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美食 西城居民乐享端午假期 赏非遗

人民网北京6月9日电(鲍聪颖 于志强)端午假期第一天,恰逢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8日至10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西城区端午节文化活动在陶然亭公园举行。

该活动由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西城区饮食行业协会和北京市陶然亭公园管理处共同主办,北京市西城区陶然亭街道办事处协办。

陶然亭公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溢,古典建筑与现代园艺融为一体。活动现场有护国寺小吃、鸿宾楼、柳泉居、峨嵋酒家、茶汤李、仿膳饭庄、六必居等多家非遗老字号食品展位,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老字号的师傅现场向游客传授北京小吃的制作方法,并邀请他们一起互动试做。

“我做的鬃人真的可以走动起来,可威武了!”活动现场还展示了众多珍贵的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在北京鬃人的展台前,一位小朋友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亲手只做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小鬃人。此外,还集中设置了金氏风筝、彩塑京剧脸谱、面塑、内画鼻烟壶、京作核雕、京派折扇制作技艺、景泰蓝制作技艺、民俗游艺、七巧板等十项非遗和传统文化项目展示互动。

一位家长告诉记者:“今天感觉很有收获,在家附近就能体验这么多非遗项目,既让孩子了解了端午节传统文化,还参与了很有趣的互动体验。”

据悉,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文化活动已成为西城区特色文化品牌,市民游客在欢度节日的同时,生动地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社区生活的完美结合。今后,西城区将继续以传统文化内容为主线,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玩法,升级互动体验,让更多居民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没什么端午节吃粽子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 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 事实也正是这样的。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 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年历的一个节日-端午节。 这个节日,是我们裹粽子的日子。 每一年的这一天,许多人家都会包裹粽子,许许多多不同味道不同种类的粽子,都会在这个粽香的季节纷纷涌现。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都说法不一。 有些人都将它视为是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 有人说,这一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 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 后来的后来,端午节的意义起了变化。 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及崇高的人格,将这个一直流传的端午原意给忘了,把一些原先未必是纪念屈原的划龙船及包粽子等习俗,联系到他的身上

端午节吃什么?

端午节这天,最普遍的是吃粽子、喝雄黄酒。而江浙一带,有吃黄瓜、黄鳝、黄鱼、咸鸭蛋黄、雄黄酒“五黄”的习俗。在中国台湾,人们在端午节这天会吃一种叫做“煎堆”的食物。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是大家所期待的节日,不仅仅是有几天假期,还有因为端午节的美食,虽然现在生活较之前好很多,想吃什么都可以吃到,但是如果在端午节这天吃这些食物好像更加美味一些。端午节这天,最普遍的是吃粽子、喝雄黄酒。而江浙一带,有吃黄瓜、黄鳝、黄鱼、咸鸭蛋黄、雄黄酒“五黄”的习俗。在中国台湾,人们在端午节这天会吃一种叫做“煎堆”的食物。

不少地方过端午节时还用米粉或面粉发酵与艾蒿一起蒸馍馍。在吉林延边地区,朝鲜族人民要吃打糕,可增加节日气氛。在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

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chuangtou/27375.html
重庆餐饮老板李红夫妇要交新朋友 门店投资百万起步 乡村基开放
资金却越跌越买!后市怎么走 黄金重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