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证书编号 10001 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博士逝世

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消息,马中骐研究员于2024年5月28日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85岁。马中骐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博士,他获得博士学位时已经42岁。他的学位证书编号是“10001”,新中国的第一号。

马中骐的博士学位证书(图源:羊城晚报)

马中骐是浙江人,1940年3月生于上海。1956年,16岁的马中骐进入兰州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4年,国家动员在职干部考研究生,马中骐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师从理论物理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胡宁。1967年,马中骐回到兰州大学。

直到10年后,1977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的意见》,研究生教育得以恢复。1978年,38岁的马中骐再次考取胡宁的研究生,进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高能所”)。

1980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建立。条例从1981年起实施。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成为首批试点单位,开始培养博士。

马中骐回忆,这年8月,组织上同他谈话,决定在研究生里挑一批底子好的,直接当博士生。他被选为“试点”,要求“抓紧写篇高水平博士论文出来”。

4个月时间,马中骐就完成了毕业论文写作。1982年2月6日,马中骐在高能所的一间教室里作了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阵容豪华,由7位物理学界的顶级专家组成,主席是“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还有胡宁、朱洪元、戴元本、谷超豪等。

核物理学家、时任中科院数理学部主任、学部委员钱三强签发了马中骐的博士学位证书,证书编号是“10001”,新中国第一号。现在,这份学位证书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马中骐在一次谈话中提及,包括自己在内的首批博士生普遍年龄偏大,一般在四十岁左右,而他本人是在42岁时获得博士学位。

马中骐在有量子N体系统转动自由度的分离、Levinson定理的证明与推广、量子群等研究方面成果颇丰。当年获得博士学位后,马中骐得到去美国与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合作的机会,他深情回忆道:“杨先生告诉我什么叫重要的事,最基础的事就是最重要的事。这句话我始终铭记在心,之后无论在科研上还是在教学中,我都会牢牢把握最基础的工作,踏踏实实地往前走。”

杨振宁评价马中骐的研究成果是“能留得下来的工作”。“像杨先生那样,留个山头下来当然了不起。”马中骐说他的工作像“小砖头”,“大水来的时候,泥沙都被冲走了,但‘小砖头’能留下来”。

毕业后,马中骐留在高能所工作,始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重点在群论方法及其物理应用,一直到2005年退休。他在1991年获评“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2年10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先后三次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极目新闻综合自南京广播电视台、澎湃新闻、羊城晚报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caijing/15232.html
涉嫌色情表演 虎牙投诉机制形同虚设 年度主播
特朗普成美国史上首位被判有罪前总统 重罪指控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