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国际化将带来广阔发展机遇 摩根大通亚太区CEO李盛德

中国基金报 吴娟娟

日前,摩根大通亚太区首席执行官李盛德(Sjoerd Leenart)在出席第二十届摩根大通全球中国峰会期间,与媒体交流时表示,中国企业国际化将为全球机构带来广阔的发展机遇。李盛德预计,今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家数较去年有望呈增长态势,预计年底前将有规模较大的上市案例。他重申摩根大通不会忽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蕴藏的机遇。

已在中国开展业务的企业会持续投资

根据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中国GDP规模12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份额超17%,贡献全球经济增长32%。

全球投资者仍然重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机会。李盛德表示,尽管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是5%的GDP增速仍可产生可观的增量。他进一步指出,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增长5.3%, 出口、工业生产、消费者支出反弹。房地产行业虽然依然承受压力,但是近期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举措,相关的政策积极信号明显。当然市场需求是否能够恢复仍需持谨慎态度。

他观察到,近期中国市场情绪改善,今年以来,不少全球投资者重返中国市场。他认为,今年资金有望持续回流,投资者情绪将进一步改善。

他表示,全球有3600家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有的企业还在华开设了研发中心,拓展已有的业务。例如,星巴克、麦当劳计划在中国开设更多的门店,特斯拉在这里建设工厂。他相信已经在中国开展业务的企业有望持续投资,尽管尚未进入的企业会谨慎思考目前是否仍然存在市场机会。

被问及如何看待中国的电动车行业和电池行业的前景,李盛德表示,中国提供了全球电动车、太阳能电池板主要的产能。例如,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车量全球占比超过60%。

谈及中国电动车在部分市场可能面临的关税壁垒,他表示,中国电动车行业面临的问题并非从未出现过。李盛德表示,如今,无论是太阳能电池板还是电动汽车,中国生产效率居于全球前列。在中国,与此相关的技术、物流快速进步。此外,中国拥有完善的供应链。潜在的关税并不会令中国电动车完全不能出口。最终,各国要在消费者想要的东西和政府要达成的目标之间平衡。中国的汽车生产商也在寻求解决方案。例如,部分公司在国外建立生产中心,将其带到关税风险较低的国家。

国际投资者难以忽视中国资本市场

李盛德表示,国际投资者很难忽视中国资本市场。

他解释道,中国拥有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中国债券市场是全球最大的之一。对于国际投资者来说,中国市场是不可或缺的。目前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配置不足,然而随着中国不断改善市场准入,国际指数将中国股票和债券市场纳入,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已经逐步提升。

国际投资者关注中国经济、政策的哪些面向?针对这个问题,李盛德答道,国际投资者希望看到中国持续改进营商环境。此外,国际投资者关注中国房地产行业的进展。地缘政治可能会影响一部分投资者,但并非所有的投资者的所有业务都受此影响。

摩根大通在中国拥有丰富多元的业务。资料显示,摩根大通自1921年开始在华开展业务。截至目前,它为客户提供的金融服务,涵盖投资、企业和商业银行、环球企业支付、市场业务、销售和研究、证券服务以及资产管理等领域。

2020年摩根大通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将公司在摩根大通期货有限公司中的持股比例由49%增至100%。2021年摩根大通完成备案全资控股了旗下证券公司——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此外,去年摩根大通也全资控股了旗下的基金业务。

“在亚洲,摩根大通在中国内地的员工数仅次于中国香港和新加坡,我们致力于为中国和国际客户提供完善的服务,我们对中国的承诺不变。”李盛德说。

中国公司国际化进程不会停

由于企业海外上市减少,全球机构的投资银行业务受到影响。不过,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为全球机构带来了其它机遇。

“出海的企业需要解决支付、外汇风险管理等问题。2023年摩根大通针对中国企业的银行业务快速增长,支付、外汇风险管理等方面业务繁忙,该业务营收实现了双位数的增长。”他表示。

天风证券整理2023年A股上市公司年报得出,2023年商用车和油服工程行业的出海表现尤为突出。这两个行业的海外收入占比30%至50%,并且与2022年相比,2023年的海外收入增长迅猛,增速约为60%。具体来看,商用车行业的海外收入占比在过去一年上升了11.2%,而油服工程行业的海外收入占比上升了6.5%。

天风证券研报指出,2023年,A股中电池、风电设备等行业的企业出海上升迅猛。尽管出口依然是中国制造业走向国际市场的主要方式,但是在商用车、白色家电和动力电池等特定领域,一些领先的企业已经通过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来拓展其全球业务。这种“出海”战略不仅包括大型企业,也涵盖了寻求国际市场机会的中小企业,通过海外建厂,这些企业能够直接进入当地市场,规避贸易壁垒,并更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从而提升其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

被问到互联网巨头完成出海后,中国企业全球化的趋势是否会持续时,李盛德表示答案是肯定的,世界需要好的解决方案,中国提供了技术创新和商业创新。

“总体来说,一件商品只要在成本上具有竞争力,在创新上具有竞争力,世界就会购买。全球货物贸易总价值约50万亿美元。人们不会停止贸易,不会停止购买好的、具有创新性的产品。”他表示,尽管贸易摩擦不断,但是过去几年全球贸易总额增加,只不过贸易的方向有所改变例如,从中国到越南、马来西亚的增长非常显著。

市场出现不确定因素,加上宏观经济疲软,2023年全球IPO活动放缓。香港市场IPO也不例外。2023年香港市场IPO全年募资总额为463亿港元,同比减少55%。2023年香港市场IPO 宗数为70宗,与2022年相比减少约20%。平均每单IPO募资规模为6.6亿元,与2022年相比减少约45%。

李盛德表示,IPO管道在建立,年底前有望在香港看到一些更大的交易。

他表示,时隔许久之后,再次看到了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令人欣喜。他援引数据指出,中国证监会已经批准了大约80个海外IPO,后续或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

谈及中国市场和中国经济的整体情况,李盛德表示,眼见为实。“人们要亲自来看看。中国的进步是难以置信的。”

编辑:舰长

审核:陈思扬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电子商务对我国商品流通业的影响及对策?-论文

20世纪90年代后,流通领域的许多环节中开始运用Internet电子商务技术。 以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对流通业的影响,决不仅仅只是表现为交易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流通业内部作业流程和经营管理的一系列深刻变革,在流通领域引发了一场“新流通革命”。 “新流通革命”以技术变革作为自己的特征,使之有别于传统的流通革命。 新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流通行业的技术构成和资本构成,流通行业正显示出“技术密集型”的特征,将流通行业视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观念正在成为历史。 流通观念革命表现为对流通功能的认识,这主要体现在处理流通与生产的关系上。 流通观念革命的标志是“流通先导”观的确立。 在市场经济并不十分发达、整个社会的生产能力还比较有限的时候,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适当的方式总是能够找到市场。 但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整个社会的生产能力已经远远大于社会需求的时候,企业的生产已经完全听命于市场,按照需求组织生产。 按需生产,从生产与流通的关系上看,就是流通引导生产。 In-ternet与电子商务构建了一个公平、开放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消费者已不仅仅是企业产品的购买者,或者服务的接受者,同时还是产品(服务)和营销方案的设计者,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决策者。 从产品的被动选择者向企业营销行为主体的角色转换,极大地提升了消费者的地位,彻底改变了消费者与企业的相互关系。 流通经营革命主要表现为业态革命。 零售业态虽然是流通企业的经营策略组合的相对固化形式,看起来和流通技术关系不大,但是对于像超市、折扣店、仓储店、购物中心等新业态,其本身已经不能脱离对POS/MIS的运用,也不能脱离对各种支付卡的运用。 至于在线零售、网上拍卖、虚拟市场等,其本身就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之上。 流通组织革命主要体现为流通企业的组织结构变化、产销一体化关系变化、流通领域的连锁制度发展等。 零售企业突破单体扩大的模式,采用连锁经营有效地形成了零售组织迅速扩张的道路,改变了流通机构小而分散的状况。 产销一体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以销导产、产销结合”模式的形成重新整合了从生产到消费的流通链条。 而连锁组织、产销一体化方式的有效实现则是建立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之上。 组织结构的网络化大大提高了流通企业的组织化、集约化程度,加速了流通资本的集中过程,同时也为流通企业突破地域限制,实行国际化经营创造了条件。 由此可见,全面探讨电子商务对商品流通所引起的变革不仅内容十分丰富,而且也具有重要意义。 把握网络时代流通发展的趋势,应用新技术对整个流通领域进行信息化改造,将有助于缩短国内流通业与国外的差距,加速我国流通业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同时也关系到在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时代流通与生产、消费的有序衔接,确保我国市场供求关系的稳定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运行。 20世纪90年代后,流通领域的许多环节中开始运用Internet电子商务技术。 以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对流通业的影响,决不仅仅只是表现为交易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流通业内部作业流程和经营管理的一系列深刻变革,在流通领域引发了一场“新流通革命”。 “新流通革命”以技术变革作为自己的特征,使之有别于传统的流通革命。 新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流通行业的技术构成和资本构成,流通行业正显示出“技术密集型”的特征,将流通行业视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观念正在成为历史。 流通观念革命表现为对流通功能的认识,这主要体现在处理流通与生产的关系上。 流通观念革命的标志是“流通先导”观的确立。 在市场经济并不十分发达、整个社会的生产能力还比较有限的时候,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适当的方式总是能够找到市场。 但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整个社会的生产能力已经远远大于社会需求的时候,企业的生产已经完全听命于市场,按照需求组织生产。 按需生产,从生产与流通的关系上看,就是流通引导生产。 In-ternet与电子商务构建了一个公平、开放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消费者已不仅仅是企业产品的购买者,或者服务的接受者,同时还是产品(服务)和营销方案的设计者,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决策者。 从产品的被动选择者向企业营销行为主体的角色转换,极大地提升了消费者的地位,彻底改变了消费者与企业的相互关系。 流通经营革命主要表现为业态革命。 零售业态虽然是流通企业的经营策略组合的相对固化形式,看起来和流通技术关系不大,但是对于像超市、折扣店、仓储店、购物中心等新业态,其本身已经不能脱离对POS/MIS的运用,也不能脱离对各种支付卡的运用。 至于在线零售、网上拍卖、虚拟市场等,其本身就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之上。 流通组织革命主要体现为流通企业的组织结构变化、产销一体化关系变化、流通领域的连锁制度发展等。 零售企业突破单体扩大的模式,采用连锁经营有效地形成了零售组织迅速扩张的道路,改变了流通机构小而分散的状况。 产销一体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以销导产、产销结合”模式的形成重新整合了从生产到消费的流通链条。 而连锁组织、产销一体化方式的有效实现则是建立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之上。 组织结构的网络化大大提高了流通企业的组织化、集约化程度,加速了流通资本的集中过程,同时也为流通企业突破地域限制,实行国际化经营创造了条件。 由此可见,全面探讨电子商务对商品流通所引起的变革不仅内容十分丰富,而且也具有重要意义。 把握网络时代流通发展的趋势,应用新技术对整个流通领域进行信息化改造,将有助于缩短国内流通业与国外的差距,加速我国流通业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同时也关系到在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时代流通与生产、消费的有序衔接,确保我国市场供求关系的稳定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运行。

品牌全球化的发展战略

全球化品牌并不是指战略或策略中外对全球市场实行统一化策略或差异化策略,而认为全球化的品牌战略是立足于全球市场发展自己的品牌,从而成为全球性知名品牌。 即企业要有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眼光,凭借海外市场的力量,努力把企业做大,扩大影响面,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它可以在不同国家市场实行不同的跨国战略。 全球化品牌企业要有时事经济发展的辩识度及良好发展定位。 一般跨国公司或企业在全球市场的总体发展战略为“思考全球化,行动本土化”。 即在全世界市场有一相同的基本定位,但可视当地具体情况进行战略重组。 其具体战略如下: 生产基地的无国界化,人才的本土化和社会贡献当地化。 如可口可乐公司、宝洁公司等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经营中,他们不仅拥有当地较高的市场份额,建立了品牌忠诚度和美誉度,而且十分注重使用当地资源、积极为社会做出贡献。 他们聘用中国人才,提高中国原材料的本地化程度,为中国带来税收收入、解决就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造就人才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他们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 这种战略方式的不断深入,正是跨国公司全球品牌化经营的成功所在。 品牌全球化成长的道路是艰辛和持久的,只有企业成为国际化企业,拥有国际销售网络,一流的国际服务营销体系,才能为成为全球化品牌铺平道路。

我国物流运输系统发展现状和趋势

一、智能物流发展特点一、智能化这是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智能物流的典型特征,它贯穿于物流活动的全过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其智能化的程度将不断提高。 它不仅仅限于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道路的选择、自动跟踪的控制、自动分拣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的管理等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将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容。 二、柔性化本来是为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而在生产领域提出的,即真正地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来灵活调节生产工艺。 物流的发展也是如此,必须按照客户的需要提供高度可靠的、特殊的、额外的服务“,以顾客为中心”服务的内容将不断增多,服务的重要性也将越来越大,如果没有智能物流系统柔性化的目的是不可能达到的。 三、一体化智能物流活动既包括企业内部生产过程中的全部物流活动,也包括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全部物流活动等。 智能物流的一体化是指智能物流活动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它是以智能物流管理为核心,将物流过程中运输、存储、包装、装卸等诸环节集合成一体化系统,以最低的成本向客户提供最满意的物流服务。 四、社会化随着物流设施的国际化、物流技术的全球化和物流服务的全面化,物流活动并不仅仅局限于一个企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 为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和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一个社会化的智能物流体系正在逐渐形成。 构建智能物流体系对于降低商品流通成本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并成为智能型社会发展的基础。 二、智能物流的功能分析智能物流一般具有识别感知、优化决策、定位追溯等功能。 一、识别感知功能。 智能物流要将物品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使用射频识别、卫星定位技术,快速对物品进行识别,进而实现物流领域中生产自动化、销售自动化、流通自动化的管理。 二、决策功能。 将数据挖掘和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和配送系统,通过对物流数据、客户需求、商品库存等信息和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计算并决策最佳仓储位置与配送路径,实现物流存储与配送决策的智能化。 三、定位追溯功能。 通过射频识别、卫星定位技术,可实时获取车辆及物流配送过程各环节的数据和信息,了解货物的位置和状态等配送信息,对货物进行定位和追踪管理,为客户与管理者提供实时的物流运行状态的信息反馈,并可对物品产地等相关生产和流通信息进行追溯,当物品出现问题时,便于追根溯源。 三、中国智能物流行业发展的必要性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一直居高不下,2014年为16.6%,是美国的2倍,日本的4倍。 虽然近年来占比趋势下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除了制造成本以外,管理效率低下,信息化程度低是造成国内物流成本偏高的主要原因。 图表中国、美国、日本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资料来源:产研智库图表中国物流成本占比构成资料来源:产研智库智能物流系统节约70%的土地成本,带来租金成本的大量降低。 随着国家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日渐紧张,土地使用成本不断增加,企业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空间,提高现有土地利用率。 而自动化物流系统由于在仓储方面是采用向高处发展的方式,有较高的土地利用率和库存容积率,可减少企业土地成本。 智能物流系统降低80%左右的劳动成本,解决招工难和人工成本持续增长的问题。 同样吨位货物存储时配备的仓储物流人员,自动化物流系统可以节约2/3以上;随着国内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国内企业的人力成本持续增长,自动化物流系统可以减少人员需求,从而降低人工成本。 四、中国智能物流行业产业链分析资本往产业价值高地流动,从设备制造到系统集成到基于大数据的物流运营服务,最终实现供应链的整合将是行业发展的方向。 除了提供自动化物流技术和设备,国内部分领先企业已经开始创新物流运营服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一方面是基于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的仓储运营服务,另一方面是提供基于大数据的物流金融服务。 图表智能物流产业价值链五、中国智能物流市场发展现状我国智能物流系统设备市场的市场容量2014年为425亿元,同比增长20%,2015年可能达到600亿元左右。 未来几年每年增速都在20%以上;在整个智能物流系统里面,包括很多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其中自动化立体仓库和自动输送机是占比最终的资产,二者合计超过50%。 图表中国智能物流体系市场总量及增长情况图表2013年智能物流各模块市场总额六、中国智能物流市场发展机遇剖析2020年智能物流系统集成市场规模将接近1400亿,年均增长超过20%。 下游需求来自于:一、生产环节工业4.0的打造,离不开智能物流的发展。 智能物流是工业4.0核心组成部分,智能物流仓储位于后端,是连接制造端和客户端的核心环节。 我们尤其看好锂电设备行业的物流自动化需求。 二、流通环节政府进推动现代流通产业发展,内贸流通体系建设将引领产业的投资方向,食品饮料、商业连锁、电子商务流通体系的投资如火如荼。 自动化技术快速进步,智能物流系统解决方案不断创新。 (一)软件:以仓库管理软件为代表的软件系统是自动化物流的灵魂,软件开发的关键是人才。 (二)硬件:国产品牌与外资品牌技术上还有差距,但已经可以满足需求,从价格和服务上来具备优势。 (三)系统集成:靠项目经验积累。 国内企业正在通过不断地实践积累项目经验,京东“亚洲一号”就是代表。 物流连接大数据,从设备制造到服务提供将是行业发展的方向。 七、中国自动化物流系统投资预测2001-2013年,自动化物流系统市场规模从不足20亿元迅速增长至360亿元,复合增速30%。 智能仓储为系统为定制化产品,为非标产品,难以按照仓库的面积来测算投资额。 而是根据工厂的工艺流程进行定制化的设计。 对于行业投资规模的测算带来一定的难度。 我们通过和行业调研,认为下面的匡算大致能反映市场需求规模的体量,预计到2020年,行业总需求将超过1386亿。 图表智能物流行业投资规模预测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chuangtou/23672.html
退市新规设置了过渡期 证监会 预计短期内退市公司不会明显增加
莫迪称期待与台建立更紧密联系 外交部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