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统计局公布辽宁经济运行情况;辽宁发布工业机器人产业链质量提升方案;沈阳市科技型企业已突破2.4万户 科创辽宁周报

产业链

《科创板日报》6月24日讯 本期科创辽宁周报(6月17日-6月23日)主要内容包括:辽宁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企业名单公示;大连电瓷:2023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天娱数科:子公司元圆科技荣获灵境杯“元宇宙营销创新奖”。

辽宁省1-5月份中央项目投资增长13.6%

6月21日,辽宁省统计局发布1-5月辽宁经济运行情况。1-5月份,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8%。其中,中央项目投资增长13.6%。

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7.6%,制造业投资增长8.9%,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0.6%。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5.7%,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7%。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3%。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4倍,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增长82.6%,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37.1%。

建设项目9469个,同比增加300个,增长3.3%;完成投资额增长14.1%。其中,亿元以上建设项目完成投资额增长17.4%。

辽宁省工业机器人等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工作方案发布

辽宁省市场监管局牵头,会同辽宁省发展改革委、辽宁省科技厅、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辽宁省农业农村厅、辽宁省商务厅、辽宁省林草局和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联合印发了《辽宁省工业机器人等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共涉及工业机器人、氢能、石化、压缩机、菱镁、石蜡、林下山参、仪器仪表、汽车零部件、汽车保修设备、氟化工、芳烯烃及精细化工、橡胶密封制品、钢铁、盘锦河蟹、食品(农产品深加工)16个具体产业,确定链长单位20个、链主企业24家、赋能机构95个、上中下游联动企业1755个;绘制质量图谱28张,梳理质量问题301条,确定重点攻关项目118个。

2024年辽宁滨海实验室联合基金类项目可组织申报

辽宁省统计局公布辽宁经济运行情况;辽宁发布工业机器人产业链质量提升方案;沈阳市科技型企业已突破2.4万户

根据《辽宁滨海实验室专项资金使用(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现组织申报2024年度辽宁滨海实验室联合基金类项目,相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资助的主要方向

1.能源化工

2.精细化工

3.能源化工新材料

4.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

二、资助额度

资助额度为200万元/项,执行期为2年。

项目申报期为2024年6月18日-2024年7月10日,申报程序和要求按照管理办法执行。

工业机器人

请意向申报的科研人员应通过科研管理系统在线填报《辽宁滨海实验室科研项目申请书》。

辽宁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公示

近日,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辽宁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4年度第一批)等企业名单的公示》,在企业自愿申报、各地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初审推荐基础上,经专家组评审等程序,拟认定辽宁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4年度第一批)283个,2021年度辽宁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复核(第一批)的64个。

沈阳市科技型企业已突破2.4万户

在全省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介绍会议上,沈阳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李刚表示,沈阳市坚持三资齐抓。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一批混改新模式在全国推广。鼓励国企探索新业态、新模式,试点打造国资国企科创基地,组建低空经济管理公司,运营全省首家数据资产登记中心。

坚持政策惠企。先后出台了提升营商环境质量42条、助企纾困20条等政策,形成政策助企“组合拳”,还对市本级政策全面梳理,形成11大类、207条政策汇编,持续扩大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范围,搭建了沈阳“好政策”平台,已经为1.6万余户企业高效兑现政策。去年以来,沈阳市落实上级减税降费资金、市级财政支持企业资金均超百亿元。

沈阳市

坚持创新强企。构建“科技中小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两个梯度培育体系,加大力度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目前,全市科技型企业已突破2.4万户,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2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56户,数量均位列东北第一。现有国家和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32户、独角兽企业2户、瞪羚雏鹰企业2219户、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00户。

沈阳经开区拥有世界500强直接投资企业84家

沈阳市铁西区区长、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沈阳中德园)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赵永圣日前在接受本周报采访时表示,沈阳经开区与中德园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主导产业。拥有沈阳机床、沈鼓集团等工业企业33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8家,宝马、采埃孚等世界500强直接投资的企业84家,本特勒、慕贝尔等外资企业600余家。2023年,沈阳经开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40.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46.8亿元,营商环境综合评价跻身全国前15名。

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促进企业集群式发展,推进企业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提升,全力推动企业转型发展。

沈阳市储能产业发展规划提出2025年实现储能产值200亿元

6月21日,沈阳正式印发实施《沈阳市储能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

《沈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到2025年,全市储能产业实现年产值200亿元,培育形成5-8家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集聚30-50家储能产业相关企业,全市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力争达到60万千瓦左右。到2030年,沈阳市储能产业实现年产值1000亿元,培育形成10-1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集聚50-80家储能产业相关企业。

第二,以铁西区为核心,打造全球领先的储能产业基地,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现代化储能产业集群。以铁西区为核心向浑南区和大东区两翼延伸,分别形成“铁西至大东储能生产走廊带”和“铁西至浑南储能科技走廊带”。三圈为储能生产研发圈、储能示范项目圈和储能产业协同创新圈。

第三,强化关键技术攻关,构建储能创新体系;统筹布局产业链条,加快市场化步伐;融入新型电力系统,推进规模化发展;推进多元示范应用,健全政策标准体系。

第四,强化组织领导、鼓励先行先试、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推广合作、建立考核机制等5项保障措施。

锌业股份:关于获得政府补助的公告

2024年年初至6月19日,公司及子公司陆续获得政府补助,金额合计848万元,占公司2023年经审计净利润的9.52%。

本钢板材:关于重大资产置换暨关联交易的进展公告

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拟与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资产置换,拟置入公司的资产为本溪钢铁(集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拟置出公司的资产为上市公司除保留资产及负债外的全部资产及负债,拟置入资产与拟置出资产的差额由一方向另一方以现金方式补足。

科创辽宁周报

大连电瓷:2023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大连电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年度权益分派方案为:以公司现有总股本剔除已回购股份4279400股后的43479382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0.13元人民币现金。

天娱数科:子公司元圆科技荣获灵境杯“元宇宙营销创新奖”

6月18日,由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主办、MASA联合主办、众视Tech承办的第六届数智中国科技周·2024全球元宇宙大会在北京站召开。

天娱数科子公司元圆科技总经理郑屹呈受邀出席活动,发表了《智能营销9大战略,品牌实效增长解决方案》主题演讲,并参与“AI元宇宙重构各行各业带来的商机”主题讨论。

风光股份:关于2023年年度利润分配实施公告

营口风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3 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已经 2024 年 6 月 19 日召开的公司 2023 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利润分配方案为:以公司当前总股本 200,000,0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0.75 元(含税),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 1500万元(含税),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若公司利润分配方案公布后至实施前,公司的总股本发生变动,将按照现金分红总额不变原则调整分配比例。

(科创辽宁 季绍华)

附:科创辽宁简介

科创辽宁是由上海报业集团旗下财联社及《科创板日报》布局东三省的服务机构,提供媒体、数据、投行、城市研究等服务。

科创辽宁立足辽宁,辐射东三省,服务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等重点城市。一方面坚持做强大的“放大器”,实时将东三省科创声音传播至全国乃至全球;另一方面做专业的“链接者”,致力于打造链接东三省与长三角、京津冀、大湾区等中国核心科创生态的专业服务平台。

科创辽宁周报栏目,汇集一周内区域重点产经信息,并于每周六在科创板日报APP刊发。

《科创板日报》由上海报业集团旗下财联社出品,以“准确、快速、权威、专业”为新闻准则,专注新兴产业与资本生态,深度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半导体、TMT、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元宇宙、新消费、产业基金、创投机构等行业,联合百家一线投资机构、创新创业型公司、龙头企业,形成专业的服务体系。

《科创板日报》目前已构建创投通、中国科创好公司、科创先锋联盟(STAR- EDGE)、中国科创家智享沙龙、科创城市、科创板研究中心、《ESGweekly》等矩阵产品。同时,与成都、武汉、南昌、合肥、佛山、沈阳等城市建立合作,参与或主办2020滕王阁创投峰会(江西)、2021首届未来汽车产业大会(安徽)、2021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四川)、2022滴水湖产业投资者大会(上海)等重磅活动,为企业、投资机构及政府等提供媒体、数据、资源、研究品牌、研究等专业服务。

产品矩阵:

创投通——实时挖掘新兴产业“募、投、管、退”动态,并且联动二级市场,形成优势与标准化的数据产品,目前已向布局在一级市场大科创及新经济领域头部创投机构,以及财联社一级市场用户提供服务。

创投日报——聚焦PE/VC、产业基金等,揭示数字/人物变动背后的资本密码,提供资本领域权威、专业的信息及服务。

新能源日报——聚焦新能源产业链,提供新能源行业权威、专业的信息及服务。

辽宁周报

AI dairy——聚焦TAI领域,更独家、更深度。

新消费日报——致力于报道和研究中国消费领域新趋势、新产品、新模式、新投资等,为消费者、投资者、研究者提供最好的消费资讯。

元宇宙NEWS——原创呈现元宇宙的政策、行业、技术、资金及市场趋势。

景赋——致力于解决项目与资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汇聚千家机构的资本创新服务平台。

科创辽宁负责人:季绍华:18624077216。

邮箱:jishaohua@cls.cn。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威海路755号上海报业集团13层。


智能制造产业都有哪些

机器人、人工智能、VR等行业、无人机、无人驾驶、智能家居、智能物流、3D打印

如何推动智能制造发展

(一)充分发挥产业定位高端的优势,聚焦国家战略、聚焦重大项目、聚焦高端突破、聚焦智能转型,争取一批国家级、世界级的机器人标准平台、中心、企业等落户。 (二)培育一批龙头骨干型企业。 在机器人产业重点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整合优势特色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筛选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 以产业园区及基地为依托,发挥骨干企业的引领作用,带动相关配套企业在周边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链整合延伸、配套分工的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三)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 核心零部件减速器、控制硬件、控制软件和驱动系统仍旧是限制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瓶颈。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科技攻关,突破技术瓶颈制约,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重点新产品,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推动机器人产业跨越发展。 (四)充分发挥“双自”联动优势,以制度创新和开放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同各国科技界、产业界的合作,推动机器人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使浦东成为机器人产业国际和国内资源链接的中心。 (五)发挥技术研发应用平台积极作用。 机器人产业涉及机械、自动化、计算机、人工智能等诸多学科,需要将各方力量组织起来,群策群力,优势互补。 重点发展机器人产业相关企业在自身研发能力上的提升,促进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发挥更大作用,搭建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等。 (六)利用多种现代传媒手段,加大宣传教育,增强创新意识,为机器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和舆论环境。

我国当前经济的亮点?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的战略性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把突破一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作为科技发展的优先任务。 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域,集中优势力量进行攻关,为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 充分发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核心引领作用和高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创新成果的集成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和支柱性产业的步伐。 1.节能环保大力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循环应用等关键技术、装备及系统。 实施半导体照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蓝天”工程、废物资源化等科技产业化工程。 加强技术的集成和推广应用,快速提高我国节能环保领域整体技术能力及产业竞争力。 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半导体照明。 重点发展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制备、光源系统集成、器件等自主关键技术,实现大型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等设备及关键配套材料的国产化,加强半导体照明应用技术创新,建设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 加快“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试点示范,实现更大规模应用。 2015年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半导体照明占据国内通用照明市场30%以上份额,产值预期达到5000亿元,推动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进入世界前三强。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重点突破地下煤气化、煤低温催化气化甲烷化、中温催化气化、高温高压甲烷化、煤制烯烃等化工品、第三代煤催化制天然气、重型燃气轮机整机等核心技术。 以煤气化为基础进行多联产工程示范,进一步推进煤气化技术综合集成应用;积极发展更高参数的超超临界洁净煤发电技术,开发燃煤电站二氧化碳的收集、利用、封存技术及污染物控制技术,有序建设煤制燃料升级示范工程。 实施“蓝天”工程。 大力推进工业废气、燃煤烟气、机动车污染物、室内空气等净化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大气监测先进技术与仪器研发,积极发展温室气体减排与资源化技术及装备。 引导产业发展,改善环境质量。 废物资源化。 重点突破无害化、稳定化与资源化技术与装备,研发高附加值再生资源产品、大型废品焚烧控制技术与成套设备、废品综合处理及有机物厌氧产沼关键技术与设备,有效利用废旧金属、废旧机电与电子产品、大宗包装与纺织产品、大宗工业废物、生活废品与污泥等量大面广、附加值高的废弃物。 开展工程示范,建设废物资源化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与产业化基地,提升产业化水平。 2.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网络终端、高性能计算的发展,实施新型显示、国家宽带网、云计算等科技产业化工程。 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加快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创新,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 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智慧城市、智慧工业、地理信息、软件信息服务等相关技术,促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新型数字显示。 突破激光显示高可靠、低成本、长寿命等技术问题;掌握裸眼、非裸眼、真三维和全息等三维显示的节目源、发射、传输、接收、显示等集成技术;研发有机发光显示的发光材料、薄膜晶体管阵列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电子纸和场致发射等前沿显示技术研究进程。 实现关键原材料和显示屏的国产化,形成产业集群,新增产值超千亿,促进我国显示产业升级转型。 国家宽带网。 以提供100兆入户宽带接入为目标,重点突破网络技术体制、网络节点装备和融合业务体系等关键技术,开发适合三网融合要求的集成电路、软件、关键元器件等基础产品,双向数字电视终端和宽带网络设备产品。 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和光纤无线融合的宽带接入环境与示范工程,构建国际领先的新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中国云”工程。 形成基于自主核心技术的“中国云”总体技术方案和建设标准,掌握云计算和高性能计算的核心技术。 建设国家级云计算平台,引导部门、地方和企业,形成不同规模、不同服务模式的云计算平台,培育发展云计算应用和服务产业。 3.生物产业大力发展创新药物、医疗器械、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等关键技术和装备。 实施生物医药、生物医用材料、先进医疗设备、生物种业、农业生物药物、先进生物制造等科技产业化工程。 推动传统产业制造过程的绿色化、低碳化,加快发展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促进优质高效农业发展。 生物产业技术当中的生物医药。 重点突破药物创制、新型疫苗、抗体药物及规模化制备、疾病早期诊断等关键技术和生产工艺,4.高端装备制造重点发展大型先进运输装备及系统、海洋工程装备、高端智能制造与基础制造装备等。 实施高速列车、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务机器人、高端海洋工程装备、科学仪器设备等科技产业化工程。 研发高速列车谱系化和智能化、绿色产品设计、机器人模块化单元产品等重大关键技术,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技术高速列车。 重点发展高速列车的智能化、谱系化与节能核心关键技术,提升高速列车技术装备、基础设施服役状态检测监测关键技术及高速铁路减振降噪技术,形成我国高速列车智能化安全技术装备和车型系列,构建技术装备及基础设施服役状态检测技术和装备体系。 “十二五”高速列车产业总产值预期超过3000亿元。 绿色装备制造。 重点发展先进绿色制造技术与产品,突破制造业绿色产品设计、环保材料、节能环保工艺、绿色回收处理等关键技术。 开展绿色制造技术和绿色制造装备的推广应用和产业示范,培育装备再制造、绿色制造咨询与服务、绿色制造软件等新兴产业。 智能制造。 发展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微纳制造、制造业信息化等相关系统和装备,重点研发工业机器人的模块化核心技术和功能部件、重大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和智能测试仪器及基础件等技术装备,建设产业技术培训体系,推动技术集成验证与示范应用工作,制定技术与安全标准,培育一批高技术创新企业,实现制造系统智能运行,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 服务机器人。 开展服务机器人模块化体系结构研究,重点发展服务机器人机构、感知、控制、交互和安全等模块化核心技术和功能部件。 建设一批技术集成验证与示范应用平台,制定相应技术、安全标准,培育一批高技术创新企业,建立服务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 高端海洋工程装备。 发展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深海运载作业和海洋环境监测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开发高精度勘探系统、深水平台、水下生产系统及辅助作业等重大装备,研制一批载人/非载人深海潜水器作业系统,开发海洋环境远程探测雷达、船载大深度拖曳、深海浮/潜标等海洋监测设备。 科学仪器设备。 着力新原理、新方法开发,研发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资源环境等领域的重点科学仪器设备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发展量大面广的科学仪器设备,推动光谱、色谱、质谱等通用仪器的小型化、便携化和专用化。 强化现有仪器设备的综合利用。 强力推动国产科学仪器应用和示范,实现国产优质科学仪器设备的广泛应用,带动相关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5.新能源积极发展风电、太阳能光伏、太阳能热利用、新一代生物质能源、海洋能、地热能、氢能、新一代核能、智能电网和储能系统等关键技术、装备及系统。 实施风力发电、高效太阳能、生物质能源、智能电网等科技产业化工程。 建立健全新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促进新能源应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和模式的研发,有效衔接新能源的生产、运输与消费,促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新能源产业技术。 风力发电。 重点发展5兆瓦以上风电机组整机及关键部件设计、陆上大型风电场和海上风电场设计和运营、核心装备部件制造、并网、电网调度和运维管理等关键技术,形成从风况分析到风电机组、风电场、风电并网技术的系统布局。 积极推进100兆瓦级海上示范风场、兆瓦级陆上示范风场建设,推动近海和陆上风力发电产业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高效太阳能。 重点发展大型光伏系统设计集成、高效低成本太阳电池、薄膜太阳电池、太阳能热发电等关键技术、组件和成套设备。 掌握太阳能发电全产业链的核心技术、生产工艺与设备。 扩大实施“金太阳”等示范工程,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大规模推广应用。 生物质能源。 重点发展沼气生产车用燃料、纤维素基液体燃料、农业废弃物气化裂解液体燃料、生物柴油、非粮作物燃料乙醇、250~500吨/日系列生物质燃气开发利用等关键技术和装备,加强生物燃气、城市与工业废品能源化、生物液体燃料、固体成型燃料、能源植物良种选育及定向培育等五个方向的研发部署,在重点区域实施“十城百座”等示范工程。 形成10~20条生物质能源生产线和成套装备产品供应系统。 智能电网。 重点发展大规模间歇式电源并网与储能、高密度多点分布式电流并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与电网互动协调运行技术、分布式供能、大电网智能分析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输变电设备智能化等核心技术。 建设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送出、大电网智能调度与控制、智能变电站等示范工程,建成若干个智能电网示范园区和集成综合示范区。 6.新材料大力发展新型功能与智能材料、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纳米材料、新型电子功能材料、高温合金材料等关键基础材料。 实施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先进稀土材料等科技产业化工程。 掌握新材料的设计、制备加工、高效利用、安全服役、低成本循环再利用等关键技术,提高关键材料的供给能力,抢占新材料应用技术和高端制造制高点。 新材料产业技术也包括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 重点突破高性能纤维规模制备稳定化和低成本制备关键技术,形成高强、高强中模、高模和高模高强碳纤维产品系列,加速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高性能纤维,开发复合材料用关键原材料制备,增强复合技术。 促进能源、交通、工业、民生等领域用复合材料的升级换代,建立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的完整产业链。 先进稀土材料。 围绕分离提纯-化合物及金属-高端功能材料-应用全产业链,突破高性能稀土永磁、催化、储氢和发光等材料的制备、应用和产业化关键技术;提高高丰度稀土在化工助剂、轻金属合金、钢铁等材料中的应用水平,促进稀土材料的平衡利用。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标准制定,培育稀土材料领域的创新型企业。 7.新能源汽车全面实施“纯电驱动”技术转型战略。 实施新能源汽车科技产业化工程。 坚持“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建立“三纵三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全面掌握核心技术,加快整车系统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规模示范,形成整车及零部件工业体系,建设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产业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系统,使我国跻身新能源汽车产业先进国家行列。 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 重点推进关键零部件技术(电池-电机-电控)、整车集成技术(混合动力-纯电驱动-下一代纯电驱动)和公共平台技术(技术标准法规-基础设施-测试评价技术)的研究与攻关。 继续实施“十城千辆”工程,形成一批国际知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零部件与整车企业。 到2015年,突破23个重点技术方向,在30个以上城市进行规模化示范推广,5个以上城市进行新型商业化模式试点应用,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100万辆,产值预期超过1000亿元。 (不尽之处,欢迎追问)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caijing/37812.html
TI13全部参赛队伍出炉 DOTA2 中国战队三支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