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日出

上海 港口

连云港最美丽的风景是海上日出。高山日出固然壮美,太阳从云海里挣扎着一点点升起来,与涌动的云海、迤逦的群山、滚滚的松涛,织成一幅气势磅礴、瑰丽锦绣的画卷。海上日出则是另一番夺目华丽的景象。微微发亮的天际下,海面上微波轻起,拍打岸边,像生怕惊醒睡在海面下的太阳。东方天边染上胭脂红,弹指间,太阳跳出波涛,在无声中庄重地升起。

我喜欢太阳跳出海面的刹那,几乎用尽了浩瀚大海的力量,用尽了一个夜晚积蓄的全部力气,有这惊艳的一跳,史诗般地,光耀世界,让天地豁然开朗。

连云港看日出有三个好地方。一是连云小镇东山磨刀塘,大海无遮无拦,坦荡无垠。二是连云小镇山顶上飞来石前,山风海风微微吹拂,人可远眺海天相接处,近览连岛、港口、渔港、进进出出的大小船只,美景如画,心胸洞开。三是仅次于花果山玉女峰高度的二桅尖,也就是海上云台山风景区。置身于幽谷山崖,向西远望,远近山峰尽收眼底,繁荣的墟沟,相融相济的山海港口,金灿灿的沙滩,点点的海岛,棋盘式的盐田,笔挺的大道,通向远方的一条条铁路,风流倜傥的摩天大厦,霞蔚云蒸,气象无限。向东望去,云在脚下萦绕,海边的连云小镇温馨宁静,一座座山峦热情地朝向一片蔚蓝色,接迎着大海,仿佛大海上升起的一轮朝阳就是它们捧起来似的。俯仰天地,不禁思接千载。

第一次发现连云港美丽的海上日出,是上世纪70年代。上初中时,上海的三姑妈带一个爱好文学的年轻同事出差来连云港,我炫耀说,连云港的海上日出最好看。我起了个大早,带着那个上海人,兴冲冲地赶到东山磨刀塘看日出。

上海人一下子被海上日出的雄浑气魄和神奇辉煌摄取了魂魄,心被融化了、感染了,激动异常,简直觉得世界上没有任何语言能概括形容那种美。那时那刻,霞光万丈,大海被撒上万万千千的金星,波光潋滟,周围的渔村、沙滩、山峦、溪水,远处的港口,皆披上一层红纱,像个新嫁娘,娇媚迷人。

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也被早霞沐浴下港口展现的少见美貌所倾倒。

父母都在港口工作,我们吃的都是港口的饭,港口就是我们的家。

那时,港口不大,只有老旧的一号码头、二号码头,最大的一台吊车只有十二个轮子,吊起十几吨重的东西。码头上靠泊的大都是上海“战斗”号轮船,五六千吨位,船上烧煤,烟囱里冒着浓浓的黑烟。突然听说要来一艘一万吨的轮船,镇上大人小孩惊讶不已,大轮船进港时,大街小巷站满了人,看着轮船怎样进港。

连云港

我的心中,连云港是世界上最大最壮观的港口,早霞中,港口是一幅宏伟壮丽的国画,是整个大海画卷里跃动的魂灵。

那次,上海人夸奖了连云港,倾慕地说,连云港风景真美啊。

上海人高看了连云港,高看了我一眼。

海上

到飞来石前看日出,是和朋友写作一部港口报告文学。这时港口长大了,长壮了,从墟沟的黄鹰嘴北固山,到连岛的拦海大堤,横亘在大海上,构筑了一个东方大港的雏形。我想把手中的书写得更好些,想站在山上看看港口,看清她英俊的面庞,看清她强壮的身体上发达的肌肉,看看她襟怀为什么那样宽阔,眼界为什么那样长远,思想为什么那样细致深情……

太阳的每一次升起,都是港口急速嬗变行进的脚步。

霞光中,拦海大堤像一条跨海金龙,跃跃欲飞;集装箱码头上排列着刚从国外进口的红色起重机,像一个个穿戴整齐、英姿勃发的员工,守望大海;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起点处的标志碑,一个铁锚雕像,搭起了东西方物流通畅的新桥梁。

太阳

一本书写出来了,出版了,我书中的主人公,一位港口“老码头”要带着从南京、北京、上海而来参加新书首发式的客人参观港口。我提出到飞来石前看日出,“老码头”却另辟蹊径,带着他们登上二桅尖看日出。

十月金秋,早晨凉飒飒的,客人们起得早,冒着黑黝黝的夜色,坐车、步行,摸到山上。这天,没有风,可大家都被冻得抱紧两臂,挤坐在一起暖和。大家看着天东边静静的大海,没有人说话,生怕打破神秘神圣的气氛,在急切等待中,期盼着、向往着激动人心的时刻。我的心里在燃烧和兴奋,低声说着话,把热烈的情绪传染给客人,告诉他们怎样看日出,什么样的日出最美。

太阳跳出海面的瞬间,大家都惊奇地“啊”了一声。早霞披在每个人身上时,大家忘记了冷,忘记了饥渴,忘记了周围的一切,有一种想飞的冲动,想飞向大海,飞向太阳,飞向港口。

大家兴奋地说,今早不虚此行,值得,太值得了!

海上日出

“老码头”有点激动地说,这个地方,我发现的,只有我带过外地人来看过日出。

是啊,只有热爱生活热爱港口的人,才会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发现连云港最美丽的日出。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港口每天全是新的。经由七十多年的成长,连云港已由一个少年变成了膂力过人的壮年,成为祖国引以为傲的东方大港,喷发出霞光般向上的活力……


海上的日出出自巴金的哪篇散文集

出自《海行杂记》。 1927年2月,巴金从上海踏上法国邮船“昂热号”,赴巴黎留学,他将沿途的见闻写成《海行杂记》一书,于1932年出版。

《海上日出》是一篇什么文.写出了作者什么光明,什么黑暗的感情

《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写出了作者追求光明,驱逐黑暗的感情

急!!!巴金的《海上日出》的资料

巴金 海上日出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1927年1月选自《海行杂记》《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的佳作。 第一,作者观察细致入微。 文中对日出过程的描写,对不同情况下,太阳的形状、光亮、色彩、动态及周围事物的状态描写都十分准确、生动、传神,这一切又都离不开作者观察的精细与深入。 其次,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景物的个性。 在海上看日出不同于登山、站立草原,入森林等地看日出,海上的日出始终与天光、水色的变化等联系在一起。 作者就是抓住“天水相接”、“完全跳出海面”、“直射到水面”“海水”等来写日出过程中光亮、色彩的。 第三,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开描写。 正面写太阳的形----“一道红霞”“小半边脸”“圆”;光----晴天由“没有光亮”到“夺目的亮光”云也有了“光彩”,微云天气是“灿烂的亮光”,云片很厚时,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光芒”给黑云镶上了“金边”,突出重围后,把片片“黑”云染成了或红或紫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caijing/22902.html
印度选举 惨胜 莫迪何以仅获得一场
东方白鹳案一审宣判 猎杀 鸟中大熊猫 4名被告人获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