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开学,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门诊又一次人满为患。
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带着困惑挤满这间七平米的诊室。
他们喋喋不休地控诉孩子的种种问题,期待医生可以解决。
但经记者采访发现,这些孩子身上的问题:抑郁、焦虑、厌学、叛逆、自卑.......
几乎全部来自原生家庭,无一例外。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曾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做“有毒的父母”。
指父母某些负面行为模式持续存在,始终支配着子女的生活,让孩子遭受痛苦并随着成长不断加深。
尤其是父母的以下这5种有毒人格,足以摧毁孩子一生的幸福。
博主神奇妈妈木小暖分享了一段经历:
有一次她跟朋友聚会时,朋友吐槽说自己14岁的儿子性格有很大的问题:
“做事畏手畏脚,没有一点主见,简直令人火大。”
博主还没来得及问为什么,朋友的儿子回来了。
满头大汗的孩子刚坐下来,拿起妈妈的,妈妈立马怒气冲冲地喊道:“说了多少次了,出汗后不能喝凉的,你怎么还是记不住?”
吃饭的过程中,朋友也一直抓着孩子的缺点不放:
一会儿说孩子坐得不端正;一会儿说孩子只顾着埋头吃,没有礼貌;一会儿又嫌弃孩子这么大了夹菜还能掉……
短短一个小时,她的眼睛一直盯着孩子,在各种小事上挑毛病,纠正孩子;
一个家庭,最可怕的就是这种父母——
哪怕只是一件小事,是孩子的无心之失,父母却始终揪着不放,喋喋不休、可着劲地指责孩子。
孩子的内心世界非常脆弱,如果父母经常指责孩子,孩子做什么事都极其敏感、如履薄冰。
就像博主朋友的儿子,之所以变得畏手畏脚,自卑胆小,离不开妈妈长期的指责。
密根大学曾有研究显示:当一个人遭受语言攻击时,他感受到的情绪伤痛,跟身体受伤时所体验到的,几乎是同等级别的疼痛。
指责型父母,就是孩子最大的灾难。
当孩子无论做什么,得到的都是指责和批评,他便会开始自我怀疑,最后陷入无尽的内耗,最后把自己逼疯。
永远在控制孩子的人生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专断性教养方式”理论:拒绝+控制。
专制型父母就是如此,喜欢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孩子只能服从,不能反抗,不能有自己的想法。
知名博主有一个认识多年的博士朋友。
这位博士的父母对他管得非常严,从小到大一直都是高标准、严要求:
拿筷子的距离,买衣服的款式等等,都要按照父母的规定、喜好来。
上学时,他妈妈会撕他的课外书,翻他的抽屉,看他写的日记,进他的房间从来不敲门。
当他取得了一定成绩后,父母就会给他制定更高的要求,还喜欢用他的短板和其他孩子的长处比较。
这位博士在30岁时被检查出癌症,得知自己患癌那一刻,他长舒一口气,反而觉得这是一种解脱、一种自由。
很多父母严厉管教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是想对孩子的未来负责任;
可是,当爱太专制,往往就变成了孩子发展天性的 “碍”。
孩子很容易形成自卑、焦虑、对抗、退缩、依赖等不良性格特征,永远无法认同自己。
要知道,孩子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他们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也不是父母的风筝,迟早有一天,他要独自飞翔。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为他安排一个光鲜的人生,而是尊重他,给他自由,让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永远让孩子活在愧疚中
前段时间刷到的一条热门视频。
饭桌上,妈妈做了一道虾,但妈妈只夹虾头吃。
女儿夹起就要往妈妈碗里放,妈妈却一口拒绝了:“我不爱吃那玩意,一共也没多少,我就吃点虾头就行了。”
女儿不解,盘子里不是还有很多吗?
“那不是吃一块少一块吗?好的都留给你们就行了,我就吃点你们剩的就行。”
见女儿不吭声,妈妈又说道:“我不都是为了你,要平常我自己在家能吃这么好?能买虾吗……”
短短1分钟的视频,满满全是窒息。
这些热衷于卖惨的父母,只想着用这种方式让孩子懂得生活的艰辛,却没有想过,活在愧疚感中的孩子,究竟有多痛苦。
美国心理学家大卫·霍金斯就曾有一项长达30年的研究,结果发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量层级,就类似于手机电量。
其中在负能量等级中,排在最后一位,最可怕的就是“羞愧”,其次则是“内疚”。
也就是说,如果孩子经常感到羞愧和内疚,会严重摧残他的的身心健康。
喜欢卖惨的父母,就像是田间的,会一点点吸食掉孩子的内心能量,让他一生活在痛苦和煎熬当中。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种父母?
他们习惯性地打压自己的孩子,因为怕孩子骄傲,不管孩子做什么,都会不停地否定他。
在《凉子访谈录》中,有一个患上的女孩。
她小时候成绩一直是中等,但妈妈期待很高,所以经常打击她。
一次数学考试中,她好不容易考出了97分的成绩。
她满心欢喜地跑回家,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结果妈妈冷漠地反问她:“还有3分去哪了?”
那一刻,她像是被迎头浇了一盆冷水。
类似的场景有很多,不管她做什么,永远都难以得到妈妈的认可。
慢慢地,她变得很自卑,很畏难,觉得自己就是个废物,什么也干不好。
工作之后,老板疯狂地PUA她,可她却连反抗的勇气都没有。
她只能对内攻击,把所有的事情都归结于自己太没用,结果一步步陷入抑郁。
心理学家说, 一个持续被否定的人,无异于时刻在接受法庭的审判。
经常贬低和打压孩子的父母,就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行”,最后只会吞噬孩子的自信,浇灭孩子的热情。
著名心理学者丹尼尔·J·西格尔说过:“孩子需要被欣赏和珍视。”
父母越是不吝啬鼓励和赞美,孩子越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变得更加自信、阳光。
平常请务必多和孩子说说这几句话:
你的鼓励,对孩子来说是温暖是力量,更是他们向上生长的底气。
知乎上有个问题叫:“被父母忽视是什么感觉?”
一位用户的回答格外扎心:“那种感觉就像有一把很钝的刀,在身上不停地划。明明父母双全,却感觉自己活得像孤儿,无人理解。”
多少孩子,看似家庭和睦、独立健康,其实海面下的从未消融。
14的女孩小林,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异。
她从初二开始遭遇了校园暴力,曾被人放学后堵在厕所里威胁,文具盒里的铅笔也被人全部掰断。
可每次当她想跟妈妈诉说自己的遭遇时,妈妈却根本没有兴趣听,还敷衍2句“你离他们远点不就好了!”
她只能一个人躲在被窝里默默地哭。
女孩的小姨曾给她送了一条,女孩把它当作心灵寄托,妈妈却以学习为重趁她不在送走了。
在女孩一次次的需求被无视,一次次的委屈无处宣泄之后,她的心堕入了黑暗,多次自残,想要结束生命。
多少父母以为给孩子足够的物质就是爱,却忽略了孩子情感上的支持和心理上的需求。
“抚养一个孩子成长为情感健康、可与他人形成健康连接的成人,需要父母给予一定量的情感互动、共情和持续地关注作为燃料。”
每个孩子最渴望的,就是被父母看到、理解。
所以,请一定及时回应他的情感需求,时刻关注他的情绪。
父母的回应,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被爱的,它就像一缕光,照亮着孩子的世界。
“父母对小孩来讲最珍贵的是什么?是给他们一个理想的环境,让他变成他自己,而不是变成我们要他变成的人。”
为人父母,我们应当给孩子提供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家庭环境,更有责任让孩子远离这些“有毒”的人格。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做,那就请牢记:
卖惨让孩子在愧疚不安中长大。
打压会吞噬孩子的自信;
忽视会让孩子的世界充满黑暗。
点个,愿我们都能养出眼里有光,身心健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