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称暂停与以色列进出口贸易意在迫使以停火

原标题:土耳其称暂停与以色列进出口贸易意在迫使以停火

土耳其贸易部5月2日发表声明,宣布暂停所有与以色列有关的进出口贸易。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3日表示,土耳其采取贸易措施,目的是迫使以色列实施停火,并允许更多人道主义援助进入加沙地带。

埃尔多安表示,土耳其非常清楚一些国家会如何利用土耳其对以色列的贸易限制来攻击土方,土耳其的唯一目的是迫使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实现停火。他强调,当达成加沙停火协议并允许足够的人道援助进入加沙地带时,土耳其的目标就实现了。据埃尔多安透露,土以两国间的贸易额达到95亿美元。

哈马斯对土方的这一决定表示欢迎,称这是对巴勒斯坦权利的支持。

以色列称将对土耳其采取多项反制措施

以色列外交部长卡茨称,土方的这一决定违反了国际贸易协定。以色列外交部3日发表声明称,以外交部与经济部和税务局进行讨论后,决定采取措施减少土耳其与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经济联系,推动国际经贸组织对土耳其违反贸易协定实施制裁。同时,以方将制定进口土耳其产品的替代清单,并对受土耳其决定影响的出口部门给予支持。

3日,以色列经济产业部部长巴尔卡特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称,以色列已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投诉土耳其的决定,称土耳其此举公然违反海上贸易法,损害全球供应的连续性。

上个月9日,土耳其贸易部在一份声明中说,土方将从当天开始对以色列实施54种产品的出口限制,包括水泥、钢铁建筑材料等。声明说,这一决定将一直有效,直至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宣布停火并允许人道救援物资持续进入加沙地带。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为什么总是战火连连?希望在这方面了解到比较全面的知识

一)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历史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历史 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 公元前13世纪腓力斯人在沿海建立国家。 公元前13世纪末希伯来各部落迁入定居。 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建立希伯来王国,后亚述、巴比伦、波斯等外族都曾占领巴勒斯坦。 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侵入,绝大部分犹太人流往世界各地。 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 阿拉伯人不断移入,并和当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由上述材料可知,巴勒斯坦地区也曾是犹太人的故乡,而且文本关于他们的传说为人所熟知。 就以《圣经》为例,这本基督教经典所记载的就完全是犹太人祖先的故事。 虽然大多数历史学家们都认为不能从《圣经》中汲取太多的信息--这不是因为当中的记载不真实,而是因为难以证实它的真实性;再者,《圣经》只是一种信仰的产物--不过,由于大部分内容都被现今的犹太人所接受,所以我们有必要仔细地了解故事的轮廓,因为今天的冲突以及耶路撒冷问题与宗教原因息息相关: 故事开始于上帝告诉亚伯拉罕离开自己的故乡美索不达米亚,远赴迦南,即现在的巴勒斯坦地区,开始新的生活。 就这样,亚伯拉罕被认为是犹太人的始祖,就像中国人认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一样。 于是亚伯拉罕带领他的妻子和儿子们来到迦南,这大概就是犹太人认为自己曾是巴勒斯坦地区的主人的证据。 他的儿子艾萨克(Isaac)和孙子雅各布(Jacob)都被认为是犹太人的祖先。 雅各布有十二个儿子,不知什么原因其中的十个非常憎恨他们的兄弟约瑟夫,并把他卖到埃及当奴隶。 不过约瑟夫有一个解梦的本领,深得埃及国王的喜爱,于是他被封作宰相。 后来雅各布和他的儿子们来到埃及投靠约瑟夫,并大量繁殖他们的后代,这些后代就第一次被称作以色列人(Israel,意思是上帝为其斗争或者是与上帝作斗争?)。 埃及国王看到繁盛的犹太人,视他们为威胁,为了除掉这个隐患,他找借口把这些以色列人贬为奴隶。 痛苦的服役生活使可怜的犹太人反抗了,于是就上演了摩西领受十诫,带领以色列人返回故乡的故事。 后事冗繁不再详叙。 大约在公元前13世纪BC,以色列人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王国—以色列王国,而他们有两位出色的国王,大卫和他的儿子所罗门,在位期间,发展贸易,以武力维持其统治,使以色列发展到鼎盛。 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时候王国定都耶路撒冷,被确立为犹太民族的神圣之地,这样就为巴以冲突的症结难解奠定了根源。 由此看来,犹太人的历史,至少是他们认为的事实,显示出他们的民族特质,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犹太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但更是一个克服灾难的民族,他们有勇气,也有力量与种种上帝的考验作斗争。 但是他们近代的惨痛遭遇似乎比《圣经》记载的大灾难还更加悲惨,难道是他们的另一个考验?可以肯定的是,那惨绝人寰的经历永远刻在犹太人历经漂泊、破碎流血的心中: 就在以色列王国被灭亡以后,希腊罗马王国也曾占领过这片土地,犹太人就在这个时期流放都世界各地,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家乡,被迫逃到东欧和西欧的一些国家如德国、奥地利和波兰,但人身利益却被大大的限制。 也许是因为他们是一个聪明的民族,在政治、医学、艺术各领域成就斐然,于是就遭到别的民族的嫉妒。 沙俄时代和二战期间的大屠杀成为了犹太人最惨痛的记忆,也许是因此犹太人的愤怒一发不可收拾。 1920年英国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份,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为英国委任统治地。 19世纪末在“犹太复国运动”者策动下,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与当地阿拉伯人不断发生流血冲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英、美两国的支持下,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巴勒斯坦在1948年结束英国的委任统治后建立犹太国(约1..52万平方公里),和阿拉伯国(约1..15万平方公里),耶路撒冷(176平方公里)国际化。 1948年5月以色列建国后推行扩张主义政策,于1948年、1956年、1967年、1973年四次对阿拉伯国家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100多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赶出世代居住的家园,沦为难民。 1964年5月在耶路撒冷市召开的巴勒斯坦第一次全国委员会会议决定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1969年阿拉法特担任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 1978年9月,埃及、以色列和美国签署了戴维营协议,被占领土的巴勒斯坦人获得了有限的自治权,巴解组织则拒不接受自治。 1988年11月15日在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首都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 宣言明确巴勒斯坦接受1947年11月29日联大通过的第181号决议(分治决议)。 巴勒斯坦的边界问题留待以后通过谈判解决。 1988年12月,阿拉法特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谴责恐怖主义。 1993年9月13日,在挪威主持的秘密谈判之后,以色列和巴解组织签署了和平协定,提出了巴勒斯坦自治计划。 1994年5月4日,巴解组织和以色列在开罗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有限自治的协议,5月12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成立。 同年7月12日,阿拉法特结束了27年的流亡生活返回加沙。 (二)巴以冲突之源—圣殿山 巴以冲突之源—圣殿山 犹太教古经典这样记载:“世界可以比做人的眼睛,眼白是围填世界的海洋;眼珠是住人的大地;瞳孔就是耶路撒冷;瞳孔中的人脸就是圣殿。 ”因此而得名的耶路撒冷圣殿山,历经沧桑,已成为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地。 巴以半个多世纪的流血冲突,最大的症结就在于圣城耶路撒冷的地位;而耶城争夺的根源和焦点,则集中在圣殿山的归属。 三年前(2000)就是因为当时的利库德领导人沙龙闯入这里,引燃了延续至今的巴以冲突。 虽然名为圣殿山,但踏步其中,已找不到任何山头的影子,极目之处,只见一片矩形石建筑群和蓊郁的树木。 事实上,圣殿山还是古犹太人流传下来的称呼。 犹太教古经典就曾记载,上帝为考验犹太始祖亚伯拉罕,让他在圣殿山一巨石上献祭独子以撒。 在基督教传说中,这块石头也被视为上帝用泥土捏成人类始祖亚当的地方。 公元前10世纪,雄才大略的犹太国王所罗门在这里建了第一圣殿,存放约柜、挪亚方舟等圣物。 圣殿后被毁,有重建,但最终于公元2世纪被彻底毁灭,犹太人也被驱逐出故土,浪迹天涯。 圣殿山的巴勒斯坦人,称此地为“圣地”。 因为在这个当年的犹太圣殿遗址上矗立着有千百年历史的阿克萨清真寺和金顶清真寺。 而耶路撒冷也成为伊斯兰教继麦加和麦地那后的第三大胜地。 原来的犹太圣殿遗迹也就几乎荡然无存了。 踏步圣殿山,几乎每一个砖瓦都有一个故事、一段历史,或神妙,或凄婉。 对于犹太人和穆斯林来说,圣殿山已沉入他们的心灵。 但这种圣迹的重叠,也随即转化为宗教的纷争和历史的积怨,由此使这块方圆不足0.135平方公里的的地方,承载着太多的仇杀与血泪;在某种程度上,主导着巴以人民的对立情绪,直至2000年激化为流血冲突。 在圣殿山,巴以双方也不时爆发激烈的枪战,对于每一方而言,对会不屑和不满于对方的到来,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圣地。 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对于这座占据着民族心理中心地位的圣殿山,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都不愿意拱手相让。 在阿克萨清真寺西面即是西墙。 从外观上看,这堵墙与巴勒斯坦其他墙别无二致。 但由于历史原因,它成了犹太人心中最神圣的地方,是古国不灭,民族长存的象征,犹太人常聚集在此哭泣,因此有称为“哭墙”。 许多犹太人就对当年巴勒斯坦人阻止他们到“哭墙”祈祷耿耿于怀。 这种情况直到1967年“六日战争”方结束。 结果是犹太人以武力攻占了整个东耶路撒冷。 第二天,拉比(犹太教的宗教导师)和将领们赶往西墙,抚墙放声痛哭。 许多犹太人因此坚持,以色列决不能放弃圣殿山。 2000年9月,“鹰派”代表人物沙龙穿过西墙右上方的一个小门,进入阿克萨清真寺,以此宣示犹太人与圣殿山的宗教关系。 此举激怒了巴勒斯坦人,成为一直延续至今的巴以冲突的直接起源。 圣殿山从此更加喧闹。 时常犹太人在西墙边祈祷,巴勒斯坦人则借助地理之便向下投掷石块,然后是以军警的介入,向巴勒斯坦人开枪甚至闯入清真寺抓人。 (三)总结 总结 可见,巴以冲突的直接起源在于犹太人的复国运动,建国后又屡次把巴勒斯坦人赶出故土,就像当年别人对他们所做的一样,而且越演越烈,终于酿成了民族矛盾。 而更为深刻的原因是,两个民族都曾是这块土地的主人,两个民族都视同一个城市为宗教胜地,从而冲突就有了更为坚实的感情和宗教力量,而解决也变得更加困难。 犹太人的建国和驱逐可以看作为几千年来来怨恨的释放,虽然可以理解,但他们表现出来的过分强硬和蛮横却为本来可以更好解决的问题留下了祸根。

以色列的历史?

以色列历史: 圣经时代 犹太人历史始于公元前第二个一千年的头五百年,始祖是亚伯拉罕、其子以撒和其孙雅各。 一场遍及全国的饥荒迫使雅各和他的儿子们,即以色列十二个部落的祖先移居埃及,在那里他们的后代沦为奴隶。 几个世纪之后,摩西率众人出埃及,摆脱奴役,奔向自由,最终返回以色列故土。 他们在西奈沙漠上流浪了40年,在那里形成了一个民族,并接受了包括十诫在内的摩西律法,他们的始祖们所创立的一神教从此初具规模。 以色列各部落在约书亚的指挥下,征服了以色列故土,并定居下来,但它们往往只是在受到外来威胁时,才在被称为“士师”的领袖的统领下联合起来。 公元前1028年,扫罗建立了君主国;他的继承者大卫于公元前1000年统一了各部落并建都于耶路撒冷。 大卫的儿子所罗门把王国发展成为繁荣的商业强国并在耶路撒冷兴建了以色列一神教圣殿。 考古发掘证实,在所罗门统治时期,曾在一些设防城镇,如夏琐、美吉多和基色设立了重要的城市贸易中心。 所罗门去逝后,国家分裂成两个王国:一个是以色列王国,首都设在撒马利亚;一个是犹太王国,首都设在耶路撒冷。 两个王国并存两个世纪之久,由犹太诸王统治,并由先知告诫人们主持社会正义和遵守律法。 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国遭亚述人侵占,它的人民被迫流亡(史称“失掉的十个部落”)。 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被巴比伦人征服,入侵者捣毁了耶路撒冷的圣殿,并将大部分犹太人放逐到巴比伦。 犹太人自治时期(公元前538—60年) 公元前539年,巴比伦帝国被波斯人征服,之后,许多犹太人返回犹大(以色列故土),并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犹太人在故土上的生活方式也得以恢复。 此后四个世纪,犹太人在波斯人和古希腊人的统治下,享有很大程度的自治权。 由于叙利亚塞琉孤王朝强制实行一系列措施,禁止犹太人的宗教信仰,导致爆发了公元前168年由马加比家族(哈斯蒙尼人)领导的起义,随后建立了由哈斯蒙尼王朝犹太诸王统治、历时约80年的独立犹太王国。 异族统治(公元前60年一公元1948年) 从公元前60年起,国家因内乱而削弱,日益为罗马所控制。 为了摆脱罗马统治,犹太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其中最大的一次爆发于公元66年。 经过4年的战斗,罗马人于公元70年征服了犹地亚(犹大),焚毁丁第二圣殿,并将国内的众多犹太人放逐。 犹太人对罗马进行的最后一次反抗是千余人固守在马撒达山顶城堡中。 这次反抗于公元73年以守卫者集体自杀而告终。 它成为犹太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争取自由的象征。 在罗马(公元70-313年)和拜占庭(公元313-636年)的统治下,犹太人社会在故土上继续保持和发展自己的法律、教育及文化制度。 公元2世纪,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犹太律法被编集成口传律法《密西拿经》,后于公元3-5世纪,又扩编成《塔木德经》。 这些律法有些后来根据情况而变化作了修改,至今仍为恪守教规的犹太人所遵守。 犹太人重获国家主权的另一次尝试是公元132年的巴尔·科赫巴起义,其结果是在犹地亚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犹太飞地,以耶路撒冷为都城。 但是,三年之后,罗马人打败了了巴尔·科赫巴,并且为了断绝犹太人与故土的联系,把耶路撒冷改名为埃利亚卡皮托利纳,把国家更名为巴勒斯梯那。 从公元7世纪始,国家先后被阿拉伯人(613—1091)、塞尔柱克人(1091—1099)、十字军(1099—1291)、马穆鲁克人(1291-1516)、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人(1517一1917)和英国人(1918—1948)所统治。 不同时期的统治者任意变动疆界,更改国名。 各征服者所建造的王宫殿宇是他们统治这片故土的历史见证。 尽管千百年来的异族统治使犹太人越来越少,但在这片故土上犹太人一直保持着他们的存在,而且随着散居各国的犹太人返回故乡,犹太人口也不断增加。 到了19世纪中叶,稀少的犹太人口出现了猛增的势头。 犹太复国主义 多少世纪以来,盼望有朝一日能返回锡安(锡安,传统上是耶路撒冷和以色列故土的同义词),一直是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的生活支柱。 到了19世纪末,由于东欧的犹太人不断遭到压迫和迫害,而西欧的犹太人对既未结束种族歧视也未使犹太人与所在国家的社会融为一体的那种形式上的解放所抱幻想日益破灭,犹太复国主义作为一种民族解放运动而出现。 1897年,西奥多·赫茨尔在瑞士的巴塞尔召开了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大会。 在会上,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成为一个正式的政治组织,它号召犹太人返回以色列故土,在祖先的家园复兴犹太民族生活。 在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的感召下,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开始返回故土,当时这片故土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人烟稀少,为世人所忽视。 早期的开拓者在这里排干沼泽,开垦荒地,在秃山上植树造林,兴办工业,建设城市和乡村。 他们建立了社区机构和服务设施,并使长期以来仅用于礼拜仪式和文学的希伯来语在日常生活中恢复使用。 一块土地,两个民族 国际联盟基于承认“犹太人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故土)有着历史的联系”和“在那个国家重建犹太民族家园”的考虑,于1922年委托英国统治这片故土,并特别责成英国“为这个国家创造各种确保建立犹太民族家园的政治、行政和经济环境。 ” 同年,英国在这块托管地境内四分之三的土地上建立了阿拉伯外约旦酋长国(即今日的哈希姆约旦王国),只把约旦河以西的地方留作发展犹太民族家园之用。 阿拉伯极端领导人就连在这样小的区域建立犹太民族家园也要反对,他们煽动袭击犹太社区,甚至打击主张阿拉伯一犹太人共处的阿拉伯人。 英国对犹太移民和定居的限制并没有使阿拉伯好战分子善罢甘休,暴力事件屡屡发生,持续不断,直到二次大战爆发为止。 二战期间,纳粹杀害了约600万欧洲犹太人,其中包括150万儿童。 战后,尽管迫切需要为在纳粹大屠杀中幸免于难的犹太人寻找避难所,但英国并未取消犹太移民的限额。 为了邮票说明:安娜·富兰克及家人在这所房子里躲避纳粹迫害达两年之久对付英国限制移民的政策,故土上的犹太社团与世界各地犹太人一起,动员一切人力物力,组织了一场“非法”移民运动先后把85,000难民从欧洲转送到故土上。 阿拉伯人反对犹太人在故土上定居,犹太人则坚持要求解除对犹太移民的限制,英国在无法调解的情况下,遂将问题移交给联合国。 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11月29日表决在约旦河以西地区建立两个国家: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 犹太人接受丁这个分治计划而阿拉伯 人则予以拒绝。 国家地位 1948年5月14日英国托管结束,犹太人随即宣布建立以色列国。 此后不到24小时,五个阿拉伯国家的军队入侵了这个新国家。 这场以色列独立战争断断续续打了一年多,于1949年7月以停火线为基础分别与接壤的阿拉伯国家签定了停战协议。 以色列在立国宣言中表明它“向所有邻国及其人民伸出和平及睦邻之手。 ”尽管历届以色列总理一再重申这一呼吁,但始终遭到拒绝或不受理睬。 阿拉伯恐怖分子不断袭击以色列居民中心,阿拉伯国家不仅支持和鼓励袭击行动,而且还实行经济和外交抵制,封锁以色列海运的国际航道并挑起全面战争。 1956年和1967年,以色列发动先发制人的攻击,对蓄意挑衅作出反应。 1973年,以色列击退了阿拉伯邻国同时从三条战线发动的全面进攻。 1982年,因加利利北部居民屡遭恐怖分子的袭击,以色列采取行动,摧毁巴解(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南黎巴嫩搞恐怖活动的基地。 1977年,埃及总统萨达特应贝京总理邀请访问耶路撒冷,从而打破了拒和的僵局。 这次访问导致了双方的谈判,其结果是1979年3月26日签署《埃以和平条约》并达成《戴维营协》,该协议包括实现中东和平的有关条款及就1967年以来以色列管理的犹地亚、撒马利亚及加沙地带未来地位所做的一项安排。 随着这些地区在1987年爆发了暴力抗议行动,阿以冲突的焦点集中在巴勒斯坦阿拉伯方面。 以色列确信有关各方只有通过直接谈判才能解决问题,因此,对由美俄主持下,于1991年10月30日在马德里举行的中东和平会议提供的对话机会表示欢迎。 这次会议使以色列、黎巴嫩、叙利亚以及约旦一巴勒斯坦代表团坐在一起,为以色列随后与其每个阿拉伯邻国间的双边谈判及为解决区域问题举行多边会谈奠定了基础。

以色列为何和巴勒斯坦、黎巴嫩冲突不断?

以巴冲突两千年的由来与美国受到阿拉伯恐怖分子的攻击,使阿拉伯回教极端势力与美国结怨的以巴冲突成为新闻的焦点之一。 很多人不明白美国为何要“偏袒”以色列,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冲突又由何而来?说来话长,这要由犹太人的复国运动(也称锡安山运动Zionism:锡安山位于耶路撒冷,相传古犹太国王大卫在锡安山建犹太教圣殿,现遗址只有一段哭墙。 锡安山被犹太人视为圣山,因此成为犹太人复国的象征。 )说起。 犹太人被迫害了一千多年犹太民族是一个相当古老的民族,大概也是人类历史上命运最悲惨的一个民族。 世人知道二战时希特勒屠杀600万犹太人,但很少人知道在此之前犹太人已被迫害了一千多年,对他们的屠杀已不知有多少次。 复国是他们在绝望中最后的自救之道。 犹太人是在公元2世纪被罗马帝国大屠杀150万人亡国后被驱逐出巴勒斯坦,开始流散在欧洲各国。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本是同源宗教,三教都崇拜同一个上帝。 但自中世纪开始,在漫长的一千多年间,犹太人被欧洲基督教社会视为异教徒和杀基督者而遭到歧视、隔离,一波又一波的反犹浪潮以及一次又一次的大屠杀。 当时的犹太人等同贱民,被视为“道德上的麻疯病患者”,不得与基督教徒混杂,被强迫集中在犹太人贫民区“隔都”(ghetto)实行圈禁,有的国家甚至规定犹太人外出必须配戴醒目的黄色标章加以羞辱和隔离。 法国大革命首次解放犹太人犹太人第一次解放是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基于平等、自由、博爱的精神,法国犹太人首次获得平等的公民权利,然后拿破仑大军打破了西欧各国的犹太隔都,解放了犹太人。 但法国革命后,反犹太主义在欧洲又卷土重来,德国各邦、奥地利、意大利等国取消了拿破仑时代给予犹太人的权利,一些国家的犹太人又被赶进隔都。 当时德国一位反犹太主义者公开鼓吹说,犹太人应该被彻底灭绝,将他们的女人送进妓院,把他们的孩子卖给西印度的英国人做奴隶。 复国运动的兴起和复国之父而在东欧犹太人处境始终未获改善,在19世纪上半叶,俄国掀起一场德国纳粹之前最大规模的反犹太屠犹太狂潮,波及波兰、罗马尼亚和奥匈帝国,犹太人血流成河。 历史学家指出,这场“屠犹太运动”共杀害了数以万计的犹太人。 正是这一场大屠杀促成犹太人复国主义的兴起。 当时一批俄国犹太知识分子著书立说,指出犹太人要获得彻底解放,不能再寄人篱下等待寄居国的统治者施予解放,要实行自我拯救,必须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 但当时境况较好的西欧犹太人精英分子则主张融入欧洲主流社会,他们纷纷改信基督教,以获得进入欧洲文明的入场券。 如德国著名犹太诗人海涅在经过痛苦的挣扎后,皈依了基督教。 不过后拿破仑时代残酷的现实很快使许多精英分子融入欧洲的希望破灭,犹太复国运动遂获得壮大,并产生了“犹太复国之父”西奥多•赫茨尔(Theodor Herzl)。 赫茨尔是维也纳的名作家和记者,出生匈牙利犹大富商家庭,本来他已自视为已被欧洲同化的“半个犹太人”,但1894年发生在法国的犹太上尉军人德雷福斯被诬以叛国罪判终身监禁的大冤案改变了他。 虽然有良心作家佐拉仗义执言,高呼“我抗议”,但审案期间全法弥漫一片“杀死犹太人”、“犹太人滚出去”的叫嚣。 前往法国采访的赫茨尔亲眼目睹此一幕深受刺激,他痛心地感到这一切竟发生在“现代的文明的法国——在人权宣言发表一百年后的法国。 ”他认为既然当时欧洲最倡言博爱的法国都如此,则欧洲已非犹太人的长居之地,犹太人的唯一出路只有返回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 在赫茨尔的努力游说下,成立了世界性的犹太复国运动组织,赫茨尔任主席。 直到他1904年去世。 犹太复国运动虽然声势壮大,但犹太人内部对复国仍然意见分歧。 希特勒上台后对犹太人种族灭绝式的大屠杀,终于使得最后一批欧化派的犹太人都成为狂热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包括爱因斯坦、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弗里茨•哈伯、著名画家利伯曼。 这些犹太精英享誉世界,但纳粹上台一样遭到迫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甚至被斥为“犹太人的物理学”,到1945年,全世界几乎所有的犹太人都聚集到了犹太民族主义和锡安主义的大旗下。 孙中山同情犹太复国运动用中国的政治术语来说,犹太复国运动就是犹太人反压迫求解放的运动。 因此在中共上台之前,中国舆论对犹太复国运动都是同情支持的。 孙中山1920年曾致信犹太复国运动领袖说,“我对这场运动——当代最大的运动之一满怀同情之心,所有爱好民主的人士,对于复兴你们伟大而历史悠久的民族必然会给予帮助和支持。 ”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一些政要甚至提到要在中国划出一块土地捐给苦难的犹太人作为犹太区民族家园。 战后犹太人被屠杀真相震惊全世界,唤醒了世界的良心,除阿拉伯国家,全世界都支持犹太人建国,包括战前曾坚决反对的苏联。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地区分建犹太国和巴勒斯坦国的决议。 犹太人要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建在什么地方,最初是有好几种选择:回巴勒斯坦,在东非乌干达或南美阿根廷建立新国家,但在1904年第六次世界犹太复国大会上最终选择了返回故土,这些建国之父当时绝没想到,他们的新国家将会同四周的阿拉伯邻居陷于长达近一个世纪而仍看不到出路的暴力冲突之中。 与阿位伯人本是同血缘犹太人与阿拉伯人本是同血缘的阿拉伯半岛闪族人,排犹太主义这一词实际也包含排斥阿拉伯人在内。 在漫长的中世纪时代伊斯兰教徒远比基督教宽容,在伊斯兰统治的地方,犹太人被视为大卫王的后裔而很少受歧视,留在故土的犹太人和伊斯兰教徒一直和平相处,很少纠纷。 在19世纪犹太复国运动兴起时,巴勒斯坦是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省,多数居民是伊斯兰农民,在城市有一部分阿拉伯基督教徒和土生犹太人。 这时移民巴勒斯坦的,主要是处境险恶的东欧犹太人,由犹太复国运动成立的基金会为他们出资购置土地,助他们安家乐业,他们与阿拉伯邻居尚相安无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后,英国托管巴勒斯坦,1917年,英国外相贝尔福代表英国政府致函犹太复国领袖,支持犹太人建国。 此称为贝尔福宣言,是犹太人复国获承认的第一份国际文件。 但随着欧洲犹太人源源不断移入,以及犹太人定居点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巴勒斯坦已成为中东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造成犹太移民与阿拉伯伊斯兰教徒的矛盾也开始浮现。 1920年首次发生阿拉伯人反对犹太人的骚乱。 但在希特勒上台之前,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人数并不多。 希特勒上台的犹太难民潮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犹太人在欧洲面临灭族大祸,这时前往巴勒斯坦的已不是移民,而是逃命的难民。 这是世界近代史中的首次大难民潮。 但当时英国在阿拉伯国家的压力下,反而对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和购置土地安家定居作了严格限制。 甚至有一个巴勒斯坦回教领袖哈贾•阿明•阿尔•胡桑尼跑到德国,与要置犹太人于死地的希特勒谈判巴勒斯坦前途。 但全世界犹太人组织和欧洲人道团体伸出援手,帮助犹太难民以各种方式逃亡到巴勒斯坦。 有许多犹太人是穿过重重关卡,翻越阿尔卑斯山,千里跋涉到西欧海岸,再坐船横渡大洋到巴勒斯坦。 我看过一部记录片,这些犹太难民抵达巴勒斯坦时,英军不准他们上岸,用水龙头冲他们,有人即冒险跳水游向岸边。 其景真是甚为凄惨。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欧洲有600万犹太人被屠杀,占整个欧洲犹太人的二分之一。 战争刚结束时,许多犹太人仍关在集中营,有的波兰犹太人曾尝试返回故居,但竟然遭到邻居的冷眼排斥,有的甚至被邻居杀害。 战前波兰有300万犹太人,死于集中营的就有150万之多,战后波兰犹太人已所剩无几。 建国次日阿拉伯五国宣战1948年5月14日英国托管结束,犹太人的以色列按联合国决议,宣布正式建国。 当时尚在延安的中共表示支持,华北解放区的《冀中导报》社论为此欢呼道,“定名为以色列的新犹太国家,于14日宣告成立,两千年来没有祖国而到处流浪受着侮辱与屠杀的犹太人民,他们要求建立犹太国家的愿望,开始实现了。 ”但阿拉伯国家则拒绝承认。 以色列立国的次日,黎巴嫩、叙利亚、约旦、埃及和伊拉克五个阿拉伯国家组成盟军向以色列宣战,要将这个新国家从地图上抹去。 但结果是以色列战胜,占领了大片阿拉伯人土地,96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 这就是第一次中东战争,以巴冲突的开始,也是巴勒斯坦难民的由来。 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前后共打了五次中东战争,三次由以色列发动,两次由阿拉伯国家发动。 每次战争都是以色列胜利,占领更多的土地,制造更多的难民,双方的你不仁我不义也产生了更多仇恨。 历史告诉我们:一,首先违反联合国决议的是阿拉伯国家。 整个阿拉伯世界始终不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二战后兴起的泛阿拉伯主义一直要把以色列这个阿拉伯世界中的异族国家连根拔掉;二,激进的回教组织甚至用恐怖手段阻挠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和解。 1978年埃及总统沙达终于正视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必须与犹太人和平共处的现实,与以色列签署大卫营和平协定,承认以色列国。 以色列则以土地交换和平,向埃及交还了占领的西奈半岛。 但理性的沙达竟因此在1981年被激进的阿拉伯人行刺杀害。 一些中东专家认为,以色列在以巴冲突中强悍无比,坚持以暴易暴,常发动先发制人的战争,大概是它能在充满敌意的阿拉伯汪洋大海中,屹立半世纪而未致倾覆的因素之一。 美国是第二个犹太家园另一个因素就是美国因素。 20世纪前欧洲是犹太人的主要家园,有1200万犹太人。 目前,全世界的犹太人则主要分布在以色列(2001年统计约500万)和美国(美国90年代统计有600多万犹太人,甚至超过以色列),可以说美国是犹太人第二个民族家园。 这就注定了美国在以色列冲突中感情的偏向。 这种偏向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就像中国人特别关注海外华人的命运一样。 犹太人17世纪开始移民美国。 在旧大陆他们受迫害欺凌,在新大陆的自由主义气氛中,他们获得了平等的公民权利。 美国国父华盛顿曾明确向犹太人社团表示,他反对排犹太主义(anti-semitism),他说,“我们不赞许偏执行为,也不帮助迫害者”。 因此美国成为除巴勒斯坦外欧洲犹太人逃离迫害寻求自由的另一个新天地,而且是犹太复国运动兴起之前的唯一逃亡之所。 19世纪上半叶德国犹太诗人海涅即力倡犹太人移民美国。 他说,为了所有热爱自由的人民,包括犹太人,美国必须成为逃离欧洲压迫的人的避风港。 19世纪来自捷克波希米亚的犹太教改革派领袖以撒克•怀斯刚到美国就爱上了这个国家,对美国的自由和机会平等赞不绝口。 他说美国就是犹太人的锡安山,华盛顿就是犹太人的耶路撒冷。 因此,随着旧大陆每次出现反犹太高潮,就会出现犹太人向新大陆移民的大浪潮。 虽然美国社会也泛起过反犹太的波澜,但总体环境是宽容的,自由的,犹太人在此安居乐业,通过他们的奋斗和智慧,在公平的机会下不但融入美国主流,还在各行各业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今天一些欧洲左派指摘美国在以巴冲突中偏袒犹太人。 但他们是否思考过一个相反的问题;被欧洲驱逐的被迫害民族为何在美国得到了自由和尊严? 阿拉伯汪洋大海中的孤岛世人只说以色列霸道,但在浩瀚的充满敌意的阿拉伯世界,仅第一次中东战争向以宣战的阿拉伯五国人口已上亿,而且还有不少不惜玉石俱焚,要杀尽犹太人的回教极端分子,500万犹太人内心的安全恐惧又有谁知。 而且以色列虽然坚持以暴易暴,但很少不分青红皂白地滥杀无辜。 如在最新一轮以巴冲突中,以色列在遭到自杀炸弹攻击后向巴勒斯坦武装炮击报复时,还事先广播通知附近居民疏散。 如果历史可以重写,我想犹太人选择返回巴勒斯坦复国,真是选错了!早知今日,他们真该截断了魂牵梦绕的故国之思,举族投奔到能善待他们的新大陆。 如是,他们还会有长达半个世纪做不醒的恐怖恶梦而要武装自己吗?不错,美国长期支持以色列。 但如果不支持,以色列岂不是在阿拉伯汪洋大海中的孤岛上早被回教大军踏平了吗?以巴冲突是美国背负的一个十字架。 美国维护以色列,但也几十年不锲不舍地调停中东和平,以埃1978年和解,以色列与巴勒斯坦1993年签署和平协定,互相承认,都是美国调停结果,在美国淌这个半世纪浑水的时候,世界其他大国做了什么,以巴问题的始作俑者欧洲又做了什么?如今以巴双方已回到1947年联合国的分治决议的基本面。 半世纪的争执和冲突只是白白流了无数人的鲜血,但要消除积压了整整一个世纪的仇恨则路仍漫长。 或许在长达一千多年的迫害中,犹太人养成了深重的民族悲情,强烈的被包围感和被迫害感而对身边的敌意过度刚性反弹,以至缺乏柔性的手段和妥协的智慧,在强调自身生存的安全时却忽视了他人的生存权利。 这次美国遭恐怖攻击,六千多人罹难,他们的血也可以说是为以色列而流,鲜血能否让这个苦难深重而又高度智慧的民族获得新的启示?犹太人从来恩怨分明,对美国为他们作出的牺牲他们将何以为报?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caijing/3241.html
中国人还在过节 世界两个好消息和两个坏消息
美元指数下挫 突发大利好!美联储降息要提前了 黄金 深夜 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