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望情绪浓厚 国际油价收低 邓正红能源软实力 原油市场走势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邓正红软实力表示,伊朗总统易卜拉欣•莱希因坠机事件不幸遇难以及沙特国王身体健康出现问题等中东核心产油大国政局引发市场关注,距离召开“欧佩克+”部长级会议只有一周时间,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同时担忧美联储不会很快降息,石油软实力活动处于徘徊观望状态,周一(5月20日)国际油价放弃早盘涨势而小幅收低。截至收盘,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6月期货结算价每桶跌0.26美元至79.80美元,跌幅0.32%,交易区间每桶79.17~80.60美元;伦敦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原油7月期货结算价每桶跌0.27美元至83.71美元,跌幅0.32%,交易区间每桶83.11~84.49美元。周一美国亚特兰大联储总裁博斯蒂克表示,美联储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确信通胀正处于回到目标的轨道上。美联储副主席杰斐逊在纽约举行的美国抵押贷款银行协会(MBA)会议上表示,“近期通胀下降的趋势有所放缓,现在判断这种放缓是否会长期持续下去还为时过早。

分析师指出,中东地区的任何动荡都可能对原油供应产生影响,因为该地区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区之一。因此,投资者对任何可能影响原油生产和运输的消息都非常敏感。同时,原油市场的供需状况也受到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的影响,强劲的经济增长可能会增加对原油的需求。外汇资讯网站FXEmpire的市场分析师弗拉基米尔•泽尔诺夫(Vladimir Zernov)表示,“随着交易商聚焦于中东局势,纽约油价依然处于每桶80美元下方。虽然伊朗总统莱希死于直升机坠毁,但这一事件没有给石油市场带来任何支撑,交易商认为伊朗将不会将这一事故归罪于外部势力。”

市场人士认为,伊朗的石油生产政策不会因此发生改变。在线经纪商FxPro集团高级市场分析师亚历克斯•库普提克维奇(Alex Kuptsikevich)认为,“虽然伊朗总统莱希的死讯应该会增强油价中的风险溢价,而美国石油行业的消息则指向市场的相对停滞。美国原油产量数据和活跃钻机数据显示当前油价对于石油行业而言属于中性,既不刺激生产也没导致产量下滑。”荷兰商业银行大宗商品策略师沃伦•帕特森(Warren Patterson)说,“油价依然处于区间波动之中,需要看到‘欧佩克+’就下半年产量政策释放更多信息,才会为市场提供刺激并让油价脱离目前的波动区间。”泽尔诺夫说,由于纽约油价没有突破每桶80美元点位,技术上走势依然没有发生变化。

【作者简介】邓正红,中国软实力之父,创立邓正红软实力思想,建立企业软实力理论和软实力指数工具,开创能源软实力、低碳软实力和产业软实力,第一个对软实力系统量化与价值评价,拥有基于企业、城市、国家之软实力指数与软实力价值评估计算一整套自主知识产权,独家发布企业(世界软实力500强、中国上市公司软实力100强、央企软实力排名)、城市(中国内地城市和地区软实力排序、中国国家高新区软实力排序)和国家(全球软实力100强)三大软实力排行榜,国家电网《企业软实力丛书(核心价值、核心模式、核心实力)》总策划及撰稿人。提前18个月精准预言2020年3月国际油价暴跌,参与国家能源局页岩油发展研究,为形成符合我国特色的页岩油发展思路提供了有益参考。出版《页岩战略:美联储在行动》《页岩战略Ⅱ:非常规变革》《页岩战略Ⅲ国家石油(突围低油价困局、减产联盟在行动、产油国地缘风险、原油史诗级崩盘)》《软实力:中国企业的破局之道》《巧实力:竞争环境下的聪明策略》《再造美国:美国核心利益产业的秘密重塑与软性扩张》《大国互联:上市与较量》《低碳创新:绿色潮流下的获利方法》《绿公司:低碳商机操作指南》等著作。


国际原油价格主要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的因素很多,既包括产量、消费需求量、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世界石油储备量这些市场因素,又包括战争、意外事件等非市场性因素。由于非市场因素的随机性太大,本节打算从市场因素出发,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和分析这些市场因素在国际原油价格形成中所起的作用。

4.3.1.1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及其产量、价格政策

为反击国际大石油公司、维护石油收入,统一和协调石油输出国的石油政策,1960年9月在伊拉克政府的邀请下,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科威特、伊朗和伊拉克与会代表在巴格达聚会,会议决定成立一个永久性的组织,即石油输出国组织,最初成立时只有上述5个成员国,后来又加入了6个,欧佩克现有11个成员国,它们分别是: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亚、尼加拉瓜、卡塔尔、沙特、阿联酋和委内瑞拉。

目前,OPEC已探明储量占世界石油储量的78%,但产量只占世界总产量的40%左右,图4.12为OPEC在1960~2002年期间石油产量占世界石油产量的份额变化。OPEC市场份额的高峰出现在1973年,占世界石油产量的55%。此后由于石油危机引起的高油价导致世界经济萧条,石油消费量锐减,以及替代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开发利用、能源使用效率的不断提高,墨西哥、英国北海油田、北阿拉斯加等许多大油田的相继发现,加上其他非OPEC国家受高油价诱使增加产量等原因的综合影响,OPEC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20世纪80年代中期跌到最低时只有30%左右,但1986年后的低油价刺激了世界石油消费的增长,抑制了对高成本油田的投资和石油勘探投资,加上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使得对OPEC的石油需求量增大,世界新增石油需求主要由欧佩克来满足,OPEC的石油市场份额开始缓慢上升。近年来由于非OPEC,特别是俄罗斯等国不断增产,OPEC的市场份额略有下降,但基本上稳定在40%左右。虽然目前只有40%左右的产量份额,但由于OPEC还留有约600万桶/日(或3亿/t年)的机动生产能力,这是其他石油生产国所无能为力的。世界上有50多个非OPEC产油国,他们以不足1/4的已探明储量,生产着占世界60%的年产量。因此,这些非OPEC石油生产大国,如俄罗斯等,基本上都已开足马力在生产。

凭借巨大的剩余生产能力,OPEC可以在国际原油价格超过市场承受能力、对主要石油进口国的经济生产产生不利影响时增加产量,缓解供不应求的局面,以此阻止油价的上涨并进一步降低油价;反之,当油价过低对石油出口国收入和经济生产产生不利影响时减少产量,缓解供过于求的局面,阻止油价的继续下滑,促使油价进一步回升。OPEC根据市场状况,通过剩余生产能力对世界石油市场的供给进行调节,力争将世界石油价格稳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所以从目前阶段看,虽然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限制和制约了OPEC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和控制能力,但它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仍然是不容忽视的,有时甚至能够操纵国际油价的涨落。尽管非欧佩克国家的石油总产量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60%,但各国均按自己的行为方式生产,没有统一的组织和行动,所以单一非O PEC国家的产量通常无法对国际原油价格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图4.12 OPEC石油产量份额

(据h tp:///emeu/aer/pdf/pages/sec11_)

此外,由于OPEC有大量的已探明石油储量,许多长期预测都表明将来世界对OPEC资源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大,从长期来看OPEC的石油份额有增大的趋势。因此,OPEC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不仅不会降低,还可能会进一步增大。所以如果OPEC能够协调好各国的利益,做到行动一致,将油价控制在给定的范围内,应当是一件较有把握的事情。

OPEC原油价格指的是沙特阿拉伯轻油(Arab Light)、阿尔及利亚撒哈拉混合油(Sahara Blend)、印度尼西亚米纳斯(Mlnas)、尼日利亚邦尼轻油(Bonny Light)、阿联酋迪拜油(Dubai)、委内瑞拉蒂朱纳轻油(TiaJuana Light)、墨西哥依斯莫斯轻油(Isthmus),7种原油市场监督价格的平均价格,O PEC利用这个价格监督国际石油市场的原油价格。OPEC从1999年9月以后开始研究价格带机制,并从2000年3月起开始正式实施这一机制。所谓价格带机制就是事先设定一个价格幅度,如果实际价格超过或低于这个幅度一定时间,就通过调整产量使价格回到设定的幅度内。欧佩克进行的尝试和各国货币当局为回避外汇大幅度变动而介入外汇市场的做法相似。

2000年10月开始,0PEC启用石油产量调整机制,使油价在2001年9月之前都维持在OPEC设定的价格机制带中。但到2001年9月美国爆发“9.11”事件,虽使油价一度上涨,但随后因国际石油市场担心美国经济将受重挫,带来石油需求大幅减少,加上产油国为了维持国际稳定而暂停启用石油产量调整机制,未在需求降低时进行减产,使油价在2001年10月跌至低于每桶20美元,甚至到2001年11月接近16美元/桶。截止到2001年12月底,因为冬季需求增加,且OPEC和非OPEC产油国也确定进行减产,油价才重新回到价格机制带中。2002年底和2003年初由于美伊战争和国际投机力量的双重影响,国际油价一度冲高到33美元/桶。但战争开始后油价迅速回落,此后的半年左右时间里油价基本上控制在OPEC的价格机制带中。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伊拉克安全形势日趋紧张,重建问题又困难重重,人们担心中东地区动荡局势将进一步加剧,从而导致石油供应紧张,加上世界经济的复苏和O PEC 在2003年9月和2004年4月两次减产,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2003年油价不断振荡上行,2004年4月以后更是一路上涨,完全脱离了OPEC设定的价格机制带。图4.13为2001~2004年11月OPEC一揽子油价走势。应该说在平稳时期OPEC的产量政策效果还是比较有效的。

图4.13 OPEC一揽子价格走势

(据EIA/OPEC通讯社)

4.3.1.2 OPEC原油产量与国际原油价格

原油产量作为供给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世界原油产量由OPEC和非OPEC原油产量两大块构成,OPEC和非OPEC的产量波动引起世界原油总产量的波动,进而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图4.14和图4.15 分别反映了1960~2002年期间OPEC、非OPEC和世界总的原油产量变化趋势和波动状况。

图4.14 原油产量波动

图4.15 石油产量波动

可以看出,自1960年以来的30多年里,除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苏联的解体,非OPEC国家原油产量出现微弱的下降外,其余时间里非OPEC原油产量基本上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世界原油产量的波动主要来自OPEC原油产量的波动(表4.2,表4.3)。OPEC组织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前的原油产量稳步上升,波动较小,但随后的10多年时间里产量波动较大。其中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两次大的石油危机,OPEC原油产量处于较大的变动之中;80年代初期O PEC原油产量大幅下降,从而导致世界原油产量发生相似的波动。

表4.2 欧佩克、非欧佩克和世界原油产量波动性统计量

表4.3 欧佩克、非欧佩克和世界原油产量波动之间的相关系数

从图4.16明显地看出,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末,世界原油产量的剧烈波动与OPEC原油产量的波动几乎完全一致。统计分析显示,OPEC原油产量变化与世界原油产量变化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941,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是显著的;而非OPEC产量变化与世界原油产量变化的相关系数只有0.278,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不显著。由于OPEC和非OPEC共同提供世界所需的原油产量,所以两者之间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两者的相关系数为负(-0.062)也说明了这一点。但由于世界所需的原油产量是随着供需、经济发展等情况而不断变化的,所以两者的这种反向关系很微弱,是不显著的。因此,OPEC原油产量波动是造成世界原油产量波动的一个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进而也是造成国际原油价格变化的原因。

既然OPEC原油产量变动是世界原油产量波动的主要原因,因此OPEC产量变动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形成和波动起了一定的作用。图4.16反映了1970~1998年期间OPEC原油产量与世界原油价格的变化趋势。

图4.16 OPEC原油产量与国际原油价格

在OPEC原油产量波动的同时,国际原油价格也从1970年初的每桶3~4美元上涨到每桶30多美元。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前原油产量稳步上升,原油价格基本上保持稳定,中东石油禁运打乱了石油产量的稳定走势,造成恐慌,使得原油价格迅速上涨。但随后OPEC组织进一步减产,原油价格仍然下滑,显然这就不是供给方面的原因,而主要是由于前一阶段高昂的原油价格造成世界经济的萧条导致需求减少所造成的。所以OPEC原油产量与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动趋势并不呈完全反向变动关系,这也可以简单地说明O PEC组织可以通过调整产量对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势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并不能完全反映或左右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势。

4.3.1.3 世界经济活动水平(GDP)与世界石油需求

一般来说,世界经济稳步增长时,由于各行各业扩大生产,需求的能源量相应增加,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需要更多的工人或更长的工作时间或劳动强度,从而增加了居民的收入,居民收入的增加有可能导致居民对生活能源使用的增多;相反,世界经济发展不景气时,各行业相对缩小生产规模,导致作为原材料的石油需求量减少,由于各部门生产规模缩小,或减少了雇佣劳动力或缩短了工作时间或降低了工作强度,使得居民收入也随之减少,这又进一步减少了居民对生活能源的使用。所以,能源消费量与世界经济活动水平(GDP)之间存在着正向变动关系。一些文献从实证角度也证实了这种关系的存在性。

4.3.1.4 OECD石油储备与国际原油价格

石油储备在将各种市场波动传送到油价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石油战略储备和商业库存在国际石油市场这个大系统中处于调节总供需量的地位。其数量变化直接关系到世界石油市场进出口量的变化(抛出库存可使进口量减少,购进库存则使进口量增加)。库存的作用相当于一个调节进出口量的“水库”。库存(物流)变化(即库存油在市场上的流量大小与方向)主要受供求差额、库存目标量、经营决策等信息流的制约与调节。它是一个累积性数量,与油价走势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图4.17)。

图4.17 OECD石油储备与国际原油价格

(1)20世纪80到90年代,油价基本处于经库存调节后的相对平稳的收敛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10多年里,除了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的海湾危机中有很短的一段时期出现了每桶原油价格超过30美元的情况外,油价一般都在每桶15~25美元的较小范围内波动。鉴于石油是中短期需求价格弹性极低的商品,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到90年代末的近20年的时间里,国际石油市场是处于OPEC组织和西方石油大公司都无法完全控制局面的条件之下,石油价格应该有相当大的波动空间。而这种大波动没有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可以说是与主要石油进口国的巨大石油库存储备的存在和合理使用有相当大的关系。

(2)1997年起的油价动荡与同期储备量较大的变化有关

从1997年初开始,由于亚洲金融风暴等因素的影响,世界石油需求锐减,OECD国家的石油库存储备量开始持续上升,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库存储备总量在460Mt到480Mt之间窄幅波动的局面。1998年1月一举突破500Mt大关后继续扶摇直上,1998年8月份达到526Mt的高峰。库存量不断刷新历史纪录,反映了当时国际石油市场供过于求的严重情况。虽然库存的迅速增加有助于大量吸收过剩的石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石油价格暴跌的压力,但是油价的急落还是几乎同步而来。到1999年2月,油价跌破了每桶10美元的心理线。这说明在1997年以后制约世界石油市场的大环境条件方面与以前有了很大变化。

(3)如果没有库存调节,油价波动幅度明显增大

有研究表明,即使原来市场处于平衡状态,也会由于经济增长的变化、节能、替代能源的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而使消费行为发生变化,也可能破坏原有的平衡,使油价波动不可避免,并且由于产、消双方调节不能合拍,使得油价有暴涨的趋势,甚至很长时间内不能达到相对稳定状态。且油价波动幅度明显增大,而没有像在可调节库存的条件下出现的油价波动渐趋平缓收敛的迹象。

因此,无论是在过去的相对稳定时期,还是在剧烈变动时期,库存的存在都有助于抑制或缓解油价的过激变化。

因此从长期来看,OPEC原油产量、世界经济活动水平(GDP)和OECD石油储备量是影响国际原油价格最主要、最基本的因素。

如果国际石油一直保持像现在的低价位,国内炼油厂会面临窘境吗?

炼油厂分两种,一种是自采自炼的炼油厂,而另一种却是进口石油的炼油厂。在石油下跌超低位运行时的命运是不同的。对于海外进口石油的加工类炼油厂是一种产能提升的机会,而自炼厂却是可能出现大规模亏损而必须减产或停产的窘境。石油的开采成本应该是以美国的页岩油开采成本为最高,预计要达到50美元/桶;而沙特的石油开采成本最低,仅9美元/桶;与之对抗的俄罗斯石油成本也要达到20美元/桶。可我国的石油开采成本一定是高于俄罗斯的20美元/桶,预计还要超过30美元/桶。

在目前国际石油价格跌到了20美元/桶附近,那么通过进口石油进行加工生产汽油等产品会更加合适,加大进口石油的炼油厂生产能力,而减少自采自炼石油加工的油田生产是当务之急。这也是会出现的冰火两重天的状况。

国际油价继续保持着低位运行,那么石油销售总量还会继续增加,在逐步倾向通过进口石油进行加工的情况下,加工型的石油冶炼厂的生产能力会达到饱和,而石油提炼加工一般会按重量的计算,而不是按价格来考虑,即便加工费单价会有所跌幅,可也不会太大。这样对于这些炼油厂却是一种机会,也是收入增加的最佳时机。

在石油价格大跌的情况下,会出现两个不同的状况,也可以说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进口石油加工型炼油厂火爆,自炼型石油企业会处于半熄火状况。

国内油价有实行地板价(40美元),长期现在这个国际价进口原油油企业利润肯定也大,同时也会减少开采加大进口,但是在中国背后有大量企业同时也处在转型阶段,中低端大多数,大部分企业一年利润就7%上下,如果国内没有地板价政策,会导致严重通缩,原油是大宗商品进口量也大,不采取地板价,很多工业品价格到时都要下降(类似猪肉,商店加价连其它肉也要加价,商店和餐饮店加价的幅度利润又大于自己进价的加价幅度,本来他一斤肉要多进价1元,他可以卖分摊给消费者多赚点不止多赚一元,油价影响力远大大于猪肉),整体利润下降(油成本下降,但 社会 全商品价格降影响更大,企业损失更大,加上库存都要降,工资和贷款利息很难降,一些企业倒闭),油企影响不大,油价太低,在中国弊大于利。油价太高也是弊大于利,太高国家有补贴。

不会的!

原因请看《石油价格管理办法》

国际油价低价运行,但国内成品油油价有保底,不会低于40美元,所以国内炼油厂是可以正常盈利的。

另外我国是最大的石油进口国,2019年中国进口了约5亿吨石油原油,进口总金额约为2413.2亿美元。如果国际油价继续保持低价位运行,那么对于我们来说还能节省一大笔原油成本呢,不过这也会有一个问题,就是进口石油便宜了,那么对国内石油开采企业来说就会有打击,这时上面规定中的第二条就生效了,建立 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 对于低于40美元进口的石油多出来的利润要全部纳入这个准备金,所以对于国际油价下跌而产生的这部分蛋糕,油企也是吃不到的。

那么这个风险准备金有什么作用呢?

这个准备金会设立专项账户存储,主要用于节能减排、提升油品质量及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等方面。

我觉得国际原油价格下降对于国内炼化企业而言,带来的不尽然是利好,还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首先,从过往经验来看,所经历过的成品油价格暴跌大多数情况下是与原油价格变动相一致的,且基于需求回升的支撑,可作出成品油价格降幅低于原油降幅的判断。但何时能够用到这部分低价原油,取决于接下来一段时间炼油厂、贸易商前期高价原油库存的消耗速度。同时为了应对库存增长而销售不畅的问题,炼油厂都普遍降低了原油加工量。 社会 库存情况则明显不同。而原油价格跌至目前的水平,使贸易商陷入尴尬境地:闲置库容较少,目前需要考虑的是是否要继续抄底,这样一来则会面临库容不足,以及前期抄底过猛,手头没有更多的闲置资金。不知应该“持货待涨”还是“抛货止损”。

再看炼油厂的利润情况,很多炼厂在去年所进的高价原油尚未加工完,加工成本非常高,利润情况不乐观;另一种情况下,如果加工的是现货原油,炼油利润则不断攀升。这意味着成品油的跌幅远没有现货跌幅高。如果按照3月9日的现货价格计算,炼油利润已经达到了1300元/吨。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住了所有世界经济;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住了整个世界。”或道破了委内瑞拉经济出现危机的原因之一,要知道,原油收入几乎占据委内瑞拉96%的外汇来源。而一旦原油的销路或原油换汇来源被限制,委内瑞拉经济则会陷入流动性困境。今天,事情再起新变化,委内瑞拉的经济状况或变得越来越糟糕。

在全球能源正处于大转型的时代,传统石油国自身正面临着来自新能源经济的诸多挑战。与此同时,石油美元一直是全球石油国的一大桎梏,一旦美元对石油国开启各种限制,石油国则面临无法正常换汇的可能,如本文前面提及的委内瑞拉经济以及美元过去数月对伊朗开启限制正是如此。因此,或只有摆脱对单一经济结构的依赖和向石油美元说不,石油国的经济或才能够避免被动。

接下来我们看看和国际石油经济息息相关的原油行情:

原油昨日小时图上两次上探57位置,但是最终都没有突破,上行压力明显,下方暂时受到56一线支撑,但是此位置也是摇摇欲坠,早盘跌破此位置后可以看跌了!原油当前还是一个56-57盘整震荡的过程,只有完全有效突破此区域后才能进入下一步的走势!操作建议:56.8-57.1做空,止损0.4个点,目标56.3-55.9-55.5。

我认为长期的低油价,加上我国特有的“40美金以下,对成品油进行地板价限价”保护政策,对于炼油企业是非常不利的。

有人会问,原料端石油价格这么低,但成品油价格保持不变,对炼油企业怎么会不利呢?

而除了成品油之外的其他化工品呢?是没有地板价保护政策的。

化工板块向来是产能过剩的,如果长期的低油价,白白给化工企业输送利润,让整个产业无法良性竞争,淘汰。对于产业本身是非常不 健康 的。

这是最大的不利点。

我觉得不会。因为现在中国还是原油进口国,自己生产的原油不够用。国际原油价格低对中国的炼油厂反倒是好事,因为原油便宜啊,成本低啊。趁现在原油价格低,多进口一些原油储存起来。而且中国的成品油价格不大可能大跌,所以国际原油价格一直保持低位,对炼油厂没有坏的影响,反倒可以提高炼油厂的利润

3月24日,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报27.15美元/桶,相比3月6日“OPEC+”谈判破裂时下挫40%。原油价格暴跌,国内地炼企业日子会好过吗?

理论上,国际油价下跌有利于炼油成本下降,也就是说企业利润会走高。但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低价原油还在路上

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地炼企业炼油成本降低,理论上炼油利润向好。但目前,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不过,由于山东地炼企业还在消化前期购进的高成本原油,目前实际炼油利润并不乐观。

熟悉山东地炼的油品行业人士林宇(化名)也表示,很多地炼企业加工的原油还是去年12月、今年1月份到港那批货。此前受疫情影响,2、3月份地炼的开工率较低,市场消耗比较慢。

成品油批发价持续走低

在等待低价原油的同时,成品油批发价格走低也令地炼企业的利润承压。

隆众资讯数据显示,批发端来看,3月24日山东地炼汽油基准价为4854元/吨,较3月1日下降了889元/吨,降幅为15.5%。柴油基准价为5229元/吨,较3月1日下降了496元/吨,降幅为8.7%。

卓创资讯统计数据显示,山东地炼3月24日汽油批发均价(挂牌价)在5010元/吨,较3月1日的5914元/吨下降了15.3%;柴油批发均价(挂牌价)为5266元/吨,较3月1日的5797元/吨下降了9.2%。

不只是山东,全国成品油批发价格均呈下滑态势。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信息显示,3月份卓创成品油批发价格指数已连续三周下滑。

卓创对全国70个地市成品油市场价格监测最新数据显示,3月第3周(3月16日~3月20日)全国成品油批发价格指数为78.05点(以2010年1月第1周为基期,基点为100点),环比下跌6.42点。其中,汽油批发价格指数为75.45点,环比下跌6.73点;柴油批发价格指数为79.71点,环比下跌6.23点。

多重原因冲击成品油市场

对于批发端价格下跌的原因,杨霞表示,春节后企业延迟复工、交通物流方面的管控措施,使得地炼企业前期就已积攒部分成品油库存。此后又面临原油价格大跌,对成品油市场形成情绪上的打击,中间商对后市原油价格依然看空,整体对购买成品油持观望态度,使得成品油批发端价格承压。

“近两周来,成品油批发市场价格比较混乱。”林宇说,一个多星期之前,有东北的地炼企业以4650元/吨的低价给客户报价,对成品油进行了预售,而当时山东地炼企业基本都还是以高于5200元/吨的价格出售现货。

东北地区的低价预售也对山东地炼形成压力。“当时觉得东北那边降得太多了,市场现货价格不一定要降这么狠,结果只是一周多的时间,山东地炼就降到差不多的程度。”林宇说。

持续补仓使得贸易商库存不断上升。上述贸易商表示,有些贸易商前段时间库存已经补到中高位了,但下游需求不是特别乐观,所以补货的节奏也在放慢。

“前期很多贸易商分担了地炼企业的库存压力,但最终还是要把成品油用掉,现在下游的消耗能力没有原来那么强了,贸易商也不能因为低价就一直拿货,害怕有爆仓的风险。”他说。

隆众资讯3月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周 社会 库存较上周回落1.62%,整体维持三至六成的水平。该数据调研样本为国内102家 社会 批发企业的商业油库。

原油价格整体暴跌,批发价较月初明显下滑,但近期也可见部分地炼企业调高批发价。

从多个机构监测的数据可以发现,3月20日、24日、25日,国内多家地炼企业成品油批发挂牌价小幅上调,幅度大多在每吨20元到110元。

这是为何?

杨霞表示,国际油价走势、需求、交易情绪等都是影响国内成品油批发价格的因素,近期上调价格与国际油价反弹相关。3月19日国际油价出现上涨,这个利好因素立马被企业抓住放大,于是国内炼油企业跟着上调了价格。

上述贸易商也表示,在国际油价整体走跌时,炼厂调高成品油批发价实际上也是对此前已下单的贸易商的保护。他指出,对老客户而言,挂牌价上调并不意味着成交价上调,还是有优惠。不过即便地炼企业开出大单优惠,现阶段贸易商也会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

杨霞强调,批发价受到国际油价波动影响,但还是要看需求端。

据金联创数据监测,日前,国营企业成品油计划出口量相继流出,整体来看,4月份出口总量在529万吨,同比去年下滑0.6个百分点。

成品油需求有望改善

批发价承压,未能阻挡地炼企业复工步伐加快。

隆众资讯统计显示,3月上旬玉皇盛世、滨阳燃化、清沂山、鑫岳化工、联盟石化陆续开工恢复生产,中旬又有胜星化工、昌邑石化、神驰石化开工,仅3月20日左右就有正和石化、华星石化、万达天弘、万通石化计划开工,预计到3月下旬,山东地炼常减压开工率将从2月中旬最低点的33%骤增至55%以上。

隆众资讯指出,短期内的开工率拉高,成品油产量也会急剧攀升,预计3月下旬山东地炼汽柴油产量将至少比月初增加三分之一以上,供应面压力将凸显。

林宇表示,地炼企业在加快生产,同时也在加快进口原油的步伐。“现在他们想趁原油价格便宜多买一点。前提是一要有钱,二要消化原油库存,要有地方放。”

在许磊看来,在此前原油暴跌的影响下,地炼全面降低销售价格去库存,从而置换高库存原油也是在另一方面加快原油进口的步伐。对原油期货进行点价或是锁价操作,降低原料成本从而抵消成品油销售利润下降的亏损。

上述贸易商也认为,加快生产、尽快用上低价国际原油,能够让目前原油成本压力在未来几个月里释放,拉低一段时间内地炼企业炼油的综合成本。“尽管目前用高价油炼油是亏损的,但是用上低价油后将在后续对这部分的成本形成补偿。”

供应端面临压力,但在业内看来,二季度需求将不断提升,有助于成品油行情的改善。杨霞指出,随着二季度国内经济 社会 活动的恢复,复工复产进度的加快,成品油需求将出现提升,叠加低价油到港成本红利显现,二季度地炼企业炼油利润将出现好转。

炼油厂只是加工石油的企业,赚的是加工费用,从逻辑上来说,国际油价的高低与炼油厂的关系不大,但事实却不是这个样子。

首先,我国炼油厂属于国家的,除了加工石油外,还担负着开采石油的任务,大家都知道,我国虽然不是一个贫油国,但回不住人多,所以,我国石油开采完全做不到自足,对外依赖达70%,因此,再加上我国石油开采成本较高,比美国页岩油成本略低。所以,国际石油一直保持像现在的低价位,会对这些企业形成不小的冲击。再加上国家控股,不管油价的高低,开采都是要持续的,从开采量到定价,石油企业都没有自主权。所以,国际石油一直保持像现在的低价位,国内炼油厂会受到不小的冲击,但一点可以确认,就是亏的再多,也不会破产,因为背后有国家。

其次,国际低油价是因疫情冲击了石油的需求端,造成需求降低,问题来了,用油的少了,炼油厂的加工量也就降低了,因为下游用油量少了,炼油厂的利润是价差与产量的积,现在产量的降低了,炼油厂的日子自然不好过。

总结:大部分炼油厂自己都是石油的开采企业,我国开采石油成本太高,低油价会造成不小的亏损,另一方面是疫情冲击了石油的需求,造成了炼油厂的产量降低,所以,如果国际石油一直保持像现在的低价位,国内炼油厂会面临不小窘境。

只要国内车辆有对燃油的大量需求 这都不是问题

2007年国际原油市场行情走势以及中国市场行情分析

2006 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油价疯涨暴跌,极大拓展人们的想象空间,也颠覆了传统的思维理念。 自2003 年6 月以来的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超级大牛市在2006 年上半年仍得以维系。 资金庞大的国际商品指数基金通过买入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期货来对冲通货膨胀风险的投资策略在上半年仍然主导了商品价格的走势。 当美联储在六月底进行了第17 次加息后,NYMEX 原油在美国夏季自驾高峰期、飓风预期、以黎冲突升级等众多利多因素的推动下于7 月14 日冲刺到历史高位。 随着此轮加息周期的结束,全球通货膨胀预期逐渐减弱,以原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的大牛市暂告段落。 全球经济在持续加息的背景下,增长速度逐渐放缓。 世界商品热潮开始降温,基金开始撤离商品市场。 这使原油在八月初未能借沸扬扬的伊朗核问题及飓风袭击海湾等一系列短多题材突破80 美元,反而走上了漫漫熊途,进入到一轮中期大幅度的回调。 至十月原油价格已跌至60 美元下方。 油价的持续下跌引起OPEC 各产油国恐慌。 OPEC 于10 月19 日晚间就减产护价达成一致意见,决议在其约2,750万桶的原油日产量基础上下调120 万桶。 此次减产给市场增加了一些利多因素,但未能有效推动油价反弹。 市场围绕石油输出国减产及石油消费国不断调低需求而展开拉锯战。 原油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区间整理后,终在OPEC 于12 月进一步减产及取暖油需求的带动下展开反弹。 由于国内外市场背景存在差异,今年原油与燃料油走势出现一些较为明显的偏离:(A)进入到2 月份,国际油价因IEA 公布库存大幅上升及调低需求预期持续下跌。 国内燃料油则因为资金对原油预期向多,使得价格出现偏离,在春节后的交易中基本上以阳线报收,在国际原油和新加坡燃料油双双回落的情况下,走出抵抗性下跌走势。 (B)6 月下旬原油因伊朗与西方国家难以就核问题谈判达到一致,原油在前期的底部得到支撑。 而上海燃料油则因新加坡燃料油市场走疲及国内到货充裕下破前期底部支撑位,进一步走低。 (C)7 月中旬以黎冲突升级,伊核问题和朝鲜导弹发射再起风云,印度孟买连环爆炸案,原油市场一时利多因素云集,并于 7 月14 日创下历史新高。 而国内燃料油各地炼厂则因成本大幅增加,几乎无利可图。 需求大量减少拖累燃料油表现,沪油未能突破前期高点。 (D)在经历一轮大级别的调整后,燃料油与原油的走势开始分化,燃料油走势尽显疲态,日内波幅窄小,成交量、持仓量明显萎缩。 第二部分 2007 原油市场分析一、 世界经济增长步伐放慢2006 年美国GDP 增长率出现了明显地下滑,投资者开始怀疑美国经济出现拐点。 从而引发了市场对原油需求减少的忧虑,为06 年油价的回调垫定了基调。 同时美国经济的放缓意味着加息将告一段落。 美国最后的一次加息是在6 月底,至此,自2004 年6 月以来的连续17 次幅度均为25 个基点的加息步伐终于停歇。 此轮美国GDP 增长率的下降主要由房地产降温引起,而房地产主要通过投资、消费和就业来影响美国经济,对经济实际的冲击不会太大,调整期也不会太长。 2006 年油价与房价的双双回落亦缓解美国通胀压力。 美国的宏观调控能力较强。 美国的目的也非常明确就是海外扩张,另外世界其他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也拉动了美国的贸易出口,促进美国经济,因此美国经济的发展存在趋缓的迹象,但不可能衰退。 虽然明年全球经济成长预计会放慢脚步,但仅是微幅放缓。 二、世界石油供需关系改善近年来原油供给担忧一直助推着油价走向新高。 在油价不断走高的同时,高油价也导致了全球石油消费增长趋势减弱和产量的扩大。 而由此引发的原油供需关系的变化将有可能使原油结束数年的牛市。 国际能源署在2006 年10 月将 06、07 两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率均调低0.1%,其中2006 年需求增长率由1.2%下调至1.1%, 2007 年石油需求增长率由1.8%下调至1.7%,即8590 万桶/天。 其中来自中国的需求仍然强劲。 2006 中国石油需求增长已占到全球增长的30%以上。 另外中国在今年正式进入储油时代,在建立储备的初期将吞噬更多的石油供给。 今年8 月,镇海石油战略储备基地正式建成,10 月宣布启用,接受原油注入。 目前,其余三个也正在有序建设中,根据计划,它们将在2008 年前陆续投产,届时中国将有1 亿桶原油的储备规模。 同时随着石油投资项目的逐渐投产,OPEC 及非OPEC 的原油产能都有明显增长。 其中OPEC 作为世界主要产油地区,石油供给占世界石油总供给量的40.5%。 近年来OPEC 石油供给稳步增加,从03 年的3080 万桶/天增至目前的3470 万桶/天,增幅达12.7%。 剩余产能自04 年10 月以来也不断提高,由当时的58 万桶/天,增至目前的338 万桶/天。 非OPEC 国家近年来的石油产量增长更为迅速。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2006年非OPEC 国家原油产量增幅达到110 万桶/日,预计明年增幅可达到170 万桶/日,石油总供应量将上升至5270 万桶/天。 增长部分主要来自俄罗斯石油供给的大幅增长。 石油工业作为俄罗斯的支柱产业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过去10 年里俄罗斯石油供应量增加了近60%,达到970 万桶/天。 预计07 年俄罗斯石油供给可以达到1000 万桶/天以上。 这些均预示着世界石油供需状况在逐步改善。 三、EIA、OPEC 谁主油市沉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通过公布石油库存及需求数据往往可以影响原油市场。 近期EIA 公布的原油库存自历史高位有所下滑,但仍远高于一年前的库存水平。 高位盘踞的原油库存及EIA 对2006、2007 全球石油需求下调带动国际原油向下波动。 兵来将当,水来土掩。 在原价下跌过程中,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往往通过改变减产政策来提前干预以阻止价格下挫,从而保护产油国的利益。 而这种政策性的改变并非每次都十分有效。 近几年OPEC 经常在原油价格处于55-60 美元/桶间达到限价减产的内部一致意见,以正式或非正式的减产方式来提升油价以保护各产油国利益。 但从93 年以来OPEC 的减产情况看,由于OPEC 决议减产时通常也为原油市场利空云集的时候,市场转势需要一个过程,因此OPEC 达成减产决议往往不能即时推动原油价格有效回升。 结果通常是在减产数月之后油价方才回暖,即减产被反映到原油市场上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 2007 年,代表着进口国利益的EIA 和代表着输出国利益的OPEC 之间的政策博弈仍将延续。 而由于原油价格正落在OPEC 的敏感区间, OPEC 在07 年将饰演到更突出的角色。 四、季节性因素影响力增强在地缘政治逐步被淡化的情况下。 美国夏季的汽油消费、飓风、冬季取暖油消费等季节性题材将更受市场关注。 其中汽油消费及取暖油消费通过上下游产品的关联性促升原油价格,飓风则直接通过影响墨西哥湾等重要产、炼油海湾的石油设施及开工率促升原油价格。 实际上,每一年季节性因素都为原油市场的炒作提供了契机。 近年来全球厄尔尼诺现象愈发严重,而美国由于其工业发达,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占到全球的近三分之一,美国气候不断升温。 06 年的暖冬气候就制约了原油的反弹高度。 季节性的影响因素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且其对市场的影响往往是循序渐进的,通常可以延续很长的一段时间。 五、地缘政治因素仍未消除国际油价走势受诸多因素影响,尤其在近几年,原油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不但具有很强的金融属性,并日益成为政治角力的筹码。 从经济利益和能源战略考虑,美国必须赢得与伊朗的博弈才能保证油价的稳定。 之前美国一直通过外交手段暂时或永久性冻结伊浓缩铀活动,推迟伊发展核武时间。 而在12 月23 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对伊朗实行一系列与其核计划和弹道导弹项目有关的禁运、冻结资产和监督相关人员出国旅行等制裁措施。 至此美国已顺利通过外交手段推动伊核问题国际化,并为对伊采取进一步行动赢取国际支持。 伊朗的产油国地位及战略地理位置决定,如果伊朗继续坚持发展核武器,将必然导致问题进一步恶化,也将再次推动国际油价飙升。 玄而未决的伊朗核问题再度浮上水面。 原油市场同时也是政治博弈的舞台。 地缘政治问题再次浮上水面,可能会引发基金的再度热炒。 第三部分 燃料油(2737,-12,-0.44%)市场分析尽管今年国内燃料油与原油走势出现了一些偏离,但仍然保持着高度的相关性。 燃料油自身的基本面使其较原油更容易走弱。 一、燃料油现货市场结构生变燃料油前期涨幅过高过快,国内终端用户难以适应成本不断增高的市场环境是导致燃料油市场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前期在原油的带动下,燃油价格也一路高企,致使燃油发电成本远远高于电价,燃油电厂亏损严重。 虽然各地方政府给予适当的补贴,燃油发电厂获利空间仍然极其可微,甚至亏损。 企业运行不堪重负,被迫停机或以最低负荷运行,直接导致对燃料油需求的大幅下降。 而燃料油价格从高位回落后,企业重新启动需要更多人力、物力、财力,因此需求一时难以恢复。 燃料油用于发电的需求量减少还受到电力供需形势缓解的影响。 今年我国电力供需形势较去年明显缓解。 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很显的改善。 在我国目前的电源结构中,火力发电占到75.6%,水电占到22.6%,风电等新能源比例更小,这样的电源结构既不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不利于环境保护。 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出发,华南地区的这些高污染、高耗能的燃油机组将逐步减少和淘汰。 总体而言传统的燃料油消费行业如印染行业在燃料油市场上已完全消匿;陶瓷产业用油比例下降到燃料油消耗量的30%以下;燃油发电厂需求大幅缩水,电力行业在市场中比重降低;船工用油稳定增长,同时燃料油加工企业已成为进口燃料油的消费主体。 二、替代能源发展空间扩大由于前期燃料油价格不断走高导致成本增加,并且使用燃料油容易带来环保问题,替代能源的开发便得到了发展的空间。 在我国替代燃料油的主要燃料是煤、天然气和奥里乳化油等。 短期内燃料油替代虽难以大规模展开,但发展前景良好。 目前煤市出现供给紧张的态势,并造成煤价上涨。 另外以煤替油还受到环境以及技术等方面的限制,煤替代燃料油的规模将受到影响;但随着西气东输、广东LNG 项目以及与委内瑞拉奥里乳化油项目的逐步建成投产,燃料油替代规模会逐步扩大,特别是在发电领域。 根据有关部门的计划和一些部门的预测,今后国内发电领域燃料油需求将有所下降,但占我国燃料油需求近1/4 的交通运输领域燃料油需求会因水上运输业的发展而有所增长;化工、建材以及钢铁等领域因其快速发展、替代燃料增长的局限性等方面的原因,燃料油需求在短期内仍将保持稳定。 西气东输工程使部分电厂的燃料改为清洁性能较好的天然气。 此外,进口LNG 项目的投产,也将进一步减少发电 方面的燃料油需求。 三、燃料油市场规模有所萎缩中国今年的石油需求量占到世界需求总量的46%左右,增幅达到6.1%。 但其中燃料油由于现行的价格机制以及替代能源的发展,需求有所下降。 现货市场规模的缩小传导至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上,使得成交量及持仓量出现一定的下滑迹象。 造成成交量及持仓量下降的原因还有:2006 年上半年曾出现几次沪燃油价冲高、成交放大的行情,但是每次都遭遇了现货商保值抛盘的狙击,投机户在油价回撤时损失较为严重,信心受到很大影响。 实盘的打压影响了投机力量的热情度。 不过上海燃料油作为国内唯一的石油期货品种,同时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仍有望吸引到更多的资金进入,继续寻求发展。 第四部分 2007 年后市展望综上所述,2007 年世界经济基本向好,仍将保持平稳增长,但增长有所放缓,主要受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疲软、消费和住宅投资增长进一步走弱、及美元下跌等影响。 在全球经济放缓和世界石油供需均衡的前提下,油价再次冲击前提历史高点的可能性极小,阶段性回调格局已经形成。 同时受国际局势,季节性因素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2007 年将延续振荡调整。 预计2007 年原油价格总体将维持在55-68 美元/桶的区间内波动。 而沪燃料油的运行区间在2007 年则将更趋于稳定,受国内现货基本面影响的程度将高于2006 年。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caijing/9670.html
是啥 龙舟水 今年首场 正式上线 龙舟水
中国财险 开展股权类投资 每年不超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