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24年海淀区全民阅读季的活动之一,“书写大运河”书画作品展日前在海淀图书馆(北馆)开幕。
为了让更多少年儿童全面了解北京地区的文化内涵,海淀区温泉镇和北京九州延墨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聚集享有盛名的教育家、艺术界的专家学者、首都及全国各地的书法校外教育单位以及广大热爱阅读、艺术的青少年,共同发起了以书写为起点的传统文化系列活动,通过2024年海淀区全民阅读季系列活动,亲身感受潜藏在其中的非遗技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海淀图书馆(北馆)馆长马玉峰及中关村一小科学城分校校长秦治军分别致辞。学生代表们现场挥毫“以书写诠释中国”七个大字,中国职工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吴传义现场为孩子点评作品。
据介绍,此次以“一轴三带”(注:北京中轴线、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为主题的书画作品展风格多元、传承经典、守正创新,是对首都资源优势、文化优势的一次集中展示。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现青少年内心对于“国”“都”“家”的形象描摹,独特而壮美的“一轴三带”文化概念刻印于脑海,倾注于指尖,存留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30日,在此期间免费对公众开放。
赵成民艺术年表与水墨人物画作品欣赏
赵成民,男,汉族。 1946年生于中国吉林省长春市,现为北京画院艺委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家协会会员。 我国当代著名的雕塑家、中国水墨画家、书法家,也是壁画、油画等最全面的综合艺术家,被称为“中国美术界的探险家”,尤其喜欢用各类艺术形式表现马。 文革后首届(78届)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受业于蒋兆和、叶浅予、刘开渠等艺术大师。 毕业后长期从事中国画及雕塑的创作与研究工作,现在北京画院任职,兼任日本国现代中国水墨美术馆理事会理事,美国旧金山世界华人选美评审委员,中国马文化博物馆馆长。
2002年在北京八达岭选址,亲自设计督造赵成民艺术工作室及雕塑园,综合工作面积约3000平方米。 自此,赵成民开始进行第二次艺术长征,立志总结50年的艺术历程。 他埋头创作与世界接轨又有自己独创品格、中国气派的艺术作品。 2010年,他首次参加北京地铁艺术创作,即地铁4号线西红门站和高米店站的不锈钢装置雕塑《历史瞬间》和《天籁之音》,一举获得全国公共艺术范例奖大奖。 近日他又有两件雕塑作品陈列于国家大剧院并被收藏。
作品有《老赤卫队员》、《盼》、《张志新》等。 《张志新像》、《越南自卫反击战英雄姐妹》肖像十三幅,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毕业雕塑作品《老农》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毕业创作《盼》、《大婶》、《还我山河》三件雕塑作品均被中央美院收藏。 大雕塑《中原情》(2.9米石雕)。 为河南省国际饭店创作大型丙烯壁画《龙门石窟》,入选中国壁画年鉴。 与美国吉姆教授合作为北京希尔顿酒店创作北京首件抽象不锈钢雕塑《团结、友谊、进步》。 与陈淑光合作为北京画院创作《齐白石青铜像》。
赵成民艺术年表
1946年 1月14日生于东北长春市。
1950年 举家迁至北京,四岁入育英小学,开始画画。
1951年 转史家胡同读小学课程。
1957年 考入北京第五中学,读中学课程。 考入中学美术组,正规学习美术基础,画石膏像素描,并继续画写生画。
1960年 考入北京工艺美术学校。
1966年 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毕业,由校方选派,作为唯一的学生代表参加全国雕塑家复制故宫《收租院》雕塑群像工作。
1969年 应北京出版社之邀,创作水粉宣传画年画。
1970年 调到工厂设计室,任美术设计兼搞美术宣传。
1971年 任工厂设计室主任,所设计的大型料器制品《动物园》参加全国轻工业展览,并获优秀奖。
1972年 选调特艺公司与原美术学校国画教授王实康先生去灵山马场做马动态写生,并绘画与合编画册《马的动态资料》,自此酷爱画马。
1973年 与原美术学院王实康、朱王成教授绘画、合编《少数民族服资料》画集。 师从郭风惠先生学书法。
1974年 创作大型雕塑《国际歌》,入选北京市美术展览,主持美术设计与创作。
1975年 全国素描肖像集选用素描作品两幅。
1977年 由北京出版社组织到首都钢铁公司写生,为工人画像,并创作一系列雕塑肖像作品。
1978年 画出大量素描肖像作品,创作一系列雕塑肖像作品,如《攻关》、《工人肖像》、《小铁蛋》等。 考取中央美术学院,成为文革后首批中央美院雕塑系研究生。 导师为刘开渠、傅天仇、钱绍武教授。 求教于滑田友、田临乙、曾竹韶和法国人王合内教授。
1979年 在中央美术学院研究古希腊、西方近代雕塑,并去麦积山、敦煌、四川大足实地考察中国古代雕塑,研究人体、肖像及动物雕塑。 同年油画、水粉画求教于著名油画家侯一民、潘世勋教授。
只身去陕北安塞、米脂体验民情并写生。 参加中国慰问团并去云南做少数民族写生。 彩色连环画《长发妹》发表。
1980年 在全国性美术大展展出13幅素描、速写肖像作品,并选入画册。
大幅素描创作《张志新》参加大展并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雕塑《老农》在中央美术学院和香港展出,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毕业创作《盼》、《还我山河》、《大婶》在中央美术学院和香港展出,由中央美术学院收藏。 取得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
1981年 到北京画院从事专业创作。 主持设计天坛儿童乐园长达100米大型瓷板壁画。 发表《音乐迷杨科》、《黄公略》等一系探索人生连环画作品及插图作品。 当选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
1982年 应中国美术家协会之托,为河南中原油田创作3米大型汉白玉石雕《中原情》。 只身去内蒙正蓝旗、西乌旗等地体验生活并写生牧民与马。
1983年 为河南省国际饭店设计创作大型丙稀壁画《龙门》。
加入日本北京周报之友会,成为会员,做日中文化友好往来工作。
1984年 彩色连环画《考嫂子》选入第六届全国美展。 创作古典连环画《杨家将》二册300幅,《川蜀起义》150幅,去邯郸创作陶雕50余件,应邯郸陶瓷研究所之邀作教学讲座。 当选中国美术家会会员。
1985年 油画《青年画家肖像》入选北京市美展。 水墨画《奔》入选北京市美展。 书法条屏入选北京市书法展览。 当选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1986年 创 作长篇古典连环画册《宋史》,获文化部第三届全国连环画三等奖。 古典大幅条屏连环画(彩色)《赤壁之战》入选全国五省市联展,获优秀作品将。 壁画《龙门》 入选中国壁画年鉴。 被聘为邯郸陶瓷研究所艺术顾问。 在北京画院举行个人现代陶雕艺术观摩展,导师刘开渠教授再次亲来指导。 现代雕塑《中年》入选加拿大“中 国艺术展”。 出版《赵成民素描肖像画集》。 为非洲灾民捐赠作品。
1987年 任北京画院艺术室副主任。 大幅水墨画《天马图》、《魂》参加北京画院三十周年展。 现代陶雕《弦律》等四十余件作品参加北京画院三十周年展。 《江苏画刊》专题 介绍其现代雕塑发表作品九件。 香港《收藏天地》专题介绍其现代雕塑、发表评论文章“在激情中凝冻”、作品水墨画参加台湾《大陆水墨画展》联展。 水墨画《出 征》入选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六十周年美术大展,并选入全国硬笔书法精品集。 行书入选北京市优秀书法作品展。 经全国城市雕塑规划艺委会审核颁发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证书。 向中国亚运会中国中小学老师奖励基金会捐赠作品。 水墨画到日本、苏联、美国、瑞士、新加坡等国参展。
1988年 水墨画《满江红》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当代美术家》专辑发表1500字学术论文《雕塑艺术断想》并发表雕塑作品。 水墨画《驰》入选列支敦士登“中国水墨画展”并被收藏。 水墨画被美国、瑞士、奥地利大使馆、台湾、香港等地广为收藏。 水墨画入选香港中国名家精品展。 水墨画入选八十年代中国画展及北京市美展。 收到山东《百龙壁》全国百位书法名家之作书聘请书。 现代雕塑作品选为中美史克年历。 水墨画选入日本的《中国现代画家名鉴》。 参加全国大运河书画展,选入画集,并任编委。
1989年 水墨画《白马篇》、油画肖像《少女》入选台湾“海峡两岸绘画交流展”,并被选入画册。 书法对联选入日本书展,并获张大千头书赏。 水墨画11幅,入选新加坡《中国马年》联展。 水墨画3幅,入选现代水墨同盟展。 《奔腾图》入选澳门中国名家图画展。 《鉴真和尚图》,入选香港名家书画展。 水墨画作品选入美国波士顿哈佛大学《中国当代水墨画家联展》,并全部收藏。 创作出版彩色连环画《女娲补天》、《跨父追日》二册。 彩色连环画《长发妹》在台湾选印出版。 国内版《长发妹》几次再版。 硬笔书法入选《全国硬笔临写传统碑贴展览》。 《美术》发表学术文章《中国山水画笔谈》。 油画《普通人的肖像》入选北京市美展。 获中国红十字会荣誉会员。
1990年 聘为中国河南张衡、张仲景杯国际书画诗影大奖赛评审委员。 彩色连环画《长发妹》入选古巴哈瓦纳《中国少年儿童图画插图展览》。 隶书条幅入选日本书法展获日本岐阜市议长奖。 现代雕塑送入《世界雕塑全集》。 水墨画2幅参加瑞士《中国扇面书画艺术展》。 《打马球图》入选北京美展。 《侠客行》入选全国五大画院联展。 《边塞诗意》等数幅入选香港北京画院展。 水墨画入选澳门中国画展并选入画集。 《香港收藏天地》专题介绍水墨画作品,发表数幅作品。 在香港文化中心参加《四 人画展》。 为画家杨刚画集作序及为画家邵飞画册作序。 入选南韩《中国表画家作品展》并选入画集。 入选《中国雕塑家大辞典》、《中国国画家大辞典》。
1991年 代 表北京画院赴日本举办北京书院展。 在香港举办个人展。 在北京举办书画、雕塑艺术展。 在湖北武汉再次举办个人书画展,并举办艺术专题研讨会。 写成2.5万字 学术论文《创中国画的宏阔力作》。 接受书写安徽黄山碑聘书,接受书写河南黄河碑林邀请书。 水墨画入选日本长野美术馆永久陈列十幅。 水墨画《岳飞》选入山东 国际书画节展,获二等奖。 日中合办杂志《明日》做水墨画专题介绍,发表作品7幅并有评介文章。 湖北学术《艺术与时代》做水墨画专题介绍,发表作品数幅,评介文章二篇。 水墨画选入《当代书画篆刻名家作品展》。 水墨画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收藏。 为画家李颖画册作序为画家郭石夫撰文。 任中国 民族风情大展评审委员。 任中国水墨画大奖赛评审委员,应邀赴香港做实地美术考察。
1992年 赴日本出席水墨画大展开幕式,同时进行艺术讲座与交流,并聘为日本长野美术馆名誉理事。 为北京画院研究生“92五人画展”撰文评估。 受聘为民建市委弘华书画社艺术顾问。 在香港大会堂展览举办个人大型水墨画展,并出版个人大型画集。
1992—2002年 继续从事艺术创作的同时,在中国逐步退出主流画坛。 放弃各类可有可无的有关艺术的繁多会议、及庆典类社交活动。 用以保证自己独立的艺术空间,重点看书、学习、反思、总结前半生艺术历程及找寻确立艺术的未来之路。
2003年 作人生第二次重大决定:首选各地实地考察,然后选址、亲自设计。 自己筹资、筹建大型的“赵成民综合艺术工作室”。
2004年 赵成民综合艺术工作室主体建筑完成。(用艺术作品筹资)
2005年 赵成民雕塑园完成。(继续用艺术作品筹资)
2006年 赵成民综合艺术室正式启用,同时完成“大器晚成”的个人(艺术人生)的光盘。 及《艺术历程半个世纪,探索人生二次启航》大型画册。 从此,赵成民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2012年4月4日 由北京画院主办的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画院著名雕塑家赵成民先生题为“气·悟·和——我的强国之梦”雕塑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 10月12日,首钢总公司与赵成民工作室强强联合举办的《钢铁韵律——赵成民钢雕艺术展》在首钢动漫城开幕。 (本文由收藏天下网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仅供阅读。 )
求文档: 韩美林艺林馆解说词
来源于网络百科北京韩美林艺术馆简介韩美林艺术馆坐落在梨园镇主题公园内,由通州区投资兴建,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 该艺术馆2006年4月18日破土动工,历时两年完工。 梨园镇党委、政府为了保质保量完成韩美林艺术馆的建设,镇主要领导亲自参与艺术馆的规划施工、理念设计,并派出副镇长邓忠义亲自到施工现场坐镇指挥。 艺术馆的主体建筑为灰白色基调的现代风格,内部装修简约,空间开阔。 据了解,该建筑的设计者为国内著名建筑设计师崔凯,韩美林艺术馆的设计风格与其设计的首都博物馆的风格有接近之处。 据介绍,纪念馆的馆藏艺术品包括韩美林捐赠的绘画、书法、雕塑、陶瓷、民间工艺品等在内的件艺术作品,并向通州区捐赠2000件艺术作品。 另外韩美林先生还将有几千件展品在这里流动展览,这也是该馆成为国内迄今为止展览私人展品最多的艺术馆。 2008年6月25日,北京韩美林艺术馆落成仪式在通州梨园镇主题公园举行。 这座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漂亮建筑囊括了他的创作精华,同时也浓缩了他的人生写照——苦尽甘来。 这座艺术馆是中国内展出个人作品最多的艺术馆。 从2004年11月选址确认到2006年4月破土动工,历时近4年落成,艺术馆主体建筑以灰白色为主基调,藏品包括韩美林捐赠的绘画、书法、雕塑、陶瓷等在内的2000件艺术作品,还将有近3000件展品在此轮换展出。 韩美林早年命运多舛,曾被下放劳动达十余年之久,然而生活中的磨难并不妨碍他对美、对艺术的执著追求,锲而不舍的精神加之与生俱来的艺术灵感,始获今日之成就。 作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的工艺美术大师,韩美林涉猎的门类广泛而富于深度,既有雅俗共赏的书画作品,也有独具匠心的雕塑篆刻,其中最为出名的作品莫过于他亲手创作的“奥运福娃”。 环境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的艺术馆,主体建筑为灰白色基调,内部装修简约、空间开阔。 韩美林艺术馆内部大致分为四个展厅,为:一楼两个,二、三楼各一个。 各个展厅内容基本一致,以陶艺、雕塑、书法与绘画为主。 看点——奥运吉祥物设计原件首次亮相 韩美林艺术馆外雕塑在韩美林艺术馆开馆庆典上,将有众多社会名流前来庆祝,正在备战奥运的中国体操队全体运动员也赶来捧场。 最为引人关注的是,韩美林先生参与设计的奥运吉祥物的全部手稿将在开馆仪式上首次亮相,而且部分手稿将捐赠给国际奥委会。 记者了解到,福娃的一些原始设计造型将第一次为人们所见,这些造型将系统展示福娃这一造型的产生、设计和演变过程,全面展示韩美林先生在福娃的设计过程中,在设计思想、文化元素运用以及艺术观念上的微妙变化和发展。 这些展品还将补编制成图册,作为特殊的纪念品献给全世界。 ——珍贵礼品“再造乾坤” 在开馆仪式上,对韩美林的雕塑作品“再造乾坤”进行了揭幕。 据了解,这件作品的灵感来自于中国文化的太极,因而也备受国际友人的青睐。 受国际奥委会的委托,韩美林将以玉石精心制作同样的太极礼品,作为北京奥运会期间的珍贵礼物赠送给世界各国贵宾。 据人民介绍,韩美林先生设计的巨型雕塑作品“东方”被安放在大运河北起点的运河文化广场,该作品总高度32米,重达260吨,已成为通州大运河北起点的独特城市景观。 ——“小福娃”放飞和平鸽 在韩美林的重要作品“母与子”前,来自全国东、西、南、北、中5所福娃希望小学的5名学生,与来宾共同放飞1000只和平鸽。 据介绍,韩美林多年来一直默默致力于公益事业,在很多贫困地区建立了希望小学,他每天还亲自接这些孩子到北京来开阔眼界,并陪孩子们玩耍。 今年,韩美林又在东西南北中五个地区建立了5所福娃命名的希望小学。 仪式上,来自这五所学校的五名学生,穿着由韩美林亲手设计的、象征“希望与崛起”的服装,亲手放飞和平鸽。 杭州韩美林艺术馆韩美林艺术馆,位于杭州植物园分类区北面,总用地面积为8925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1969平方米,建筑总面积为4207平方米,其中主馆建筑面积为3677平方米,于9月30日建成,2005年10月19日正式开馆。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忠禹等领导为艺术馆揭幕。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为艺术馆开馆发来贺信。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金炳华,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致辞。 国家有关部委、省市有关单位,以及来自文化、艺术、新闻等领域的嘉宾共300余人参加开馆仪式。 设计理念文献馆韩美林艺术馆杭州韩美林艺术馆坐落在杭州植物园里面,被竹子包围着,很是清秀。 简单的线条结构和朴素的外墙装饰让整个建筑呈现出质朴的样貌,不招摇,不眩目,只是安静的共处,就像与周围的绿意生长在一起相得益彰。 这是设计师陈耀光的特意按排:白灰的外墙,大块面的透明玻璃,建筑在自然面前呈现出谦虚而低调的性格,而细致连排的百叶隔扇和木线条装饰,又展示出凝结着智慧与技术的建筑角度的人工个性,但是所有的安排,都围绕着一个重要的轴心,那就是韩美林先生的三千多件艺术品。 当参观者由绿意盎然的室外园囿,追寻着朴素的建筑外墙,走入艺术馆的那一刻,事先铺垫的自然与不经意的心理状态,被室内精彩的艺术展示效果严重打破,惊艳的感受就不绝于心了。 艺术馆共有三层,设立了多个展区。 一楼以雕塑为主、二楼展示动物画和瓷塑、三楼则主要是书法作品。 特别引人关注的是一楼的雕塑展区,走进艺术馆大门,迎面而来的一座“天书墙”极为震撼,墙上刻着的30多个类似汉字的奇怪符号,尚未破译,是韩美林先生在研究古陶时发现的。 同样以巨大引人关注的还有位于一楼左侧雕塑展区的一座2米多高的北魏佛祖头像,头像由青铜塑成,线条流畅,眼皮低垂、神态安详,显得博大宽容而又不失威严。 一楼右侧主要介绍韩先生的生平,图片、文字以及创作手稿,在右侧墙壁上,一幅名为“奔豹”的壁画极有气势,画高2米,宽8米覆盖了整个墙面,画上数只大豹咆哮着,奔腾欲出极富张力。 值得一提的是艺术馆的光线设计,设计之初,韩美林先生就提到光线的塑造要求,希望能够突出雕塑的立体感并对书画作品能有较好的色彩还原性,避免产生眩光,影响展出效果。 另外,展出的作品均为原件,应当切实避免因光辐射及热辐射对展品带来的损害。 所以设计师陈耀光在艺术馆室内光线方案中,采取自然光与人造光有机结合的方式,甚至在某些展出位置,大胆将自然光线设为主光源,这种设计完美的实现了韩美林先生对展品的展出要求,并且成就了该艺术馆内部设计中的一大特色,是艺术馆室内照明设计中的一次具有积极意义的完美实践。 韩美林不喜欢囿于条条框框,尊重他的要求,艺术馆里所有的展品都没有设置标签加以说明,这无疑提高了观众欣赏艺术的难度,所以有必要提醒观众,可以通过报纸、网站对韩美林的作品提前作一些了解,以便在欣赏过程中更有收获。 此外,一楼的文献馆主要介绍韩美林的坎坷人生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以及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所创作的大型城市雕塑,建议观众首先参观这里。 雕塑馆 韩美林艺术馆整个艺术馆,最写实的恐怕是三尊巨型紫铜佛像了,两尊在一楼的雕塑馆,一尊在屋外,其中那尊立佛,6米多高,从一楼直冲三楼……除此之外,在雕塑馆内陈列的则是数十件人物和动物的雕塑作品。 人物和动物,是韩美林作品的永恒主题。 一圈看下来,大体可以把这些雕塑归为两类,一类是图腾类的作品,韩美林把对象夸张变形,并把动物的某一特质,比如眼睛等,用特定的“语言”表现出来,很能反映东方的神秘精神;另一类是生活化的,主要是以人物,特别是母与子为题材,非常富有情趣,而且还把中国传统艺术的曲线美表现了出来。 “雕塑给人的感觉往往是说教的,你可以体会其中的意义,但往往是庄重、肃穆。 而我们眼前所有的作品都是‘动’的,不呆板,你可以看到其中舞动的灵魂,韩美林能够把这种语言放大”。 在谢海眼里,眼前的这些作品与纯艺术的雕塑并不一样,“他更重视老百姓的感受,创作的是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这是一种进步”。 绘画馆 走上二楼,右手是绘画馆。 韩美林喜好动物,圈内无人不知,于是他的绘画作品,自然而然地使展馆变成了一个“动物园”。 韩美林画的猴、马、牛、羊……一钩、一点、一撇都活生生地跃然纸上,使人可以感受到它们的音容笑貌,随时可以从纸面上跳出来,是活的、有感情的“活画”。 欣赏这些作品时,你一定会觉得它们是可以与我们人类心灵相通的。 “我们看画已形成定势,往往看笔墨、看传承,但欣赏韩美林的画使人改变了看画的方式。 我们不能用理论来评判作品的好坏,韩美林‘一把排笔打天下’,虽然没有遵循传统技法,却让整体画面很有气度”。 谢海说,让人惊讶的还有韩美林对于颜色的运用。 “像品红等高纯度色,在中国画里是基本被排斥的,但是韩美林却能大胆地巧妙运用,反而艳而不俗。 比如几幅画鸡的作品里,有品红、翠绿这样比较忌讳的色彩,但却让人觉得必不可少”。 工艺馆走进二楼另一边的工艺馆,陶艺、挂毯、剪纸、木刻、刺绣等艺术品会让你一惊。 因为一位中国的艺术家,能够涉及那么多的领域,是非常难得的。 我们在这里所见的各种艺术品都有融会贯通之处,体现了韩美林艺术的全面性。 韩美林的艺术创作绝不拘于形式和材质,但他永远能够找到最恰当的方式来充分表达他所要表达的主体和思想。 比如他用钧瓷做成瓷瓶,瓶耳上有的是鱼纹,有的云朵,无不体现东方的韵味。 “细节决定一切。 同样是一个局部,放在那里就是功夫。 他就处理得锦上添花”。 “有人评价韩美林是中国的毕加索,他确实以擅长绘画、雕塑、陶艺而成为当今美术领域中少有的多面手,就像毕加索一样,什么都会玩。 大师所具备的广采博收,我在这里看到了。 一个人的专养非常重要,我想,他也教给我们一个道理———一个艺术家就是需要不断地耕耘,尽管你并不知道能不能够收获”。 综合艺术馆设置在三楼的综合艺术馆,陈列了陶艺、绘画和雕塑等多种类型的作品,其中最多的是书法,这是韩美林艺术创作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这个有心人从金文、甲骨文以及古陶文字中收集了几千个难以考证其音、义的文字,作为其书写的“内容”。 眼前的这些书法作品,很多都是无法识读的文字,但却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来欣赏其结构的美和线型的美。 “‘花非花,字非字’。 在这里,其实读不读得出这是个什么字,已经毫无意义。 文字就像动物一样,变成了韩美林抒发内心的一种载体。 我猜测他把书法放到综合艺术馆,而不设一个书法馆,正是这个原因。 书法艺术是最能表现心境的,韩美林在创作的时候已经达到了一种无碍的境界,想如何就如何,无法不改变你的思路。 另外从理论上来说,他的书法,在速度美、章法美方面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这是毫无疑义的”。
申志辉申志辉简介
申志辉,字抱璞,号守志斋主,1960年出生于河北省沧州运河区。 他的教育背景始于市一中,毕业后他投身农村,随后服役,服务于运河区方志办,负责编纂地方志。 申志辉在艺术领域拥有广泛的认可,他是中华诗词学会和中国书画家协会的会员,担任沧州诗词学会的副秘书长,同时也是沧州市书协和沧海印社的理事,省书协的学术委员。 他还是《中国书画报》的特邀书画评论撰稿人和《中国收藏》杂志社的特聘高级书画师,还在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担任客座教授,是运河区书画家协会的创始人。 申志辉的教学经验丰富,曾执教于市老年大学多年,凭借其卓越的教学成果,他曾六次荣获省优秀教师证书。 他的艺术才能横跨诗书画印及评论,多次在大型展览中获得一等奖和金奖。 他的书法成就尤为显著,如书写的金紫衡墓碑,以及为庄稼汉和百亩园酒名题字,他的作品还刻于石太白、墨子、五洲翰园等国际性碑林。 此外,他的《运河赋》篆刻作品也被刻在大运河碑廊,书联则悬挂在纪晓岚文化园中。 申志辉的绘画作品同样引人注目,油画《军港之夜》在部队首次展出,国画《出浴》和《松鹰图》分别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辽宁省美术馆展出,《归心似箭》在省级展览中获得一等奖。 他的书画作品被中国艺术馆、洛阳白马寺、沧州市博物馆和图书馆等机构收藏,并且在国内外巡展,如日本、韩国、巴西、香港等地。 1993年,申志辉首次举办个人作品展,他的生平作品多次被媒体和专业报刊报道和评介,收录于多部词典和作品集中,充分展示了他在艺术界的深厚底蕴和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