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美国车企竞争力!吸引中国电动车企赴美建厂 然后窃取知识产权 美国专家

快科技6月4日消息,据国内媒体报道,近日,美国一专家提议,美国不应只依靠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壁垒,还要提高美国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力。

“最好的方法是,吸引中国车企到美国建厂生产,然后美方窃取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

此事引起网友热议,有网友调侃道:“演都不演了,说好的保护知识产权呢”、“原来保护知识产权是只能保护自己的,不保护其他人的”。

事实上,美国本土汽车市场,对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很难有招架之力, 这也是美国大幅增加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口关税的主要原因(电动车关税从原来的25%提高到100%)。

前段时间,美国一家媒体拆解了一辆比亚迪海鸥后发现,做工内饰丝毫不比美国30000多美元的电动车差,随后得出的结论是12000美元下,美国车企造不出海鸥。

而比亚迪海鸥在国内的起售价只有6.98万元(9636美元),得益于中国汽车工业完善、低成本的供应链,价格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优势之一。

其它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化程度,也远超美国大部分电动车企。

此外,电动车的核心零部件电池,中国的宁德时代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供应巨头,在性能和价格方面,都有着巨大的领先优势, 这也让美国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强大的竞争力,感到头疼不已。


通用汽车公司

七大因素致使通用汽车走向破产 1. 没有早些时候申请破产2005年,通用汽车就曾被问及申请破产是否更有利于该公司削减劳动力成本、债务以及过多经销商,但时任通用汽车CEO里克-瓦格纳(Rick Wagoner)直到下台之前,仍坚决反对通用汽车申请破产。 Weiss Research总裁马丁-韦斯(Martin Weiss)表示,如果通用汽车2005年申请破产,情况对每个人都会更好,因为当时通用汽车更加强劲,而且经济状况也较好,能够吸收通用汽车的裁员。 2. 提供过多激励措施2001年911事件后,通用汽车因采取快速果决举措而饱受赞誉:向消费者提供5年零息信贷。 但之后数年,通用汽车不断提高激励举措。 行业分析师杰西-托普瑞克(Jesse Toprak)表示,一旦通用汽车提供大规模激励措施,就会不可自拔,因为其他竞争者也会提供激励措施。 3. 放弃EV1电动车项目瓦格纳曾表示,他最大的错误就是放弃EV1电动车项目。 通用汽车放弃了在电动车技术方面的绝大领先优势,让丰田Prius混合动力车后来居上。 已经退休的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代表阿尔-本奇克(Al Benchich)表示,放弃EV1电动车项目后,通用汽车丧失了让美国在清洁能源汽车制造方面占据优势的机会。 4. 出售GMAC的控股权很多年来,关于通用汽车的一个笑话就是说该公司是一家制造汽车的银行。 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GMAC的收入总是高于该公司汽车业务。 2006年,因面临现金短缺,通用汽车将GMAC 51%的股份出售给私募股权基金Cerberus。 业务重组咨询公司O’Keefe & Associates总裁帕特-奥凯弗(Pat O’Keefe)表示:“这是一项重大错误。 GMAC是通用汽车的摇钱树。 ” 失去G.A.控股权后,通用汽车的策略丧失了灵活性。 5. 忽略杰罗姆-约克的看法2005年秋天,亿万富翁柯克-科克里安(Kirk Kerkorian)收购了通用汽车10%的股票,成为通用汽车最大股东。 然后他让自己的助手杰罗姆-约克(Jerome York)担任通用汽车董事,并努力促使通用汽车与日产和雷诺结盟。 尽管此次结盟没有成功,但约克展示出了他的远见。 约克在2006年早些时候就表示,通用汽车应该对市场份额和收入预期持更现实的看法、削减多余产品和品牌、出售或关闭并不赚钱的业务,并以全新的视角看待通用汽车。 他还表示,需要快速采取上述措施。 约克8个月后就辞去了通用汽车董事一职,并向通用汽车董事会发送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件,称他对通用汽车的竞争能力持保留意见。 6. 收购菲亚特股份的失误通用汽车以24亿美元股票收购菲亚特20%股份看似是一份划算的交易,该交易能提高通用汽车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并增强通用汽车的全球竞争力。 不过稍后菲亚特CEO贾尼-阿涅利(Gianni Agnelli)去世,通用汽车收购菲亚特的问题开始显现。 根据交易条款,菲亚特有权迫使通用汽车收购全部股份。 但通用汽车2005年决定向菲亚特支付20亿美元,取消菲亚特这一权利。 菲亚特利用这些资金重获活力,现在,菲亚特将成为克莱斯勒的所有者。 7. 对卡车市场繁荣反应过度通用汽车经常因生产过多运动型多功能车(SUV)而受到批评,不过福特1990年最初推出Explorer SUV时,SUV并没得到通用汽车的重视。 瓦格纳说:“我们一直将自己视为一家‘轿车’公司。 ”当认识到1990年代消费者热衷于SUV后,通用汽车又反应过度,以牺牲桥车开发为代价将过多时间和资金用于SUV和皮卡。 早在2000年,《华尔街日报》就曾警告称,通用汽车生产了过多卡车。 一旦消费者品味发生变化,卡车市场的利润就会被折扣抵消。

我国应怎样应付美国337条款?

媒体在报道中美贸易时经常提到“337条款”,似乎此条款对我国和美国的贸易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那么,“337条款”到底指的是什么?如果遇到“337条款”案,我们该如何应对?所谓337条款,就是说任何向美国出口的产品若设计侵犯美国的在先知识产权,美国的专利及商标所有人可依据1930年美国海关法第337条款,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递交“申请书”来保护自己的各项权利,如专利权、商标权、版权及商业秘密等不受进口商品的侵害在美国如果遇到知识产权侵权问题时,主要有三种途径可以解决: 一是和知识产权所有人签定许可协议;二是权利人到美国地区法院提出侵权诉讼;三是权利人依照美国海关法第337条款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开展调查。 由于ITC调查所需时间少,花费相对小,而且一旦认定为侵权,有可能发出“全面排除令”,即可以排除所有进口到美国的同类侵权产品,这对知识产权所有人的保护是非常有利的,而对中国向美国出口企业可能会造成致命的打击。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的制造业中心之一,而且中国公司自己也有能力做开发研究,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与专利权的关系更为密切,由于它对美国的竞争对手的威胁增大,因此涉及337调查的案件肯定会越来越多。 随着中国对美国贸易数量和品种的不断增长,中国企业在美国遇到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越来越多。 近3年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一共启动了61起涉及337条款的调查,其中15起涉及到了47家中国企业。 今年5月中国主要生产电池的8家企业就遇到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337条款调查。 如何应对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根据337条款对中国企业和产品进行的调查?根据专家的建议,一定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攻略一:如果不想被337条款盯上,必须注意两点:避免侵犯他人的专利权;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 应该首先进行专利检索,确定是否有可能涉及该产品的美国专利,或涉及该产品的制造方法的美国方法专利。 如果存在侵权的可能,可以通过更换非专利方法来避开侵权。 也可以从专利权所有人那里取得使用许可,或者与美国进口商取得协议,由进口商对侵权行为承担责任。 一定要注意在美国保护自己的商标,不要侵权。 这项工作需要非常细心,因为在美国,颜色、颜色的组合、声音,甚至气味都可以作为商标保护的主体。 攻略二:当美国专利及商标的所有人认为中国企业侵权时,可能会发出一封”停止侵权警告函”,要求当事人停止侵权行为,也可能会建议当事人从专利所有人那里取得专利许可。 收到此函后,当事人应该立即咨询一个美国的专利代理机构,尽快决定处理方案。 如果当事人未回复此函,专利所有人会在美国对该专利侵权提起直接的法庭诉讼或ITC调查。 攻略三:337条款是美国企业阻止竞争对手进入美国市场的一种保护手段。 对于“337条款”案,如果企业不应诉,就意味着败诉,意味着企业将长期失去在美国的出口市场。 它可能比反倾销更可怕——因为反倾销只是增加关税,并且有时间限制;而如果337条款的调查成立,出口商的产品将有可能被永久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 按照国际贸易委员会的程序,如果美国权利人向行政法官提交动议,我国的涉案企业只有6个工作日的时间提出反对意见。 所以,需要及时认真地考虑是否做出答辩。 千万不可将该调查置之不理,也不要冒险地指望同样被列为侵权人的其他公司来出面答辩。 应立即联络熟悉此项业务的律师,主动面对美国人的挑战。 攻略四:选择美国法律事务所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该法律事务所必须熟悉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程序;该事务所最好坐落在华盛顿特区,或者有分支机构在华盛顿特区;该事务所在商标和专利代理方面有特长。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纯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

国外著名汽车公司都十分重视研究开发电动汽车, 世界发达国家不惜投入巨资进行研究开发, 并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来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 美国正在大力研制和推广使用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政府能源部与通用、福特和戴- 克三大汽车制造商联合开发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美国已有7 个州加入了零排放计划, 到规定年限后这些地区销售的汽车必须为零排放, 即只能为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英国已有数万辆电动汽车在使用;法国是世界上推广应用纯电动汽车最成功的国家之一, 成立了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国家部际协调委员会,巴黎和拉罗舍尔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纯电动汽车充电站网基础设施, 制定了优惠的支持和激励使用电动汽车的政策, 且已经初步形成了纯电动汽车运行体系。 国际性大型运动会上, 电动汽车也成为各国展示其科技实力和环保意识的工具之一。 亚特兰大奥运会使用了纯电动客车作为公务和电视转播车,悉尼奥运会购买了英国近400 辆电动客车作为运动员接送车辆。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领域,欧洲各大汽车厂商争先恐后地推出了本公司研制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甚至德国的博世等著名的零部件公司也积极与大汽车公司联手开发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 美国已有近20 个城市试验使用混合动力电动公交车,瑞典、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计划在9 个欧洲城市开通混合动力电动公共汽车线路。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斩露头角, 国外企业界纷纷组成强大的跨国联盟, 以期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中国电动汽车虽然没有欧美等国家起步早, 但国家从维护能源安全, 改善大气环境, 提高汽车工业竞争力, 实现我国汽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电动汽车研究一直是国家计划项目, 并在2001 年设立了“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 通过组织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集中各方面力量进行联合攻关, 现正处于研发势头强劲阶段, 部分技术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实施以来, 已成功开发出燃料电池汽车样车, 累计运行数千公里; 混合动力客车已在武汉等地公交线路上试验运行超过百万公里; 纯电动汽车已通过国家有关认证试验。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caijing/20949.html
618性价比之选 Ace 3V给你全方位旗舰体验! 一加
和音 推动巴勒斯坦问题全面 公正 持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