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博物馆多件文物见证各民族交流交融

胡旋舞 宣传

8月8日,“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采访团走进宁夏博物馆,在《朔色长天-宁夏通史陈列》展厅内,鎏金铜牛、胡旋舞、契苾夫人墓志等文物藏品见证了历史上各民族互相交流交融的故事。(吴蓓蓓 张乐 谢宇)


40部超好评博物馆纪录片,爽看一假期

疫情反复,推荐就地过年,假期漫长,外出风险加大,还好有一些宝藏纪录片给我们的生活留下来充实和快乐的机会,下面这些和博物馆有关的纪录片,都是超级宝藏,赶快 下来,慢慢看吧,假期最爽的不就是喝快乐水,吃炸鸡薯条然后在沙发上躺着看片吗?

「国外篇」

博物馆里的秘密

推荐: BBC鸿篇巨制。为什么梵蒂冈的杰作被涂鸦所覆盖?卢浮宫如何保护名画《蒙娜丽莎》?为什么拿破仑请人作了一幅满是谎言的画像?

《博物馆的秘密》摄制组前往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去寻找展品背后的故事。 耳熟能详或是迷雾重重,这些故事都充斥着诡秘与迷人的色彩。 从蒙娜丽莎、西斯廷教堂和图坦卡蒙国王的黄金面具,再到英国自然 历史 博物馆神秘的“坦克室”,充满了我们已知的和未知的惊人真相。 纪录片共分三季共介绍22个博物馆。

博物馆匠人

推荐: 这是一群精益求精的艺术家,也是一群追求完美复原的 历史 迷。 创意艺术团队为博物馆重制各种各样奇异的展品,不论是能够射击的古老滑膛枪,还是泰坦尼克号上美妙绝伦的大阶梯,博物馆提出的要求他们总能够实现。 一次次的复原过程,也是一次次感受过去、走回 历史 的过程。 这里有汗水,有欢乐,也有对 历史 执着复原的精神,和对品质锲而不舍的追求,一切尽在《博物馆匠人》。

03 大英博物馆

民族

推荐: 由全球两大知名电视台NHK BBC合作纪录片《大英博物馆》共6集。 纪录片,介绍了大英博物馆收藏但还未公开的珍贵文物,涉及古代埃及、古代希腊等内容,每一集都用翔实的史料颠覆你以往的认知,带你接近 历史 的真相。

看不见的古代城市

推荐: 纪录片中, 历史 学家迈克尔·斯科特利用最新的3D扫描技术和虚拟现实 探索 现代城市中暗藏的玄机,揭开了三座古代城市尘封的秘密。 在开罗,迈克尔 探索 了在萨卡拉建造的第一座金字塔的内部,挖掘它对吉萨大金字塔有何启发; 在雅典,他揭开了雅典卫城寺庙的秘密,并在地下看到了为世界上第一个民主国家带来财富的银矿;在伊斯坦布尔,他翻开了从希腊人,罗马人到奥斯曼帝国的 历史 层层,将圣索菲亚大教堂仔细剖析。 看不见的城市的扫描团队帮助我们,以前所未有的视角观察古代的建筑,还原了最真实的 历史 。

知名画作解析

从卡拉瓦乔到波提且利,本片介绍了伟大画家的知名画作,揭示了他们不仅是美术的创作大师,也是他们所在时代的 历史 叙述者。 主持人揭开 历史 上最著名的一些画作背后隐藏的有关爱情、政治、激情的讯息。

卢浮宫之旅

推荐: 看懂卢浮宫的必修课。 全篇分为3集,分别是皇室之梦的宫殿、巴黎现代艺术之都、神话背后三个部分,其中最值得看的,是法国人用他们自己的视角概览了卢浮宫的几个重要场馆和艺术品,特别是17、18世纪法国油画部分,画中带入了卢浮宫本身的创建 历史 ,用一代代法国国王的生平轶事来展现这种 历史 变迁感。

07 奇趣美术馆

推荐: 这部小众纪录片,用喜剧演员演出了名画中的情景,在 搞笑 的台词和表演下,让严肃的名画变得可爱幽默。 在一本正经的吐槽中,顺便暗搓搓的向你安利作品和作者的信息,潜移默化就学到了不少小知识,每集虽然只有2分钟,但是颇受大家的喜爱。

国家美术馆

推荐: 深度凝视跨越时空的画作。

09 世界美术馆纪行

推荐: 一口气走遍世界最有名的13家美术馆

「国内篇」

此画怎讲

推荐: 中国首部 名画真人番 ,选材于 14幅中国美术史上巅峰地位的知名人物画 ,用画中人物的口吻,为我们普及名画鉴赏知识,让看似高深的中国古画与大家亲近起来。 简单来说,就是让 “古画活过来” 。 此片脑洞大开,极其好磕,5分钟一集,目前放出了30集,让你忍不住一口气刷完……

鎏金铜牛

11 考古公开课

推荐: 《考古公开课》聚焦20世纪中国考古学成立以来的国内若干重大考古发现、遗迹遗存以及众多精 美文 物,通过对考古学知识的普及性介绍、对遗迹遗存的还原性阐释,以及对精 美文 物的深度解读,利用考古学、文博学、人类学以及 历史 学等多学科交叉,搭建一个国家级权威考古知识普及平台。

12 考古探秘

推荐: 《考古探秘》纪录片共15集,首次为你揭开十三陵地宫秘密中的秘密,带你一睹千年古墓的绝伦至宝,让你看到上千块散落的玉片,如何连缀成绚丽的玉衣,请你一起探寻人像彩陶壶留下的神秘符号,告诉你项羽火烧阿房宫的终极真相……这里似乎没有惊心动魄的冒险,但小心翼翼的呵护,会让你惊叹考古人挖过的墓、走过的路、见过的人,他们清淡甚或枯燥的日常,在发现与际遇中学问大长。

中国考古古墓探秘

推荐: 《中国考古古墓探密》通过考古探求中国古老文明之谜,揭开迷惑人类千古谜题。 该片共34集,每集不长,但却能直接让我们看到考古工作者的工作日常,可以直观看到考古现场,和我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国家宝藏

推荐: 《国家宝藏》每季共选博物馆的27件文物的梳理与总结。 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与 历史 ,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唤起大众对文物保护、文明守护的重视。

15 如果国宝会说话

推荐: 用100件国宝述说中国古人的创造力,美哭了又接地气的海报,文物萌萌哒,海报用第一人称口吻表达文物最精彩的亮点和特征,让人记忆深刻。 在去年更新的第三季中,更是以特效和设计惊艳众人,有一集靠5分钟封神了,一定别错过。

16 国脉——中国国家博物馆100年

推荐: 《国脉——中国国家博物馆100年》大型纪录片不仅聚焦了国家博物馆的百年历程,更是对 历史 上的三次文物大征集、两大基本陈列从无到有、基础工程的创新开 拓、令人瞩目的“两馆合并”以及改扩建工程建设和国际文化交流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讲述,并首次披露和呈现了众多难得一见的国之瑰宝,记录下为国博奉 献一生的国博人和走在 科技 前沿的博物馆文物保护与水陆空三栖考古项目等内容。 全片以 历史 进程为脉络,分为《殿堂》、《陈列》、《聚宝》、《扛鼎》、《大 美》和《公器》6集,每集时长50分钟。

我在故宫修文物

我在故宫600年

推荐: 《我在故宫修文物》曾经火极一时,重点纪录故宫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木器、陶瓷、漆器、百宝镶嵌、宫廷织绣等领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活故事。 在2020年最后一天,它的姊妹篇《我在故宫600年》悄然上线,只用3集,讲述故宫的传奇,更将背后默默付出的故宫匠人的故事娓娓道来。

18 故宫100

推荐: 本片通过100集每集6分钟的短纪录片节目,讲述一百座建筑的命运,呈现故宫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通过一百个空间故事,建构一个故宫的全息建筑影像系统,以既富现代感又多样的方法,把紫禁城建筑的功能、意象及美学价值演绎,进而推中国文化中的普遍意义,面向世界,令观众产生共鸣。

19 炮火下的国宝

本片展现了抗战期间中国珍贵古籍的坎坷命运,讲述先贤前辈抢救保护古籍的艰辛故事,赞美他们守护文明的抗争精神。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抗战故事”,对传承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事业、涵养 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实现整个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有具有重要意义。

20 台北故宫

推荐: 《台北故宫》呈现和深度解读藏于台北故宫的珍贵文物,并向人们揭示当年那次史无前例的文物大迁徙的真实过程。 台北故宫珍藏的六十五万件传世珍宝,绝大多数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

纪录片从《国宝迁台》开始讲述,《北沟烟雨》回忆了文物十五年间安放台中深山,随即从后续集数介绍台北故宫藏的青铜器、瓷器、书画、古籍、珍玩,最后一集《承古开今》总结了台北故宫以高 科技 手段让人们能通过更多途径领略文物。

国宝档案

推荐: 《国宝档案》栏目每期节目将介绍一个具体的国宝文物,这些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和传统文化的历代传世国宝文物,既有受到政府保护收藏在祖国大陆各个博物馆中的,也有收藏于民间被国人精心呵护的;既有因 历史 原因东渡海峡存于宝岛台湾的,也有历尽磨难流失海外漂泊他乡的……

海上丝绸之路

推荐: 《海上丝绸之路》全片分为7集,每集50分钟,从航运、物产、贸易、 科技 、文化、民心和梦想等丰富多元的层面,不仅回溯海上丝绸之路曾经的辉煌与文明,更注重凸显当今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风貌与成就。

新丝绸之路

推荐: 《新丝绸之路》不再是丝绸古道沿线的纪实报道,而是选择了丝路沿线的楼兰古城遗址、和田、敦煌等10处具有不同文化特征的地点进行深度挖掘报道,每个地点各自成章。

摄制组在陕西、甘肃、内蒙古、新疆和青海等地奔波数万公里,走访了瑞典、英国、俄国、德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的博物馆,获得了当年西方探险家的日记和路线图等珍贵资料,拍摄了一些从未公开过的文物及许多新的考古发现。

敦煌画派

推荐: 《敦煌画派》从敦煌博大精深的美术遗存和 历史 传承入手,甄选了莫高窟横跨10个朝代的经典壁画和雕塑精品,由中外一流的敦煌学者和美术家作权威解析,高度提炼和归纳了敦煌艺术精神,为敦煌画派立言立论,为中国美术在21世纪的创新发展 探索 新路,呼唤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敦煌

推荐: 十集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敦煌》纪录片向世人展现敦煌二十四座以往从未对外开放过的珍贵洞窟,极富 历史 意义及美学价值。

圆明园

推荐: 本片采用线性叙事,用“他言”的方式讲述了圆明园的建筑 历史 与遭际命运,并真实地再现了圆明园以及潜藏在它背后的人物和 历史 的沧桑巨变。

交流

河西走廊

推荐: 《河西走廊》以位于中国西部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的黄金段——河西走廊为讲述对象,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多角度呈现了从汉代开始直至今天,河西走廊及其连接的中国西部的 历史 ,以及它对中国 历史 和文明进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金城兰州

推荐: 纪录片《金城兰州》是一部反映“一带一路”的电视纪录片。 全片共分《渡口》《枢纽》《重镇》《明珠》四集,从 历史 、地理、经济、政治等多个角度,系统讲述金城兰州两千多年的城市发展史,凸显兰州对于西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军事、地理、政治上的战略意义和在经济文化发展中起到的支撑、辐射作用。

《金城兰州》以艺术的手法和现代 科技 相结合,很厚重地把兰州展示了出来,展示了一个伴河而生的兰州、丝绸古道的兰州、西部重镇的兰州和生机勃勃的兰州。

东方帝王谷

推荐: 帝王谷是埃及著名的 旅游 景点之一,位于卢克索西岸,埋葬着古埃及第17王朝到第20王朝60多位法老。

而该纪录片是讲述中国陕西一个更宏大的“帝王谷”。 正如当地民间流传的顺口溜所说,“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那里见证了十多个朝代的更迭,拥有72座宏伟的帝王陵,其中包括著名的周武王陵和秦始皇陵。

30 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

推荐: 《故宫》《台北故宫》姊妹篇,纪录片源于卢浮宫在故宫午门举办“拿破仑大展”。 这不仅是一次展览,它实际开启了一扇大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大门。 将两座博物院放在一个片子中,通过它们馆藏的文物对比整个中西文明。

31 我从汉朝来

推荐: 《我从汉朝来》以汉画像石为主题线索,在中国大地上拍摄了一百多处 历史 遗迹,以及鲜活的现实情境、人物故事。

中国古代玉文化

推荐: 该片由央视出品,讲述中国五千年玉文化的渊源,让您从全面角度发解玉器。 分《美丽的石头》《神奇的技艺》《神密的巫术》《神圣的王权》《庄严的礼仪》《不朽人祈愿》《世俗的趣味》共7集。

瓷路

推荐: 《瓷路》聚焦中国陶瓷文化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从9世纪的大唐帝国到19世纪的鸦片战争,从中亚到罗马,从世界重要沿海口岸到欧洲各大首都, 历史 上重要的地标和时间点都被中国陶瓷的故事所标注。

在这贯穿全球的瓷器之路上充满了创业、探险、财富、战争和沉船的重大事件。 《瓷路》是一部与瓷器有关的真实故事,而中国,则是这一切故事的起点。

China·瓷

英国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博特博物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瓷之韵”展览,展出中国历代出口陶瓷、欧洲仿制中国陶瓷以及英国收藏的中国陶瓷精品。

以此次展览为契机,央视纪录频道首次联合这三家博物馆,共同摄制的2集纪录片《China·瓷》。 《China·瓷》讲述了数百年前,尤其是明清时期中国外销瓷与整个世界接触和互相影响的故事,通过这部纪录片,观众可以看到瓷器融入西方的 社会 生活、艺术宗教、政治经济的 历史 轨迹。

帝陵

推荐: 纪录片《帝陵》是通过手工制作实物角色模型和场景模型的制作方法、结合中国传统壁画的表现风格、开发利用“数字多空间要素定点跟踪融合匹配技术”拍摄的编年体动画记录片,形式新颖,别开生面,为影视记录片模式创新揭开新的一页。

36 神密的西夏

推荐: 有一个民族灭而不亡,他们尊白为美,视死为荣。 有一个王朝神秘莫测,他们雄霸一时,威震四方。 这个民族叫党项,这个王朝就是西夏。 电视纪录片《神秘的西夏》以 历史 记载和考古取证为依据,通过对世界唯一性的西夏文明的 探索 ,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党项族的源起,全面地展示了西夏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方面的辉煌成就和西夏研究的最新成果。 《神秘的西夏》共有10集,每集50分钟,是通过电视纪录片的形式对西夏文化 最全面、最综合的一次展现。

大明宫

推荐: 大明宫是大唐帝国的王宫。 它既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规制最为严整、规划最具特色的宫殿群;也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交融点和对外传播的动力中心。 公元896年,大明宫毁于兵火。

见证

纪录片《大明宫》由著名导演金铁木执导,他引领国内顶尖摄影、美工、电脑特效制作团队,让一千余年前中国 历史 上最繁华荣光的时期——盛唐,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影像呈现于观众面前。

「特别推荐篇」

38 中国的宝藏

推荐: BBC和CCTV也强强联手,制作了一部给外国人看的《中国的宝藏》。 这里的每一集,呈现的是「现代中国生活」的一个侧面——家族、艺术、都会、制造、 科技 、饮食。 每一集都以文物为穿引,寻找着现代中国的古代痕迹。

39 故宫新事

推荐: 这部纪录片不再展现故宫全貌,而是聚焦于2016的“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让这座古老宫殿内凝滞了百年的时间再次流动了起来。 十八座古老建筑,两千余件稀世文物,这样一处梁宇繁杂的宫殿,将如何在故宫匠人们的手中复旧如初。

40 从长安到罗马

推荐: 这部纪录片采用“双城记”平行视角,走进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对中意两国的经贸、文化、 社会 、音乐、美术、建筑、城市等进行思考,深入西安和罗马两个城市,带领观众一同感受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明带给心灵和思想的强烈冲击。

谁来帮我解答几个关于问题

鸣沙山-月牙泉天地奇响,自然妙音——鸣沙山,位于甘肃敦煌市南郊七公里的鸣沙山北麓,面积约200平方公里。 鸣沙山、沙峰起伏,处于腾格里沙漠边缘,与宁夏中卫县的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的响沙湾和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的巴里坤镇同为我国四大鸣沙山之一。 是“郭煌八景”之一,景名“沙岭晴鸣”。 所谓鸣沙,并非自鸣,而是因人沿沙面滑落而产生鸣响,是自然现象中的一种奇观,有人将誉为“天地间的奇响,自然中美妙的乐章。 ”当你从山巅顺陡立的沙坡下滑,流沙如同一幅一幅锦缎张挂沙坡,若金色群龙飞腾,鸣声随之而起,初如丝竹管弦,继若钟磬和鸣,进而金鼓齐,轰鸣不绝于耳。 自古以来,由于不明鸣沙的原因,产生过不少动人的传说。 相传,这里原本水草丰茂,有位汉代将军率军西征,一夜遭敌军偷袭,正当两厮杀难解难分之际,大风骤起,刮起温天黄沙,把两军人马全都埋入沙中,从此就有了鸣沙山。 至今犹在沙鸣则是两将士的厮杀之声。 据《沙州图经》载:鸣沙山“流动无定,俄然深谷为陵,高岩为谷,峰危似削,孤烟如画,夕疑无地。 ”这段文字描述鸣沙山形状多变,其原因是流沙造成的。 山体高达数十米,东西绵亘40多公里,南北纵横20公里,海拔1650米,宛如两条沙臂张伸围护着鸣沙山麓的月牙泉。 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彻”。 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 一弯清泉,涟漪萦回,碧如翡翠。 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蔚为奇观。 历代文人学士对这一独特的山泉地貌,沙漠奇观称赞不已。 风景区沿鸣沙山呈带状分布,有莫高窟、雷音寺、民俗博物馆、白马塔、白云观、阳关、渥洼池等众多名胜古迹,自然景观丰富,戈壁大漠特色鲜明。 莫高窟荟萃了中国4世纪到14世纪、10个朝代绘制的佛教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2000余身,是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珍贵文化。 --------------------------------------------------------------------------------------------------------------月牙泉 在鸣沙山群峰环绕的一块绿色盆地中,有一泓碧水形如弯月,这就是月牙泉。 月牙泉位于鸣沙山北麓,东西长300余米,南北宽50余米,水深约5米,泉形酷似一弯新月,故名月牙泉。 泉被鸣沙山四面环抱,但并不为流沙所掩,始终碧波荡漾,清澈见底,久雨不溢,久旱不涸,风景十分优美。 它的神奇之处就是流沙永远填埋不住清泉。 过去,人们难解大自然的奥秘,却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优美的神话传说来解释自然现象。 历来水火不能兼容,沙漠清泉难以共存。 但是月牙泉就像一弯新月落在黄沙之中。 泉水清凉澄明,味美甘甜,在沙山的怀抱中娴静地躺了几千年,虽常常受到狂风凶沙的袭击,却依然碧波荡漾,水声潺潺!它像绝世佳人的眼睛--清澈、美丽、多情;它像窈窕淑女的嘴唇--神秘、温柔、诱人;它像是一牙白兰瓜--碧绿、甘甜、晶莹。 月牙泉边,白杨婷婷玉立,垂柳舞带飘丝,沙枣花香气袭人,丛丛芦苇摇曳,对对野鸟飞翔,风景如诗如画。 泉南岸台地上建有娘娘殿、龙王宫、药王洞、玉泉楼、雷音寺等雕梁画栋、勾心斗角的大片古建筑群。 月牙泉内游鱼成群。 据传,鱼叫做“铁背鱼”,能医治疑难杂病;草叫做“七星草”,有催生壮阳作用。 吃了鱼和草,可以长生不老。 因之,月牙泉被又称为“药泉”。 月牙泉最早的记载见于东汉《辛氏三秦记》:“河西有沙角山,峰愕危峻,逾于石山,其沙粒粗色黄,有如干躇。 又山之阳有一泉,云是沙井,绵历千古,沙不填之”。 这里所记“沙井”即今日月牙泉。 自此之后,关于月牙泉的记载便屡见史籍,并与鸣沙山紧密地连在一起。 唐《元和郡县志》载:“鸣沙山有一泉水,名曰沙井,绵历古今,沙填不满,水极甘美”。 据史书记载,鸣沙山与月牙泉成为沙漠奇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千百年来,人们面对这一沙海奇观,始终感到奇怪,作为沙丘的鸣沙山为何千年不变?而在沙海之中的月牙泉又为何“泉映月而无尘”、“月泉晓澈,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这大自然创造的奇迹,古人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好叹为“山之神异,泉之神秘”。 据考证,月牙泉四面沙山高耸,山坳随着泉的形状也成月牙形,吹进这种环山洼地里的风,由于空气力学原理,会向上旋,于是月牙泉周围山上流下来的沙子又被送回四面的鸣沙山脊的另外一侧,这就是泉水不为黄沙掩盖的道理。 两千多年来,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地形运动,使沙山和泉水保持着矛盾而又和谐的天然共生共存状态。 尽管风沙肆虐,月牙泉依然碧水粼粼。 月牙泉,梦一般的谜,千百年来不为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 在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在黑风黄沙中有此一水,在满目荒凉中有此一景,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神奇,令人神醉情驰。 “晴空万里蔚兰天,美绝人寰月牙泉,银山四面沙环抱,一池清水绿漪涟”。 “月牙晓澈”为敦煌八景之一。 月牙泉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被称为天下沙漠第一泉--------------------------------------------------------------------------------------------------------------罗布泊罗布泊又名罗布淖尔,是“多水汇集之湖”,罗布泊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部,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而如今,只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思与梦想. 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距今已有200万年。 历史上,罗布泊的最大面积为5300多平方千米,到了1931年时,就只有大约1900平方千米,1972年,连最后一滴水也被蒸发掉了,罗布泊变成了一片干涸的盐泽,如今,反映在卫星照片上的是一片极像大耳朵的荒漠。 罗布泊鬼斧神工般的地貌和丰富多姿的历史人文资源如磁铁般吸引着众多的探险家和科学工作者,即使是黄沙漫天的艰苦环境和极度干旱的恶劣气候也不能阻止,近代,就有不少中外探险家来罗布泊考察,如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美国人亨廷顿,英国人斯坦因,日本人桔瑞超、法国人邦瓦洛、我国科学工作者黄文弼、陈宗器、彭加木、夏训诚、刘东生等,而关于罗布泊的理论也有不少,“游移湖”、“盈亏湖”、“交替湖”等观点不仅没有揭示罗布泊地区环境变迁的历史真相,反而又为罗布泊罩上了更多神秘的色彩。 楼兰古城、营盘遗址、米兰遗址、古墓沟太阳墓、龙城雅丹、白龙堆雅丹等都分布在广袤的罗布泊地区,丰富灿烂的西域文明,多姿多彩的大漠风情、仪态万千的风蚀地貌令人无比神往。 罗布泊,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 ̄3000多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 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世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以上,广阔的湖泊沉积区和盐漠,都曾是它的领域范围,面积在2万平方公里以上。 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自南向北倾抬升,被分隔成几块洼地。 现在的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 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河流,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 历史上,罗布泊最大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 民国31年(1942),在苏制1、50万地形图上量得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 1958年�夜�质〉赝急甓�婊�?570平方公里。 1962年,航测的1、20万地形图上其面积为660平方公里。 1972年,最后干涸部分为450平方公里。 注入罗布泊的诸水,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和米兰河等,同时也部分地受到祁连山冰川融水的补给,融水从东面通过疏勒河注入湖泊中。 此外,还有阿尔金山北麓各季节性河流流水注入。 这些河在注入罗布泊时,在沿途留下一片片湖泊,如众星拱月,环卫着罗布泊,其中最大的为罗布泊南面的喀拉和顺湖与台特玛湖。 台特玛湖、喀拉和顺湖与罗布泊之间都有河道沟通。 当塔里木河和车尔臣河注入台特玛湖后,可沿塔里木河尾闾下延散流河床流入喀拉和顺湖。 喀拉和顺湖和罗布泊之间,有一条40公里和的河道,出口处河宽800米,河床深1米,入罗布泊时呈散流状,河床深30-50厘米,两湖高差为10米。 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自先秦以来,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得名,如泑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此外,还有辅日海、临海、纳缚波等名。 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罗布”地地点,古维吾尔语意为聚水之地;“淖尔”,系蒙古语,意为湖泊,二者总语意为聚水之湖。 罗布泊湖区,自古因流沙、雅丹、盐壳的包锁阻隔,道路艰险,人迹罕至,是一块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第一次用文字记载了罗布泊的位置和它的水源:“不周之山,北望诸毗邻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泑泽,河水之所潜也。 ”指明罗布泊(泑泽)在葱岭(不周之山)之东。 ”敦薨之水西流注入泑泽,盖乱河自西南注也。 ”前者即今开都河、孔雀河水系;后者即来自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各河流。 “乱河”者,反映了当时河流交织,纵横成网的情景。 汉代,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 它的丰盈,使人猜测它“潜行地下,南出积石为中国河也。 ”这种误认为罗布泊是黄河上源的观点,由先秦至清末,流传了两千多年。 至公元4世纪,曾经是“水大波深必讯”的罗布泊西之楼兰,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 清代末叶,罗布泊水涨时仅“东西长八九十公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区区一小湖。 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东流,径注罗布泊,至50年代,湖的面积又达两千多平方公里。 由于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干预,到1972年最终导致了罗布泊的干涸。 近40年,湖泊汇流区耕地面积急剧增大,用水量成倍增加,孔雀河上游逐渐修筑了十多个大坝,从阿克苏、沙木依曼、亚木依曼、亚汗尔、劳改农场、马固诺尔,到老麻扎,就有6个拦河大坝,将孔雀河水引入农垦灌区。 其次,在塔里木河源各主要河道中下游兴建了众多水库,拦截了河水,在塔里木盆地建成使用的大中小型水库达206座,仅塔里木河干流上就建成大中型大库19座,基本上拦截了塔里木河水。 1962年,在下游上段修建的大西海子水库,实际已经变成塔里木河的尾闾,使塔里木河缩短180多公里。 60年代终因塔里木河、孔雀河二河下游断流,使罗布泊断了水源,渐渐干涸,湖盆区变成了白茫茫的盐壳地,湖滨区植物枯死,塔里木河与孔雀河下游成了风沙活动的场所。 近代,一些进入罗布泊的外国人把罗布泊说成是“游移湖”。 1876年,沙俄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在塔里木河下游考察后,是由于湖底周斯性沉积抬升和风蚀降低的结果。 这种游移传说,曾长期为中外学者所接受。 除斯文赫定外,美国人亨亨顿提出了“盈亏湖”的理论,中国学者陈宗器发表了“交替湖”的观点,而苏联地质学家西尼村则试图用构造运动来作解释。 围绕罗布泊游移问题的争论,延续了一个世纪。 根据我国古籍记载,由行秦至清,对罗布泊方位的记载基本是一致的,清代的《西域水道记》《河源纪略》、《舆地经纬度里表》等都准确载明,罗布泊在北纬40℃~41℃之间。 台特玛湖、喀拉和顺湖至罗布泊之间的高差确定了它不可能产生自北向南游移。 通过我国科学家近年实地考察,证实了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点和集流区,湖水不会倒流;入湖泥沙很少(湖底沉积物3600年仅1.5米),干涸后变成坚固的盐壳,短期内湖底地形不会剧烈变化。 对湖底沉积物通过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证明,罗布泊长期是塔里木盆地汇水中心。 这说明,游移说是不切实际的推断。 两千多年来,不少中外探险家来罗布泊考察,写下了许多专著和名篇,发表了一少有关罗布泊的报道。 但是,由于各种局限和偏见,也制造了许多讹误,为罗布泊抹上了神秘的色彩。 近年,在我国科学工作者的努力下,才揭开了罗布泊并不游移的真相。 --------------------------------------------------------------------------------------------------------------新疆“最美”候选之一:时光挥一挥手,大海就变成了大漠。 曾经的渔舟晚唱,只留下几条河痕;英雄夺过美人,策马远去,丢下成堆的金币玉佩,于是落幕的一缕孤阳消失在罗布泊了。 我们对于罗布泊,以及它所包容的一切,敬仰多于探究。 造化成就了一个鹤立鸡群的罗布泊,又将它演化成一道厚重的风景。 我们不是住在风景里的人,我们对罗布泊看不透——它的前世今生几乎悖论般地存在。 它曾经的丰盈和桀傲,写在史书上,翻几页,就掉落,连石子落水的声音都没有。 罗布泊之所以有别于其他的景致,就在它笼罩一身上的悬疑,实在令人诧异——它和借宿在它地盘上的楼兰古国、小河墓地、丝绸之路,是如何倒下,又是怎样远离滚滚红尘上千年的?点点滴滴都是它留给后世的千古谜题! 回首间,它总带给我们这样的错觉——我们常不禁期盼,它会像曾经悄然睡去一样,在某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倏然醒来。 但,我们又明明知道它不会醒的,它恒久的神秘终将永久的封存,封存于它无边的寂静中。 于是,我们就想去看看它,把这个风吹雨打一千年的样子,再和心底里的那个影子重叠,复活一个曾经的罗布泊。 罗布泊曾称“罗布淖尔”。 在新疆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 它曾“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因此人们一直误把罗布泊当作黄河上源。 古罗布泊距今已有两百万年,曾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 现在有塔里木河、孔雀河等注入罗布泊。 罗布泊曾生活过新疆最古老的民族——罗布人,他们生活在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边。 罗布人结婚的陪嫁,是一个小海子(沙漠中的小湖泊),恐怕这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19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罗布泊渐渐消瘦。 1972年底,罗布泊彻底干涸。 楼兰倒下了,在失落中,倒在了无生机的罗布荒原中。 小河消逝了,在迷离中,湮没在黄沙漫漫的罗布风沙里。 继而,千年时光流转,风吹过、雁来过,这一倒,就是与世隔绝一千年。 夕阳西下,楼兰空自繁华……现今楼兰留给后人的遗产,是总面积为11万平方公里的“房地产”——分为东北寺院区,东南集市区,西北官署区,西南居民区四部分。 1900年的一个春天,它再次与尘世恢复联系,但已经没有王者归来的作派。 它只能以残垣断壁显示曾经的伟岸和不俗,只能以钱帛丝绸回忆曾经的显赫与昌盛,只能以“楼兰美女”还原曾经的娇艳和凄美。 “我仿佛听到了两千年前传来的回声。 邮差的坐骑晃动着脖子上的响铃,从敦煌到楼兰,沿着丝绸之路,捎来了中原大地的信息……楼兰人的生活热火朝天,行人、骑手、商队、马车,川流不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我面前展开,使我也不能寐,伴着永恒的星辰等待黎明的到来。 ” 斯文·赫定,这个因为楼兰而名声大噪的瑞典人,在时隔34年后再次探访楼兰时,现实与幻想交织,将他的心里写满伤痕。 “夕阳西下\楼兰空自繁华 \我的爱人孤独地离去 \遗我以亘古的黑暗 \和亘古的甜蜜与悲凄…… “而我绝不能饶恕你们\这样鲁莽地把我惊醒\曝我于不再相识的\荒凉之上\敲碎我 敲碎我 \曾那样温柔的心”(席慕蓉《楼兰新娘》) 对世人而言,罗布泊似乎是永久伫立在漫漫黄沙中的一个梦,惊艳世人的楼兰美女,从这里出土;留存无数迷团的小河墓地,在这里失而复得;行进路上的彭加木、余纯顺,在这里遇难并永生沉睡;为共和国撑起和平天幕的“蘑菇云”,从这里腾空! 现在,新生的罗布泊镇正在崛起。 这是继楼兰古国后1500多年来在罗布泊无人区诞生的第一个政府机构。 现在,罗布泊的干涸之谜、游移之谜、地貌之谜、“大耳朵”之谜和楼兰之谜等五大谜团,仍然有待科学破题。 王琦铭摄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最具特色的文物是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最具特色的文物是汉代铜鼓。 汉代铜鼓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的众多珍贵文物中独树一帜,它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更展现了古代广西地区独特的文化艺术风貌。 铜鼓作为一种打击乐器,在古代社会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常用于祭祀、庆典以及战争等场合,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广西地区出土的汉代铜鼓,工艺精湛,造型别致,鼓身上镌刻着丰富的纹饰,如翔龙、舞凤、瑞兽等,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古人的匠心独运。 这些铜鼓不仅是音乐的载体,更是历史的见证。 通过它们,我们可以窥见汉代广西地区的社会生活面貌,了解当时人们的审美追求和精神世界。 例如,铜鼓上的纹饰往往与当时的神话传说、宗教信仰紧密相连,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与宇宙的敬畏和想象。 同时,铜鼓的流传与使用也揭示了古代广西地区与其他文化区域的交流与融合,是多元文化交融的实物证据。 在现代社会,这些汉代铜鼓不仅被视为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的瑰宝。 它们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中占据重要位置,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 通过观赏和研究这些铜鼓,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广西的历史文化,感受这片土地所蕴含的深厚底蕴与无穷魅力。 因此,汉代铜鼓无疑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最具特色的文物之一。 总的来说,汉代铜鼓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成为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它们不仅仅是历史的遗迹,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沟通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让我们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caijing/8178.html
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 郭涛啜妮演绎全球圈粉的中国菌草故事 幸福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