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废品正在侵蚀臭氧层 6月20日外媒科学网站摘要

150多年后,阴茎和阴蒂的感觉秘密被解开

6月20日(星期四)消息,国外知名科学网站的主要内容如下:

《自然》网站(www.nature.com)

150多年后,阴茎和阴蒂的感觉秘密被揭开

一项针对老鼠的研究显示,阴茎和阴蒂上的特定神经细胞能够探测振动,并在被激活后引发勃起等性行为。这一发现有望为治疗性功能障碍,如勃起功能障碍,或恢复下半身瘫痪患者的性功能带来新方法。

克劳泽终球(Krause corpuscles)是一种位于皮肤下的神经末梢,形状类似于紧密包裹的小球,150多年前首次在人类生殖器中被发现。其结构与手指和手上发现的触觉小体类似,当皮肤在有纹理的表面上移动时,它们会对振动做出反应。

但关于克劳泽终球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性行为中的作用研究甚少。感觉神经生物学家一直渴望研究这些神秘的神经元球体,但直到最近20年先进的分子技术出现后,才使得激活和跟踪特定的神经元成为可能。

在最近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哈佛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研究人员通过各种机械和电刺激激活了雄性和雌性小鼠的克劳泽终球。神经元对40-80赫兹范围内的低频振动做出反应。研究人员指出,这些频率通常用于许多性玩具,人类似乎早在正式实验发表之前就已意识到这是刺激克劳泽终球的最佳方法。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了解到这些神经元球与脊髓的一个特定感觉区域相连。刺激这个区域会引起生殖器的勃起和收缩,即使脊髓与大脑的连接已被切断,这表明性反射是自动的。

《科学时报》网站(www.sciencetimes.com)

超级计算机模拟显示: 太阳系 中最大风暴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古老

木星的大红斑(Great Red Spot, GRS)被认为是太阳系所有行星中最大、最引人注目的漩涡,但其寿命一直存在争议,其形成的秘密仍未揭开。

大红斑是木星 大气层 中持续存在的高压区域引发的一场反气旋风暴,人们长期认为它已存在300多年。

据说,大红斑首次由17世纪意大利天文学家乔瓦尼·多梅尼科· 卡西尼 (Giovanni Domenico Cassini)观测到,他将其命名为“永久点”(Permanent Spot, PS)。

这个巨大的漩涡直到19世纪30年代才再次被记录,之后它被称为大红斑。这使得一些科学家怀疑,卡西尼在木星表面观察到的“永久点”,可能是一场与大红斑不同的早期风暴。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西班牙巴斯克大学的研究人员模拟了大红斑的形成及其持久性的原因。他们的研究细节发表在《木星大红斑的起源》(The Origin of Jupiter's Great Red Spot)论文中。

根据对大小和运动的测量,研究人员得出结论,现在的大红斑极不可能是卡西尼观测到的“永久点”。“永久点”可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之间的某个时候消失了。在这种情况下,大红斑的寿命现在至少超过190年。

《每日科学》网站(www.sciencedaily.com)

1、边缘人工智能开启可持续农业新时代

边缘人工智能(Edge AI)的兴起可能标志着可持续农业新时代的到来。最近的一项研究提出了一条将这项技术融入农业实践的路线图,旨在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质量和安全,同时应对一系列环境、社会和经济挑战。

边缘人工智能是指在边缘计算环境中实现人工智能。这项技术使计算能够在数据收集地附近进行,而不是依赖于集中式的云计算设施或异地数据中心。这意味着设备可以更快地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而无需连接到云或异地数据中心。

在《自然可持续发展》(Nature Sustainability)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比利时列日大学(University of Liege)的一个科学团队展示了如何克服这些挑战,以及如何将人工智能实际融入农业系统,以满足可持续粮食生产日益增长的需求。

研究人员开发了创新的边缘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并对其对农业实践的潜在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这些应用范围广泛:利用实时数据改善作物管理,优化水和肥料等资源的利用,减少收获后损失,提高食品安全,增强对不断变化的天气条件的监测和响应能力。

2、日本年轻人大量消费高度加工食品,导致低质量饮食

一项研究得出结论,日本年轻人的低质量饮食与大量食用高度加工食品(HPF)有关。

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对日本儿童和青少年的HPF消费状况进行了量化研究,并调查了其与饮食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HPF占日本青少年总能量摄入的四分之一以上。HPF的消费与健康食品(如水果、蔬菜和豆类)的摄入呈负相关,与糖果的摄入呈正相关。

众所周知,低质量的饮食被认为是许多健康问题甚至非传染性疾病(如二型糖尿病)的主要风险因素。因此,研究人员试图了解与饮食质量相关的因素,以此来改善人们的健康。对HPF的研究正在迅速增加,突出了它们对公共卫生的潜在影响。然而,在日本进行的研究很少,没有一个是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因为在评估他们方面存在挑战。

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横断面研究,在这项研究中,许多人在短时间内接受评估,而不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少数人进行评估,以了解日本儿童和青少年中高度加工食品消耗与整体饮食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1318名年龄在3-17岁的参与者中,较高的HPF摄入量与较差的饮食质量有关。

这一结论对很多人来说可能并不意外,但重要的是,这是首次将硬数据用于这一特定的人口统计,这一事实可能有助于改善公众健康。

《赛特科技日报》网站(https://scitechdaily.com)

1、研究人员发现心脏病发作后心脏再生的关键

美国麻省总医院(MGH)的研究人员首次比较了斑马鱼和老鼠受伤心脏中疤痕组织的形成,发现了如何潜在地逆转哺乳动物心脏中的永久性疤痕。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心肌梗塞会导致大量心脏细胞死亡。为了修复损伤,身体会用疤痕组织代替受损和死亡的细胞。最初,疤痕组织有助于保持心脏的完整性。但最终,疤痕组织成为心肌的永久部分,导致心脏泵血效率降低。过度劳累的心脏会导致疤痕组织扩张,进而引发永久性心脏损伤。

心脏损伤后形成永久性疤痕组织是所有哺乳动物的特征。但斑马鱼具有一种非凡的能力,可以在受伤后完全移除疤痕组织,让心脏细胞有空间再生,从而完全再生出健康的心脏。

疤痕组织由胶原蛋白组成,胶原蛋白是一种长链蛋白质,它们相互结合形成纤维,赋予疤痕组织结构和稳定性。胶原蛋白分子结合的过程称为交联。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一直认为胶原交联的程度决定了疤痕是可吸收还是永久性的关键。然而,当MGH的研究人员对这一假设进行测试时,他们发现斑马鱼和心脏损伤后的小鼠的交联量相似,但交联的类型不同。

研究进一步表明,小鼠心脏中形成的交联是由小鼠胶原蛋白链的化学修饰(赖氨酸羟基化)引起的,而斑马鱼心脏中没有出现同样程度的交联。这种修饰是由一种叫做赖氨基羟化酶2的酶完成的,这种酶与纤维化疾病中其他器官的永久性疤痕有关。

研究小组正在研究抑制这种酶是否能有效预防心肌梗死后心脏的永久性疤痕。研究人员还将研究是否能在其他器官中逆转疤痕组织。

2、滴答作响的定时炸弹: 太空废品 正在侵蚀地球的 臭氧层

当过时的卫星重新进入地球大气层并解体时,它们会释放出细小的氧化铝颗粒,侵蚀地球的臭氧层。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从2016年到2022年,这些颗粒的数量增加了8倍,随着近地轨道卫星数量的增加,预计这些颗粒的数量将继续增加。

1987年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成功地控制了破坏臭氧层的氯氟烃,缩小了南极洲上空的臭氧洞,预计在未来50年内将有所恢复。然而,氧化铝的意外增加可能会中断未来几十年在臭氧恢复方面取得的进展。

氧化铝引发的化学反应会破坏平流层的臭氧,而臭氧保护地球免受有害的紫外线辐射。氧化物本身不与臭氧分子发生化学反应,而是引发臭氧和氯之间的破坏性反应,从而消耗臭氧层。由于这些化学反应不会消耗铝的氧化物,因此它们在几十年内可以继续破坏臭氧分子。

早期对卫星污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推动运载火箭进入太空的后果上,比如火箭燃料的释放。这项新研究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维特比工程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展,作者称这是对高层大气中这种长期污染程度的第一个现实估计。

研究结果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该期刊发表影响深远、格式简短的报告,对所有地球和空间科学都有直接影响。(刘春)


什么因素会影响空气中臭氧的含量

臭氧在1849年首次被人类发现,臭氧层问题是美国化学家罗兰和穆连于1974年首先提出来的。 他们认为,在对流层大气中极稳定的化学物质氯氟烃(CFC)被输送到平流层后,在那里分解产生的原子氯(CI)就将有可能破坏臭氧层。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科学家们开始每年春天在南极考察臭氧层。 1994年,人们首次观察到了至今为止最大的臭氧空洞,它的面积相当于一个欧洲,有24O0万千万千米。 臭氧(03)是氧气(O2)的一种异构体,在大气中的含量仅占一亿分之一,其浓度因海拔高度而异。 臭氧层可以说是地球的保护层,它主要围绕在地球外部离地面20—25公里高度的地方,起到吸收太阳紫外线中对生物有害部分UV-B(UV-B是紫外线的一段波长,为280—315nm)的作用。 同时,由于紫外线是平流层的热能来源,臭氧分子是平流层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臭氧层在平流层的垂直分布对平流层的温度结构和大气运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发挥着调节气候的重要功能。 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的漫长岁月中形成的,可是仅在一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 氟利昂作为氯氟烃物质中的一类,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且极难被分解、不可燃、无毒的物质,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 清洁溶剂、制冷剂、保温材料、喷雾剂、发泡剂等中都使用了氟利昂。 氟利昂在使用中被排放到大气后,其稳定性决定它将长时间滞留于此达数十年至100年。 由于氟利昂不能在对流层中自然消除,只能缓慢地从对流层流向平流层,在那里被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后分解。 分解后产生的原子氯将会破坏臭氧层。 研宪表明,臭氧层被破坏后,紫外线会通过大气层长驱直入。 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会抑制人的免疫力,会使白内障和皮肤癌患者增加。 如果臭氧层的总量减少1%的话, UV-B就将增加2%,其结果是使皮肤癌发病率提高2-4%。 此外,紫外线的增强还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并通过对海洋中的藻类产生的影响破坏整个水生生态系统。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氟利昂的年使用量超过1O0万吨,迄今为止向大气中排放的氟利昂总量达2000万吨,大部分仍停留在对流层中,只有10%左右到达了平流层。 什么是臭氧层空洞?它为何出现在南极上空?要了解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先从臭氧层入手。 臭氧层是地球大气层中臭氧含量比较大的层次,臭氧的分子式是O3,它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结合而成。 在低层大气中,由于紫外线辐射很弱,缺乏氧原子,生成臭氧的机会很少。 随着高度增加,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氧分子在紫外线辐射作用下发生分解,氧原子增加,生成臭氧的机会就多。 大致在距地面10千米以上臭氧的含量逐渐增加,在20-30千米的高空,氧原子和氧分子的含量都比较多,这一高度臭氧的含量最大,形成明显的臭氧层。 在此高度以上,紫外线辐射更加强烈,大部分氧分子被分解为氧原子,出现氧原子过多而氧分子过少的状况,结合成臭氧的机会就少,所以臭氧的含量也逐渐减少,大致在50千米以上高空,臭氧的含量就极少了。 臭氧的含量虽少,却极其重要,因为这薄薄的臭氧层,能把太阳紫外线中波长短于290纳米,能杀死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的短波紫外线统统吸收掉,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但臭氧层不吸收波长较长的太阳紫外线,这些紫外线对人类和生物则是有益的。 因为它们能杀死细菌,并能促成人体内合成维生素D,以防止佝偻病的产生。 所以臭氧层如同一把保护伞,保护着地球上的生命。 臭氧层空洞,是指南极上空大范围的高密度臭氧分子遭到破坏而出现的衰竭现象。 臭氧层的破坏,给地球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首先,臭氧减少,射向地面的紫外线增多,会损害人和动物的免疫能力,易爆发流行性传染病,皮肤发生癌变,使眼睛出现白内障以至失明,还使发育停滞。 其次,短波紫外线会破坏植物的叶绿素,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农作物减产。 那么到底是谁破坏了臭氧层?绝大多数科学家以为,“元凶”是由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里的氯氟烃。 这种物质世界上本来没有,使20世纪30年代人类使用制冷剂、发泡剂、灭火剂等制造出来的一种化合物。 它的性能极其稳定,在低层不易分解,上升到平流层后,在强烈紫外线作用下分解产生氯原子,从臭氧众夺取一个氧原子,成为一氧化氯,臭氧分子就变成了普通的氧分子。 而一氧化氯是不稳定的,空气中游离的氧原子可以夺取其中的氧原子而成为普通的氧分子,氯原子则再次游离出来去重复上述破坏臭氧分子的过程。 这种过程可以重复上万此,使臭氧的浓度不断降低,最后便形成了臭氧层空洞。 可见,人为排入大气中的氯氟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臭氧杀手。 可见,氯氟烃的源地是在北半球,且北半球大气中氯氟烃的浓度比南半球还略高,为什么臭氧层空洞却发生在南极呢?这与南极特异的气候有关。 因为南极大陆纬度高,海拔高,冰川反射率强,具有特殊的环极旋涡和低温条件,环极旋涡把南极大陆封闭起来,从北方来的富含臭氧的气流不能进入它的上空。 低温使南极上空大气中有众多的冰晶云,云中的冰晶不断吸收氯氟烃气体,浓度越来越高,更加速了对臭氧的破坏。

地球是怎样被人类破坏的

由于人类的活动,地球的健康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可谓“从头到脚”毛病不少。 科学家发现,今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的面积和深度都创下了历史纪录,完全修复需要60年时间。 而海洋由于遭受污染也出现了200个“死亡地带”。 臭氧空洞面积大于北美洲据英国《卫报》10月20日报道,根据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19日发布的最新观测结果,今年南极臭氧损耗严重。 9月21日到9月30日,南极臭氧空洞平均面积为1060万平方英里(约合2745万平方公里),比北美洲的面积还大。 据悉,NASA“奥拉”卫星上的臭氧观测仪可以测量到整个南极大陆从地表到大气层上部的臭氧总量。 该监测设备10月8日在南极东部冰原上空检测到那里的臭氧量值极低,仅为85多布森单位(1个多布森单位是标准状态下千分之一厘米的臭氧层厚度)。 另外,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地球系统研究实验室的科学家还利用气球上携带的设备直接测量南极臭氧量,数据显示,截至10月9日,南极的臭氧总量已经从7月的约300多布森单位骤降至93多布森单位。 更令科学家吃惊的是,臭氧层中距地表12.9公里至21.9公里范围内的臭氧基本被损耗殆尽。 7、8月份时,这一区间的平均臭氧量为125多布森单位,目前已经急剧下降,最低时测到的臭氧量仅为1.2多布森单位,几乎完全耗尽。

地球现在处于巨大的危机中。

(一)全球气候变暖地球的气温在悄悄地升高,而且已经到了为人察觉的程度。 它的危害是不应漠视的。 它会引起两极冰川的融化,会带来频繁的暴风雨,会导致生物物种的减少,更会使海平面上升,使沿海地区受淹,想一想当今地球上的一半人口正居住在沿海50公里范围内,就可以知道沿海地区受淹的严重性了。 地球气温变化的原因正在于人类的活动。 在人类使用化石燃料煤炭的过程中,在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中,在有机废物的发酵过程中,不断地释放出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等气体。 这些气体具有阻止地球表面热量散发的作用,它们的存在就像是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温室,因此这类气体被统称为温室气体。 目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世界热点之一。 (二)臭氧层破坏臭氧层位于距离地面10-50公里范围的大气平流层内,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阻挡紫外线辐射到地面,因此对地球上的生物有保护作用。 20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发现北极圈的臭氧浓度明显降低,南极圈的臭氧层还出现了空洞。 臭氧层破坏的严重后果也是不可忽视的:它将增高人类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使人类的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它还会严重地破坏海洋和陆地的生态系统,阻碍植物的正常生长。 臭氧层破坏的元凶竟然也是人类。 近数十年来,人类广泛使用氟氯烃类化合物与哈龙作制冷剂、除臭剂、喷雾剂等,这些化学物质释入大气并扩散入臭氧层后,会与臭氧反应,使臭氧分解为氧。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建设的发展,人类对动植物的破坏与日俱增。 统计表明,目前每年要有4000~6000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更多的物种正受到威胁。 1996年世界动植物保护协会的报告指出: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哺乳类动物正处于濒临灭绝的危险,每年还有1000万公顷的热带森林被毁坏。 我国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的速度也十分惊人。 动植物的生死存亡必将影响人类的命运。 人类威胁其他生物生存的最终结果将是威胁到自己的生存。 (四)酸雨蔓延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降雨时溶解在水中,即形成酸雨。 酸雨具有腐蚀性,降落地面会损害农作物的生长,导致林木枯萎,湖泊酸化,鱼类死亡,建筑物及名胜古迹遭受破坏。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气体主要是在能源使用过程中排放出来的。 人类的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越高,消耗的能源也越多,酸雨的危害也就越大。 全世界有三大著名的酸雨区,一个在北美的五大湖地区,一个在北欧,另一个就在中国。 近十余年来,中国的酸雨区不断扩大,目前酸雨区面积已接近国土面积的1/3。 其控制已被列入国家绿色工程计划。 (五)森林锐减由于人类的过度采伐和不恰当的开垦,再加上气候变化引起的森林火灾,世界森林面积不断减少。 据统计,近50年,森林面积已减少了30%,而且其锐减的势头至今不见减弱。 我国森林覆盖面积仅13?郾9%,约为世界平均森林覆盖面积的1/3,而森林锐减的势头却并不逊色。 森林的减少导致了水土流失,洪灾频繁,物种减少,气候变化等多种严重恶果。 (六)土地荒漠化过度的放牧及重用轻养使草地逐渐退化,开荒、采矿、修路等建设活动对土地的破坏作用甚大,加上水土流失的不断侵蚀,世界上每天都有大片土地沦为荒漠,我国在这方面是较为突出的。 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后果就是农民的贫困化。 (七)资源短缺近数十年来,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与日俱增,已有很多资源显现出短缺的现象。 最重要的有水资源、耕地资源和矿产资源。 目前全球有约1/3的人口已受到缺水的威胁,2000年缺水人口增加到1/2以上。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加上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不均匀性,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 由于人口总量的增加,为供应粮食所需的耕地日见紧张,而工业城市建设工程却在不断地占用大量耕地,化肥农药的使用还在使耕地的质量不断降低,这一切使人类正面临耕地不足的困境。 矿产资源的消耗速度正随着工业建设的速度急剧增加,很多矿产的储量在近数十年内迅速减少。 专家预计,再有50~60年即可耗去石油储量的80%,某些贵金属资源则已近消耗殆尽。 如再不认真对待资源短缺的严重问题,人类总有一天会面临无米作炊的绝境。 (八)水环境污染严重人口膨胀和工业发展所制造出来的越来越多的污水废水终于超过了天然水体的承受极限,于是本来是清澈的水体变黑发臭,细菌滋生,鱼类死亡,藻类疯长,更为严重的是,本来足以滋养人体的水,常因含有有毒物质而使人染病,甚至致人于死地。 工农业生产当然也因为水质的恶化而受到极大损害。 水环境的污染使原来就短缺的水资源更为紧张。 水资源的短缺,水环境的污染加上水的洪涝灾害,构成了足以毁灭人类的水危机。 (九)大气污染肆虐最普遍的大气污染是燃煤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造成的,细小的悬浮颗粒被吸入人体,十分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现代都市还存在光化学烟雾,这是由于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中夹带大量化学物质,如碳氢化合物、氢氧化物、一氧化碳等,它们与太阳光作用,会形成一种刺激性的烟雾,能引起眼病、头痛、呼吸困难等。 1998年我国竟有7个城市的大气质量,被列为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中,可见问题之严重。 (十)固体废弃物成灾固体废弃物,包括城市废品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而日益增加的,至今已成为地球,特别是城市的一大灾害。 废品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任意堆放不仅占用土地,还会污染周围空气、水体,甚至地下水。 有的工业废弃物中含有易燃、易爆、致毒、致病、放射性等有毒有害物质,危害更为严重。 显然,上述众多的环境问题,已经对人类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这是涉及人类能否在地球上继续生存、继续发展的挑战,人类不能回避,更不能听之任之,贸然对待。 人类必须、也只有人类能够找到自己的出路。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caijing/33463.html
2连板涨停!气派科技最新公告来了
8位明星被牵连 陈晓陈妍希风波后续 赵丽颖文章都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