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最振奋人心的消息 人民币让人很意外

长期征集

日子很难,生活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有苦说不出的感觉,受苦的人最懂。

和吃苦相比,有苦难言,无人问津,可能比苦本身还难受。

重生之后,叶檀老师变了很多,变得能吃苦,吃自己的苦,吃别人的苦。

她说,有苦我们一起分担。

每周六,叶檀老师都会亲自回复,并在公众号上发出, 有苦难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叶檀老师倾诉,把你的故事,发送到 邮箱yetanbusiness@163.com, 叶檀老师看到,一定会回复。

记住,这世界还有人,关心你,在乎你,理解你。

文/叶 檀财经团队

成功的人,说什么都对,失败的人,说什么都错。这句话成王败寇的话,能让很多人陷进泥潭,以为世界上只有当下的丛林逻辑。

但凡成功的人,多数都失败过;大多成功的人,多数因失败而成功。

黄仁勋经历的失败不少,但目前他很成功。英伟达已经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

6月17日,在加州理工学院的毕业典礼上,黄仁勋有段话值得品味。

他说,在去日本旅行的时候,和一位园丁交流,受益匪浅。那是一个典型的夏日,闷热潮湿又粘稠。热气从地面散发出来,空气很浓,很静止。

我们和其他游客穿过精心打理的苔藓花园。苔藓花园,它几乎收藏了世界上所有种类的苔藓,而且保存得非常完好。我注意到一位孤独的园丁蹲在那儿,小心地用一根竹镊子摘青苔,然后把它放进竹篮里。

只有这一位园丁,篮子看起来是空的。有那么一刻,我还以为他在从一堆假想的死苔藓中摘选想象的苔藓。

于是我走到他面前,问他:“你在做什么?”他用英语说:“我在摘死苔藓,我在照料我的花园。”我说:“但你的花园如此大。”他回答说:“我照料我的花园已经25年了。我有充足的时间。”

那是我人生中最深刻的感悟之一,它真的教会了我一些东西。这位花匠专心于他的手艺,做着他毕生的事业。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就有充足的时间。当一个人将当下放在首位,他将有充足的时间去做重要的事情。

(图源:pixabay)

黄仁勋从得道园丁中获得感悟,我从黄仁勋这双慧眼中感触。

现在的环境,每个人都很忙,忙到忘了身边还有美好,有明,有空,有净。 能够用眼用心体验理解感悟这个世界,不易。

所以,黄仁勋成了黄仁勋。

感慨就到这,言归正传,下面是本周的檀几条正文。

房地产,越刺激,越购买,越挂牌

5月17日,中国房地产政策尺度打开的日子,算起来刚好一个月,这一个月来的效果陆陆续续出炉了。

现在,企业需要的是休养生息。

(图源:pixabay)

6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5月份房地产市场的基本情况以及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变化。

新政之后,大多数地方赶早不赶晚在第一时间落地,快的话5月份下半旬就会有体现。 从5月份的统计来看刺激并不明显。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前五个月全国新房销售面积及增速保持在负20%以下,和前四个月差距不大。新房销售增速依旧大幅低于销售面积,说明全国房地产还是在以价换量。

在库存方面,5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425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8%。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24.6%,地产库存依然在增加中。

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变动,基本印证上述结论。 5月房价比4月进一步下跌,且下跌幅度有扩大之势。

据国统局数据,5月7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的销售价格,分别环比下跌0.7%和1%。据财新统计,不同能级城市,下跌的幅度差距不大。

新建商品住宅方面,5月一线城市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7%,降幅环比扩大0.1个百分点;二三线城市的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7%和0.8%,降幅均环比扩大0.2个百分点。

二手住宅方面,5月一二线城市的销售价格分别环比下降1.2%和1%,降幅均环比扩大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的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9%,跌幅环比持平。

遗憾的是,5月70个大中城市二手房环比价格全部下跌,无一幸免。

地产交易到今天,二手房占比越来越高,尤其头部城市超过50%。可以说二手房交易代表了实质性的房地产走势。

70个大中城市全面下跌,历史上仅有三次。

第一次是2014年9月;第二次是2023年12月;还有这次。

2014年9月那次,随着刺激政策的出台,楼市迅速回暖,带来新一轮上涨行情;2023年12月这次和2024年5月这次属于同一个周期,政策不少,力度越来越大,就是刺激不起来, 这是历次楼市没经历过的情况。

(图源:pixabay)

新房方面, 5月份,只有上海和太原环比微涨,其他城市全部下跌。

需求不振,加上大趋势是去库存,房地产投资增速进一步下滑。前五个月,房地产投资增速再度跌破10%,创增速新低。

在诸多冰冷的消息之中, 有一些结构性亮点,分享出来温暖一下。

据华尔街见闻6月17日消息,一季度上海2000万以上豪宅成交量创2016年以来单季度最高。中国房地产报的数据是,上海豪宅3月份成交1079套,同比增长超4倍。4月份购买热情进一步释放。

在高端市场上,尤其在上海,人们的购买力还是不错,这硕果仅存的消费力,希望能够持续下去。

上海也是全国少有的在楼市松绑之后,看得到一定效果的城市。

据太平洋房屋的数据, 上海新政落地前后有明显变化。

“527”新政后首周,新增房增幅40%左右,新增客增幅77%左右,新增带看增幅54%左右,新增居间量成交79%左右。

新政刺激成交占比35.26%,其中受“外地五改三”政策影响总成绩占比8.04%,“外地单身购房”和“首付比例变化”分别占比7.90%和7.62%。出手买房的是两类人, 一是刚需的年轻人, 他们在外环和郊区购买500万以下的房产。

受政策影响,6月份二手房市场预计能够触底反弹,成交量能够突破2万套。从长远看,市场热度有所回归,7月份市场预计有1.7万套左右的成交量。

(图源:pixabay)

上海新政效果显著,在全国比较罕见,但和其他城市一样的情况是,挂牌量仍然在保持非常高的水位, 越出政策,手中有房的人越挂牌,这样的节奏愈演愈烈。

据新房指南报告6月19日的文章,预计2024年6月上海市挂牌量会达到24.35万套的历史最高水平。

618,有史以来,消费者最淡漠的一次

2024年的618,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惨淡的618。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消息,星图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618期间,综合电商平台、直播平台累计销售额为7428亿元,同比2023年618期间的7987亿元,下降了7%。其中,综合电商平台销售总额5717亿元,同比下降6.9%。直播平台销售总额1711亿元,同比下降7.3%。

自618这个消费节日出现后,销售额首次下滑。

销售量不好,自然有很多烦恼。这次618,几乎听不到有平台或者公司高调公布战报,反而是退货率增长,成交量下滑等声音,此起彼伏。

据《信息日报》报道,飞瓜数据显示,某电商平台今年“618”首场直播,几大头部主播如广东夫妇、琦儿、潘雨润的成交额分别为6114万元、1292.3万元、674.8万元,较2023年同期分别下跌86.4%、88.46%、77%。

在618预售最开始的时候,现在比较低调的李佳琦坦言,2024年的618很难。

根据青眼数据,5月19日,天猫李佳琦美妆专场直播开始预售,美妆类目实现GMV约2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近50亿元下滑46%。澎湃新闻报道了“快手一哥”辛巴,618首场直播总销售14.27亿元,同比大幅下滑。

下滑有几方面的原因。

(图源:pixabay)

直播行业本身一直在整顿,过去很多直播间的操作无法再现。比如全网最低价等用语,不能出现在直播间。

据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北京市直播带货合规指引(征求意见稿)》,直播时不得以“全网最低价”等不实表述误导消费者,以保障市场公平竞争。指引还规定,促销活动时需明确公示附加条件或期限,限量促销需明示商品数量并即时告知售罄情况;抽奖、附赠、积分换购等促销方式需如实表示相关信息,确保消费者权益不受侵害。

套路的空间越来越窄,靠拢线下。

由于头部主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直播话语权的天平迅速变化,过去是达人播为主,现在的直播江湖,商家自己播是主流。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目前带货主播的“话语权”已从70%骤降至20%。

根据《2023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研究报告》,店播首次超过达播,占整体份额的51.8%,达播降至48.2%。

也许更为关键的是人们的购买力、购买欲望不断下滑。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社零数据,5月份社零总额同比增长3.7%,相较于4月有所好转,但仍低迷,低于GDP整体的增速预期。

过去直播电商被看做是提供就业,甚至改变命运的便捷通道。 如今这条通道儿狼多肉少僧多粥少,越来越难做。 头部主播尚且如此,下面的主播更加惨淡。

据《每日经济新闻》618报道,目前兼职带货主播的时薪不乏20元~25元,而兼职发传单的部分时薪则为20元~60元。

某直播人力部门表示,新人小白读稿,不需要露脸的,保底试用期工资是66元/天,需要播满4小时;转正后133元/天,得播6小时,可以分两场。需要露脸的带货主播,转正后工资为保底200元/天,同样需要播够6小时。

除了主播遇冷,不少商家也很困扰。

(图源:pixabay)

据钛媒体报道,618期间,“某电商女装商家吐槽退货率高达80%”的话题备受关注。有网友爆料称,自己朋友的女装网店在618期间创下了近1000万元的营业额,但扣掉仅退款的350万元、退货退款的380万元,再刨除各项成本开支,预计亏损50万元到60万元。退货率也从最初预计的50%以下,最终飙到了80%。

为了留住消费者,平台对商家越来越苛刻,商家之间低价竞争不可自拔。

据财新周刊最新一期的文章,不少中小商家坦言,不断打低价,结果就是一些劣质商品乘机而入,好商品卖不上价,最终还是由消费者买单,低价的结果是产品质量越来越差。

相比于一般消费品,其实我们更担心汽车价格战,毕竟关乎生命,马虎不得,希望有关部门提高这方面的出厂安全检测。

人民币资产价格在全球上升,什么人在持有人民币资产?

6月17日财新报道,尽管2024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超过2%,但没有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4月份的多项数据显示,人民币资产和价格在抬升。

根据债券通最新数据统计,2024年4月末,境外持有人民币债券规模约为4.05万亿元,自2022年2月以来首次重回4万亿元以上。

上清所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熊猫债托管规模显著上升,从2023年末的1953.8亿元上升至2024年4月末的2420.1亿元,4月新增104亿元。

(图源:pixabay)

渣打人民币环球指数(RGI)在2024年前四个月上升9.1%至4963点,5月有望突破5000点,这一势头如在年内持续,全年升幅有望达到30%。

渣打报告认为,企业使用人民币仍是跨境人民币支付上升的主要驱动因素。2024年一季度,人民币结算货物贸易份额平均占比为28.5%,较2023年下半年的26.8%大幅改善, 为2015年三季度以来的最高值。

中国出口一直表现不俗,某种程度上在不断扩大人民币的适用范围,这是货物贸易的结果。

从金融角度, 人民币相对于其他货币还算坚挺, 是近期人民币资产被境外不断增持的最重要原因。

黄金一直处于相对高位,全球主要央行避开高价,开始放缓增持黄金,想要多元化外汇储备,有一定流动性,价格尚且稳定的,人民币债券可能是篮子里还算可以的资产了。

在全球资金回流美元资产的背景下,人民币资产能够这样的表现很不容易了。

很多事情有利有弊,是很矛盾的。

基于中国国内经济,各界呼吁进一步宽松,降息降准呼声更是不断。央行等权威机构多次表态不要过度关注总量,但习惯了总量思考很难改过来。

对央行来说,必须要考虑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尤其是目前全球贸易战一触即发,人民币过度贬值可能会引发中国贸易环境的新一轮恶化,也会失去人民币资产的坚挺,恐慌将随之而来。

(图源:pixabay)

如何取舍,看自己,也得看美联储的动作。

人民币资产价格上升,是目前人民币币值维持稳定的一段交易窗口,国际市场投资者,老精明了。

查税风声,休养生息是经济发展基石

炒美股要收税,消费税要改革,30年没缴的税要补缴……最近关于“税”的风声越来越多。人们刚从各种“费”的变化中缓过神来, 税再次撩拨了人们敏感的神经。

目前传言居多,公开验证的信息很少,这很难,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公开与税务部门顶牛?

两件事情比较有代表性,一件是是上市公司博汇股份公告,税务部门通知要缴纳5亿元消费税。另一件事另一家上市公司维维股份公告,要补缴从1994年1月1日到2009年10月31日的税款8500.29万元。

两件事情涉及上市公司,均有公告等公开信息,所以说了出来。

这两件事引发了很多争议,包括能不能追缴30年,消费税的确定范畴,划税的税率到底是怎么规定的等等。这些疑问如果上市公司都不能应对,不能得到明确答复, 中小企业主体就更难了。

(图源:pixabay)

对于目前的争端,国家税务总局6月18日专门做出了回应,回应内容如下。

国家税务总局已关注到相关反映,也充分理解广大经营主体和社会公众的关切。

这里,需重点说明的是:

首先,税务部门没有组织开展全国性、行业性、集中性的税务检查,更没有倒查20年、30年的安排。

近期反映的有关查税补税,有的是对企业以前年度欠税按程序进行催缴,有的是对企业存在的税收政策适用风险按程序予以提示告知,均属税务部门例行的依法依规正常履职行为。

第二,税企双方始终休戚与共。依法组织收入是税务部门的基本职责,支持企业发展是税务部门的应尽之责,广大经营主体好,国家税收才能好。税务部门一贯坚守保经营主体就是保经济税源的理念,坚决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严格防范和查处违规征税收费行为,积极助力各类经营主体健康规范发展。

第三,加强税收监管也是税务部门的法定职责。我们将持续优化税务执法方式,着力推进精准监管、精确执法,重点打击偷逃抗骗税等违法犯罪行为,为守法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税收营商环境。同时,也请广大纳税人对税务部门依法履职予以监督、理解、配合,对有关涉税争议,欢迎和支持纳税人通过法律途径积极妥当解决,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过去几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修生养息,对经济复苏的重要性。好的时候,可以紧一点,一般的时候,反而松一点更合适,相信这也是大家的心声。

(图源:pixabay)

英伟达为什么大跌?

英伟达跌,巴菲特连续九个交易日增持西方石油, 是否意味着科技股已到高位?

据FX168,6月20号,标普500指数在盘中曾短暂突破5500点,高于通常暗示市场过度扩张的技术门槛。 这让雄心勃勃的科技股面临巨大压力。

当天,纳斯达克100指数在连续7天上涨后下跌,英伟达和苹果领跌,英伟达盘初涨3.8%至盘中最高,后一度较高位跳水8%,最终收跌3.5%,市值再输微软。

英伟达是市场造出的新时代神话, 从2022年10月以来,股价飙升了逾1000%。在过去的12个月里上涨了206%。

英伟达短暂的登顶之旅惊心动魄,现在,投资者分做套现、持有、加仓三派,乱做一团。

有人认为,英伟达作为AI时代卖高级铲子的公司不可替代。预计本财年营收将翻一番,达到1200亿美元,下一财年将增至1600亿美元,远超微软。英伟达有业绩支撑,可以支撑预期45倍的市盈率。

但其他人可以撤,亿万富豪投资人Stanley Druckenmiller上个月表示,就是因为价格高,今年减少了对英伟达的巨额押注。Carlson虽然给予英伟达股票“买入”评级,但没有纳入自己的Horizon Investment Services的约30只股票的投资组合, 原因是太贵。

(图源:pixabay)

晨星(Morningstar)的分析师表示,亚马逊、微软和Meta等供应商最终将寻求减少对英伟达的依赖,他们给予英伟达股票的公允价值为105美元,早就超过了。

所有人都承认英伟达的能力,但越来越多的人担心价格太高。

无法判断之时,看看最了解公司的人是怎么做的?

据智通财经,6月20日英伟达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文件显示,黄仁勋再度减持英伟达股票,申请出售12万股英伟达股票,价值1630万美元。根据Washington Service汇编的统计数据,今年到目前为止,英伟达高管以及董事成员已经抛售大约77万股英伟达股票,价值超过7亿美元。

不算多,也是部分的落袋为安。

文中的上海本地房地产数据,来自于太平洋房屋600门店的一手数据。

最后,让我们为桂林祈福,桂林正在遭遇1998年以来的最大洪水,希望生灵得救,一切平安。

叶檀财经矩阵号

声明:由叶檀财经运营并管理的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有且仅有 叶檀财经、叶檀暖人 生、叶檀聊人生 、半间白云、叶檀说、檀谈人生,请用户认准上述账号。但凡与上述微信账号不一致的公众号均非叶檀财经负责运营管理,叶檀财经对其任何行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檀香们小心识别,谢谢!

作者: 叶檀财经团队 编辑: 旦旦

图片: 来源于网络,侵删

叶檀财经作品 | 尽情分享朋友圈

咨询合作,请联系微信

13818756019(商务微信)

喜欢请您点个赞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chuangtou/35883.html
光明地产转让旗下子公司100%股权予关联公司 录归母净利26
习言道 古今沧桑 望着这条河 习近平感叹 文脉华章