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 专访|打碎滤镜,西方民众看到真实的中国——访法国学者洛朗·米舍隆
新华社记者周昊瑾 杨骏
法国学者洛朗·米舍隆(中文名罗弘)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一个热情好客、日新月异的中国形象正通过社交网络在全球传播,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民众正在看到和感知一个更加真实的中国,一些西方媒体强加给中国的滤镜正在被打碎。
罗弘旅居中国二十余载,长期深耕中欧贸易领域,对中国的发展深有体会。2022年,他的作品《理解中国与西方的关系》在法国出版。在这部书中,他力求客观真实地讲述今日中国。近日,这部作品的中文版正式发售。“我希望中文版也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让更多中国受众了解西方政治体系的运作方式。”
罗弘说,撰写本书时,他一度担心难以得到西方读者认可,因为他笔下的中国与西方民众通过当地媒体了解到的中国大不相同。令他惊喜的是,不少法国读者阅读后表示,“终于有一个人能比较客观地向我们讲述中国”。
罗弘感受到,如今更多西方国家民众跳脱出媒体的叙述,选择亲自来华见证快速发展的中国,这在无形中打碎了一些西方媒体长期以来强加在中国身上的滤镜。
“越来越多的西方民众利用过境免签政策来到中国,回去后都说他们看到的与西方一些媒体报道的完全不同!”罗弘表示,中国推出的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让更多外国游客亲身感受走向现代化的中国,“不少游客后来都成为了中国的‘宣传大使’”。
“过去外国人到中国需要走复杂的签证申请流程,如今只需事先订好机票和酒店。”罗弘说,近些年中国在针对外国人支付、出行、住宿等方面进行了不少优化调整,由此带来的美好体验让来华旅游的外国游客有了在社交平台分享的欲望,一个热情好客、日新月异的中国形象正在被广泛传播。
“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成为包括奥运会在内国际重大体育赛事的赞助商,这反映了中国品牌的价值。”罗弘认为,通过体验中国赞助商提供的优质产品与服务,观赛民众会对中国企业有直观的了解,进而影响他们对中国的认识。高效的媒体传播也让全球观众透过中国品牌认识了当代中国,辐射效应明显。
“今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这一增速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相比都是高的。”罗弘说,西方一些媒体常常渲染所谓“中国崩溃论”,但全球投资者并不这么看。世界各地的许多投资者仍将中国庞大的市场视作首选,因为中国呈现出的发展活力意味着较高的投资回报。
罗弘说,西方一些媒体常常在两种互相矛盾的话术间反复横跳,刚刚炒作完“中国威胁论”,转脸就抹黑中国经济发展,炒作“中国崩溃论”。
罗弘说,中西方尽管存有差异,但也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前提下,双方应加强沟通与合作,为世界带来更大福祉。”(完)
英国博主镜头下没有滤镜的中国是怎样的,他拍得怎么样?
网络上有一则新闻引起了很多网友的注意,就是英国博主呢,他拍摄了中国,而且是在没有滤镜的情况下,有很多网友就想知道他到底拍得怎么样。 他拍得非常好,不仅拍出了中国最真实的一面,而且他没有带任何歧视,拍摄的时候可以看出这座城市有非常美丽宏伟壮观的地方,也同样有一些比较脏比较狭小的地方。
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虽然现在是全球村,虽然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但是其他国家的人就都不知道我们中国是什么样子的,甚至带有很多歧视,认为我们中国是一个非常狭小非常落后的地方,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觉得我们中国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地方,为什么会觉得我们中国连一所高楼都没有,就是因为很多国外的人在拍摄我们中国的时候总会带一些滤镜或者故意看不起我们中国,但是这个外国博主并没有这样。
他在拍摄我们中国的时候,只是拍摄了一个非常小的城市,可以看到他的镜头下是非常真实的每一个地方,都是我们曾经生活的痕迹,而且呢,他拍的时候,并没有故意选择一些比较不好的建筑,而是每一个建筑几乎都拍到了有比较好的建筑比较宏伟壮观的,也有比较好的公园。
其次它还主要讲述了一下我们国家现在的支付方式是怎么样的,并且夸大了一番,而且他还带我们去了一些比较狭小的菜市场和狭小的小街,是让我们更加全面去认识,我们国家确实有非常好非常宏伟的地方,也确实有一些比较狭小的街道,街道里面可能没有那么干净,街道里面可能比较拥挤。 但是这就是真实的中国,真实的中国就是这样的。
所以我希望能多一些这样的视频传入到国外,让他们看一下真实的中国到底是怎么样的,不要再对我们带有歧视,也不要再认为中国是不好的。
我觉得现在很多人来拍照片的时候都喜欢用滤镜,他们觉得用滤镜是非常漂亮的一种选择,可以让中国变得更加漂亮,但是我觉得用滤镜反而不真实真实的,中国本身就是很漂亮的。
所以希望大家在拍摄的时候,如果能够让国外友人看到,一定要看到中国最真实的那一面,因为我们中国最真实的那一面反而是最漂亮的。
曾被克林顿接见被称为“中国第一美妇”,她如今怎么样了?
中国第一美妇宫雪花美女如云的娱乐圈,人人都有着一张完美无缺的脸,而在那个没有整容,没有滤镜的年代,有一个被称为“中国第一美妇”的女人。 她就是宫雪花。 她的美貌惊艳了整个法国,就连克林顿都为她倾倒。
她是第一个打开国门后去巴黎选美的冠军;她是第一个不限年龄选美并创造神话的亚洲小姐;她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美国“世界太太”选美大赛,获得“最佳民族服装奖”。
当她举着五星红旗出现在世界瞩目的选美舞台上时,外媒对她的评价只有四个字:芳华绝代。 从此宫雪花被誉为“中国第一美妇”,“亚洲十大新闻人物”,并受到克林顿的接见,一时声名远扬。
在亚洲小姐评选会上走红在1995年的香港“亚洲小姐评选会”上,宫雪花以年近半百的高龄杀入决赛。其年龄之大、气质之美,引起港岛、东南亚及内地媒体的强烈关注,宫雪花因此一夜走红!
以半老徐娘的身份荣登“亚洲小姐”宝座,不仅让宫雪花成了香港的热门话题,这股风潮还波及到内地。 大器晚成的她虽然年龄比较大,但很有自己的独特魅力,也很有自己的审美观念,在造型这一块下了极大的功夫的,尤其是她之前极具中国风采的独特造型,几乎常常能引起外界的惊叹。
著名作家张贤亮不远万里专程到香港,洋洋洒洒写下长篇专访,并从纯审美的角度指出宫雪花所掀起的热潮,显示出成熟女人比年轻稚嫩的女人更富有吸引力。 文章一经发表,掀起阵阵“宫雪花”狂风。
宫雪花现状现在她已经70多岁了,经常出现在各种活动中。 目前还是单身,估计没有多少人敢娶他。 宫雪花虽已年近花甲,却风韵犹存,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间仍可见当年叱诧选美台之风采。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评论。
《延禧攻略》是怎么做到用国画传统色系呈现出电影影像质感?
《延禧攻略》采用电影摄制技术拍摄完成,加之惠楷栋与温德光两位导演都是专业摄影师,其中温德光本就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科班出身,作为摄影师参与过许多知名电影导演的作品。 所以该剧在场景搭建、光线造型、摄影、后期剪辑、调色处理等方面精心布局,使电视剧画面不仅呈现出电影影像质感,而且突出中国传统美学元素。
一,后期调色
在后期调色方案设计上,该剧的调色师孙婷决定呈现一种古朴典雅,如同古画一样的色彩气质。 据《看电影》杂志专访调色师的资料,调色的灵感来源于两幅中国古画。 “一幅是冷枚的《春闺倦读图》,另一幅则是宫廷画师郎世宁的《午端图》”。 调色师孙婷调色的灵感来源并不是网上众说纷纭的西方油画“莫兰迪色”,而是源于中国国画的绢本设色,使用的是来源于植物与矿物颜料的中国传统国画颜料色系配色。 从调色处理所呈现出的审美特征来看,学美术出身的孙婷为了贴合像《春闺倦读图》《午端图》这样国画底色的感觉,使用了麦色作为底色,然后根据每场戏的情绪主题对大色调进行微调,每个镜头都进行了大致二十多至三十个节点的技术调整。
二,电影胶片色的颜色
《延禧攻略》的调色不仅体现了电影胶片色的颜色倾向,在风格化创意表现处理上依据剧情的感情基调出发,使调色处理与服装、化妆、道具、发梳及置景的色彩呈现一同合力,赋予影像一种中国传统古画绢本的美学气质,同时也将人物性格与情节主题得到渲染与升华。 制作团队在服化道、置景等方面使用了中国传统色系搭配,如来源于植物或矿物颜料的月白、牙色、水绿、绛紫、黛蓝等颜色。 如机智果敢的魏璎珞服饰的藏青、靛蓝配色;阴冷跋扈的高贵妃的绯红、松花绿与漆黑配色;温婉如蔼的容音皇后的赤金与高高在上的乾隆皇帝的黄栌配色。 这些色彩如同古画中呈现的一样,饱和度极低,配色和谐简单,气质低沉内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