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价格连跌一年半 华为成中国最大牛肉进口商

最近看到一个很奇怪的事情, 有人说华为成了中国最大的牛肉进口商,凤凰新闻还发了视频对此进行了报道。

现在是有广告法的,最这个字可不兴乱说,带了最字你哪怕是第二大都不行,而且必须遥遥领先于第二名才保险。

关于华为成为中国最大牛肉进口商这个事我查了下资料,发现华为自己没有宣传,新华社等官媒也没有进行报道,但凤凰网也算是一家很大的正规媒体,没谱的事情也不至于乱说,敢这么说肯定是有所依据的。

这我就很纳闷了,因为从经济学的角度华为就不适合卖牛肉啊。

牛肉保质期短,价格市场波动大,金额也不大,天生就适合大量的小型进口商来搞,华为这种巨无霸企业适合集中力量搞大型科研,牛肉进口这种事在成本和效率上一定被小型进口商爆杀,理论上是肯定被市场淘汰的。

但好事的网友登陆华为莫塞尔商城后发现,华为不仅卖牛肉,还卖葡萄酒,还卖一堆乱七八糟的全球农产品,而所有的华为商城不知道什么时候都悄悄的开通了一个美食分类,里面牛肉葡萄酒是标配。

在理论上这些都是不适合华为售卖的,性价比注定低于小型进口商,硬卖肯定亏钱,但华为不仅卖还啥都卖。

这就有点不务正业了啊,而且亏钱的买卖没人做,华为于情于理都不应该卖这些农产品啊。

但其实华为做这个农产品生意是迫于无奈,没办法才这么干的。

华为的业务遍布全球,且营收主要来自于海外市场。

但在2022年美国加息后,很多中小国家的外汇急速流失,被美国大量的抽走,导致华为在2023年遇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问题,那就是客户付不出款。

并不是客户没钱了,客户有钱,也愿意遵守合同给华为付款,但没有美元,也没有人民币,客户只能提供给本国货币,但客户所在国的央行无法提供这些本国货币对应的美元,也无法提供人民币,导致客户无法汇给华为的中国账户美元或者人民币。

国家搞了一波人民币互换协议,借给了这些国家很多人民币,一度缓解了这个问题,但也只是缓解,很快这些国家又没外汇了。

于是事情就卡这里了,客户也是愿意精诚合作的人,国家没有外汇了怪客户也没用,但该收的款不能不收啊,总不能说客户拿不出外汇华为就不要货款了吧。

只要华为同意收客户所在国的货币,那问题就迎刃而解,但这些货币客户身为地头蛇都换不出来外汇,华为更换不出来。

但解决这个问题办法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华为收客户的本国货币,然后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就好比你去要债,欠债的老板说钱一分没有,但给你一仓库货抵债,几乎所有人都会选择要货的,总比啥都没有强。

这些客户所在国货币想兑换成美元和人民币那是不可能的,因为金额极其巨大,只要有可能兑换那客户自己就把这事给办了,所以华为拿了这些货币之后只能选择换成其他的“硬通货”,以免遭遇汇率波动损失。

这个世界上有不少东西是硬通货,比如黄金,比如石油,比如矿产,比如农产品,全球任何国家都通用。

但黄金石油和矿产是能轻易换成美元及人民币的,这些国家如果有这些东西早就换成外汇了,不可能说手里囤着一堆这些硬通货卖不出去还缺外汇。

只有农产品是个例外,这东西没那么好卖,需要通畅的渠道,而且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是每个国家都有黄金石油矿产,但每个国家都一定有农产品。

中国正好是个人多地少缺农产品的国家,华为正好在中国也有一定的关系和渠道。

于是华为就拿一堆外国货币在当地换成了农产品,然后拉回国销售。

绝大部分都卖给批发商了,但本着流量有一点用一点,不卖白不卖的原则,少量留在了华为商城卖,不图靠这个赚多少,但赚一点是一点。

之所以重点卖阿根廷的牛肉,是因为阿根廷拿来抵账的牛肉最多。

阿根廷这个国家很特殊,是目前世界上最缺外汇的国家,账上的美元和人民币堪称是零,有一点就花一点,且欠下的外债极为巨大,整个国家在外汇这方面是彻底的已入不敷出。

但阿根廷其实是华为的重点合作伙伴,这个国家非常支持华为的产品。

早在2000年华为就进入了阿根廷市场,2005年还把打入阿根廷市场的经历当成典型来宣传。

此后华为在阿根廷耕耘了整整20年,在阿根廷市场根深蒂固,和大量客户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

2023年12月10日阿根廷反华的极右翼总统米莱宣誓就职,但在米莱上台前阿根廷是亲华的,顶着美国的压力使用华为5G系统的国家不多,但阿根廷不仅是其中之一,而且还是第一批购买华为5G的国家。

但现在的阿根廷是彻底没有外汇了,而且就米莱的那反华性格,珍贵的外汇给谁都不可能给华为的。

比索可以给华为,但美元不可能给。

2023年12月19日,中国暂停了和阿根廷之间的货币互换协议,所以阿根廷人民币也没有了,而之前换到手的人民币都被阿根廷拿去换成了美元然后还债了。

所以能给华为的只有比索,要么就啥都别要。

华为可以收比索,但不敢拿着比索,因为阿根廷不仅没有外汇,通货膨胀也极其恐怖,比索到手就得立刻花出去。

阿根廷没什么好东西,但农业很发达,有着“世界肉库”的美誉,其潘帕斯草原养育出的肉质细嫩、香甜多汁的上好牛肉远销全球,让阿根廷又称“牛肉王国”。

而牛肉这东西在中国是硬通货,不愁卖。

所以很多抵账的比索到华为账上后就立刻换成了牛肉,然后拉回中国销售,变成华为需要的人民币。

然后华为就开始到处卖阿根廷牛肉,批发零售一起搞,所有类型的华为商城里都有阿根廷牛肉。

即便如此华为也不应该是中国最大牛肉进口商啊,怎么说这都是半路出家无奈之下搞一搞,和那些耕耘一二十年的正规牛肉进口商怎么比啊。

但问题就在于农产品领域大米小麦白糖大豆等都可以是大宗商品,金额都可以很大,而牛肉没办法成为大宗商品,做这一行规模就不能太大,否则就会因为成本和效率的问题被市场淘汰。

牛肉进口商都很小,且零散。

我查了一下资料,2018年中国最大的牛肉进口商是中粮肉食,去骨牛肉的进口额为1.6亿美元。

而带骨牛肉这个类别,最大进口商的进口额是0.19亿美元。

简单的说牛肉进口这个行业就没有巨无霸,全是中小商家,因为大公司效率不够高,在市场竞争中不占优势。

但华为的货款就不一样了,其最大特点就是规模大。

2022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6423亿元,2023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7042亿元,其中约60%的全球营收来自于海外市场。

算一下,华为在海外的营收约4200亿人民币左右,折合约600亿美元。

做生意有风险,做海外生意风险更大。

假定华为风险控制的很好,只有1%的海外货款需要以物抵账,那也有6亿美元的货需要消化。

当然这些货款遍布全球,这个世界上外汇不足的国家远不止阿根廷一家,而拿来抵账的农产品也不止牛肉,所以按这些资料并不能确认华为仓库里的抵账牛肉数量一定很多。

不过根据中国商务处的信息,今年3月份阿根廷牛肉76.6%都出口给了中国,金额1.37亿美元,按这个数据计算年出口额要在15亿美元以上。

当然阿根廷出口到中国的牛肉并不都是华为的抵账牛肉,但华为仓库里的抵账牛肉也不止阿根廷一家,所以按这些资料可以确认华为仓库里的抵账牛肉数量肯定不会很少。

而中国最大牛肉进口商的年进口额才1亿多美元,这个金额拿来给华为抵账,对于那庞大的海外营收来说真的是塞牙缝都不够,哪怕1%都不够。

而就这两年美元暴力加息掀起的惊涛巨浪,全球中小国家都缺外汇缺到想哭,我觉得华为海外营收的抵账率应该不止1%。

拉来2亿美元乃至于更多的牛肉抵账,很正常,除此之外仓库里估计还有一堆抵账农产品,至少葡萄酒的数量那是肯定不少。

就这么华为莫名其妙的成了中国的最大牛肉进口商,电子设备卖着卖着就卖成了农产品经销商。

要不然还能怎么办。

阿根廷和我们签的货币互换协议是借人民币还人民币,但很明显阿根廷政府没有偿还能力,这个人民币是不会还的,就好像他当年借的美元一样一样有借无还。

搞不好将来还是得牛肉抵账,而这个牛肉我们只能要,未来我们长期吃阿根廷的各种优质牛肉将成为日常。

要不然还能怎么办。

但这也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对外汇的巨大需求,目前阿根廷的牛肉是不计代价的向外卖,只要能换回珍贵的外汇怎么都行,把价格战直接给卷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

2022年5月,阿根廷的牛肉卖给我们的价格是每吨5900美元。

2023年美国卖给了中国15.3万吨的牛肉,均价是每吨5497美元。

2024年3月,阿根廷牛肉卖给中国的价格是每吨3330美元。

这个价格简直低的不可思议,而因为阿根廷牛肉为换外汇不计代价的销售,中国的牛肉价格明显承压,自2023年开始持续下跌,2024年开始更是加速下跌。

没有像阿根廷牛肉那样直接价格腰斩,那是因为阿根廷牛肉的量不够大,如果量足够大那国内的牛肉价格将跌到不可思议。

半价牛肉,抵账就抵账吧,不算亏,以后我们天天吃阿根廷人生产出来的牛肉便是。


今天牛肉粒政策是什么?

▲ 江西高安巴夫洛生态景区安格斯牛牧场

近年来,我国肉牛存栏和能繁母牛存栏均有所回升,肉牛出栏和牛肉产量均略增,养殖户户均存栏不断增加,规模化进一步推进,但是肉牛养殖效益有所下降。牛价下跌要求肉牛从业者必须考虑以降本增效或提档升级为目标的养殖模式和生产方式的转变,重新考虑科学养殖和数智化管理在肉牛养殖中的重要性。肉牛产业进入战略发展机遇期,亟需从政策支持、体系建设、养殖模式等方面进行提升。

6月24日~26日在江西高安举办的第六届全国肉牛产业技术研讨会提供了一个理念、市场、技术、经验交流的平台,为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形势预判——

效益下降、进口增长,未来价格回升、需求旺盛

2022年,我国肉牛养殖收益同比有所下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明利详细介绍了当前我国肉牛生产发展形势。2022年出栏1头标准肉牛平均获利2680元,同比下降8.8%;繁育出售1头标准体重架子牛平均收益5500元,同比下降10.1%。然而,截至目前,利润进一步降低,上述两个指标获利分比为1700多元和4400多元,同比下降33%和20%。能繁母牛市场价格同比下降。2022年底能繁母牛平均市场价格为多元/头,整体处于较高位水平,但同比下降了2.4%。目前,其价格进一步降到多元/头,同比降低8%。犊牛、架子牛出售价格与育肥牛出栏价格差拉大趋势没有得到缓解。牛肉、出栏肉牛活重价格下降明显,目前牛肉均价83.69元/公斤,同比跌3.6%;出栏活重价格33元/斤,同比跌3.9%。此外,牛肉进口量同比增长,进口价格回落,进口来源多样化。2022年,牛肉累计进口268.99万吨,同比增长15%,平均到岸价格6603美元/吨,同比上涨23%。目前我国进口的牛肉主要来自巴西、阿根廷、乌拉圭、新西兰及澳大利亚等国家。

“目前,我国肉牛养殖面临饲草料成本高涨和产品价格回落的双重压力,疫情和国际市场的影响复杂多变,增加了后市行情的不确定性。同时,生产效率总体不高,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差距。母牛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仍然不稳,不利于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王明利指出当前肉牛产业的突出问题。

目前,粮改饲政策和肉牛肉羊增量提质五年行动发挥了重要的政策扶持作用。粮改饲政策有效降低了饲草料成本,带动了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引导养殖户转变传统的种养殖观念。2021年开始中央财政在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和宁夏15省(区)启动实施肉牛肉羊增量提质行动。2022年增加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等4省。在河北等11个北方省份实施基础母牛扩群提质;在四川等8个南方省份实施种草养畜。

王明利还对短期和长期的生产形势进行了预判。预计2023年肉牛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肉牛存栏、能繁母牛存栏全年预计略有增长。受下半年消费旺盛的季节性影响以及经济好转等影响,全年牛肉产量同比持平或略增。预计牛肉价格后半年会逐步回升,但总体价格低于上年。长期来看,粮食安全形势及国际不确定性影响会降低,饲草料生产形势会好转,肉牛产能不会大幅下降,基本保持稳定。同时,我国肉牛产能低于消费需求的总体趋势没有改变,预计牛肉价格会逐步回升,但价格调整空间有限。从养殖收益情况看,养殖成本下降空间有限,压缩养殖收益。

“肉牛发展基础是母牛,要重点解决好谁来养母牛以及怎么养母牛的问题。”全国畜牧总站原总畜牧师石有龙认为,母牛养殖要适度规模,“小规模、大群体”更有利于养殖户生存。有效利用各种资源(特别是秸秆、草原、南方草山草坡等)、选择适宜的肉牛品种、提高肉牛养殖的数字化程度以及种养结合也是母牛高效养殖的关键环节。未来,王明利认为肉牛产业需要重点关注六个方面。

一是转变养殖观念,分群饲养、精细管理,注重动物舒适健康、饲草料优质、技术先进适用、有效产量、疫病问题等。二是重视优质牧草的突出作用,还草于畜。三是母牛养殖尽可能构建人工放牧场。四是全面推进健康养殖,改善动物福利。五是种草养蓄、种养结合、农牧循环、适度规模,获得综合效益。六是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肉牛品种体系。

管理方式——

智能技术实现养殖数字化

“精准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可以很好地应用于肉牛肥育和放牧。”帝斯曼-芬美意全球研发总部技术总监Luis Tamassia介绍,“精准牧场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有3个关键支柱,包括科学的数据管理、商业牧场的应用以及可持续性。数字化畜牧业不仅仅是选择一种技术,更是一次学习、文化创造和团队培训。”帝斯曼集团将测量与基于科学的解决方案相结合来解锁可持续的价值,通过计算产品、动物蛋白的碳足迹,提供以科学为基础、经过验证的改进解决方案,实现智能可持续发展服务,创新和完善产品组合。

北京东方联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肉牛数字化团队项目经理刘伟东提出,数字化管理与核心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将使肉牛养殖更加安全、高效、精准。该平台包含诸多设备和系统,例如智能称重、保定驱赶、个体识别、智能分群、高效繁育、精准饲喂、生产性能监测、碳排放测定等系统。其中,识别系统以电子耳标为信息载体,以识别设备为识别、记录电子信息的媒介,不仅可实现牛只电子耳标的自动识别与自动记录,更可将电子耳标信息与牛只体重、体高等信息匹配,从而将信息采集系统通过单一标识进行串联,是实现肉牛养殖数字化、智能化的关键基础系统。“该平台设备主要应用于5000头以上的规模牛场,且人员使用门槛不高,容易掌握。”刘伟东告诉记者。

“数智牛业主要包括牛业的智能化应用和大数据平台建设,涉及产业数字地图、养殖金融平台(养殖险)、智慧兽医平台、交易管理平台、产品追溯平台、牲畜身份证平台+智慧监管平台等。”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刘强德认为,当前我国肉牛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时代,以A(AI)人工智能、B(Blockchain)区块链 、C(Cloud)云计算、D(Data)大数据、E(Edge)边缘技术、R(AR\VR)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为代表的数智化技术将在肉牛产业精细化管理、构建精细化养殖模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智能畜牧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精细化管理,二是数据的集成和数据的决策。刘强德介绍,目前应用于肉牛的主要是各个智能模型模块,例如牛只智能饲喂系统、牛料肉比测定系统、牛智能饲料营养配方、牛育种智能管理系统、牛只健康智能管理系统、肉牛耦合智能模型等。

智能技术和数字化管理可以帮助提升牛场管理效率和育肥场的动物福利水平,使肉牛养殖省时省力、更科学更高效。

养殖模式——

因地制宜助推降本增效

“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肉牛产业大国,但与肉牛产业强国的距离还很远。”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周振明坦言。2022年,全球牛肉折算胴体基础的总产量为5937.2万吨,我国为712.5万吨,位列世界第三位;全球牛肉消费量达5696.1万吨,我国为1024.5万吨,位列世界第二;我国牛肉进口量为314万吨,位列世界第一。然而,我国人均牛肉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肉牛专门化品种数量少,肉牛养殖效率和母牛头均断奶犊牛重低,牛肉市场价格居高不下,组织化程度不高,服务体系不健全。

周振明提出了目前肉牛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一是牛舍设计不合理,动物福利差。二是保定设备配置不全,存在安全隐患。三是饲料原料开发不足,饲喂技术落后。四是饲养管理粗放,养殖档案管理缺乏。五是防疫观念淡薄,一线人员需要培训。

因此,针对肉牛产业发展的问题,不同地区应采取适合自身的养殖模式。周振明介绍,南方草山草坡地区应重点发展繁殖母牛养殖。在不改变草山草坡和林地资源土地性质的基础上,按照划区轮牧、适度规模的原则,开展繁殖母牛或育犊母牛养殖。例如,在现有的土地生产潜力挖掘殆尽的情况下,草山草坡、林下养殖母牛是江西高安肉牛养殖的主要选择。同时,建立草山草坡的划区轮牧制度,降低牧草收割成本及开展青贮的成本,牛的粪尿可直接还田,减少粪污处理。

周振明针对母牛养殖提出了几方面的具体建议。

一是建设南方肉牛产业技术平台。由产业基础较好的市县和农业主管部门搭建,引进国家级肉牛专家团队资源,开展肉牛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制定标准化养殖规范,探索以母牛养殖为核心的南方肉牛产业技术平台。

二是合理利用肉牛品种资源。努力扩大肉牛基础母牛群数量,提高母牛的繁殖率和犊牛的成活率,提高架子牛繁殖供应能力,逐步建立和完善品种改良繁育推广体系。坚持选育选配,充分利用品种间的杂交优势,做好商品肉牛的生产。在做好当地品种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引入中等体型的红安格斯或者海福特牛等遗传资源,提高当地牛的产肉性能。

三是开发利用牧草和饲料资源。集成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技术,形成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和林下养殖相结合的利用技术体系,通过利用周边荒废的耕地和冬闲田等种植优良牧草,如皇竹草、牛鞭草和黑麦草等,降低肉牛养殖的饲料成本。根据放牧草场牧草资源营养供给状况,科学制定母牛带犊放牧补饲、幼畜护理和阶段性补饲技术方案,实现母牛和犊牛的营养合理供给,确保全群母牛健康和体况良好。

四是实现肉牛场标准化设计。对于草山草坡、林下放牧的浅山丘陵地区,母牛放牧的棚舍设计力求简洁,方便适用,可移动拆卸。对于肉牛育肥大户或者育肥场企业,建设肉牛养殖“样板间”工程。对于新建牛舍的规范化设计,在尊重肉牛的生物学特性规律的基础上,牛场设计简约,降低固定资产投资。

五是建设数字化管理系统平台。针对江西高安肉牛产业链中各环节信息收集和加工处理相对薄弱的现状,调研肉牛饲养场、育肥场、屠宰厂、冷链运输和分销商等现实需求,研究制定数字化管理系统。建立肉牛评估体系和评价标准,透明交易,实现肉牛运输、肉牛交易、牛肉分销的数字化信息共享平台。

此外,河南柘牛农牧有限公司技术经理陈文硕介绍了该公司在中原农区推广种养结合母牛规模养殖“柘牛模式”的探索。

“‘柘牛模式’的核心是种草轮牧、适度规模、设施完备、科学饲养和数据分析。”陈文硕认为,应选择适应性强、多年生、耐放牧的牧草品种,重视母牛的繁殖管理、新生犊牛护理和母牛产后管理、牛群的健康管理等,通过数据记录和分析,了解哪些牛可盈利,哪些牛会亏本。

令人欣喜的是,“柘牛模式”的实施使得犊率(断奶犊牛/全群母牛)达到85%~90%,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犊牛的护理流程,犊牛的死亡率也在逐渐降低。“安格斯牛适合中原农区的饲养环境,耐粗饲、抗逆性强、产肉性能好。种养结合养牛可行,能提高生产成绩,但前提是做好牧场管理,做好牧草种植、后期维护等工作,同时,要做好母牛生产管理的每个环节。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会根据当地情况进行配套调整。”陈文硕告诉记者。

根据不同地方的资源禀赋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养殖模式,不仅能够降本增效,还能推动肉牛产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牛肉价大跌会不会崩盘?它还会涨回来吗?

牛肉价大跌只是暂时的,应该不会崩盘,只是暂时的回调,只要耐心等待,后续肯定还会涨回来的。

也恰好是牛价很平稳,养殖牛户只必须舒心把牛养出去就可以了,不容易去太针对牛价的跌涨,大伙儿记牢年以前卖就可以了,那时的牛价便是最大的。海外受疫情危害不锈钢板材价格也在飞涨,生产量在减少,价格转变与进口关税对比,几乎不危害赢利,因而出入口或是不降,出口量也转变并不大。因而总体价格还会继续在上位保持一段时间,最近的调节是上涨幅度过高过快,依照供需的关联,一旦要求减少那麼价格就应当下跌。现如今牛肉减少价格也应当下跌才对的,但是客观事实并不是这样,如今牛肉的零售价或是处在40-45块上下,大部分没有下跌。

双头心态早已释放出来完后,市场经济体制无法控制,我国已下手管控,不容易发生第二波增涨市场行情,反倒会再次下跌,如今一些股民看见双头在互联网技术散布的一些谬误仍在一知半解的癫狂淫邪着,真的是可笑至极,但下调降幅显著,说明经济发展回暖幅度较弱,尤其是新订单信息指数值减幅比较大,说明市场的需求修复幅度不够。现阶段不锈钢板材价格上涨幅度显著,促使中下游用钢领域成本费工作压力增加,生产运营遭遇艰难提升,中后期板才要求或有一定的变弱。

总供给是减少的,受疫情危害由于铁矿石供货不稳定,海运价格暴涨,美元狂印,通胀比较严重,是这波回升市场行情是根本原因,2021年螺纹钢材跌穿4000的机率非常大,大家视目于己,一家之言仅作参考。此外一种也是反映市场经济体制状况,不太开朗,如今经济发展全部大环境都不太好。私企的还行,体制外者,绝大多数人全是一种风雨飘摇的觉得,疫情缘故,许多做出口外贸的就十分惨。

生猪肉持续价格下跌,很多方面都扒破十元下列了,一斤8.5元,还管要那边就让你割哪儿的肉。导致养殖场,生猪肉经营人手足无措。

上周,猪肉、牛肉、鸡蛋全面降价,羊肉不跌反降,是因为什么?

根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监测,上周(2022年12月09日--2022年12月15日)重点监测的猪肉、羊肉、牛肉、鸡蛋和鸡肉价格同上上周对比,猪肉、牛肉、鸡蛋价格全面下降,其中猪肉价格环比下降3.6%,牛肉价格环比下降0.1%,鸡蛋价格环比下降0.3%,但羊肉价格不跌反涨,羊肉环比上涨0.3%,白条鸡环比上涨0.4%,这是因为什么呢?猪肉环比下降3.6%,同比上涨25%对比同时期(2022年12月09日--2022年12月15日)的生猪价格,从22.54元/公斤降至20.32元/公斤,下降了2.22元/公斤,降幅为9.8%,显然猪肉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猪价的大幅回落。 致使猪价回落,笔者认为同如下几个因素有关:1、储备肉的持续投放。 虽然中央储备肉近期没动静,但地方储备肉还在不断进入市场,且价格明显低于猪肉市场零售价。 2、猪肉消费低迷。 越来越多的人被感染成为“小洋人”,没有感染的人都在躲,大家都不愿前往人员密集的区域,虽然各地放开,但猪肉消费依旧低迷。 3、大肥冲击市场。 市场上还有接近50%的大肥没有上市,而这部分大肥绝大部分都会在春节前进入市场距离春节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市场供应压力很大。 4、养殖户心态崩溃。 猪价持续回落难涨,养殖端心态崩溃,恐慌性出栏。 5、部分猪场非瘟不稳定,紧急出栏情况增多。 虽然猪肉价格也有所回落,但猪肉价格的降幅明显低于猪价的降幅,预计接下来猪肉价格还将会继续回落,以目前8、9元的猪价来说,猪肉价格维持在15-18元算是比较合理的价位。 牛肉环比下降0.1%,同比上涨1.4%相比于猪肉价格的变化幅度,牛肉价格的变化幅度要小很多,牛肉价格仅能算是微幅下降调整,其变化幅度不大,主要是因为牛肉供应端相对比较稳定,因为我国肉牛养殖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牛肉,据统计,2021年我国牛肉进口总量为215.39万吨,而2022年1-10月牛肉进口总量为220万吨,相比2021年同期增长了25万吨,而这增长的25万吨就是牛肉价格小幅下调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牛肉消费相对低迷也是牛肉降价的原因之一,受餐饮消费低迷的影响,居民外出消费的积极性很低,而牛肉主要就是以餐饮消费为主,失去餐饮消费支撑力,牛肉价格回落。 牛肉价格相比去年同期上调,主要是因为今年9、10月份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带动了牛肉价格的上涨,虽然最近两个月猪肉价格随着供应量的增加而下降了,但牛肉供应量增幅有限,此前上涨的价格并没有降下来。 鸡蛋环比下降0.3%,同比上涨18.1%鸡蛋价格环比下降,一是因为此前鸡蛋价格处于相对高位,养殖端担心后续交通运输受阻影响鸡蛋运输,出货意愿较强,市场供应量处于高位。 二是因为此前各地封控时囤积的鸡蛋尚有余货,贸易商高价采购的积极性不高,消费者也多以消耗存货为主。 三是因为疫情影响终端餐饮消费,深加工企业也因为工人感染,开机率下降,鸡蛋需求低迷。 对于后续鸡蛋价格走势,笔者认为大降的可能性不大,大概率会横盘偏弱运行。 因为短期缺乏鸡蛋消费利好,而供应端,近期淘汰鸡的数量比较多,现在的新产蛋鸡对应的是8月份的补栏量,而8月份的补栏量相比7元环比上涨,新产蛋鸡的增量高于淘汰鸡的淘汰量,致使市场蛋鸡产能增加,供增需减的情况下,鸡蛋价格大概率会继续回落。 羊肉环比上涨0.3%,同比下降5.1%2022年一整年羊价都不理想,养殖户一直处于亏损当中,尤其是下半年,随着饲料价格的上涨,养羊户的亏损不断加剧,致使部分养殖户淘汰母羊和出栏育肥羊后退出养羊行业,这就加速了养羊产能的下降。 另外,随着温度的下降,冬季羊肉消费利好启动,羊肉消费相比之前有明显改善。 在这两方面的促进下,羊肉价格环比小幅上涨。 但羊肉价格的上涨不仅不能代表养羊行业的回暖,反而不利于养羊行业的回暖,因为当前羊肉零售价格还在40元左右,上涨后会进一步影响羊肉的消费积极性,不利于养羊业的去产能。 目前来看,冬季消费高峰未能扭转养羊亏损的状态,那要想扭转只能依托去产能了,据业内预测,养羊行业要想扭亏为盈可能还需要半年的时间,也就是2023年的5、6月份才能明显好转,而羊肉涨价将会延缓这一时间的到来。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chuangtou/26811.html
他们又不在更衣室 没有人知道谁是最佳 马祖拉谈基德言论
南宁通报 没收违法所得 8斤榴莲称出18斤 罚款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