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丨活起来 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何被唤醒 火起来

在端午这样一个传统节日,我们会吃粽子、赛龙舟、做香包,这些传统习俗最短也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们曾经怎么过节、如何生活?这些留下了许多痕迹,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高度重视,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焦点访谈》栏目推出系列节目“活起来、火起来”,聚焦博物馆和老街古村里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端午时节,一场以“端午习俗”为主题的游学活动正在汉中博物馆里进行。在博物馆青铜器展区,老师带着同学们找到了千年前古人过节时用到的器具。找寻完传统文化的印记,在几位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同学们开始了自己的端午仪式。点上香炉,做一个艾草花束,最后在额上点上雄黄。穿越千年的时间,在博物馆里体验这些自古流传的习俗,同学们和古人相遇在了端午这个节日。

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中是汉江的发源地,也是汉文化的发祥地,诸多文物和古迹,都见证了中华文化的延绵不绝。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汉中博物馆时指出: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这几年,每到中国传统节日,汉中市博物馆都会举办特色活动,春节寻龙,元宵猜谜、投壶,清明上巳点茶印染,从文物身上找寻传统的印记。

六月的周末,山西运城博物馆刚开门,大厅里就排起了长队。队伍最前面,每个人都领到了一个精致的小本子,可以盖上漂亮的印章。运城13个县共有10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打卡集章,则是今天许多年轻人出游时的新爱好。这两年,运城博物馆也推出了自己的文旅印章,许多人都被这些印章吸引而来。

从4500万年前类人猿的下颚化石开始,运城博物馆的藏品讲述了中国人在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和传承。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运城博物馆考察时强调,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如何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这两年,博物馆进行了许多尝试。增加二维码提供辅助信息,增设AI语音设备提供讲解,采集文物数据,让公众利用3D互动画面近距离观赏细节。不过对许多现场参观者来说,要了解展品背后的历史和故事,他们更希望有专门的人带领参观。

2022年,运城博物馆一年的参观人数大约15万人次,2023年增长到40万人次。原本馆里的讲解员无法满足这么多参观者的需求,一支志愿者讲解团成为许多观众跟随的对象。

怎么让参观者更好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博物馆会定期组织讲解员进行学习、考核,志愿者们还会相互交流讲解内容,学习专业知识,对每一个讲解的故事精雕细琢。

为了更好地利用馆藏文物,每隔一段时间,运城博物馆不仅会对展出的文物进行替换,这两年还与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了解最新的考古研究成果。最近,博物馆正在对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展品进行调整,把合作院校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的同学们请到了馆里。这几年,他们一直在运城进行考古发掘,在师村遗址发现了当时人们用陶土和石头制作的蚕蛹形状物品,证明了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就已经开始养蚕缫丝。他们考古出土的成果,就在博物馆展出。

运城博物馆不断挖掘文物价值,用更专业的知识满足更多观众了解传统文化的需求;还有一些博物馆,则在探索展陈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打造沉浸式的参观体验。

扬州大运河,中国大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关注大运河,指出: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2021年,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如同一艘停泊在古运河边的大船,请大家来领略中国大运河的魅力。

在第一个展厅,观众们走进5D体验展区,仿佛登上一艘快船,从杭州出发,一路北上,经过苏州、常州、扬州,途经徐州窑湾古酱园,来到沧州,从天津的三岔河,最终抵达北京。日行千里的感觉,让人流连忘返。

汪方慕颜和她的同学是扬州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最近他们研究的课题就是如何活态传承运河文化,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他们找到了理想的观摩案例。在复刻的沙飞船里,他们体会大运河上乘坐豪华客船出行的舒适与惬意。在实景打造的运河街肆,他们一路感受大运河沿岸的市井民生。

在博物馆地下一层,还有一个特殊展厅,运河迷踪展,与其说这是一个展览,更不如说是一次密室体验,这也是汪方慕颜和她的朋友这次到博物馆最想体验的项目。密室里的每一关,都运用虚拟影像和实际模型相结合的手段,在玩家探索的同时,学习和掌握古代中国人是怎么利用运河沟通南北、活跃经济的。通关后,每个人这一路上过关的选项会被记录后打分,了解知识越全面,分数就越高。

把文化融入场景中,把知识藏在展品背后,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充分利用了运河沿岸的风土人情,与运河有关的科学技术,呈现了大运河承载的丰富文化和内涵,从2021年开馆后,每到节假日几乎总是提前约满。

6月8日,湖南博物院推出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多媒体大展,观众在虚拟数字艺术与实体空间里感受汉代文化,和珍稀文物亲密接触。

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小学生们把简牍上记载的故事排练成剧,搬上博物馆的舞台。

在河南殷墟博物馆,车马坑发掘现场被搬到了展厅里,考古工作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

编辑丨陆宇佳 丁然 刘晓晨

摄像丨张戈平 董琪琪 罗飞 张文杰

策划丨余仁山

剪辑丨苗佳亮 郑昱


如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脉和历史记忆,更是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思维方式,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 为了守护这些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那么,在实际行动中应该怎么去做呢?简单地说,就是挖掘、宣传和保护。 挖掘是用自己的眼睛和双手去发现身边的文化遗迹或遗存,文化遗产不一定就是名震全国乃至全球的,只要是前人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皆可归入文化遗产之列;宣传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显示文化遗产的价值,比如写一篇小文或照一张合影,并将其传播出去;保护是用自己的行动与破坏文化遗产行为做斗争,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并不是单指人为破坏的行为,还包括开发文化遗产以谋利的行为。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不是一句单纯的口号,更像是一个行动的号角。 为了使文化遗产更完整地保存下去、更有效地发挥精神价值,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

为保护文物古迹遗址,你有什么好主意

首先要大声疾呼,让保护文化遗产的思想,深深扎根于广大民众的心中。 一定要让保护文化遗传的重要性,做到家喻户晓。 使每个人都能自学地投身到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中去,并由此做好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 第二,要重点保护好对国家发展和民生民计有重要意义的文化遗产,并通过发展旅游事业,在利用中开发文化遗产的价值,并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 第三,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法律法规,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 第四,要继续做好世界文化遗产资源的申报,使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紧密联系起来。 第五,充分利用文化遗产,积极开展历史教育,使人们真正懂得我们民族的过去,更加珍惜我们的今天,并更加坚定地发展我们的各项事业。 原封不动的保存(冻结保存):原封不动的保存,保持历史文化的原真性。 这是联合国提倡的标准。 一般对文物古迹应原封不动的保存;整旧如故——谨慎修复:对于残缺的建筑(古遗迹)修复应“整旧如故,以存其真”。 《威尼斯宪章》提出了世界各国公认的两个修复原则:修复和补缺的部分必须跟原有部分形成整体,保持景观上的和谐一致,有助于恢复而不能降低它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信息价值;增添部分必须与有部分有所区别,使人能辨别历史和当代增添物,以保持文物建筑的历史性。 此外,加固、维护应尽可能地少,即必要性原则;慎重重建:一些十分重要的历史建筑物因故被毁。 由于它们是地方重要的特征、象征,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必要重建。 重建有纪念意义。 但是,重建必须慎重,必须经专家论证,因为重建必然失去了历史的真实性,又耗资巨大,还破坏了遗迹。 在更多情况下保存残迹更有价值;利用以不损坏遗产为前提。 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以不损坏遗产为前提,以续继原有使用方式为最佳,也可以为博物馆,作为参观旅游景点要慎重,防止被破坏;保持历史街区和古城的格局特征。 重点保护好历史街区和古城的平面布局、方位轴线、道路骨架、河网水系等;保护特色建筑风格:保护特色建筑风格,包括建筑的式样、高度、体量、材料、颜色、平面布局、与周围建筑的关系等。 控制适当的建筑尺度——高度、体量非常重要,切记今古不同,不要求高、求大;保护历史环境:事物与其存在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不可以脱离环境而存在。 历史文化遗产环境的意义更重要,重要的、特色的、与重要历史有关的地形、地貌、原野、水体、花木及其特征都要保护;拿不准的古镇、古村、古街、古建筑应暂不拆除。 许多偏远的地方,尤其是山区农村,古镇、古村、古街、古建筑,虽然不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却也是历史文化遗产,有相当高的价值。 当地人不知道,有没有财力和机会请专家鉴定。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暂不拆除,以免造成遗憾,待专家论证后在根据情况处理。 做好历史文化古城和历史文化地段保护规划。 规划是龙头,保护必须以规划为前提,规划必须先行。 有了规划,按规划进行保护。 限于石质文物的种类繁多,材质复杂,我们仅就考古发掘中常遇到的,不同类型的可移动石器的保护处理方法作一简述。 各地在历年的考古发掘中,出土的诸如,原始社会的磨制的石斧、石铲、石刀、石锄等,以至历代的石雕艺术品、造像、碑刻、墓志铭等。 出土时多有不同程度的破损污染破坏。 石质文物因受地下埋藏环境的污染,不浸蚀盐类的结晶作用会发生粉化、变色、生霉、起甲、酥碱破裂,蚀孔等破坏。 由于石质不同处理方法不一样,出土后的检测可在石面上滴上一滴浓盐酸,观察有无发泡反应。 碳酸钙类石质对酸是极敏感的,如有发泡反应切不可用酸类溶液处理,应选用中性或弱碱性的溶液处理。 而属硅酸盐类石质则无明显反应,若有难溶盐类沉积物,可用弱酸类溶液软化。 古代雕刻的艺术品所用天然石材种类很多,这里仅就主要几种材质的洁除处理方法作一介绍。 属同一类的花岗岩、玄武岩,石质坚硬无孔隙。 器物出土后多处于稳定状态。 花岗岩含有66%以上氧化硅,是一种酸性岩石,玄武岩则是一种盐基性岩石,氧化硅含量不到52%。 在恶劣的地下环境中,表面会沉积一层碳酸类或氧化铁和氧化硅等物质的黑色硬壳。 洁除工作可用硬毛刷沾9:1的四氯化碳、甲苯溶液刷洗,使黑色硬壳软化后再清除,然后以蒸馏水冲洗药液,可溶性盐类的去除,可在细流水中校长时间浸洗再用蒸馏水加热在45℃左右浸泡,放入超声波清洗器中,可以快速洗除。 最后以微晶石蜡渗渍封护。 砂岩和灰岩都是比较多孔的,表面腐蚀主要是由可溶盐类的结晶形成硬沉积物,看上去仿佛是从毛孔里渗出的纤维晶状体。 会使石面雕饰,文字模糊难辨认。 洁除办法可用流动水浸洗,然后以硝酸银滴定法测试氯化物的排出含量,直至测不出为止。 用纸浆将石面贴严,纸浆的水分被石头吸收,纸浆层外面干燥,内面略有收缩,石头面上就会被盖上一层多孔物质,石头吸收的水分溶解的可溶性盐类,到一定的时候,向外挥发在纸浆内形成盐壳,纸浆壳在20天左右换一次,反复处理2~3次,会把可溶盐类吸净。 石面酥解或有贴金彩绘情况,必须先加固,可用各50%的乙酸戌酯和丙酮溶剂配2%的硝基纤维素溶液,给石面涂刷加固,把酥松的砂粒粘紧,彩绘固定后,采用纸浆包糊法提取可溶盐类物质。 难溶盐壳则可用5%的稀盐酸作局部软化,而后机械方法剔除。 依我们前面介绍的,需用酸试验,如为碳酸钙类石质慎用酸液处理。 如必用酸类软化盐壳,可先将周围石面用清漆或三甲树脂封护。 如难溶的石膏、硫酸钙类玻璃结晶状盐壳,可用电烙铁给盐壳加热,使结晶石膏物质受热膨胀解体,但温度控制得不可过高。 灰岩类石器受热过度会生成石灰,不可用此法。 大理石是一种灰岩变质而来的,切不可用带有油脂和酸类的溶液洁除,清洗剂可以采用中性溶液。 如氨皂液,用100ml蒸馏水配10g医用软皂和l%的氨水。 另外,还可以采用2%的硼酸或2%的氯亚明,以及5%~10%的氢氧化胺溶液清洗大理石质的文物器表。 器面坚硬锈壳可用清漆将周围封护,弱酸软化锈壳后机械方法剔除,洗去酸液,去除周围的清漆。 严重风化酥解的石雕刻文物,采用化学加固封护时,要按以下几条要求去做。 第一,加固材料对酥化层加固应有较深的渗透力,才能确保石器的有效保护。 第二,采用的保护材料加固后的石器应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防水性,确保石质内空气、水分可以透出来,有一定的“呼吸”能力,第三,所用材料不应有亮光感,不然会改变石器外观。 第四,耐老化性能好。 大理石质文物常会出现表面严重腐蚀呈呆板的白色粒状化,用手指可以掐落石粒。 这类器物可用红外灯烘烤,灯的距离在1m以上,趁热涂微晶石蜡与石油醚软膏。 软膏即熔化,被疏松和多孔石质吸收,石油醚被挥发掉,继续涂至石蜡不再吸收为止。 对于剥蚀成不成形的酥松结晶体,可以用氢氧化钙溶液浸渗进孔隙内,每隔几天渗一次共处理三次。 干燥后用10%的可溶性干酪素加固形成一层酪酸钙和碳酸钙薄膜使粉化石粒凝结起来。 质地疏松的小件石刻艺术品,可用减压法浸渗。 将器物用有机溶剂稀释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类液中浸泡,然后放在真空干燥器内处理,开启真空泵,造成干燥器内减压,使气泡从浸泡溶液的石器中排出,直到气泡完全停止,风化严重的石雕件也可以用有机硅材料加固,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烧和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单体配制成的乙醇溶液,再加上固化剂、促进剂。 渗固后石质表面孔隙度好,透气性能好。 轻微风化的石器,可以用氢氧化钡水溶液浸渍石雕, 50℃的恒温液中浸泡1昼夜,取出后让其自然干燥,空气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作用,石器表面会生成坚固的可溶性碳酸钡,经处理后的石器表面会增加强度,表面不再酥化掉粉。 还有一种醋酸纤维素也可以用来加固酥粉石面。 先用苏打液煮洗掉废电影胶片上药膜,再用醋酸溶解洁净的胶片,然后配成2%~3%的溶液,以此液浸涂加固。 石雕艺术品,出土时破碎、残损器物的粘接,通常采用GJ301快干胶,三甲树脂、热熔胶、聚醋酸乙烯酯、聚甲基丙烯酸酯类材料,丙酮稀释粘接。 修补剂常用:纤维素加熟石膏、颜料;丙酮、乙酸戌酯混合,10%硝基纤维素,拌300目白砂粉,调成油质膏;以丙酮、聚醋酸乙烯酯乳液加岩石粉及无定形二氧化硅、颜料,调成修补膏,刮填修补石器的粘接缝和残缺面。 参考资料:

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增强文化遗产传播的质感和温度?

要增强文化遗产传播的质感和温度,必须:1.立足于时代发展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2.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统一起来。 内容与形式都要注入时代内容,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保持生机活力。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chuangtou/27364.html
全国多地高考今将结束 考后要注意这些事
重庆餐饮老板李红夫妇要交新朋友 门店投资百万起步 乡村基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