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整版关注长白山 筑牢生态屏障 永续发展宝藏

长白山,地球生态一颗耀眼的绿色明珠。

作为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的“东北三江源”,长白山不仅是欧亚大陆东缘的最高山系,也是北半球同纬度带原始状态保存最好、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拥有欧亚大陆东部最为典型的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长白山脉呈东北至西南走向,形成绵延约1300公里的生态屏障,护佑着中国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的生态系统。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近年来,吉林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筑牢长白山这一生态屏障,在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中永续宝藏。

野生东北虎、东北豹种群数量增长,“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成为常客——以珍禽猛兽“代言”的自然环境乐谱为基,长白山律动文旅、生态、康养、体育、经贸等乐章,奏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交响曲”。

保护绿水青山 筑牢生态屏障

3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公布最新一批世界地质公园入选名录,长白山名列其中。

“长白山是数百万年来保存最完好的复合型火山之一,完整记录了火山形成的全过程,为研究火山形成机制创造了条件。长白山顶的天池是东北亚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火山口湖,景色美不胜收……”对这一新晋成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新闻公报中毫不吝惜溢美之词。

长白山担得起这份赞誉。

“十分之一”定律下的野生东北虎种群数量增长,是这份赞誉的重要参考。生态学认为,食物链的能量转化中,每2万千克的绿色植物才可转化为2000千克的食草动物,进而才可保证1只200千克体重的东北虎存活。作为生物链顶端物种的东北虎,对自然环境的“要求”堪称苛刻,其种群数量变化更相当于所处环境的晴雨表。

如今在长白山地区,人与野生虎豹的不期而遇已不再是爆款新闻。2021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正式成立,划出1.41万平方公里土地为虎豹重建家园,横跨吉林和黑龙江。公园管理局最新监测数据显示,目前稳定生活在公园范围内的野生东北虎已达70只左右,野生东北豹已达80只左右,活动范围超过1.1万平方公里。

“我们看到东北虎豹种群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在公园的东部核心区,已经重现‘众山皆有虎’的历史盛况。”国家林草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冯利民介绍,过去一年间,至少20只东北虎幼崽、15只东北豹幼崽被记录下来。

长白山除了虎豹成群,还是珍禽重要繁殖地。一副萌态的中华秋沙鸭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喻为“鸟中大熊猫”,每年迁徙季都会成批来到长白山下的二道白河、松江河等水草丰美的地方繁殖育雏。

吉林省科普服务中心近期再次监测到中华秋沙鸭雏鸟戏水的场景。通过视频终端可以看到,“鸭妈妈”正带着一群“鸭宝宝”在水面玩耍。常年在长白山区拍摄野生动物的摄影师朴龙国说,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拍摄到雏鸟“跳巢”等罕见画面的机会也变多了。

珍禽猛兽“代言”的生态环境,离不开科学严格的保护举措。近年来,吉林省持续对长白山实施“统一规划、统一保护、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大力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构建了“天地空一体化”林业监测预警体系,以及集资源保护、森林防火、应急处置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指挥平台,实现“人防”向“人防+技防”的历史转变。

守卫长白林海,筑牢生态屏障,是长白山“绿色守望者”长期坚守之义。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长白山脉最核心的区域,区内9个保护管理站中管护面积最大的是维东站。“每天,巡护员们需要在原始森林里行进十几公里,对管辖区域进行零死角巡护,确保万无一失。”管理站站长于德江说。

走进吉林长白山森工集团松江河林业有限公司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正通过电脑终端对辖区森林实时监控。“利用‘森林眼’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森林防灭火监控指挥工作越来越信息化、智能化。”公司防火办主任周辉介绍,科技赋能有效解决了夜间人工监控森林火情的实际困难。

“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绿色底蕴日益彰显。”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高飞介绍,近年来长白山开展“反盗猎反盗伐”“红松种源保护”等专项行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目前,长白山已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两大世界级品牌。

坐拥绿水青山 迎来金山银山

5月末,全国多地已然入夏,但海拔超2000米的长白山主峰依然“冰感”。经历了200多天的冰封后,长白山天池迎来2024年开冰季,吸引大批游客围观。有网友在短视频下方留言“刚刚睡醒的天池好美!今年一定去一趟大东北”。

冰雪与避暑休闲生态旅游,既是“十四五”期间吉林省“三大万亿级”产业之一,也是长白山生态保护与生态旅游发展相得益彰的名片。长白山位列中华十大名山,是驰名全球的旅游胜地。每年端午节前后,这里便进入历时3个多月的“黄金避暑季”。在域外游客和“网红”眼中,长白山“22℃的夏天”是很难让人拒绝的诗和远方。

坐拥大美绿水青山,迎来发展金山银山。2023年,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旅游业创历史新高,累计接待游客274.77万人次,同比增长260.5%。在东北冰雪旅游整体“出圈”的2023/2024雪季,长白山景区接待游客72万人次,比2018/2019雪季增长164.3%。

每年避暑季期间,日均游客数万人。为提供更优质的游览体验,长白山景区下移山门,在二道白河镇新建游客集散中心,避免了游客直达山门排大队无法进景区的情况。同时,景区设置了最大承载量,拒绝不顾生态环境和游客体验大量放票可能带来的短线收益。“山门下移,还方便游客在山下就可享受到景区服务。”长白山旅游股份公司董事长王昆说。

▲图/长白山南坡高山苔原花园 朴龙国 摄影

年初,“长白山一机游”平台宣布上线,标志着长白山旅游产业进入更加便利的数字化时代。这一智能小程序,将长白山旅游资源与品牌文化进行统一包装与推广,产品涵盖景区门票以及酒店、冰雪、漂流、温泉、旅拍等的产品预订,更有美食推荐、线路攻略、交通出行等板块的服务,使旅游产品更精准地投放给游客。

旅游全链条的供给,决定着产业的走势。高飞介绍,长白山保护开发区餐饮经营主体新增300余家,住宿床位新增1300余张,暑期高铁列次增至15对,冬春季执行航线20条。长白山机场吞吐量达57万人次,高铁站运送旅客达180万人次。“服务业态不断丰富,带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9%,增速居于全省前列。”他说。

长白山与阿尔卑斯山、落基山并称为“世界三大粉雪基地”。随着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的提质升级,作为“雪季顶流”的长白山也正向文旅“四季长红”挺进。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下,长白山景区还对周边乡村形成带动,引领和美乡村建设、乡村振兴项目提挡升级。

2025年,沈白高铁将正式开通运营,届时北京至长白山路程压缩到4小时。“全面进入大高铁时代,长白山景区接待人数将达500万人次,全域旅游人数将达2000万人次,旅游收入将达500亿元。”吉林省文旅厅党组书记陈鸿罡说,吉林将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及全要素发力,构建“长白天下雪”“清爽吉林·22℃夏天”双品牌驱动大格局。

依托绿水青山 蹚出发展新路

凌晨时分,千余名登山爱好者集结出发,沿长白山主峰公路攀登,在朝晖铺满水面之际陆续抵达天池,迎接元气满满的新一天……这是已成功举办4届的长白山“天池云路”登山赛现场画面。第5届赛事作为吉林省旅游发展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将于6月30日在中国东北之巅“上线”。

“长白山的资源太好了!来到这就没想过离开。”长白山势佳体育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乔浩说。53岁的乔浩来自沈阳,在中国登山协会、中国城商联体育商业委员会、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等组织均有任职,2019年来到长白山创业发展户外体育等产业,5年间投资8个项目。除了长白山“天池云路”登山赛,他还参与策划了森林马拉松、边境马拉松等多项有影响力的赛事。

办一场会,兴一座城。近年来,长白山抢抓中国户外运动的风口,相继开展了登山、路跑、骑行、溯溪、滑雪、野外定向、汽车拉力等众多项目的品牌赛事活动。“城区内还打造了泰格岭山地户外运动公园和长白山冰雪运动主题公园。我们利用活动促进文体旅融合,提升长白山的品牌力与影响力,对域外投资形成更强的吸引力。”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委会旅游和文化体育局局长耿德勇说。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2023年,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全区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97.3%,无重污染天气发生,全区的国、省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和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2023年,长白山保护开发区GDP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位居吉林省首位;今年一季度,这里再创历史新高,GDP同比增长20.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6个百分点。

依托绿水青山蹚出发展新路,长白山正持续做大两个项目、两种温度的世界级水资源产业。

打造世界级温泉带康养产业。长白山地区温泉星罗棋布,水温最高达80℃以上,富含钠、氢、钙、镁等物质。长白山利用这份天然的馈赠,整合资源建设和引入了一批“温泉+康养”项目,构建以“康”为主题、以“游”为载体、以“养”为特色的康养产业模式。

打造世界级矿泉水产业集群。长白山被国际饮水资源保护组织列为全球三大天然矿泉水黄金水源地之一,域内目前已探明矿泉水28处,年出水量1.5亿吨,陆续吸引娃哈哈、农夫山泉、康师傅等多个品牌在此竞逐瓶装饮用水市场。今年,长白山还将力推矿泉水产业园项目落地。

2021年9月,吉林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支持白山市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打造美丽吉林绿色“样板区”。白山市位于长白山腹地,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以试验区建设为契机着力构建全域旅游、人参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推动高端生态转化为高端产业。

“共建大长白山经济圈。”白山市委书记谢忠岩说,白山市与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同为吉林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地缘相同、禀赋相近,相同的“生态基因”为两地一体发展、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什么叫湿地.湿地是地球的肺是吗

湿地:对于很多人来说,湿地是一个十分生疏得概念,只是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突出,媒体开始介绍湿地。 其实我国古人早就注意到湿地。 古人将常年积水的沼泽地或浅湖称为沮泽,将季节性积水性积水或过湿的沼泽成为沮沼,将滨海沼泽或盐沼称为斥泽。 “湿地”一词源自英文wetland,该词由两个词组成的,即wet和land。 Wet是潮湿的意思,land是土地,所以“湿地”一词的中文译名是准确的。 有一段时间,有人按照日文字译为湿原,经过多数学者推敲比较,一致认为“湿地”一词比较准确。 但是湿地的定义是什么,各国和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 有人粗略估计湿地的定义有20多种,也有人说50多种,但大体上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狭义定义一般是认为湿地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 广义则把地球上除海洋(水深6米以上)外的所有水体都当作湿地。 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就是广义的定义,具体的文字表述是:“湿地系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蓄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水区。 ”同时又规定:“可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超过6米的区域”。 美国的定义时:“湿地是有水覆盖着土壤的地方,或全年或一年中不同时期(包括生长期)在土壤表面或接近表面处存在着水。 ”目前我国尚未对湿地下定义,多数学者倾向采用湿地公约的定义。 根据湿地的广义定义,河流、湖泊、沼泽、珊瑚礁,都是湿地;此外湿地还包括人工湿地,如水库、鱼(虾)塘、盐池、水稻田等。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从冻土地到热带都有湿地,但迄今没有全球湿地资源的精确数字。 据世界保护检测中心的估测,全球湿地面积约为570万km2(也有人估计为850km2),占地球面积的6%,其中湖泊占2%,藓类占30%,草本沼泽占30%,森林沼泽占20%,洪泛平原占15%。 世界红薯林的面积约为24万km2,珊瑚礁约60万km2。 就世界而言,湿地经历着退化、丧失和恢复的过程。 据文献资料,美国湿地丧失了54%,法国丧失了67%,德国丧失了57%。 中国丧失的湿地也很多,只是没有精确的统计数字。 中国有多少湿地,目前也只有估计数,国家林业局汇总的数字为6594万km2,但这个数字没有把河流这一重要湿地类型统计进去,显然与湿地公约定义不一致,因此目前国家林业局正在按统一标准进行全国湿地资源调查。 湿地是地球的肾,森林是地球的肺。 草原:我国有4亿公顷草原,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0%%,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13%%,居世界第二位。 西部地区草原面积占农田、森林和草原等大绿色植被生态环境的79%%,草原是农牧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我国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是西部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的发源地。 目前我国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发生退化、沙化、盐碱化,而且每年还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草原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沙尘暴频发,威胁国家的生态安全,直接影响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黑土地:在我国广袤的东北平原北部,大兴安岭与长白山之间的松嫩平原上,有一块面积达10.8万平方千米的黑土带,这是目前亚洲惟一的大面积黑土带。 这样的黑土带全世界也仅有3处,另两处分别在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和欧洲的乌克兰。 黑土土壤肥沃,腐殖质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团粒结构好,是肥力最高的土壤,正是有了这无比肥沃的黑土,这里便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农业区,而且也是我国珍贵的土地资源。 黑土地是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该区年降水450毫米~550毫米,绝大部分集中于暖季,雨热同季,冬季寒冷,土壤冻结较深,有季节冻层,母质粘重,透水不良,有时还可形成上层滞水,在这种情况下,暖季草甸草本植物得以顺利发展,在地上、地下都积累了大量有机物。 由于黑土地区暖季短而凉爽,冷季长而严寒,土壤微生物活动的强度不大,大量有机物难以迅速分解,多转化为腐殖质。 另外,在黑土的形成过程中,灰分元素的生物循环量也很大。 由于胡敏酸类腐殖质含量多,粘粒和钙离子含量高,自然植物根系发达,因而相应地形成了良好的团粒状结构,土壤极其肥沃。 所以人们常说:黑土地不上肥也一样打粮食。 近年来,由于不当的人类活动,使黑土地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危机。 一是长期搞单一的粮食生产,以粮为纲,重农轻林,毁林开荒,在一些山区河谷、沟谷、坡地等水热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林地被开垦为耕地;另外光热资源符合农作物生产的地区草地被大量开垦,致使林地、草地生态作用被大大削弱;再加上掠夺式经营,重开发轻保护,导致黑土地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二是长期大量不合理地施用化肥,使土壤变硬、板结、肥力下降。 昔日肥得流油的黑土地,正一天天变成不毛之地。 过去,这片黑油油的土地上覆盖着七八十厘米甚至一米厚的黑土层,而现在许多地方的黑土层仅剩二三十厘米,有许多地方已裸露出有机质含量极低的泛黄母质层,犹如黑土上长出了黄皮疮,完全失去了生产能力。 黑土地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过程,自然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需要200年~400年的时间,但严重的水土流失却使黑土地每年失掉厚度达0.5厘米~1厘米的表土。 真是流失容易,恢复难。 水土流失不仅造成土地生产能力的下降,而且从农田冲走的土壤淤积了河道、湖泊、水库,使河床抬高,湖泊、水库容量减小,洪水危害加剧。 1998年松嫩洪灾,除松花江、嫩江流域中上游地区遭受长时间、高强度的降雨外,流域中上游地区的严重水土流失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我国现在有哪些自然保护区,分别是保护什么生物的 沙尘暴是怎么引起的,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沙尘暴

中国自然保护区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地方级又包括省、市、县三级自然保护区。 此外,由于建立的目的、要求和本身所具备的条件不同,而有多种类型。 按照保护的主要对象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生物物种保护区和自然遗迹保护区3类;按照保护区的性质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科研保护区、国家公园(即风景名胜区)、管理区和资源管理保护区4类。 不管保护区的类型如何,其总体要求是以保护为主,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把科学研究、教育、生产和旅游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得到充分展示。 自然保护区截至2003年底,中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226处。 到2005年3月,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的自然保护区有:武夷山、鼎湖山、梵净山、卧龙、长白山、锡林郭勒、博格达峰、神农架、茂兰、盐城、丰林、天目山、九寨沟、西双版纳等26处。 太多了,没法给你数清楚。 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戈壁滩上的沙尘暴成的主要原因。 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气候背景;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 土壤、黄砂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当干旱少雨且气温变暖时,硅酸盐表面的硅酸失去水分,H2SiO4=SiO3 -2 + H2O(气)↑这样硅酸盐土壤胶团、砂粒表面就会带有负电荷,相互之间有了排斥作用,成为气溶胶不能凝聚在一起,从而形成扬砂即沙尘暴。 沙尘暴本质上是带有负电荷的硅酸盐气溶胶。 沙尘暴的形成需要这三个条件: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 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 二是大风。 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 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 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 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傍晚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 沙尘暴预防措施 1.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 2.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 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 3.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防灾、抗灾、救灾规划,积极推广各种减灾技术,并建设一批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防御体系。 4.人们对自然资源进行长期掠夺式开发,因而造成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而环境的恶化又为沙尘暴提供了丰富的沙尘物质来源。 5.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保护好环境。 6.加强沙尘暴的发生、危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科普宣传,使人们认识到所生活的环境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不仅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还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人们要自觉地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四道防线阻击沙尘暴 第一,在北京北部的京津周边地区建立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生态屏障; 第二,在内蒙古浑善达克中西部地区建起以退耕还林为中心的生态恢复保护带; 第三,在河套和黄沙地区建起以黄灌带和毛乌素沙地为中心的鄂尔多斯生态屏障;第四,尽快与蒙古国建立长期合作防治沙尘暴的计划框架,设置到蒙古国的保护屏障。 1.宏观措施 ①广泛深入地开展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认识水平。 关心、爱护环境,自觉地参与改造和建设环

长白山的特点

长白山是作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并与五岳齐名、名光秀丽、景色迷人的关东第一山,2007年成为国家首批AAAAA级风景区,因其主峰白云峰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积雪为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 走进长白山,就是走进雄浑和博大——雄姿跃出海面2691米。 以长白山天池为代表,集瀑布、温泉、峡谷、地下森林、火山熔岩林、高山大花园、地下河、原始森林、云雾、冰雪等旅游景观为一体,构成了一道亮丽迷人的风景线。 大自然赋予了它无比丰富独特的资源,使之成为集生态游、风光游、边境游、民俗游四位一体的旅游胜地。 著名的长白山天池位于长白山主峰火山锥体的顶部,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口湖,荣获海拔最高的火山湖基尼斯世界之最。 天池四周奇峰林立,池水碧绿清澈,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的三江之源。 从天池倾泻而下的长白飞瀑,是世界落差最大的火山湖瀑布,它轰鸣如雷,水花四溅,雾气遮天。 位于冠冕峰南的锦江瀑布,两次跌落汇成巨流,直泻谷底,惊心动魄,与天池瀑布一南一北,遥相呼应,蔚为壮观。 生动地再现了“疑似龙池喷瑞雪,如同天际挂飞流”的神奇境界,游者身临其境,会产生细雨飘洒、凉透心田的惬意感受。 鸭绿江大峡谷和长白山大峡谷集奇峰、怪石、幽谷、秀水、古树、珍草为一体,沟壑险峻狭长,溪水淙淙清幽。 其博大雄浑的风格和洪荒原始的意境,深深地震撼了旅游者的心魄。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chuangtou/30838.html
炮轰苹果后 马斯克称造手机并非不可能
又被韩网友热议 和车银优视频 优雅白西装吸睛 宋慧乔在威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