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家长与师生阅读2802 一个家庭最大的心酸 父母向孩子索取情绪价值

推荐家长与师生阅读2802:一个家庭最大的心酸:父母向孩子索取情绪价值

前几天我在楼下吃面,不一会进来一对母女,就坐在我的隔壁桌。

整个吃饭期间,这个妈妈一直在对着女儿喋喋不休:

对面的小女孩低头默默听着妈妈的话,忽然轻声安慰道:

妈妈听后满意地点点头说:“行,等会吃完回家你先把作业做了,然后我再给你出套卷子。”

我看着那个小女孩,虽然看起来很懂事很成熟,却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脸上不见笑容,眼里也无光。

不禁想起心理咨询师黄仕明教授的一句话:

“一个家庭最大的心酸,就是父母向孩子索取情绪价值。”

想起综艺《妈妈是超人》里,董洁跟儿子顶顶的互动。

顶顶正在跟小朋友开心地玩耍,董洁却觉得自己被儿子忽略了,当场耍起小脾气,并表示顶顶要再不过来找她,她就要哭了。

顶顶特别为难,但又不想让妈妈看到他流泪,于是默默地走上顶楼偷偷哭泣。

之后试衣服时她还对顶顶撒娇,让他点评是否好看,顶顶稍有表现出一点心不在焉,她就立马失落闹别扭……

不仅如此,董洁还称呼顶顶为爸爸,自己一旦不开心就立马化身为一个不懂事的小孩,需要顶顶哄着她。

要知道,顶顶明明还是个孩子,应该有着无忧无虑的童年。

可他却承受了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重担,被迫成为小大人,去照顾、开解妈妈的情绪。

这就是一个家庭最可怕的地方:

亲子关系倒错,父母逼着孩子成为自己的“供养者”,不断向孩子索取情绪价值。

心理专家陈默教授曾接触过一个大学生案例。

这个男孩一米八,长相帅气,精神却长期萎靡不振,整个人看上去特别压抑。

问到家庭情况后才知道,男孩从小父母离异,他跟着妈妈一起生活。

打那以后他就成了妈妈唯一的情感支柱。

妈妈要求他什么事情都必须告诉自己,不能有所隐瞒,否则就会以伤心、生气、愤怒等负面情绪道德绑架他。

从2岁到20岁,男孩被妈妈“情绪折磨”了整整18年,整个人变得颓废不堪。

压抑的家庭环境之下,能量缺失的妈妈,会不断地通过向孩子索要情绪价值来填补自己的内在需求。

长此以往,不仅会吸食孩子的能量,更会摧毁孩子内心的自信和热情。

见过不少父母,要求孩子顺从指令,倾听自己的烦恼,还对孩子随意指责打骂……

这导致孩子虽然物质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却处于被掏空的状态。

心理专家陈瑜曾在《不被理解的少年》中提到一个叫语喧的女孩。

从上高一开始,她就压力特别大,焦虑敏感、情绪起伏严重。

深入访谈之后,陈瑜才知道,语喧的压力不仅来自课业,更多来自家庭。

她的爸爸有一个并不愉快的童年,这导致他性格乖戾、极度情绪化,缺乏安全感。

中考前,爸爸曾给语喧报了一个4万的一对一突击班,但语喧并没有获得理想的成绩。

因为这事,爸爸不仅唉声叹气好几天,甚至直接把她拉黑了。

平常在家,语喧的父母还经常当着她的面吵架,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吵得不可开交,这让她觉得透不过气来:

“我的情绪特别容易受到我爸妈的影响,从小看到他们吵架,或者不开心,我整个人就会心神不宁。”

爸爸习以为常的冷暴力,妈妈的脆弱和消极,这些情绪毒药一直在这个家里蔓延。

仅仅15岁的她,不得不站出来,试图兜住大家的情绪,把这个家带入良性循环。

为此,她不敢任性,每天拼命学习,还要耗费大量精力去察言观色,努力平息家里的战火。

可到底她还是个孩子,根本承接不住那些沉重的,纷至沓来的负面情绪。

最后,语喧在沉重的压力下抑郁成伤,甚至在高一下学期一度休学,出家成了一名沙弥尼。

父母本应成为孩子的容器,可糟糕的父母不仅难以帮孩子消化情绪,反而将自己的情绪投射到孩子身上。

这样只会不断消耗孩子的能量,最后孩子不堪重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当父母成为孩子情感的“索取者”,只会让孩子戴着枷锁负重前行,最后落得遍体鳞伤。

英国心理学家比昂说:“关系的本质,是谁在制造焦虑,谁在容纳和化解焦虑和压力。”

按说,父母应该是心智成熟的一方,应该是承受并化解各种情绪的一方。

但可惜的是,很多父母生理上成年了,心理上还是个巨婴,需要向孩子索取情绪价值。

真正成熟的父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不把孩子当作情绪的“废品场”

作家刘继荣曾自述,她曾经有一年多,每天都当着儿子的面不停地抱怨:

抱怨上班的难,以及老公常年在外,她操持家务的累。

她说完是畅快多了,可儿子小小年纪,却变得消极悲观,一度感慨:“我没有幸福感,哪里能笑得出来,人生太苦了……”

如果父母把孩子当成情绪的“废品场”,孩子很难活得积极快乐。

绘本《可以不去工作在家陪我吗》中,有一段很温暖的对话。

孩子问:“妈妈,你工作那么辛苦都是因为我吗?”

妈妈回答:“不是的,宝贝。工作辛苦是因为工作是辛苦的,不论谁做都会辛苦。就像柠檬是酸的,不论谁咬一口,都会觉得酸。”

成年人的世界,总是充满了各种疲惫、压力、苦楚。

可是生活纵使有再多不如意,父母也不应该把负能量倾泻到孩子身上。

为人父母最大的善意,就是给孩子营造一个积极阳光,充满爱的家庭氛围。

2. 不把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

《不被理解的少年》中,有一个叫NG的六年级女孩。

一直以来,妈妈对她的成绩,都有着病态的执念。

每次考完试后,许多家长都会到处说自己孩子考了多少分,NG的妈妈回来却说:“你考了这么点成绩,我都不敢说。”

NG平常只要一玩手机,或者成绩下降,就会被父母冷落,或者辱骂。

长期以来,女孩不仅抑郁、自残,有一次和妈妈吵架还直接从三楼房间跳了下去。

见过不少父母,以“为你好”之名,把自己的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不断地把焦虑的负面情绪传给孩子。

却忽视了,那个被父母焦虑裹挟的孩子,内心正在一点点坍塌。

热播剧《我的阿勒泰》中,张凤侠就曾掷地有声地告诉女儿:

“啥叫有用?生你下来不是为了让你服务别人的。”

在妈妈松弛淡定的心态下,女儿文秀也变得越来越自信,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为人父母,千万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承受双倍的压力,束缚孩子的成长。

3. 自我赋能,提高自身能量

一个朋友曾讲过自己的经历:

她儿子高中开始住校,她每天担心不已,不停地给他发信息,叮嘱他注意身体,好好学习等。

可儿子青春期本来就有点叛逆,加上学习很忙,经常对她爱搭不理的。

她就感觉自己不被尊重,忍不住地对儿子发火,母子俩经常一言不合就开始吵架。

后来,她决心不再把关注点放在儿子身上,

她每天按时上下班,回到家就做瑜伽、追剧、养花,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格外充实。

只有每天睡前跟儿子通个电话,聊一聊学校发生的趣事,对学习绝口不提。

一个月过去,两人关系越来越好,儿子还把她当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父母只有先关照自己,时常为自己充电,提高自身能量,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内核稳定的人。

如此,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给孩子带去温暖、积极的力量。

想起纪伯伦的一首小诗:

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由生命本身的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而不是你的想法……

每个孩子都有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更不应该成为父母情绪的照顾者。

父母照顾好自己的内心,让自己成为“发光体”,才能保持乐观积极,照亮孩子的人生。

与父母们一起共勉。


当家长与孩子发生矛盾时,作为孩子,应该怎么做?

家长和孩子发生矛盾,很正常。 作为孩子,我们首先要学会尊重,不管大人做的对否,都不要急躁,不要斤斤计较。 长辈的一切都是为我们好,没有哪个家长愿意和孩子发生矛盾,但是发生了矛盾,往往很多家长不注意孩子的情绪和反映,自己就先发火或者打骂。 我们先不说家长的对错,作为晚辈,我们需要谅解和宽容。 大人呕心沥血,把我们养大不容易,假如我们怀着感恩之心去处理和大人的矛盾,多想想父母的含辛茹科和自己身上可能存在的问题,那可能就会多一些理解和友善的沟通。 我们毕竟还年轻,经历太少,很多问题往往看不透、看不深。 大人的眼光毕竟要敏锐一些,他们是过来人,所以我们要谦虚地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对待这种矛盾。 当然如果你认为自己做的对,也可以据理力争,相信家长也不会那么顽固,就一味地和你对峙到底。 家庭如同一个社会的缩影,你能处理好家庭矛盾,自然就会处理社会上发生的情况,这个是磨练你性格和人品最关键的历程,祝你健康快乐。

为什么家长现在把孩子当成出气筒?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有的家长确实把孩子当成出气筒,而有些家长则不是这样的,正相反,这些家长会把孩子当成宝贝一样,非常用心地抚养、教育,尽心尽力地培养其成才。 家是孩子的港湾,在家庭中,不管孩子还是父母大多都处于放松的状态。 但作为社会人的父母由于身处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他们无法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烦心事完全在家中抛诸脑后,如果再加上孩子调皮不听话,他们从工作中带回来的不良情绪便会在这种环境中爆发,矛头甚至指向孩子。 在这种爆发中,受到伤害觉得委屈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大人们。 不良情绪会对孩子带来哪些不利影响呢?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受不愉快时,产生心理压力是正常现象。 压力大了自然就容易发火,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愤怒、发脾气这样的情绪是现代人较为普遍的表现。 在理性化的状态,父母不应该把自己在工作上的情绪带到家庭。 因为不理智的行为必然会给孩子心理带来不良影响,甚至会干扰温馨和睦的家庭气氛,这对孩子的性格发展是不利的。 假如父母长此以往对孩子情况不关注,那么很容易造成家庭教育中的蝴蝶效应。 此外,孩子的行为方式相当大程度受父母的影响。 从孩子记事开始,对无缘无故发脾气的父母,孩子会产生困惑和焦虑的情绪;父母反复无常的行为和表现,会让孩子提心吊胆,缺乏安全感。 当面对一些性情暴躁的父母,有些孩子会因此变得剑拔弩张、咄咄逼人,不但在家里如此,在外面对待其他人也是如此;有些孩子则会采取一些相反的策略:变得过度胆小、懦弱、羞怯,而且急于取悦他人,为讨好他人而出现一些偏差行为。 家长有了不良情绪时应该怎么办?应该如何避免将不良情绪带给孩子呢?子女教育中难以有完美的家长,适时的发脾气难避免。 而家中面对自己的孩子并感到压力与烦闷的时候,家长首先自身需要寻找发泄情绪的出口,但这个出口并不是孩子,不是把气发到孩子身上就能解决问题。 而当家长控制不住对孩子发完脾气后,采取事后补救的方法,时间长了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 如果家长生气需要发泄,可以先让孩子离开一下,稍微平静再回来,这样对孩子对父母都好。 如果家长确实控制不住对孩子发了脾气,那事后就要急时跟孩子沟通,明确向孩子承认自己的过错,让孩子得到安慰。 首先,家长要保持平常心,学会换位思考。 家长在与孩子沟通中学会控制情绪,对孩子的急躁情绪进行冷处理;其次,要认真倾听,试着平心静气地先听完孩子的想法,如果自己做得不对,不逃避问题并主动道歉,往往会得到孩子的理解;再次,家长要学会遇事与孩子分享,并就如何行动达成共识。 总之,与孩子沟通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见证,只有在父母意识到有效与孩子沟通时,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当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心里互动比较顺畅时,孩子就会感受到更多的关爱,成长也会更加健康。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分重要。 因此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至关重要。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关注他们成长,有的父母虽然与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经常沟通。 大多数父母都是以忙为理由,忽视亲子教育。 父母的亲子教育应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前面,所以父母应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断学习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chuangtou/20970.html
两岸一家人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