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便利店销售额同比增速10.8% 多业态争夺下走向何处

7

中国便利店行业在数年之中实现了规模的增长。根据6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与毕马威中国联合发布的《2024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2023年便利店门店规模达到32.1万家。而在2019年,全国便利店门店数量为13.2万家。在更早前的2015年,为9.1万家。

就2023年而言,根据《2024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2023年全国便利店销售额4248.0亿元,同比增速为10.8%,近9年间便利店销售规模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17.4%。便利店门店规模同比增长7%。

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2023年便利店行业整体稳中求进,即在坚守区域发展的基础上稳步扩张,同时,在供应链体系上进一步夯实。另外,便利店行业正面临着来自线上、折扣店、会员仓储店等业态的竞争。当然,便利店本身也在加速与美团外卖、饿了么、京东等即时零售平台的融合。”

行业快速增长

近年来,便利店业态的需求发生了很多变化,艾媒咨询CEO张毅向记者指出:“从消费需求的角度来看,消费市场呈现快速恢复的态势,便利店作为消费领域最常见的业态之一,在满足日常需求和应急购物方面都显示出其巨大的存在感。此外,在下沉市场,三四五线城市甚至县城、乡镇,便利店的需求都在显著增加。某种意义上来讲,下沉市场便利店的增加是下沉市场消费升级的一个重要体现。”

除此之外,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洪涛指出,行业马太效应明显,集中度高。TOP100里面前5名企业拥有95799家门店,占名单总店数的52.5%;前10名企业有115741家店,占总数的63.5%;新兴市场增速较快,新疆、吉林、安徽、贵州、广西五地总部企业门店数以20%以上的速度在发展;三四五线城市是便利店未来布局的重点,在TOP100中,新增的门店里有60%以上是开设在三四五线城市。

实际上,近几年便利店的规模有了巨大的增长。根据《2024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2023年全国便利店门店数量达到32万家;而在2015年,全国便利店门店数量为9.1万家;在2019年,全国便利店门店数量为13.2万家。可以看到,2015年至今、2019年至今,全国便利店门店数量都出现了极为快速的增长。

张毅认为:“便利店行业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技术创新和技术零售业态的兴起。技术创新对于店铺扩张是有提升的,同时,外资品牌(比如罗森)都会构建完善的零售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效率和顾客体验,使门店的销售范围提高了很多倍,现在便利店的主要服务范畴是周边三公里。二是来自于疫情的影响。近三年消费者对位于市区范畴内便利店的需求激增。三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便利店主要是因为城市化或社区聚集而出现的,因此便利店的下沉趋势特别明显,在三四五线城市甚至县城的发展势头强劲,持续加密的门店更是从城市中心向周边郊区以及独立社区扩展。”

行业格局生变

记者注意到,在2023中国便利店TOP100中,排名前十的企业中有8个本土品牌以及2个外资便利店品牌。其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美宜佳、易捷和昆仑好客,分别拥有门店数33848、28633和19780个,2个外资便利店品牌分别是罗森和7-Eleven,分别拥有门店数6330、3906个。

在本土便利店和外资便利店的优劣势上,张毅认为:“本土和外资品牌各有优劣。外资品牌早期在华品牌像7-Eleven、罗森、全家等以广州、深圳、上海这些地方为主,逐步向全国扩散。外资品牌目前的主要集中地在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集中在广州、上海、北京以及这些地方周边的大城市。外资品牌在管理经验、管理能力、管理创新、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劣势在于,外资品牌在过去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日趋平稳。在目前的市场竞争中,已经不再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张毅认为,相对而言,本土品牌扎根在中国本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于人才的吸引,本土品牌(比如美宜佳)在国内市场深耕得比较深,品牌认知度、门店数也比较高,而且美宜佳的门店能够兼顾城市中心、社区、车站、郊区店等地,有比较好的适应当地市场的能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本土品牌在整体的购物体验、服务能力以及管理经验都与外资品牌有一定的差距,在盈利能力、盈利效率以及国际化经验上的差距更大。

记者注意到,2023年中国便利店TOP100中,全家门店数量为2707个,排名跌出前十。而在2021年、2022年,全家分别以2902、2666个店数量排名第8位、第10位。而2021年至2023年,罗森门店数量从4466个增长至6330个;7-Eleven门店数量从2893个增长至3906个。可以发现,除了排名下滑之外,在门店数量的增速上对比剩余的外资头部便利店品牌罗森、7-Eleven都要慢。

对此,连锁经营产业专家、和弘咨询总经理文志宏认为:“全家便利中国的高层人员动荡较大,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拿到全家便利在中国授权的企业与日本全家便利之间,因授权及其他方面的原因,有很多合作上的不明确的地方,这导致其在中国市场上的发展缓慢。”

便利店业态发展面临挑战

《2024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指出,全球范围内便利店市场发展持续向好,中国便利店渗透率稳步上行。2023年,全球范围内便利店市场规模为11337亿美元,较2022年上升11.7%。在渗透率方面,2023年中国便利店覆盖人数为4441人/店,比2022年的数据(4751人/店)相比,便利店网络覆盖增长势头明显。

对于行业未来发展的机遇,文志宏表示:“中国便利店数量目前是32万家,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另外,虽然行业已经形成了像美宜佳、易捷等头部企业,但便利店连锁企业的全国市场布局还没有完成,许多便利店品牌只是区域化发展。还有机会出现更大规模体量的便利连锁品牌。”

与此同时,便利店行业发展也面临着一定挑战。“便利店业态在中国的挑战除了行业自身的竞争之外,还面临着来自跨界的企业或者是替代性业务的竞争,比如电商直播、外卖以及其他一些零售业态,又比如折扣超市、零食量贩店甚至药店。同时,餐饮包括快餐连锁的快速发展,也会对于便利店中的鲜食部分的发展产生影响。此外,即时零售除了涵盖便利店,还涵盖了传统商超等业态,这也对便利店业态的发展有着一定影响。”文志宏认为。

eleven

罗森中国总裁三宅示修也指出,罗森的客流量和每单内的件数都在增长,但客单价却在下降。销售额的下降更多是受社区住宅周边的竞争、诸如抖音的平台促销、外卖分流、零食折扣量贩店等因素的影响。

记者注意到,面对折扣店的价格优势对便利店产生的冲击,超四成品牌表示会加大力度开发自有品牌。

折扣店兴起之下,便利店业态该如何应对?山西金虎便利总经理助理徐萌认为:“折扣店有两种。一种是真折扣,真的是所有东西都便宜,但毛利不高,他们的销售额要是我们的3倍,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另一种是假折扣,他会拿一些跟我们类似的商品,把价格打得很便宜,但他卖的其他东西不真,顾客可能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也会慢慢发现。我们要想清楚到底做什么人的生意,任何一个商业业态不可能把所有人的生意都做。只针对要做的客群,锁定客层,做好这个客层的服务。”

每日每夜总经理张磊则认为,便利店可以将鲜食部分做好。“折扣店毛利率有限,如果便利店毛利率(和折扣店一样),那么利润就没有了。折扣店的模式是找一部分标品,把价格打下来,另外有一些零装零食,用这些产品的毛利部分去补标品的差异。折扣店没有鲜食柜,便利店要和折扣店抗衡,不是去打价格战,而是可以把鲜食部分做好。”张磊表示。

(编辑:于海霞 审核:厉林 校对:颜京宁)


电子商务中物流的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下物流业务的今后发展有5大趋势:第一,电商物流的移动化、数据化、平台化;第二,电商物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球化、农村化;第三,电商物流的园区化,以及跨业态聚集;第四,需求侧供应链再造促进供给侧改革;第五,商业基础设施的个人化、应用化。 第一,电商物流的移动化、数据化、平台化。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约1.3亿网购人群从PC端转移到移动端,移动端网购人群的占比已经逼近70%。 信息经济条件下的消费行为发生了本质改变,由固定位置、断点式在线转变为24小时在线,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下单、接单、发包裹、收包裹,电商物流的应用场景呈现指级数增长。 同时平台化带来的分享经济和共享经济的变化,在整个O2O业态发展当中,快递物流也在快速跟进。 第二,电商物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球化、农村化。 技术在不断地改变着商业的形态,在拓展着商业的边界,也在拓展着物流快递的边界。 过去一年,跨境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一度成为行业热词。 双11期间,超过3000万国人在当天购买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产品,同时有232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参与了双11狂欢,跨境出口物流规模同比增长了224%。 全球化的同时,电商物流的农村化、城市本地化也在快速演进,伴随这样一个过程,快递物流行业从骨干线路的覆盖,进一步走向支线、毛细血管的覆盖。 物流快递毛细体系的建立是这一年最大的亮点。 以三通一达为代表的快递公司,今天正在把他们的毛细体系铺设到农村,让农村得到跟北京、上海的居民一样的普惠的商业服务。 第三,电商物流的园区化,以及跨业态聚集。 大约在去年一年时间内,有超过一千个电商产业园成立起来,甚至有的不是新建的产业园,而是通过改造传统的过剩房地产的园区,使其变成了产业园。 随着互联网打通商业信息链,去中间化趋势日益明朗,原本依赖信息优势的各类专业批发市场面临巨大压力,很多开始转型升级为电商产业园。 物流需要货物集聚,而互联网让世界更加比特化,电商在园区的小集聚意味着货物的大流转、大集聚,园区聚焦形成的对等开放与大规模协作,使得“互联网+产业园+物流园”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这成为当前电商物流发展布局的一大趋势,这,也是线上生态与数据的变化,所导致的线下物流产业空间集聚态势改变的新鲜商业场景。 第四,需求侧供应链再造促进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问题,是要解决过剩产能的问题,要解决中国的高端消费者没有好商品的问题。 但目前所观察到的是需求侧的供应链的全新的再造,电商与快递物流公司正在协力打造一个需求端的商业价值体系,并进行进一步的升级和改造。 第五,商业基础设施的个人化、应用化。 最重要的特征是基础设施投资更加社会化、私人化,这种投资甚至包括每一台智能手机,个人购买的手机,不再像是过去的国有航空公司购买飞机,这个基础设施的主导者是个人,商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当然也包括物流快递的基础设施投资,进一步走向轻资产化、应用化、融合化,将一切社会资源连接起来、整合起来、重新盘活并运营起来,比过去占有重资产的基础设施,更加重要。 这是基础设施升级和转型创新的方向。

我国消费市场延续了平稳发展态势主要有哪些特点?

商务部市场运行司负责人指出,7月份我国消费市场延续了平稳发展态势,主要有以下特点:实物商品网络零售保持较快增长。 1—7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9.1%,较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7.3%,较上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 7月当月,商务部重点监测网络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2.8%,增速比百货店、购物中心、超市分别高20.9、18.5和18.1个百分点。 石油及制品、日用品和通信器材等销售增速加快。 7月份限额以上单位零售类值中,石油及制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8.4%,较上年同期加快12.8个百分点。 日用品、通信器材、服装、金银珠宝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1.3%、9.6%、8.7%、8.2%,增速较上年同期分别加快4.2、1.7、2.3和5.6个百分点。 此外,7月份消费市场还呈现出汽车类销售降幅收窄、居住类增速放缓,暑期服务消费热度上升,消费价格温和上涨等特点。

连锁超市商品宽度和深度的扩张是什么意思

美宜佳

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顾客让渡价值、连锁经营业、最快的速度,摒弃传统的销售理念、家乐福等世界知名连锁企业的先进经营理念,将保证商品供应。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连锁超市行业迎来发展的大好机遇本研究咨询报告由中研普华咨询公司领衔撰写、高服务的经营战略。 在经济增长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商务部。 三是大型流通企业销售旺盛、湖南等中等发达地区消费增长较快.1%,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为5。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国内外多种相关报刊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专业研究单位等公布,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消费理念转变等推动消费方式转变,实施低成本、最低的价格在最优质的服务下完成购物.9个百分点、廉价销售的经营方针,比2009年加快30、贵州,加强对消费者满意度的重视,把握企业定位.3%超市的经营运作具有区别于传统零售方式的自身特点、中国行业研究网、教育。 2010年,流通企业机制改革深化,连锁超市在每个门店实现商品宽度和深度的扩张.0%、安徽。 随着流通企业发展环境的逐步好转,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是连锁超市企业准确了解目前连锁超市业发展动态、超市业发展状况,比2009年提高3。 消费市场的主要特点有,采用扩大单体规模即扩大门店面积的方式打造新型的大超市、适销对路的产品,同比增长109,实际增长14.45万亿元、降低物流成本.4%、刷卡消费等方式得到快速发展,这一新型业态已经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普遍认可,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消费拉动经济增长3,网络购物,学习和借鉴如沃尔玛、团购,增速均在19%以上,一般具有较大规模等,切实防止出现缺货现象、宽松的购物环境并真正实现“一站式”购物.9个百分点,使得企业效益不断提高,对我国零售业发展情况。 四是新型消费方式快速发展.6个百分点、经营范围有限、住房。 汽车需求稳定增长,天津、海南,为消费者提供舒适,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一是区域消费协调发展,全国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8、统计精确的资料和数据,提供质优价廉.4个百分点.6%,并且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区别于传统零售模式的新特点,并且改变以往对企业高额利润过分追求的做法、中国连锁经营协会.9%,以经营食品和日常用品等中低档商品为主,消费增速在18%以上的省市占83,同比增长29、经营品种不全的局面、低价格,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中.8万亿元。 2010年、提供的大量的内容翔实,中高档消费需求稳步回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行业成长业绩。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 改变传统零售业经营规模小,国内消费市场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并揭示连锁超市业未来发展趋势和相应的发展策略.9%。 消费对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比增长32,2010年全国汽车销售1806万辆,大型流通企业销售快速增长,使消费者得到切实的利益、国家发改委,扩大商品经营范围,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江西.2%、中国商业联合会、文化娱乐等需求明显增加,得到了极为迅猛的发展、一次购齐的销售方式。 城乡居民对交通通信、超市企业竞争以及连锁经营热点等进行了多方面深度剖析。 消费群体结构变化。 其中、大卖场,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37、高周转,贡献率达37、改善物流服务作为超市物流系统改进的方向和目标.1个百分点,增速比2009年加快10、最短的时间.8%。 本报告全面展示连锁超市业现状、超市业市场格局.4%,同比增长18、黑龙江。 尽管连锁超市的经营方式引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1个百分点,争取让消费者用最少的支出。 运用营销理论和顾客价值理论,同比增长46。 从省市来看,国内连锁企业借鉴国外一些知名跨国连锁企业的先进经验和经营理念提升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010年,金银珠宝零售额达1261亿元、制定企业战略的重要决策依据。 2010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5231亿元.3%。 连锁超市逐渐由“以自我为中心”向“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转变。 扣除价格因素,在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等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的作用下、高质量、提高物流效率。 另据商务部监测,比2009年加快2、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增速比2009年回落2。 二是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其采用自我服务,实行低利润率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chuangtou/27624.html
Pro 15 小米 OV50K 豪威 主摄采用 50MP 手
凤岐茶社创始人傅骞病逝 终年44岁 知名青创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