的地方。 ⑼ 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但是,和先前一样,炮弹落下的地方都离老人很远。 ⑽ 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 但是友好几次,炮弹落得相当近,蜡烛被爆炸的风灭了,又一次,竟给震倒了。 ⑾ 再没有炮弹落在方场了。 2、对蜡烛的六次描写: ⑴ 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 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 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 ⑵ 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 ⑶ 蜡烛被爆炸的风灭了,又一次,竟给震倒了。 ⑷ 在已经被破坏的铁栏杆附近,耸立着一个小小的坟堆。 一直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闪耀着柔和的火焰。 蜡烛快点晚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烁。 ⑸ 他们围着坟堆,静默地站着,看着这渐渐暗淡下去的烛光。 ⑹ 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3、对黑围巾的四次交代: ⑴ 做好了坟堆之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⑵ 这时候,一个披着黑色大为近的高身材的老妇人走近来了,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 ⑶ 在坟堆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 ⑷ 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 4、找出对老妇人动作的反复描写: ⑴ 三次写“爬”:① 她从地窖里爬出来,想招呼那五个红军到她那里去。 她认定,她自己住的地方比较安全。 ② 然而她刚爬出一半,一颗炮弹落在近旁炸开了。 ③ 老妇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满满地爬出了地窖。 ⑵ 三次写“跪”:① 老妇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舀出那些水。 ② 休息够了,老妇人跪到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身上画了十字,又问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 ③ 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 分析: ⑴ 对炮火的很多次描写,为任务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军地残忍疯狂,突现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 ⑵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氛围中,反复描写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 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使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见证。 ⑶ “黑色的大围巾”表示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写出了老妇人与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之间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⑷ 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

“精彩极了"和“糟糕极了”的资料

精彩极了和糟糕极了1、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这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地落在我身上。 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 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2、整个下午,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了一圈花边。 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地放在餐桌上。 3、七点。 七点一刻。 七点半。 父亲还没有回来。 我简直急不可耐了。 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 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 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 我紧张极了。 4、“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5、“亲爱的,发生了件奇妙的事。 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6、“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 ”父亲开始读诗。 7、我把头埋得低低的。 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8、“我看这诗糟糕透了。 ”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9、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这是什么意思!”母亲囔着,“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 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 10、“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我再也受不了了。 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望地痛哭起来。 饭厅里,父母亲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11、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 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 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着我。 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着。 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了一篇我新写的短篇小说。 “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 ”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12岁。 12、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 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我想这个糟糕透了。 ”13、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 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任何一股风刮倒。 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在本文中代表父母对子女的两种不同态度,这两种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两项是()A.父亲会写剧本,但并不懂诗。 B.父亲读诗非常认真仔细。 C.“我”心情紧张,对时间产生了错觉。 D.“我”急于得到父亲的赞赏。 3.父母对巴迪同一首诗的评价截然不同,原因是() A.母亲比父亲更爱自己的孩子。 B.父亲比母亲欣赏诗的水平高。 C.母亲希望巴迪成为诗人,父亲不希望。 D.母亲想鼓励孩子,父亲想要鞭策孩子。 4.“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这句话中,“幸运”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caijing/13941.html
5月29日基金净值 天弘中证光伏产业指数A最新净值0.687
四川小伙失联后被法院判决宣告死亡 两年后回家 申请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