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这个位于欧洲心脏地带的国家,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工业技艺和严谨的社会秩序而闻名于世。然而,当我们审视其城市格局时,不禁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德国拥有超过八千万的人口,却并未发展出如巴黎、伦敦那样的国际大都市。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多重复杂的原因,涉及到历史、地理、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个层面。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德国的统一进程相较于法国和英国要复杂得多。直到19世纪50年代,在铁血首相俾斯麦的领导下,德国才完成了统一。在此之前,德意志地区由数百个独立的城市和国家组成,各自为政,缺乏一个具有绝对统治力的集权型都市核心。这种长期分裂的局面,为各地独立发展模式的形成提供了土壤,使得德国各地在资源利用、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相比之下,巴黎自文艺复兴时期起就成为了法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伦敦也自中世纪以来一直是世界海上贸易的核心与金融中心,这些城市在国家的支持下,逐渐汇聚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形成了规模庞大的都市区。
地理因素也是影响德国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德国的主要城市大多位于内陆地区,临河而建,出海口较少。这种地理位置的限制,使得德国在海上贸易和国际贸易网络的建设上相对滞后。虽然北部有汉堡这样的欧洲大港,但整体上德国的海洋影响力有限。相比之下,巴黎和伦敦则分别通过塞纳河和泰晤士河连接大西洋,拥有更为便利的海上交通条件,能够吸引全球的投资和人才。此外,德国的地形也相对复杂,山地、丘陵和平原交错分布,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市的扩张和资源的集中。
在经济结构上,德国与英国和法国也存在显着的差异。德国经济主要依靠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和精密仪器制造。这种经济模式使得德国各地在制造业中进行分工合作,构建起高度专门化的产业格局。从战略角度来看,制造业的分散布局有助于降低战争风险,避免集约发展的制造业成为敌方空军的直接目标。然而,这也导致了德国缺乏一个像伦敦金融城那样能够吸引大量人口聚居和资源汇聚的超大城市。相比之下,英国和法国则以金融和服务业为龙头,这些行业具有更强的资源吸附能力和人口吸引力。
德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也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德国社会上下对于阶级、工作都没有太多的有色眼镜,人们更倾向于在家乡城市从事制造业或相关行业,而不是非要去大城市找好工作。这种平等观念在德国社会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践行,形成了各司其职、如同蚂蚁筑巢一样的完美平衡。此外,德国政府也大力推进城市政策,以推动中小城市的均衡发展为目标。他们持续改进基础设施,并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保障各地居民享有高品质的生活环境。这种政策导向反映了德国对平衡与协调发展理念的坚持,避免了资源过度向个别城市集中。
德国的城市发展还遵循着一条既考虑市场竞争原则又顾及社会公共利益需要的道路。联邦、州和地方乡镇三级共同承担城镇建设发展的任务,通过统一筹划和协调发展来实现全国经济的均衡布局。德国联邦政府在土地规划、建筑法典制定以及引导企业投资方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各州也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发展计划和建筑章程法。这种多级政府共同治理的模式,使得德国的城市发展更加灵活和多样。
此外,德国人对传统的重视程度也相当高。他们小心翼翼地守护着那些古老的传统和文化遗产,这种对传统的尊重和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城市的快速扩张和现代化进程。然而,这种保守性也带来了稳定的社会秩序和良好的生活质量。德国家庭的平均收入在欧洲算高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体系也相对完善,这使得德国人更加愿意在家乡城市安居乐业。
综上所述,德国之所以没有发展出像巴黎、伦敦那样的大城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历史、地理、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个层面来看,德国都呈现出一种分散而均衡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虽然缺乏超大城市的规模效应和吸引力,但却为德国带来了稳定的社会秩序、良好的生活质量和均衡的地区发展。对于德国人来说,这种发展模式或许正是他们所追求的理想状态。在未来的发展中,德国将继续秉持着平等、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努力推动中小城市的均衡发展,为世界提供一个独特的城市发展范例。
轰炸后的凡尔登和德军轰炸后的伦敦能得到什么历史信息?
凡尔登战役凡尔登战役,1916年德意志帝国决定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图打败法国,德军统帅部选择法国的凡尔登要塞作为进攻目标,凡尔登是协约国军防线的突出部,对德军深入法国、比利时有很大威胁,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强固据点和法军阵线的枢纽,凡尔登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伤亡近100万人。 由于伤亡惨重,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 凡尔登战役(凡尔登战役Battle of Verdun):1916年初,德意志帝国统帅部决定把战略重点西移,德军总参谋长法金汉将打击目标定在法国境内著名要塞凡尔登。 凡尔登是英法军队战线的突出部,它像一颗伸出的利牙,对深入法国北部的德军侧翼形成严重威胁,德、法在这里曾有过多次交手,但德军皆未能夺取要塞。 如果此次德军能一举夺取凡尔登,必将沉重打击法军士气。 同时,占领了凡尔登,也就打通了德军迈向巴黎的通道,占领了巴黎,法国就不攻自灭了,剩下的英、俄两军就不足为惧了。 1916年1月开始,法金汉就悄悄结集部队准备攻击凡尔登,同时,德国明目张胆地向香贝尼增兵,做出要在香贝尼发动攻势的姿态。 法军总司令霞飞果然上当了。 自1914年德军无力攻克凡尔登而转移进攻方向之后,法国人就认为凡尔登要塞已经过时,霞飞在1915年即停止强化要塞。 而此时德军向香贝尼移动的动作使霞飞异常警惕,他认为德军会向香贝尼进攻,然后从这里进军巴黎。 德国人正在继续往凡尔登方向悄悄结集兵力。 随着结集迹象的渐渐明显和暴露,英法联军终于弄清了德军的真正意图。 霞飞慌了神,火速下令向凡尔登增兵。 但到2月21日,仅有两个师赶到凡尔登。 而这一天,德军开始向凡尔登进攻。 德军炮兵团以猛烈的炮火轰击凡尔登要塞,然后发起了冲锋。 凡尔登战役的序幕拉开了。 德军的1000门大炮如雷霆一般轰击着,轮番的冲锋一浪高过一浪。 凡尔登要塞司令贝当指挥守军和增援来的军队拼命抵抗。 但因增援部队只赶来两个师,加上他自己的两个师,总共才有四个师的兵力,头一天就被德军推进了6公里。 不过总算稳住了阵脚。 战斗对于法军来说是艰苦的。 耐指德军有27个师,1000门大炮,而法军只有10万人,270门大炮。 但好歹算抵住了德军的进攻。 待法国援军赶到之后,双方开始了拉锯战。 德军未在头天一举拿下凡尔登,已经失去了战机,双方都在向凡尔登增兵,摆开了决一死战的阵势。 激战到4月,法军的兵力已与德军相当。 德国人急了,由皇太子亲征,并首次使用了毒气弹。 但法军仍将德军的攻势一次次阻止在要塞前。 7月,德军发起了最后一次进攻高潮,但仍被法军抵挡住,到秋天,法军开始反攻了。 凡尔登战役德法双方投入了近200万兵力,伤亡人数共计达七十多万。 德军在这一战役中耗尽了元气。 法军反攻开始以后,逐次收复了凡尔登以东的大片土地,德军节节败退。 到1917年,德、奥阵营日益衰败,终于在1918年战败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随即结束。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和转折点,德军未能实现它夺取凡尔登包抄巴黎南路的计划,在耗尽兵力后再也找不到出路,最终失败。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和法军于1916年2~12月在法国凡尔登筑垒地域进行的战役。 驻守在凡尔登的一名法国士兵战役企图和兵力部署1916年初,德军统帅部计划在东线进行防御,集中兵力对西线法军的凡尔登突出部实施突击昌辩配,以牵制和消耗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 受领进攻任务的部队是德国皇太子威廉指挥的第5集团军(辖7个军共18个师,1200余门火炮、约170架飞机;后增至50个师,约占西线德军总兵力的1/2)。 其部署是:第7、第18、第3军(6个半师,879门火炮、202门迫击炮)在孔桑瓦至奥恩河15公里宽正面上实施主要突击,第5军掩护其左翼;第15军在奥恩河以南6公里处实施辅助突击,第6军在灶闹默兹河西岸采取牵制行动。 在主突方向上,德军步兵比法军步兵多两倍,炮兵多3.5倍。 为达成战役突然性,德军于同年1月在西线实施一系列佯动。 凡尔登距法德边境50公里左右,是法国首都巴黎的东北门户,为双方必争之地。 法军凡尔登筑垒地域横跨默兹河两岸,正面宽112公里,纵深15~18公里;有四道防御阵地,前三道为野战防御阵地,第4道是由要塞永备工事和两个筑垒地带构成的坚固阵地,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法第3集团军(辖11个师,630余门火炮,由F.埃尔将军指挥;后增至69个师,约占法军总兵力的2/3)5个师防守凡尔登以北地区,3个师防守凡尔登以东和东南地区,另3个师作为预备队配置在凡尔登以南默兹河西岸地区。 发动原因 德国在经过了两年的消耗战之后,为打破僵持局面,于1916年初发动了凡尔登战役。 德军炮火准备 2月21日7时15分,德军开始炮火准备。 为隐蔽主突方向,德军炮兵在宽40公里的被炮轰后的凡尔登城镇正面上同时实施炮击,航空兵首次对法军阵地实施轰炸,摧毁部分防御阵地,并杀伤大量有生力量。 16时45分,德军步兵发起冲击,当日占领第一道防御阵地。 在以后四天中,又先后攻占第二、第三道防御阵地,向前推进5公里,占领重要支撑点杜奥蒙堡。 2月25日,法军统帅部任命第2集团军司令H.P.贝当为凡尔登前线指挥官(5月1日起由R.-G.尼韦勒继任),并调集一切可以动用的部队,决心在凡尔登地区与德军决战。 26日,贝当下令夺回杜奥蒙堡。 法军经四天激战,损失惨重,未果。 自2月27日起,法军利用唯一与后方保持联系的巴勒迪克—凡尔登公路(又称“圣路”),源源不断地向凡尔登调运部队和物资,一周内组织3900辆卡车,运送人员19万、物资2.5万吨。 这是战史上首次大规模汽车运输。 法军大批援军及时投入战斗,加强了纵深防御,对战役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至月底,德军弹药消耗很大,且战略预备队未及时赶到,攻击力锐减,从而丧失了突破法军防线的时机。 德军正面进攻 3月5日起,德军扩大进攻正面并将主突方向转移到默兹河西岸,企图攻占304高地和295高地,解除西岸法军炮兵的威胁,并从西面包围凡尔登;同时继续加强东岸的攻势,由急促攻击改为稳步进攻,但遭法军顽强抵抗,付出巨大伤亡后仅攻占几个小据点。 4~5月间,德军集中兵力兵器包括使用喷火器、窒息性毒气和凡尔登战役后轰炸机,对西岸法军实施重点突击,但步兵进抵304高地和295高地一线后,遭法军炮火猛烈反击,5月底停止进攻。 在东岸,法军频繁轮换作战部队,不断实施反击,与德军反复争夺,迟滞德军进攻。 6月初,德军再次发动大规模攻势,经七天激战切断沃堡与法军其他阵地的联系,迫使沃堡守军于7日投降。 6月下旬,德军首次使用光气窒息毒气弹和催泪弹猛攻苏维耶堡,在4公里宽的正面上发射11万发毒气弹,给法军造成重大伤亡,一度进抵距凡尔登不足3公里处,但终被击退。 战役结束 俄军1916年夏季进攻战役和西线索姆河战役开始后,德军在凡尔登方向未再投入新的兵力,尔后的进攻行动只是为了牵制当面法军。 经数月苦战,德军虽在凡尔登以北、以东地区楔入法军防线7~10公里,但未能达成战役突破。 8月29日,E.v0n法尔肯海恩被免职,兴登堡元帅接任德军总参谋长。 9月2日,德皇批准停止进攻。 10月24日,法军发起大规模反攻,于11月初收复杜奥蒙堡和沃堡。 12月15~18日,法军再次发动反攻,基本收复被德军攻占的阵地。 战役至此结束。 在10个月交战中,双方共投入200万兵力,发射了4000万发炮弹,伤亡人数近百万,创造了战争史记录,使凡尔登成了骇人听闻的“绞肉机”和“人间地狱”。 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 双方参战兵力众多、伤亡惨重。 凡尔登战役法军损失54.3万人,德军损失43.3万人,故此役有“绞肉机”、“合组织防御的经验,成为大战后各国修建要塞工事的依据。 这次决定性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意志帝国从此逐步走向最后失败。 战役结束后德皇威廉二世撤销法金汉的总参谋长职务,改任兴登堡为总参谋长,鲁登道夫为其副手。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德国企图一举击败法国的战略目标再次遭受挫折,损失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又无法及时弥补。 它标志着德国军事进攻的能力已从顶峰跌落,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到协约国手里。 在这场战役中双方都用了当时的先进武器,比如法国使用了大口径跑巨炮,德军使用了喷火器和毒气弹,对一战有重要影响。 这次战役改变了火炮的运用,在此之前火炮多数是用来防守或是在发动进攻前进行一下轰击,而这次德军集中大量火炮运用到进攻中则是火炮的新战法。 此次战役中的火炮战法,应该是严格意义上的炮火支援。 此后,火炮支援被其他国家效仿,并得到新的发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军的火炮战法是发展最为成熟的。 不列颠之战 二战期间,英德空军在英伦上空上演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 1940年6月,法西斯德国军队席卷西欧。 英国驻欧远征军败退敦刻尔克。 英军虽用“发电机计划”将军队撤回了本土,但却丢失了全部重装备。 英国皇家空军在法国上空与德国空军交战中亦损失了1000架以上的飞机。 同年7月,希特勒制定了从海上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 德国空军投入不列颠之战的飞机约2400架,其中轰炸机1285架,其主要基地位于法国东北部、西北部以及荷兰和挪威。 这次战役迫使希特勒在没有把不列颠完全逐出战争之前,即先回头来对付苏联,重走两线作战的老路。 英德空军在英伦上空上演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 1940年6月,法西斯德国军队席卷西欧。 英国驻欧远征军败退敦刻尔克。 英军虽用“发电机计划”将军队撤回了本土,但却丢失了全部重装备。 英国皇家空军在法国上空与德国空军交战中亦损失了1000架以上的飞机。 同年7月,希特勒制定了从海上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 该计划要求“德国空军要使用其全部兵力尽快击败英国空军”,夺取制空权,配合海军和陆军在英国本土登陆。 德国空军投入不列颠之战的飞机约2400架,其中轰炸机1285架,其主要基地位于法国东北部、西北部以及荷兰和挪威。 不列颠之战挫败了德国入侵英国迫其就范的目的,使德国征服全西欧的计划落空。 这次战役也由于英国的顽强表现,而迫使希特勒在没有把不列颠完全逐出战争之前,即先回头来对付苏联,重走两线作战的老路。 不列颠之战书写了二战史上抗击法西斯的光辉一页1940年7月,欧洲战场上只剩下英国还在孤军奋战,英国当时的处境是极其险恶的,陆军在刚结束的法兰西战役中损失惨重,虽经敦刻尔克大撤退,奇迹般地将三十余万部队撤回英伦三岛,但所有重装备和车辆丢弃殆不列颠之战杂图(10张)尽,英国本土只剩下780门火炮、160门反坦克炮和200辆坦克!空军也在战役中受到了很大削弱,损失了约1000架飞机,牺牲了435名富有经验的飞行员;海军的情况相对好一些,但正面临抗击德军潜艇部队疯狂的海上破交,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阿道夫·希特勒德国的情况则刚好相反,刚占领了法国、比利时、荷兰等西欧诸国,达到了军事胜利的顶峰!陆军由于坦克和车辆的大量缴获,部队战斗力和机动力大为提高,士气异常高涨;空军规模急剧扩大,而且陆续进驻沿海机场,正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只有德国海军实力最弱,根本无法与强大的英国海军相比,也根本没有力量保护登陆部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安全。 因此德军最高统帅部初步设想先以空军发起空战战役,消灭英国空军,夺取战役制空权,再以空军掩护海军夺取制海权,最后实施登陆。 然而这只是纸面上的幻想,德国空军虽然拥有3700架作战飞机,但德国空军历来是以配合地面部队提供直接空中火力支援为主要作战使命,装备的飞机中轰炸机绝大部分是俯冲轰炸机,能够用以战略轰炸的重型远程轰炸机数量少,航程短,载弹量小,难以承担起战略轰炸的重任,所以采取战略轰炸来夺取战役制空权对于德国空军而言,是超出其实际能力的。 而好大喜功的空军总司令戈林元帅还准备空降占领一个机场,再以运输机穿梭运送5个陆军精锐师,一举攻占伦敦,迫使英国投降。 实际上,对于英国本土作战,德军统帅部不象西欧作战,早就有周详的作战计划,直到此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作战方案。 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一直对英国抱有幻想,认为英国在如此严峻的局面下,一定会与德国媾和,而且他认为打败英国后,英国的殖民地将落入美国、日本和苏联之手,对于德国毫无益处,因此他在1940年5月至7月,始终没有敦促德军总参谋部制定进攻英国的作战计划,而是致力于对英国的诱降,在6、7月间多次通过广播和报纸,一再提出“和平建议”;并通过梵帝冈教皇和瑞典国王与英国接触,提出以瓜分法国、荷兰的殖民地优越条件试探媾和的可能性,还派出密使与在西班牙的前英国国王,因坚持与一位离过婚的美国女子结婚而逊位的温莎公爵接洽,准备扶持这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前国王重登王位,建立一个亲德的政府,迅速达成停战协议,然后可以集中全力准备对苏联的作战。 然而,英国的强硬态度完全出乎他的意料,5月10日接替以制造慕尼黑阴谋而闻名的绥靖主义者张伯伦出任首相的丘吉尔,历来就是坚定的主战派人士,他在就职仪式上发表的演讲中明确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上帝赋予我们的所有力量,在陆地、海洋和天空,向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的黑暗罪恶势力战斗!”广大英国人民也清醒认识了纳粹德国的残暴和征服世界的野心,彻底抛弃了绥靖主义,全力支持政府将对德国的战争进行到底! 当德国所有的诱降企图全部破产后,希特勒才定下了进攻英国的决心,于7月16日下达了代号“海狮行动”的对英作战第十六号指令。 希特勒寄希望于德国强大的空军越过英吉利海峡摧毁英国的抵抗力量。 德国为此集结了各种作战飞机2500余架,而英国空军的全部作战飞机也不过1300余架,此外,德国在占领西欧之后对英形成了一个弧形包围圈,其空军基地非常接近英国,这加大了德国飞机突击纵深的力度和出击的频率。 德国空军司令、纳粹二号人物戈林对希特勒夸下海口:只用空袭便可征服英国,希特勒遂决定等到德国空军对英国实施集中攻击后,再确定登陆战“海狮行动”的具体方案。 救援落水的飞行员1940年8月13日,戈林下令实施“鹰袭”计划,1500多架飞机开始对英国进行轰炸,不列颠之战的第一阶段战幕就此拉开。 15日,戈林倾其全部主力,向英国发动全面进攻,英国空军司令道丁元帅不得不动用他的大部分战斗机迎敌,双方在长达500海里的战线上进行了5次大战。 由于英国空军有雷达帮助,德军战机在同英国空军的一对一战斗中损失惨重。 24日德军将领在分析前几天的对英作战情况后,决定将轰炸重点放在被称为“扇形站”的英军地面机场指挥中心上,这一战术很快收到效果,伦敦周围的7个“扇形站”中的6个被炸毁,英军整个通讯系统处于崩溃边缘。 到9月6日,在连续12天的激烈空战之后,英国共损失飞机450余架,1/4的飞行员伤亡,英军的战斗力大幅下降。 8月28日夜晚,英国人为了振奋士气,对柏林进行了轰炸,这一举措惹火了希特勒,他当即下令德国空军不再以消耗英国空军力量为重点,而是对伦敦和其他英国城市实施大规模的空袭作为报复。 9月7日,德国空军开始轰炸伦敦,不列颠之战进入第二阶段。 9月15日下午,德国空军再次大举出动,对已被炸得残破不堪的伦敦城实行大规模的空袭。 9月17日,希特勒决定把“海狮行动”无限期地延迟下去,空战也进入了边打边停的第三阶段。 1941年5月10日德军对伦敦的最后一次的“惩罚性进攻”为标志,不列颠之战彻底结束。 编辑本段 过程进入7月,德军开始了战前准备,航空兵部队从本土向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转场,前线机场的扩建,部队的调动集结,人员物资的补充,都需要时间。 但德国空军不愿这样坐等,以小部分部队在进行战前准备的同时就开始了试探性的攻击。 德国空军在1940年4月至6月的三个月中,共损失了2784架飞机,但很快凭借着航空工业的生产能力得到了恢复。 7月10日起,德军以英国南部港口和英吉利海峡航行的船只为目标发动了攻击,德军作战目的有两项,一是了解英军防空能力,查明英国空军的部署;二是诱使英机出战,在空战中消耗英军力量。 丘吉尔在与兰姆塞海军上将一起察看作战地图英军由于在欧洲大陆消耗较大,需要休整补充,所以采取避战战略,只以小机群迎战,同时在空战中检验雷达引导截击的战术。 从7月10日至8月12日,德军共出动飞机5376架次,投弹1473吨,击沉英军4艘驱逐舰和18艘运输船,德军有186架飞机被击落,135架被击伤。 英军损失飞机148架。 总体而言,这一阶段作战完全是试探性,规模有限。 与此同时德国空军指挥机关开始制定作战方案,7月下旬,参战的主力部队第2、第3航空队联合草拟了方案,7月29日空军作战局对这一方案进行了研究,8月1日第2、第3航空队根据作战局的意见递交了修正方案,8月1日希特勒和总参谋长约德尔联合签发了对英实施全面空袭的第十七号指令,8月2日空军司令戈林下达了空军作战指令,戈林定于8月10日发起第一次大规模空袭,这天将以“鹰日”为代号。 8月初,德国空军为对英作战而集结的飞机已达2669架,其中梅塞施米特-109战斗机933架,梅塞施米特-110战斗机375架,容克-87俯冲轰炸机346架,容克-88、亨克尔-111和道尼尔-17轰炸机共1015架。 8月10日,英国南部地区天气非常恶劣,“鹰日”攻击被迫延期。 8月11日和8月12日,天气依然没有多大好转,德军出动了部分飞机,攻击了英军雷达站,五个遭严重破坏,一个被完全摧毁,由于德军主要轰炸雷达站的天线而不是核心的控制室,英军能够迅速修复,德军无线电侦测部门又很快发现了雷达信号,认为攻击雷达站是毫无作用的,因此不久就终止了对雷达站的攻击,铸成大错。 被大肆宣扬的“鹰日”攻击终于在8月13日开始,战史上将8月13日至8月23日作为不列颠战役的第一阶段,德军在这一阶段主要目的就是消灭英国空军主力,由于德军飞机航程有限,所以攻击主要集中在英格兰南部,企图尽可能在南部战斗中消耗英军力量,为以后攻击中部地区创造条件。 德军除以战斗机掩护轰炸机突击英军机场外,还以战斗机组成游猎群,专门寻找英军战斗机空战。 8月13日,由于天气仍不理想,部分战斗机没有按计划起飞,开局显得有些混乱。 全天德军投入1485架次,白天突击英国南部七个机场,晚间则攻击英军飞机制造厂。 英军出动了727架次迎战,在波特兰和南安普敦的空战尤为激烈,德军有47架飞机被击落,80余架被击伤,英军仅损失12架“飓风”和1架“喷火”,机场遭受的损失微不足道。 8月14日,天气依旧是阴云密布,德军仅进行了小编队的零星袭击。 英国皇家空军地勤人员在维护飞机8月15日,因为连日的恶劣天气,戈林将各航空队司令召到在卡琳霍尔庄园的官邸举行军事会议,不料天气突然转晴,留守空军指挥部最高级别的军官第2航空队参谋长保罗戴希曼上校,以军人的责任果断下令出击,谁能想到这天竟然成为不列颠战役中德军出击规模最大的一天!第2、第3航空队几乎是倾巢而出,第5航空队也首次派出飞机参战,这样德军从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展开攻击。 北面的第5航空队以为英军在东北地区防御比较空虚的,加上受航程限制,只派出了34架梅塞施米特-110战斗机掩护63架亨克尔-111和50架容克-88,不料遭到英军第13大队七个中队共计84架战斗机的迎头痛击,德军战斗机空中指挥第76战斗机团第1大队大队长雷斯特曼上尉还来不及调整飞行状态,就被击落。 这支在德国空军享有盛名的精锐部队,由于梅塞施米特-110战斗机既笨重,数量又少,在英机打击下损失惨重,总共被击落7架梅塞施米特-110、16架亨克尔-111和6架容克-88,战损率超过20%,从此第5航空队就再未参加不列颠之战。 在英格兰南部的激战中,德军投入了975架战斗机和622架轰炸机,发动了四个波次的空袭,猛烈轰炸了英军五个机场和四个飞机制造厂,英军先后投入二十二个战斗机中队,全力抗击。 战斗一直持续到天黑,全天德军出动约2000架次,被击落75架,英军出动974架次,空战中损失34架,还有21架轰炸机在地面被击毁,马特尔夏姆和林尼机场遭到较大破坏。 这天是不列颠之战开始以来最激烈的一天,被称为“黑色的星期四”,照双方的损失比例,德军仅凭借现有的数量优势,是难以消灭英国空军的。 8月16日,德军再次大举出动,但几乎没有取得什么战果。 8月17日,德军只有零星小机群进行了骚扰性的空袭。 8月18日,德军发动了强劲攻势,遭到英军顽强抗击,被击落71架,而英军仅损失27架。 8月19日,戈林在卡琳霍尔庄园官邸召开参谋长会议,总结前一阶段作战情况,决定接下来集中全力攻击英国空军主力第11大队的基地,并停止出动在战斗中损失惨重的容克-87俯冲轰炸机。 8月19日至23日,由于天气原因,空战暂停了五天。 不列颠之战的第一阶段至此结束,在这一阶段,德军付出了被击落367架的巨大代价,使英军12个机场和7个飞机制造厂遭到不同程度破坏,6个雷达站一度失去作用,1个指挥中心被炸,1座弹药库和10座储油库被毁,但德军选择目标不集中,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兵力,降低了突击效果,再加上英军顽强的抗击,没能达到预期目的。 英军在这一阶段损失183架。 丘吉尔在视察陆军部队从8月24日至9月6日,不列颠之战进入了关键的第二阶段,德军根据戈林的决定,对英军第11大队的主要基地和英格兰南部的飞机制造厂进行了大规模空袭,在这两周时间里,德军每天出动飞机都在1000架次以上,其中8月30日和8月31日两天,更是达到了日均1600架次!轰炸一个波次接着一个波次,空战连着空战,在这决定性的阶段,英军飞行员由于一个多月以来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有时一天就要出动几次,已经非常疲惫。 空战开始以来,英军有103名飞行员阵亡,128名重伤,伤亡总数占全部飞行员的四分之一!英国空军开始出现人员紧缺的困境,尤其是富有经验的飞行骨干大量伤亡,连一些年仅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就已经算是老手了。 就在这样严峻的局面下,深谋远虑的道丁上将依旧没有动用保留在北部纵深地区的280架飞机的后备力量,他的这种战略受到了前线艰苦奋战将士的谴责和后方待命将士的抱怨。 尽管如此,英军依然在顽强苦战,有些飞行员一天出动几次,保持着高昂的士气,甚至在9月6日英军的出动架次竟然超过了德军!地勤人员夜以继日地维护保养、抢修受伤的飞机,体力精力都达到了极限,很多在工作中晕倒。 8月24日至9月6日两周中,英军有295架飞机被击落,171架被重创,而同一时间里英国生产出的新飞机加上修复的飞机总数只有269架,英国空军已经是元气大伤!更严重的是英国南部最重要的5个机场都遭到严重破坏,英国空军最重要的指挥中枢--地下扇形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雷达站、地面防空观察哨和空中作战的飞行员发回的敌情报告,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再用无线电指挥空中的战斗机作战,德军通过无线电监听截获了指挥中心与飞行员之间的通话,意识到这些指挥中心的重要性,便全力攻击这种指挥中心,在南部地区和伦敦附近的7个指挥中心有6个被摧毁!英国空军的指挥和通信系统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照这样发展下去,英国空军很快就会失去抵抗的力量!而德军在数量上的优势开始逐步发挥出来,在这两周里,德军损失了214架战斗机和138架轰炸机,但还有足够的力量继续发动攻势。 英国女王夫妇走上街头就在英军遭到无法长期承受的巨大损失,即将陷入崩溃的边缘的时候,德军却突然改变了战术,不再攻击英军的机场和指挥中心,转而对伦敦实施大规模空袭,不列颠之战也就进入了第三阶段。 9月7日下午,戈林亲自指挥空军,动用300架轰炸机和600架战斗机,对伦敦进行第一次系统的轰炸。 德军飞机所到之处,狼烟四起,伦敦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巨大的损失。 德军轰炸机的种类主要有亨克尔111式、容克88式和都尔尼17式。 这一改变完全是因为一个偶然事件,8月24日12架迷航的德军轰炸机飞临伦敦,在市中心投下了炸弹。 8月25日根据丘吉尔首相的指示,英国空军出动81架轰炸机空袭柏林,作为报复。 尽管空袭造成的物质损失微乎其微,但在心理上极大地震撼了德国!8月28日夜和8月31日夜英军又两次空袭柏林,使柏林市民也真切体会到了战争。 希特勒被激怒了,叫嚣要彻底毁灭伦敦!9月3日,戈林召开了参谋长会议,决定从9月7日起攻击重点转为伦敦。 9月4日,希特勒在演讲中声称将以夜袭来回报夜袭,英国人投下一千千克炸弹,德国空军将要以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炸弹去回报!实际上,德军对伦敦的空袭8月底就已经开始。 9月6日晚,德军出动68架轰炸机首次有计划地轰炸伦敦。 9月7日,德军对伦敦的大规模空袭终于开始,黄昏时分,戈林和凯塞林站在加莱海岸的山上,目视着第2航空队625架轰炸机和648架战斗机飞越海峡,飞向伦敦。 英军没料到德军会空袭伦敦,起飞拦截的战斗机扑了空,德机向伦敦投下了300吨炸弹和燃烧弹。 入夜后,又有250架德机来袭,伦敦没有夜航战斗机,夜间防空只能依靠高射炮和探照灯,空袭从晚上八时一直持续到清晨,伦敦有1300多处起火,很多街区成为一片火海,连英国国王居住的白金汉宫也被炸。 在当晚的恐怖空袭中,伦敦市民死300余人,伤1500余人。 次日天亮后,阳光都无法穿透伦敦上空浓厚的黑烟!戈林兴高采烈地告诉妻子:“伦敦烧起来了!”德军对伦敦实施的大规模空袭,企图以摧毁城区的残暴轰炸,使英国屈服。 然而,英国人民在如此惨重的损失下,没有屈服,相反更激起了对纳粹暴政的仇恨和战斗的决心!
世界上的六大都市带分别是?它们的主要城市有哪些?
1.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自波士顿至华盛顿地带(波士华带):在长970千米的地带内,城市密集,仅大城市就有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等,居住了4200多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5。 2. 美国中北部五大湖沿岸区(芝匹带):包括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等大城市。 3. 日本太平洋沿岸东京——大阪城市带(京滨带、阪神带):包括东京、横滨、名古屋、京都、神户、大阪等。 以后将向西发展延伸到长崎。 4. 英国英格兰地区:由伦敦、伯明翰、利兹、设菲尔德、曼彻斯特、利物浦斗滚简、纽卡斯尔等城市组成。 5. 西北欧地区:包括荷备铅兰的“兰斯塔德”、德国鲁尔区和法国北部工业区(有巴黎、空裤鲁昂、勒阿弗尔、里尔、敦刻尔克、加来等城市)。 6. 我国沪宁杭地区(沪宁杭带,又称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京、扬州、南通、宁波、湖州、嘉兴、杭州等城市。 另有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等。
法国巴黎的介绍以及历史传说
法国首都巴黎(Paris)是欧洲大陆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 地处法国北部,塞纳河西岸,距河口(英吉利海峡)375公里。 塞纳河蜿蜒穿过城市,形成两座河心岛(斯德和圣路易)。 市区人口217万。 城市本身在巴黎盆地中央,属温和的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1月平均气温3℃,7月平均气温18℃,年平均气温10℃。 全年降雨分布均衡,夏秋季稍多,年平均降碧绝雨量619毫米。 历史早在地球上尚未存在“法兰西”这个国家,也未曾有今天我们称为“法兰西人”的两千多年前,便有了古代巴黎。 不过,那时的巴黎还只是塞纳河中间西岱岛上的一个小渔村,岛上的主人是古代高卢部族的“巴黎西人”。 公元前一世纪,罗马人开始在此定居并逐渐将其发展成为一座城市,名为“吕岱兹”(法语“沼泽”的意思)。 公元4世纪时,为纪念此地最早的主人,将该城命名为“巴黎”。 公元508年,法兰克王国定都巴黎。 10世纪末,休�6�1卡佩国王在此建造了皇宫。 此后又经过了两三个世纪,巴黎的主人换成了菲利浦�6�1奥古斯都(1165-1223年)。 此时的巴黎已发展到塞纳河两岸,教堂、建筑比比皆是,成为当时西方的政治文化中心。 公元16世纪末、17世纪初,当时的国王亨利四世将巴黎大大扩建了一番。 到了18、19世纪,巴黎仍在逐步扩大,大量的可耕地被城市占用。 法兰西第一帝国后期,巴黎拥有70多万居民,千余条大街;第二帝国建立后,巴黎又吞并了周围的一些村庄;到拿破仑三世时,始在巴黎开辟了一些宽阔的道路,修简空建了许多园林和公园,使巴黎开始形成今日的样子。 战后,法国政府对巴黎的建设不遗余力。 虽然在1970年,曾经为了疏散过度集中在首都的法国各政治和经济机构,暂缓了巴黎的发展,但自1977年的蓬皮杜中心和新的购物地下街建立以来,巴黎的建设又有了新的方向。 为使巴黎东、西市区的发展更均衡,1981年开始,以密特朗为总统的法国政府开始的包括巴士底歌剧院、国家图书馆在内的十大工程建设,已于1996年底前全部完工。 巴黎是法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 北部诸郊区主要为制造业区。 最发达的制造业项目有汽车、电器、化工、医药、食品等。 奢华品生产居次,并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各区;产品有贵重金属器具、皮革制品、瓷器、服装等。 外围城区专事生产家具、鞋、精密工具、光学仪器等。 印悔咐姿刷出版业集中在拉丁区和雷米街。 大巴黎(都市)区电影生产量占法国电影生产总量的四分之三。 巴黎大部分银行、保险公司的总部(包括法兰西银行和证券交易所)均设在“市场”(1183—1969年为当地的中心市场)的西侧。 巴黎是法国文化、教育事业的中心,也是世界文化名城。 法国著名的法兰西学院、巴黎大学、综合工科学校、高等师范学校、国立桥路学校以及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等均设在巴黎。 巴黎大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创建于1253年。 巴黎还有许多学术研究机构、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等。 巴黎拥有50个剧场,200个电影院,15个音乐厅。 巴黎歌剧院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歌剧院,位于市中心的奥斯曼大街,占地11万平方米,整个建筑兼有哥特式和罗马式的风格。 法国国家音乐学院和舞蹈学校也设在这里。 巴黎的“街头艺术”十分活跃,城市西北部的泰尔特尔艺术广场是世界闻名的露天画廊,每天都有不少画家在这里即席作画出售。 在市中心的沙特莱广场和圣�6�1日耳曼德伯广场等地,青年学生和市民经常自带乐器举行音乐会,表演各种节目。 巴黎是一座世界历史名城,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爱丽舍宫、凡尔赛宫、卢浮宫、协和广场、巴黎圣母院、乔治�6�1蓬皮杜全国文化艺术中心等,是国内外游客流连忘返的地方。 美丽的塞纳河两岸,公园、绿地星罗棋布,32座大桥横跨河上,使河上风光更加妩媚多姿。 河中心的城岛是巴黎的摇篮和发源地。 塞纳河畔圣米歇尔林荫大道有绵延数公里的旧书市场,每天都有不少国内外学者、游客来这里选购心爱的古籍,形成塞纳河畔古老的文化区——拉丁区的一大特色。 巴黎还是一座“世界会议城”。 它以明媚的风光、丰富的名胜古迹、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以及现代化的服务设施,迎来了众多的国际会议,据统计,1987年在巴黎共举行了365次国际性会议,超过了纽约、伦敦、布鲁塞尔、日内瓦,居世界首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总部均设在巴黎。 法国有句家喻户晓的谚语:“巴黎不是一天建成的。 ” 细分起来,巴黎市共有20个大区,大小街道、马路、林荫大道5000余条。 市内东、西、南、北建筑分明,便于路人正确地判断出自己在城中所处的位置。 巴黎以其圆顶教堂、凯旋门、伟大的宫殿、雄伟的广场、皇家公园以及每晚数以百万的闪烁灯火而成为法国的中心。 300米高的埃菲尔铁塔,在100多年前被人斥责为“可惜的与无用的”,后来它才被友好地接受下来,并成为巴黎的象征。 巴黎拥有每个游客都不能错过的十大名胜:埃菲尔铁塔、La Coupole(酒吧)、圣心教堂、毕加索博物馆、蒙马特小丘、卢浮宫和凯旋门、拉普街、胜利广场的时尚、凡尔赛宫。 到巴黎,一定要尽情俯瞰美丽的巴黎城。 从巴黎圣母院、凯旋门、风景如画的LaSamaritsine商店的露天平台和蒙马特高地,巴黎美景真是尽收眼底。 当然最惬意的莫过于从埃菲尔铁塔上看巴黎了,它像一个钢铁巨人高高地耸立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畔。 巴黎市有70座博物馆,让艺术气息侵袭人们的心灵,每一座都是精彩又独特的,世界最大的卢浮宫,位于塞纳河右岸,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 还有收藏18世纪末至19世经初期艺术品的奥塞美术馆,也使人驻足良久,虽然它原是由火车站改建而来的;而橘园美术馆(Musee de lOrangerie)收藏的是19世纪末期印象画派的作品,当然还有毕加索美术馆、克吕尼博物馆、罗丹美术馆……等等,来到巴黎真让人有进入艺术国度的感觉! 位于塞纳河中心城岛上的巴黎圣母院是一座法国哥特式建筑,它不仅因雨果的著名小说《巴黎圣母院》而出名,更因为它是巴黎最古、最大和建筑史上最出色的天主教堂。 此外,凯旋门和凡尔赛宫等,都是人们参观游览的胜地。 就像河岸与服装设计师,小咖啡馆与咖啡厅,流浪者与看门人一样,巴黎是集所有于一身的城市,帝国的伟大与神圣、财富与权力、传统与热烈、机智与随便处世之道与世界主义,它自豪而又任性,充满矛盾与反差。 出生于南法的德岱在《风车小屋来信》一书的开头曾说:“我对喧嚣阴沉的巴黎毫无向往之心。 ”然而德岱最终还是来到巴黎,并在此终其一生。 从古至今,从世界各地汇集到巴黎的年轻人都拥有各种梦想和野心,在这里他们曾实现梦想,也曾有过失望,然而正如利尔克曾说过的,“巴黎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