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 吉利也在加速智能化 在即 破圈

网易汽车10月19日报道 10月17日,2024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 北京 亦庄召开,大会以“协同并进智行未来——共享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新机遇”为主题。也就是 奇瑞 的智能化战略发布的前一天, 吉利 也强调了其智能化方面的发展规划。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认为,“抓住智能化机遇,推动中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是整个中国汽车行业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智能化竞争正成为全球产业新的发展高地和战略支点。吉利通过对于汽车安全、绿色发展、人机交互、智能驾驶、车载芯片、低轨卫星等前沿领域的探索,将智能架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天地一体化作为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并致力于打造天地一体化的智能出行科技生态。

在智能化的下半场 吉利已开展探索

吉利控股集团在新能源上半场,坚持纯电、混动、醇氢电动等多 技术路径,实现了核心技术有竞争力。而在智能化的下半场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在智能化方面,吉利自主研发了SEA浩瀚架构与GEA全球智能新能源架构,以及搭载国内首颗7nm车规级座舱芯片“龍鷹一号”与星睿AI大模型的Flyme Auto智能座舱操作系统,为吉利后续智能化发展巩固基础。

同时,吉利也在为智驾深度布局,朗歌科技作为行业内唯一的兼具主机厂背景和甲级测绘资质的汽车智能化服务商,其打造的智驾地图已经搭载在 领克 车型上。

在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方面,吉利自主建设运营的民营中国星链——吉利未来出行星座已经取得较大进展。上个月,星座第三轨卫星以一箭十星方式成功发射入轨,在轨卫星达到30颗,完成3个轨道面部署,可实现24小时全球90%区域覆盖。

在低空出行领域,吉利布局的沃飞长空是中国首家、全球第二家完成真机全倾转过渡飞行实验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企业,旗下产品AE200达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SVO1辅助驾驶水平,相当于汽车的L2~L3级驾驶辅助功能。

吉利公布三大策略 加速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针对如何更好、更快地推动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李书福提出了三点思考:

·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必须以保障用户安全利益为前提

首先,随着智能网联时代到来,汽车产品已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集成了机械、电子、计算、感知、决策、视听、储能等多项技术为一体的“大号终端”。但伴随着复合系统的使用,也将带来包括车辆本身的主被动安全,智能化系统的可靠性,以及通过信息、数据的共享涉及的个人隐私安全等更多问题。因此,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必须以保障用户安全利益为前提。

·掌握核心竞争力 打造产业链的体系能力

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建设中,虽然中国在新能源三电、智能座舱及智能驾驶等领域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如果溯源到产业链的上游,特别是高性能、高制程、高安全的芯片,动力域、底盘域的控制等,与全球先进水准还有存在差距。仍需要不断融合创新,只有掌握核心竞争力,打造稳定可靠、竞争力强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体系,才能让产业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

· “车路云一体化” 合作协同、优势互补

最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合作协同、优势互补,是提升用户体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国内车路云合作协同加速,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先行测试,确定了一批“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吉利也在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在“车路云一体化”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和场景应用落地,目前已参与到多个车路云项目建设中。吉利将充分发挥整车企业的产业整合优势,与全球优秀合作伙伴共同携手,推动智能汽车从“单线链条型”线性发展向“立体生态型”体系发展升级,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新格局。

写在最后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已经在新能源汽车,特别是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具备明显的领先优势。接下来,中国汽车将借智能网联“出圈”,智能网联汽车将进一步带动中国整个交通体系的全面升级。


当北京车展不再喧嚣,我们究竟该在车展上看什么?

车展曾是车企传播中最重要的锚点,但如今却可能让车企爱恨交加。 不过,2020年也许会是车展从喧嚣走向纯粹的转折之年,而北京车展会是这个分水岭。

4月的北京/上海、6月的深圳、8月的成都、11月的广州,四大车展几乎奠定了车企所有新品传播节奏的基础。 根据产品的进度,在对应的车展召开发布会进行传播的方式,简单化、易量化,在过去二十年里几乎根植于每个汽车人心中。

然而从大约三四年前开始,车企有意错开、甚至逃离车展。

车展也许会有集中的海量流量,但是分到每个品牌、每款车型上的流量又非常稀缺。 加上媒体的去中心化与流量头部化趋势,没有足够好的内容与吸引点,根本无法在流量粉尘化的时代保持声量。

花费巨大的成本却事倍功半,极低的投入产出比是车企挥刀降本最大的动力,车展不再是车企做传播最重要的渠道。

2020年疫情的发生,数字化营销、线上活动的极大活跃,海外车展的纷纷撤展,更加速了车企对于传统线下车展的重新彻底思考。新市场营销下,车展的作用究竟是什么?

于是,在延期了五个月的2020年北京车展上,我们看到了新的景象——喧嚣之后,车展在回归本源。

一家车企在北京车展,仅场地+搭建费用就需要支出好几百万,如果再加上各类演出、活动、展车运输等支出,开销千万是很常见的事情。 某些豪华品牌为了追求效果,大手笔数千万也并不奇怪。

但显然这些事情不太会在2020年发生了。

在本届北京车展前一到两周里,陆续有车企单独召开活动,发布了战略新车及售价。 此时,他们口中有一句共同的话是:“欢迎大家来北京车展近距离品鉴我们的新车,多给我们提宝贵意见。 ”

车展产生的本意和它存在的最初价值就是为厂商提供一个平台,难得聚在一起的场合成为厂商之间、厂商与媒体之间、厂商与消费者之间深度交流的平台。 而在提前“预习”了核心信息后,车展的这一初心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这是2020年北京车展车展回归本源的第一个特征——化形式主义为真正有温度的沟通。

而第二个特征,则是更加注重资源配置的效率。

本届北京车展,横空出世的量产新车少了很多,绝大多数是经过此前若干轮的预热,车展只是给了新车一个公开展示的机会。 即便是首次亮相的新车,车企也大多不会选择在车展公布那个最重要的参数——指导价。

为了集中火力、强化认知,已经开始有为数不少的车企开始为展车阵容做减法。 本届北京车展上,吉利汽车展台上只有六台最新轿车星瑞,除此之外就是关于CMA架构、智能互联等技术模块的展示。 而雷克萨斯的展台上,更是只有一台展示雷克萨斯未来十年电动化愿景的概念车LF-30。

至少在媒体日里,车展的营销活动核心是打造品牌魅力,无效的大量曝光只会徒增浪费。 用最有效的方式去沟通传播价值,才是营销最核心的作用,车展同样不例外。 至于到了观众日,再用大而全的产品阵容方便消费者体验感受。

最后一个特征,就是用颠覆创意提升效果。

与大工业时代下走出的众多商品一样,汽车也无可避免在走向同质化,即便已经没有什么难看的产品,但是庞大的数量仍然让很多专业汽车记者们都没办法记住每一款车的名字与细节特征。

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利用好车展这个流量池破圈,找到符合调性的消费群体?长城汽车今年玩出了花样。 以往长城旗下几个品牌的车展套路,是在一场大发布会上轮番上阵发布新车、公布售价,但在今年营销年轻化转型的大基调下,长城用“撸猫遛狗开神6,初恋挽着炮和9,买7”这种极具亲和力和潮流感的话术,配合展台布置与活动安排的针对性,吸引了大量的关注,扩大了销售漏斗的开口。

去同质化、大创意、小活动、广传播,既要有品牌的声量,也要有转化的效果。 车展的流量再分散,依然有其体量所在,用颠覆式的营销创意创新让流量聚沙成塔,是方向对了的做法。

零部件厂商参加整车展不是什么新鲜事,博世这种顶级核心供应商,大型车展上都会有单独展位。 但是,2020年北京车展上来了一个新人——华为。

这是华为继去年上海车展后第二次参加汽车展会,其所展示的成果,涵盖了电驱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计算与通信架构、智能座舱、车机系统、域控制器、激光雷达、摄像头等几乎完整的汽车数字化解决方案。 相比去年上海车展期间,华为在场外做了一场汽车与信息通信技术的产业融合演讲,今年华为全面入局汽车产业的决心可谓异常坚定。

华为把一辆汽车分解为六层,从底层向上分别是机械层、高压层、电子电气层、基础软件平台层、应用层以及云服务层。 其中华为聚焦于电子电气层与基础软件平台层,搭建为之服务的数字系统架构。

华为一直宣称不会造车,而是做好核心供应商。 但是,如果当华为发现国内市场的需求没有那么强,而与整车厂的联合开发中又发现带不动,这样的情况维持几年后,华为真正亲自下场造车领域也许并不是痴人说梦。

而美国对于华为突然的制裁,更有可能改变华为已有的战略路线。

当移动通信终端因为制裁而不得不蛰伏时,华为势必会将重心转移至其它的业务突破口。 具备底层技术研发能力的华为,将消费电子的底层与汽车电子底层打通,并不存在困难。 而且车规级芯片的制程工艺要求,远没有消费电子的要求那么高,迭代速度也慢得多。 换言之,华为在汽车领域有更多的时间等待“去美国化”的产品。

也就是说,美国的制裁,反而加速了华为进军汽车领域的进程。 笔者也始终坚信,华为与苹果,最终一定会造车,当然在机械层面一定会有合作伙伴/代工商的加入。 此次参加北京车展,就是华为在向汽车行业释放信号。

这难道不也是车展回归本源的一个重要体现吗?当汽车面临转型与变革时,车展也应当发挥其作用,积极进行各类新技术、新趋势展示,这更应引起车企足够的重视。 它不需要高昂的花费,却应该是一个纯粹的车展,最应该做的事情之一。

车展功能的弱化,并不意味着车展会就此消亡,而会逐渐回归其本质。 车展未来的走向势必是更加专业的品效合一,透过现象去看本质,共同探讨汽车产业与消费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而不是像从前那样,所有媒体都围着某款热点车型去争夺机位。

这两年汽车行业的关键词之一是焦虑,2020年诸多事件更是让行业焦虑达到了顶峰。 但因为焦虑,车企才会更加珍惜当下的市场,努力求变,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参加车展。 焦虑之后,只有努力的人才有可能走出阴霾,看到新的阳光。

家用轿车“新王者”,6.47秒破百,10万出头就能拿下

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中,销量高的车有不少,可畅销了十余年,能从合资阵地杀出来的国产车却是凤毛麟角。 尤其是在轿车领域,目前我所知道的也就只有吉利帝豪系列了。

很夸张地是,迄今为止,吉利帝豪系列的累计销量已突破了365万台;这样的成绩纵使是放在全球汽车市场中,也是非常耀眼,而放在中国的自主轿车市场中,则更是实实在在的“前无古人”。

那么车辆销量高、销量始终处于高位代表着什么呢?可以说,其既代表着车辆始终拥有领先的竞争力,也代表着车辆一直都拥有着高品质。 毕竟咱们消费者买车向来都会精挑细选,而吉利帝豪系列则更是365万个家庭从几十、上百款家轿中精挑细选出来的精品。

值得一提的是,365万台的累计销量虽然对于绝大多数车来说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终点,可对于吉利帝豪来说,却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至于原因则是这款自主家轿依旧坚持着高标准,依旧拥有着同级领先的产品素质与综合品质。

像在前段时间,吉利帝豪家族的帝豪L Hi·P就参与了某权威媒体《10-15万级中美德日韩11车大横评》的实测比拼,而尽管本次参与比拼的选手均是来自于中美德日韩的最新力作(如轩逸、朗逸、卡罗拉、UNI-V和比亚迪秦PLUS DM-i),但吉利帝豪L Hi·P依旧成功破圈,成为了同级中的王者。

正如上图所示,在《10-15万级中美德日韩11车大横评》的性能测试环节,诸如轩逸、朗逸、卡罗拉等明星家轿均是只取得了9秒破百或10秒+破百的成绩,可吉利帝豪L Hi·P却是实现了6.47秒破百。

要知道,当下即使是很多三四十万的运动轿车,在零百加速上也只能跑进7秒,所以,足见吉利帝豪L Hi·P 6.47秒破百的含金量。 与此同时,一辆车性能强、加速快还可带来轻盈且不缺激情的驾驶质感,因此,吉利帝豪L Hi·P凭借着自身强劲的性能,还可以说是在操控性能上赢在了起跑线。 实际上,当你实际去驾驶一下吉利帝豪L Hi·P会发现,它的操控也是越级的水准,就算是跟大众CC这样的德系运动轿跑相比,也是处于伯仲之间,都是那种跑起来特别稳、驾驶起来很容易掌控的类型。

《10-15万级中美德日韩11车大横评》也实测了车辆的主动安全性,而结果则是,有不少参与测试车辆的主动安全均是摆设,像在以60km/h的时速模拟的真实隧道事故的ACC测试中,朗逸、比亚迪秦PLUS DM-i都撞上了事故车辆;又如,在高速版消失的前车、升级版儿童鬼探头测试中,包括艾瑞泽8、UNI-V、朗逸等车的表现都很一般。 反观吉利帝豪L Hi·P的主动安全却是另一番表现,其不但在真实隧道事故中成功提前刹住了车,同时还在高速版消失的前车、升级版儿童鬼探头测试中,均拿下了第一名的成绩。

得益于此,配备了主动安全科技的吉利帝豪L Hi·P将能规避不少碰撞事故,相当于从事故源头上遏制了其的发生。 同时,从帝豪L Hi·P与其它车辆在主动安全上的差异化表现中我们也能够得到启发,那就是咱们消费者在买车时,除了需要看车辆是否具备某项配置之外,还应考虑它的这项配置是否能成功地执行对应的功能,而如果只有配置,但不能可靠地执行功能的话,那么将毫无意义,并极有可能让用户在驾驶时做出错误的决定。

看到这,可能有不少人对于吉利帝豪L Hi·P都有点心动了吧?别着急,因为性能与安全其实只是吉利帝豪L Hi·P相较于同级车型的一部分优势,与此同时,这款有着“10万级家用轿车最佳选”美誉的国产混动家轿还在智能、舒适、设计、空间、用车成本等方面,相较于同级有着较大的优势。

比如,在家用消费者最注重的用车成本方面,如轩逸、朗逸等省油的家用轿车,百公里油耗也在6L左右,按当下92号汽油8元左右的价格,以及一年跑km来算,那么每年的出行成本则是需要6000元左右。 反观吉利帝豪 L Hi·P,馈电实测油耗也才3.8L/100,同样的油价和行驶里程下,每年的油费可节省2000多元。 而且,如果只是在城里开的话,那么吉利帝豪 L Hi·P还具有能上绿牌的优势(绝大多数城市均不限行),并可以只充电、不加油,因为它的纯电续航里程可达100km,比同级比亚迪秦PLUS DM-i的55km多出了45km,从而两三天充一次电就可以了,每天的用车成本更是跟坐公交地铁差不多。

又如,在时下年轻消费者比较注重的智能座舱部分,吉利帝豪L Hi·P则更是在向那些二三十万级的新势力车型看齐,其不但配备了10.25+12.3 英寸高清双大屏,可实现便捷的语音交互、远程控车和在线娱乐等网联科技,同时该车的座舱用料还是以环保软性材质为主,既豪华舒适,也能保障乘员的出行健康。 反观轩逸、朗逸等合资家轿,虽然也有智能网联科技,可屏幕的尺寸就小了不少,同时在内饰用料上跟吉利帝豪L Hi·P相比,还是不折不扣的“毛胚房”,实际的体验感会逊色不少。

篇末点评

时至今日,昙花一现的高销量国产车有不少,可像吉利帝豪系列这样的,始终拥有高销量的国产车却是真的找不出几台。 而从吉利帝豪L Hi·P这款产品实力全面领先的车型身上我们正是可以看出,吉利帝豪系列的持续走俏其实是一种必然,毕竟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自然会更青睐产品实力和品质更出众的车型。 而且,吉利帝豪系列非但产品实力领先同级,同时它们的性价比也是拔尖,正如吉利帝豪L Hi·P,其就在拥有12.98万起这一亲民价格的基础上,还给出了2万的现金补贴,并以此将曾经二三十万级豪华轿车才有的性能、操控与舒适等,带入了10万级。

所以,365万台的销量对于吉利帝豪系列来说,还真的只是刚刚开始!

QuestMobile 2023中国互联网核心趋势年度报告(精华版):12.24亿用户每月上网160小时,15大巨头月活破4亿

导语: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用户规模已突破12.24亿大关,全网月人均使用时长接近160小时,其中,去重用户破4亿的头部阵营玩家达到15家。 这15大巨头中,腾讯、阿里巴巴、网络、抖音、蚂蚁、拼多多、美团等7大玩家的去重用户更是超过了7亿。 大平台小程序,包括微信、支付宝、网络、抖音等,去重后月活用户总量达到9.8亿,为生活服务、移动购物、移动视频等领域的中小玩家提供了巨大的流量加持。 在如此大规模的流量效应下,互联网应用生态持续繁荣,内容生产与线上、线下场景结合的应用形式快速“聚变”。 互联网应用的变现模式也进一步精细化,广告、电商、会员服务、游戏、金融及内容合作、云服务等成为核心手段。 预计,2023年整个互联网市场收入规模将突破3.33万亿元,其中,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将达到7146.1亿元,同比增长7.6%,预计到2024年,这一数据还将攀升至7884亿元。 在数字化技术的推动下,智能终端已经完整覆盖居家、生活、运动、出行等场景,智能设备与智能手机形成紧密协同,形成了强大的用户粘性。 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汽车、智能配件、智能健康等领域月活用户分别达到2.84亿、1.29亿、0.70亿、0.22亿、0.09亿。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虚拟技术的驱动,这些领域正在迎来全新的增长空间,形成从设备生产制造链、内容供应链到应用产业链的三大体系。 具体玩法,不妨参考报告内容。 一、技术创新发展趋势:1、【智能网联】智能座舱推动车联网向智慧交通发展;互联网企业加强大屏端及智能网络硬件的布局。 1.1 智能座舱作为与驾乘人员直接接触的硬件与生态,更容易被消费者感知,是最终实现车联网的关键一环。 1.2 传统主机厂、造车新势力均在聚焦智能座舱领域,以合作、自研等方式大力布局新车型智能座舱配置,现有超千万车主将通过持续的OTA升级陆续获益。 1.3 智能电视终端现存2.73亿的活跃设备,通过大屏设备为多个OTT引入上千万乃至过亿的应用流量。 2、【生成式AI大模型】AI在工具、电商、视频类平台中已有应用。 2.1 生成式AI基于自动化和智能化特点,成为新的必争之地,我国各大互联网公司、AI公司、电信运营商以及诸多学术机构纷纷入局。 2.2 文心一言依托网络AI大底座,自2023年8月开放全民下载后,成为网络旗下新的工具类应用流量入口。 3、【VR/AR】虚拟技术应用场景从单一化愈发多元。 3.1 游戏领域成为VR核心的应用场景。 3.2 VR设备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横向拓展,应用内容也在不断丰富,不局限单一游戏场景,开始向社交、教育、直播以及影视等方面发挥虚拟现实的仿真技术优势。 二、流量渠道布局发展趋势:1、【互联网流量入口多元化】APP、小程序、电视大屏等多渠道共同发力。 1.1 APP端,移动互联网用户平稳增长,目前达12.24亿,用户月触网时长稳定在160小时左右。 1.2 小程序端,整体流量接近10亿,成为移动互联网不可或缺的导流渠道。 1.3 电视端,互联网电视行业规模快速扩大,已有稳定的市场消费需求和受众基础;智能电视扮演智能控制中心的角色,春节期间智能电视设备量突破三亿台。 2、【内容传播渠道全景化】企业在注重APP获客的同时加强生态流量布局。 2.1 主流传播渠道愈加丰富,各类型内容基于自身特征,选择合适的传播路径。 2.2 视频类内容平台强调基于自身平台用户特性,针对性进行内容生态建设,以平台核心内容为支点,完善内容的各种形态,强调多元化的内容拓展。 2.3 社区资讯内容平台注重定位目标用户群,强调1到2个领域差异化内容的集中提供。 2.4 在线视频平台通过剧集以及综艺等内容持续受到用户关注。 三、互联网平台商业化发展趋势:1、流量价值的深度开发促进互联网商业化进程的发展,市场收入规模持续稳步提升。 2、互联网双边平台模式,围绕供需双方增值服务愈加深入、成熟。 3、【需求端】平台基于需求侧兴趣内容及消费偏好变化,优化商业策略。 4、【供给端】平台系统能力的提升,服务能力向更多供给伙伴赋能,拓展平台商业化业务边界。 四、广告营销发展变化及趋势:1、媒介策略多屏打通,破圈触达为目标。 2、基于人群的营销依然是重心。 3、内容营销泛化,从卷流量走向卷内容。 五、品牌营销策略变化及趋势:1、【营销渠道】整合营销,内容形式多元化。 2、【私域建设】构建新媒体营销矩阵。 3、【文化营销】以内容为王,以小视角撬动大圈层,聚合流量。 4、【消费转化】多元渠道布局,搭建以盈利为目标的决策公式。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chuangtou/25246.html
2024广州车展 奥迪A5L等重磅车型同场竞技 领克Z20
福特通知部分车主停用特斯拉充电桩适配器 可能对充电口造成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