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防空导弹用光 发射车装了新导弹 拿空空导弹凑数! 壁虎

作者:虹摄库尔斯克

据报道,乌克兰军队目前遇到了极为严峻的防空压力,主要来自于俄军发射的巡航导弹、自杀无人机等。在长时间的战争状态下,乌军原有的防空导弹已经大量消耗,西方的导弹又远水解不了近渴,因此乌克兰已经开始将库存的空空导弹搬到防空导弹发射架上使用,因为在俄乌战场上目前已经很少出现空战场景,而且乌克兰空军实力较弱,战斗机上天与俄军战斗机格斗更不划算。

目前新照片显示,乌军已经改装了冷战时期的的苏制9K33近防防空导弹系统(北约称SA-8“壁虎”),用库存中的R-73近程空空导弹(北约称AA-11“射手”)替换了原有的导弹,这些R-73导弹原来是乌克兰空军中米格-29战斗机携带的,目前米格-29战斗机所剩无几,只用来发射美制反辐射导弹打击地面雷达,而不再进行空中优势作战!

图片:换装了R-73空空导弹的SA-8“壁虎”野战防空导弹系统。

改进前的SA-8地空导弹系统是一种安装在高机动装甲车上的野战防空系统,其装备有6枚9M33防空导弹,采用发射箱发射。但R-73显然比9M33导弹要大得多,因此只能够搭载2枚,而且改为发射轨裸弹发射。

这种方式在野战环境中并不合适,说明这也只是一种权宜之计,而搭载有R-73导弹的发射车大概率会放弃野战防空任务,转而在城市等较好环境下进行要地防空,或者直接作为空军基地的防空单位,这样就能够利用基地的设备进行再状态。

图片:SA-8防空系统原本基本备弹为6枚,现在减少到了2枚。

不过,使用R-73导弹也是有好处的。

这种空空导弹具有昼夜、从任何方向对空中目标前半球和后半球的实施进攻的能力,并且在主动电子对抗下表现良好。

R-73导弹配备了带有矢量推进的固体燃料发动机,使其能够在发动机运行期间执行急剧的机动飞行,在空中格斗中是无可厚非的杀手。不过,与机载部署相比,从地面平台发射这些导弹将大大降低了其有效射程。

目前还不清楚这是某支部队的战场改装,还是标准的改装方案,但都说明了乌克兰防空力量匮乏的现状!

图片:乌克兰空军的米格29战机。

图片:机载状态下的R-73导弹。


轰-6K挂新导弹亮相,第一岛链成豆腐链

轰-6K挂新导弹亮相,第一岛链成豆腐链

珠海航展,轰6K携“神秘导弹”亮相,这是中国版“匕首”?美国的“第一岛链”变成了“豆腐链”。

前言:

在乌克兰危机中,俄罗斯凭借众多先进的武器装备占据了更大的优势。虽然乌克兰军队能够打得准,乌克兰军队也伤亡惨重,但是自此一役之后,天基高超音速武器在国际上的威望就更高了。

中国在高超音速武器研制方面也有发言权,尤其是珠海航展上的“神秘导弹”,更被称为中国版“匕首”。它携带了两枚巨大的弹道导弹,但最重要的是,该导弹仍为双锥结构,外形酷似一把“匕首”,因此外界将这枚导弹与“匕首”联系在一起。同时也有人猜测是中国版的“匕首”。

1、轰6K挂新弹:防空远程精确打击

轰6K是日本自行设计改进的新型中远程轰炸机,性能优良,可对地面和海上目标进行远程精确打击,也可执行近程空中支援任务。它可以携带多种类型的空对地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其航弹作战半径大、载弹量大,执行过很多复杂的任务。

现在轰6K的主要任务是在防御范围外进行远程精确打击,有着作为服役多年的轰炸机的强大存在感,下方有3个大型吊点。这意味着H-6K最多可以携带六枚巡航导弹或重型反舰导弹。一般来说,轰6K会携带A/KD-20远程巡航导弹和鹰击J-12空空导弹。它发射反舰导弹,在某些情况下还携带YJ-83和Air-to-Surface-63等早期导弹。

不过在珠海航展上,轰6K搭载的并不是这些导弹,而是一种辨识度很高的新型导弹,在外界看来是双锥单级弹道导弹。气动操纵面形状、大气层机动能力等这些明显特征表明,这枚“神秘导弹”是空射高超音速导弹。

确实,大型空射弹道导弹此前已经搭载过多次,所以轰6K搭载高超音速导弹的情况并不少见,但不同的是,这款新型导弹显然是一种战略武器,而且是能够去做吧。战略武器,打击,必要时甚至核打击。这次航展上亮相的导弹应该是比较小的,而且是战役战术级别的,不然中国也不会那么容易造出来。

2、新型导弹:鹰击21机载型?

海外对我国这款“神秘导弹”的兴趣非常高,美媒一度认为这款导弹的外形与CM-401反舰导弹非常相似,推测可能是这样。空射导弹。

据报道,CM-401反舰导弹在2018年珠海航展上亮相,当时该导弹展示了两个发射平台:舰载发射架和8*8底盘车平台。在国际上,对这款导弹的了解并不多,其具体参数更是少之又少。中航工业曾表示,CM-401反舰导弹是一种近程弹道导弹,射程约290公里。动力模式采用火箭助推器。或者有一个“跳跃滑翔”轨迹。在飞行的最后阶段,弹头的弹道发生变化,突然被向上拉,使敌方防空系统难以确定导弹的弹道。

美媒认为,如果该型号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使用,实际性能将比出口型号更强。如果AM-401反舰导弹按照我国武器装备的外贸出口原则只用于出口,意味着解放军装备线上的反舰导弹将变得更加先进。那么,如果这款新型导弹确实是基于CM-401研制的,那么考虑到它的基础研发,它很有可能作为外贸产品出口。

此外,一些人认为该导弹是Eagle-21(YJ-21)的空中部署版本。最初,一张轰6N挂载在鹰21航母上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虽然不清楚,但引起了外界的极大关注。双锥形设计。

不过,YJ-21E在珠海航展上展出后,这个说法就更加清晰了,一般来说,解放军使用的武器装备作为外贸品时,该武器就作为外贸品使用-21E的意思是它是YJ-21的外贸版,从当时展出的导弹来看,弹体是一个狭长的圆柱体,新型号搭载在这架轰6K上。这个“神秘”导弹”可能不是鹰21的空中部署版本,因为所讨论的导弹显然是“又短又胖”而不是“薄”。

3、中国版《匕首》:高级性能

在讨论中,这种新型导弹类似于俄罗斯高超音速导弹“匕首”的言论引起了外界的关注,但究竟是不是中国版“匕首”?

根据该导弹与轰6K机身的大致比例,新型导弹长约7米,弹径800-900毫米,重量约4吨。该导弹确实是一枚大型导弹,“匕首”导弹的数据也差不多,导弹长约7.7米,弹丸直径约1米,中机身长约3.4米,最高速度为10马赫,射程为2000公里。从这一点来看,新型导弹和“匕首”导弹在体积和重量上都非常相似。详细分析新型导弹的结构可以看出,它具有非常明显的双锥结构,弹头和弹体都没有进气口,弹头没有控制舵,弹体采用阶梯式设计。没有。导弹制空面位于弹体后端,即导弹采用弹头弹体非分体结构,与俄罗斯的“伊斯坦德尔-M”和“匕首”类似高超音速导弹具有一定的优势,相对简单、可靠、有效载荷大、弹体布置更方便。

新导弹最明显的双锥构型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表明该导弹寻求更多的最终弹道变化和机动性,这对敌方防空系统也很有用,这意味着攻击难度更大。截距。双锥构型结构简单,工艺难度相对较低,制造非常简单,抗过载能力相对较好,有效容积大,可以容纳更大的弹头。它更强大,造成的伤害更大,显然更适合攻击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高价值移动单位。

从上述分析来看,弹体结构和结构布局上,新导弹确实和“匕首”导弹有些相似,其被称之为中国版“匕首”也有一定道理。如今的中国自主研制能力十分先进,其完全可以在短程弹道导弹的基础上成功研制一款空射高超音速导弹。至于这款导弹具体是什么型号,还需要等待官方的公布,不管怎么说,这款导弹的性能都是非常先进的,而装备了该导弹的轰-6K将具备更强悍的性能,尤其是抗拦截能力将更加强悍。

4、机弹结合:无法拦截

俄罗斯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系统中不仅有导弹,还有非常关键的一部分,那就是担任发射平台的米格-31,其作为一款高空高速重型截击机,性能非常先进,最大速度为2.8马赫,实用升限24千米,完全可以满足“匕首”导弹的发射条件。

我国没有米格-31,但轰-6K也完全可以满足这类导弹的发射要求,是一个合格的空基发射平台。空基平台可以让高超音速导弹的使用灵活性大大提高。轰-6K的作战半径超过了3000千米,这意味着其可以大幅增加空射高超导弹的打击范围。

轰-6K最大载弹量大概为12吨,从航展上轰-6K可以轻松挂载两枚新导弹来看,其除了挂载该导弹,还有余力挂载其他武器。不过,客观来说,轰-6K不具备高空高速能力,所以没有办法达到米格-31那样的发射条件,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导弹的作战效能,不过,就算没有10马赫的速度,轰-6K搭配新导弹的作战能力也不容小觑。

参考“匕首”导弹的射程来看,新导弹的射程大概也在2000千米左右,这个射程虽然不如A/KD-20远程巡航导弹,但相比鹰击-12已经有了提升,而且,新导弹还具备高超音速性能,这个突防能力可不是一般巡航导弹可以比拟的。要知道,目前各国的防空拦截设备根本无法对其进行拦截。

换装新导弹的轰-6K作战效能将得到明显提升,其已经成为了目前所有现役轰炸机当中,战役打击能力和航空反舰能力最强大的一款战机。

在过去,轰-6K全靠射程不超过500千米的鹰击-12导弹执行战役反舰任务,在美军的层层防空网面前,突防并不容易,但有了新型空射高超弹,轰-6K的性能将获得巨大飞跃,其超高的飞行速度将超过美国目前装备的防空弹药的拦截能力,而且,这些末端有限的拦截窗口在面对双锥体的复杂末端弹道时,也很难形成有效拦截。另外,新型空射高超弹的射程很远,完全可以在拦截范围外发射,这点大大提高了发射平台的战场安全性。

5、轰-6K:第一岛链成“豆腐链”

作为中国空军的一款中远程轰炸机,轰-6K曾执行过特别出色的任务,其中,最为吸引人的无疑是突破美国的第一岛链。

在岛屿数量的优势之下,美国为了推行所谓的“霸权主义”,掠夺更多利益,特意构筑三条岛链,具体分析一下第一岛链,其是以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岛和菲律宾组建起的一条岛链,岛屿众多,最关键的是,其还紧密地分布在中国通往太平洋的门户,其中意味不免令人深思。很明显,美国此举的针对目标就是中国。

对于中国来说,突破岛链防线成为了关键,从2015年开始,我国便开始组织出太平洋第一岛链远海训练,而第一次突破岛链便是轰-6K实现的,当时,我国空军飞行员驾驶一架图-154和4架轰-6K,穿越了巴士海峡,之后,我国战机很快抵达太平洋深处,这是我国战机首次现身太平洋深处,此次行动具有非常关键的战略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轰-6K的飞行过程也惊心动魄,刚开始,天气晴朗,海面也风平浪静,飞行环境良好,但正当轰-6K准备按计划返回的时候,天气突然发生变化,瞬间雷声大作,而轰-6K已经处于了海峡中间,所以并不能临时改变航线,为了完成任务,飞行员只能继续按照计划前行,期间,飞机出现了很多危险情况,包括屏幕闪烁、喇叭轰鸣等,好在飞行员飞行能力高超,最终顺利返回。不过,这次行动还是给我国敲响警钟,组织出岛链远洋训练十分有必要。

在穿越巴士海峡之后,轰-6K还飞跃了宫古海峡,宫古海峡作为连接中国近海和西太平洋的关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成功穿越该海峡,那么中国就能进入深海,虽然过程中困难重重,我国最终还是成功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期间还发生了一件十分“搞笑”的事情,在我国战机进入宫古海峡之后,经过日本西南防空识别区时,日本人还用蹩脚的汉语向我国飞行员喊话。

对于我国来说,轰-6K是非常关键的作战力量,如果装备了性能更为强悍的新型空射导弹,那么之后的轰-6K将成为更有力的作战力量。不得不提的是,目前完成高超音速导弹部署的只有中国和俄罗斯,而三军都装备高超音速武器的国家只有中国一个,显然,在这方面,中国已经领先别国,而轰-6K挂载新导弹的出现意味着我国在该领域的优势还在不断增大。

美军新一代AIM-260空空导弹

美军新一代AIM-260空空导弹

《观察者网》援引美媒报道称,美国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公开表示,由美国海、空军联合研发的下一代AIM-260空空导弹,“有望”在今年底正式投产,以应对性能、规模愈发出色的中国霹雳-15空空导弹。作为当下唯一公开的第四代空空导弹项目,AIM-260自2016年问世以来,就屡屡吸引外界目光。那么,刚刚凭借霹雳-15追平美国AIM-120技术优势的中国空中力量,该如何应对新的挑战?

▲国内《观察者网》的相关报道

现代空空导弹的性能数据很多,但最核心的仍然是导引头性能和作战射程,这也正是典型作战中,最关键的发现和攻击两个步骤。AIM-260作为美军下一代主力装备,又恰逢信息化作战和无人机成建制军用化的历史变革,其作战方式定然有很大变化。因此,国内想要应对这种挑战,最合理的方式就是发展一款,性能与AIM-260接近,甚至是有所超越的导弹,其中射程和导引头自然是重中之重。具体来说,AIM-260编号中的“260”,一般被认为是标准射程数据(因为之前的导弹编号都是连续的),这相比于目前空空导弹150到160千米的典型射程,增加了60%以上。再加上新导弹必须要考虑隐身战机弹仓搭载的尺寸限制,其发展难度是很大的。

▲F-22A发射AIM-260想象图

空空导弹发展到现在,几乎每一代射程相比于上之前都有大幅增长。从第一代的10几千米,到第二代的30多千米,第三代初期的70多千米,以及因为全球局势缓和发展多年出现的,150千米级第三代末期型号。按照这种趋势推断,以AIM-260为代表的第四代空空导弹,凭借材料、动力等领域的进步,射程达到260千米上下并不是很夸张。不过,短时间内大概也只有中美两国能真正做到这一点,俄罗斯空天军虽然已列装理论射程约300千米的R-37,但其并不能划入第四代空空导弹范畴。

▲R-37体型巨大,射程也很惊人

作为苏联遗留的知名装备,R-37是目前全球射程最远的现役空空导弹,俄方称其理论最大射程超过300千米,在乌克兰战场实际作战射程最高接近200千米。不过,其远距离击落的空中目标,皆为苏-25、苏-24等机动性较差的对地攻击装备,这意味着其与上世纪著名的AIM-54一样,都是用途特殊的非制式空空导弹。在苏联时期,为了拱卫广袤的东部边境,苏联防空军极为重视截击机发展,其中米格-31和R-37,正是为了应对90年代挑战的主力装备。

相比于主要负责拦截苏军侦察机、轰炸机的F-14加AIM-54组合,米格-31和R-37的核心使命,是摧毁美军空中指挥中心——预警机和其他笨拙的电子战机。现阶段俄军将其用于打击乌军对地攻击战机,并没有脱离原定作战范围,至于传说中能挂载到苏-35S和苏-57上的改进型R-37M,目前并没有可确认的实战战绩。

▲R-37与AIM-54一样属于特种装备

就如同AIM-54射程超越早期的AIM-120A,但前者依然只是第二代空空导弹一样,R-37以及至今依然无人采购的KS-172远程空空导弹,也注定无法与AIM-260并肩。国内接触空空导弹的时间很早,但相关国产装备性能长期不理想,是在霹雳-15问世并量产后,才实现对欧洲“流星”、美国AIM-120的追赶。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应用,更是让外界一直津津乐道。以此推断,国内在空空导弹推进技术领域,至少与美国在AIM-120D上应用的水准相当,下一代国产空空导弹的射程应该不会逊色AIM-260。

▲霹雳-15目前是歼-20A的主力武器

事实上,在数年前社交媒体上就曾短暂出现过,歼-16挂载一款新型超远程空空导弹的图片,舆论以机身长度为参考,认为该导弹在理想情况下,应用高射、滑翔弹道,射程足以达到500千米级别。目前官方仍然没有证实该导弹是否真的存在,但以其长度来说,即使未来真能量产服役,也不可能塞入歼-20、歼-35内部弹仓,实际使用理念更加接近俄罗斯R-37。鉴于AIM-260亮相已有7年时间,国产霹雳-15也早就完成设计定型,国产下一代空空导弹应该早已立项,舆论甚至参照歼-20命名,猜测其编号有可能是“霹雳-2X”。作为对抗AIM-260的关键装备,“霹雳-2X”除了射程与前者接近外,导引头技术也需要能与之抗衡。

▲当年一闪而过的国产超远程空空导弹

按照2019年美国空军官员公开的信息,AIM-260将结合主动雷达制导和红外制导,以应对新时代的隐身威胁,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将之前的双空空导弹路线优点集中于一身。上世纪50年代,空空导弹正式进入实用阶段,美国空军发展了AIM-7“麻雀”和AIM-9“响尾蛇”,分别用于中程空战和近距格斗。到90年代,AIM-120取代AIM-7成为主力,除了射程大幅增加之外,最主要的进步就是用主动雷达导引头,取代了后者的半主动雷达导引头。搭载了雷达发射机的AIM-120,在离开载机后,可凭借自身引导飞向目标,而不是像原来那样还需载机一直指引。

▲AIM-120目前是美国空中力量的核心武器

AIM-260在主动雷达之外,又应用了AIM-9系列的高灵敏度红外导引技术,毕竟目前隐身战机高温尾焰隐身技术,远远无法与机身隐身技术相比。复合制导再加上双向数据链带来的灵活攻击路线,AIM-260的实际攻击效能,将是目前AIM-120D的数倍之多。而对于已量产霹雳-12和霹雳-15的中航工业来说,在下一代空空导弹上应用复合制导并不困难,双向数据链更是早就被国内实用。因此,假设AIM-260能在今年底开启生产,经试用在2025年成建制列装,性能与之接近的国产“霹雳-2X”量产服役,应该也不会晚太久。相比之下,曾经在空空导弹领域领先中国的俄罗斯和西欧,则已经不具备追赶中美的实力,第四代空空导弹的早期舞台,注定是由中国和美国同台竞技。

阿姆拉姆还有地对空型?

AIM-120“阿姆拉姆”先进中距空空导弹的确改进有地对空导弹型号! AIM-120未来改进型有两个方案:其一是加装一种新的双向数据链,获得第三方提供的瞄准能力,从而提高导弹的命中精度。 提供瞄准能力的第三方,可以是除F-35联合攻击战斗机之外的地面探测器,也可以是其他机载探测器。 美国空军打算将2004年购买的AIM-120第三阶段首批产品,加装该新的双向数据链,要求在2007年底交付使用。 其二是通过换装更大的发动机,增大AIM-120地面发射型的作用距离。 挪威已经装备AIM-120地面发射型导弹,西班牙将购买改进的AIM-120地面发射型导弹。 此外,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也有采用先进中距空空导弹作为地面发射导弹的计划。 用空空导弹改进地对空导弹的例子有:中国的“猎手”2,有霹雳8和SD10改进而来!空空导弹制导精度高、机动能力强、攻击速度快、性能优异,但其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因此研制周期长,研制风险和费用也高。 然而,将空空导弹改型为防空导弹则可进一步发挥空空导弹的效能,实现一弹多用。 由于空空导弹改型为防空导弹从技术上讲简便易行,因此近些年成为西方国家发展防空导弹系统的一种重要途径。 发挥优势 挖掘潜能 空空导弹改型为防空导弹有许多优势:首先,可充分发挥现有空空导弹的作战效能,并可缩短研制新型防空导弹系统的周期;其次,以现有先进的空空导弹为基础研制防空导弹系统可为部队提供可靠实用的武器系统且风险小,同时能够节约研制经费;第三,可迅速地弥补现有武器系统的不足,及时有效地解决作战部队急需的装备问题;第四,可简化部队的使用维护与技术保障。 此外,改型后的防空导弹系统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如“发射后不管”,战术机动性强,反应速度快,维护时间短等。 在可行性方面,由于这两种导弹针对的目标和完成的使命大致相同,改型工作也简便易行。 空空导弹的改型一般都在产品进入批量生产之后,以便为产品改型提供良好的技术、质量和人力保证。 如AIM-120、“怪蛇-5”、“德比”等导弹均是在开始批量生产后才开始改型的。 竞相发展 各有千秋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尝试过把空空导弹改型为防空导弹,并已有很多成功的例子。 如美国把“先进中控空空导弹”改型为“斯拉姆拉姆”;法国把“米卡”空空导弹改型为防空导弹;南斯拉夫改型“投石器”;以色列利用两种最先进的空空导弹研制了“斯拜德尔”系列防空导弹系统;德国用近距空空导弹改型防空导弹系统已成为德国的主力防空导弹系统。 俄“蝮蛇”多目标对抗。 俄罗斯也将“蝮蛇”中程空空导弹发展为防空导弹,可通过陆基导弹系统发射,或S-60式防空炮的发射架发射。 受到强电磁干扰时,可转为被动反辐射模式,具有“发射后不管”和多目标对抗能力。 锁定目标后,导弹即转入主动自制导,能够对付大规模攻击。 改进后,导弹发射系统的维修变得更为简单。 法国“米卡”垂直发射。 “米卡”防空导弹系统融合了垂直发射、分散部署、模块化结构等概念,其最大亮点是垂直发射。 该系统是一个开放式、分散部署的模块集合体,每个作战单元包括几个模块,由于采用分散式系统布局,各模块和战术指挥中心都各自独立,系统不会因为某个模块单元被击毁而使整个作战系统瘫痪,从而保证了整个系统较高的战场生存率。 系统具备“发射后不管”能力,可对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和空地导弹实施全方位攻击;可全天候作战,同时拦截多个目标。 美“斯拉姆拉姆”零速发射。 美国“斯拉姆拉姆”防空系统配有主动寻的头,具有视距、非视距和超视距防御能力,并添加了指令自毁能力;为确保与陆射型系统兼容,还对飞行控制软件进行了改进,可实现零速发射。 “斯拜德尔”快反防空。 “斯拜德尔”是在以色列近距格斗空空导弹“怪蛇-5”和中距拦截空空导弹“德比”的基础上改进的一种低空快速反应防空导弹系统,可用于攻击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兵器。 该系统具有“发射后不管”能力和全天候、全天时、同时与多目标交战能力,可单枚发射、多枚发射或连射。 图片就是AIM-120地面发射型导弹发射车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chuangtou/12305.html
波罗的海指数因海岬型船运价下跌而跌至近三周低点 一张图
斗破苍穹 从束手无策到秒杀对方 萧炎三次与魂殿殿主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