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千上万个光伏安装项目陷入停滞,100多家光伏企业破产倒闭。如果特朗普当选,取消补贴,美国光伏企业将是一片怎么样的景象?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环球零碳 ,作者:Shushu,编辑:Tang,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近期,一张国内几十家光伏企业裁员、停薪、放假的名单在网上传开,虽然还无法确定这是否属实,但光伏行业大洗牌前夜的悲观气氛已烘托到位。
不过,没想到的是,美国市场却领先一步进入光伏企业倒闭潮,成为洗牌“重灾区”。
据报道,最近一个月,已有3家美国光伏公司宣布停止运营。在2023年,美国有100多家户用光伏公司和经销商破产,是前3年总数的6倍,预计还将有100多家公司面临破产。
这些倒闭企业中还有经营了40年的老牌光伏厂商和光伏巨头。
7月17日,创立于1985年的美国光伏企业SunPower 表示,公司不再支持新租赁和购电协议销售,无法再提供安装服务,并将停止发货。随即,其股票暴跌,有机构直接将该股目标价下调至0美元,并称该公司很可能将进入破产程序。
半个月前,一家主打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美国企业Toledo Solar宣告,将立即终止所有研发工作并逐步停止运营,公司即将倒闭。
一个月前,美国最大户用光伏厂商之一的Titan Solar Power也宣布永久性停业。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太阳能竟是美国增长最快的能源。
2023年,美国太阳能发电量占美国电网新增发电量的53%,首次达成过半目标。2024 年一季度,美国太阳能发电量再创新高,太阳能发电占比达到美国电网新增发电量的75%。
SEIA首席执行官Abigail Ross Hopper表示,虽然遭遇经济不景气,但预计光伏产业在未来几年内将继续保持增长。
今年6月,连全球市值最高的光伏企业头衔都被美国企业第一太阳能公司抢走,此前一直是中国企业。
因此,不少人产生疑问:在一个看似有望成功的行业中,为什么这么多的光伏公司难以维持运营,有些甚至还过早倒闭?
一、金融陷阱拖垮美国光伏企业
在美国,光伏发电的辉煌岁月其实并不久远。虽然美国是实用性光伏电池诞生地和最早进行商业化应用的国家,但光伏产业发展并非一路高歌。
原因是,美国政坛常常与光伏产业“较劲”,多次变脸,光伏大发展与光伏大撤退政策交替上演。
直到2022年,拜登政府签署了《通胀削减法》。这是一场可再生能源补贴的狂欢,将太阳能税收抵免从26%提高到30%,直接催生了美国本土制造业产能以及光伏装机量的爆发式增长。2023年,美国新增光伏装机量同比增长 76.2%,成为历史最高增幅的一年。
然而,这一大规模增长仅仅来自于美国公用事业规模的光伏项目,并没有带动美国户用光伏。
今年一季度,美国家庭太阳能安装量同比大幅下降 25%,比 2023 年最后一个季度下降 18%。
家庭户用太阳能通常被认为是一个轻资产的生意,其主要业务是负责户用屋顶光伏系统的设计、安装及维护。其中,贷款是美国户用光伏市场的发展支柱。
据了解,目前美国市场上有两种户用光伏系统解决方案,一种是户用光伏安装商向信誉良好的房主提供全额安装费用贷款;另一种是房主租赁,签署一份为期20年的购电协议来购买电力,安装商拥有光伏系统所有权,同时可申请30%投资税收抵免。
很明显,这两种模式都受到贷款利率影响。去年以来,美联储为对抗通胀而频繁加息,导致安装商的借贷成本大幅提高。与此同时,相比其他国家,美国光伏价格依然很高。
高企的融资成本的连锁反应下,住宅太阳能金融机构破产,美国28 个州的户用光伏装机容量环比和同比均有所下降。尤其是德州,新增装机量连续五个季度下降。
除了利率因素,政策也发生变化。以美国最大光伏市场加州为例,2023年4月,加州实施太阳能新政 NEM3.0,由 NEM2.0 净计量模式转为 NEM3.0 净计费模式。
新政大幅削减对加州屋顶光伏业主余电上网的补偿,加州户用光伏的余量上网电价不再等同于零售购电电价,用户向电网送电将以浮动上网电价的形式获得补偿。
据机构预测,加州转向NEM3.0将持续导致美国2024年户用光伏装机容量的下降,预计除加州外所有州的安装量将下降 2%,全国范围内的安装量将减少14%。
加州太阳能和储能协会的数据显示,成千上万个安装项目因此陷入停滞,一些大体量光伏企业净亏损扩大,破产倒闭,裁员1.7万人。
此外,从已倒闭的几家企业来看,美国户用光伏还乱象丛生。光伏企业采用“经销商模式”销售,销售人员对系统收取更高的价格来赚取差价。等光伏电池板真正安装好后,销售人员已无影无踪,安装公司则濒临破产。
这让不少公司长期受到投诉和法律纠纷,直接拖累了业务经营和增长。
二、“特朗普交易”再起,利好中国光伏
可见,即使有《通胀削减法》补贴,美国户用光伏依然艰难。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太阳能光伏产品分会秘书长张森评价,市场封闭极大地推高了美国光伏市场消费价格,导致美国光伏安装价格是其他国家的三至四倍以上,引起光伏装机通胀压力加大、需求减弱、企业大量倒闭破产。
然而,更难的是,如今政治不确定性将再次降临。
自特朗普宣布参选以来,MAC全球太阳能指数就一路走弱。6月27日,金融市场再次上演“特朗普交易”,美国第一大光伏企业First Solar股价遭遇重创,单日暴跌9.79%。
此前,特朗普就抨击《通胀削减法》是“美国史上最大的增税”。他多次提议削减对可再生能源的联邦补贴和税收优惠,例如削减太阳能投资税收抵免和生产税收抵免。
现在,拜登退选,特朗普胜选几率越来越高。First Solar公司曾警告称,补贴的取消可能会导致美国变成欧洲那样,对光伏企业造成沉重打击。
以欧洲最大的光伏组件厂商梅耶伯格为例。今年2月,梅耶伯格发布“关厂预告”,将分阶段关闭在德国萨克森州弗莱贝格的光伏组件生产厂。
其关厂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受到了中国光伏产品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是欧洲补贴政策迟迟未能落地。
德国副总理罗伯特·哈贝克在2021年上任时,曾提出重建德国太阳能产业的宏伟计划,但如今这一计划化为泡影。
其实,First Solar公司本身也是靠补贴“翻身”。今年一季度财报,First Solar实现净利润2.37亿美元,其中政府补贴2.81亿美元。这也意味着,扣除政府补贴后,First Solar今年一季度净亏损4400万美元。
难以想象,如果特朗普当选,取消光伏政策补贴,美国光伏企业将是一片怎么样的景象?
有人表示,美国围堵中国光伏10多年,这次把光伏产业再次相让。
[2]光期研究:美国新能源行业系列专题(二)——光伏篇
[3]36碳:美国户用光伏企业,正在批量倒闭
[4]钛媒体:这篇文章把光伏发电70年历史说透了!
[5]索比光伏网:和特朗普右耳一起被击穿的,是美国光伏产业
[11]观察者网:对华壁垒、千亿补贴都没用,破产潮席卷美国光伏
环球零碳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中国光伏产业如何发展市场?
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市场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最初,发改委设定的上网电价政策为行业带来了一丝希望,但这一政策并未完善,其影响犹如将光明置于玻璃瓶中,虽可见却难以触及。 中国的光伏企业如同困在瓶中的蜜蜂,虽有希望,却仍需时日才能自由飞翔。 光伏产业的困境部分源自欧债危机和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导致的出口受阻,但更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过于急功近利地缩短了产业发展周期,导致供过于求。 光伏企业多数以出口为导向,当外部环境恶化时,过度扩张的后果便显露无遗。 自光伏市场去年急剧下滑以来,国内中小企业大量倒闭,即便是行业巨头也纷纷采取减产、裁员等措施。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有企业在不减产的同时寻求扩产机会,如郭台铭投资1000亿进军光伏市场,这让人误以为行业仍在快速增长。 能源的必要性是不容忽视的,随着传统能源的日益枯竭,新能源的发展变得尤为迫切。 风电、生物质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都显示了新能源的潜力。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认为,光伏产业面临多重困境,企业能否自救尚不明朗,政府救市的讨论不绝于耳。 政府是否应该救市,以及如何救市,成为焦点。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手段救市,如提供担保、落实补贴等措施,为光伏企业提供动力。 同时,地方政府也可以通过央企、国企帮助光伏企业,以缓解其燃眉之急。 然而,地方政府在制定拯救措施时,应因地制宜,避免一刀切的做法。 应重点关注光伏发电站等领域,加快国内市场的拓展,将市场重心从国外转移到国内。 在制定拯救措施时,也应考虑到光伏企业的风险,同时防范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 地方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加强光伏基础设施建设,为市场的繁荣打下基础。 光伏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部分,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但当前的发展重点应在于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而非盲目扩大产能。 发展光伏产业应遵循统筹规划、创新为先、注重质量、提高效益的原则。 政府应支持核心技术研发,建立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并严格行业准入标准,确保行业的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通过政府、行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光伏产业应实现节约、高效、洁净、多元、安全的发展目标,成为真正的新兴能源产业。 只有这样,光伏产业才能在全球市场广泛应用普及,开创人类的光明事业。
光伏的争端
中国光伏产业遭遇欧美“双反”危机2011年10月美国太阳能电池生产商Solar World要求对中国75家企业展开“双反”调查。 2011年11月美国开始立案调查中国75家光伏企业。 2012年3月美国商务部初裁,决定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2.9%至4.73%的反补贴税。 2012年5月美国商务部初裁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产品征收31.14%至249.96%的高额反倾销税。 2012年9月欧盟启动针对中国输欧光伏产业反倾销调查,但并未就中国输欧光伏产业提出反补贴调查。 2012年10月美国商务部10日作出终裁,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 2012年10月欧盟提交针对中国输欧光伏产业反补贴调查请求。 中国反击:商务部发起对韩国、美国、欧盟双反调查2012年7月中国商务部确认在多晶硅领域对美国发起“双反”立案,对韩国发起反倾销调查。 2012年11月中国商务部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反补贴调查、反倾销调查,并将与此前已发起的对美、韩多晶硅产品的“双反”调查进行合并调查。 受欧债危机、多国贸易保护的影响,中国光伏企业大面积亏损,其中赛维2012年上半年已亏损超过4亿美元,尚德电力2012年Q2亏损1.8亿美元。 欧盟委员会4日宣布,欧盟将从6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前两个月的税率为11.8%,此后将升至47.6%。 欧委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考虑到在短期内保证光伏产品的稳定供应,该委员会决定分两步实施临时性关税。 自6月6日起,欧盟将执行11.8%的临时税率,8月6日后税率将涨至47.6%,其间平均税率为37.2%至67.9%。 欧盟贸易委员德古赫特当天在发布会上表示,临时税率将维持6个月直到12月份,此后欧委会将决定是否对中国产的光伏产品征收永久性关税,一旦征收,该关税将持续5年。 不过,就在同一天,欧盟平价光伏联盟(AFASE)向德古赫特发了一份公开信,呼吁其停止征税的裁决。 信中表示:欧委会的行为将使太阳能的成本高于煤或核能,这将使干净的太阳能无法取代肮脏的能源。 信中强调:“气候变化是我们这一代最大的挑战,而平价的太阳能是应对这一挑战的一个有力武器。 ”应欧盟支持太阳能组织(EU ProSun)请求,欧盟委员会先后于2012年9月和11月对原产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德古赫特称,欧委会认为中国光伏企业向欧盟市场的倾销幅度高达112.6%,对欧盟光伏产品的损害程度约为67.9%。 欧委会同时认为中国的产品导致欧盟相当数量的光伏企业破产,并影响到欧盟约2.5万个就业机会。 欧委会曾向欧盟成员国提议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平均为47.6%的临时反倾销税。 据消息人士透露,这一提议遭到了18个成员国的反对。 中国天合光能欧洲公共事务部门总监容思礼说,欧盟实施的临时反倾销关税,无论是11.7%还是47.6%,对中国与欧洲的相关企业都会造成很坏的影响。 她介绍说:“我们的德国客户曾做过估算,如果欧盟的税率定在15%左右,那么他们85%的业务都有可能流失。 ”德古赫特也表示:“欧盟委员会将随时准备与中国的光伏产品出口商和相关商会展开讨论,如果双方能够找到妥善解决方案,临时性关税将停止征收。 ”对此,容思礼说:“我们企业当然欢迎这种会谈,但这需要双方的诚意。 ”2013年6月4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欧盟自6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及关键器件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 如果中欧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届时反倾销税率将升至47.6%。 无锡尚德:董事长施正荣江西赛维:董事长彭小峰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晶澳集团:董事长靳保芳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韩华新能源:董事长南晟祐昱辉阳光:董事长李仙寿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南京中电:董事长陆廷秀中国光伏企业应当如何应对“双反”关于中国光伏企业应当如何应对美国“双反”,不少业界人士都提出了“绕道出海”的策略。 其实,海外拓展战略,应当成为中国光伏企业的一项长期战略,无论是否有“双反”,都应该有计划地开展;而且,中央政府也应当给与足够的支持,这样还可以给国家充足的外汇储备一个很好的出口。 这一点,前面已经说过。 但是,作为企业家要注意的是,海外设厂是一个复杂和长期的事情,需要认真调研和慎重决策,如果仅仅是因为“双反”,就匆忙作出决定,可能反倒会忙中出错。 而且,对于海外设厂所造成成本增加,也要有应对的策略。 但是,对于中国光伏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要利用目前的光伏产业低迷期,尽快加强自身的实力,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提高技术和制造水平,才是真正的应对方法。 这里给出三条建议:1)应当大胆采用我国自主创新技术我国虽然是光伏制造大国 ,但并非光伏制造强国。 以现在的多晶硅为例,国外对中国的销售价格降低到15万元/吨,还有盈利,但中国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只能停产。 这就是依赖国外的技术所造成的恶果。 但中国这些年的制造经验,实际上已经为创新作了丰富的积累,实际上,也有不少企业已经开发出了许多“低成本、高效率”的光伏制造技术。 例如,上海普罗所开发的PM法多晶硅提纯技术,可以在实现99.%的纯度下,将成本降低到6万元/吨的程度,仅为国外西门子法多晶硅成本的1/2.5。 上海普罗正在开发的无籽晶铸造单晶技术,不仅效率高,而且成本低,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上海普罗的一炉四锭多晶硅铸锭炉,单炉产量达到3200公斤,单位铸锭能耗低于5千瓦时/公斤,晶粒质量优于欧美铸锭设备。 这说明,我国的装备制造和工艺研发能力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在目前的危机阶段的低谷时期,只要我国光伏企业大胆使用这些创新技术进行自主创新,大胆采用国内自己的技术成果,自主研发更为高效节能的光伏产品,就能够进一步大幅降低光伏制造成本。 2013年4月,武汉凹伟能源的“高效率屋顶聚光发电系统”项目在第41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获得特别金奖,是中国代表团获得的三项特别金奖之一。 实际上,虽然欧美国家对光伏的研究比中国早若干年。 但领先优势并不是很明显。 大多数工艺设备都很粗糙,并未经过长期的产业化检验,不少设备比中国的设备性能还要差,有的甚至是“愚蠢”的设计。 当然,也不乏有不少技术领先的设备和工艺,但领先优势都不大。 因此,一方面,我国的装备制造和工艺研究单位要加快研发进度,尽快实现从全产业链的角度对欧美的全面超越,另一方面,我国企业也要大胆采用国内的工艺和设备。 这样的话,即便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即便美国坚持双反,中国的光伏产业依然能够摆脱对欧美市场与技术的依赖,摆脱其贸易壁垒,而独自领跑世界。 这样还会使得欧美越建立贸易壁垒,对其自身的光伏产业发展危害越大,而中国则能够发展得更好。 2)大胆进行技术革新,建立我国独特的光伏制造体系我国在传统产业如纺织、服装、电子等除了在多晶硅、铸锭、切片、电池片、组件等主要环节进行自主创新外,还应当发挥中国制造大国的优势,将汽车、电子、服装、纺织等传统产业的制造优势,转移到光伏产业的制造系统中来。 这样,将能够建立起全球竞争力最强的光伏制造体系,将成本做到最低。 我国光伏制造业中,虽然下游的成本暂时低于国外,但多晶硅的成本还高于国外,而装备制造方面,许多环节的制造技术还依赖于国外,因此,制造优势还不明显。 一旦将我国传统制造业的优势转移过来,则将居于不可撼动的龙头地位。 这样,国外的任何贸易壁垒都会使得其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损失的只有他们自己。 我国光伏企业要利用产业低迷阶段,提高我国光伏产业各个环节的工艺技术水平和装备制造水平 ,将已经具备的成本优势保持下去,并积极采用新工艺将多晶硅原料环节的高成本的短板劣势转化为低成本的优势,使得中国光伏产业在全产业链各环节的成本和技术上均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并长期保持下去。 这样才能彻底打败外国政府和企业遏制中国光伏发展的企图。 3)利用光伏组件成本急剧下降的机遇,大力发展国内光伏发电市场。 由于光伏组件和系统的成本急剧下降 ,使得1元/度的光伏上网电价在我国西北变得十分有利可图。 在东部,江苏省制定了1.25元/度的策略。 国内的光伏企业可以大力进行光伏电站的建设,享受金融危机导致的光伏低迷所带来的低价红利,同时,在西部将光伏项目与光伏发电同步上马,解决光伏发电的出路问题。 同时,光伏应用企业也要大胆探索,除了在西部地区建设地面电站外,也要在中部和东部沿海进行屋顶发电、水面发电、海上光伏等发电应用,积累经验,为我国政府提供依据。 我国的光伏产业存在一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各地政府和企业都是为了光伏而发展光伏,仅仅把光伏当作一个新兴产业,忘记了光伏其实是一种能源产业。 这种对光伏的夸大在我国许多地区都存在。 这种夸大其实是对光伏的孤立,反而限制了光伏的发展。 光伏产业的真正发展,只有在光伏充分地被应用以后,才能够实现。 毕竟,光伏发电是一种能源,是为了给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提供电力的。 因此,发展光伏不能为光伏而光伏,而是要为经济发展而合理发展光伏产业。 光伏发电,应当与工业、农业、服务业项目、人民生活用电等紧密结合,光伏为生产服务,为人民服务,只有这样,光伏发电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此外,有实力的企业,要利用现在的价格低谷和产业低迷的阶段,设法联合金融机构,实行逆市扩张,弯道超车。 在低谷中进行扩产,并加大技术改造的强度和力度,这样,就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最大的产能迎接下一轮的产业高潮。 只要中国光伏企业的制造水平能够得到提升,只要中国光伏企业在保持成本优势的同时增加技术优势,只要中国光伏企业能够正视光伏的地位,使光伏能够最好地为经济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那么,无论美国佬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花招和手段,都无法伤害中国的光伏产业。 他们会发现“双反”,不仅伤害不了中国企业,反而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中国的光伏产业,就能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中欧谈判经过近一年马拉松式博弈,在最高政治层面领导人介入斡旋之下,中欧双方就光伏反倾销一案达成和解,中国光伏企业终于得到难得的喘息机会。 当事企业向腾讯财经起底了谈判内幕。 欧盟委员会8月2日宣布正式批准中欧光伏贸易争端的“价格承诺”协议,该方案将于8月6日起实施,这标志着中欧光伏贸易争端获得和解。 另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法务部主任陈惠清介绍,反补贴调查仍在进行中,调查处理结果会一并通过价格承诺协议解决并于8月6日公布。 承诺价格和出口配额是决定中国光伏企业未来命运的关键点,也因此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但是按照相关法律要求,这两项数据均应保密,参与谈判的双方不得对外透露,有关方面对此也是三缄其口。 尽管如此,各种版本还是充斥行业内外,0.54欧元/瓦、0.57欧元/瓦等说法更是喧嚣一时。 对此,包括江苏某知名企业高管在内的光伏业内人士向腾讯财经证实,谈判确定中国对欧出口光伏组件底线价格及配额分别为0.56欧元/瓦和7吉瓦。 而晶澳太阳能控股有限公司分析师王润川向腾讯财经透露,这一超级贸易大案涉及光伏硅片、电池及组件,除了组件之外,中欧双方实际也就硅片和电池也分别制定了一个底线价格和配额,总的配额量将远超7吉瓦,超过行业企业预期。 得益于上述利好结果,中国光伏企业保住了欧洲市场的大半壁江山,但是由于价格承诺限制,中国光伏产品的价格优势或将被削弱,在欧洲市场上将面临来自韩国等同业的激烈竞争。 在此背景下,开拓新兴市场和国内市场成为众多企业未来业务的重点,但这显然并不那么容易。 特别令业内人士担心的是,如果国内企业不吸取欧美“双反”案件的教训,新兴市场可能成为中国光伏企业另一个滑铁卢。 此外,在经历疯长和贸易争端之后的中国光伏产业的确应该反思近年来的发展模式
国家是怎么来推动光伏产业发展的呢?
2009到2013年的节能家电补贴政策已证实补贴政策对产业的发展只是一时的促进,于长期不利。 补贴会透支未来消费,一时繁荣将以漫长的冬天为代价。 企业产能从扩充转为收缩需要时间,往往市场已经疲软,产能却刚达到顶点。 补贴给企业带来了时间差的烦恼,暴兴暴衰必然带来产能浪费。 补贴政策恶化产业环境,优秀企业难以竞争胜出。 正常市场上,优秀企业可以竞争方式挤垮或收购弱势企业,弱者无法自强自救,就会被逐出市场。 补贴政策保护弱者,阻碍了产业的优化。 这一现象同样发生在目前我国享受补贴政策的光伏产业。 国家以实行补贴来推动产业发展在后期逐步显现弊端,在此小编就国家政府如何促进光伏发展提几点建议。
1、国家实行减税和免税政策,切实减少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发展
税收是国家财政的第一大来源,也是企业和人民的负担。 光伏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对资金更是依赖。 任何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资金流的问题,而对于光伏这种资金依赖型企业显得至关重要。 光伏产业现阶段的成本较高,本身行业的资金门槛就高,高门槛已让很多光伏方面人才只能望洋兴叹。 好不容易挤破门槛成为光伏企业中的一员,后续经营过程中更是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 光伏产业的现金回流速度也慢,持续不断投入资金,引发企业资金链断裂,这也是造成一大批中小型光伏企业破产的根本原因。 减税和免税政策则会有力地扭转这一局面。 减税和免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负担,有助于维持企业资金链,降低企业破产的可能性。 市场主体越多,越能实现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机制对技术进步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2、对取得技术进步的企业实行奖励政策
目前光伏产业遇到的瓶颈问题之一是技术水平偏低。 国内的光伏技术转换率在17%到18%之间,属于中下层水平,技术空间还很大。 市场竞争的确有助于推动技术进步,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技术进步效果并不乐观,进展较缓慢。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奖励机制在哪里都行得通,有奖励就有动力。 光伏技术取得进步,有所突破对整个产业的生死存亡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各光伏企业亦在寻求技术进步之路,但效果没有预期之好。 为增加企业寻求技术进步的积极性,国家可以对取得重大技术进步的企业给予奖励。 至于奖励,可以选择资金奖励或者名誉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