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 锚定现代化 一枚印章管到底 在雄安看 改革再深化

施工

开栏的话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把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变为现实,根本在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本报今起开设“锚定现代化改革再深化”专栏,编辑记者深入机关、乡村、社区、学校、医院、企业等基层一线,聚焦全会精神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以微观视角报道改革开放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展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奋发有为、积极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精神面貌。

行政审批流程的改革优化,让正在拔节生长的雄安新区建设日新月异。

交通管理局

“1个月内,从拿地到进场平整、土方开挖,这个速度,难以想象。”7月23日,负责中国中化大厦前期报建工作的张玉鹏对记者感慨道。今年3月,大厦封顶;6月,最后一个构件安装完成;如今,内部精装修已进行到25层。

“难以想象”的并非建设速度,而是行政审批。提速,源于“一枚印章管到底”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被称为雄安新区“金芦苇”的中国中化大厦高150米,是新区最高的楼。按照以往惯例,这么大的工程,办施工许可至少要半年,“所有的材料——施工图、精装图、机电、园林、景观等等全齐了,才能开工。”项目开发工作人员说。

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是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一次重大战略部署。审批时间长、流程多,一度影响雄安新区建设速度。

如何让审批提速?雄安新区的回答是“改革”:“拿地即开工”、施工许可分段审批。改革重点在房屋建筑工程和土方作业量大的市政工程中推开:先行招标土方开挖、基坑支护、降水工程,领到施工准备函,非主体工程就可以开建;之后,施工条件成熟到哪儿,施工许可就批准到哪儿,真正做到审批为建设服务、为建设提速。

在雄安新区,施工许可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而是将房建、市政、水利、公路、水运、园林等多个行业规则不一、手续不同的许可,集合到一起,形成统一的标准。“不再需要跑多个部门申请多个许可,现在只有这一个——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张玉鹏说。

这么多不同的业务,怎么协调到一块儿的?

2020年到雄安新区工作的卢泉岩,第一次见识到了如此“瘦身高效”的组织架构。他的工作单位是建设和交通管理局,业务涵盖城乡建设、综合交通、水利水务、市政园林、城市管理等。多个领域、同一部门,许可审批得以整合为一。

整合的不只是建设和交通管理局。雄安新区的大部分行政许可权已经集中到公共服务局统一行使,在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所有审批职能部门全部进驻,824项政务服务事项已实现“应进必进”。大厅里、窗口前,办事员不再只是接收材料,他们由各个职能部门派驻前来,熟悉各项审批流程,从受理到办结不出中心,“一枚印章管到底”,高效办成一件事。截至目前,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已累计用章8万多次。

诸多窗口中,投资建设项目综合受理窗口很是繁忙。

几年来,建设项目的审批流程历经多次微调,卢泉岩看到改革在深化:中央授权试点,承诺制下,设计方案审查意见函和施工准备函可同一天拿到,相较以前多方准备手续,节省至少7天时间;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等3种告知书和施工许可证同步获得,又至少节省10天时间……

审批速度要快,建设质量要好。加强质量监管,还得靠改革创新。在雄安新区,质量监督数智化转型功不可没:政务数据共享,非接触性执法检查,施工建筑信息模型阶段性录入校验,通过数据评估风险点。

让办事不再多头跑,让投资落地更迅速,让建设施工更顺畅。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雄安新区书写着新的答案。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做到那六个方面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 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 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二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 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 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四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 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 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五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 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 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 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 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 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 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 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六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 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 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和原因?

清 林则徐 《覆奏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且封关云者,为断鸦片也。 若鸦片果因封关而断,亦何惮而不为。 ”旧时海关、银行等因假期或业务等关系停止办公或营业。

很多人看到“海南岛即将全面封关运作”很容易产生一种误解,认为海南封关不是好事?

大错特错。全岛封关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把整个海南岛给封闭起来,经济自成一体,以后大陆的货物到海南岛,算出口,海南岛的货物来大陆,算进口。

以前中国人出国或者去港澳台才会和海关打交道,现在内地人员去海南岛,也要过海关。

如果不好理解,可以对比香港,澳门,台湾的海关设置和现实情况,在这里说一句,这三个城市都属于中国,永远都是中国主权完整不可分割的合法下辖领土,没有任何争议,也不接受任何阴阳怪气的讨论。

审批

特殊的历史原因和发展过程,导致了港澳台的经济,甚至是货币有相对独立的环境和条件,仅此而已。

也就是说,海南岛全岛封关,就意味着中国要主动打造一个自由贸易港。

全面封关的海南岛,一定是比深圳还要特殊的经济特区,除了经济独立的核心优势以外(深圳经济和货币还是国家管制之下),国家还给出了一个特权:零关税

全面封关完成以后,

外国的货物进入海南岛,不需要交关税,直接入岛即可,只有货品,从海南岛再入大陆的时候,才需要交关税。

这就是所谓的自由港,零关税自由港,显而易见的是,对激发本地经济极为有利。

香港,就是这样的自由港,很快,海南岛也有这个待遇了。

改革再深化

海南岛封关运作,两个关键词:“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一线是境外进入海南,全面放开,二线是海南到中国内地,全面管控。

最新通过的自贸港法规定,海南将执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策略。

所谓一线是指海南和全世界的连通。

一线放开,就是和全世界的连通更加顺畅。

所谓二线,指的是和国内的连通。

二线管住,就是以后海南岛和国内的连通,是有管理的连通,是有管制的连通。

所以,海南封关运作,其实就是中国在国内地缘经济,对外贸易,还有经济发展的现有条件下,主动打造一个可以取代港澳台的全新自由贸易港。 于情于理,都是好事。 而选择海南岛,其实是已经持续了近4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过程中,一道难以直视的伤疤和疼痛。

早在1988年4月13日,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就同时成立了。 今年是2021年,这个成立时间仅仅比中国首个经济特区深圳晚了8年的省级特区(广东省深圳经济特区于1980年8月正式成立,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也正式经历了33年的发展。

从先天条件来看,海南绝对是一块有着得天独厚优势的好地方,不仅位于国际航运要道,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天生的地理优势和地域条件,天然就适合做国际自由港。

而且海南人口稀少,工业薄弱,试错的成本极低,天然适合做改革特区。

条件还不如海南的香港,从一个破烂落后贫瘠,只能依赖捕捞为生的小渔村,短短几十年,从二战以后,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跻身“亚洲四小龙”行列,更成为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 一跃成为东方现代化发达城市的典范巅峰。

香港依靠自由港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赚取了大量的好处,这一点现实证明得清清楚楚,几十年香港的飞速发展,也成为中国对外改革开放学习模仿的范本,这一点毋庸置疑。

对于中国来说,在香港没有回归以前,做梦都想有这么一个完全属于自己,如臂使指的自由贸易港,所以,这份梦想,就被海南岛所承载。

所以有了十万人才下海南的壮观时代浪潮出现:

十万人才下海南是指1988年4月,海南建省、成立海南经济特区。 全国各地大约十万人,来到海南寻梦、创业。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有政策,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有人,有钱,似乎一个完全属于中国的自由贸易港神话,并不遥远。

只可惜,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海南,遭到了房地产经济泡沫和楼市狂热的深度伤害。

1993年下半年,海南楼市泡沫破裂,整个海南到处都是烂尾楼,大量银行资金成为坏账,民间资金被套牢。

香港日新月异,深圳飞黄腾达,而在寄予众望的海南,却戴上了烂尾楼之省的帽子。

这一耽误,就是32年过去了。

我写过一篇文章(海南省“现房销售”来了!这或许中国地产“出师港派”的第一步!)

对海南省的房地产泡沫始末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跳转看看。

在房地产泡沫的泥沼中挣扎了很久的海南,历经几届管理班子痛定思痛的持续改革和治理,今天的海南岛,才刚刚恢复元气,走上正轨。

今天的海南省领导,吸取了之前的经验教训,在自由港政策尘埃落定之时,公开表示要严格控制房地产,绝不成为房地产加工厂,坚决不走之前的老路。

从房地产泡沫中翻身的海南岛,又一次迎来了国家对于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发展寄托,相关的政策和计划也同步出台:

工程监理企业改制条件有哪些,企业如何改制成

从政策背景、执业环境与市场转型,分析工程监理的存续与发展-工保网

从建筑业整体市场发展来看,“改革”是全面而系统的,包括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消防工程师,乃至建筑“八大员”等行业角色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发展变化。 但其中,监理制度改革的政策变化、落地推进、行业与市场影响却是相对较大的。

1、政策背景与执业环境

早在2014年深圳市即率先在全国试点“取消强制工程监理”,此后包括上海、北京、厦门、成都、广州、山西、天津等多个重点城市相继加入试点行列,发文明确不再强制要求部分工程项目进行工程监理。 取消强制监理范围从“部分公共事业工程”到“部分住宅小区工程、房地产开发项目”等不断扩大。

同时,各试点地区相继提出“施工单位内部管理”、“监理巡查服务”、“IDI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等代替手段,意在探索构建全新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系。

尽管部分地区“小范围的取消强制监理”并不足以动摇监理制度根本,但目前建筑市场日益呈现出“淡化工程监理重要项目管理角色”的改革趋势,这对于监理行业发展无疑是沉重的。

再从监理执业环境来看,虽然住建部分别于2018年12月、2020年3月印发《关于调整工程监理企业甲级资质标准注册人员指标的通知》和《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降低了监理企业资质管理与监理职业资格考试的门槛。 但各地对于监理执业的要求却更加严格,担任总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在从业年限、学历专业、从业经历上都有较高要求。

此外,监理市场长期存在的“取费过低”、“权责失衡”、“不规范市场竞争”等问题依旧亟待解决。

一方面,监理市场本就“僧多粥少”,取消强制监理试点不断扩大后进一步挤压着监理市场业务空间,监理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尤其受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为保证企业经营存续不得不继续压低市场价格,增设附加服务内容,以换取市场生存空间;

另一方面,尽管2020年以来中央及各地政府不断出台政策文件压实建设单位首要责任,监理行业协会也积极发挥自律监管,抵制监理市场“低价中标”,但依旧无法快速改变积弊已久的监理行业现状。

2、行业转型:压力与挑战皆有

在严峻的市场发展环境下,监理行业亟需谋求新的转型发展契机,重新激活监理市场活力。 目前而言,开展“监理巡查服务”、“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参与“工程质量安全保险”,是监理行业转型发展的主要几个方向。 但转型发展过程中依旧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与转型挑战。

监理巡查服务

政府购买监理巡查服务,是取消强制监理后的代替管理方案之一。 具体而言,即是指在试点地区与试点范围内,由地方住建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确定若干家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如需聘请外部监理单位,需通过政府网站申请,从上述监理单位中进行选择。

从整治监理市场低价中标,切实保证监理服务质量角度来看,政府购买监理服务通过政府统筹安排,能够有效确保监理单位的资质实力与服务质量;同时监理服务费用经由住建部门按程序向财政部门提请支付,避免过往建设单位以监理费“挟制”监理单位的不规范市场现象发生。

但无疑市场竞争也将会十分激烈,只能满足少数资质实力、市场适应性与公关能力较强的监理企业,大多数的监理企业只能尝试通过“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或“工程质量安全保险”风险管理服务的形式进行转型发展,或者在原本监理市场竞争中接受优胜劣汰。

流程

全过程工程咨询

全过程工程咨询,是接轨国际惯例,在建设工程领域创新应用的全新工程管理模式,也是监理行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与途径。 由于监理服务的本质即是一种工程咨询服务,因此转型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有着天然优势。

但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在服务范围与服务内容上,与现有监理服务有着不小的区别,如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可以覆盖建设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服务内容包含投资、进度、质量、安全四项重要管理内容,而监理服务长期围绕施工建设阶段的质量与安全控制。 因此,对于不少监理企业而言,转型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依旧困难重重。

此外,监理企业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还面临行业上下游的竞争压力。 尽管依照国际惯例,全过程工程咨询的主导者主要由咨询工程师角色担任,但实践中设计企业同样有能力,甚至更具优势的参与全过程工程咨询市场业务。

工程质量安全保险

除监理巡查服务、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参与“工程质量安全保险”的风险管理服务同样是监理行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

工程质量安全保险,是一种转移在工程建设和使用期间由可能的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引起的经济责任的“一揽子”保险。 依据广州市住建局2020年12月3日印发的《小型低风险工程试点工程质量安全保险工作方案(1.0)》,工程质量安全保险由转移工程质量安全风险的一系列保险产品组成,包括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建筑工程一切险、安装工程一切险、建筑工程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职业责任险(法人、自然人)、建设工程质量保证保险。

事实上,此前雄安新区、北京市都提出过运用保险手段对工程建设实施管理,以代替工程监理的管理作用。 但其采用的IDI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主要围绕“质量控制”一项,广州提出的工程质量安全保险则是通过多个质量、安全险种的组合,更全面的发挥保险在“质量”与“安全”两大控制任务方面的风险管理作用。

但无论IDI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还是工程质量安全保险,其风险管理服务都必须借助拥有综合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力量支持,这就为监理行业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同时,工程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服务机构以独立的第三方角色存在,服务费用由保险公司支付,服务标准由政府监管机构与行业协会严格指导把控,有效避免了此前监理服务面临的各项难题。

在雄安看

从整体上来看,监理制度与行业发展正经历着无可避免的转型发展阵痛。 大多数监理企业都在一面竭力维持原有监理市场的业务经营,另一面在监理服务之外寻找新的转型发展机会。 监理市场转型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市场竞争已从行业内部蔓延至行业上下游。 2021已至,建筑业经济发展持续加速,建筑业市场改革不断深化,监理行业发展环境快速变化,“工程监理”只有不断提高自身能力,规范参与市场竞争,主动抓住行业转型机遇,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角逐中不被淘汰。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chuangtou/162.html
朝鲜战争 为啥美国宁可战败 也不扔原子弹
小心!你的狗狗正在被这5种食物 袭击 你还在喂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