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亲自砍掉了今年所有的电车 因为MEGA

好家伙啊好家伙,已经快一个月没有发微博的李想,昨天却搞出了一个谁都没想到的大动作。

昨天晚上,理想汽车举行了第一季度的业绩发布会,给大伙通报了一下今年 1-3 月的挣钱状况。里头有好消息,当然也有坏消息。

好消息是,跟去年同期比起来,理想多卖了 2.8 万台新车,每个月多卖了接近 1 万台。总的营收也涨了 36.4% ,达到了 256 亿元。一季度就挣了蔚来去年半年的马内,成绩属实有点逆天。

但坏消息是,第一季度的净利润相比去年的 9.3 亿元,直接暴跌了将近一半,只剩下了 5.9 亿。

虽说能够拥有净利润在新势力车企里头已经很幸福了,但是车卖得更多、钱赚得更少这件事情,看起来多少会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

更让人卧槽的,则是李想在昨晚的业绩发布会上突然宣布,说原本计划在今年会推出的三款纯电车型 M7 、 M8 和 M9 ,将会推迟到明年上半年上市。

肯定有兄弟没反应过来着三台车是啥玩意,这里我稍微帮大家复习一下。

按照原先的计划,理想会在今年推出 4 款纯电动的车型:已经上市的 MEGA 、 M7 、 M8 和 M9 。而到了明年,理想的纯电车型加起来一共会有六台,并且拥有一个略显中二的组合名: “ 一条鲸鱼和五条鲨鱼 ” 。

理想的说法,是 M7-M9 的产品形态会是 SUV ,但从已经曝光的测试车照片上来看,甭管是面相还是屁股,它们应该更接近于 MEGA 的变种。

本来呢,年内就能看到它们上市,现在估计还得再等上一年了。

纯电车型延后推出的消息,说实话还是挺炸裂的。

因为从各种消息——无论是测试车上路,还是上市规划来看,它们现在的完成度已经相当之高。

而开发一台车,往往需要巨长的时间以及巨多的金钱。按照主机厂们的惯性,一旦车型上市的时间确定之后,基本所有事项都得给它让路,一般不会轻易改动。

现在理想不仅改了,还一改就是将近一年。

而且对于理想来说,今年原本应该是他们在纯电领域大展拳脚的时刻。

一年猛推 4 台纯电,然后在 2025 年做出一个由 11 款车型( 1 台旗舰 + 5 款增程 + 5 款纯电 )组成的超大产品矩阵,成为国产新势力里头的超级巨头。

而在纯电计划搁置了之后,这个原本看着很燃的品牌规划,一时半会可能也就没有后续了。

就相当于你为高考准备了两年,万事俱备了,突然说准备复读了,不考了,明年再说吧。

爹妈老师同学啥的,估计都会有点蒙。

说来也是蛮有意思,甭管是卖得多挣得少,还是纯电计划的推迟,背后的原因其实是一样的。

大伙应该也猜到是啥了吧,就是那个本来应该一个月猛卖 8000 台的 MEGA ,现在的销量只有 1000 台上下了。

至于 MEGA 本身为啥拉胯,咱们今天就不细聊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移步咱们差评汽车部的小破站主页,里头专门有一期内容对其进行了长达 6 分 50 秒的疯狂输出,可以放心食用。

我想聊的,其实是 MEGA 对理想最大的打击,是白白亏掉了超级超级多的钱。

就比如大伙看这里,理想今年一季度的研发费用是 30.4 亿,相比去年同期猛增了 10 亿多。用来营销和管理公司的费用( 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 ),也暴增了 13 亿。

这些钱很明显,就是用来做新的纯电车型的研发,以及给 MEGA 做宣传了。

此外,财报里还有一个叫做存货的项目,指的其实就是理想为了保证后续车型能够顺利生产交付而提前采购的物料设备等等,相比年初的时候也是接近翻倍的水平。

而按照理想原本的构思,如果 MEGA 能够达到一个月 8000 的销量,他们就能获得 44 亿多的现金,甭管是研发、营销还是一部分的存货,就都能被 Cover ,让整个电动计划顺利的推行下去。

所以这些存货按我的估计,有很多是为了 MEGA 采购的。甚至在北京的工厂里头,都乌泱泱的停满了生产好的 MEGA 。

现在 MEGA 卖不出去,前期的宣传么基本算是白做了,库存的配件也用不上了,研发的费用么也 Cover 不住了。

脖子哥在路上看到的痛の MEGA

这么多钱打了水漂,利润率肯定也就是应声下跌。

回过头再来看纯电计划的推迟,很大程度也是因为 MEGA 的遇冷。

在内部交流中,李想本人其实说到了纯电计划推迟的两个原因,一是他认为对于高端的纯电用户来说,快速补能,或者说是方便地用上 MEGA 的 5C 超充是非常重要的。

但现在理想全国的 5C 充电站加起来,只有 400 座左右。相比之下,国内的纯电一哥特斯拉在全国有超过 2300 多座超充站。

就算是换电站成本巨高的蔚来,在国内也已经建 2420 座换电站和 3850 座充电站。差距,确实好像还挺大的。

所以理想下一步的规划,其实就是赶在发布新车之前,把全国的超充站扩建到 2000 座上下,先把充电焦虑的需求解决了。

另一个原因,就是李想觉得如果新车推出的速度太快,现有的理想门店就要摆不下了,所以得缓缓。

但在我看来,这俩都还不是理想的当务之急。

毕竟对于愿意选择 50 万以上电车的用户来说,便捷的超充网络其实并不是太大的问题。一是这些车主大都会有自己的家充桩,短途通勤基本都能 Cover 。

就算出个远门,理想目前的服务区充电站、蔚来 / 极氪这些品牌开放的充电桩,以及各种第三方充电桩完全都能满足他们的补能需求。

大伙看那些买保时捷 Taycan 的,买宝马 ix 的兄弟,真就不会特别在意非得充得很快,或者整个充电站只能自己享受。

门店面积这个理由就更抽象了,你看特斯拉 Model Y 卖得那么好,还有很多巨小的门店都只会摆一台 Model 3 在外面。说明啥,说明不是非得把所有想卖的车摆出来嘛,有多大面积放多少车呗。

就算往后延了半年一年的,门店的面积就能变大啦?

我觉着啊,与其解决这俩不是太着急的问题,还不如再想想理想一直以来的产品套娃思路。

为啥呢,因为这种思路虽说顺风的时候确实特别好用,比如 L9 成功了以后,后续的 L8 、 L7 ,甚至包括最近上市的 L6 ,就都会跟着一同吃香。

这样又能靠新车赚钱,又能在设计、研发上省下一大笔钱,美滋滋嘛。

可一旦这个套娃的头没有起好,剩下的一连串产品基本也就都得寄。

好巧不巧的是,在 L 系列成功之后,理想不仅对套娃的思路非常自信,还对 MEGA 的市场前景非常乐观。

这俩加在一起,好嘛,不但 MEGA 本身的内饰就是套的,后续产品也都早早的套上了 MEGA 的壳子,打算复刻一波 L 系列的辉煌。

然而 MEGA 上市以后大伙一看,嗯。。。内饰没啥新意,外观争议又这么大,价格嘛毕竟是纯电,相比之前的 L 系列肯定也会更贵。

对比起来。。。也不是很香,婉拒了哈。

啪,就凉了。

MEGA 一凉,甭管以后的价格和营销策略怎么变,只要车型不变,我觉得的概率依旧会获得 “ 小 MEGA ” 的评价。

销量表现会咋样,我是真说不好。

但要说变设计,比如给这个争议最大的屁股换个造型,对于现在的理想来说就是一个更加艰巨的任务了。

因为对于主机厂来说,一台车的开发流程往往是先确定一台车的定位和定价,然后交给设计中心设计好外观也就是车子的皮肤,经过各种部门改进,冻结了外观设计之后,才会进行到设计里子——比如车身结构、电子电气架构的设计等等。

动设计,和动地基基本没区别。

想要在半年一年的时间里从头走一遍流程,我觉着真有些难度。

李想具体会咋做,或许只有等到明年才能真的知道了。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李想在遇到失利之后,做决策还是非常非常果断的。

明知道放出计划延期的消息,肯定会重挫股价,也还是这么做了。

事实嘛也确实如此,电话会后理想的市值直接蒸发了 12% 还多,小一百个亿就这么没了。

放眼一众造车的玩家,还有谁能做出这种超级大出血级别的决策啊。

今天的李想在我眼里,还真就有点马斯克那味了。 “ 我想干啥都别劝我,劝我是吧,那你走人吧。 ”

唯一的解释就是,在李想看来这些明面上的经济损失,可能比顶着 MEGA 的舆论硬发新车要来的小。

等等党们,又有福咯。


李想检讨MEGA失利,有反思,但不够!

在李想发文表示要用“光明反击黑暗”后的第十天,他再次发声,反省复盘了理想“3月之乱”。

这里帮大家简单回顾一下这段时间理想汽车经历什么:3月1日,被理想寄予厚望的“纯电第一枪”MEGA上市,结果枪开哑火,市场表现不及预期。据悉,理想内部对MEGA在24小时内的预期订单是3000台左右,但其发布半个月内,订单仅4000台左右。除了订单失利以外,由MEGA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抹黑、恶搞等,也重伤理想品牌形象。

与此同时,和MEGA同日上市的2024款L系列,也受到前者波及,竞争力有所削减。

3月21日,理想汽车发布公告,承认销售订单不及预期,并将今年一季度的交付预期由10万-10.3万辆,下调至7.6万-7.8万辆。

针对“3月之乱”,李想在3月21日发布了内部信《如何解决理想汽车当下面临的问题》,信中主要复盘了理想汽车目前存在的两大问题及对应的解决方案。

问题一是,错判理想MEGA经营节奏。

李想表示,MEGA与高压纯电尚处于从0到1阶段(商业验证期),但理想却站在从1到10阶段(高速发展期)的角度去经营它,导致市场不买账。此外,由于MEGA的节奏混乱,也致使销售团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服务L系列用户的时间与精力,比如“理想L8连店面摆放的位置都没有了”。

对此,李想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将理想MEGA的经营节奏调整回从0到1阶段,放弃全面开花的销售策略,而是聚焦在高端纯电消费能力强的城市,并围绕重点布局城市加速建设超充站,按部就班地让目标受众对MEGA形成正向认知。

问题二是,被过多欲望支配。

李想坦言,公司内部从上到下都过于关注销量与竞争,被欲望支配,影响正确判断,“变成了自己讨厌的人”。

对于这一点,他的解决方案是降低销量预期,从过多关注竞争与欲望中抽身,回归用户价值提升与经营效率提升当中。

可以发现,李想对理想汽车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还是有比较深刻且客观的认识,但个人认为,反思还不够。

无论是问题一还是问题二,李想所罗列出的本质原因,其实还算不上“本质”,这一系列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李想本人以及理想汽车上下,都“飘了”。

当然,人家有飘飘然的资本与底气。

从销量上看,理想汽车去年交付辆,同比增长182.2%,领先一众新势力,更重要的是,L系在3台车、均价37万的情况下,去年第四季度超越BBA每一品牌SUV销量。

从利润上看,理想汽车去年全年营收1238.5亿元,净利润达到118.1亿元,一口气填平了前五年累计亏损。在MEGA上市当天,李想宣称,理想汽车是现金储备第一的中国汽车企业。

一个发展8年的新造车品牌,在各大新能源车企普遍亏损的情况下,做到了千亿营收、百亿盈利,且销量含“金”量高,就连德国发行量最大的商业与经济类报纸《商报》也曾刊文表示,理想汽车正在侵占BBA利润丰厚的细分市场,“是BBA最危险的对手。”

即使你不喜欢李想这个人或者理想这个品牌,也不得不承认,他确实创造了奇迹,做到了很多车企做不到的事。

处在高光之中的人,若没有足够强的定力,多多少少会被周围的鲜花与掌声所迷惑,以至于影响正确判断,李想内部信提到的“欲望”,其实说的就是这件事。

因为飘飘然,李想认为,他能再创奇迹,将MEGA卖到50万以上全品类销量第一。

各项销量数据均表明,50万以上吃香的仍是燃油车。目前50万以上销量第一的车型是国产宝马X5L,月销量在8000-辆左右,相较“冰箱彩电大沙发”,50万以上的消费群体更看重的是豪华底蕴与身份价值,国产宝马X5L是符合这一要求的车型中,最具性价比的选择。

我们再来看理想MEGA,一款售价高达55.98万的纯电MPV。

首先,MPV不比SUV和轿车,它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小众的品类,能做到月销破万的仅有别克GL8、腾势D9 DM-i等极少数车型,它们相对理想MEGA来说,共同优势在于价格便宜得多、续航焦虑少得多。

如果再加上“纯电”二字,挑战难度就更大了,强如腾势D9,纯电版本也销量不好看。能上得了台面的,小鹏X9算一个,可它目前也仅能将月销量做到2500台左右。

在纯电MPV基础上再加“50万以上”这一限定词,那基本上就只有极氪009这一台车了,这同样是一台科技属性、舒适属性、性能属性做得很到位的产品,可近一年销量也不到2万台。

有充分的市场数据证明,让一台50万以上的纯电MPV争夺同价位下的全品类第一,属于“地狱级”难度,起码目前是这样,但“胸怀大志”的李想选择性看不见,或者他认为,他能打破这一瓶颈。

而抛开客观事实不谈,MEGA存在的诸多争议,也是阻碍它销量向上的重要原因,比如说,去年5月,有媒体曝光了MEGA的渲染图,与如今的实车图基本一致,可当初李想公开表示:真设计成这鸟样,我就把设计团队都干掉,顺便自己跳楼。

现在看来,李想这句话多是为了给MEGA创造热度与制造噱头服务,他以为他能驾驭流量,却没成想,这次真正遭到流量反噬了,很多网友吐槽MEGA造型的依据便是:你自己都看不上的“鸟样”设计,凭什么让消费者买单?

在内部信中,李想将L系受冲击的原因归为受到MEGA经营节奏混乱波及。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李想原以为,2024款L系只增配不降价就能保持竞争优势。

有一说一,新款L系确实增加了不少好配置,但坚守价格这一举措,在“增配降价”的竞争氛围下,便有些格格不入了,更何况问界虎视眈眈,步步紧逼。

直到新车上市11天后,2024款L系才降价5000元,但负面舆情已经形成。

当然,我们也不能苛求李想在内部信中坦诚“自己飘了”,只希望他能在今后的日子中戒骄戒躁,以实际行动端正心态,克服欲望,比如,先从谨言慎行开始做起。

一场针对理想MEGA的“有组织犯罪”,会让谁万劫不复?

3月11日,理想MEGA上市10天后开启交付。

按照车企们惯用的传播节奏,今天往往要发一张交付海报,再采访几位车主,最终由官方带头、媒体和用户转评赞,岁月一片静好。

但谁也没想到,吹起来的却是一股“阴风”。

有把交车现场照片P成黑白的,视频也弄成黑白并配上哀乐的,甚至花圈都配好了。

出于尊重个人、以及尊重企业等的角度考虑,图社长就不放了,相信大家也都看到相关视频了,比之前“棺材车”的描述、车前P“奠”字还要过分得多。

这一次,李想也终于坐不住了,在朋友圈发长文反击:

在文中,李想直接用“这是有组织的违法犯罪行为”定义了这次事件,也就摆明了三个态度。

第一,要诉诸法律,对抗不公;

第二,背后有人在搞理想;

第三,要用光明反击黑暗。

第一点和第三点不需要多说,是理想的选择,也是理想的合法权利;但第二点,其实已经把竞争对手“恶意营销”摆在台前了。

对此,李想很快就收到了一波“同行”们支持:

何小鹏、余承东、杨学良等车圈大佬纷纷站出来回应,表示支持理想维权。圈外人罗永浩也表示感同身受,希望理想加油。

网上有人把这些解释成“搞你的人不是我”的表态,但不管怎样,至少可以说明的是,大家都讨厌那些给企业泼脏水的“黑公关”。

毕竟身处这个行业里,这种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甚至还有为了一炮而红碰瓷车企的,大家早就见怪不怪了。

但问题是,很大一批网友并不是这么想的。

这里面的成分就有些复杂了,是不是李想口中的“有组织犯罪”,在证据公开前也确实很难下定论。所以我们只能摆出事实,让各位心里那杆秤自行评论。

MEGA的故事,其实要从一场“跳楼”案说起。

去年10月17日,理想MEGA造型发布,引起了大范围的热议。

当年说设计成这样就去跳楼的理想,亲自发布了理想MEGA的官图,让大家猜风阻系数。

但在众多非设计专业的普通网友眼里,两台车在设计上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大概李想是真不觉得像,也许这就跟看自家孩子一样。

总之,从那天起,理想MEGA的热度就一直没下来过。

正所谓黑红也是红,当时理想对于宣传节点的把握,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精准。

从“跳楼梗”开始,到“每卖出一台理想MEGA,就有一列和谐号失去车头”等各种恶搞图,甚至连后续李想“耿直、大嘴”的人设立稳,MEGA本身的热度都功不可没,二者也算相辅相成。

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理想的风评开始变了。

或许随着李想每个月、甚至每周都要发一波销量,像朋友圈一天七八条九宫格炫自己的人一样频繁,惹得网友越来越审美疲劳。

又或者是从李想频频剑指友商,让很多磕“蔚小理三傻创始人”是好朋友好CP的网友,直接看到了商业竞争的本质和残酷。

时至今日,理想的口碑开始走向两极分化。好的夸上天,贬低的踩进泥潭,路人则是事不关己,默默吃瓜看热闹。

其实这件事本来无伤大雅,因为对于理想和试图成为中国版马斯克的李想来说,巨大的流量和关注度,无疑能节省下天价的营销费用。

所以MEGA最开始被P上“奠”字,被弄成灵车时,理想并没有什么作为,也不必做什么。毕竟隔壁奔驰真有灵车,也没见奔驰起诉殡葬行业的“大了”们。

但为什么这次,李想怒了呢?

目前的众多分析里,有两种最有合理性:

如今,理想已经开启交付。一,要对所有的车主有所交代;二,也要对自己的首款纯电车型负责。

如果连交车现场都P成灵堂,已经不是针对理想MEGA这台车本身,更不止是针对理想或者李想了,而是针对理想车主的网络暴力。

如果身为CEO的李想此时不站出来发声,无疑会失去最支持理想的用户的信任。

另一方面,现阶段MEGA的订单还撑不起李想“封神”的能力,和同价位的问界M9还有不小的差距,尽管M9和MEGA并不是一个细分车型。

而作为一款主打家庭的车型来说,很多人非常在意的一点就是要“图个吉利”。很多自己开车时大大咧咧的人,全家出行时就连事故、撞车这样的字眼都听不得。

这次的恶意P图,在网络上直接成了人们的刻板印象。这可不像当年特斯拉车主们“韭菜”的头衔一样只是调侃和自嘲,纯纯是触霉头的网暴。

当下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动用法律手段降低热度。只要互联网不再进行二次传播,过一段时间,大家就会淡忘这个“笑话”。

这也是李想说,要用正面的“光明”,来回应“黑暗”。

第二个原因就比较有争议了,也有些过度解读的意味——李想这波是为了进一步抬高热度,甚至不惜卖惨博同情,来扭转理想MEGA的负面印象。

这个观点,咱就见仁见智了。

但从最终的结果来看,似乎热度非但没降反而愈演愈烈,而网友们的评论也分成了两大派系。

第一个就是,理想这回属于遭遇“流量回旋镖”,这是之前高流量时累积的“恶果”。

毕竟当年李想是亲自表示过:“一个产品没有关注,才是真正的生不如死!”

而且,也确实有一波人就是认为MEGA长得丑。认为李想既然做产品出身,就不该听不得别人的反对意见。

不能按着大众的头去接受理想的审美,这本身是不尊重别人审美的行为。

更何况,在一些网友眼里,真正作为灵车的车型也有很多,奔驰在国内还真经常被当做灵车,甚至凯迪拉克、林肯、雪佛兰都有过原厂改装灵车的情况,理想MEGA何必如此忌讳?

另一方面,其实从公社组织投票的结果上看,还是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认为,这件事确实属于有组织行为,是商战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评论美丑是一回事,但当事情往“祭奠”这种堪比诅咒上面引导,就是针对理想MEGA本身的恶性营销。

其实在这件事上,我们无法得出真实结论,但有可以肯定的是,恶意营销一直存在并且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大众的情绪是非常容易被引导的,只需要几个节点、买几波流量,就能促使一件事的发生。

从前段时间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去世,引得大众关注的同时却有矛头指向了竞品农夫山泉。

从“叛出”娃哈哈到儿子是美国国籍,不论是捕风捉影、含沙射影、还是苍蝇不叮无缝蛋,总之,农夫山泉股价骤然大跌300亿,甚至有便利店直接下架农夫山泉的产品。

这一波,“躺枪”的农夫山泉还不知道该如何翻身。

但我们能看见的是,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特意等到宗老头七之日才发布悼文祭奠,并说明情况,至少在做这件事上是尽了心的。

其实,太阳底下哪有新鲜事?

一切的恶意营销,不过是因为市场存量的扩张速度追不上企业们扩张速度时,互相倾轧的结果。

而面对这种“无妄之灾”时,难道只能雇佣更高明的公关团队去化解,把人类的智慧、计谋、聪明的大脑都用在互相攻防斗争上去?

在网络社会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事是存在的,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类似的竞争还会越演越烈。

MEGA不是第一个说“身在黑暗”的车企,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但很显然的一件事是,我们谁也不知道肩负着理想“纯电崛起”重任的MEGA,是否会在舆论漩涡中销量折戟。但理想依然有着不错的产品支撑,有着“公司全年的毛利率也将保持在20%左右”的底气,有着

理想MEGA是好车,但是李想的狂傲该“敲打”

MEGA上市后,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观点就是MEGA是理想汽车的又一个爆款,还是由盛及衰的开始,市场会给出答案。现在看来,答案呼之欲出。

3月21日,李想发内部信复盘MEGA的问题。

首先是承认了MEGA的失败,其次是明确了败因:误判了MEGA所处的阶段,过于乐观的预判了用户对高端纯电的接受度。全员上下过于狂热,被L系列阶段性的成功冲昏了头脑,追求销量的欲望过高。

与前不久将矛头指向“水军”和“黑公关”,祭出“用光明反击黑暗”的论调相比,这次李想的论调显然更务实和坦白了,并没有再次把MEGA的失败归结到外界因素上。

这是一件好事情。总是试图从外部寻找失败的理由,不是一个优秀企业和创始人的做法。

虽然我不太能理解和接受关于“冰箱彩电大沙发”的那套逻辑,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MEGA是款好车。

独特吸睛的造型设计,人性化的各种内部细节处理……当初MEGA官图曝光时,我就认为这可能是唯一一款坐在驾驶位上感觉不像司机的MPV车型。一位同事在试驾MEGA之后曾经私下表示,“这车太舒服了,哪哪都好”,潜台词就是想挑毛病也挑不出来。简单一句话,已经足以概括对MEGA的赞许。

我也同样反感网络上那些将MEGA的车图P成“棺材车”,将交车仪式配上哀乐的做法。无论是无心之作还是刻意为之,是个人行为还是有组织的行动,这始终都是一种下作的行为。

但不管怎样,市场终归是理性的。MEGA没有如预期中的大卖,这是在意料之中的。

今年各家纯电产品的日子都不好太好过,更何况是初次涉足纯电的理想,自然也不可能幸免。只能说此前理想的成功,粉丝和媒体的过度追捧,掩盖了纯电市场的真实形势。

李想的复盘结论没有错,但此役一败,也与李想本人的性格不无关系。

年少成名,耿直中又自负狂傲,屡屡放出高调偏激言论,李想的性格本身就带着“招黑”的特质。比如当年在发布会上直接破口爆粗骂技术专家,在微博上和媒体、车主互怼等等。

同时,互联网媒体出身的李想,又擅长操弄舆情,将互联网营销这一套玩得炉火纯青。比如“500万以内最好的SUV”、“乔布斯在的话,苹果汽车应该就是这样的”、“空姐辞职卖理想”这类玩法,往往精准踩中“热点”和“爆点”,不费什么营销费用就轻松把品牌推上热搜。

而这种特质,无疑为理想招来许多潜在的黑粉。在理想光鲜的成绩背后,或许很多人都在等待着一个李想犯错的可能。

理想L系列的成功,外界舆论的过度吹捧,李想本人的性格,让这个可能成为现实。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最擅长互联网营销的“微博之王”最终栽在了互联网营销上,也可以说是一种讽刺。

当然,问题早点爆出对理想而言,一定是件好事。理想还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来纠正发展轨道。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实在不行,官降10万,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不过,至少在现阶段,敲打一下李想的“狂傲”,还是非常及时且必要的。MEGA一败,虽然对理想这个企业并非致命的打击,但影响的是整个团队的精气神,同时也让外界看到了,理想并没有那么“神奇”。经此一役,相信李想也会暂时收敛一下自己的言行,继而也会影响到理想汽车的传播风格。

再加上目前问界对理想L系列造成的压力,这必然也会影响到理想定下的80万辆销量目标,或许下调预期目标成为可能。

而接下来的理想L6将成为“挽救”理想的最重要一款车型。理想L6能否延续之前L系列的爆款趋势,还是在MEGA败北带动的这一波“反理想”浪潮下随波逐流,我们需要再一次等待市场给出答案。

不过,还是希望理想能够走出阴影,虽然理想从来不会投我们广告。

(文/优视汽车 老炮)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chuangtou/11368.html
飞船载人试飞又推迟了 星际客机 这次原因是… 波音
好家伙!央视这剧也没逃过续集烂尾结局 出奇一致 观众4个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