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 一秒钟 发生了什么

实施近半个世纪的“三北”工程,工程区森林覆盖率从1978年的5.05%,提高到目前的13.84%。在这其中,科技发挥了巨大作用,构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的监测体系。今天,我们就走进位于辽宁清原的中国科学院清原森林站,去看看这里的三座监测塔记录下的“三北时间故事”。

在这片森林里,时间以秒计算。这一秒,气温26摄氏度,湿度80%,北方的风以5厘米/秒的速度拂过林梢,一平方米枝叶吸收的太阳辐射刚好600瓦。

清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工程师 于丰源: 每一秒都捕捉来自这片森林的几十个珍贵信息,我们可以洞察森林的生长模式和环境的一个变化。

科研人员将监测塔化作森林的秒针,塔上搭载的70多个传感器犹如森林的神经末梢,捕捉风、雨、光与温湿度的微妙变化。无人机与地基雷达,将这338公顷森林、33万株树木的每一个细节编织成数据网络,构建起一座全息的“数字森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教君: 我们正在做的信息化,把整个森林数字孪生进了机器里边,一个星期左右,就能把几十年、上百年整个森林的变化过程知道了。

在自然的尺度上,树木的成长缓慢而稳定,用“秒”为计量单位来造林,是否真的有必要如此?

清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工程师 于丰源: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一项大型的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与自然的森林相比,我们更加关注这片人工林的未来,它是否能在岁月长河中,与自然和谐共生,能否长期稳定地融入大自然的怀抱。每一秒数据的变化,都是我们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策略的一个深度分析与思考。

如今,建设仅四年的三座监测塔已累积了数以亿计的数据,庞大的生态系统云图谱还在衍生,让“三北”防护林建设有了大数据驱动的土壤,更长远的发展。

清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工程师 于丰源: 我们所从事的这项事业,或许不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它的终极目标,但是我们每一分努力、每一次尝试,都是这项伟大事业不可或缺的一个开端。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caijing/18255.html
体验服杨戬调整分析 最多只能算平调 策划画的饼 杨戬吃到了吗
又开始卷 了 腰臀比 一生要强的中国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