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醉板桥 传统村落庆端午

6月6日,“传统村落庆端午,非遗传承醉板桥”重庆市永川区板桥镇“2024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特色表演专区,来自该镇高洞子村“喷火娃”李文杰一家带来的川剧吐火、顶凳子表演,以及特色非遗节目《泥鳅灯》的巡街表演,赢得了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同时,游客还可以在节日习俗专区品尝艾水、学习包粽子、制香包,充分体验端午的传统文化;在非遗手工专区欣赏到茶艺、剪纸、棕编等传统非遗技艺,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此外还有游筏放花灯、现场绘画展等活动,场面十分热闹精彩。

“喷火娃”李文杰的幺妈顶伞。

在“2024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主会场,舞台上精彩纷呈的舞蹈、快板、朗诵等文艺汇演,极具特色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

特色非遗节目《泥鳅灯》在板桥老街巡街表演。

近年来,板桥镇厚植乡风文明“新风尚”,将传统节日“精品化”打造,已连续13年举办端午节庆祝活动,竹编、剪纸、腰鼓、泥鳅灯等非遗文化、民俗技艺走向全国。下一步,板桥镇将推动村落文化提档,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强化乡风文明建设,发挥中国传统村落优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上游新闻签约摄影师 陈仕川 摄影报道


柘皋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1、李鸿章当铺:有号称“天下第一铺”的李鸿章当铺,有流传千年的老手艺,有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柘皋北闸老街已经被列入第二批安徽省传统村落名录。 在老街的中段是号称“天下第一铺”的李鸿章当铺,建于1870年前后,即清同治、光绪年间,距今约有150年历史。 当铺原来有5000多平方米。 根据规模,专家推断此处应该为李鸿章家族当铺的总铺,拥有着行政、结算、仓储等职能,是李氏当铺的仓库和港口运输货物集散地之一。 当铺建筑原为七进,前两进均为两层,两进之间由串楼相连。 三座高大的石门门额正中雕刻精美,刻有八仙图,徽派建筑风格十足。 当铺当年生意规模宏大,主要从事典当业务,营业范围除了柘皋地区外,还涉及合肥、定远、凤阳、嘉山、全椒等地,其经营收入相当可观。 2、浮槎山,山腰有浮槎寺。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记载:“ 浮槎山浮槎寺,南朝梁建。 ”《天下名胜志》:“浮槎山有福严寺……山顶龙王殿前面有二眼泉水。 ”宋朝欧阳修曾作《浮槎山水记》,赞誉其为天下第七泉。 3、孔子晒书墩、听书港、洗砚池等。 4、会吴城。 在柘皋板桥境内,古河道西侧,板桥小学所在地。 地名坛子山,面积约一万平方,经考证为东周村落遗址。 史书记载,春秋周敬王37年(即鲁哀公11年,公元前483年),鲁哀公会晤吴侯于柘,筑坛缔结盟约。 5、东汉,魏典韦墓。 在柘皋油厂东侧,柘皋河西。

举例说明长治市地区聚落分布特点 简要分析

定位:综合功能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在未来环漳泽湖链状城市空间体系中,将老城区和新区作为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共同组成未来长治市的主城区。 新区建设以“东山西水、南秀北美”为特色,重点在“特”字上下功夫,全面打造出一个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城区。 新区建设将根据“水边的五彩石”这一开发主题,在新区城市空间上规划了“绿、紫、蓝、红、橙”的五色物质空间,即绿色空间———生态魅力新区,紫色空间———传统民间文化的激活和历史文化脉络的传承,蓝色空间———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朝阳产业,红色空间———新区的政治职能,橙色空间———新型的人居环境。 要在三年内构筑起比较完善的现代城市框架,五年内粗具规模,十年内建成大气典雅的全省一流新区

广东广州的客家文化

目前广州地区的客家人数有户籍在册的不少于200万。 一部分分布在广州周边的增城区、花都区、从化区,尤以增城、花都更为集中。 增城的客家人最多,大概有40多万,花都大概有30多万。 另外一部分是在广州近郊,广州近郊客家人数量最为集中的区域是白云区太和镇、天河区凤凰街以及越秀区洪桥街一带,尤其是天河区凤凰街的柯木塱村和渔沙坦村,更是广州近郊最纯正的客家村落,居民和村民98%以上是客家人。 一、这些客家人主要集中居住地,现在还保存着客家围龙屋这种典型的建筑吗?1、广州近郊的白云区太和镇、天河区凤凰街以及越秀区洪桥街一带,几乎看不到什么围龙屋了。 但白云区那应该还有一些,不过,都是夹杂在水泥房屋里了,也看不出什么围龙屋的味道了。 而有30多万客家人居住的花都区,也没有什么纯粹的围龙屋。 到现在还依然保存着客家围龙屋这种典型建筑的,增城市最为明显。 比如,邓村石屋村、岗埔村、旧刘村、新围村等村里就有保存完好的客家围屋建筑群。 邓村石屋村、新围村的客家围屋是四方形,又叫四角楼;岗埔村、旧刘村的是围龙屋。 这里要提一提的是客家民居建筑风格和形式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进化,出现了圆寨、围龙屋,走马楼、四角楼等民居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围龙屋。 2、邓村石屋村位于增城市派潭镇,是特色鲜明的岭南客家围屋建筑古村。 村里的村民多姓石,开村祖先在乾隆年间迁来这里,村子距今已有240多年的历史。 村前为半月形池塘、围墙、禾坪晒场,村前空地有三排平铺麻石路,村的左右侧各有高两层的门楼,村屋正面开着三扇趟拢门。 四周建有如围墙般高的砖木结构的围屋,屋上都开有枪眼。 堂屋与祠堂之间有屋檐和檐廊相连,下雨时可在围屋之间行走而不被雨淋。 村内还建有一座6层碉堡楼。 3、增城市中新镇坳头岗埔村的客家围龙屋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目前已被广州市列为内控文物保护单位。 据村史记载,其家族由陈如蓝率领自兴梅焦岭迁至此地,建屋而居,前后320年有余。 该围龙屋平面呈半月形,围垄四周外墙有椿墙。 整座围龙屋的中间部分为二进深的祠堂。 祠堂外边,是20多间扇形环屋带。 围龙屋外平地前面是一个与围龙屋同一大小的半月形池塘。 这是一个有点袖珍的小围龙屋经典建筑。 二、客家人广府人,同祖共村习俗相融 1、在增城这些围龙屋里,还有客家人在居住吗?而居住在这里的人全部是客家人吗? 还有不少人居住在围龙屋与四角楼里,不过,不一定全部是客家人。 增城的客家居住群落有很明显不一样的特点。 客家人最初进入增城居住时,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村落之残破者葺而居之;二是“杂处”在本地村;三是另辟村场,筑而居之。 据增城地方志办公室1991年的调查统计,全县398个行政村当中,纯粤语村134个,纯客家村90个,粤客杂居村74个。 也因此,增城形成了很独特的客家人与广府人“同祖共村共祠”的独特现象。 2、位于增城市正果镇岳村的旧刘村,是广州最大的围龙屋建筑,也是现在原住居民最多的围龙屋,据说村子里还住着有几百人,村民大多姓刘。 这个村本是广府人石滩麻车刘姓于明万年历间迁来此地开居,是广州的传统居民,但在咸丰二年(1852)发了一场洪水,村场全被洪水淹毁,于是,村民特请有兄弟关系而又有财力有威望的正果客家刘姓兄弟刘瑞堂来重建村场。 咸丰三年建成之后,分一半给本地人居住,并以抽签方式决定所占方向和位置。 结果本地刘抽到东厢,客家刘抽到西厢,本地刘客家刘还同在一个祠堂同祭一个祖宗牌位,双方和睦,共同居住,至今,本地刘与客家刘均按兄弟相称。 3、还有增城市中新镇五联行政村高车自然村本地赵与客家赵。 全村600多人,客家人占三分之一。 客家“炳先赵宗祠”坐东向西,另一分祠坐西向东;本地赵“登云赵宗祠”向北。 据当地老人回忆,两祠建筑时间相同,约有300年历史。 本地赵由中新荷佛岭迁来,客家赵由紫金迁来。 相传本地赵十一世祖赵登云到紫金请风水先生(一说到广州考试),认识了客家堪舆师赵炳先,按族谱追溯到赵匡胤时代本是兄弟,炳先属二房,登云属三房。 两人随即到高车建祠开居,本地赵客家赵数百年来也一直以兄弟相称。 三、客家人与本地广府人数百年来和睦相处,客家人的建筑有没受到广府人的影响?而客家人与广府人的风俗,也会互相渗透吗?1、客家人的建筑当然有受广府人建筑影响的。 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锅耳封火山墙作边墙是广府建筑的特色,但在客家围龙屋也能见到这样的锅耳封火山墙建筑。 比如说,旧刘村的瑞堂家塾的墙就用了锅耳封火山墙。 2、至于风俗上,客家人入增城后,入乡随俗,不少习俗也跟随广府人,因此,信仰习俗方面有许多相同相融之处。 如信仰何仙姑、牛仔佛(正果佛爷)、洪圣王(南海广利洪圣王)等。 岁时节日也基本相同,春节期间的“灯庆”(客家称“吊灯”)、烧炮头(也说抢炮头)、烧烟花等,客家人与广府人也是大致相同的,只是时间不尽相同,规模有大有小而已。 另外,客家村落还有一种打醮消灾的活动。 有的是客家人单独打醮,有的是客家人与广府村人联合一起打醮,有五年一醮期或十年一醮期。 不过,现在这种打醮活动已经见不到了。 四、随着时代的变化,客家人还有什么传统习俗至今依然流传的?----至今依然流传的传统习俗,最典型的应该是舞春牛、唱客家山歌了。 1、舞春牛由土牛和农人表演,象征性地向人们展示春耕节令的到来,催劝农桑,是一种节令性的喜庆活动,内容包括有进出牛、鞭春牛、争春牛、买丅春牛、造春牛、送春牛、评春牛、绘春牛、贴春牛画等等,预示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六畜兴旺等美好的意愿。 宋后南迁的增城客家人,包括程乡客家语系的永和、中新、荔城、增江、正果客家人和长宁客家语系的派潭、小楼客家人,还保留了中原迎春舞春牛的习俗,演变到今天,从围绕春牛跳舞,到唱春牛调表演舞春牛。 每年的舞春牛一般都在春节或开耕时节进行。 2、舞春牛在广州增城客家居住地区非常流行,一般在每年的春节或开耕时节进行,人们满怀深情地赞颂辛勤劳作、默默相伴的耕牛,扮春牛和鞭春牛的人跳起了春牛舞,并借助牛、牛耕、鞭牛、吃草等道具和情景,或互相逗乐,或抒发爱情,演员和观众同声欢呼,气氛浓烈融洽,表现了对未来生活的祈求、农家的欢乐、爱情的祝福。 3、据广东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系列丛书《广东民间故事全书·广州·增城卷》记载介绍:增城的舞春牛节目里,“春牛”一般由男演员扮舞,小可以如宠物般在手上舞,大可以象真牛由人穿戴躲入牛肚操舞。 出场时,先说几句打诨搞笑的话,逗引发笑,调动气氛。 如鞭牛对唱“手拿红鞭红彤彤,红过红包挂角中。 你场春牛唱得好,不过牛背有只窿。 ”“春牛”答:“锣鼓一打闹镲镲,亚妹讲得也唔差。 哎既牛仔纸扎介,背脊有窿正好拿。 ” 4、牛的动作简练,只是随着鞭牛人的唱颂或戏弄,摇头摆尾,作状接受称赞和打趣。 鞭牛人的动作比较多,一边唱,一边拍春牛,每拍一回,都有唱调,一边做骑牛、赶牛、牵牛、鞭牛犁地、驶牛耕田等动作,有的手持犁耙等农具,有的徒手,但动作都要十分逼真,稍有破绽,围观的观众可唱歌发问:“牛眼人眼眼望望,犁田亚妹唔在行。 丁丁圆圆团团转,样般中间唔开行?”表演者即接过话头,有问必答:“锣鼓打来闹洋洋,亚哥讲得也在行。 耕田还要水来旺,留下中间做鱼塘。 ” 5、有意思的是,增城派潭、新塘永和圩的舞春牛,还一生一旦,表现地主女爱上了驶牛哥,情妹情哥情意长,边舞边唱,敲一阵锣鼓,对一回唱,作为一种山歌调演唱,以牛喻人,别有情调。 6、唱客家山歌,在广州近郊的客家群居村落一直非常流行。 比如,天河区凤凰街和越秀区洪桥街一带,都成立了客家山歌协会,而且每月都组织斗山歌集会:每月12日,越秀公园四方炮台便形成了热热闹闹的客家“山歌墟”;每月的28号,凤凰街斗歌场银排岭最为热闹,挤满了唱山歌的街坊。 客家山歌墟是广州客家人这一文化群落在情感、趣味和生活方式上相互认同的一种独特空间。 据说,也有不少不会讲客家话的广州人或外省人,因为被动听的客家山歌所感染,也加入了客家山歌协会。 我想,客家人与广府人,甚至与各外地人的互相融合,这也可以作为见证广州变迁的另一张面孔吧。 五、客家山歌墟1、在二十世纪40年代,越秀山脚洪桥街一带陆续有广东兴宁的客家人到此开布厂或作坊,从事染织业的生产。 私人老板雇用的工人多是来自家乡的客家人。 当这些工人在此立足后,又陆续吸引了乡里乡亲前来投亲靠友,这里客家人群体不断壮大,成为这一带的主要居民。 2、广州市越秀区洪桥街文化站站长、广州市洪桥客家山歌协会会长侯焯对记者说:当时,洪桥这一代有两个很出名的染织厂,一个是三染厂,一个是八染厂。 厂里的工人大部分都是客家人,工人们下班后,就经常相约到洪桥旁边越秀山四方炮台所在山丘,聊聊天,吹吹牛,唱唱山歌,既消遣,也可驱散疲劳,同时,聆听熟悉的乡音歌谣,也可一解他们的思乡之情。 山丘高低不齐,后来,一些客家人还把这个山丘上的一些杂草割掉,整理出了一小块平地。 于是,每晚上这块平地闲聊的人越来越多,而每晚唱山歌的歌声也越来越嘹亮。 因为客家人常在越秀山四方炮台山丘上唱山歌,所以,此处便被市民称为了“客家山”。 3、不过,虽然每晚上客家山唱歌的人不少,但最多人上客家山唱歌的日子却是每月的12日。 侯焯说,当时洪桥街以及其他周边工厂“出粮”(发工资)的日子,大概都是每月的12号。 工人们在发工资的这天,便不约而同地来到客家山上相聚,心情喜悦,山歌唱得此起彼伏。 久而久之,每月12日便形成了最多客家人聚集的日子,伴随着他们的就是那历久不衰的客家山歌。 于是,每月12日,越秀公园四方炮台便形成了热热闹闹的客家“山歌墟”。 后来因为扩建马路、征地等各方面原因,两个染织厂都没有了,很多客家人还搬到了别的地方去居住。 虽然,昔日朝见口晚见面的同乡好友因为居住分散难得一聚,但客家人的乡情却紧紧相连。 每月的12日,更成为了客家人聚会的重大节日,客家工友们出了粮,就会到越秀山聚会、唱歌,交流来自家乡的信息。 现在,广州市内包括番禺、增城、花都等地的客家山歌“歌友”们都会慕名前来,在四方炮台山岗对唱山歌。 场面非常壮观,经常有上千人参与。 六、客家山歌擂台赛 1、天河区的凤凰街是一个非常纯正的客家村落,居民和村民98%以上都是客家人。 由于村民都是客家人,凤凰街的山歌也都成为了村民自发的原生态娱乐方式。 2、凤凰街的客家山歌已经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凡是村民比较集中的地点往往都有专门的“歌墟”活动场所,现在形成规模的就有“渔沙坦市场”、“柯木塱公园”、“银排岭公园”等固定的歌墟点。 山歌墟一般在早晨7点左右开始,持续到中午1点左右。 歌墟日分别在每月的8号、18号、28号举行。 8号是在银排岭举行,18号在柯木塱公园举行,28号在渔沙坦市场举行。 不单如此,现在还有很多中年人,每天早上或傍晚,分别在渔沙坦文化广场以及柯木塱火炉山公园北门放声高唱客家山歌。 后来,由于在歌墟上唱唱山歌已经满足不了凤凰街坊对山歌的热情了,所以,从2005年到2010年,凤凰街每年在春节前后都要举办“客家山歌擂台赛”,擂台赛吸引了来自花都、箩岗、越秀、甚至是梅县、五华等地的山歌爱好者,场面非常热闹,比赛年年都打造出了凤凰本土的“歌王” 和“歌后”。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caijing/24521.html
输球或比拼净胜球 打平就出线 国足下轮需死磕韩国
给管理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队记 布朗尼昨日为太阳进行了试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