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会压垮出租车吗 当下与未来

2024年7月,武汉无人驾驶出租车“萝卜快跑”扩大运营范围、加速商业化落地的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争议,一场关于机器与人类争夺工作的讨论开始发酵和蔓延。

9月初,中山大学副教授许怡在武汉开展调研走访,触及巡游出租车、网约车司机,到出租车公司管理者、无人驾驶研发人员,以及武汉当地的消费者。无人出租车的运营反响如何?司机的生计是否受到影响?AI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是否终将淘汰人类劳动力?

点击图片即可提问

无人驾驶汽车背后

@戒奢宁俭:您认为无人驾驶车辆还需要多久可以取代出租车?

许怡: 这个问题不仅取决于技术本身的发展,还取决于政策的导向。百度阿波罗宣称,“面对一座新城市,完成全域全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准备仅需半年时间。”结合考虑政策的因素,如果政府对此完全放开,那么无人出租取代有司机驾驶的出租车将会是很快的事情,预计2-3年可在各大城市推广。

如果政策上可以加以规范和限制,那么无人出租的落地步伐则会放缓,由此引发的失业阵痛也有机会慢慢消解。我认为目前仍然是一个合适的契机,让社会大众表达各自的声音,从而可能对政策导向产生影响。

@生活美好,未来可期:老师好,您认为无人驾驶的安全性如何保障?

许怡: 由于我不是做技术研发的,可能不能很好回答你的问题。但我想,无人车企在做研发的时候肯定把安全性放在首位来考虑,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法律法规的时候也会考虑这一点。

我个人(出于调研需要)乘坐无人出租车的时候倒不担心安全问题,因为无人驾驶系统的设置优先考虑的就是安全问题,在乘坐中会发现它会有很多避让、突然刹车减速(避让别的车辆超车)等操作。这些安全性的设置导致无人驾驶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可能不如人类司机开得快、开得灵活。

@澎湃网友J36FNb:许老师您好,1.无人驾驶运营方面的情况接触不到,不好多讲。但以网约车为生的师傅们都盼着不要发展起来,至少是不要发展得特别快。

2.司机师傅的生计确实受到影响。我对网约车略有了解,跑网约车分三类人,a.网约车全职(多数从业人员无其他谋生技术技能等);b.网约车兼职(工薪阶层业余时间增加点收入,但随着合规政策要求,此群体生存空间越来越小);c.网约车过渡群体(失业人员,生意失利人员,待业人员)。

3.技术进步个人理解不会淘汰人类劳动力,反而是增进增强人类劳动力(能力,技能,素养等),当然,考虑到不同技术、不同技能、不同学历层次个体劳动力,又确实会出现因不能胜任或根本没得选择而惨遭淘汰的情况。

许怡: 非常同意这位网友的观点。我在9月初在武汉调研的时候正是观察到了无人出租车对两类司机群体的影响,巡游出租车和网络预约出租车司机。以后还会影响到卡车司机群体。具体可参考不久前在澎湃思想市场栏目发表的文章《无人驾驶会成为压垮巡游出租车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关于“技术进步会不会淘汰人类劳动力”,我认为不能过于笼统地去讨论技术进步会造成怎样的结果,而是应该区分什么样的技术进步。历史上的一些技术进步,确实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也促进了劳动者技能的增长,例如汽车的出现,电力的出现。但当下一些主流技术的发展,如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却是奔着“无人化”的趋势去的,而这类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大量劳动力无业可就。

某医院门口,巡游出租车的等候队伍长达数十米,每辆车等候时间超过半小时

技术与就业

@阿飞负传:请问目前受到AI技术冲击影响较大的职业是哪些?

许怡: 这个问题我也是参考和总结了一些其他专家学者的分析和判断。2013年的时候,有两位牛津大学的学者发表了一篇引用率很高的论文,指出约有47%的工作岗位极大可能被计算机和机器取代,这些工作主要是制造业、服务业、销售、办公室行政、建筑、交通运输等。它们的共同点是属于例行化、常规化的劳动。那个时候,对于创造性的、情感类的劳动,还不太存在被取代的风险。

但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近两年,也就是与ChatGPT类似的AI技术推出的这两年,有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创意类的、情感类的工作也同样面临AI技术的冲击。专家预测,根据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趋势,程序员(计算机程序员、软件工程师、数据分析师)、媒体工作者(广告、内容创作、技术写作、新闻)、财务分析师等职位,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风险较高。

@澎湃网友FRfEJv:许教授,学习过您关于机器换人下劳动关系转变的研究,请问您认为技术进步是否会导致社会整体就业下降?

许怡: 这个问题和前面回复的一个问题类似,我们不能笼统地去讨论“技术进步”,而是要区分什么样的技术,所谓的进步是具体怎样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更多便利是一种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也是进步,又或者大量削减劳动力也被认为是一种进步?当你处在不同的利益群体的角度去思考的时候,进步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我认为我们应该倡导一种对全社会、全人类都有益的技术进步,而不是一种帮助雇主降低用人成本的技术。

人类劳动力何去何从

@雨来linzi:以我做自动化四十年的工作经验,无人化必然替代人类作业。红外探测、手机及佩戴式通信与车载雷达构成数据链保证运行畅通和安全。

许怡: 这位网友的观点很有代表性,其实您代表了社会上大部分人的看法,这类看法可以归为一种叫“技术决定论”的观点,即某种技术发展的趋势是必然的,不可阻挡的,社会只能去适应它。

我并不否定您做出的这个判断,但也想补充另一种观点,即发展怎么样的技术其实是一种社会选择。目前在大力发展的自动化、无人化技术,说明这是我们国家的决策力量所做出的选择——但并不代表其必然性。

如果我们参考一些国际经验,会发现欧洲国家在这方面会有不同的做法。比如德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放弃了“无人化工厂”的技术路线;欧洲的工会,也会团结科学家和工程师来设计偏向于劳动的技术——这说明技术在设计之初就存在偏向性。无人化技术发展到现在的地步,只能说它得到的支持(政策上的、资金上的)远远大于其他非无人化的技术。

@chalk:历史上有工业技术革命,现在有AI技术革命,我们也是见证历史的一代。请问许教授,历史有可以借鉴的部分吗?工业革命并未淘汰人类劳动力,人工智能会吗?

许怡: 感谢你的提问。历史必然有很多可借鉴的部分,但我们也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历史上的技术革新和当下的人工智能技术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又各不相同。

我常引用的一位“未来学家”的话是:“智能机器能否有一天侵蚀一般人的工作,揽去经济运行的大部分工作,这个问题不能从历史中学到,而是要由未来的技术本质来回答。”(马丁·福特)

另外就是要对技术革新所处的社会大背景的分析。例如工业革命时期,当时英国和欧洲的工业化产品是输出到全世界的,所以哪怕机械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工人也不会失业。今天的情况又不一样了,很多工业化的国家可能都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了。这不仅是技术的问题,更是经济的问题。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caijing/28363.html
云巅秘境点亮江城 云顶之弈TOC9全国总决赛即将开启
高跟鞋 像穿上 出现在云南的公路上了 一般 六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