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文化讲座 为什么读哲学 为什么是海德格尔

北京|福柯的世纪——纪念米歇尔·福柯逝世40周年研讨会

时间: 6月7日(周五)8:50-18:05、6月8日(周六)9:00-17:10

地点: 海淀区双清路30号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413

嘉宾: 汪民安(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Michael Dutton(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教授)、蓝江(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等

为纪念福柯逝世40周年,清华大学中文系举办此次“福柯的世纪”研讨会,与会学者将分别做题为《福柯在中国》《福柯的生存美学:主体重塑和自我超越》《福柯对17世纪“人类科学”问题的解释》等的主题报告。

北京|好书是怎样“炼”成的——《一生一事》新书分享会

时间: 6月7日(周五)15:00-17:00

地点: 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三联韬奋书店

嘉宾: 李昕(三联书店原总编辑)、郑勇(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李菁(《三联生活周刊》原副主编)、脚印(人民文学出版社资深编辑)

《一生一事》是一本自传性质的纪实文学,也是一个编辑兼出版人的职业历程和人生之路,更是一部人生经验和生活智慧的启迪之书。它以第一人称方式,记载了李昕先生四十年、四段编辑生涯。

北京|拿起笔,制造光——张莉主编“光”系列女性主题书分享会

时间: 6月7日(周五)19:00-21:00

地点: 海淀区成府路28号PAGEONE书店

嘉宾: 张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周晓枫(作家)、徐小斌(作家、画家)等

这是一系列以女性文学、女性文化为核心的主题书,关于女作家们所写下的我们时代生活与命运的改变。光,闪烁不定,但又无所不在。当越来越多的女性拿起笔,当越来越多的普通女性写下她们的日常所见和所得……6月7日晚,著名女性文学研究学者、北京师范大学张莉教授将在PAGEONE五道口店,对话16位女性创作者:著名作家周晓枫、徐小斌,青年作家、学者王侃瑜、叶昕昀、杜梨、李嘉茵、阿依努尔·吐马尔别克、武茳虹、胡诗杨、修新羽、顾拜妮、曹译、焦典、蒋在、贺嘉钰。共同倾听她们的声音,一起感受女性力量的无尽光芒。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也都有制造光的能量和可能。

北京|穿过暴风骤雨到皮村去——《我的皮村兄妹》分享会

时间: 6月7日(周五)19:00-21:00

地点: 朝阳区北苑路98号院1号楼DT51三楼RENDEZ-VOUS

嘉宾: 袁凌(作家)、罗新(作家、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系教授)、梁鸿(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姝蕲(腾讯新闻华文好书主理人)

著名非虚构作家袁凌,七年深入体验十多位工友的生命故事,推出最新力作——《我的皮村兄妹》。6月7日晚,我们特别邀请了袁凌、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系教授罗新、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梁鸿以及腾讯新闻华文好书主理人王姝蕲做客DT51,他们将围绕《我的皮村兄妹》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对谈。

北京|为什么德勒兹这么令人着迷——《意义的逻辑》新书分享

时间: 6月7日(周五)19:00-20:30

地点: 东城区香河园路1号当代MOMA北区T2座一层库布里克书店

嘉宾:董树宝(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姜宇辉(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福柯1970年在他的书评《哲学剧场》开篇就指出他要评价的两部“伟大著作”——德勒兹的《差异与重复》和《意义的逻辑》,并且大胆预言:“也许有一天,这个世纪将是德勒兹的世纪。”伴随《意义的逻辑》中译本的出版,本次活动将邀请董树宝(本书译者)、姜宇辉和李洋三位学者展开对话,以“《意义的逻辑》:从爱丽丝到斯多亚学派”为主题来讨论德勒兹的事件哲学和“悖论哲学”,讨论“意义的逻辑”何以在爱丽丝与斯多亚学派之间成为可能,并进而探讨德勒兹的“思想机器”如何转向“德勒兹与加塔利”的装配,探讨他如何从个人独立创作的哲学史时期转向德勒兹与加塔利合撰《反俄狄浦斯》《千高原》等著作的跨学科时期。

北京|北京的“门”和“水”

时间: 6月9日(周日)14:00

地点: 朝阳区东三环南路88号首都图书馆B座二层中华诗词博物馆

主讲人: 勾超(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会长、文史编辑)

北京,这座历经元明清三朝的历史名城,其城门不仅是城市的门户,更是历史的见证。从内城九门到外城七门,再到皇城四门、宫城四门,每一扇门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它们见证了帝都的尊严,守护着皇权的辉煌。北京城因水而建,水韵贯穿古今。从辽金时期到元大都城的建立,水系始终是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天然水系与人工水系的完美结合,构成了北京独特的城市水利格局。每一滴水都讲述着北京的故事,每一道水关都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会长勾超老师亲临现场,带你走进北京城的“门”和“水”,深入解读北京城门的历史与变迁,带你领略古都的雄伟与庄严。揭示北京水系的奥秘,感受水韵京城的魅力。

北京|落下第一笔之后——《烈土千瞳:卷一》签售分享沙龙

时间: 6月9日(周日)14:00-16:00

地点: 海淀区复兴路69号五棵松万达广场2F方所

嘉宾: 马半山(漫画家)、YG(漫画家)、三十(漫画编辑)

诸葛家的历史将如何续写?三国是否又将走向统一?永继集结伙伴,准备重回故地,踏上了寻找真相的旅程。6月9日,方所北京店联合新星出版社邀请漫画家马半山与漫画家YG、编辑三十对谈,分享原创漫画创作甘苦谈。

北京|两个“80年代”:社会思想与文学使命

时间: 6月9日(周日)15:00-17:30

地点: 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三联韬奋书店二层活动区

嘉宾: 蔡翔(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戴锦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罗岗(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蔡翔新著《1980年代:小说六记》,以小说和文学为媒,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比之怀旧要远为复杂真实、充满张力乃至自我悖反的火热年代。本期“三联学术论坛”,我们邀请蔡翔、戴锦华、罗岗、贺桂梅四位教授,重返一代人的“精神家园”,在共和国七十年的历史中再定位1980年代,重新激活曾经耳熟能详的概念、作品、思潮和人物,探讨文学与时代、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追问,到底什么是“文学”,为什么说1980年代是20世纪唯一无二的“文学的时代”。

上海|我的上海

时间: 6月7日(周五)19:30-21:00

地点: 徐汇区肇嘉浜路1111号美罗城5楼上剧场

主讲人: 赖声川(戏剧家)

赖老师曾说:“当年白光一首歌,可以让整个台北的人都停下来去想象当年上海的模样。上海,虽然历史没有那么长,不像杭州、苏州,但是这短短的历史总是非常厉害,曾经是世界顶级都市的它,现在又回来了。我们重新塑造神秘感,和塑造一个上海名片。”这一次,就让我们再次聆听赖老师娓娓道来,他与上海的故事。

上海|历史大变局里的经济与商人——从《史记·货殖列传》说开去

时间: 6月8日(周六)10:00

地点: 徐汇区淮海中路1555号上海图书馆正门四楼多功能厅

主讲人: 韩昇(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全面系统地记述了中国历史演进的过程,政权更替、文化融合、经济发展都是《史记》关注的方面。司马迁特别措意经济发展的内容,撰成《货殖列传》。在这篇重要文章中,对于山川地貌、风俗人情都有详细描述,尤其关注了各地的商人群体。这一群体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成熟的结果,促进了各地之间的物质交换。那么,从历史变革的角度,如何理解司马迁提到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古人如何尊重商业道德,如何认识经济规律,复旦大学韩昇教授将逐一解答这些问题。

上海|世界春天般醒来——张楚《云落》新书分享会

时间: 6月8日(周六)14:00-16:00

地点: 黄浦区复兴中路505号思南文学之家

嘉宾: 张楚(作家)、程永新(作家、《收获》杂志主编)、黄德海(《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文学评论家)

在张楚首部长篇小说《云落》中,在这个名为“云落”的县城,世界春天般醒来,土壤的腥腐、云气的氤氲以及似有若无的花香在云落之处升腾,平凡世界中的普通人在这里生活着,挣扎着,受伤着,同时也满怀热望地爱着。6月8日,作家张楚,作家、《收获》主编程永新,作家、评论家、《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黄德海以及澎湃新闻首席记者罗昕将做客思南读书会,分享“云落”之处的人间百态,走近那些如春天般旺盛生长的生命。

上海|他的舞台,有永恒的能量——《文学的一生:阿瑟·米勒自传》新书分享会

时间: 6月8日(周六)14:00-15:30

地点: 徐汇区淮海中路1555号上海图书馆淮海路馆1F研修室

嘉宾: 孙孟晋(文艺评论家、诗人、纪录片导演)、独孤岛主(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影评人、编剧)

阿瑟·米勒创造了当代最著名的“推销员”,他毕其一生创作的三十余部剧作,定义了何为“美国戏剧的良心”。6月8日,我们有幸邀请孙孟晋、独孤岛主两位嘉宾,和读者朋友分享美国当代戏剧大家阿瑟·米勒的丰富的一生和创作成就。

上海|女史箴图:上古女史的言行图鉴

时间: 6月8日(周六)14:00

地点: 徐汇区淮海中路1555号上海图书馆正门四楼多功能厅

主讲人: 邵琦(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女史箴图》是东晋绘画大家顾恺之根据张华的《女史篇》画的一卷插图性画卷。《女史箴图》成功地塑造了不同身份的宫廷妇女形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妇女生活情景。魏晋时期的绘画理论开始注重传达人物的神韵,与此相关的“传神论”成了这一时期画坛的指导思想。女性题材绘画的创作不再仅仅围绕劝诫教化的主题,而是开始寻求对人物个性、容貌、神韵等一切彰显人物之美的绘画语言的探索与挖掘。讲座中,嘉宾将结合张华写的《女史箴》和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了解当时女子的生活百态,解析《女史箴图》的作品主题、艺术风格,以及对后世绘画作品的影响。

上海|冯至与杜甫的相遇——《杜甫传》新书首发分享会

时间: 6月9日(周日)10:00-11:30

地点: 普陀区光复西路2500号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长风馆B座多功能报告厅

嘉宾: 张定浩(诗人、评论家、《上海文化》副主编)、施晓颉(画家)

《杜甫传》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扇门,一旦推开,便能穿越回那个辉煌而又动荡的大唐,与杜甫并肩,感受他的喜怒哀乐,体会他的家国情怀。6月9日上午,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联合上海译文出版社邀请了诗人、评论家张定浩,本书插画画家施晓颉,做客少图长风馆,一起和小读者进入杜甫波澜壮阔的一生,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感受“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李杜情谊,体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字字泣血,了解盛唐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

上海|“戏剧切开的是时间”——《文学的一生:阿瑟·米勒自传》新书分享会

时间: 6月9日(周日)14:00-15:30

地点: 黄浦区长乐路398号朵云书院·戏剧店

嘉宾: 郭晨子(编剧、剧评人、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副教授)、周可(导演、编剧、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副教授)

6月9日,我们有幸邀请郭晨子、周可、柳青诸位嘉宾,和读者朋友分享美国当代戏剧大家阿瑟·米勒的丰富的一生和创作成就。

上海|笼络玄旨:《周易》与南朝玄学

时间: 6月9日(周日)14:00-15:30

地点: 闵行区兰坪路158号大零号湾图书馆四楼报告厅

主讲人: 谷继明(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南朝玄学继承了魏晋传统,将《周易》作为官学的重要参考,并以曹魏王弼注为主要内容。而《周易》如何为南朝玄学提供理论支撑?南朝玄学又是如何对《周易》哲学思想进行继承与创新?本次活动中,谷继明教授将从《周易》的发展历程出发,与我们分享南朝时期玄学的兴起背景,以及《周易》哲学思想与南朝玄学发展的相互影响,并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献和案例,展现中国传统社会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上海|阅读的秘诀:谈读与写如何结合——《谭旭东纯美儿童文学书系(6册)》新书分享会

时间: 6月9日(周日)14:00-16:00

地点: 普陀区铜川路1278号普陀区图书馆8楼苏州河书房

嘉宾: 谭旭东(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宣晓凤(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童书编辑、副编审)

知名儿童文学作家谭旭东教授不仅是当下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也是著名的儿童文学理论家,尤其在小学语文教育和作文教育方面有深入研究。6月9日,他和本套书的责编宣晓凤副编审将做客普陀区图书馆,就当下孩子们的阅读现状、阅读困惑和写作难题进行探讨,揭秘有效阅读的方法,并且帮助孩子们获得从阅读转化到写作的途径和方法。

上海|《战争与和平》俄罗斯戏剧分享会:走进“根深叶茂”的俄罗斯当代剧场艺术

时间: 6月10日(周一)14:00

地点: 浦东新区合欢路300号上海图书馆东馆7楼阅读推广区

主讲人: 王仁果(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副教授)

本次讲座,王仁果教授将从多个角度剖析俄罗斯当代剧场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他将带领观众回顾俄罗斯剧场的历史背景,介绍其从古典到当代的演变过程,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对俄罗斯剧场的影响,并且将重点探讨俄罗斯当代剧场的代表性人物及其作品,分析他们在剧场艺术上的创新与突破。

上海|从新世界到旧世界——宋念申《制造亚洲》新书分享会

时间: 6月10日(周一)15:00-17:00

地点: 黄浦区福州路424号艺术书坊一楼

嘉宾: 宋念申(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历史系教授)、殷之光(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我们依赖地图在世界上行走,然而,在地图和现实之间,有着怎样的距离?地图的演进,是否真的朝向科学?生活在这片名为“亚洲”的地域上,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亚欧大陆明明是一体的,为什么分成亚、欧两大洲?分界的依据又是什么?从欧洲人命名“亚细亚”,到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成为“亚洲人”,中间又经历了哪些曲折?6月10日,清华大学宋念申教授将携新作《制造亚洲:一部地图上的历史》与复旦大学殷之光教授一起做客艺术书坊,带来“从新世界到旧世界”——宋念申《制造亚洲》新书分享会,描摹亚洲(及中国)在地图上出现与演变的历史过程。

天津|如何辨清我们的来路:第四届芒种诗歌节主题研讨会

时间: 6月8日(周六)9:00-12:00

地点: 西青区开华道20号智慧山艺术中心一号厅

嘉宾: 蓝蓝(诗人)、韩东(诗人、作家)、衡夏尔(诗人、作家)、李红旗(诗人、作家)等

6月8日,第四届芒种诗歌节将在智慧山山丘广场再次启幕。本届诗歌节,将继续邀请二十余位国内著名诗人及本市诗人和评论家参加。本届诗歌节的研讨会,将主题定为:如何辨清我们的来路。同时,还将举行青年诗人对话会及露天朗诵会。

重庆|冷战、太空竞赛与作为应用文学的科幻小说

时间: 6月7日(周五)19:00-21:00

地点: 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重庆大学A区博雅书院报告厅

主讲人: 王洪喆(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

作为在战争中针对未来的情景写作者,科幻作家堪称不确定时代的“面壁者”和“破壁人”。在冷战时期,科幻小说作为一种“应用文学”(applied fiction),不仅启迪了军事技术创新,还引发了关于未来朝向的社会对话。科幻作家和他们的作品曾经占据了一种非同寻常的社会位置,沟通了通俗写作、纯文学、国防政策、科技创新和社会科学等多个场域。本研究将回顾冷战科幻的几个典型性时刻,以尝试讨论二十世纪想象力的社会动力机制和遗产。

广州|万玛才旦的变与不变——从电影出发

时间: 6月9日(周日)15:00-17:00

地点: 天河区天河路383号太古汇MU35号方所

嘉宾: 木卫二(影评人)、郑照君(电影记者、主持人)

万玛才旦的创作旅程充满了变与不变。他的作品在文字与镜头之间穿梭,不断探索和重构现实世界。他常以自己的文学作品为基础自编自导电影作品,也会在拍摄完电影之后将其重写为小说。在灵性与理性的两难中,万玛才旦始终保持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包容与守护,邀请我们进入文字光影编织的奇幻梦境,向我们细细诉说。6月9日,电影人木卫二和藤井谦来到广州方所,一同探讨万玛才旦的电影艺术,从小说到电影的转变,展现其作品中的变与不变。

深圳|回到未来世界, 攥紧你的心脏——双雪涛新书分享会

时间: 6月9日(周日)14:30-16:30

地点: 南山区科苑南路2888号深圳湾万象城·前檐书店

嘉宾: 双雪涛(小说家)、魏小河(作家、书评人)

AI普及的时代,小说对于创作者而言,是更容易还是更难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是更近还是更远?不变的是,我们仍然追逐好故事带来的阅读快感。《猎人》之后,小说家双雪涛积淀五年的全新作品《不间断的人》与读者见面。在这部全新的小说集中,他将科幻元素融入自己的写作,制备七个故事装置,探向古老与未来时间。6月9日,双雪涛将来到深圳前檐书店,与青年作家、书评人魏小河一起讨论《不间断的人》背后的故事。

南京|文学之河边醒目的航标——《现代小说佳作100部》新书分享会

时间: 6月7日(周五)19:00-20:30

地点: 鼓楼区广州路173号先锋书店

嘉宾: 邱华栋(作家、评论家)、毕飞宇(作家)、何平(评论家)

2022年,在书房中,夜深人静,一眼望去,成千上万册图书簇拥着,让人摆脱了某种忧虑。翻阅那些书籍,作家邱华栋萌发了写一本《现代小说佳作 100 部》的念头。这本书也许存在着个人的趣味和取舍,广义上说来,凝聚了一个持续阅读和写作的文学人的眼光和对定评作家作品的关注,所选的绝大部分都是经典之作。6月7日晚上,我们邀请到作家、评论家邱华栋,作家毕飞宇,与评论家何平,以及青年学者叶子一起,来到先锋书店,谈谈世界文学、现代小说,聊聊阅读、写作与文学批评,以及如何追寻那些文学之河边醒目的航标。

杭州|“我更爱一首诗还未写出的部分”——《如初:何向阳四十年诗选》诗歌分享会

时间: 6月7日(周五)19:30

地点: 西湖区北山街32号西侧保俶塔前山路8号纯真年代书吧

嘉宾: 何向阳(诗人、作家、学者)、沈苇(诗人)、梁晓明(诗人)、曹元勇(出版人、翻译家)

以纯真之笔,留住生命中美的光亮。6月7日晚,诗人、作家、学者、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创研部主任何向阳携最新诗集《如初:何向阳四十年诗选》做客纯真年代,与诗人沈苇、诗人梁晓明、出版人曹元勇、作家萧耳一席谈,谈谈诗歌,谈谈写作。

杭州|明州惠安院《五百罗汉图》和日本室町时代的佛教绘画

时间: 6月8日(周六)14:00

地点: 西湖区文景路与江涵路交口浙江图书馆之江馆二楼多功能厅

主讲人: 瞿炼(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高级策展人)

《五百罗汉图》是南宋明州(今天浙江宁波)画师林廷珪、周季常为东钱湖畔的惠安院绘制的杰出作品。本次讲座,将结合作品创作地——明州东钱湖,介绍《五百罗汉图》的题材、图像、风格及手法,通过其在日本的流转和摹写,讨论该作品对日本室町时代佛教绘画的影响。

杭州|《怀旧之邦》新书分享会:摄影师如何回望过去的时代

时间: 6月9日(周日)14:00

地点: 萧山区江寺公园西北角光画堂艺术中心

主讲人: 史阳琨(艺术家)

6月9日下午,光画堂艺术中心将举行摄影师史阳琨的新书分享会。届时,摄影师本人将携大热新书《怀旧之邦》与读者见面,分享创作内外的故事,解答读者提问,并在现场签售。

杭州|为什么读哲学,为什么是海德格尔——《海德格尔导论》新书分享会

时间: 6月9日(周日)14:30-16:30

地点: 拱墅区丽水路58号远洋乐堤港B区单向空间1F

嘉宾: 陈嘉映(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授)、孙周兴(浙江大学敦和讲席教授、浙江大学图书馆馆长)、陈直(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校刊编辑部)

陈直在打工时翻译理查德·波尔特(Richard Polt)所著《海德格尔导论》一事,曾在媒体引起波澜。如今,他翻译的这本书终于出版。6月9日下午,对海德格尔哲学深有研究的陈嘉映教授、孙周兴教授、王俊教授将做客单向空间·杭州乐堤港店,来和陈直一起聊一聊这本书,聊一聊陈直的翻译历程,聊一聊在此时此地,对一个普通人来说,阅读、思考、投身于哲学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及,在今天,海德格尔哲学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发。

成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离岛”

时间: 6月8日(周六)15:00-17:00

地点: 高新区府城大道中段88号招商花园城文轩BOOKS一楼阶梯演讲厅

嘉宾: 库索(作家)、Yoli(画家)

离岛,指远离本土的、隔绝于世的岛屿。作家库索好奇岛上的人们如何生活,走进3座偏僻离岛——五岛、佐渡、隐岐。6月8日,我们邀请到青年作家库索、画家Yoli做客文轩BOOKS高新店,向读者朋友们分享新书《离岛》,共同探讨我们该如何找到自己的“离岛”。

成都|《四时吉祥·端午》吴敬新书签售创作分享会

时间: 6月8日(周六)15:00

地点: 锦江区人民南路二段1号仁恒置地购物中心B馆2F茑屋书店

主讲人: 吴敬(插画师)

端午佳节即将到来,由吴敬老师创作的“四时吉祥”系列图画书第三册《四时吉祥·端午》也将为大家带来端午新风尚。6月8日下午,来茑屋成都仁恒店,和吴敬老师一起,翻开这本构思巧妙、看点满满的端午绘本,一起过一个时尚又多姿多彩的端午节吧!

成都|然后,就走到了离岛,旅行即人生——库索《离岛》新书分享会

时间: 6月9日(周日)15:00-17:00

地点: 锦江区中纱帽街8号太古里M68-70号方所

主讲人: 库索(作家)

6月9日下午,来方所成都店和作家库索一起,聊聊旅行、写作,以及边走边看的人生。

附:线上活动预告

危机与哲学Ⅰ:间战时代的中央欧洲

时间: 6月7日(周五)19:30

地点: 腾讯会议、哔哩哔哩·想当国师的哲学家们

嘉宾: Kevin(美国波士顿学院政治哲学与思想史学者)、混元珠(美国波士顿大学宗教哲学与思想史学者)、陆沉(德国乌帕塔尔大学现象学学者)、雨晨(中央欧洲大学政治哲学学者)

间战时代的中央欧洲既疯狂又迷人。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到来,而实际上人们还未意识到欧洲过往诸世纪在工业、思想与艺术等等方面的人类中心地位已被悄无声息地宣判死刑,整个中央欧洲正陷入最后的狂欢。帝冠已经破碎,所有的权威都不复存在。从柏林到华沙,从布拉格到维也纳,从法兰克福到慕尼黑,人们一方面深感末日即将来临,另一方面又在痛饮美酒,做最后的狂欢。这一时代的中央欧洲孕育了二十世纪以及迄今为止的二十一世纪的全部哲学话题:分析哲学与欧陆哲学将在这里诞生。当然随之而来的还有全部的灾难:大屠杀、先锋队政治和毁灭所有美好的战争。为此,我们邀请来自中央欧洲或来自于中央欧洲传统在不同哲学领域工作的早期研究者们为读者们奉上一次关于这迷人的中央欧洲的对谈。

情感与媒介

时间: 6月8日(周六)19:00

地点: 腾讯会议(ID:726673251,密码:240608)

主讲人: 金雯(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比较文学系主任)

大众媒介的发展对“情感”在文化中地位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18世纪启蒙时期便展露无遗。金雯教授将以启蒙时期的英语和其它语种文学为切入点,梳理媒介时代和情感时代的共同兴起,说明情感本身的媒介属性以及大众媒介对情感的形塑。讲座也会关注当下的媒介环境,探讨今天文化语境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可能途径。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主要是什么,有何影响?

关于存在的哲学,关于系动词的思考。 目前在大多人的思想中,都能看到海德格尔的影子。

马丁·海德格尔的主要哲学思想有哪些?

按照海德格尔的看法,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属己的而有待实现的潜能,并不得不面对自己的死亡。 作为海德格尔讲的“此有”(dasein), 如果它(他或她)在面对这么一个孤独局面时采取决断的态度,并且敢于承担自己的唯一性和个体性,那么此人就可说是进入了 真诚的 (authentic) 生存状态,并意识到这个状态的含义。 真诚性 (authenticity) 连通著个人的未来和过去,使自我具有连续性。 它还要求在这种关系上接受自己的死亡。 海德格尔认为,当人与自己的死亡遭遇时,真实的属己的自我才会显露出来。 在真正属已状态中,“我”总是居先的,尽管这个“我”并不等同于一个传统哲学意义上的主体。 如果一个人被畏惧压倒,通过没入于众人或匿名的“人们”[They, das Man]来保护自己,正如人们通常所做的那様,他就进入了 不真诚的(inauthentic)生存状态。 在 不真诚的 (inauthenticity )状态中,“人们”(They) 居先,人失去了自己的存有意义。 这种态度或姿态就是 海德格尔所说的此有的“沉沦”[fallingness,Verfallen],即此有避开自身,让自身沉沦于日常的一般性事务中,与俗世共浮沉。 海德格尔指出, 死亡是对现实世界生活的否定。 当人面对死亡时,才会停止对世界的 忧虑和担心,从陷落中孤立出自己, 成为真正的存在。 死亡 是属于个人的事, 他人无法替代,只能靠你自己体验死亡。 死亡是任何时候 都可能发生的,人在什么时候死亡, 都是合理的,没有规定你该活多久。 人应随时准备死亡。 因此, 海德格尔指出, 人必须正视死亡,从恐惧中明白自己活着的重要性。 为自己计划未来时,必须包括死亡。 人不该只接受生命, 而拒绝接受死亡

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是什么

是“事情本身”的视域。 我们要知道“存在” 可以上溯古希腊,海德格尔“对存在的理解本身就确定了此在的存在”。 西方哲学对存在探讨的历史,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回避了对存在的正面回答,而把它当成了一个最明白无误的概念来加以使用。 如果有人问存在是什么,人们肯定会觉得奇怪,存在就是存在嘛,这有什么值得怀疑的。 存在是最普遍的本质共性、一般的形而上学概念,那可并不就等于说:它是最清楚的概念,再也用不着更进一步的讨论了。 存在这个概念毫无疑问是最晦暗的概念。 所以海德格尔认为,存在远远不象人们所理解的那样,是一个明白无误的概念,关于存在有很多问题至今并没有搞清楚。 海德格尔认为之所以会造成对存在的误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哲学家们把存在者和存在等同起来加以考察和研究,而海德格尔认为存在者和存在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在胡塞尔的现象学的基础上才得以反省郎“现成的”和“概念的”方式被否定,“构成的”或“存在相互引发中获得自身的”方式被揭示出来。 其结果就是,一种崭新的理解“‘存在’本身的视域”出现了。 也就是说过去我们对“存在”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始终有一层挡着,要“透过”来看,可是海德格尔的“存在”本身的视域”即本质。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caijing/24955.html
胡歌 口碑虽好 观众谁背锅 走走停停 演员 预售票房却倒数
搭载 无图全球通 智驾 昊铂GT全球款售20.39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