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感染病例增至近千例 致死率约30% 食人菌

日本

日本媒体7日报道,俗称“食人菌”感染症的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患者数量近期在日本激增,今年以来已累计报告近1000例。这种病致死率约为30%,目前尚不清楚患者数量迅速增加的具体原因。

综合征

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是一种由β溶血性链球菌外毒素引起的急性综合征。由于该病致死率相对较高,常伴有手脚坏死,其致病菌在日本被称为“食人菌”。

链球菌

日本《读卖新闻》报道,东京都传染病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2日,日本全国今年已累计报告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病例977例,约为去年同期的2.8倍。去年,日本累计报告该病感染病例941例,是自1999年开始相关统计以来最高值。今年仅不到半年时间,病例数就已超过去年全年。

据日本媒体报道,链球菌主要通过接触或飞沫传播。虽然许多人感染后不会出现症状,但是病菌一旦侵入血液或肌肉等组织,可能引发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初期症状包括咽喉疼痛、发烧等,而后病情迅速发展为血压下降,在数十小时内就可能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休克。

现阶段,尚不清楚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患者数量激增的具体原因。东京女子医科大学教授菊池贤猜测,这可能与新冠疫情过后人与人接触增多有关。他指出,不少患者因脚上的小伤口或溃疡感染这种病菌,因此如果手脚出现伤口,应及时处理。如果患者手脚肿胀情况在两三小时内迅速恶化,应立即叫救护车。

作者:张旌

致病菌

流程编辑:u060


什么码肠炎,在什么部位

盲肠的位置在人体腹腔里靠近肚脐右下方大肠的起点上,一头是闭合的;盲肠炎是急性腹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每人一生中平均有7%机率会发生盲肠炎,以十至三十岁最多,而五岁以下及五十岁以上则相对少见。 容易因症状非典型而延迟诊断或被误诊,发生并发症的机率也较高。 男性一般此女性易得盲肠炎,但女性在三十五至四十四岁之间,常在施行其他腹部手术时,盲肠顺带一并切除。 盲肠炎原因大都是阑尾在盲肠的出口受阻,继发细菌感染所致;但另有30%病例未见阻塞,其发炎可能因病毒、寄生虫或细葡感染、创伤或开刀后粪便滞留所致,诊断时,需区别的病况不下数十种,重要的有胆囊炎(偏右上腹痛)、溃疡穿孔(移动会更痛)、憩室炎(可触诊到肿块)、小肠部分阻塞(肠蠕动加快)、肠穿孔(肠蠕动变慢),最重要的诊断利器还是详细的病史及理学检查。 难以界定范围、却渐增渐强的腹痛,是典型盲肠炎首先出现的症状,通常先是心窝处或肚脐周围模糊痛,逐渐往右下腹转移;其次是怕触摸腹部引起的腹肌收缩、腹肌筋缩僵硬、反弹性压痛。 此外,中度白血球上升、低度发烧、恶心、疲倦、便秘或偶腹泻等非特异症状亦非少见。

食源性细菌主要存在哪些食品中

数量

见食源性细菌的预防控制--------------------------------------------------------------------------------(1)肉毒梭菌:该细菌呈G+,梭形、产生芽胞、厌氧菌,广泛地分布于自然界中,土、水、空气和鱼体上(肠道)。 主要是产生 A。 B。 C。 D。 E。 F。 G。 七种毒素,引起人和动物以神经症状(中枢神经、延脑生命中枢麻痹)为特征的一种人畜共患病。 本病的历史较长,但人发病的病例数少,致死率高。 肉毒梭菌产生毒素,故名思义,一般都和肉类有关,但在不同的国家、地区又不一样。 我国本病的发生主要是和家庭自制的豆豉、豆瓣酱、臭豆腐等豆谷类发酵制品有关为特征。 动物中毒是以C型毒素为主。 国际上流行的和海洋、水产品有关的以 E型毒素为主,不同区域分布可能和A、B型毒素亦有关,合称之为“海洋肉毒梭菌中毒”。 肉毒梭菌毒素的产生,一方面是温度适宜,另一方面就真空包装(因为肉毒梭菌是厌氧菌)都有利于毒素的产生。 预防控制措施:1.充分加热 如罐头工艺中的杀死公式(低酸罐头)2.控制产品中的PH值,详 见Part。 114 酸性食品法规3.改变水活度值,但不能达到完全控制4.控制温度(冷藏)以及时间(巴氏消毒后冷藏3.3或10℃)5.食品中增加盐 亚硝酸盐。 盐在10%。 AW0.85以下,PH在4.6以下--基本控制。 (2)弧菌主要包括霍乱弧菌、副溶性弧菌和创伤弧菌。 大多数弧菌源于海洋,是嗜盐菌,嗜温性。 霍乱弧菌:主要存在于港湾,在热带或夏末秋初含量更高。 污染率很高,发生较为普遍。 不同的霍乱弧菌可引起不同的症状,血清型O1型主要引起开始时腹部不适和中等下痢,随着病情发展,出现水样下痢。 腹部绞痛。 呕吐和脱水,甚至死亡。 另一种为非01型,主要引起下痢,腹部绞痛和发热。 有可能出现呕吐或血样下痢。 据报道,生吃牡蛎已导致发生病。 副溶性弧菌:主要存在于港湾和世界各地的沿海区域。 在夏季,副溶血性弧菌在环境中存在很大,故而多发于夏季。 主要症状也是下痢,腹痛 NAUSEA。 呕吐,头痛,一般不发热。 创伤性弧菌: 一种海洋性细菌,是典型嗜盐菌,夏季多在。 主要症状皮肤出现病灶,败血性休克,发热,发惊颤。 一般不出现腹痛,呕吐,下痢。 50%的致死率,还和许多抵抗力低的病人以及混合发生(如肝炎,ACDS)。 预防控制:1.彻底烹调或预煮,并防止次序污染2.控制原料收购3.产品的冷藏适宜。 (3)李氏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氏杆菌分布广泛,存在于水,土壤,植被,淤泥中等。 该细菌在本世纪初期主要是引起动物致病,现在也感染人,主要症状表现“类似为流感”,但对易感人群(如老年人,年幼童,妊娠期间以及免疫失调或缺陷ACDS)则症状严重,表现为流产,脑膜炎,败血症或其它病症,严重时还可以致死。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氏杆菌一个较重要的特点是在低温度能存活很长时间,甚至在1℃仍然能生长,对耐性盐的很大,在10%的盐中也可生长。 预防控制措施:1.充分烹调产品,对于经过热处理的食品应防止次序污染。 (4)沙门氏菌属:全世界普遍存在,广泛居于人和动物特别是家禽,鸟类的消化道以及动物或人粪便污染的环境如沿海区域。 对于沙门氏菌,我们的认识最为深刻,一般引起消化道的疾病以下痢, 腹痛,呕吐等。 目前在产品中,检出率最高的一类细菌,至今仍困扰着我国的肉食,水产加工业。 实际上,由其主要是二次污染或次序污染,控制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严格按照SSOP,GMP去执行。 另外一但可能存在沙门氏菌污染的可能,食用前处理以充分加热杀死该菌,并在40℃以冷藏保存。 (5)大肠杆菌、志贺氏菌:都是肠杆菌科的两个属,主要存在动物和人的肠道内,通过粪便污染,引起发病也是同其它肠道致病菌一样。 控制预防措施同沙门氏菌的方法一样。 、GMP 控制个人卫生习惯,洗手,消毒以及防止粪便污染水源,以及饮用水的消毒。 2.食用前充分加热以及防止二次或交叉污染。 (6)金黄色葡萄球菌:比较重要的一个细菌,经常发生问题,主要其大量繁殖产生耐热性极强的肠毒素。 如1989年的“蘑菇罐头事件”,造成自动扣留至今,损失十分惨重。 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空气,灰尘,污泥以及加工设备的表面。 另外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其存在于约50%正常健康的动物和人的鼻,咽中和头皮和皮肤上。 另外其可以在低水活度(0.86)和高盐(18%)的条件下生长,一但大量繁殖,就会产生引起呕吐,腹痛,水样或血样下痢,发热等症状的,而且耐热性极强的肠毒素。 预防措施2.控制温度,时间,防止其大量繁殖。

生鱼片吃多了会得病么

病例

生鱼片味道鲜美,但防疫专家提醒,生鱼片寄生有华支睾吸虫等多种鱼源性寄生虫,感染华支睾吸虫会导致肝细胞坏死,诱发肝硬化和肝癌。 据卫生部寄生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林金祥介绍,食用生鱼片、涮鱼片等很容易感染华支睾吸虫寄生虫病,华支睾吸虫进入人体后就寄生在胆囊内,会引起胆囊发炎和 胆道堵塞,从而使肝细胞坏死,诱发肝硬化和肝癌。 食用生鱼片还会感染异形科吸虫、棘口科吸虫、东方次睾吸虫等寄生虫病。 食用生鱼片主要在广东沿海一带,现在因食用生鱼片感染华支睾吸虫的病例已大幅上升。 据介绍,食用生鱼片和未煮熟的鱼还会感染颚口线虫病。 颚口线虫进入人体后会在皮肤、内脏到处移行,引起发烧、局部肿块,钻进脏器则会引起严重病变。 近10年来,全国感染颚口线虫病例已经增加3倍多。 肺吸虫病是另一种常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 据专家介绍,肺吸虫病感染主要是食用淡水螃蟹和虫刺蛄引起的。 感染肺吸虫病会咳嗽、胸痛,引起胸部积液和胸膜炎。 而食用螺蛳,尤其是福寿螺和大蜗牛会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 据专家介绍,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大量进入脑部后,会引起剧烈的头疼、呕吐、嗜睡,并伴有脖子硬等脑炎、脑膜炎症状,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广州管圆线虫病在我国大陆过去极为罕见,1996年前只发现3例,但自1997年以来就已猛增至近100例。 专家还特别指出,食用青蛙、蛇会引起曼氏迭宫绦虫和裂头蚴感染,现在吃蛙肉、蛇肉,吞蛇胆、喝蛇血的人越来越多,曼氏迭宫绦虫和裂头蚴感染病例也不断出现。 为了防止食入寄生虫及病毒,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都不要吃生的肉类。 希望能帮到你~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caijing/25828.html
FF股价一度涨超40%!贾跃亭 将努力每月交付一辆新车!此前
联合国官员 以代表泄露联合国报告内容让人无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